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細菌的遺傳分析_第1頁
第六章細菌的遺傳分析_第2頁
第六章細菌的遺傳分析_第3頁
第六章細菌的遺傳分析_第4頁
第六章細菌的遺傳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章細菌的遺傳分析

(3學時)廊坊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遺傳學教研室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第一節(jié)細菌的細胞和基因組細菌的細胞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CellWallCytoplasmCellMembraneBacteriaHaveCircularChromosomesTerminationofReplicationOriginofReplicationChromosome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細菌染色體的復制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第二節(jié)細菌的結合與染色體作圖一.大腸桿菌結合現象的發(fā)現1946年,J.Lederberg和E.Tatum大腸桿菌雜交試驗:材料:大腸桿菌(Escherichiacoli)K12菌株的兩個營養(yǎng)缺陷型品系:品系A基因型:met-bio-thr+leu+thi+品系B基因型:met+bio+thr-leu-thi-.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幾種可能解釋及其分析對上述試驗結果原養(yǎng)型菌落可能產生于:親本細菌A或B發(fā)生了回復突變;兩品系細胞通過培養(yǎng)基交換養(yǎng)料——互養(yǎng)作用;兩品系間發(fā)生了轉化作用;發(fā)生細胞融合,形成了異核體或雜合二倍體。為了驗證這些原養(yǎng)型菌落產生的可能而進行的研究最終表明:這些解釋均不成立。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1950年B.Dawis的U型管試驗:濾片孔徑很小,可讓DNA、0.1μm的游離分子和更小的營養(yǎng)物通過,但細胞不能直接接觸。(結果沒有得到原養(yǎng)型細菌)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Amet-bio-strs

×

加鏈霉素Bthr-leu-thi-strr

基本培養(yǎng)基+str:出現菌落2結果得出結論:(1)E.coli有相當于高等生物的性別?(2)E.coli的遺傳物質是由♂→♀單向傳遞的。1.細菌“性別”的發(fā)現:W.Hayes的實驗二.F因子與高頻重組Amet-bio-strr

×

加鏈霉素Bthr-leu-thi-strs

基本培養(yǎng)基+str:沒出現菌落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2.F因子及其轉移F因子、致育因子、F質粒、性因子、附加體質粒(plasmid):指任何染色體以外的穩(wěn)定遺傳的遺傳結構。附加體(episome):在細胞中或以游離狀態(tài)或與染色體以相合狀態(tài)存在的可穩(wěn)定遺傳的遺傳結構,它的存在給細胞帶來一定的遺傳性狀,但它們的缺失并不會造成細胞的死亡。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F因子的結構配對區(qū)致育基因原點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F+與F-的結合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Hfr與F-的結合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三.細菌重組的特點(1)基因重組發(fā)生在部分二倍體中(自然狀態(tài)下很難把供體基因全部轉移過來)。(2)奇數交換無效,偶數交換有效。(3)只出現一種重組子(雜交后代),真核生物出現四種雜交后代。(4)在F+×F-中,結果使F-變?yōu)镕+,很少發(fā)生基因重組(供體與受體之間)。(5)在Hfr×F-中,F-很少變成F+,基因重組頻率比較高。雜交后,育性基因沒有轉移。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細菌重組的特點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第三節(jié)中斷雜交與重組作圖一.中斷雜交實驗原理基因從Hfr細胞按次序轉入F-細胞,可根據基因進入F-細胞的時間和次序制作基因圖譜。Wollman和Jacob于1954年在大腸桿菌中曾進行了以下雜交實驗。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中斷雜交實驗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二.中斷雜交作圖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選出的thr+leu+strr重組中非選擇標記與結合時間作圖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根據中斷雜交實驗結果,確定基因間的圖距(單位為時間min)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E.coli染色體為環(huán)形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三.重組作圖在中斷雜交中,根據基因轉移的先后次序,以時間為單位求出各基因間的距離,叫做時間作圖法。如果基因間轉移的時間在兩分鐘以內,用這種方法求得的基因間距離就不很精確可靠,它為重組作圖提供某些基因之間連鎖關系及其前后次序的依據。重組作圖是根據基因間重組率進行定位的。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例如根據中斷雜交試驗知lac和ade基因是緊密連鎖的而且lac比ade先進入受體。試驗:Hfrlac+ade+strs×F-lae-ade-strr

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26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lac—ade間重組率:=lac-ade++lac+ade+lac-ade+用時間單位法lac-ade的圖距是一分鐘,所以時間單位和重組值的關系大致是1min=20%重組值=20cM=20%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27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28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第四節(jié)F’因子與性導一.F’因子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29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二.性導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30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性導在大腸桿菌的遺傳學研究中的作用(1)F`因子可自主復制;(2)形成部分二倍體可用作互補試驗測定兩突變的關系;(3)確定部分二倍體中兩基因的顯隱關系;(4)利用兩基因的“共性導率作圖”。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31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第五節(jié)細菌的轉化與轉導作圖一.細菌的轉化與遺傳作圖轉化:指外源DNA片段不經中間媒介體直接進入感受態(tài)細胞進行基因重組形成重組體的過程。轉化子:通過轉化而形成的重組體。感受態(tài)細胞:能接受外源DNA分子并被轉化的細菌細胞。感受態(tài)因子:促進轉化作用的酶或蛋白質分子。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32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轉化機制: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33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轉化基因間關系及其確定(共轉化)DNA低濃度時,轉化頻率與轉化的DNA濃度呈正比關系DNA濃度下降比率A轉化率下降比率B轉化率下降比率A與B共轉化率下降比率A與B關系1/21/21/21/2連鎖1/21/21/21/4不連鎖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34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Nester等用枯草桿菌進行了如下實驗:trp2+his+tyr1+×trp2-his-tyr1-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35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二.細菌的轉導與遺傳作圖LT22phe-trp-tyr-his+×LT2phe+trp+tyr+his-1、轉導的發(fā)現1952年J.Lederberg,N.Zinder實驗結果10-5頻率出現野生型菌株。(基本培養(yǎng)基)LT22菌液涂布在基本培養(yǎng)基上出現野生型菌落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36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某種濾過因子將LT-2的基因傳遞給LT-22,后來的一系列實驗證明該濾過因子為P22噬菌體。Lederber實驗的解釋:LT22是攜帶了P22原噬菌體的溶源性細菌,LT2是對P22敏感的非溶源性細菌。轉導:以噬菌體作為媒介,把一個細菌(供體)的遺傳物質轉移到另一細菌(受體),中進行基因重組的過程叫轉導。轉導分為普遍性轉導和局限性轉導兩類。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37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2、普遍性轉導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38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39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普遍性轉導:供體細菌的任何一個基因都可能被轉移,且?guī)茁氏嗟龋@種轉導為普遍性轉導。轉導顆粒:將細菌染色體片段包裝在噬菌體蛋白質外殼內而產生的假噬菌體(不包含噬菌體的遺傳物質)。轉導體:由轉導顆粒形成的具有重組遺傳結構的細菌細胞叫做轉導體。共轉導(并發(fā)轉導):兩個緊密連鎖的基因往往可以一起被轉導,這種結合轉導現象叫共轉導。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40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應用普遍性轉導作圖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41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例:P1→供體:thr+leu+azir×thr-leu-azis受體無leu

加azi

無thr

無leu無thrthr+leu+3%thr+azir

0%leu+azir50%leu+thr+2%加azi供體菌受體共轉率各種選擇性培養(yǎng)基轉導子基因型可確定基因排列:thr+—Leu+—azir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42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P1供體菌:supC+trpA+pyrF+

受體菌:supC-trpA-pyrF-↓轉導子(1)supC+trpA+pyrF+36(雙交換)(2)supC+trpA+pyrF-114(雙交換)

(3)supC+trpA-pyrF+0(四交換)(4)supC+trpA-pyrF-453(雙交換)603基因順序是:supCtrpApyrF

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43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如何用共轉導率判斷基因間的順序?supC-trpA=(36+114)/(36+114+453)=0.25trpA-pyrF=36/605=0.06supC-pyrF=36/605=0.06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44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如果把三個基因中每兩個基因的共轉導頻率算出來,還可根據這一頻率推算出三個基因之間的物理距離:d=同一染色體上兩基因之間的物理距離L=轉導DNA的平均長度(約為一噬菌體基因組大小)X=兩個基因共轉導的頻率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45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穩(wěn)定轉導與流產轉導:穩(wěn)定轉導:指外基因子重組到受體菌基因組中獲得能穩(wěn)定遺傳的轉導子。流產轉導:轉導DNA進入受體細胞后,不與受體基因組交換,也不進行DNA復制,穩(wěn)定獨立存在于細胞中。使后代細胞中只有一個細胞具有轉導DNA,其他細胞不含轉導DNA,后代細胞發(fā)生分離。由于細菌不斷增殖,故該轉導類型的細菌所占比例越來越少,以至最終消失,故稱為流產轉導。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46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3、局限性轉導概念:又稱專一性轉導(specializedtransduction)是指噬菌體只把細菌基因組中特定部分的基因整合到自己的DNA中,然后轉移給受體細菌的過程。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47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48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低頻轉導:溶源性細菌中原噬菌體異常解離形成轉導噬菌體(λdgal或λdbio)是缺陷噬菌體,感染gal-或bio-受體菌轉導子頻率很低,且轉導子還不能產生噬菌體顆粒,這種轉導叫低頻轉導。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49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高頻轉導(High-feequencytransduction,HFT):用雙重溶源菌作為轉導的供體而進行的轉導,釋放出的轉導噬菌體頻率比低頻轉導高,可達到50%。雙重溶源菌:入噬菌體和轉導噬菌體同時侵染寄主菌,同時進入寄主菌體內而形成的溶源菌。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50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51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作業(yè)題1、供體菌株為Hfrarg-leu+aziSstrR,受體菌株F-arg+leu-aziRstrS。為了檢出和收集重組體F-arg+leu+aziR,應用下列哪一種培養(yǎng)基可以完成這一任務,為什么其他的培養(yǎng)基不可以?(1)基本培養(yǎng)基加鏈霉素(2)基本培養(yǎng)基加疊氮化鈉和亮氨酸(3)基本培養(yǎng)基加疊氮化鈉(4)在選擇培養(yǎng)基中不加精氨酸和亮氨酸,加鏈霉素(5)基本培養(yǎng)基加鏈霉素和疊氮化鈉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52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2.假定你證明對過去一個從未描述過的細菌種有遺傳重組,如使ab+菌株與a+b菌株混合培養(yǎng),形成a+b+、ab的重組類型,試說明將采用哪種方式來確定這種重組是轉化、轉導還是接合的結果。本文檔共56頁;當前第53頁;編輯于星期六\12點11分3.在普遍性轉導中,供體大腸桿菌細胞的基因型是trpC+pyrF-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