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病常見危險因素中醫(yī)解讀_第1頁
中風病常見危險因素中醫(yī)解讀_第2頁
中風病常見危險因素中醫(yī)解讀_第3頁
中風病常見危險因素中醫(yī)解讀_第4頁
中風病常見危險因素中醫(yī)解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中風病常見危險因素中醫(yī)解讀第1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定義

由于脂肪代謝或運轉異常使血漿中一種或幾種脂質高于正常稱為高脂血癥,可表現(xiàn)為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酯血癥、或兩者兼有(混合型高脂血癥)。第2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中醫(yī)對血脂異常的認識及治療

中醫(yī)雖無血脂的病名,但是在《內(nèi)經(jīng)》中就明確提出了“膏”、“脂”的概念,如《靈樞·五癃津液別》:“五谷之津液和合而為膏者,內(nèi)滲入于骨空,補益腦髓,而下流于陰股?!薄鹅`樞·衛(wèi)氣失?!罚骸案嗾撸鄽?,多氣者,熱,熱者耐寒?!钡?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由于脂質在血液中運轉時,必須與蛋白質結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因此高脂血癥常為高脂蛋白血癥的反映。

所以,稱為血脂異常更能全面、準確地反映血脂代謝紊亂狀態(tài)。第4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靈樞·血絡論》:“血氣俱盛而陰

氣多者,其血滑,刺之則射,陽氣蓄積,

久留而不瀉者,其血黑以濁,故不能射?!钡?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一)病因病機:1.飲食失常

《素問·經(jīng)脈別論》:“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jīng)并行。”第6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陰之所主,本在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p>

肥甘厚味太過首先傷脾胃。

第7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脾氣虛損,則運化無權,升降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而化為痰濁。因肥能生熱,甘能壅中,肥性滯,甘性緩,肥甘可窒礙胃腸,影響脾胃升降,壅滯中焦,使中陽不運而生濕,濕又生痰化熱,形成濕熱和痰熱之患。

厚味肥甘,又可助陽生氣生陰,生陰者,轉化為脂液,浸淫脈道,而血脈不利,堵塞氣之運行,血失氣煦,氣結血瘀,痰濁阻滯脈道,血中脂質增高,進而阻遏經(jīng)氣運行致脈道不暢。

第8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情志因素:

人的正常情志活動是以臟腑氣血作為物質基礎的,《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鼻橹净顒犹^,如突然、強烈或長久持續(xù)的情志刺激,必然損及臟腑,致臟腑陰陽氣血失調。第9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氣上行,滿脈去形?!庇纱?,情志過激可產(chǎn)生心和血脈方面的病變。第10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工作的緊張多思多慮思則傷脾競爭的加劇肝氣不舒

脾失運化,釀成痰濕

第11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年老腎虛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年四十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

《素問·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fā)長;二七而天癸至……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丈夫八歲,腎氣實,發(fā)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五八腎氣衰,發(fā)墮齒槁……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發(fā)去?!钡?2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腎精不足,髓海不充,則腦轉耳鳴;腎陰不足,陰虛陽亢,或陰虛火旺;腎陽虛衰,則津液不化,變生痰濁。第13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4.勞逸因素

(1)過勞:

《素問·生氣通天論》云:“陽氣者,煩勞則張。”

《素問·舉痛論》:“勞則氣耗?!?/p>

《內(nèi)外傷辨惑論》:“喜怒憂恐,勞役過度,而損耗元氣。”第14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2)過逸:好逸惡勞,養(yǎng)尊處優(yōu),則會使氣血運行不暢,脾胃功能減弱,正氣日益衰減。

《素問·宣明五氣篇》“久臥傷氣”;陸九芝專著《逸病解》說:“逸乃逸豫,安逸所生病,與勞相反”?!耙葜。⒉∫?。”

第15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5.先天稟賦

《靈樞·壽夭剛柔》:“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認為體質的陰陽剛柔是由稟賦決定的。作為高脂血癥的重要體征:肥胖。也同樣與先天稟賦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第16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總之,高脂血癥的發(fā)生主要責之于肝、脾、腎三臟。其本-肝、脾、腎三臟虛弱;其標-痰濁、瘀血內(nèi)生;誘因-飲食不節(jié)、起居失常、情緒失暢等。第17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關鍵病機-痰濁凝聚于血脈;內(nèi)在病因-脾虛失運、腎精虧虛;外因條件-嗜食肥甘、膏梁厚味,化生痰濁第18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痰瘀互結沉積血府、脈道是高脂血癥發(fā)展為心腦血管疾患和機體衰老的必然轉歸:

痹阻心脈-心悸、胸痹,乃至真心痛;

痹阻腎脈-發(fā)為腰痛、肢重、尿血;

痹阻腦脈-清空失養(yǎng),發(fā)為眩暈、頭痛、耳鳴、舌強、口舌歪斜;

痹阻肢脈-肢麻、握物無力、步履欠穩(wěn)甚至廢用等癥狀。第19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中醫(yī)治療:

1.痰濕內(nèi)阻平素嗜食肥甘,久坐多臥,形體肥胖,頭昏頭重,胸脘痞悶,肢體沉重,舌苔白膩,脈濡。本型以痰濁標實為主,多見于高脂血癥初期或中期。治宜芳香化濕,健脾祛痰,化瘀降濁。第20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常用七味白術散、平胃散、溫膽湯、滌痰湯等化裁。藥用黨參、蒼術、白術、厚樸、陳皮、藿香、茵陳、茯苓、土茯苓、白蔻仁、澤瀉、薏苡仁、砂仁、葛根、蘇葉、車前子、竹茹、石菖蒲等,可加入蟲類藥僵蠶、水蛭化瘀祛痰通絡。第21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氣滯血瘀胸悶心悸,胸脅脹痛,痛如針刺而固定,婦女多有月經(jīng)不調,舌質紫暗而有瘀點,舌底脈絡迂曲,脈弦細澀或結代。本型以氣滯血瘀標實為主,常合并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絞痛等。治宜疏肝理氣,化瘀通脈。第22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選用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湯、瓜蔞薤白半夏湯化裁。藥用瓜蔞、薤白、法半夏、當歸、郁金、柴胡、枳殼、川芍、桃仁、紅花、赤芍、丹參、蒲黃、山楂等。常加入蟲類藥水蛭、地鱉蟲化瘀通脈。第23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肝陽痰火素體肝陽偏旺,頭脹跳痛,急躁易怒,口干口苦,目赤心煩,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數(shù)。本型以肝火痰熱標實為主,常合并高血壓病、中風。治宜平肝潛陽,清熱化痰。第24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選用天麻鉤藤飲、清氣化痰丸、鎮(zhèn)肝熄風湯化裁。藥用天麻、生地、鉤藤、決明子、菊花、牛膝、石決明、珍珠母、山桅子、丹皮、黃芩、膽南星、浙貝母、大黃、法半夏、澤瀉、代赭石、白芍、竹茹等。酌加蟲類藥水蛭、蜈蚣、僵蠶、全蝎、地龍化瘀滌痰,平肝熄風。第25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4.痰滯瘀阻頭昏肢麻,胸痞悶脹,隱隱作痛,心悸氣憋,舌質紫暗有瘀斑、苔白膩或黃膩,脈沉緩澀或弦滑。本型系瘀痰互結標實為主。多見于高脂血癥中期、晚期,經(jīng)過一般性藥物治療難以取效者。常合并高血壓病、高粘血癥、糖尿病等,屬頑疾病癥。治宜活血化瘀,滌痰通絡,痰瘀同治。第26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選用大黃蟅蟲丸、滌痰湯化裁。藥用大黃、蟅蟲、虻蟲、水蛭、桃仁、杏仁、生地、赤芍、黃芩、土茯苓、膽南星、法半夏、三棱、莪術、石菖蒲等。重用水蛭、蟅蟲、虻蟲等蟲類藥物,峻猛逐瘀,化痰通絡。第27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5.氣虛血瘀頭昏疲乏,心悸氣短,動則汗出,手足麻木,肢體偏癱,腹脹納少,舌質淡紫,舌底脈絡迂曲,舌苔薄白,脈細澀。本型系本虛標實,以氣血虧虛為主。多見于中風后遺癥。治宜益氣補血,滌痰通絡。第28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選用補陽還五湯化裁。藥用紅參、黨參、黃芩、何首烏、黃精、當歸、川芍、地龍、桃仁、紅花、赤芍、葛根、丹參、山楂、雞血藤等。投入蟲類藥地龍、水蛭、蜈蚣、烏梢蛇活血滌痰,搜風通絡。第29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6.肝腎陰虛形體不肥反瘦,頭暈耳鳴,口咽干燥,肢體麻木,腰膝痠軟,遺精盜汗,記憶力減退,舌紅、少苔,脈弦細數(shù)。本型系本虛、肝腎精血虧虛為主。常見于動脈粥樣硬化癥等心腦血管疾病。治宜補益肝腎,養(yǎng)陰填精。第30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選用杞菊地黃湯、左歸丸化裁。藥用熟地、山茱萸、枸杞子、何首烏、葛根、決明子、菊花、澤瀉、杜仲、菟絲子、桑寄生、白芍、牛膝、丹皮、茯苓、淮山藥、黃精、五味子、玉竹、女貞子、旱蓮草、冬蟲夏草等。加入龜版、鱉甲、紫河車等血肉有情之品補腎填精。酌加水蛭、地龍化瘀通絡。第31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7.脾腎陽虛面色晄白,神疲乏力,形寒肢冷,面肢浮腫,納呆便溏,夜尿頻多,腰膝痠軟,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脈沉弱。本型系本虛標實,脾腎陽虛,水濁飲瘀互結。多見于繼發(fā)性高脂血癥,常見繼發(fā)于甲狀腺功能減退、腎病綜合征、慢性腎炎等慢性腎病過程中。治宜溫補脾腎,化濁行水。第32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選用附子理中湯、實脾飲、濟生腎氣丸化裁。藥用附子、干姜、黨參、白術、茯苓、紅參、生姜、大腹皮、仙靈脾、澤瀉、薏苡仁、巴戟天、黃芪、益母草、菟絲子、土茯苓、補骨脂、車前子、丹參、山楂等。酌加入蟲類藥蟬蛻、僵蠶、地鱉蟲活血化瘀,通絡行水。第33頁,講稿共36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小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