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康復演示文稿_第1頁
頸椎病的康復演示文稿_第2頁
頸椎病的康復演示文稿_第3頁
頸椎病的康復演示文稿_第4頁
頸椎病的康復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頸椎病的康復演示文稿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優(yōu)選)頸椎病的康復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

一、基本概念

頸椎病的康復:基本概念

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

頸椎病的康復:基本概念

解剖:脊柱的頸椎由七個椎體和六個間盤組成,各椎以韌帶相連。八對脊神經(jīng)由各椎間孔穿出。椎體后方的椎弓圍成椎管、內(nèi)有脊髓。椎體兩側有椎A經(jīng)各橫突孔進入顱內(nèi)。頸椎側前方左、右各有一交感神經(jīng)干,其末梢分布到頭、頸、上肢、心臟等部位。頸部的肌肉有胸鎖乳突肌、頭夾肌、頸夾肌、斜方肌、頭長肌等。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頸椎正位片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頸椎左側位片頸椎右側位片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頸椎張口位片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

頸椎生理特性:頸椎是脊柱各椎中體積最小、最靈活的椎節(jié)。要支撐頭顱的重量,還要適應眼、耳、鼻等功能的需要做頭部屈、伸、側屈、旋轉的運動,極易受物理刺激而產(chǎn)生退行性變由于頸椎解剖結構精細,所處部位重要,病變時癥狀復雜,發(fā)病率高。頸椎病的康復:基本概念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頸椎病定義由于頸椎間盤變性,頸椎骨質增生,刺激或壓迫了周圍的神經(jīng)、血管等組織而引起相應的一系列臨床表現(xiàn)稱之頸椎病。

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椎間盤椎間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頸椎病病理過程損傷退變頸神經(jīng)根椎動脈交感神經(jīng)脊髓臨床癥候群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頸椎間盤環(huán)樞椎后關節(jié)肌肉韌帶頸椎病損傷功能紊亂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主要癥狀頸、肩、背、臂痛,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耳鳴、耳閉、眼花、失眠、心慌、血壓不穩(wěn)定,頭頸活動度受限或活動時發(fā)響、上下肢無力、麻木、發(fā)緊、脹等。頸椎病的康復:基本概念

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二、康復評定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1、診斷標準:(1)臨床表現(xiàn)與X線平片所見,均符合頸椎病者,可確診為頸椎病。(2)有典型的頸椎病臨床表現(xiàn),而X線片上尚未見異常者,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前提下,也可診斷為頸椎病。(3)臨床上無頸椎病的癥狀和體征,而X線片上有椎體骨質增生,椎間隙狹窄等頸椎退行性病變者,也應診斷為頸椎病或稱隱性頸椎病。頸椎病的康復:康復評定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2、常規(guī)檢查:

(1)病史:著重了解其職業(yè);日常生活習慣和愛好;日常鍛煉是否經(jīng)常作大幅度旋頸動作;有無外傷、受寒等。頸椎病的康復:康復評定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2)癥狀:頸、肩、臂、背疼痛;一側或雙側手麻、頭痛、頭暈、心慌、胸悶、多汗、上、下肢無力、行走不便、大小便異常等。

頸椎病的康復:康復評定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3)體征:枕孔、棘突、棘間、頸椎旁、岡上窩、肩胛區(qū)有壓痛點;頸肩肌肉緊張,頭頸部活動受限;壓頂Test、臂叢牽拉Test、低頭與仰頭Test陽性;皮膚感覺障礙;肱二頭肌、三頭肌腱反射亢進或減弱,病理反射陽性(Hoffman征);大小魚際肌、骨間肌萎縮,上、下肢肌力減弱,肌張力增高等。頸椎病的康復:康復評定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3、特殊檢查:(1)X線平片檢查:這是診斷頸椎病重要依據(jù)。(2)CT檢查:著重了解椎間盤突出、后縱韌帶鈣化,椎管狹窄、神經(jīng)管狹窄、橫突孔大小等;對后縱韌帶骨化癥的診斷有重要意義。(3)MRI檢查:了解椎間盤突出程度,硬膜囊和脊髓受壓情況,髓內(nèi)有無缺血和水腫的病灶;腦脊液是否中斷,有無神經(jīng)根受壓,黃韌帶肥厚、椎管狹窄等。(4)肌電圖、誘發(fā)電位檢查。頸椎病的康復:康復評定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4、鑒別診斷頸椎結核、腫瘤、癌癥、脊髓空洞癥、神經(jīng)鞘膜瘤、風濕、外傷性肩周炎等。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5、頸椎病分型及各型診斷要點:

頸椎病的康復:康復評定頸椎病的分型神經(jīng)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jīng)型混合型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

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

約占60%,最常見。由頸椎增生、小關節(jié)增生,椎間盤突出壓迫或刺激了神經(jīng)根,導致神經(jīng)根袖水腫、炎癥、粘連,而引起一系列臨床表現(xiàn)。

癥狀:頸僵不適,活動受限,頭、枕、頸、肩、臂痛、酸,手臂有觸電樣,針刺樣串麻。體征:頸椎棘突、橫突、岡上窩、肩胛內(nèi)上角和肩胛下角有壓痛;壓頂Test陽性;臂叢牽拉Test陽性;低頭、仰頭Test陽性;手肌肉萎縮,上肢皮膚感覺異常。

頸椎病的康復:康復評定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

X片:正側、雙斜位可見,頸椎生理曲度異常;椎體前后緣增生、鉤椎關節(jié)增生、小關節(jié)增生、椎間隙狹窄;前縱韌帶、項韌帶鈣化。需與前斜角肌綜合征;頸肋綜合征;肋鎖綜合征;鎖骨上腫瘤;進行性肌萎縮;神經(jīng)炎鑒別。頸椎病的康復:康復評定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脊髓型頸椎病約占10-15%,是頸椎病中最重的一型。由于起病隱匿,癥狀復雜,常被漏診和誤診。主要由發(fā)育性椎管狹窄、頸椎后緣增生、椎間盤病變壓迫脊髓而產(chǎn)生癥狀,其致殘率高,應引起重視。

癥狀:根據(jù)脊髓受壓的部位和程度,癥狀不同。癥狀多從下肢開始,逐漸發(fā)展到上肢。常見下肢無力,酸脹、小腿發(fā)緊、抬腿困難,步態(tài)笨拙,上肢、下肢麻,束胸感,束腰感,手足顫抖。嚴重者大小便失控,出現(xiàn)單癱、截癱、偏癱、三肢癱、四肢癱(均為痙攣性癱)。頸椎病的康復:康復評定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26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體征:上下肢肌緊張、肱二頭肌、三頭肌腿反射亢進或減弱(前者病變在頸高位,后者在低位),膝腱反射亢進;腹壁反射、提睪反射、肛門反射減弱或消失,Hoffman征陽性、Babinskin征陽性、Rossolimo征陽性;踝陣攣陽性;低、仰頭Test陽性、屈頸Test陽性。頸椎病的康復:康復評定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27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X片:側位或斷層檢查,有頸椎后緣增生、椎間隙狹窄、椎管狹窄(椎管矢徑與椎體矢徑之比值小于0.75),斷層后見后縱韌帶鈣化。MRI檢查:頸椎曲度異常、椎體后緣增生,椎間盤突出,硬膜囊或脊髓受壓變形,少數(shù)TW2像見脊髓內(nèi)高信號(說明脊髓有局灶性缺血或水腫)。需與脊髓腫瘤;脊髓空洞癥;脊髓側索硬化相鑒別。頸椎病的康復:康復評定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28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頸椎間盤突出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29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椎動脈型頸椎病

約占10-15%。由于鉤椎關節(jié)增生,椎關節(jié)失穩(wěn)、小關節(jié)松動和移位,刺激或壓迫椎動脈致椎動脈痙攣、狹窄;隨年齡增大,椎動脈彈性減退,血管相對長度增加;椎間盤變性,椎間隙狹窄,頸段高度縮短,致椎動脈彎曲、扭結,使血流緩慢,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頸椎病的康復:康復評定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30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癥狀:發(fā)作性眩暈(可伴惡心、嘔吐)、耳鳴、耳聾,突然摔倒等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癥狀,癥狀的出現(xiàn)與消失和頭部位置有關。體征:椎動脈扭曲Test陽性;仰頭、低頭Test陽性。X片平片:鉤椎關節(jié)增生;小關節(jié)增生向前突入椎間孔內(nèi),椎間孔變窄。椎動脈造影:72-85%有椎動脈彎曲、扭轉等。需與高血壓;mineriesdisease;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相鑒別。頸椎病的康復:康復評定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31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交感神經(jīng)型頸椎病

約占10%。由于頸椎椎體或小關節(jié)增生,后縱韌帶鈣化等原因,刺激了頸交感神經(jīng)而出現(xiàn)的癥狀。它常與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同時存在,因為椎動脈周圍有交感神經(jīng)網(wǎng)。有學者認為交感神經(jīng)型與椎動脈型的癥狀相似,兩者很難鑒別。頸椎病的康復:康復評定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32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癥狀:枕、頸痛,偏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心慌、胸悶、心前區(qū)疼痛、血壓不穩(wěn)、手腫、手麻、怕涼、視物模糊易疲勞,失眠等癥狀。體征:心率過速、過緩,血壓高低不穩(wěn),低頭和仰頭Test可誘發(fā)癥狀產(chǎn)生或加重。X片:頸椎退行性改變。需與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更年期綜合征鑒別。混合型:上列兩型以上的癥狀和體征同時存在。

頸椎病的康復:康復評定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33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三、康復治療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34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1、頸椎牽引(常用有效的治療)2、其他物理治療3、中醫(yī)療法4、中西結合療法:小針刀療法5、藥物治療6、手術治療7、日常生活活動的指導頸椎病的康復:康復治療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35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頸椎病的康復:康復治療1、頸椎牽引(常用有效的治療)(1)治療作用:

A、解除頸肌痙攣,使頸部肌力放松;

B、恢復頸椎椎間關節(jié)的正常線列;

C、使椎間孔增大,解除神經(jīng)根的刺激和壓迫;

D、擴大椎間隙,減輕頸椎間盤內(nèi)壓力,有利于膨出的間盤回縮以及外突的間盤回納;

E、伸張被扭曲的椎動脈;

F、拉開被嵌頓的小關節(jié)滑膜。

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36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頸椎病的康復:康復治療(2)治療方法:枕頜布帶牽引法,坐位或臥位。牽引的角度、時間和重量是決定牽引效果的三個重要因素

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37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頸椎病的康復:康復治療角度:

力學試驗結果表明,牽引角度小時,最大應力位置靠近頸椎的上段,牽引角度增大時,最大應力位置下移,因此應根據(jù)頸椎X片確定的病變部位和病人牽引時的自覺癥狀而定,多選擇前屈5°15°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38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頸椎病的康復:康復治療

頸神經(jīng)根型:頸前屈20°~30°

頸型:頸前屈<20°

脊髓型:頸后仰10°~15°

椎動脈型:后仰<5°不同類型頸椎病的牽引角度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39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時間:牽引最初階段(10分鐘內(nèi))應力隨時間上升較快,而后逐漸減緩(30分鐘),最后達到飽和,故牽引時間以10~30min為宜。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40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重量:以逐漸增加較好。研究證實:當頸椎牽引的重量達到6~7Kg時,椎間盤內(nèi)部的壓力減少70%,當重量達到10Kg時,幾乎測不到壓力。故治療可從6Kg開始,逐漸增加重量到12~15Kg。方式:多數(shù)采用連續(xù)牽引法,也有間歇牽引法。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41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頸椎病的康復:康復治療2、其他物理治療:

(1)直流電離子導入療法:用各種西藥(冰醋酸、vitB1、vitB12、碘化鉀、奴佛卡因等)或中藥(川芎、紅花、威靈仙、烏頭等)置于頸后,按藥物性能接陽極或陰極,另一電極置于患側前臂,20一30min/次,適用于各型頸椎病。

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42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頸椎病的康復:康復治療(2)低頻調(diào)制的中頻電療法:適應于各型頸椎病10-20min/次(多用9號處方)。

(3)超短波療法:當用于神經(jīng)根型(急性)和脊髓型(脊髓水腫)的患者,急性期用無熱量,慢性期用微熱量;10-20min/次。10-15次為一療程。本文檔共48頁;當前第43頁;編輯于星期二\22點20分頸椎病的康復:康復治療

(4)超聲波療法:適應于各型頸椎病,8-12min/次,15次為一療程。(5)手法治療:以頸椎骨關節(jié)的解剖及生物力學的原理為治療基礎,針對其病理改變,通過操作者的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