讀《公眾輿論》有感_第1頁
讀《公眾輿論》有感_第2頁
讀《公眾輿論》有感_第3頁
讀《公眾輿論》有感_第4頁
讀《公眾輿論》有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讀《公眾輿論》有感

站在船頭如何瞭望

——讀《公眾輿論》有感

KOOOOOB

沃爾特·李普曼不僅僅是新聞界的重要人物,更是美國的重要政治家和評論家,并數(shù)次為華盛頓的首腦提供舞臺形象?!豆娸浾摗肥撬钣杏绊懥Φ闹鳌K跁刑岢龅摹翱贪逵∠蟆?、“擬態(tài)環(huán)境”等理論至今對于新聞和傳播界有著深刻的影響,也是傳媒人必須要掌握的理論知識。比如在新媒體時代的青少年刻板印象影響等等都是十分具有研究價值的課題。

全書共分為八個章節(jié),層層遞進,將公眾輿論的相關概念還有深刻道理生動而又形象地闡述給讀者。

在書的前半部分,李普曼主要寫了公眾輿論以及人性等的相關規(guī)律與原理?!芭既?、想象還有情不自禁的這些擬態(tài)的種種信號會刺激人的本能反應?!薄叭藗兺ㄟ^對世界的想象方式改變自己的行為、情感還有希望。因此,要通過宣傳來改變?nèi)藗優(yōu)橹龀龇磻哪歉眻D景?!薄岸@些虛構(gòu)會被迫切的信以為真。”這也是為什么“當凡爾賽激戰(zhàn)正酣,霞飛將軍卻在討論第二天見報的名詞和形容詞,因為在這個圖像面前,人們可能鼓起勇氣,也有可能一蹶不振。”

成見在他看來是別人的報道加自己的想象拼湊起來的。一個人對事物的認識來自自身的地位還有他的觀察習慣,來自外部刺激和真實感覺,這些方面有些會互相加強有些會互相矛盾〈德國黑比利時宗教激起仇恨〉。他認為,“成見是對自尊心的保護,使人心安理得堅持立場?!幢雀晏赝渡洹怠薄叭藗兛偸禽p信于成見,在這之前,人們會被各種媒體灌輸,而當人們明白后,便會迅速控制它們?!币虼?,批判性思維是對抗這樣的信號利器。比如:理性可以告訴我們天性卑奴,但是這不等于奴者天生想奴,不能夠排除這樣的質(zhì)疑。在李普曼看來,愚者大于強者大于弱者。因此,只要提供一些信號以及聯(lián)系,做到視覺或者其他方面的認同,就能夠激發(fā)自行腦補。

成見吸附著恐懼、情欲、驕傲、期待等等情感的裁斷。我們總是不留神的借助頭腦中易形成的概念去想象似曾相似的事物。有色眼鏡注意力系統(tǒng)會找出無數(shù)的理由。李普曼在書中舉例:馬克思主義信徒認為集體主義是冷酷無情的利己主義的解毒劑,但是這只是他們?yōu)榱吮Wo自己地位,拜托他人干擾的成見。李普曼認為集體主義會妨礙人們努力,消耗人的精力,存在盲點。

李普曼的分析不無道理。在群體中,人們會收到群體動力、暗示、感染、等無意識的力量。這可以用來激勵士兵,加強紀律,同時也可以為了達到政治目標來尋求支持,〈法西斯〉來進行瘋狂的“政治犯罪”。

在群體中,人們會變成笨蛋,會變得“瘋狂”,而單人的時候只會則會上升。認識本能的奴隸,而賢達社會者的能夠理解民眾,并分享其希望的本能和直覺,成為領袖。

而宣傳永遠和殘酷的政治分不開,他認為知情的人越少越容易控制正義審判。這也是為什么德國電臺拼命干擾、董事會,政治會議要限制公眾接近的原因。而在正義審判中,幾千年來的公式幾乎不變。歷史上從來不缺乏被充當祭祀的血腥的犧牲品。給世界造型的政治煽動家們認為政治就是被復興的宗教,它由權力聯(lián)結(jié),而領袖們的貪婪就好像宗教中的永生。

老練的政治外交官知道如何利用大量積累的成見,而當判斷的道德體系發(fā)生沖突的時候,無論是誰都是異己,我們總會從反派中找到惡棍和陰謀。因此,在這里,輿論主要是對事物加以道德化以及條理化。這些老道的煽動家揮舞著天堂的通行證,用似是而非耗盡人們對于現(xiàn)實的興趣,煽動人們踏上漫漫征途。

李普曼認為,“傳統(tǒng)的政治學是以理性和利益為基礎,民眾為個人的簡單集合,這樣看似邏輯科學,管理理性,但是這遠遠是不夠的”。政治要把受到情感和信仰支配的民眾組織起來,聚集起來,分享更高信仰,拜托鼓勵情感,認同一個幫他們擺脫孤立狀態(tài)的個人并且毫無保留的羨慕他。之后操縱和支配便不再話下。一言以蔽之,政治就是利用民眾非理性本質(zhì)的理性形式。民眾會從理想和幻覺中積聚能量,其中信仰是正義和解放、動機是復仇和壓迫,火山最終爆發(fā)。而演講者必須“彌合分裂”。

推行一項新的政策只是需要感情共同體,而非具有思考功能的大眾有機體,無名的大眾只有接受宣傳的份。人們往往認為公眾輿論的存在是一種理所當然,然而公眾輿論其實并不是自發(fā)的或者說是主觀的。同樣,輿論不等于行動路線。在上臺前承諾大家遠離戰(zhàn)爭的總統(tǒng)可以在上臺5個月后就將民眾拖入戰(zhàn)爭,只有政治才是一種本能。李普曼把它比作“機器”。他認為團體很難去思考,他們只能說是或者否。統(tǒng)治這個世界的人永遠屈指可數(shù)。通過含義豐富的象征,通過這些具有想象力的詞語,能量將被匯聚。革命就是徹底底搗毀一部機器,但是機器永遠不會消失。李普曼認為,當你聚精會神的看,你會發(fā)現(xiàn)這一點。

在這里李普曼再次強調(diào)了象征的作用。他認為:“象征對于平民來說就好比權利對于一個等級體系?!毕笳骺梢允且粋€儀式,可以激發(fā)出移情、忠誠、情感,并且從不同的觀念中抽取情感。它是科學和思辨領域的魔鬼,但是卻是行動的天使。而領袖們則忙著培育這些把追隨者組織起來的象征符號。

追隨者往往渴望領袖來幫助其作出決定,領袖通過專制統(tǒng)治來馴服民眾。民主投票只是一個自由的象征,這樣的經(jīng)濟、技術、政治符合歷史和人性的規(guī)律。這是有感情支撐的民主的獨裁。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領袖,民眾并非趨于民主,而是專制。李普曼認為:“以夢想領導的法蘭西,最缺的良藥就是領袖?!边@樣一起超靈的所必須的“集體之魂與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等”將秩序加諸于無形的輿論當中,而“人民意志與國家目標”則在稍縱即逝的偶然意向中形成。他們乞靈于它,乞靈于這樣的把秩序加諸無序的輿論。不然他們就會想在兩捆稻草之間選擇的驢一樣被餓死。

在這里,李普曼也表達了他對于“情報”的觀點:“不管什么機構(gòu),當前的情報做得越好,就越不會以昨天的事實為依據(jù)處理明天的問題?!?/p>

書的之后部分,主要從細節(jié)來闡述李普曼的研究心得。

他認為如果需要一個“ART”引起人們的興趣,需要先對其原型抽象,使這些東西產(chǎn)生刺激,形象化的點,通過觸電激發(fā)期望。而在這個過程中,往往圖像比詞語更加可靠。理性和直覺共同構(gòu)成了感知人類的情感,人們會利用所有情感的本源當做刺激來源來滿足自己。在這里李普曼又舉到了馬克思的例子:“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主義中的享樂主義本能是其天性中的核心部分。”

“在匯集公眾輿論的時候,我們不僅要想象比我們?nèi)庋勰芸吹降母蟮目臻g,比我們能感覺到更長的時間,而且還要描繪和判斷比我們能計數(shù)或者想象的更多的人、事還有行動。我們必須進行總結(jié)與概括。”“可以通過分類取樣,挑選樣板把他們看做典型,但絕非是用一塊小黃油去涂抹整個宇宙?!币虼宋覀冃枰柧毼覀兊拇竽X,訓練聯(lián)系和推理能力。人的感情就像熔巖流,能夠吞并所碰到的一切。但你可以挖開他,解開其中荒謬的糾纏。你會發(fā)現(xiàn)它多么荒唐,多以恐懼。就像在看一場直播比賽,人們會隨著敘述發(fā)展事件,不斷屏息等待結(jié)果,甚至被卷入,參與其中,有一種置身其中的投入感。公眾會從內(nèi)心深處走進觀眾席,走向舞臺,想一個英雄一樣戰(zhàn)斗,以善勝惡。

而這個扣動扳機的過程,李普曼也盡全力做了最詳盡的描述:最起初是通過一系列模糊的暗淡朦朧圖景,不止一個的刺激元素來替換意向,人們會疲于對比,最終由簡化的符號進行感情、刺激、反映三者之間的互相轉(zhuǎn)化。〈比如厭煩國聯(lián)、懼怕工會、還有抵制革命的三類人可用過崇美主義聯(lián)結(jié)在一起〉這樣的一系列刺激因素和圖景會逐漸取代你的思辨和注意力,因為你懶得去思考。我們通常拒絕去思考超出我們經(jīng)驗域的事情,因此我們會根據(jù)對新聞報道我們經(jīng)驗域內(nèi)的態(tài)度來決定我們隊超出經(jīng)驗域新聞的態(tài)度好惡,以及接受還是拒絕。而若是其符合我們的成見,那就更能加不犯猜疑的接受。

而在這里,李普曼還有一個觀點,類似于后院籬笆的原理,大眾希望讀到和自己有關的消息。同樣,李普曼也發(fā)現(xiàn)了,越是像“人類權利”之類的詞語會讓人看的更廣更遠,但是會讓人看的更少更模糊。會讓你有一種“凡是你匱乏的都是因為你缺少人權”。詞語越空洞越具有普適性。這樣偷梁換柱,通過觸點的變化,引起期望值的的變化,最終引起被激發(fā)的興趣的改變,人們對于世界的印象就會改變。

李普曼在書的最后幾個章節(jié)表達了他的悲觀態(tài)度:新聞不等于真相,與其說新聞是反映客觀真實的一面鏡子,不如說新聞是一盞不時搖擺的探照燈,而大眾則是不明真相被操縱的“外圈人”。人們一般認為并且承認新聞是接觸看不見的環(huán)境的主要方法,因此新聞及后會尊重大眾的觀點,報紙不喜歡業(yè)績,它們喜歡導演事件,導演荒誕的情劇。

在他的眼里,團體很難思考。真正能夠操控大眾的只是少數(shù)的圈內(nèi)人。他們通過團體這樣一個“機器”來統(tǒng)治世界。李普曼更是犀利地指出,事實只是少數(shù)的領導人把一項項的選擇(或者說是提名)出示給大部分人。而群眾,也就是圈外人不能采取任何行動。除非也是通過這樣的組織團體“機器”(革命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徹底搗毀一部機器),更別說缺少領袖的群眾了。民主只是關注統(tǒng)治的起源,而沒關注過程和結(jié)果。

不過書的最后一個章節(jié),李普曼也表達了他的最終總結(jié),他認為只要有勇氣,就有希望,并且相信人類的共同體一定會回歸理性,回歸哲學。也許正是經(jīng)歷了一戰(zhàn)的洗禮,才讓李普曼有了這樣的信心?!罢沃休浾摰睦硇砸苍S顯得荒唐,但是我們可以用我們的智慧、勇氣還有直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