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肌萎縮癥_第1頁
腓骨肌萎縮癥_第2頁
腓骨肌萎縮癥_第3頁
腓骨肌萎縮癥_第4頁
腓骨肌萎縮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腓骨肌萎縮癥第1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病史

患者,男,31歲,漸進性雙下肢無力7年,加重3年。

患者最初行走有偏斜現(xiàn)象,肢體乏力,雙下肢無力呈現(xiàn)逐漸加重,走路易摔倒,右側下肢無力明顯,予以營養(yǎng)神經(jīng)等治療后癥狀改善不明顯,無肉跳,無肌痛,無吞咽困難,無言語含糊,無二便障礙,無發(fā)熱。既往史無特殊,否認家族遺傳史,其父有弓形足病史。

第2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神經(jīng)科查體

神志清楚,言語清晰,對答切題,定向力、記憶力和計算力正常,顱神經(jīng)查體未見陽性體征,跨閾步態(tài),弓形足,雙下肢肌肉萎縮,遠端肌肉萎縮明顯,累及小腿全部肌群和大腿的下1/3,余肢體肌肉未見明顯萎縮,右下肢遠端肌力IV級,左下肢遠端肌力V-級,余肢體肌力V級,雙下肢肌張力減弱,雙上肢肌張力正常,膝腱反射(+),跟腱反射(+),雙側病理征未引出,雙下肢短襪套樣痛覺減退,雙上肢感覺正常。第3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4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5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定位診斷思路

病史體格檢查雙下肢無力跨閾步態(tài)弓形足、足下垂、鶴腿;右下肢遠端肌力IV級;左下肢遠端肌力V-級膝腱反射(+)跟腱反射(+)病理征(-)雙下肢短襪套樣痛覺減退,深感覺正常前角/前根?周圍神經(jīng)?肌肉?前角/前根?周圍神經(jīng)?肌肉?錐體束無損害周圍神經(jīng)?

周圍神經(jīng)?后角/后根?

考慮運動感覺神經(jīng)元病變四肢周圍神經(jīng)運動感覺纖維受損第6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定性思維思路運動感覺神經(jīng)元病變慢性病程(前角/前根基因檢測周圍神經(jīng)運動感覺纖維)遠端型肌營養(yǎng)不良腓骨肌萎縮癥遠端型脊肌萎縮癥Roussy-Levy綜合征CIDP第7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①腓骨肌萎縮癥:男青年,跨閾步態(tài),漸進性雙下肢無力,雙下肢遠端肌肉萎縮,弓形足,鶴腿,雙下肢感覺障礙,均支持,可行肌電圖、周圍神經(jīng)活檢及基因檢測進一步明確。②遠端型肌營養(yǎng)不良:四肢遠端逐漸向上發(fā)展的肌無力、肌萎縮,成年期發(fā)病,肌電圖呈肌源性改變,運動神經(jīng)傳導速度正常。第8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③遠端型脊肌萎縮癥:肌萎縮分布和病程與CMT2型相似,肌電圖上可見到廣泛的纖顫、束顫和巨大動作電位等前角細胞損害,脊旁肌肉和頦舌肌或面肌廣泛的失神經(jīng)支配提示脊肌萎縮癥,基因檢測可進一步明確。第9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④Roussy-Levy綜合征(遺傳性共濟失調(diào)伴肌萎縮癥):緩慢進展的病程,有腓骨肌萎縮、弓形足、反射消失、神經(jīng)傳導速度減慢,神經(jīng)活檢有脫髓鞘和洋蔥頭結構,類似于CMT1型,但有位置覺和震動覺的缺失,感覺性共濟失調(diào)和姿勢性震顫。第10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⑤CIDP(慢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fā)性神經(jīng)?。壕徛M展的病程,有腓骨肌萎縮、弓形足、反射消失、神經(jīng)傳導速度減慢,神經(jīng)活檢有脫髓鞘和洋蔥頭結構,類似于CMT1型,但有位置覺和震動覺的缺失,感覺性共濟失調(diào)和姿勢性震顫。第11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定性思維思路①+②+③+④+⑤

腓骨肌萎縮癥可能性大神經(jīng)電生理:神經(jīng)傳導速度下降,復合肌肉動作電位和感覺神經(jīng)動作電位的波幅異常。周圍神經(jīng)活檢:不同程度的脫髓鞘和(或)軸突變性。基因檢測:便于診斷和分型第12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神經(jīng)傳導速度測定結果(感覺傳導)第13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神經(jīng)傳導速度測定結果(運動傳導)第14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針極肌電圖結果第15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神經(jīng)電生理檢查

神經(jīng)傳導可見上下肢運動傳導速度及感覺傳導速度減慢,其中左右腓總神經(jīng)未引出肯定波型。針刺肌電圖:雙側腓腸肌、雙側脛前肌、右側拇收肌、左側拇短展肌均見較多纖顫電位,輕度收縮時運動單位電位時限延長,多相增多,波幅正常,呈單純相波??紤]異常肌電圖,提示四肢周圍神經(jīng)纖維源性損害(運動、感覺纖維)。第16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基因檢測結果

PMP22(NM-001281456)第17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基因檢測結果

SH3TC2(NM-024577)第18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測序峰圖

第19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測序峰圖

第20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測序峰圖

第21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測序峰圖

第22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多重探針擴增技術結果第23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結果分析1.受檢者PMP22基因發(fā)現(xiàn)c.320G>T(編碼區(qū)第320號核苷酸由G變?yōu)門)的雜合核苷酸變異,該變異導致第107號氨基酸由Gly變?yōu)閂al(p.Gly107Val),為錯義變異。該變異可能導致蛋白質(zhì)功能受到影響。第24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結果分析2.受檢者SH3TC2基因發(fā)現(xiàn)c.1996C>T(編碼區(qū)第1996號核苷酸由C變?yōu)門)、c.3313G>A(編碼區(qū)第3313號核苷酸由G變?yōu)锳)的雜合核苷酸變異,上述變異分別導致第666號氨基酸由Pro變?yōu)镾er(p.Pro666Ser),第1105號氨基酸由Val變?yōu)镸et(p.Val1105Met)均為錯義變異。上述變異可能導致蛋白質(zhì)功能受到影響。第25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最終診斷

腓骨肌萎縮癥第26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臨床表現(xiàn)

該病亦稱遺傳性運動感覺神經(jīng)病,是遺傳性周圍神經(jīng)病中最常見類型,通常是兒童或青春期起病,也可以中年起病,主要表現(xiàn)為慢性進行性、對稱性的肢體遠端肌肉無力和萎縮,感覺障礙,腱反射減低或消失。第27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臨床分型

目前已知分型有CMT1、CMT2、CMT3、CMT4、CMT5、CMT5、CMTD1、CMTRI、CMTX等,每個類型根據(jù)不同的基因突變點分為不同亞型。所有類型中,CMT1(脫髓鞘型)為標準型,也是最常見類型,CMT2(軸索型)、CMTX為較常見類型。第28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發(fā)病機制

60-70%的CMT是由17p11.2的PMP22重復突變所致(CMT1A),10%-20%由Xq13.1的GJB1突變所致。除此之外,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CMT致病基因或位點有40余個,其中PMP22、MPZ、EGR2等突變均可導致髓鞘脫失和軸索變性而致病。第29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神經(jīng)電生理特點

CMT1型有廣泛神經(jīng)傳導速度顯著下降,不伴傳導阻滯,復合肌肉動作電位和感覺神經(jīng)動作電位的波幅正?;蚪档汀?/p>

CMT2型神經(jīng)傳導速度大致正?;蜉p度下降,復合肌肉動作電位和感覺神經(jīng)動作電位的波幅明顯降低。第30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治療

本病目前尚無特殊治療,只是對癥和支持療法。第31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家族發(fā)病譜系圖注:女性男性患病者:基因檢測結果:其女和子PMP22和SH3TC2突變,變異類型為雜合第32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文獻報道

PMP22基因編碼周圍神經(jīng)髓鞘蛋白22,該蛋白質(zhì)在周圍神經(jīng)中有高度表達,其功能可能與調(diào)節(jié)細胞周期、維持髓鞘結構的完整性及作為粘附分子等有關。過度表達的PMP22不能進行正常的細胞內(nèi)轉移而積聚在Golgi復合體中,影響雪旺氏細胞的正常增生和分化,破壞了髓鞘的穩(wěn)定性。第33頁,講稿共35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文獻報道

SH3TC2基因突變可導致腓骨肌萎縮癥4C型(CM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