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課后附錄古詩詞_第1頁
八上課后附錄古詩詞_第2頁
八上課后附錄古詩詞_第3頁
八上課后附錄古詩詞_第4頁
八上課后附錄古詩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上課后附錄古詩詞1- 長歌行漢樂府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jié)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注釋]此詩選自漢樂府。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朝廷音樂機關,漢武帝時得到大規(guī)模的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本詩是其中的一首。長歌行:漢樂府曲調名??汗糯囊环N蔬菜。晞:曬干。陽春:就是春天,是陽光和露水充足的時候。布:散布,灑滿。德澤:恩澤。秋節(jié):秋季。節(jié),時節(jié),節(jié)令。焜黃:枯黃。華:同“花”。衰:為了押韻,這里可以按古音讀作。百川:無數(shù)條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譯文]園中的葵菜呵郁郁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xiàn)出一派繁榮。??帜敲C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賞析]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回打比方,說明光陰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fā)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扒嗲唷庇髌渖L茂盛。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何以如此?因為它們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凋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節(jié)奏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斗,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后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出言警策,催人奮起。[簡評]這是漢代樂府古詩中的一首名作。詩中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來說明應該好好珍惜時光,及早努力。詩的前四句,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園子里綠油油的葵菜上還帶著露水,朝陽升起之后,曬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陽光中。世上的萬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煥發(fā)出無比的光彩??墒牵锾煲坏?,它們都要失去鮮艷的光澤,變得枯黃衰落了。萬物都有盛衰的變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過程。時間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樣,一直向東流入大海,一去不復返了。我們在年少力強的時候如果不珍惜時光,好好努力的話,到老的時候就只能白白地悲傷了2.野望王績東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注釋選自《東皋子集》卷中。王績(約589—644),字無功,絳州龍門(現(xiàn)在山西河津)人,唐代詩人。東皋(gao):詩人隱居的地方。薄暮:傍晚。徙倚(xiyi):徘徊,來回的走。依:歸依。落暉:落日。犢(du):小牛,這里指牛群。禽:鳥獸,這里指獵物。采薇:薇,是一種植物。相傳周武王滅商后,伯夷、叔齊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餓死。古時“采薇”代指隱居生活。今譯傍晚時分站在詩人隱居的地方縱目遠眺,徘徊不定不知歸依何方。層層樹林都染上金黃的秋色,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余光。牧人驅趕著牛群返回,獵人騎著馬帶著獵物回去。我看到這些人又并不認識,詠一曲長歌來懷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隱士。賞析(一)全詩于蕭瑟怡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郁的心情,抒發(fā)了惆悵、孤寂的情懷。“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备奘撬叺亍|皋,指他家鄉(xiāng)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后常游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搬阋小笔桥腔驳囊馑肌!坝我馈?,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xiàn)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下面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fā)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tài)與動態(tài),搭配得恰到好處。然而,王績還不能像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說自己在現(xiàn)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讀熟了唐詩的人,也許并不覺得這首詩有什么特別的好處。可是,如果沿著詩歌史的順序,從南朝的宋、齊、梁、陳一路讀下來,忽然讀到這首《野望》,便會為它的樸素而叫好。南朝詩風大多華靡艷麗,好像渾身裹著綢緞的珠光寶氣的貴婦。從貴婦堆里走出來,忽然遇見一位荊釵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樸素美就會產生特別的魅力。王績的《野望》便有這樣一種樸素的好處。這首詩的體裁是五言律詩。自從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等人將聲律的知識運用到詩歌創(chuàng)作當中,律詩這種新的體裁就已醞釀著了。到初唐的沈儉期、宋之問手里律詩遂定型化,成為一種重要的詩歌體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績,已經能寫出《野望》這樣成熟的律詩,說明他是一個勇于嘗試新形式的人。這首詩首尾兩聯(lián)抒情言事,中間兩聯(lián)寫景,經過情——景——情這一反復,詩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層。這正符合律詩的一種基本章法。(二)《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备奘撬叺亍|皋,指他家鄉(xiāng)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后常游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搬阋小笔桥腔驳囊馑肌!坝我馈保貌懿佟抖谈栊小分小霸旅餍窍?,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xiàn)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下面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fā)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tài)與動態(tài),搭配得恰到好處。然而,王績還不能象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闭f自己在現(xiàn)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詳細鑒解)初唐詩人王績的《野望》一洗齊梁間的綺麗浮艷之色,有樸素自然之美。這種樸素之美源于詩人追求的〃野〃趣。詩人的眼光從閣闈轉向山村田園,他退隱林泉,傾慕陶淵明,這首詩也有陶詩中時時出現(xiàn)的對田園山村、自然風物的欣賞喜愛,有作者忘情于田野的心懷。這首詩是清澈質樸的牧歌。當然田園并不能慰藉他,苦無知己的苦悶是詩的“主旋律”。這種樸素美通過粗樸、富有山野味的意象來表現(xiàn)。薄薄的秋天暮色,山野間盡染的層林,起伏的山巒,落暉的光與色,再加上牛犢獵馬,歸家的牧者獵人,交織成一幅有著濃郁田園牧歌情調的山鄉(xiāng)秋晚圖。這種樸素美還表現(xiàn)在寫景抒情的手法上。詩人在首聯(lián)借“徙倚”的動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寫來抒情。詩人對眼前的景物沒有精雕細刻,而是用白描的手法加以粗線條的描繪。全詩寫景動靜、結合、遠近結合:頷聯(lián)寫樹寫山,一派安詳寧靜,頸聯(lián)中用幾個動詞“驅”‘‘返”“帶”“歸”進行動態(tài)式的描寫,以動襯靜。這四句靜態(tài)與動態(tài),搭配得恰到好處。尾聯(lián)借典抒情,而頷聯(lián)通過落日下的秋景,渲染了孤獨無依的苦悶,此聯(lián)情景交融。全詩含蓄蘊藉,讓人久久回味3.早寒江上有懷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鄉(xiāng)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注釋*選自《孟浩然集》木落:樹木的葉子落下來。②雁南度:大雁南飛。襄(xidng)水曲(qu):在漢水的轉彎處。襄水,指漢水,流經孟浩然的家鄉(xiāng)襄陽(現(xiàn)在屬湖北)。曲,曲折轉彎處。楚云端:長江中游一帶云的盡頭。天際:天邊。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在某些句子中津的解釋是道路的意思)。平海夕漫漫:形容長江水勢很大【譯文】草木枯黃凋零了,陣陣鴻雁飛向南,北風呼嘯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家鄉(xiāng)是那鹿行山,茅廬就在襄水灣,遙望遠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思鄉(xiāng)眼淚已流盡,客旅生活多辛酸,孤帆遠方在天際,此情此景不堪看。我想找人問一問,迷路渡口在哪邊?暮色蒼茫無所見,只見江海水漫漫。作品鑒賞秋風乍起,樹葉飄零,大雁南飛,詩人站在長江邊上遙望云端,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和親人??吹焦路珡奶爝咇傔^,勾起乘船返鄉(xiāng)的念頭。然而江水漫漫,試問路在何方?此詩載于《全唐詩》卷一百六十,一作《江上思歸》,又作《早寒有懷》。孟浩然的五律,古意悠悠,非駢儷聲病小技所能束縛者,正是大家風范。此詩格律為仄起式首句不入韻格。中二聯(lián)皆寬對,不雕琢。平仄規(guī)范。首聯(lián)寫秋冬之交時令特征起興;頷聯(lián)敘述隱含思鄉(xiāng)之情;頸聯(lián)描寫思鄉(xiāng)之深、之久;尾聯(lián)寫欲歸不得之郁積。稱得上是一首鄉(xiāng)情力作。詩的開頭兩句,扣詩題“早寒江上”?!澳韭溲隳隙取笔茄壑兴姟霸绾本跋?,“北風江上寒”更多地著眼于自身的感受。兩句詩很具體的寫出了季節(jié)氣候特點,應該說,就是寫實;但這兩句寫早寒景象的詩是為下面的抒情做準備的,所以又有起興的作用。面對秋末冬初的蕭條景物,不禁勾起思鄉(xiāng)情懷,于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家鄉(xiāng)在襄水灣曲處,遠隔著楚地云天,很遠哪!遠隔難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班l(xiāng)淚客中盡”,正面抒發(fā)了思鄉(xiāng)之情,一個“盡”將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作了盡情的抒發(fā)。如此思鄉(xiāng),當然就想到回鄉(xiāng),于是才有“孤帆天際看”的表現(xiàn)??刺祀H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鄉(xiāng)的念頭。這念頭實在是鄉(xiāng)思所致,然而想回鄉(xiāng),也沒有那么容易,因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來可以詢問,但江水與海相平,水勢漫漫,不知道到哪里去問路。最后兩句,從表面看寫歸路之難,仔細推敲讀者可以發(fā)現(xiàn)這里并非純粹寫實,而是既實寫當時情形,又隱喻詩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慨。孟浩然曾于公元727年(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到長江下游漫游過一次,公元729—733年(開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吳越漫游。這首詩可能作于漫游時期。因離鄉(xiāng)日久,觸景生情,便在詩中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并抒發(fā)了心境的迷茫之情。寫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稱之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4.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作品注釋張丞相:指張九齡(673-740),唐玄宗時宰相,后貶為荊州長史。涵虛: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虛:虛空,空間?;焯澹号c天混成一體。清:指天空。云夢澤:古時云澤和夢澤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區(qū)。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岸。濟:渡。端居:安居。恥(chi)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時認為皇帝圣明社會就會安定。徒:白白的。楫:(jC劃船用具,船槳作品譯文秋水勝漲,幾乎與岸平,水天含混迷茫與天空渾然一體。云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涌似乎把岳陽城撼動。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與槳,圣明時代閑居委實羞愧難容。閑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只能白白羨慕被釣上來的魚。:作品賞析首先點明時令,時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見當年秋汛洶涌,一個“平”字,可見湖水漲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與湖岸相平的景象。洞庭本來就號稱八百里,加上這樣的浩大水勢,其水岸相接、廣闊無垠的情狀更增浩瀚氣勢。此時,詩人面對洞庭,極目遠望,則不僅水岸相平,而且呈現(xiàn)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觀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虛”,足見其大,“混太清”,足見其闊。如此壯闊的湖面,自然風云激蕩,波濤洶涌,古老的云夢澤似乎在驚濤中沸滾蒸騰,雄偉的岳陽城似乎被巨浪沖撞得搖蕩不已,一個“蒸”字,一個“撼”字,力重千鈞,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覺的意識,靜態(tài)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飛揚的動勢,足見其非凡的藝術表現(xiàn)力和撼人心魄的藝術效果。5.黃鶴樓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睛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注解】:1、 黃鶴樓:故址在湖北武昌縣,歷代屢建屢毀,1884年最后一次被火焚毀,傳說古代有一位名叫費文祎(hui灰)(也有說是王子安、費祎)的仙人,在此乘鶴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2、 悠悠:飄蕩的樣子。3、 歷歷:清晰、分明的樣子。4、 鸚鵡洲:長江中的小洲,在黃鶴樓東北。5、 鄉(xiāng)關:故鄉(xiāng)?!痉g】:傳說中的仙人早乘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飛去的黃鶴再也不能復返了,千百年只看到白云在天空舒展悠閑的樣子。晴天的時候,隔江遙望漢陽平原,樹木郁郁蔥蔥、清楚可數(shù),鸚鵡洲的芳草長得非常茂盛。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xiāng)?面對煙波渺渺的大江令人發(fā)愁!【評析】:這首詩是吊古懷鄉(xiāng)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xié)律,但音節(jié)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眹罍胬艘舱f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驹娫~】:1、詩中詩句降到“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寫的雖然是繁茂、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詩人是用的是反襯手法,傳達出詩人深刻的漂泊感和對歸宿的向往。2、詩中出現(xiàn)兩次“空”,體現(xiàn)了詩人形單影只、悵然若失的孤單心情。3、詩中以神話傳說開頭,增添了一絲神秘色彩,也表達了詩人悵然若失的心情。【中心】本詩描寫了詩人登樓遠眺的所見所思,抒發(fā)了詩人漂泊異地的傷感與思念故鄉(xiāng)的情懷6.送友人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作品注釋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種外墻。白水:明凈的水。一:助詞,加強語氣。為別:分別。孤蓬:又名“飛蓬”,枯后根斷,常隨風飛旋,又稱“飛蓮”這里比喻即將孤身遠行的朋友。征:遠征,遠行。浮云:飄動的云。游子:離家遠游的人。自茲去:從此離開。茲:此,現(xiàn)在。蕭蕭:馬的嘶叫聲。班馬:離群的馬。這里指載人遠離的馬。班:分開,分別。班馬:離群的馬。[2]作品譯文青山橫亙在城郭的北側,明凈的河水環(huán)繞在城郭的東方。我們即將在這里離別,你就要像孤飛的蓬草一樣踏上萬里征程。空中的白云飄浮不定,仿佛你行無定蹤的心緒,即將落山的太陽不忍沉沒,亦似我對你的依戀之情。我們揮手告別,從這里各奔前程,兩匹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離別同伴而蕭蕭長鳴。作品鑒賞這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詩人與友人策馬辭行,情意綿綿,動人肺腑。李白他的送友詩,除了絕句《贈汪倫》之外,以這首五言律詩中最為有名。此詩歷來膾炙人口,選入教材,是個佳作。首聯(lián)的“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交代出了告別的地點。詩人已經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并肩緩轡,不愿分離。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流過。這兩句中“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lián)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皺M”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tài),用詞準確而傳神。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未見“送別”二字,但細細品味,那筆端卻分明飽含著依依惜別之情。中間兩聯(lián)切題,寫出了離別的深情。頷聯(lián)“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意思就是此地一別,離人就要像蓬草那樣隨風飛轉,到萬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達了對朋友飄泊生涯的深切關懷。落筆如行云流水,舒暢自然,不拘泥于對仗,別具一格。頸聯(lián)“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卻又寫得十分工整,“浮云”對“落日”,“游子意”對“故人情”。同時,詩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隨風飄浮,象征著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在這山明水秀、紅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別,特別令詩人留戀而感到難舍難分。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尾聯(lián)兩句,情意更切?!皳]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君千里,終須一別?!皳]手”,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詩人內心的感受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這一句出自《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卑囫R,離群的馬。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李白化用古典詩句,用一個“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誼,是鬼斧神工的手筆。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致,不落俗套。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云,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jié)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這正是評家深為贊賞的李白送別詩的特色。】7-秋詞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注釋自古:從古以來,泛指從前。逢:遇到。寂寥:空曠無聲,蕭條空寂,這里指景象凄涼。悲寂寥:悲嘆蕭條空寂。春朝(zhd。):春初。朝,有早晨的意思,這里指的是剛開始。排云:推開白云。排:推開,有沖破的意思。碧霄:青天。秋詞譯文自古以來,人們每逢秋天就都悲嘆寂寞凄涼,我卻說秋天要勝過春天。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鶴排開云層,一飛沖天,我的詩興也隨它到了碧藍的天空。8.魯山山行梅堯臣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云外一聲雞。作品主題這首詩運用豐富的意向,動靜結合,描繪了一幅斑斕多姿的山景圖:深秋時節(jié),霜降臨空,詩人在魯山中旅行。山路上沒有其他行人,詩人興致勃勃,一邊趕路一邊欣賞著千姿百態(tài)的山峰和山間的種種景象。注釋譯文①魯山:在今河南魯山縣。②適:恰好。愜(qi。:心滿意足。野情:喜愛山野之情隨處改:(山峰)隨觀看的角度而變化。幽徑:小路。熊升樹:熊爬上樹,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樹梢。何許:何處,哪里。云外:形容遙遠。一聲雞:暗示有人家。譯文:恰恰和我愛好山野風光的情趣相合,千萬條山路崎嶇時高時低。一路攀登的山峰,(山峰)隨著觀看的角度而變化,幽深的小路,令我孤獨迷路。傍晚,霜葉落下,熊爬上樹(大熊星座爬上樹梢),樹林清靜下來,鹿悠閑地在溪邊飲水。家都在哪里?云外傳來一聲雞叫,暗示著有人家,仿佛在回答(只是很遠很遠)。作品鑒賞深秋時節(jié),霜降臨空,詩人在魯山旅行。山路上沒有其他人,是人興致勃勃,一邊趕路一邊欣賞著千姿百態(tài)的山峰和山間的種種景象。仿佛沖云外傳來的一聲雞鳴,告訴詩人有家人的地方還很遠很遠。本詩是作者梅堯臣登山的一個過程,首先表達的是登山抒懷的一種喜悅,看到奇美的景色作者感到無比的驚喜與心曠神怡,但是到了最后作者才發(fā)現(xiàn)有人家的地方還很遠很遠。在山中走著走著,幽靜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見炊煙,自己也懷疑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問一聲“人家在何許(何處)”;正在沉思的時候,忽聽得從山間白云上頭傳來“喔喔”一聲雞叫。噢,原來住家還在那高山頂哩。這最后一句“云外一聲雞”,非常自然,確實給人以“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的感覺。首聯(lián):看見了山野非常喜愛,心中很滿足,群山連綿起伏的,時高時低,一個愜字,足以體會出當時作者心滿意足的心情。魯山層巒疊嶂,千峰競秀,一高一低,蔚為壯觀,正好投合“我”愛好大自然景色的情趣。這就是開頭兩句詩的意思,說明所以要登魯山游覽,是因為內合情趣,外有好景,也就成行了。頷聯(lián):優(yōu)美的山峰波浪起伏,走在幽靜的小路上,仿佛走進了迷宮似的,一個迷字,說明詩人當時被小路迷糊了的優(yōu)雅心情。走到一處可以看到一種好峰,再走向另一處,又可以看到另一種奇嶺,所以說“隨處改”。“隨處改”這個“改”字下得妙,如果在山中坐立不動,總是一個角度看山,好峰就不“改”了,因為“行”,所以好峰才處處改,由一個畫面換成另一畫面。以“改”字體現(xiàn)“行”,正切合詩題“山行”的意思。一個人在山間小路上行走,曲曲彎彎,走著走著,連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時竟迷失了方向?!坝膹姜毿忻浴保懊浴钡脑蛘窃娭姓f的,一是曲徑幽深,容易走錯路,二是獨行,自己一個人,無人指路,也容易走錯路,于是“迷”了。這里把一個人游山的體驗逼真地表現(xiàn)出來了。頸聯(lián):霜落了下來,隱隱約約好像看見熊在上樹,鹿在喝水,獨特的視覺感受,讓讀者如臨其境。因為秋天才有霜,霜凍使得樹葉都落光了,使得山中的樹木一棵棵都光禿禿的,好象空蕩蕩的。這種“林空”的感覺,是秋天才有的。山林空蕩,所以能看到熊瞎子爬到光禿禿的樹上;透過稀疏的樹縫,還看到野鹿在山溪旁飲水。這一聯(lián)勾畫出了一幅很動人的秋日山林熊鹿圖。這畫面是動的,熊在爬樹,鹿在飲水,可是詩意卻是靜的,表現(xiàn)了山中人跡罕至、非常幽靜的境界,這也是所謂動中有靜的寫法。尾聯(lián):巧妙的運用了設問手法,寫出了“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語境,移步換景,一幅原生態(tài)的畫面映入眼簾,表達出詩人超脫,淡泊的閑適恬靜心態(tài)。在山中走著走著,幽靜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見炊煙,自己也懷疑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問一聲“人家在何許(何處)”;正在沉思的時候,忽聽得從山間白云上頭傳來“喔喔”一聲雞叫。噢,原來住家還在那高山頂哩。這最后一句“云外一聲雞”,非常自然,確實給人以“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的感覺。9. 浣溪沙蘇軾題記:游薪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注釋蘄水,縣名,今湖北浠水縣。時與醫(yī)人龐安時(字安常)同游,見《東坡題跋》卷三《書清泉寺詞》。浸:泡在水中。子規(guī):布谷鳥。唱黃雞:感慨時光的流逝。因黃雞可以報曉。表示時光的流逝。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濱》:〃沙路潤無泥〃。瀟瀟暮雨:綿綿細雨。此句當為寫實。但〃門前〃云云,亦有出處?!杜f唐書》卷一九一方伎《一行傳》,謂天臺山國濟寺有一老僧會布算,他說:〃門前水當卻西流,弟子亦至?!ㄒ恍羞M去請業(yè),〃而門前水果卻西流"。白居易《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這里反用其意,謂不要自傷白發(fā),悲嘆衰老。無再少:不能回到少年。白發(fā):老年蕭蕭:形容雨聲蘭芽:蘭的嫩芽。賞析這首詞寫于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春,當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這在蘇軾的政治生涯中,是一個重大的打擊,然而這首詞卻在逆境中表現(xiàn)出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上闋寫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寫早春時節(jié),溪邊蘭草初發(fā),溪邊小徑潔凈無泥,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卻以蕭蕭暮雨中,布谷鳥哀怨的啼聲作結。子規(guī)聲聲,提醒行人〃不如歸去〃,給景色抹上了幾分傷感的色彩。下闋卻筆鋒一轉,不再陷于子規(guī)啼聲帶來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筆。常言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歲月的流逝,正如同東去的流水一般,無法挽留。然而,人世總有意外,"門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實景,又暗藏佛經典故。東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為年華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淺顯,卻值得回味。先著《詞潔》卷一謂:"坡公韻高,故淺淺語亦自不凡。"全詞洋溢著一種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然而上闋結句的子規(guī)啼聲,隱隱折射出詞人處境,也更顯出詞中達觀態(tài)度的難能可貴,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謂:"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譯文山腳下的蘭草嫩芽有一小部分泡在水中,林間小路清凈沒有泥巴,傍晚的時候,綿綿細雨中不時傳來布谷鳥的啼鳴。誰說人老了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代呢?門前的流水還能執(zhí)著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的時候感嘆時光流逝,而自傷衰老。10.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游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字詞注釋⑴僵臥:直挺挺躺著。此指無所作為。⑵孤村:孤寂荒涼的村莊。⑶不自哀:不為自己而感到悲傷,不為自己哀傷。⑷尚:副詞,還,仍然;表示事情的繼續(xù)或殘存狀態(tài)。⑸思:想著,想到。⑹為:介詞,為,為了;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⑺戍輪臺:在新疆一帶防守。戍(shh),守衛(wèi)。輪臺:現(xiàn)在的新疆輪臺縣,漢代曾在這里駐兵屯守。這里泛指北方的邊防據(jù)點。⑻夜闌:夜將盡。闌(ldn):殘盡。⑼臥聽:躺著聽。⑽風吹雨:風雨交加,和題目中“風雨大作”相呼應;當時南宋王朝處于風雨飄搖之中,“風吹雨”也是時局寫照,故詩人直到深夜尚難成眠。(11) 鐵馬:披著鐵甲的戰(zhàn)馬。(12) 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區(qū)的河流[1]全文譯文我僵直地躺在孤寂荒涼的鄉(xiāng)村里,沒有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還想著替國家防衛(wèi)邊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