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史題錦_第1頁
古代文學史題錦_第2頁
古代文學史題錦_第3頁
古代文學史題錦_第4頁
古代文學史題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古代文學史二中國古代文學史(二)輔導題名詞解釋與問答,加黑的題目為復習重點,但未加黑部分也要復習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緒論填空1、 魏晉南北朝是“文學的自覺時期”。文學自覺有三個標志:第一,文學從學術(shù)中的獨立和對文學的重視及文學觀的發(fā)展。第二,對文學的各種題材有了比較細致的區(qū)分更重要的是有了對各種體裁的文本分析的意識。第二,對文學的審美特性有了自覺的追求2、 魏晉南北朝的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出現(xiàn)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不的《典論?論文》始,有陸機的《文賦》劉勰的《文心雕龍》、鍾嶸的《詩品》等,再加上蕭統(tǒng)的《文選》、徐陵的《玉臺新詠》等文學總集的出現(xiàn),形成了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的高峰。3、 魏晉南北朝是典型的亂世文學,文人多遭殺戮的命運,使文學創(chuàng)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題,它們是生死主題、游仙主題、隱逸主題。4、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儒學禁錮的崩潰,形成了新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其理論形態(tài)就是魏晉空。5、 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制度造成了世家大族與庶族的對立:以世家大族為中心的文學家族或文學集團的大量出現(xiàn)也是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如三曹、三張、二陸、兩潘、謝氏、蕭氏等。6、 晉宋之間文學發(fā)生了重要的轉(zhuǎn)折,宋初由玄言詩轉(zhuǎn)向山水詩,謝靈運是第一個大力寫作山水詩的人。沈約將四聲的知識運用到詩歌聲律上,與謝眺、王融共同創(chuàng)立了永明體,成為古體詩向近體詩過渡的一種重要形式。梁陳兩代,浮靡輕艷的宮體詩成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流。第一章從建安風骨到正始之音最低限度背誦篇目曹操《短歌行》、阮籍《詠懷詩八十二首》其一(夜中不能寐)。名詞解釋1、 建安風骨2、 正始之音填空1、 建安時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詩人蔡琰,“三曹”是指曹操、曹不和曹植;“七子”是指孔融、陳琳、徐干、阮璃、應(yīng)日易(日換王)、劉楨。2、 曹操的詩學習漢樂府,他采用用樂府記時事。一部分詩反映了漢末戰(zhàn)亂和人民遭受的苦難,被后人稱為“漢末實錄,,。如《蒿里行》中寫“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 《觀滄?!肥俏覈谝皇淄暾纳剿姟!堆喔栊小肥俏覈F(xiàn)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詩,對后代歌行體詩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4、曹植的創(chuàng)作以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年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其前期詩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負,代表作有《白馬篇》。其后期詩歌主要是表達由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其代表作是對任城王暴卒而表示悼念的《贈白馬王彪》。曹植的詩確如錘嶸《詩品》所說:骨氣奇高,辭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zhì)。5、 “建安七子”中成就最突出,被《詩品》列為上品的詩人是干?粲和劉楨。前者被稱為七子之冠冕”,后者“仗氣愛奇”。他們的代表作一是寫戰(zhàn)亂中饑婦棄子的《七哀詩》,一是表現(xiàn),個人抱負和遭遇的《贈從弟》三首。6、 現(xiàn)存題為蔡琰的作品有三篇,其中較為可信的是而言體的《悲憤詩》。7、 正始文學的代表作家是嵇康和阮籍。8、嵇康的四言詩的代表作是《憂憤詩》。阮籍的代表作是《詠懷》82首,他開創(chuàng)了中國文學上政治抒情詩的先河,首創(chuàng)我國五古抒情組詩的體例。問答1、 曹植詩歌的藝術(shù)成就。2、 談?wù)劷ò苍姼璧臅r代特征。(即名詞解釋“建安風骨”)3、 試述阮籍《詠懷詩》的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4、 略論曹植詩歌創(chuàng)作前后期的變化及其原因。(一般了解)5、 試論三曹詩歌的風格差異。(一般了解)第二章兩晉詩壇最低限度背誦篇目左思《詠史八首》其二(郁郁澗底松)名詞解釋1、 太康詩風2、 玄言詩填空1、西晉太康時代最著名的作家陸機,潘岳,所謂“太康詩風”就是指的以他們?yōu)榇淼脑婏L。太康詩風的特征是繁縟。2、錘嶸《詩品?序》稱西晉詩壇的代表人物是三張、二陸、兩潘、一左,分別是指張協(xié)張載、張亢、陸機、陸云、潘岳、潘尼、左思3、 西晉詩人多以才華自負,陸機、潘岳等人的努力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擬古,二是追求形式技巧的進步的進步,表現(xiàn)出繁縟的詩風。陸機的代表作有摹擬《古詩十九首》的《擬古詩》十二首和被召入洛陽留戀家鄉(xiāng)之情的《赴洛道中作》二首。潘岳的代表作是《悼亡詩》三首。4、 左思的代表作有《詠史》八首,其內(nèi)容主要是寒士之不平及對士族的蔑視與抗爭。它開創(chuàng)了詠史詩借詠史以詠懷的新路。錘嶸《詩品》置左思于上品,評其詩曰:“左思風力”“文典以怨,頗為精切,得諷諭之致”5、 劉琨的代表作是《扶風歌》,郭璞的代表作是《游仙詩》十九首。6、 東晉玄言詩的代表人物是孫綽和許詢。7、 蘭亭詩標志著詩人已開始留意山水審美,并從山水中體悟玄理,這種嘗試預(yù)示著山水詩將要興起。問答1、 太康詩風的特色。(即名詞解釋“太康詩風”)2、 左思《詠史》八首的主要思想內(nèi)容及其藝術(shù)特色。3、 郭璞《游仙詩》的特色。第三章陶淵明最低限度背誦篇目《歸園田居五首》其一(少無適俗韻)、《歸園田居五首》其三(種豆南山下)、《飲酒十首》其五(結(jié)廬在人境)填空1、東晉建立后數(shù)十年間,詩壇幾乎被玄言詩占據(jù)著。1、 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_,尋陽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謚號為靖節(jié)先生。彭澤具令是陶淵明一生前后兩期的分界線。2、 陶淵明的作品,詩歌可分為五類:田園詩、詠史詩、詠懷詩、行役詩、贈答詩。其散文辭賦的名篇是《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和《歸去來兮辭》。歐陽修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且然_是陶淵明的人聲旨趣,也是其詩歌的總體藝術(shù)特征。具體而言,陶淵明詩歌的藝術(shù)特色,可以歸納為主要兩點:一是情、景、事、理的渾融,二是平淡中見警策,樸素中見綺麗。蘇軾概括為“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4、關(guān)于陶詩的藝術(shù)淵源,錘嶸《詩品》曰:“其源出于應(yīng)璩.又協(xié)左思風力。”問答1、試述陶淵明田園詩的主要內(nèi)容;并舉例說明陶詩的藝術(shù)特色。第四章南北朝民歌填空1、 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長詩《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敘事長詩《木蘭辭》,分別代表著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2、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清商曲辭》里。主要有吳歌和西曲_兩類。3、現(xiàn)存南朝民歌內(nèi)容比較狹窄,絕大多數(shù)是情歌。大量運用雙關(guān)語,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吳歌的顯著特點。4、北朝民歌主要見于《樂府詩集?橫吹取詞》中的《梁鼓角橫吹曲》中,在《雜曲歌辭》和《雜歌謠辭》中也有一小部分,5、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文化碩果,其中又以鮮里語的歌辭居多,這些歌辭后來被翻譯成漢語,如《敕勒歌》。問答1、比較南北民歌在題材內(nèi)容、藝術(shù)風格和體裁形式上的特點。(一般了解)第五章謝靈運、鮑照與詩風的轉(zhuǎn)變最低限度背誦篇目謝靈運《登池上樓》(重點掌握詩中名句)、鮑照《擬行路難十八首》其六(對案不能食)填空1、 謝靈運所開創(chuàng)的山水詩,把自然界的美景引進詩中,使山水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2、 謝靈運山水詩的佳句,如淋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還湖中作》);“池塘牛春草,園柳變鳴禽?!保ā兜浅厣蠘恰罚┑?。3、 鮑照詩歌的代表作是《擬行路難》十八首。4、 元嘉三大家指謝靈運、顏延之、鮑照。問答1、 簡述南朝初期山水詩產(chǎn)生的原因。(一般了解)2、 簡敘謝靈運山水詩的特點。3、 試述從陶淵明到謝靈運詩歌藝術(shù)轉(zhuǎn)變所表現(xiàn)的兩個方面。4、 試述鮑照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及藝術(shù)成就。第六章永明體與齊梁詩壇最低限度背誦篇目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名詞解釋1、 永明體2、 宮體詩填空1、 新詩體的作家,除提出“八病”說的沈約外,還有以山水詩見長的南齊詩人王融,積極參與創(chuàng)制新體詩的謝眺,梁詩人何遜和陳詩人陰鏗等。2、文學史上把謝靈運和謝眺稱為“二謝_”或"”,謝靈運因襲封康樂公,故又叫謝康樂,謝眺因做過宣城太守,所以又稱謝宣城,他們都是南朝最著名的山水詩詩人。3、 錘嶸《詩品》以長于清怨概括沈約詩歌的風格。4、 齊梁時期,以皇室成員為中心的文學集團對文學尤其是詩歌發(fā)展的影響更深刻。主要有三大文學集團:南齊竟陵王蕭子良文學集團、梁代蕭衍蕭統(tǒng)文學集團、蕭綱文學集團。其中,竟陵王蕭子良集團中,蕭衍與沈約、謝眺、王融等八人并稱為竟陵八友;蕭綱文學集團中,徐擒徐陵父子、庾肩吾庾信父子的創(chuàng)作并稱為徐庾體。問答1、談?wù)勚x眺對山水詩的發(fā)展和對新詩體的探索。第七章庾信與南朝詩風的北漸最低限度背誦篇目庾信《擬詠懷》二十七首其七(榆關(guān)斷音信)名詞解釋徐庾體填空1、 北朝文學的本土作家,有北魏的邢邵,由魏入齊,與溫子昇并稱的溫邢和有'邢魏”之稱的魏收,三人并稱為“北地三才”。還有由南入北,著有《顏氏家訓》的顏之推,被強留西魏和北周,寫有《渡河北》的王褒和“暮年詩賦動鄉(xiāng)關(guān)”的庾信。2、 “窮南北之勝”的南北朝最大詩人是庾信_,他早年是南朝有名的宮體_詩人,后羈留北朝,寫下其代表作《》27首。問答1、根據(jù)庾信的生平經(jīng)歷簡說其前后期詩風的變化。第八章魏晉南北朝的辭賦、駢文與散文填空1、 魏晉散文劉勰以“氣爽才麗”一語評價“三曹”。在建安各體文章中,曹操的教會_甚具異彩,饒有通脫之風。在應(yīng)用文體中顯露文學魅力的,是曹不、曹植的書札。2、 抒情小賦在魏晉時涌現(xiàn)出一批佳作:如曹植的《與吳季重書》、王粲的《登樓賦》、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等。3、 南朝的駢文中,有代表性的名作有鮑照憑吊廣陵的《蕪城賦》,孔稚圭諷刺偽隱士周顓的《》,江淹抒寫各種離情別景的《別賦》和各種人的遺憾的《恨賦》。4、 南朝的山水寫景文的代表作有丘遲的《與陳伯之書》、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和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其中丘遲描寫江南暮春三月景色的有三句話,它們是: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5、 北朝散文的代表作有北魏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和楊街之的《洛陽伽藍記》。問答1、 試述魏晉抒情小賦的代表作家和作品。2、 齊梁時期,文學的“新變”有哪三個方面?試作簡要論述。第九章魏晉南北朝小說填空1、 追尋中國小說的起源,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神話傳說,其7次是寓言故事,第三,史傳。2、魏晉南北朝小說可分為和兩類,代表前者的是干寶的《》。代表后者的是劉義慶的《》。3、 《世說新語》共分_36門,其內(nèi)容主要記錄了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虛清談,可以說是一部魏晉風流的故事集。為《世說新語》作注的是梁代劉孝標。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曾把《世說新語》的藝術(shù)特色概括為“記言則玄遠冷俊,記行則高簡瑰奇”。問答1、簡述魏晉南北朝小說的特色和影響。(一般了解)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緒論略第一章南北文學的合流與初唐詩壇最低背誦篇目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熟讀)名詞解釋1、 貞觀詩風2、 上官體3、 初唐四杰填空1、 隋代文學的作者,基本上由兩部分人組成,一是北齊、北周舊臣,如盧思道、楊素、薛道衡等;二是中梁、陳入隋的的文人,如江總、許善心、虞世基等。2、 隋初,李諤的《上隋高帝革文華書》,反對文華藻飾,提倡復古。3、 “文章四友”指一李嶠,崔融,蘇味道,杜審言“沈、宋”,指沈佺期、宋之問。他們同屬“臺閣體”詩人,為唐代_建_詩的定型作出了貢獻。4、 陳子昂對唐詩發(fā)展有重大影響,《登幽州臺歌》是陳子昂振起一代詩風的起點,集中體現(xiàn)為他創(chuàng)作的《感遇》三十八首。陳子昂在《與東方左史虬修竹序》一文中,第一次把漢魏風骨與風雅興寄聯(lián)系起來。5、 張若虛的代表作是《春江花月夜》,劉希夷的代表作是《代悲白頭翁》,他們創(chuàng)造了興象玲瓏的詩歌意境。問答1、談?wù)勆?、宋對律詩定型的貢獻。(一般了解)2、簡要談?wù)勱愖影旱脑姼柚鲝?。將漢魏風骨與風雅興寄聯(lián)系起來,反對沒有風骨沒有興寄的作品。追求多慷慨悲涼之氣的建安風骨,寄托濟世的功業(yè)理想和人生意氣。要求將壯大昂揚的情思與聲律和詞彩的美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造健康而瑰麗的文學。第二章盛唐的詩人群體最低限度背誦篇目王維《終南別業(yè)》、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樓)、高適《燕歌行》(熟讀)、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夏日南亭懷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1]浩然詩的特色是“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皮日休),雖只就閑情逸致作清描淡寫往往能引人漸入佳境。《夏日南亭懷辛大》是有代表性的名篇。詩的內(nèi)容可分兩部分,即寫夏夜水亭納涼的清爽閑適,同時又表達對友人的懷念“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開篇就是遇景入詠,細味卻不止是簡單寫景,同時寫出詩人的主觀感受。“忽”、“漸”二字運用之妙,在于它們不但傳達出夕陽西下與素月東升給人實際的感覺(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愛而“漸”起,只表現(xiàn)出一種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虛設(shè)。近水亭臺,不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涼的。詩人沐浴之后,洞開亭戶,“散發(fā)”不梳,靠窗而臥,使人想起陶潛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保ā杜c子儼等疏》)三四句不但寫出一種閑情,同時也寫出一種適意一來自身心兩方面的快感。進而,詩人從嗅覺、聽覺兩方面繼續(xù)寫這種快感:“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荷花的香氣清淡細微,所以“風送”時聞;竹露滴在池面其聲清脆,所以是“清響”。滴水可聞,細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無聲息。詩句表達的境界宜乎“一時嘆為清絕”(沈德潛《唐詩別裁》)。寫荷以“氣”,寫竹以“響”,而不及視覺形象,恰是夏夜給人的真切感受?!爸衤兜吻屙憽?,那樣悅耳清心。這天籟似對詩人有所觸動,使他想到音樂, “欲取鳴琴彈”了。琴,這古雅平和的樂器,只宜在恬淡閑適的心境中彈奏。據(jù)說古人彈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雜念。而南亭納涼的詩人此刻,已自然進入這種心境,正宜操琴?!坝 倍慈。孢m而不擬動彈,但想想也自有一番樂趣。不料卻由 “鳴琴”之想牽惹起一層淡淡的悵惘。象平靜的井水起了一陣微瀾。相傳楚人鐘子期通曉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湯湯乎若流水?!弊悠谒蓝澜^弦,不復演奏。(見《呂氏春秋。本味》)這就是 “知音”的出典。由境界的清幽絕俗而想到彈琴,由彈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無知音賞”的缺憾,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納涼過渡到懷人上來。此時,詩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邊,閑話清談,共度良宵。可人期不來,自然會生出惆悵。“懷故人”的情緒一直帶到睡下以后,進入夢鄉(xiāng),居然會見了親愛的朋友。詩以有情的夢境結(jié)束,極有余味。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詩意感受。此詩不過寫一種閑適自得的情趣,兼帶點無知音的感慨,并無十分厚重的思想內(nèi)容;然而寫各種感覺細膩入微,詩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層遞自然,由境及意而達于渾然一體,極富于韻味。詩的寫法上又吸收了近體的音律、形式的長處,中六句似對非對,具有素樸的形式美;而誦讀起來諧于唇吻,又“有金石宮商之聲”(嚴羽《滄浪詩話》)。填空1、 盛唐詩人中,有一群具有北方陽剛氣質(zhì)的豪俠型才士,他們的詩歌創(chuàng)作具有豪爽俊麗而風骨凜然的共同風貌,創(chuàng)造出了清剛勁健之美。這些詩人有王翰、王昌齡、崔顥、李欣祖詠等。2、 開元、天寶年間,王昌齡詩名極甚,有“詩豪天子”之稱。王昌齡七言絕句成就最高,與并稱為“七絕圣手”。就題材而言,他最擅長邊塞詩與閨怨詩,前者如《從軍行》七首,后者如《長信秋詞》五首。3、 崔顥的《黃鶴樓》被譽為唐人七律的壓卷之作。問答1、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創(chuàng)造了什么樣的詩境?2、 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有什么特點?3、 高適詩歌的特色。(一般了解)4、 岑參詩歌的特色。第三章李白最低限度背誦篇目《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陪侍御叔華登樓歌》(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發(fā)端既不寫樓,更不敘別,而是陡起壁立, 直抒郁結(jié)?!白蛉罩铡迸c“今日之日”,是指許許多多個棄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說,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時光難駐,心煩意亂,憂憤郁悒。這里既蘊含了“功業(yè)莫從就,歲光屢奔迫”的精神苦悶,也融鑄著詩人對污濁的政治現(xiàn)實的感受。他的“煩憂”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煩憂”者也非止一端。不妨說,這是對他長期以來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個藝術(shù)概括。憂憤之深廣、強烈,正反映出天寶以來朝政的愈趨腐敗和李白個人遭遇的愈趨困窘。理想與現(xiàn)實的尖銳矛盾所引起的強烈精神苦悶,在這里找到了適合的表現(xiàn)形式。破空而來的發(fā)端,重疊復沓的語言(既說“棄我去”,又說“不可留”;既言“亂我心”,又稱“多煩憂”),以及一氣鼓蕩、長達十一字的句式,都極生動形象地顯示出詩人郁結(jié)之深、憂憤之烈、心緒之亂,以及一觸即發(fā)、發(fā)則不可抑止的感情狀態(tài)。三四兩句突作轉(zhuǎn)折:而對著寥廓明凈的秋空,遙望萬里長風吹送鴻雁的壯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飲高樓的豪情逸興。這兩句在讀者面前展現(xiàn)出一幅壯闊明朗的萬里秋空畫圖,也展示出詩人豪邁闊大的胸襟。從極端苦悶忽然轉(zhuǎn)到朗爽壯闊的境界,仿佛變化無端,不可思議。但這正是李白之所以為李白。正因為他素懷遠大的理想抱負,又長期為黑暗污濁的環(huán)境所壓抑,所以時刻都向往著廣大的可以自由馳騁的空間。目接“長風萬里送秋雁”之境,不覺精神為之一爽,煩憂為之一掃,感到一種心、境契合的舒暢,“酣飲高樓”的豪情逸興也就油然而生了。下兩句承高樓餞別分寫主客雙方。東漢時學者稱東觀(政府的藏書機構(gòu))為道家蓬萊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閣指秘書省,李云是秘書省校書郎,所以這里用 “蓬萊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剛健遒勁的“建安風骨”。上句贊美李云的文章風格剛健,下句則以“小謝”(即謝眺)自指,說自己的詩象謝眺那樣,具有清新秀發(fā)的風格。李白非常推崇謝眺,這里自比小謝,正流露出對自己才能的自信。這兩句自然地關(guān)合了題目中的謝眺樓和校書。七、八兩句就“酣高樓”進一步渲染雙方的意興,說彼此都懷有豪情逸興、雄心壯志,酒酣興發(fā),更是飄然欲飛,想登上青天攬取明月。前面方寫晴晝秋空,這里卻說到“明月”,可見后者當非實景?!坝稀痹圃疲舱f明這是詩人酒酣興發(fā)時的豪語。豪放與天真,在這里得到了和諧的統(tǒng)一。這正是李白的性格。上天攬月,固然是一時興到之語,未必有所寓托,但這飛動健舉的形象卻讓我們分明感覺到詩人對高潔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這兩句筆酣墨飽,淋漓盡致,把面對“長風萬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揚情緒推向最高潮,仿佛現(xiàn)實中一切黑暗污濁都已一掃而光,心頭的一切煩憂都已丟到了九霄云外。然而詩人的精神盡管可以在幻想中遨游馳騁,詩人的身體卻始終被羈束在污濁的現(xiàn)實之中?,F(xiàn)實中并不存在“長風萬里送秋雁”這種可以自由飛翔的天地,他所看到的只是“夷羊滿中野,綠施盈高門”(《古風》五十一)這種可憎的局面。因此,當他從幻想中回到實里,就更強烈地感到了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不可調(diào)和,更加重了內(nèi)心的煩憂苦悶?!俺榈稊嗨?,舉杯銷愁愁更愁”,這一落千丈的又一大轉(zhuǎn)折,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必然出現(xiàn)的?!俺榈稊嗨鳌钡谋扔魇瞧嫣囟挥讵殑?chuàng)性的,同時又是自然貼切而富于生活氣息的。謝眺樓前,就是終年長流的宛溪水,不盡的流水與無窮的煩憂之間本就極易產(chǎn)生聯(lián)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煩憂的強烈愿望中引發(fā)出 “抽刀斷水”的意念。由于比喻和眼前景的聯(lián)系密切,從而使它多少具有“興”的意味,讀來便感到自然天成。盡管內(nèi)心的苦悶無法排遣,但“抽刀斷水”這個細節(jié)卻生動地顯示出詩人力圖擺脫精神苦悶的要求,這就和沉溺于苦悶而不能自拔者有明顯區(qū)別?!叭松谑啦环Q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崩畎椎倪M步理想與黑暗現(xiàn)實的矛盾,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是無法解決的,因此,他總是陷于“不稱意”的苦悶中,而且只能找到“散發(fā)弄扁舟”這樣一條擺脫苦悶的出路。這結(jié)論當然不免有些消極,甚至包含著逃避現(xiàn)實的成分。但歷史與他所代表的社會階層都規(guī)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行路難三首3首作者:李白朝代:唐類型:近體詩風格:七言樂府之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撥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之二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狗賭梨栗。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搓幨芯n信,漢朝公卿忌賈生。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彗折節(jié)無嫌猜;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行路難,歸去來?之三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前言:簡析:【注釋】《行路難》:古樂府《雜曲歌辭》名其內(nèi)容多敘寫社會道途艱難和離別悲傷。(1)[將登太行雪滿山]:滿山一作“暗天”。[垂釣碧溪]:碧一作“坐”?!妒酚?齊太公世家》記載,呂尚年老垂釣于渭水邊,后遇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而得重用。[夢日]:傳說伊尹在將受到成湯的征聘時,夢見乘船經(jīng)過日月邊。[長風破浪]:《宋書?宗愨傳》說,宗愨的叔父問他志向是什么,宗愨說:“愿乘長風破萬里浪?!焙笕擞谩俺孙L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負。(2)[赤雞白狗賭梨栗]:狗一作“雉”。[擁彗折節(jié)無嫌猜]:節(jié)一作“腰”。[昭王白骨縈蔓草]:蔓一作“爛”。(3)[陸機雄才豈自保]:雄才一作“才多”。[吳中張翰稱達生]:稱一作“真”?!竞單觥俊缎新冯y》李白原作三首,第一首,作于天寶三年(744),李白遭受讒毀而被排擠出長安時寫的。詩中抒寫了他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時,產(chǎn)生的不可抑制的憤激情緒;但仍盼有一天會施展自己的抱負,表現(xiàn)了他對人生前途的樂觀豪邁氣概,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情調(diào)。簡答1、李白的思想、人格有哪些特點?(一般了解)2、談?wù)劺畎讟犯栊械奶厣?、李白詩歌藝術(shù)個性述論。第四章杜甫最低限度背誦篇目《哀江頭》、《秋興八首》其一(玉露凋傷楓樹林)名詞解釋1、 《篋中集》2、 沉郁頓挫問答1、 杜甫詩為什么被稱為“詩史”?2、 杜甫律詩成就述論。3、 杜詩的地位與影響述論。(一般了解)4、 杜詩的藝術(shù)風格體現(xiàn)在哪兩個方面?第五章大歷詩風名詞解釋1、 大歷詩風2、 大歷十才子填空1、 大歷詩歌的產(chǎn)生,主要出于兩大詩人群體,一是以長安和洛陽為中心的錢起等'_十才子_”詩人,作品多為_題贈送別—之作;再就是長期在江南任職的_地方官—詩人,如劉長卿、韋應(yīng)物、李嘉祐、戴叔倫等,作品大多描寫_山水風景__。就題材內(nèi)容而言,他們的詩歌并沒有比前人提供更多的新東西,其清雅閑談的藝術(shù)追求,則深受盛唐一王孟—詩風的影響,有一脈相存的關(guān)系。2、 向往隱逸的寧靜,有意效法_陶淵明_的沖和平淡,成為_韋應(yīng)物_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導傾向,往往能“發(fā)纖秋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3、 劉長卿的五言詩寫的最好,曾自許為“_五言長城_”。4、 所謂“十才子”有錢起、盧綸、李端等十人,其中錢起被公認為十才子之冠。5、 顧況、李益的詩,與大歷詩風淡泊寂寞的主流情調(diào)有著不同的風貌,顯示出異于同輩的藝術(shù)個性。顧況的詩,常常俗中有奇,有怪奇的想象和比喻。李益的_邊塞詩_寫得極好,尤其是七絕,常常是壯烈、慷慨之中帶一點傷感和悲涼。問答1、從詞語色彩與意象類型兩個方面,簡要談?wù)劥髿v詩歌的特色。(一般了解)第六章韓孟詩派與劉禹錫、柳宗元等詩人最低限度背誦篇目李賀《夢天》、劉禹錫《西塞山懷古》、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名詞解釋:1、韓孟詩派2、郊寒島瘦填空1、韓孟詩派的代表人物是韓愈、孟郊_,此外還有、、等人。這個詩派的主要風格是_很重險怪_。2、 “不平則鳴”說見于韓愈的《_送孟東野序_》。3、 韓愈以世俗、丑陋之事之景入詩,寫落齒,寫鼾睡,寫恐怖,寫血腥,形成了以俗為美以丑為美_的特點。3、劉禹錫最為人稱道的是_詠史懷古J勺詩作。他又是善于摹仿民間俚歌俗調(diào)作詩的詩人如他的《竹枝詞二首_》等便是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詩歌。問答1、 談?wù)勴n孟詩派及其詩歌主張。(即名詞解釋“韓孟詩派”)2、 韓愈的以文為詩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3、 談?wù)劺钯R詩歌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和怪奇特征。4、 比較論述劉禹錫、柳宗元的詩風。(一般了解)第七章白居易與元白詩派最低限度背誦篇目元稹《離思五首》其四(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白居易《長恨歌》(熟讀)名詞解釋1、元白詩派2、張王樂府3、元和體填空1、 元白詩派重寫實、尚通俗是中唐文化轉(zhuǎn)型時期文學_世俗化J勺新思潮,其淵源可以追溯到三百篇中的“—風_”詩和漢魏_樂府民歌_那里,其近源則是安史之亂后一批具有寫實傾向的詩人創(chuàng)作,尤其是偉大詩人_杜甫_的創(chuàng)作。2、 元稹的樂府詩創(chuàng)作受到L張籍、王健的影響,但他們的,新題樂府”卻直接緣于_李紳的啟迪。李紳—寫《新題樂府》二十篇,元稹和之,白居易又在他的基礎(chǔ)上擴充為五十首,名曰"”,并在序里明確提出其詩歌創(chuàng)作主張,于是形成了一個重寫實,尚通俗的詩歌創(chuàng)作新高潮。3、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時而作”的主張是_白居易_在《一與元九書_》一文中提出來的。4、 白居易把自己的詩歌分為諷喻詩、感傷詩、閑適詩、雜律詩四類。其中,《秦中吟》十首、《新樂府》五十首屬于_諷喻詩,《琵琶行》、《長恨歌》屬于感傷詩_。問答1、 簡述白居易的詩歌革新理論。2、 簡述白居易《新樂府》創(chuàng)作的得與失。作為詩歌運動,新樂府的創(chuàng)作并不限于寫新題樂府,也有古題樂府。但雖用古題,卻能創(chuàng)新意,體現(xiàn)了詩歌革新的方向。新樂府運動的基本宗旨是“文章合為時而著口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與元九書》)。與漢樂府相比,新樂府未能廣泛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和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不具有人民性由重寫實、尚通俗、強調(diào)諷諭,到提倡為君為民而作,白居易提出了系統(tǒng)的詩歌理論,他的《秦中吟》、《新樂府》等諷諭詩便是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創(chuàng)作的。這一理論以其突出的現(xiàn)實針對性和通俗化傾向,有可能使詩歌更接近于社會現(xiàn)實,以至于干預(yù)政治。這一理論,是儒家傳統(tǒng)詩論的直接繼承,也是杜甫的寫時事的創(chuàng)作道路的進一步發(fā)展。從寫時事這一點說,白居易與杜甫是相同的;但杜甫唯寫所見所感,生民疾苦與一己遭遇之悲愴情懷融為一體,雖于寫實中時時夾以議論,含諷諭之意,卻并非以諷諭為出發(fā)點。杜詩出之以情,白居易與杜甫之不同處,正在于他出之以理念,將“為君”而作視為詩歌的主要目的,從而極度突出了詩歌的現(xiàn)實功利色彩,將詩歌導入了狹窄的路途。因過分重視詩的諷刺功用,從而將詩等同于諫書、奏章,使不少詩的形象性為諷刺性的說理、議論所取代。因評詩標準過狹過嚴,導致歷史上不符合此一標準的大量優(yōu)秀作家、作品被排斥在外。所有這些,對當時和后世都產(chǎn)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中心突出,旨意明確,一篇專詠一事。形式靈活。語言通俗。善于生動描寫人物,感情濃烈為了做到句首標其目,卒章顯其志往往不惜以喪失藝術(shù)性為代價。有些事無感而發(fā),堆積說教,寫的枯燥乏味。語言上因追求淺顯務(wù)盡而不夠精煉含蓄。3、簡述《長恨歌》的藝術(shù)成就。(一般了解)第八章散文的文體文風改革填空1、 唐代散文文體文風的改革,自內(nèi)容言,是蜒載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當時的政治形勢有密切的關(guān)系;自形式言,是由駢體而散體,是散文自身發(fā)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