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維一體 化育無聲獲獎科研報告_第1頁
四維一體 化育無聲獲獎科研報告_第2頁
四維一體 化育無聲獲獎科研報告_第3頁
四維一體 化育無聲獲獎科研報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維一體化育無聲獲獎科研報告【摘

要】“語文素養(yǎng)”為四個維度: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這四個維度之間應該是四維一體,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在教學中,我們要將正確的價值觀、思維習慣、審美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文化意識等內容化育無聲地融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知識成為素養(yǎng),讓知識變成智慧,做到“四維一體、化育無聲”。

【關鍵詞】語文素養(yǎng);四維一體;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素養(yǎng);智慧;化育無聲

學生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關鍵能力和價值觀念。

新課程標準根據學生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以及學科特點,將“語文素養(yǎng)”歸納為四個維度的“核心素養(yǎng)”: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這四個維度不是各自獨立的,他們之間的正確關系應該是四維一體,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其中,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是最基礎的部分,其他三個方面則是語言建構中必不可少而且是伴隨語言建構而發(fā)展的,是結合在語言運用中而發(fā)揮作用的。

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若能將正確的價值觀、思維習慣、審美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文化意識等內容化育無聲地融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真正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并為學生走向社會、面對未來培育終身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就能夠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健康發(fā)展,潛能得到深入挖掘;讓知識成為素養(yǎng),變成智慧。

那么,如何做到“四維一體、化育無聲”呢?

一、價值引領、豐富積淀

“素養(yǎng)”是人們在經歷、體驗某些過程之后,逐步內化、養(yǎng)成的一種思想品質、精神面貌和行為方式。素養(yǎng)的教育是一種滲透、化育的過程。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價值觀的潛移默化式的引領,從而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進而逐步完成以思想品質、精神面貌和行為方式為內容的素養(yǎng)的內化和養(yǎng)成。

例如,優(yōu)秀文學作品表現出來的高尚的理想,堅強的意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真善美的心靈,無不對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是一種審美認知活動,它遵循著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一般認知規(guī)律。同時它還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它由感覺器官對作品進行感知,再調動生活積累,產生共鳴,再經過豐富的想像、聯(lián)想和分析,進而領悟到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內涵。通過理解、玩味,得到賞心悅目的、怡情養(yǎng)性的審美享受和思想認識。掌握并遵循這一規(guī)律,可以引導學生去發(fā)現美、認識美、創(chuàng)造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所以說,文學作品的教化作用是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相比的。它是進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對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提高,對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

而這種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絕對不是朝夕成事的,它是一個需要不斷積累,最終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當語文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而積淀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廣泛閱讀和識記背誦。在重視廣泛閱讀的同時,還要重視識記背誦。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記誦,歷代的文學大師,無不滿腹經綸,具有很好的記誦功底。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識記背誦,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文化素質,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

二、發(fā)展思維、提高能力

北宋哲學家周敦頤認為“思則睿,睿作圣”,而美國作家愛默生也說過“思考是行為的種子”,可見,思考在學習、行為中的重要性。所以,好的課堂,其重要的評價標準就是有效思維的長度,有價值思維的厚度,深度思維的力度。

語言機制的發(fā)展始終跟思維機制的發(fā)展聯(lián)系在一起。首先是直覺、形象的思維,這也應該屬于“本能”,語言學家說“語感”就是語言直覺。隨著人們語言運用的復雜化,要提高表達的條理性、準確性、嚴密性、生動性、深刻性等等,語言機制的建構就要加入邏輯思維、辯證思維的培訓。因此,語言機制建構的過程,其實就是融入了思維機制、審美機制和文化心理機制的建構過程。

那么,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怎樣做,才能增加有效思維,深度思考,從而完成語言機制與思維機制的同步建構呢?

首先,我們要給學生充分的自主空間,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深入探索,自己尋求到答案。其次,要鼓勵學生參與論辯,讓不同的思考,不同的答案在論辯中碰撞、辨析,最終由模糊而不得要領變?yōu)榍逦乃季S判斷。最后,我們不要一味地強調統(tǒng)一的標準答案,以免限制學生的思維,禁錮學生的思想。要盡量讓學生把思維打開,每位學生都能說出自己的答案,完成自己的思維模式建構,進而實現創(chuàng)新。

三、開放教學、形成習慣

特級教師朱敬本說過“語文實踐的綜合性,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走大語文教育之路,特別是重視開放語文資源,拓展學生的語文實踐的空間,增加實際運用語文的機會?!币虼?,語文教學要做到課內、課外兼修,文字、實踐兼練,讓學語文不僅成為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成為學生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

首先,語文學習不能局限于教材。大語文教學的語文學習材料應是廣泛、多樣、大量的,現有的教材只是這些學習材料中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從課文涉及的作品出發(fā),結合當代文壇優(yōu)秀文學作品評選情況,向學生推薦書目:課本涉及到的作品尤其是基本篇目涉及的作品作為重點推薦對象,讓學生讀與課文有關的作品,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結合時代特點,從當代文壇評選出的優(yōu)秀作品中推薦,這樣可以接近生活;報刊雜志中的熱點新聞等等。推薦的書目要容量適中,內容豐富,與教材保持同步,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和品味文中的情感和思想,從而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

其次,語文學習不能局限于課堂。知識來源于生活、社會、自然,所以大語文教學的學習不僅是課堂上的學習,還應該與學校、社會、家庭、自然這個大環(huán)境結合起來。要讓學生在深入文本,對課文有了充分的感悟、體驗、品位之后,通過課文以外的拓展延伸來豐富自己的學習。

因此,我們要特別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整合,將課外的學習資源、學生的生活體驗等納入課堂。這不僅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等語文實踐能力,更有利于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

最后,學習語文不是單純的語言運用技能的教學,也不是單純的思維建構教學或審美教學,它是一種融入習慣、方法和人類智慧的教育。因而我們必須重視和加強語文教學環(huán)境的建設與優(yōu)化工作,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能在各種環(huán)境和多種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