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老師的《論語》心得_第1頁
于丹老師的《論語》心得_第2頁
于丹老師的《論語》心得_第3頁
于丹老師的《論語》心得_第4頁
于丹老師的《論語》心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于丹老師的《論語》心得(三)

《論語》之所以流傳兩千多年而不衰,就在于它對于人內心最本性的理解?,F(xiàn)代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可以說更近了,也可說更遠了,但無論如何,人際關系是每一個人必需面對的問題。那么在現(xiàn)代生活中,我們該如何把握為人處事的分寸?請聽于丹《論語》心得《處世之道》。

視頻片頭語二:

現(xiàn)代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可以說更近了,也可說更遠了,但無論如何,人際關系是每一個人必需面對的問題。孔老夫子說:過猶不及。在孔子看來,事情做得過頭了,和沒有做到位是一樣的效果,那么,在現(xiàn)代生活里,我們該如何把握為人處事的分寸?當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時,我們該保持什么樣的心態(tài)?面對自己親近的人,我們又該把握什么樣的原則?在紛繁簡單的社會環(huán)境中,我們怎樣才能保持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請聽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講《論語》心得之《處世之道》。

于丹:

在論語中,其實教給我們許多處世的方法,做人的法規(guī),這些道理有時候很樸實。

《論語》不是板著面孔的一部書,它教給我們的方法有時候透著一些變通,它告知我們一種做事的原則和把握原則的分寸。其實我們今日總在說任何任何事情是該做的不該做的,什么事情是好是壞,有許多時候一個事情的判定不簡潔是好壞之分,只是你是什么時間做這件事,或者把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其實有許多事情應當是有尺度的,孔夫子不是一個提倡一味丟失原則,一味要以一種仁愛之心去寬宥一切的人。

曾經有他的學生問他,有一個說:“或曰:以德埋怨何如?“(論語.憲問篇)以德埋怨這個詞我們不生疏,我們常常說生活里頭有這樣的人,說你看別人那么對不起他,他還對別人那么好。我們覺得,這樣的人格應當在孔子這里是得到欣賞的。沒想到呢,孔子反問了他一句:“子曰:何以報德?“孔子說一個人他已經用德去報怨了,那他還留下什么去報別人的恩德呢?當別人對你好時,他又該怎么做呢?問完了這一句孔子給出了他自己的答案。叫做“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說一個人假如有他人有負于你,對不起你了,你可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對待這件事。但是你要用你的恩德,用你的慈善、去真正回憒那些也給你恩德和慈善的人。其實這個道理我們一聽覺得跟我們理解中的孔子的哲學不一樣,孔子也是有原則的啊,孔子不是提倡“以德埋怨“的,他給的分寸就是以直埋怨,用你的正直去面對這一切。

其實孔夫子在這里給了我們一種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嚴,他固然不提倡以怨報怨,冤冤相報何時了,假如永久以一種惡意、以一種仇殺去面對另外的不道德,那么這個世界的循環(huán)將是一種惡性的,將是無止無休的,我們付出的不是自己的代價,還有子孫的幸福,所以“以德埋怨“同樣不行取,也就是說,你搭上了太多的恩德,你搭上了太多的慈善,你用不值得的那種仁厚,去面對已經有負于你的事情,這也是一種人生的鋪張。

在兩者之間,其實還有第三種態(tài)度,就是用你的正直、用你的率直,用你耿介和磊落的人格坦然地面對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

其實孔夫子的這種態(tài)度可以舉一反三,推及到我們生活中許多許多的事情,就是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我們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華留在最應當使用的地方。

在今日我們都在說,避開資源的鋪張,避開能源的鋪張,這個地球上被鋪張的資源已經太多了,但是當我們關注環(huán)保的時候,我們其實沒有關注一點,就是心靈環(huán)境的荒涼,和我們自身生命能量鋪張,應當說今日物質是富強了,但是心靈的生態(tài)未必隨之轉變,變得欣欣向榮。也不意味著今日那種仇恨,那種報復,種種的,甚至高科技的犯罪是停頓了嗎?有的時候會越演越烈了,在這樣的狀況下,怎么樣避開心靈資源鋪張呢?就是我們面對一件事情,快速地做出推斷,選擇自己最有價值的方式。

FLASH:

“教師,假如一個特殊仁義的人掉進井里去了,你會跟著跳下去嗎?“

“為什么要跟著跳井呢?做什么事情都是要用腦子想想的?!?/p>

于丹:

曾經有學生宰我去問他的教師,說:“教師啊,仁者,雖告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你看,給他教師出的難題。

說問你個問題,假如是一個特殊仁義的人,現(xiàn)在有人跑來跟他說,有一個仁者在井里,他掉井里了,你跟著去嗎?這叫井有仁焉。井里頭有一個更賢德的人,你跟著下去嗎?

那么這怎么辦呢?教師問他:

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行陷也;可欺也,不行罔也?!?論語.雍也篇)這話說得好??追蜃诱f,那干嘛要這么做呢?為什么仁者在井里你也要跟著毫無原則地就跳到井里去?這是一個君子所為嗎?君子或許不能避開許多的損害,他可以被人哄騙了,但是他自己的心不能迷惘。也就是說,人不能被自己哄騙了。不能被自己一時智力上的糊涂,一種沖動之下做出來人生沒有效率的傻事。這是孔夫子所不恥的。他并沒有拘泥地說仁者在井里你就肯定要跟著下去。他很不講解為什么要這么做。

所以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孔夫子告知我們,人的行為肯定要有分寸,要有原則,要把握尺度。這在今日是特別難得的一件事。

畫外音: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困惑,父母對孩子關愛得無微不至,為什么孩子會反感?親切無間的好朋友,為什么會彼此損害?費盡心機和領導、同事套近乎,為什么總是好心不得好報?

于丹:

什么樣是好呢?孔壞分子老在強調“過猶不及“這四個字,這四個字可以說有機地滲透在他舉的許多例子中。

你說你去做工作,面對你的領導,那我們每一個下屬面對領導確定應當是忠誠的,也應當是有喜愛的,大家私交好,公職好,把事情做好。這沒有錯。

另外我們每個人都有朋友,大家對朋友都應當是將心比心的,甚至有人說是可以兩肋插刀的,那么,這些個關系里面,不管是對領導,還是對待我們的朋友,有我們的分寸嗎?

孔夫子曾經跟他的學生探討過。最終由他的學生子游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子由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論語.里仁篇)

什么意思?就是過于密集。他說你跟你的領導關系要是過于密集,離你自己招致羞辱就不遠了,你與你朋友的過從要是過密的話,離你們倆疏遠也就不遠了。

其實這是什么呢?《論語》里面無所不在有哲學。這其實就是哲學的關系。

我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有一個哲學寓言,叫“豪豬的哲學“。說有一群豪豬,就是野豬啊,身上長刺的那種野豬,大家擠在一起過冬,它們老有一個困惑,就是不知道大家在一起以什么樣的距離最好,離得略微遠一點,冬天就冷,相互借不著熱氣,大家就往一起湊湊。結果一旦湊近了,彼此的刺都扎著對方了。就又開頭遠離。但是再遠的話大家又覺得嚴寒,又想借助別人的暖和,就再湊,湊著湊著又受傷了,然后再拉遠,多少次磨合以后豪豬們最終找到了一種最最恰如其分的`距離,那就是在彼此不損害的前提下,保持著群體的暖和。

其實我們今日這個社會,我們看一看,原來的大雜院現(xiàn)在都改成了單元樓,已經沒有了這院里頭一家包餃子十家全挨排兒去送,沒有這樣的事了。沒有大家過年,大人一桌,小孩一桌在一起的情形了,常常是一個單元里邊住了三四年人都認不全,不知道你的鄰居是誰。

其實今日的社會,隨著整個物質的興旺,人際之間的障礙越來越多了。這種障礙多了以后會怎么樣呢?我們所依靠的幾個朋友身上的負擔更重了。由于你覺得四周人際普遍冷漠,所以對你的好朋友,你就會覺得他應當對我多好一點,我對他多好啊,我應當跟他要過從再密一點,他們家有什么私事,兩口子打架了為什么不告知我?我可以跟他們去調停啊。其實我們今日有許多人,都有這種想法,有這種想法的人應當聽聽子由的這句話,“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太密集就是疏遠的開頭。這就是豪豬的剌必定要傷及他人。

子貢曾經問過他教師,說“什么叫好朋友啊?“教師告知他說:“忠告而善道之,不行則止,無自辱焉?!斑@就是好朋友。你看到他有不對的事,你好好地去告知他,把忠告告知他,“不行則止“,他不聽你的那就算了,別再說了,再說下去,屬于自取其辱。所以,好朋友也有度,不要什么樣的事大包大攬,說包在我的身上,我給你一個幸福的將來,沒有任何人可以對他人這樣許諾。

畫外音:

《論語》告誡我們,無論對朋友還是對領導都要保持肯定的距離,把握好親疏的分寸,那么對待自己最親近的家人是不是就可以親切無間了呢?父母和子女之間,丈夫與妻子之間也需要保持適當的距離嗎?

于丹:

我曾經看到心理學上有一種界定,說現(xiàn)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種叫做“非愛行為“,什么叫“非愛行為“呢?就是以愛的名義對最親近的人進展的這種非愛性掠奪。

這行為往往發(fā)生在夫妻之間,戀人之間,母子之間,父女之間,也就是世界上最親近的人。夫妻和戀人之間常常會有人說,你看看,我就為了愛你,我放棄了什么什么,我就為了這個家,我今日怎么怎么樣,所以你必需要對我如何如何。父母對孩子常常說,你看看,我自從生了你以后,我工作也不好了,我人也變丑了,我一切都犧牲了,就是為了你,你為什么不好好地念書呢。全部的這些,其實通通稱為“非愛行為“,由于它是以一種愛的名義所進展的一種強制性的掌握。讓他人根據自己的意愿去做。

我曾經看到有一本寫父母的書,一個英國的心理學的女博士寫的一本書。她在開頭說了特別好的一段話,她說:“這個世界上的全部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的目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