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藝術與科學院_第1頁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_第2頁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_第3頁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_第4頁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美國榮譽學術團體01機構簡介機構名稱機構歷史院士名單目錄03020405歷屆院長華人院士機構活動目錄0706基本信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TheAmericanAcademyofArtsandSciences)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成立于1780年,是美國歷史最悠久和地位最高的榮譽學術團體之一,也是進行獨立政策研究的學術中心,每年進行院士增選。機構簡介機構簡介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又譯為美國人文與科學院、美國文理科學院,英語:AmericanAcademyofArtsandSciences,簡稱AAAS)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院士機構及地位最為崇高的榮譽團體之一,也是進行獨立政策研究的學術中心。自從約翰·亞當斯、約翰·漢考克、詹姆斯·鮑登及其他的建國先賢于獨立戰(zhàn)爭期間創(chuàng)立美國藝術與科學院以來,當選為其院士一直被認為是美國的最高榮譽之一。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負有雙重職能:從科學、人文、商業(yè)、政治、藝術等領域選舉每個世代最優(yōu)秀的學者及最具影響力的領袖成為其院士,以及針對社會的需要進行政策研究。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的主要研究計劃聚焦于高等教育與科研、人文與文化研究、科學與技術進展、美國政治、人口與環(huán)境、兒童福利等。其主辦的季刊《代達羅斯》被廣泛的認為是國際最重要的學術刊物之一。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的總部位于馬薩諸塞州的劍橋市。機構歷史機構歷史1780年5月4日,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由馬薩諸塞州立法機構批準成立。根據(jù)其憲章記載,該院宗旨為“弘揚學術,以增進自由、獨立、良善之公民德行”。首任院長為美國第一任副總統(tǒng)及第二任總統(tǒng)約翰·亞當斯,62位創(chuàng)始院士分別在政治、專業(yè)、商業(yè)等各領域擁有廣泛的興趣以及崇高的地位。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于1781年選舉首批院士,其中包括本杰明·富蘭克林、喬治·華盛頓以及多位外籍院士。其最初的紀要出版于1785年,院刊則于1846年起出版。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藝術與科學院推出學刊《代達羅斯》,以表現(xiàn)其對更廣泛的知識與社會導向問題的承諾。

貫穿于其歷史,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頒發(fā)一系列獎項。其中,第一個獎項由本杰明·湯普森(朗福德伯爵)于1796年設立,用于獎勵“光和熱”領域的杰出成就,并為相關研究工作提供支持。其它的獎項則分別用于獎勵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領域的重要貢獻。2000年起,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開始頒發(fā)愛國學者獎,用于表彰對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做出重要貢獻,并且在言行中體現(xiàn)出美國國父們服務社會的精神的個人。自從20世紀下半葉以來,政策研究成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的重心。在1950年代末,軍控問題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最的問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也推動成立了位于北卡羅來納州的國家人文研究中心。在1990年代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制訂了新的戰(zhàn)略規(guī)劃,聚焦于四大領域:科學、技術與全球安全;社會政策與教育;人文與文化;教育。在2002年,美國藝術與科學院與哈佛大學共同啟動了訪問學者項目。機構名稱機構名稱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建立之時,美國正在法國等國的協(xié)助下與英國作戰(zhàn),所以美國的創(chuàng)立者選擇比照包括作家、人文學人、科學家、軍事家、政治家在內(nèi)的法蘭西學術院,而不是僅涵蓋自然科學的英國皇家學會,建立新大陸的學術院,并在正式名稱中選用“ArtsandSciences”一詞表示其覆蓋全部學術和專業(yè)領域?!癆rtsandSciences”有多種中文譯法,包括“藝術與科學”、“人文與科學”、“文理科學”等。比照英國皇家學會、主要涵蓋自然科學的美國院士機構是成立于1863年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名單創(chuàng)院院士學部與學組院士院士名單創(chuàng)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的創(chuàng)院院士包括:SamuelAdams,JohnAdams,JohnBacon,JamesBowdoin,CharlesChauncy,JohnClark,DavidCobb,SamuelCooper,ThomasCushing,NathanCushing,WilliamCushing,TristramDalton,FrancisDana,SamuelDeane,PerezFobes,CalebGannett,HenryGardner,BenjaminGuild,JohnHancock,JosephHawley,EdwardAugustusHolyoke,EbenezerHunt,JonathanJackson,CharlesJarvis,SamuelLangdon,LeviLincoln,DanielLittle,ElijahLothrup,JohnLowell,SamuelMather,SamuelMoody,AndrewOliver,JosephOrne,TheodoreParsons,GeorgePartridge,RobertTreatPaine,PhillipsPayson,SamuelPhillips,Jr.,JohnPickering,OliverPrescott,ZedekiahSanger,NathanielPeasleeSargeant,MicajahSawyer,TheodoreSedgwick,WilliamSever,StephenSewall,DavidSewall,JohnSprague,EbenezerStorer,CalebStrong,JamesSullivan,JohnBernardSweat,NathanielTracy,CottonTufts,JamesWarren,SamuelWest,EdwardWigglesworth,JosephWillard,SamuelWilliams,AbrahamWilliams,NehemiahWilliams,andJamesWinthrop.院士從最初開始,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均由現(xiàn)有院士提名及選舉產(chǎn)生,并且不僅僅包括科學家及人文學人,也包括作家、藝術家以及其它所有職業(yè)及政治領域的杰出代表。在科學院的歷史上,共選舉產(chǎn)生約10,000位院士,其中包括約翰·亞當斯、托馬斯·杰斐遜、約翰·詹姆斯·奧杜邦、約瑟夫·亨利、華盛頓·歐文、約西亞·威拉德·吉布斯、奧古斯都·圣高頓、羅伯特·奧本海默、威拉·凱瑟、艾略特、愛德華·默羅、喬納·沙克、尤多拉·威地、以及艾靈頓公爵。外籍院士則包括歐拉、拉法耶特侯爵、亞歷山大·馮·洪堡、利奧波德·馮·蘭克、達爾文、尼赫魯、海森堡、以及亞歷克·吉尼斯等。天文學家瑪麗亞·米切爾是第一位入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的女性,她當選于1848年。目前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共有約4,000位院士及外籍院士,其中包括超過250位諾貝爾獎得主及超過60位普利策獎得主。學部與學組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共分為五個學部及二十四個學組:Ⅰ.數(shù)理科學部1.數(shù)學組2.物理組3.化學組4.天文及地理學組5.工程科學與技術學組6.計算機科學組Ⅱ.生命科學部1.生物化學及分子生物學組2.細胞生物學、發(fā)展生物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基因學組歷屆院長歷屆院長1791–1814JohnAdams1814–1820EdwardAugustusHolyoke1820–1829JohnQuincyAdams1829–1838NathanielBowditch1838–1839JamesJackson1839–1846JohnPickering1846–1863JacobBigelow1863–1873AsaGray1873–1880CharlesFrancisAdams1880–1892JosephLovering1892–1894JosiahParsonsCooke機構活動機構活動美國藝術與科學院聚集科學家、人文學人、藝術家、政治家、商業(yè)領袖以及其他領域的專家對復雜的社會、政治以及知識話題進行分析,以執(zhí)行中立的政策研究。其下屬的研究委員會負責評審及批準所有的研究計劃,并協(xié)助判斷何種研究計劃能夠最有效的利用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的知識與資源。研究委員會同時與出版委員會緊密合作,以確保各研究計劃的報告和出版物能夠提升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的學術水準,并增進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對學術界、政治界以及公眾的知識貢獻。研究計劃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的四大研究領域如下:科學、技術、以及全球安全:探索國際社會應當如何設計新的合作架構以提升國際安全,分析科學技術快速發(fā)展所帶來的影響,以及研發(fā)促進這些轉變的政策。社會政策及美國制度:研究美國制度,特別是與政府、企業(yè)等相關的制度。人文與文化:增進公眾對于人文在生活中的價值與角色的理解,為有關人文的政策分析提供新的資源。教育:研究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所有不同層次的教育。華人院士華人院士歷史上,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或者外籍院士的華人包括:

胡適,哲學家,前中央研究院院長,前北京大學校長,1932年當選為外籍院士。吳經(jīng)熊,法學家,前東吳大學法學院院長,前中華民國立法委員,「中華民國憲法第一草案」(吳氏憲草)起草人,1938年當選為外籍院士。翁文灝,地質學家,首批中央研究院院士,前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1947年當選為外籍院士。錢學森,中國航天之父,兩彈一星元勛,1949年當選為院士。李政道,物理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教授,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59年當選為院士。林家翹,數(shù)學家,麻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