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報任安書、漁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報任安書》1.了解本文的背景與司馬遷的遭遇。
2.體會作者身受極辱后憂愁幽思激憤慷慨的情感。
3.理解司馬遷隱忍而生的人生選擇。二、《漁父》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現(xiàn)象,將此文順暢地譯成現(xiàn)代漢語。2.通過對屈原和漁父的對話的分析,認(rèn)識屈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偉大人格。3.比較分析司馬遷選擇“隱忍茍活”而屈原選擇“慷慨就死”的原因各是什么,指導(dǎo)學(xué)生理解司馬遷和屈原不同的生死價值觀,感受他們的偉大人格。4.學(xué)生通過經(jīng)典文本學(xué)習(xí),思考“直面人生”內(nèi)容和表達(dá)上多樣的寫法,比較分析兩文各是怎樣表現(xiàn)人物復(fù)雜心情的。一、《報任安書》(一)文體1.書信是相隔較遠(yuǎn),暫時見不到面的人們相互交流情感與思想的工具。書信擁有悠久的歷史且世界各國的人們都有使用。書信在人類的交流與溝通的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手機,電話與電腦這些簡單快捷的交流工具遍布全球的今天,仍有一部分人情愿使用書信來互通信息。但由于信息時代的來臨,書信的格式變得多種多樣,不在拘泥于原有經(jīng)典格式,有些甚至沒有對象,即沒有受體的說教議論性書信。2.格式①稱呼:頂格,有的還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飾詞,如親愛的等。②問候語:如寫“你好”、“近來身體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不過很少。)③正文。這是信的主體,可以分為若干段來書寫。④祝頌語。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禮”為例。“此致”可以有兩種正確的位置來進行書寫,一是緊接著主體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標(biāo)點;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兩格書寫?!熬炊Y”寫在“此致”的下一行,頂格書寫。后應(yīng)該加上一個驚嘆號,以表示祝頌的誠意和強度。稱呼和祝頌語后半部分的頂格,是對收信人的一種尊重。是古代書信“抬頭”傳統(tǒng)的延續(xù)。古人書信為豎寫,行文涉及對方收信人姓名或稱呼,為了表示尊重,不論書寫到何處,都要把對方的姓名或稱呼提到下一行的頂頭書寫。它的基本做法,為現(xiàn)代書信所吸收。⑤署名和日期。寫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寫在祝頌語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側(cè)。最好還要在寫信人姓名之前寫上與收信人的關(guān)系,如兒×××、父×××、你的朋友×××等。在下一行寫日期。如果忘了寫某事,則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兩格寫上“又附”,再另起一行書寫未盡事情。3.文言格式稱謂后附提稱語,用于文言書信,如,運使學(xué)士閣下(王安石《上杜學(xué)士言開河書》)、虹生十四兄親家年大人情右(龔自珍《與吳虹生書》);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臺鑒、母氏慈鑒、賢弟如晤,等。足下古代最初用為下對上的敬稱,后來書信中多用于同輩之間。膝下舊時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親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時常依于父母膝旁,家書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對父母的親愛、眷依之情。垂鑒、賜鑒、鈞鑒、尊鑒、臺鑒鑒,即古代鏡子,有審察的意思。用作書信提稱語,就是請閱看的客氣說法。垂,含居高臨下之義。賜,上給予下叫做賜。鉤,古以鈞陶喻國政,后稱宦官多冠以鉤宇。垂鑒、賜鑒、鈞鑒,多用于對上、致年高德劭者的信中。尊鑒,可用于尊長,也可用乎輩。臺鑒適用較廣,“臺”有“高”義,對熟識或不熟識的尊長、平輩,皆可使用。勛鑒、道鑒、大鑒、英鑒、偉鑒、雅鑒、惠鑒對身居高佼、有功勛業(yè)績者,可用“勛鑒”。對道德君子、望重學(xué)者,可稱“道鑒”。大、英、偉、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義,宜用于友朋往來書信。“惠鑒”,就是賞閱的意思,但語意分量較“賜鑒”為輕,適用于一般書信,師長對已獨立的后輩學(xué)子,也可用此客套。慈鑒、愛鑒、雙鑒、芳鑒致母親,可稱“慈鑒”。夫妻,或情意親密的男女之間,可用“愛鑒”。給友朋夫婦二人之信,可用“雙鑒”。女子間往來書信,可用“芳鑒”。禮鑒給居喪者信,用“禮鑒”。如,愛國之士李公撲遇害后,周恩來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稱“張曼筠女士禮鑒”。公鑒、共鑒、同鑒用于致團體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書“諸先生共鑒”等。道席、講席、教席、撰席、著席、史席席,席位。道席,多用為學(xué)生對師長的尊稱。講席、教席,也是對從事教育、講學(xué)者的敬稱,但用于平輩間,寫信人與受信人不必有師生關(guān)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對文士的敬稱,文人間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傳世垂史。覽閱、知悉一般用于長對幼、前輩對晚輩的稱呼之后。啟辭啟辭,就是信文的開場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啟辭理應(yīng)屬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舊時尺牘中,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語,在現(xiàn)時書信中還??梢钥吹剑詫⒋藛为毺岢?,分兩類舉例以供參考:(1)表示寫信人以誠懇的態(tài)度,請受信人閱讀信文。如:敬稟者寫信人自稱是恭敬地稟陳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稟告的話,用于致父母尊長的信,如“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跪稟者義同“敬稟者”,用于子孫對尊長。即稟者同上。敬啟者寫信者自謙為恭敬地陳述事情的人,表示請對方允許自己告訴下面所寫的內(nèi)容。既可用于同輩,也可用于下對上。謹(jǐn)啟者謹(jǐn),是謹(jǐn)慎、鄭重的意思。用于同輩。徑啟者徑,這里是直截了當(dāng)?shù)囊馑?,一般公私書函通用。拜啟者拜,表敬詞。用于友朋往來書信。敬呈者與“謹(jǐn)呈者”,皆用于下對上的公私書函。懇啟者用于平輩,表示下面信文將寫求助于對方的內(nèi)容。茲啟者茲,這里,茲啟,意即今在此陳述。態(tài)度客觀平和,不含明顯敬意。哀啟者向親友報喪的書信用此。復(fù)稟者用于對尊親或上級的回信復(fù)稟。對平輩可用“再啟者”。專啟者用于專談某實事的書信。(2)根據(jù)具體情況,或作寒暄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如:頃誦華箋,具悉一切。忽奉手教,獲悉一是。奉誦鈞諭,向往尤深。頃獲大示,井所賜物?;輹钕?,如見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頓開。披誦尺素,謹(jǐn)表葵私。數(shù)獲手書,至感厚愛。展讀瑯函,甚感盛意。接閱華簡,幸叨莫逆。捧讀德音,喜出望外。手教敬悉,詞意深美,一啟蓬心。正切馳思,頃奉華翰,快慰莫名。頃得手示,欣悉康泰,至為寬慰。蒙惠書并賜大著,燦若河漢,拜服之至。迭接來示,因羈瑣務(wù),未及奉復(fù),深以為歉。臺函奉讀多日,未即修復(fù),萬望海涵。大札敬悉,稽復(fù)乞諒。欣奉惠書,敬聆喜訊,不勝忭賀。接讀手書,知君抱恙欠安,甚為懸念。久慕鴻才,今冒昧致書,以求教誨。別來無恙久不晤見,甚念賢勞。暌違日久,拳念殊殷。久疏通問,時在念中。一別經(jīng)年,彌添懷思。日前曾奉一函,諒已先塵左右。前此一函,想已達(dá)覽。其實,寫信也是寫文章,此類啟辭套語,雖可采用,卻不必拘泥,盡可以千變?nèi)f化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啟辭套語也是可以省略的。習(xí)慣于一開頭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這封信就沒法往下寫似的。先向收信者問候致意,原是不錯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則未免呆板單調(diào)了。(二)介紹作者及作品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后任中書令。發(fā)奮繼續(xù)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司馬遷早年受學(xué)于孔安國、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風(fēng)俗,采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yè),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chuàng)作了中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rèn)為是中國史書的典范,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dá)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三)寫作背景任安是司馬遷的朋友,字少卿,早年在大將軍衛(wèi)青門下。當(dāng)霍去病漸漸受到漢武帝的寵信,逐漸凌駕在衛(wèi)青之上的時候,衛(wèi)青的故人、門下都投靠霍去病了,并因而獲得官爵,只有任安不肯,仍效命于衛(wèi)青。在巫蠱之禍中,任安擔(dān)任護北軍使者,握有兵權(quán),戾太子派人持節(jié)到他那里要求發(fā)兵助戰(zhàn),他受了節(jié),但仍閉城門,不肯接應(yīng)太子。事件平息后,漢武帝賞賜了那些系捕太子的人,而把那些跟隨太子和為太子助戰(zhàn)的人都治以重罪。關(guān)于任安,漢武帝對他的做法認(rèn)為還可以,沒有責(zé)怪他。可是后來有人進言,說太子在“進則不得見上,退則困于亂臣”的情形下,不得已而“子盜父兵”,其實并無造反之心,使?jié)h武帝感悟到太子是冤枉的。于是,先前所做的處置,又重新檢討,變成了與太子戰(zhàn)、反太子的人全部有罪。而當(dāng)漢武帝心理轉(zhuǎn)變的時候,便對任安對待太子的態(tài)度產(chǎn)生了根本的懷疑,他怪任安不幫太子,卻坐持兩端,準(zhǔn)備看誰勝了就依附誰,于是就判他腰斬。任安自認(rèn)為自己是冤枉的,十二月就要行刑了,他寫信給經(jīng)??梢砸姷交实鄣乃抉R遷,請他設(shè)法援救。司馬遷接到這封信時,可以想到,他的心里是相當(dāng)為難的。他了解漢武帝,自己就曾嘗過漢武帝暴怒之下的痛苦,他實在不愿意再遭到第二個“李陵之禍”。論交情,李陵與他“素非相善”,而任安是他的老朋友,雙方的家庭彼此都很熟悉。司馬遷也非常明白漢武帝一心為太子報仇,任安的死判,覺無平反的可能。他要把自己見死不救的苦衷,向老朋友說明,并請求他原諒。于是,在征和二年十一月,五十五歲的司馬遷寫了一封長信給任安。(四)結(jié)構(gòu)分析全文共分4段。第1段,先說明任安來信的內(nèi)容,再就答復(fù)遲表示歉意?!巴瀑t進士”是任安要求作者“說情”的婉轉(zhuǎn)說法,“仆非敢如此也”是本段的核心,由此引出自陳己志。第2段,主要申述自己遭受極辱而不自殺的原因。可分為三層。第1層,從“仆之先,非有剖符丹書之功”至“素所自樹立使然也”。先說祖先的職務(wù)不為天子所重,且為世俗所輕,再說自己假如不選擇受腐刑,而是“伏法受誅”,在周圍人眼里,自己是罪有應(yīng)得,并不能顯示出自己有什么氣節(jié)。第2層,從“人固有一死”至“殆為此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承上(死得有沒有價值)啟下(辱與不辱的區(qū)別)。然后列舉不辱、受辱的不同等次,說明自己受到了極辱。接著用比喻、對比來說明人的志氣在困辱的境地中會逐漸衰微的,再舉王侯將相受辱后不能自殺的例子,用來反復(fù)說明“士節(jié)”不可以稍加折辱,自己若要死節(jié)的話,在受刑之前就應(yīng)該自殺。第3層,從“夫人情莫不貪生惡死”至“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說明自己受辱不死的原因是為了使“文采表于后世”。司馬遷進一步申明,他并不顧念家庭,也不缺少“臧獲婢妾,猶能引決”那樣的勇氣,但輕輕一死,也就同時斷送了為之獻(xiàn)身效命的事業(yè)。對生命和事業(yè),司馬遷坦然自信地表白了自己的心意,他“所以隱忍茍活,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是“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他的這種將個人價值置于歷史長河中來衡量的宏闊眼光,終于使他超脫了庸常的“死節(jié)”觀念的束縛,而選擇了一條更為考驗人的精神與意志的荊棘路。第3段,進一步說明自己受腐刑后隱忍茍活的原因,是為了完成《史記》。可分為兩層。第1層,從“古者富貴而名摩滅”至“思垂空文以自見”,列舉古代被人稱頌的“倜儻非常之人”受辱后“論書策,以舒其憤”的例子。第2層,介紹《史記》的體例和宗旨,說明自己“就極刑而無慍色”是為了完成《史記》。司馬遷對生命與事業(yè)的崇高信念,是基于他對歷史上杰出人物歷經(jīng)磨難而奮發(fā)有為的事跡的觀察和認(rèn)識;是基于他對古代學(xué)者歷經(jīng)苦難,獻(xiàn)身著述的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揚。他發(fā)現(xiàn),往昔“富貴而名摩滅”的人,“不可勝記”,只有“倜儻非常之人”,即對歷史和文化做出貢獻(xiàn)的人,才能不朽。他認(rèn)為,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孫臏、呂不韋、韓非等人的著述,以及《詩經(jīng)》,都是古代“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都是作者“有所郁結(jié),不得通其道”,“述往事,思來者”,把苦苦思索得到的知識,著述成文,留給來者去思辨驗察。這些古代“賢圣”歷盡磨難,強志不屈,“退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為人類做出了貢獻(xiàn)。司馬遷正是從這歷史和文化發(fā)展的艱難歷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榜樣和前驅(qū)者,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矢志進取的道路。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受極刑而無慍色”,堅強地活下來,他的愿望是“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并以此“償前辱之責(zé),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第4段是書信的結(jié)尾。司馬遷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憤懣心情,并陳說他對余生的看法。司馬遷說他不能“自引深藏于巖穴”,只能“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這種痛苦只有自己深知?!案〕痢薄案┭觥薄翱窕蟆钡荣H語,其實是作者寓悲憤于自貶。最后與開端相照應(yīng),再次婉辭解說無從“推賢進士”的苦衷。(五)寫作特色這篇文章是司馬遷在自己生命遭受極端摧殘之后寫的?!叭斯逃幸凰?,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彼抉R遷認(rèn)識到生與死的價值,并作出了毫不含糊的解釋。這種人生觀發(fā)揚了孟子“生”與“義”的精神之髓,并將其發(fā)展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作者從生命歷程與創(chuàng)作的關(guān)系上揭示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就是“憤怒出詩人”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規(guī)律。他在《史記·屈原列傳》中寫道:“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原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司馬遷用詩一般的語言,高度評價屈原的一生,是寫屈原,也是在寫自己?!吧w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這些話體現(xiàn)了作者對統(tǒng)治者有清醒的認(rèn)識,看透了這個社會。司馬遷是敘事的高手,《報任安書》這篇作品把事件敘述得凄婉動人。“且李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踐戎馬之地,足歷王庭,垂餌虎口,橫挑強胡,仰億萬之師,與單于連戰(zhàn)十有余日,所殺過當(dāng)。虜救死扶傷不給,旃裘之君長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賢王,舉引弓之民,一國共攻而圍之。轉(zhuǎn)斗千里,矢盡道窮,救兵不至,士卒死傷如積,然陵一呼勞軍,士無不起躬流涕,沫血飲泣,張空弮,冒白刃,北向爭死敵者?!边@段敘述,激烈悲壯。敘述是抒情的基礎(chǔ),情生于事,敘事以抒情;事隨情陳,寫情以染事。本文把敘事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fā)背沾衣也!”這既是敘述又是抒情,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本文是書信體。書信最適合任意揮灑,不受羈絆。在信中,司馬遷借任安要求其“推賢進士為務(wù)”,陳述了自己不能聽從的理由,由此引發(fā)了一大篇憤激之詞。他寫了自己所受到的冤枉,雖然沒有直接表明自己是受冤的,但處處暗含著怨懟之氣,表現(xiàn)了作者骨子里不認(rèn)為有罪的倔強性格。本文寫了自己對人生價值的探索,點明了中華仁人志士生死觀的內(nèi)核。本文寫了作者身殘志堅的英雄氣概,在恥辱中寫完了煌煌巨著《史記》。本文寫了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家貧,貨賂不足以自贖;交游莫救,左右親近不為一言。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為伍,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訴者?”既有對世態(tài)的感嘆,也有對任安的委婉責(zé)備,都通過書信的形式,向朋友道來,激越雄壯,如江海波濤,洶涌澎湃。本文所表現(xiàn)出來的超越時代局限的歷史穿透力令人感佩不已。作者對漢武帝的態(tài)度是很明確的,全文無一處盛贊之語,處處是怨尤憤懣?!拔茨鼙M明,明主不曉”;“拳拳之忠,終不能自列,因為誣上,卒從吏議”;“仆之先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文史星歷,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yōu)所畜,流俗之所輕也”。這些語言實際是對漢武帝的控訴。作者寫《史記》不是為帝王樹碑立傳,也不是為將相歌功頌德,而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作者希望“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zé),雖萬被戮,豈有悔哉!”[(六)重點字詞1.譯文像牛馬一樣替人奔走的仆役太史公司馬遷再拜。少卿足下:從前承蒙您給我寫信,教導(dǎo)我用謹(jǐn)慎的態(tài)度在待人接物上,以推舉賢能、引薦人才為己任,情意十分懇切誠摯,好像抱怨我沒有遵從您的教誨,而是追隨了世俗之人的意見。我是不敢這樣做的。我雖然平庸無能,但也曾聽到過德高才俊的前輩遺留下來的風(fēng)尚。只是我自認(rèn)為身體已遭受摧殘,又處于污濁的環(huán)境之中,每有行動便受到指責(zé),想對事情有所增益,結(jié)果反而自己遭到損害,因此我獨自憂悶而不能向人訴說。俗話說:"為誰去做,教誰來聽?"鐘子期死了,伯牙便一輩子不再彈琴。這是為什么呢?賢士樂于被了解自己的人所用,女子為喜愛自己的人而打扮。像我這樣的人,身軀已經(jīng)虧殘,即使才能像隨侯珠、和氏璧那樣稀有,品行像許由、伯夷那樣高尚,終究不能把這些當(dāng)做光榮,只不過足以被人恥笑而自取污辱。來信本應(yīng)及時答復(fù),剛巧我侍從皇上東巡回來,后又為煩瑣之事所逼迫,能見面的日子很少,我又匆匆忙忙地沒有片刻的閑工夫來詳盡地表達(dá)心意。您蒙受意想不到的罪禍,再過一月,臨近十二月,我侍從皇上到雍縣去的日期也迫近了,恐怕突然之間您就會有不幸之事發(fā)生,因而使我終生不能向您抒發(fā)胸中的憤懣,那么與世長辭的靈魂會永遠(yuǎn)留下無窮的遺憾。請讓我向您略約陳述淺陋的意見。隔了很長的日子沒有復(fù)信給您,希望您不要責(zé)怪。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一個人如何修身,是判斷他智慧的憑證;能夠自修其身,這是有智慧的憑證。能夠憐愛別人,樂于施舍,這是行仁德的開始。取和予是否得當(dāng),這是衡量義與不義的標(biāo)志??匆粋€人對恥辱采取什么態(tài)度,就可以決斷他是否勇敢。建立好的名聲,這是德行的最高準(zhǔn)則。志士有這五種品德,然后就可以立足于社會,排在君子的行列中了。所以,沒有什么災(zāi)禍比貪圖私利更慘的了。沒有什么悲哀比傷創(chuàng)心靈更為可悲了。沒有什么行為比使先人受辱這件事更丑惡了,沒有什么恥辱比遭受宮刑更嚴(yán)重了。受過宮刑后獲得余生的人,社會地位是沒法比類的,這并非當(dāng)今之世如此,這種情況從開始以來已經(jīng)很久了。從前衛(wèi)靈公與宦官雍渠同坐一輛車子,孔子感到這對他是一種侮辱,便離開衛(wèi)國到陳國去,商鞅通過姓景的太監(jiān)而得以謁見秦孝公,賢士趙良為此擔(dān)憂;太監(jiān)趙談陪坐在漢文帝的車上,袁絲為之臉色大變。自古以來,人們把與刑余之人相并列當(dāng)做一種恥辱。就一般才智的人來說,一旦事情關(guān)系到宦官,沒有不感到傷心喪氣的,更何況氣節(jié)高尚的人呢?如今朝廷雖然缺乏人才,但怎么會讓一個受過刀鋸摧殘之刑的人,來推薦天下的豪杰俊才呢?我憑著先父遺留下來的事業(yè),才能夠在京城任職,到已二十多年了。我常常這樣想:上不能對君王進納忠言,獻(xiàn)出誠實的心意,而有出謀劃策的稱譽,從而得到皇上的信任;其次,又不能給皇上拾取遺漏,補正闕失,招納賢才,推舉能人,使隱居在巖穴中的賢士不至被埋沒;對外,又不能備數(shù)于軍隊之中,參加攻城野戰(zhàn),以建立斬將奪旗的功勞;從最次要的方面來看,又不能積累老資格,在言論方面立功,謀得尊貴的官職,優(yōu)厚的俸祿,來為宗族和朋友爭光。這四個方面沒有哪一方面做出成績,我只能有意地迎合皇上的心意,以保全自己的地位。我沒有些微的建樹,從這四方面就可以看出來了。以前,我也曾夾雜在下大夫的行列,跟在外朝官員的后面發(fā)表一些微不足道的議論。我沒有利用這個機會申張國家的法度,竭盡自己的思慮,到如今已經(jīng)身體殘廢成為打掃污穢的奴隸,處在地位卑賤的人的行列當(dāng)中,還想昂首揚眉,評論是非,不也是輕視朝廷、使當(dāng)世的君子們感到羞恥嗎?唉!唉!像我這樣的人,尚且說什么呢?尚且說什么呢?而且,事情的前因后果一般人是不容易弄明白的。我在少年的時候就沒有卓越不羈的才華,成年以后也沒有得到鄉(xiāng)里的稱譽,幸虧皇上因為我父親是太史令,使我能夠獲得奉獻(xiàn)微薄才能的機會,出入宮禁之中。我認(rèn)為頭上頂著盆子就不能望天,所以斷絕了賓客的往來,忘掉了家室的事務(wù),日夜都在考慮全部獻(xiàn)出自己的微不足道的才干和能力,專心供職,以求得皇上的信任和寵幸。但是,事情與愿望違背太大,不是原先所料想的那樣。我和李陵都在朝中為官,向來并沒有多少交往,追求和反對的目標(biāo)也不相同,從不曾在一起舉杯飲酒,互相表示友好的感情。但是我觀察李陵的為人,確是個守節(jié)操的不平常之人:奉事父母講孝道,同朋友交往守信用,遇到錢財很廉潔,或取或予都合乎禮義,能分別長幼尊卑,謙讓有禮,恭敬謙卑自甘人下,總是考慮著奮不顧身來赴國家的急難。他歷來積鑄的品德,我認(rèn)為有國士的風(fēng)度。做人臣的,從出于萬死而不顧一生的考慮,奔赴國家的危難,這已經(jīng)是很少見的了?,F(xiàn)今他行事一有不當(dāng),而那些只顧保全自己性命和妻室兒女利益的臣子們,便跟著挑撥是非,夸大過錯,陷人于禍,我確實從內(nèi)心感到沉痛。況且李陵帶領(lǐng)的兵卒不滿五千,深入敵人軍事要地,到達(dá)單于的王庭,好像在老虎口上垂掛誘餌,向強大的胡兵四面挑戰(zhàn),面對著億萬敵兵,同單于連續(xù)作戰(zhàn)十多天,殺傷的敵人超過了自己軍隊的人數(shù),使得敵人連救死扶傷都顧不上。匈奴君長都十分震驚恐怖,于是就征調(diào)左、右賢王,出動了所有會開弓放箭的人,舉國上下,共同攻打李陵并包圍他。李陵轉(zhuǎn)戰(zhàn)千里,箭都射完了,進退之路已經(jīng)斷絕,救兵不來,士兵死傷成堆。但是,當(dāng)李陵振臂一呼,鼓舞士氣的時候,兵士沒有不奮起的,他們流著眼淚,一個個滿臉是血,強忍悲泣,拉開空的弓弦,冒著白光閃閃的刀鋒,向北拼死殺敵。當(dāng)李陵的軍隊尚未覆沒的時候,使者曾給朝廷送來捷報,朝廷的公卿王侯都舉杯為皇上慶賀。幾天以后,李陵兵敗的奏書傳來,皇上為此而飲食不甜,處理朝政也不高興。大臣們都很憂慮,害怕,不知如何是好。我私下里并未考慮自己的卑賤,見皇上悲傷痛心,實在想盡一點我那款款愚忠。我認(rèn)為李陵向來與將士們同甘共苦,能夠換得士兵們拼死效命的行動,即使是古代名將恐怕也沒能超過的。他雖然身陷重圍,兵敗投降,但看他的意思,是想尋找機會報效漢朝。事情已經(jīng)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但他摧垮、打敗敵軍的功勞,也足以向天下人顯示他的本心了。我內(nèi)心打算向皇上陳述上面的看法,而沒有得到適當(dāng)?shù)臋C會,恰逢皇上召見,詢問我的看法,我就根據(jù)這些意見來論述李陵的功勞,想以此來寬慰皇上的胸懷,堵塞那些攻擊、誣陷的言論。我沒有完全說清我的意思,圣明的君主不深入了解,認(rèn)為我是攻擊貳師將軍,而為李陵辯解,于是將我交付獄官處罰。我的虔敬和忠誠的心意,始終沒有機會陳述和辯白,被判了誣上的罪名,皇上終于同意了法吏的判決。我家境貧寒,微薄的錢財不足以拿來贖罪,朋友們誰也不出面營救,皇帝左右的親近大臣又不肯替我說一句話。我血肉之軀本非木頭和石塊,卻與執(zhí)法的官吏在一起,深深地關(guān)閉在牢獄之中,我向誰去訴說內(nèi)心的痛苦呢?這些,正是少卿所親眼看見的,我的所作所為難道不正是這樣嗎?李陵投降以后,敗壞了他的家族的名聲,而我接著被置于蠶室,更被天下人所恥笑,可悲??!可悲!這些事情是不容易逐一地向俗人解釋的。我的祖先沒有剖符丹書的功勞,職掌文獻(xiàn)史料、天文歷法工作的官員,地位接近于算卦、贊禮的人,本是皇上所戲弄并當(dāng)作倡優(yōu)來畜養(yǎng)的人,是世俗所輕視的。假如我伏法被殺,那好像是九牛的身上失掉一根毛,同螻蟻又有什么區(qū)別?世人又不會拿我之死與能殉節(jié)的人相比,只會認(rèn)為我是智盡無能、罪大惡極,不能免于死刑,而終于走向死路罷了!為什么會這樣呢?這是我向來所從事的職業(yè)以及地位,使人們會這樣地看待自己。人本來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人死的卻比鴻毛還輕,這是因為他們用死追求的目的不同??!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不使祖先受辱,其次是不能使身體受辱,其次是不能因自己的臉色不合禮儀而受辱,其次是不能因為自己的言語不當(dāng)而受辱,其次是使肢體受扭曲(長跪、被可捆綁)而受辱,其次是穿上囚服受辱,其次是帶上木枷,遭受杖刑而受辱,其次是被剃光頭發(fā)、頸戴枷鎖而受辱,其次是毀壞肌膚、斷肢截體而受辱,最下等的是宮刑了,侮辱到了極點。古書說"刑不上大夫",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對于士大夫的氣節(jié),不可不勸勉鼓勵?。ü膭钍看蠓蛟诜缸镆院笥掠谧詺?,自殺就堅守了士大夫的氣節(jié))。猛虎生活在深山之中,百獸就都震恐,等到它落入陷阱和柵欄之中時,就只得搖著尾巴乞求食物,這是人不斷地使用威力和約束而逐漸使它馴服的。所以,士子看見畫地為牢而決不進入,面對削木而成的假獄吏也決不能接受他的審訊,把思慮計謀定在自我了斷上面。如今我的手腳捆在一起,被木枷鎖住、繩索捆綁,皮肉暴露在外,受著棍打和鞭笞,關(guān)在牢獄之中。在這種時候,看見獄吏就叩頭觸地,看見牢卒就恐懼喘息。這是為什么呢?這是經(jīng)過長時間的威逼約束所造成的形勢。事情已經(jīng)到了這種地步,再談什么不受污辱,那就是人們常說的厚臉皮了,有什么值得尊貴的呢?況且,像西伯姬昌,是諸侯的領(lǐng)袖,曾被拘禁在羑里;李斯,是丞相,也受盡了五刑;淮陰侯韓信,被封為王,卻在陳地被戴上刑具;彭越、張敖被誣告有稱帝野心,被捕入獄并定下罪名;絳侯周勃,曾誅殺諸呂,一時間權(quán)力大于春秋五霸,也被囚禁在請罪室中;魏其侯竇嬰,是一員大將,也穿上了紅色的囚衣,手、腳、頸項都套上了刑具;季布以鐵圈束頸賣身給朱家當(dāng)了奴隸;灌夫被拘于居室而受屈辱。這些人的身份都到了王侯將相的地位,聲名傳揚到鄰國,等到犯了罪而法網(wǎng)加身的時候,不能夠下決心自殺,處在污穢屈辱的地位。古今都是一樣的,哪里能不受辱呢?照這樣說來,勇敢或怯懦,乃是形勢所造成;堅強或懦弱,也是形勢所決定。這是很清楚明白的事了,有什么奇怪的呢?況且人不能早一點在被法律制裁之前就自殺,因此漸漸地衰敗,到了挨打受刑的時候,才想到伸張士大夫的名節(jié),這種愿望和現(xiàn)實不是相距太遠(yuǎn)了嗎?古人之所以慎重地對大夫用刑,大概就是因為這個緣故。人之常情,沒有誰不貪生怕死的,都掛念父母,顧慮妻室兒女。至于那些激憤于正義公理的人當(dāng)然不是這樣,這里有迫不得已的情況。如今我很不幸,早早地失去雙親,又沒有兄弟互相愛護,獨身一人,孤立于世,少卿你看我對妻室兒女又怎樣呢?況且一個勇敢的人不一定要為名節(jié)去死,怯懦的人如果仰慕大義,什么地方不可以勉勵自己去死節(jié)呢?我雖然怯懦軟弱,想茍活在人世,但也稍微懂得區(qū)分棄生就死的界限,哪會自甘沉溺于牢獄生活而忍受屈辱呢?再說奴隸婢妾尚且能夠下決心自殺,何況像我到了這樣不得已的地步!我之所以忍受著屈辱茍且活下來,陷在污濁的監(jiān)獄之中卻不肯死,是遺憾我內(nèi)心的志愿有未達(dá)到的,如果平平庸庸地死了,文章就不能在后世顯露。古時候雖富貴但名字磨滅不傳的人,多得數(shù)不清,只有那些卓異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稱。(那就是:)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擴寫《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寫了《離騷》;左丘明失去視力,才有《國語》;孫臏被截去膝蓋骨,《兵法》才撰寫出來;呂不韋被貶謫蜀地,后世才流傳著《呂氏春秋》;韓非被囚禁在秦國,寫出《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賢們抒發(fā)憤慨而寫作的。這些人都是(因為)感情有壓抑郁結(jié)不解的地方,不能實現(xiàn)其理想,所以記述過去的事跡,讓將來的人了解他的志向。就像左丘明沒有了視力,孫臏斷了雙腳,終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隱著書立說來抒發(fā)他們的怨憤,想到活下來從事著作來表現(xiàn)自己的思想。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辭,收集天下散失的歷史傳聞,粗略地考訂其真實性,綜述其事實的本末,推究其成敗盛衰的道理,上自黃帝,下至于當(dāng)今,寫成十篇表,十二篇本紀(jì),八篇書,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傳,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研究自然現(xiàn)象和人類社會之間的關(guān)系,貫通古往今來變化的脈絡(luò),成為一家的言論。剛開始草創(chuàng)還沒有成書,恰恰遭遇到這場災(zāi)禍,我痛惜這部書不能完成,因此受到最殘酷的刑罰也沒有怨怒之色。我確實想完成這本書,把它(暫時)藏在名山之中,(以后)再傳給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再讓它廣傳于天下。那么,我便抵償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使受再多的侮辱,難道會后悔嗎?然而,這些只能向有見識的人訴說,卻很難向世俗之人講清楚?。≡僬f,戴罪被侮辱的處境是很不容易安生的,地位卑賤的人,往往被人誹謗和議論。我因為多嘴說了幾句話而遭遇這場大禍,更被鄉(xiāng)里之人、朋友羞辱和嘲笑,污辱了祖宗,又有什么顏面再到父母的墳?zāi)股先ゼ罀吣??即使是到百代之后,這污垢和恥辱會更加深重??!因此在肺腑中腸子里每日多次回轉(zhuǎn),在家中心神不定,好像失去了什么東西一樣;出門則不知道往哪兒走。每當(dāng)想到這件恥辱的事,冷汗沒有不從脊背上冒出來而沾濕衣襟的。我已經(jīng)成了宦官,怎么能夠自己引退,深深地在山林巖穴隱居呢?所以只得隨俗浮沉,跟著形勢上下,以表現(xiàn)我狂放和迷惑不明。如今少卿竟教導(dǎo)我要推賢進士,豈不是與我自己的內(nèi)心愿望相違背的嗎?現(xiàn)今我雖然想自我雕飾一番,用美好的言辭來為自己開脫,這也沒有好處,因為世俗之人是不會相信的,只會使我自討侮辱啊。簡單地說,人要到死后的日子,然后是非才能夠論定。書信是不能完全表達(dá)心意的,因而只是略微陳述我愚執(zhí)、淺陋的意見罷了。恭敬地拜兩次。2.古今異義
(1)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舊,原來的)
(2)南北為一
(一,整體)
(3)室僅方丈
(方丈,一丈見方)
(4)往往而是(往往,到處)
(5)凡再變矣
(凡,總共;再,兩次)
(6)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案,桌子)
(7)久不見若影
(若,你)
(8)日過午已昏
(昏,暗)
(9)或憑幾學(xué)書(幾,書桌;書,寫字)
(10)雜植蘭桂竹木于庭
(雜,交錯)
(11)比去,以手闔門(比,等到)
(12)亦遂增勝
(勝,佳景,引申為光彩)
(13)吾妻來歸
(歸,舊時指女子出嫁)
(14)始為籬,已為墻
(已,后來、不久)
(15)三五之夜
(三五,即農(nóng)歷十五)
(16)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竟,整)(17)且何謂閣子也
(且,那么)
(18)余自束發(fā)
(束發(fā),表示成童)
(19)余久臥病無聊(無聊,無所依靠)
(20)余稍為修葺
(余,我)
(21)雨澤下注
(下注,向下流)
(22)先大母婢也,乳二世(乳,喂養(yǎng))
3.通假字
(1)珊珊可愛(“珊珊”通“姍姍”
,美好的樣子)
(2)以當(dāng)南日(“當(dāng)”通“擋”
)
4.詞類活用
①名詞用作動詞
(1)乳二世
(乳,撫養(yǎng))
(2)客逾庖而宴
(宴,用飯)
(3)執(zhí)此以朝
(朝,上朝)
(4)吾家讀書久不效
(效,取得效果,此指考取功名)
(5)垣墻周庭(垣,砌)
(6)或憑幾學(xué)書
(書,寫字)
②名詞用作狀語
(1)雨澤下注。使不上漏(下,朝下,上,從上面)
(2)前辟四窗
(前,指閣子北面,因閣子是向北的)
(3)又北向
(北,朝北)
(4)東犬西吠
(西,朝西,行為方向,指西家)
(5)室西連于中閨(西,在西面)
(6)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親自)
(7)內(nèi)外多置小門窗(在內(nèi)外)
(8)垣墻周庭(用垣墻)
(9)時至軒中(不時)
③形容詞用作名詞
多可喜,亦多可悲
(多,許多事)
④數(shù)詞用作名詞
庭中通南北為一
(一,一體,整體)二、《漁父》(一)文體楚辭是屈原創(chuàng)作的一種新詩體,并且也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1]“楚辭”的名稱,西漢初期已有之,至劉向乃編輯成集。東漢王逸作章句。原收戰(zhàn)國楚人屈原、宋玉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辭賦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書以屈原作品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襲屈賦的形式。以其運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帶)的文學(xué)樣式、方言聲韻和風(fēng)土物產(chǎn)等,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對后世詩歌產(chǎn)生深遠(yuǎn)影響[2]《楚辭》經(jīng)歷了屈原的作品始創(chuàng)、屈后仿作、漢初搜集、至劉向輯錄等歷程。成書時間應(yīng)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間。劉向《楚辭》原書早亡,后人只能間接通過被認(rèn)為保留最完整的東漢王逸《楚辭章句》(原書亦佚)、宋洪興祖《楚辭補注》(《楚辭章句》的補充)追溯、揣測原貌?!冻o》對整個中國文化系統(tǒng)有不同尋常的意義,特別是文學(xué)方面,它開創(chuàng)了中國浪漫主義文學(xué)的詩篇,令后世因稱此種文體為“楚辭體”、騷體。而四大體裁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對《楚辭》(楚辭)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學(xué)科,今稱為“楚辭學(xué)”。其上迄漢代,宋代大興,近現(xiàn)代更成為中國古典文化殿堂之顯學(xué)。而《楚辭》早在盛唐時便流入日本等“儒家-中華文化圈”,16世紀(jì)之后,更流入歐洲;至19世紀(jì),引起歐美各國廣泛關(guān)注,各種語言的譯文、研究著作大量出現(xiàn)。在國際漢學(xué)界,楚辭一直是研究熱點之一。(二)介紹作者及作品屈原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政治家,名平,戰(zhàn)國時楚人。作品有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先被楚懷王重用,后因小人讒言,屈原被放逐。楚國被秦滅亡后,他的政治理想破滅,傳說屈原于農(nóng)歷五月五日投江自盡。中國民間五月五日端午節(jié)包粽子、賽龍舟的習(xí)俗就源于人們對屈原的紀(jì)念。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jì)念。屈原開創(chuàng)新詩體——“楚辭”,《離騷》為代表,被后人稱為“騷體”與《詩經(jīng)》并稱為“風(fēng)騷”?!帮L(fēng)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源頭。屈原的作品計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稘O父》出自《楚辭》,東漢文學(xué)家王逸認(rèn)為:“《漁父》者,屈原之所作也?!笆乔诒涣鞣藕?,政治上被迫害,個人人生遇到了一種困頓,處在困惡之境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茅盾《楚辭與中國神話》和[2]郭沫若《屈原研究》認(rèn)為非屈原作品,而是屈原的學(xué)生宋玉或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人而作。蔡靖泉《楚文學(xué)史》亦引以上觀點。主張各異,但說服力似還不充分。也有人力主《漁父》《卜居》為屈原之作,如朱熹、洪興祖、王夫之等。今人姜亮夫在《屈原賦校注》《楚辭今繹講錄》《屈原賦今譯》,諸書中亦反復(fù)的論證,認(rèn)為是屈原作品?!稘O父》與《卜居》可看做是姊妹篇,《卜居》偏重于對黑暗政治的揭露,《漁父》則主要表明自己的高尚品德。兩篇都是以問答的方式表現(xiàn)的。漁父是一位避世隱身、釣魚江濱的隱士,他勸屈原與世俗同流,不必獨醒高舉,而詩人則強調(diào)“寧赴湘流,葬于江魚腹中”,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的節(jié)操,這種精神與《離騷》中“雖體解吾猶未變”的精神是一致的。全文中的人物有兩個——屈原和漁父。全文采用對比的手法,主要通過問答體,表現(xiàn)了兩種對立的人生態(tài)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全文四個自然段,可以分為頭、腹、尾三個部分。文章以屈原開頭,以漁父結(jié)尾,中間兩個自然段則是兩人的對答,處處體現(xiàn)了道家的哲學(xué)思想。其中“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的思想對后世道家道教影響極大。(三)寫作背景《漁父》的寫作背景,按司馬遷本傳和東漢文學(xué)家王逸的說法,大約是在楚頃襄王執(zhí)政時期,屈原遭到流放,政治上遭到重大打擊,個人和楚國面臨著厄運的情況下,詩人心情憂憤苦悶,來到汨羅江畔,邊行邊吟而成的。[10]《漁父序》在末尾說:“楚人思念屈原,因敘其辭以相傳焉。”為楚人因懷念屈原而收集整理屈原之詩詞互相傳贈。這說明《漁父》在秦漢以前已經(jīng)廣為流傳。(四)結(jié)構(gòu)分析《漁父》是一篇可讀性很強的優(yōu)美的散文。開頭寫屈原,結(jié)尾寫漁父,都著墨不多而十分傳神;中間采用對話體,多用比喻、反問,生動、形象而又富于哲理性。從文體的角度看,在楚辭中,唯有此文、《卜居》以及宋玉的部分作品采用問答體,與后來的漢賦的寫法已比較接近。前人說漢賦“受命于詩人,拓宇于楚辭”(劉勰《文心雕龍·詮賦》),在文體演變史上,《漁父》無疑是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的。在第一部分中,屈原開始露面。文章交待了故事發(fā)生的背景、環(huán)境以及主人公的特定情況。時間是在“既放”之后,即屈原因堅持愛國的政治主張遭到楚頃襄王的放逐之后;地點是在“江潭”、“澤畔”,從下文“寧赴湘流”四字看來,當(dāng)是在接近湘江的沅江或沅湘間的某一江邊、澤畔;其時屈原的情況是正心事重重,一邊走一邊口中念念有詞。文中以“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八字活畫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銷骨立的外在形象。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在這部分中,漁父上場,并開始了與屈原的問答。對漁父不作外形的描述,而是直接寫出他心中的兩個疑問。一問屈原的身份:“子非三閭大夫與?”屈原曾任楚國的三閭大夫(官名),顯然漁父認(rèn)出了屈原,便用反問以認(rèn)定身份。第二問才是問話的重點所在:“何故至于斯?”落魄到這地步,當(dāng)是漁父所沒有料想到的。由此一問,引出屈原的答話,并進而展開彼此間的思想交鋒。屈原說明自己被流放的原因是“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即自己與眾不同,獨來獨往,不茍合,不妥協(xié)。由此引出漁父的進一步的議論。針對屈原的自是、自信,漁父提出,應(yīng)該學(xué)習(xí)“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的榜樣,并以三個反問句啟發(fā)屈原“淈泥揚波”、“哺糟歠醨”,走一條與世浮沉、遠(yuǎn)害全身的自我保護的道路。他認(rèn)為屈原不必要“深思高舉”,從思想到行為無不高標(biāo)獨立,以致為自己招來流放之禍。漁父是一位隱者,是道家思想的忠實信徒。屈原在《離騷》中就曾旗幟鮮明地表示過:“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漁父》中的屈原,正是這樣一個始終不渝地堅持理想、不惜舍生取義的生活中的強者。司馬遷將《漁父》的文字作為史料載入屈原的傳記中,當(dāng)也是有見于所寫內(nèi)容的真實性,至少是符合屈原一以貫之的思想性格的。全文的最后一部分,筆墨集中在漁父一人身上。聽了屈原的再次回答,漁父“莞爾而笑”,不再答理屈原,兀自唱起“滄浪之水清兮”的歌,“鼓枻而去”。這部分對漁父的描寫十分傳神。屈原不聽他的忠告,他不慍不怒,不強人所難,以隱者的超然姿態(tài)心平氣和地與屈原分道揚鑣。他唱的歌,后人稱之為《漁父歌》(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第八十三卷將此歌作為《漁父歌》的“古辭”收入),也稱《滄浪歌》或《孺子歌》。歌詞以“水清”與“水濁”比喻世道的清明與黑暗。所謂水清可以洗帽纓、水濁可以洗腳,大意仍然是上文“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的意思,這是漁父和光同塵的處世哲學(xué)的一種較為形象化的說法。最后這一部分,不見于《史記》屈原本傳中。從全篇結(jié)構(gòu)來說,這一部分卻是不可或缺的:它進一步渲染了漁父的形象;漁父無言而別、唱歌遠(yuǎn)去的結(jié)尾,也使全文獲得了悠遠(yuǎn)的情韻。不少研究者認(rèn)為《漁父》這篇作品是歌頌屈原的。但從全文的描寫、尤其是從這一結(jié)尾中,似乎很難看出作者有專門褒美屈原、貶抑漁父的意思?!稘O父》的價值在于相當(dāng)準(zhǔn)確地寫出了屈原的思想性格,而與此同時,還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高蹈遁世的隱者形象。后世眾多詩賦詞曲作品中吟嘯煙霞的漁釣隱者形象,從文學(xué)上溯源,使我們聯(lián)想到楚辭中的這篇《漁父》。(五)寫作特色屈原的《漁父》與楚辭中的其它作品中的宏大的神仙世界相比,其藝術(shù)成就相對是遜色的?;孟氲纳裨捠澜鐭o疑蘊含了一種浪漫主義,具有強烈的形象感染力。相比之下,屈原的《漁父》更具說理成分而大大減弱了藝術(shù)性。這與屈原表達(dá)的“寧赴湘流,葬于江魚腹”,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節(jié)操的主旨密切相關(guān)。但如果從思想內(nèi)涵的角度而言,《漁父》對中國詩歌傳統(tǒng)與文學(xué)傳統(tǒng)的影響,就一點也不能小視了。必須注意到《漁父》中有兩個文化原型或者說母題,貫穿了整部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一是清濁之辯既夢與覺,二是漁父意象?!稘O父》中有關(guān)清濁、夢覺的辯論,是中國文學(xué)中最經(jīng)典的表述之一。這就是以“夢”與“覺”對應(yīng),以夢為夢化、為迷醉、為濁、為醉;以覺為醒悟、為生覺、為蘇世、為獨醒,喻指精神的醉和醒悟。這成為了中國文學(xué)中清官思想的源頭。屈原說:“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屈原把自已政治上的不得勢,歸于自已“清”與“醒”。因為獨”清”,獨“醒”而被流放。屈原在這里顯然表達(dá)出已超出了萬物的思想觀念達(dá)到道的境界,采取的是十分明顯的黃老道家入世觀念,矛頭指向的是當(dāng)下的,現(xiàn)世的,此岸的政治;而漁父所言:圣人不凝滯于物,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雖然也并沒有超出這種入世情懷,但卻具有明顯的老莊道家情懷為屈原指出了一條現(xiàn)實超脫的道路。(六)重點字詞1.譯文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邊上游蕩。他沿著江邊走邊唱,面容憔悴,模樣枯瘦。漁父見了向他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么,為什么落到這步田地?“屈原說:"天下都是渾濁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漁父說:"圣人不死板地對待事物,而能隨著世道一起變化。世上的人都骯臟,何不攪渾泥水揚起濁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為什么想得過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讓自己落了個放逐的下場?"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一定要彈彈帽子;剛洗過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讓清白的身體去接觸世俗塵埃的污染呢?我寧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魚腹中。怎么能讓晶瑩剔透的純潔,蒙上世俗的塵埃呢?”漁父聽了,微微一笑,搖起船槳動身離去。唱道:“滄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來洗我的帽纓;滄浪之水濁又濁啊,可以用來洗我的腳。"便遠(yuǎn)去了,不再同屈原說話。2.古今異義(1)顏色憔悴(古義:臉色今義:多指色彩)(2)形容枯槁(古義:形體容貌今義:指對事物的形象和性質(zhì)加以描述)(3)何故深思高舉(古義:行為高出于世俗今義:指高高舉起)(4)可以濯我吾纓(古義:可以用來今義:可以)(5)何故至于斯(古義:到了今義:表另起一件事)3.一詞多義①之(1)漁父見而問之(代屈原,代詞)(2)安能以身之察察(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3)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的)②而(1)漁父莞爾而笑(表修飾)(2)鼓枻而去(表修飾)(3)漁父見而問之曰(順承)(4)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轉(zhuǎn)折,卻)③于(1)何故至于斯(引出對象)(2)葬于江魚之腹中(在)(3)游于江潭(在)(4.)圣人不凝滯于物(被)④以(1)是以見放(因為)(2)安能以身之察察(讓,用)(3)可以濯吾纓(用來)4.特殊句式①被動句屈原既放圣人不凝滯于物②狀語后置游于江潭行吟澤畔③省略句行吟澤畔不復(fù)與言④賓語前置自令放為是以見放例:閱讀《報任安書》回答問題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A.魏其(jī),大將也,衣(yī)赭(zhě)衣,關(guān)三木。B.暴(bào)肌膚,受榜箠(chuí),幽于圜(yuán)墻之中。C.何至自沉溺(nì)縲(léi)紲(xiè)之辱哉!D.無乃與仆(pū)私心剌(là)謬(miù)乎?2.下列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項是()①其次剔毛發(fā)、嬰金鐵受辱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③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④當(dāng)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槍地⑤則仆償前辱之責(zé)⑥古者富貴而名摩滅⑦居則忽忽若有所亡⑧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A.①②④⑧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③④⑤⑥3.下列加點詞的古今義都相同的一項是()A.意氣勤勤懇懇B.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C.且負(fù)下未易居,下流多謗議D.仆以口語遇遭此禍4.古人在對話或交流中,常使用尊稱或謙稱,以表示禮貌或謙虛,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與其他不同的一項是()A.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B.少卿足下C.仆非敢如此也D.臣雖下愚,知其不可5.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由此言之,勇怯,勢也;強弱,形也。審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繩墨之外,以稍陵遲,至于鞭箠之間,乃欲引節(jié),斯不亦遠(yuǎn)乎!答:例:閱讀《漁父》一文,回答各題1.下列加線的實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淈:渾濁,使動用法,即弄渾濁B.是以見放見:看見C.鼓枻而去枻:船板D.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纓:帽帶2.對文中詞語的理解不當(dāng)?shù)囊豁検?)A.“顏色”、“形容”都是古今異義是用法。B.“何故”、“是以”兩個短語在詞序上的特點不相同。C.“察察”“汶汶”“皓皓”三個疊詞,在句中所充當(dāng)?shù)某煞植蝗嗤珼.本篇表現(xiàn)了屈原不愿同流合污,寧愿“伏清白以死直”的高尚品質(zhì)。3.對“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理解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干什么事都應(yīng)從實際出發(fā)。B.干什么事都不能呆板。C.漁父用打比方的方法在講“與世推移”的世俗道理。D.漁父用打比方的方法闡明處事要靈活的道理。4.屈原以“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是為了說明:答:5.對于文中“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原因,漁父的看法是:。6.文言翻譯①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譯文:②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譯文:基礎(chǔ)演練一、閱讀《報任安書》回答問題1.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的意義有誤的一項是()A.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拘系犯人的繩索,這里指囚禁B.思垂空文以自見指文章著作。不能以文章建立功業(yè),故稱“空文”C.稽其成敗興壞之理考察D.且負(fù)下未易居,下流多謗議卑鄙齷齪2.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退論書策以舒其憤比去,以手闔門B.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后人哀之而不鑒之C.仆誠已著此書,藏之名山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D.至激于義理者不然州司臨門,急于星火3.下列各項中,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司馬遷既訴說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難以形容的痛苦,又贊頌了許多境遇悲慘而德才不凡的歷史人物,表明自己發(fā)憤著書、雪恥傳名的頑強意志。B.選文列舉歷史上著名人物受罰就刑的態(tài)度,發(fā)憤著書的事例,《史記》的內(nèi)容和寫作意圖等等,一事接著一事,一例接著一例,用重疊排比的句式,情辭真切。C.選文第四段,作者在用“腸一日而百回”描述自己的痛苦之情后,說明自己雖然身處要職,有權(quán)力“推賢進士”,但自己的意愿和世俗都不允許這樣做。D.人們歷來推崇司馬遷“文有奇氣”。這種奇氣,主要是由作者蓄積已久的對黑暗現(xiàn)實的深刻認(rèn)識和內(nèi)心強烈的悲憤之情凝聚而成,在字里行間表現(xiàn)為憂愁幽思和激憤慷慨。4.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①夫人情莫不貪生惡死,念父母,顧妻子。答:②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答:鞏固提高一、(2015-2016學(xué)年北京大學(xué)附屬中學(xué)河南分校高二上學(xué)期抽考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姴?,字當(dāng)時,江陰人。為諸生有盛名,舉萬歷四十一年進士,改庶吉士,年五十有二矣。張差梃擊事,劉廷元倡言瘋癲,劉光復(fù)和之,疏詆發(fā)訐者,謂不當(dāng)詫之為奇貨,居之為元功。昌期憤,語朝士曰:“奸徒狙擊青宮,此何等事,乃以‘瘋癲’二字庇天下亂臣賊子,以‘奇貨元功’四字沒天下忠臣義士哉!”廷元輩聞其語,深疾之。給事中劉文炳劾大學(xué)士吳道南,遂陰詆昌期。時方授檢討,文炳再疏顯攻,昌期即稱疾去。天啟元年還朝,一燝以次輔當(dāng)國。其冬,首輔葉向高至。小人間一燝于向高,謂欲沮其來,向高不悅。會給事中孫杰承魏忠賢指,劾一燝及周嘉謨,忠賢遽傳旨允放。昌期急詣向高,力言二人顧命重臣,不可輕逐,內(nèi)傳不可奉。向高怫然曰:“上所傳,何敢不奉?”昌期曰:“公,三朝老臣。始至之日,以去就力爭,必可得也。若一傳而放兩大臣,異日天子手滑,不復(fù)可止矣?!毕蚋吣?。昌期因備言一燝質(zhì)直無他腸,會顧大章亦為向高言之,一燝乃得善去。楊漣劾忠賢疏上昌期適過向高向高曰楊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時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謹(jǐn)慎之人在上左右昌期愕然曰:“誰為此言以誤公?可斬也。”向高密具揭,請帝允忠賢辭,忠賢大慍。會有言漣疏乃昌期代草者,忠賢遂深怒不可解。及向高去,韓爌秉政,忠賢逐趙南星、高攀龍、魏大中及漣、光斗,爌皆具揭懇留。忠賢及其黨謂昌期實左右之。而昌期于諸人去國,率送之郊外,執(zhí)手太息,由是忠賢益恨。五年春,以汪文言獄詞連及,削職提問。忠賢恨不置。明年二月,復(fù)于他疏責(zé)昌期已削籍猶冠蓋延賓,令緹騎逮問。逾月,復(fù)入之李實疏中,下詔獄。四月晦,斃于獄。(節(jié)選自《明史·繆昌期傳》)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劉光復(fù)和之,疏詆發(fā)訐者訐:攻擊。B.謂不當(dāng)詫之為奇貨,居之為元功元:原來。C.廷元輩聞其語,深疾之疾:痛恨。D.小人間一燝于向高,謂欲沮其來沮:阻止2.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楊漣劾忠賢疏上/昌期適過向高/向高曰/楊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時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謹(jǐn)慎之人在上左右/B.楊漣劾忠賢疏上/昌期適過向高/向高曰/楊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時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謹(jǐn)慎之人在上左右/C.楊漣劾忠賢/疏上昌期/適過向高/向高曰/楊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時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謹(jǐn)慎之人在上左右/D.楊漣劾忠賢/疏上昌期/適過向高/向高曰/楊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時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謹(jǐn)慎之人在上左右/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繆昌期正直敢言,挺身揭露丑惡。張差梃擊一事,劉廷元等欲以“瘋癲”掩蓋真相,繆昌期對朝士直言揭露,受到劉廷元之流的打擊報復(fù),稱病去官。B.繆昌期赤膽忠誠,誠心挽留賢良。魏忠賢指使人彈劾劉一燝和周嘉謨并準(zhǔn)許上報,繆昌期急勸葉向高以自身去就力爭阻止,后來使劉一燝免遭流放。C.繆昌期嫉惡如仇,盡力去除奸佞。楊漣上疏彈劾魏忠賢,葉向高認(rèn)為魏是難得的能扶正皇帝的人,繆昌期力言反駁,致使葉密請皇帝準(zhǔn)許魏忠賢辭職。D.繆昌期剛正不阿,不惜身死冤獄。他因不肯與魏忠賢之流同流合污,同情、保護賢良大臣,遭到魏忠賢等人的忌恨,被羅織罪名下詔獄,最終死在獄中。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昌期急詣向高,力言二人顧命重臣,不可輕逐,內(nèi)傳不可奉。答:(2)而昌期于諸人去國,率送之郊外,執(zhí)手太息,由是忠賢益恨。答:二、(2015—2016學(xué)年度廣西百色市田東中學(xué)上學(xué)期期中考試高二語文試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陳丞相平者,陽武戶牖鄉(xiāng)人也。少時家貧,好讀書。里中社,平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陳孺子之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标惿嫫鸲蹶惲⑽壕虨槲和蹶惼綇纳倌晖挛和蹙逃谂R濟。說魏王不聽,人或讒之,陳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漢。其后,楚急攻,圍漢王于滎陽城。久之,漢王患之,謂陳平曰:“天下紛紛,何時定乎?”陳平曰:“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jié)好禮者多歸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鐘離昧、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shù)人耳。大王誠能出捐數(shù)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nèi)相誅。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睗h王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陳平既多以金縱反間于楚軍,宣言諸將鐘離昧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項羽果意不信鐘離昧等。項王既疑之,使使至漢。漢王為太牢具,舉進。見楚使,即佯驚曰:“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復(fù)持去,更以惡草具進楚使。楚使歸,具以報項王。項王果大疑亞父,亞父欲急攻下滎陽城,項王不信,不肯聽。亞父聞項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請骸骨歸!”未至彭城,疽發(fā)背而死。(選自《史記·陳丞相世家》,有刪節(jié))注:惡草具粗劣的飯食。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陳涉起/而王陳/立魏咎為魏王/陳平從少年往/事魏王咎于臨濟B.陳涉起而王陳/立魏咎為魏王/陳平從少年往事魏王咎于臨濟C.陳涉起而王陳/立魏咎為魏王/陳平從少年往/事魏王咎于臨濟D.陳涉起而王陳/立魏咎為魏王陳平從/少年往事魏王咎于臨濟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宰”是中國古代官職,商始置,原掌家務(wù),后為侍從君王左右之臣。卿大夫有總管家的宰,更有掌管私邑的宰。文中的意思為“主持”。B.“骨鯁”是一個漢語詞匯,比喻個性正直、剛健。古代官場中性格剛健、正直的臣子,百姓則稱他為“骨鯁之臣”。C.“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豕(shǐ,豬)三牲全備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犧牲,行祭前需先飼養(yǎng)于牢,故這類犧牲稱為牢;又根據(jù)犧牲搭配的種類不同而有太牢、小牢之分。D.“請骸骨”即自請退職,意為請求使骸骨歸葬故鄉(xiāng),回老家安度晚年。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項是()A.陳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謀。劉邦滎陽被圍,他利用楚軍中存可以導(dǎo)致混亂的因素,行反間計,使得項羽懷疑剛直忠誠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軍。B.劉邦能夠用賢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陳平的反間計,讓陳平便宜行事;又依計而行,故意降低規(guī)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項羽疑心。C.亞父頗有謀略、性情剛直。他欲急攻滎陽,做出了正確的戰(zhàn)略主張;但他又負(fù)氣使性,面對項羽的生疑,他忿而離去,最終使敵方的計謀得逞。D.項羽聽信讒言,猜忌多疑。這樣的的性格弱點,使得他無法招致天下正直有節(jié)操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計,貽誤了戰(zhàn)機,導(dǎo)致大敗。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jié)好禮者多歸之。答:(2)見楚使,即佯驚曰:“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答:一、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趙逵傳趙逵字莊叔,其先秦人,家于資州。逵讀書數(shù)行俱下,尤好聚古書,考?xì)v代興衰治亂之跡與當(dāng)代名人巨公出處大節(jié),根窮底究,尚友其人。紹興二十年,類省奏名,明年對策,論君臣父子之情甚切,擢第一。時秦檜意有所屬,而逵獨帝意,檜不悅。即罷知舉王暇,授逵左承事郎、簽書劍南東川。帝嘗問檜:“趙逵安在?”檜以實對。久之,帝又問,除校書郎。逵單車赴闕,征稅者希檜意,搜行囊皆書籍,才數(shù)金而已。既就職,未嘗私謁,檜意愈恨。逵賡御制《芝草詩》有“皇心未敢宴安圖”之句,檜見之怒曰:“逵猶以為未太平耶?”又謂逵曰:“館中祿薄,能以家來乎?”逵曰:“親老不能涉險遠(yuǎn)?!睓u徐曰:“當(dāng)以百金為助。”逵唯唯而已。又遣所親申前言,諷逵往謝,逵不答,檜滋怒,欲擠之,未及而死。帝臨哭檜還,即遷逵著作佐郎兼權(quán)禮部員外郎。帝如景靈宮,秘省起居惟逵一人。帝屢目逵,即日命引見上殿,帝迎謂曰:“卿知之乎?始終皆朕自擢。自卿登第后,為大臣阻格,久不見卿。秦檜日薦士,未嘗一語及卿、以此知卿不附權(quán)貴,真天子門生也?!痹t充普安郡生府教授。逵奏:“言路久不通,乞廣賜開納,勿以微賦為間,庶幾養(yǎng)成敢言之氣。”帝嘉之。二十六年,遷著作郎,尋除起居郎。入謝,帝又曰:“秦檜炎炎,不附者惟卿一人?!卞釉唬骸俺疾荒苄Ч湃丝拐蹤?quán)奸,但不與之同爾,然所以事丞相禮亦不敢闕?!庇衷唬骸笆鼙菹戮舻摱甲邫?quán)門,臣不惟不敢,亦且不忍?!泵髂晖暸e,盡公考閱,以革舊弊,遂得王十朋、閻安中……逵以疾求外,帝命國醫(yī)王繼先視疾,不可為矣。卒年四十一。帝為之抆淚嘆息。逵嘗自謂:“司馬溫公不近非色,不取非財,吾雖不肖,庶幾慕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而逵對獨當(dāng)?shù)垡猱?dāng):適合B.親老不能涉險遠(yuǎn)親老:親人和老人C.逵不答,檜滋怒滋;更加D.臣不能效古人抗折權(quán)奸抗折:抗拒、駁斥2.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①儈以實對②能以家來乎③當(dāng)以百金為助④以此知卿不附權(quán)貴⑤勿以微賤為間⑥盡公考閱,以革舊弊⑦逵以疾求外A.①③⑤B.②④C.⑤⑦D.③④⑥3.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能夠表現(xiàn)趙逵不附權(quán)貴的一組是()①論君臣父子之情甚切,擢第一。②逵單車赴闕。③逵唯唯而已。④諷逵往謝,逵不答。⑤帝為之抆淚嘆息A.①④B.②③⑤C.①②⑤D.③④4.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趙逵讀書能考察歷代興衰治亂事跡和當(dāng)代名人賢士的行為節(jié)操,深人探討研究,尊崇接近那些賢人。B.趙逵中進士后因言論不合秦檜的心意而被罷免官職,后經(jīng)皇帝詢問才被任命為朝官,赴朝廷時,征稅者迎合秦檜的心意搜查他的行囊。C.趙逵在朝任官,秦檜既出言打擊又想施惠拉攏,趙逵不為所動。秦檜死后,趙逵受皇帝信任升官。D.趙逵直言奏告皇帝應(yīng)廣開言路使人敢言,后來他主管科舉考試,能完全公正地考核察看考生,革除舊弊,選到了王十朋等人才。二、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蕭規(guī)曹隨惠帝二年,蕭何卒,參聞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將入相?!本訜o何,使者果召參。參始微時,與蕭何善,及為將相,有卻。至何且死,所推賢唯參。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擇郡國史:木詘①于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務(wù)聲名者,輒斥去之。日夜飲醇酒。卿大夫已②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來者畢欲有言。至者,參輒飲以醇酒,間之,欲有所言,復(fù)飲之,醉而后去,終莫得開說,以為常。相舍后園近吏舍。吏舍日飲歌呼,從吏惡之,無如之何,乃請參游園中,聞吏醉歌呼,從吏幸相國召案之,乃反取酒張坐飲,亦歌呼與相應(yīng)和。參見人之有細(xì)過,專掩匿覆蓋之,府中無事。參子窋③為中大夫?;莸酃窒鄧恢问?。窋既洗沐歸,間侍,自從其所諫參。參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當(dāng)言也?!敝脸瘯r,惠帝讓參日:“與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諫君也。”參免冠謝曰:“陛下自察圣武孰與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觀臣能孰與蕭何賢?”上日:“君似不及也?!眳⒃唬骸氨菹卵灾且?。且高帝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史記·曹相國世家》)注釋:①詘(qū):說話笨拙。②已:通“以”。③窋(kū):同“窟”。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趣治行,吾將入相趣:通“促”,催促。D.吏之言文刻深、欲務(wù)聲名者務(wù):追求。C.從吏幸相國召案之案:考察。D.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垂拱:垂衣拱手(治理天下)。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木詘于文辭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B吏之言文刻深、欲務(wù)聲名者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C參輒飲以醇酒以勇氣聞于諸侯D且高帝與蕭何定天下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A.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B.卿大夫已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C.乃反取酒張坐飲,亦歌呼與相應(yīng)和D.窋既洗沐歸,間侍,自從其所諫參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蕭何地位低下時與曹參關(guān)系很好,二人做了將相后有了隔閡,所以蕭何一直到死也沒有推薦曹參做自己的接班人。B.蕭何和曹參都是漢高祖的大臣,蕭何死后,曹參繼任為丞相,為求行事穩(wěn)妥,一本蕭何的做法,“蕭規(guī)曹隨”,大大增強了國力,受到百姓的稱贊。C.曹參擔(dān)任丞相,采用道家“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謹(jǐn)守職位,維持現(xiàn)狀,墨守成規(guī),遵守既定的法令制度,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D.曹參主張“治道貴清靜”,身為相國,整日整夜地喝酒,甚至和后園的官員一起飲酒唱歌,被惠帝當(dāng)面譴責(zé),回家后遷怒兒子曹窋,用竹板大了曹窋二百下。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參始微時,與蕭何善,及為將相,有卻。答:(2)參見人之有細(xì)過,專掩匿覆蓋之,府中無事。答:(3)陛下觀臣能孰與蕭何賢?答:三、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杜環(huán)傳杜環(huán),字叔循。其先廬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東,遂家金陵。環(huán)尤好學(xué),工書,重然諾,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張氏年六十歲,哭九江城下,無所歸。有識允恭者,憐其老,告之曰:“今安慶守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詣潭。潭謝不納,母大困。從人至金陵,因訪一元家所在,問:“一元今無恙否?”道上人對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環(huán)存,其家直鷺洲坊?!蹦阜埔拢晷兄镰h(huán)家。環(huán)方對客坐,見母,大驚,因問曰:“母非常夫人乎,何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環(huán)亦泣,扶就坐,拜之,復(fù)呼妻子出拜。妻馬氏,解衣更母濕衣,奉糜食母,抱衾寢母。母問其平生所親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環(huán)知故人無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為母訪之。茍無人事母,環(huán)雖貧,獨不能奉母乎?愿母無他思。”母見環(huán)家貧,雨止,堅欲出問他故人。環(huán)令媵女從其行,至暮,果無所遇而返,坐乃定。環(huán)購布帛,令妻為制衣衾。自環(huán)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異地逢其子伯章,泣謂之曰:“太夫人在環(huán)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見?!辈氯魺o所聞,第曰:“吾亦知之,但道遠(yuǎn)不能至耳?!杯h(huán)歸半歲,伯章來。母見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見母老,恐不能行,竟紿以他事辭去,不復(fù)顧。環(huán)奉母彌謹(jǐn)。然母愈念伯章,疾頓加,后三年遂卒。環(huán)具棺槨殮殯之禮,買地城南鐘家山葬之。歲時常祭其墓云。史官曰交友之道難矣人當(dāng)意氣相得時以身相許若無難事至事變勢窮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況既死而能養(yǎng)其親乎吾觀杜環(huán)事雖古所稱義烈之士何以過而世俗恒謂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誣天下士人哉(節(jié)選自宋濂《杜環(huán)小傳》)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重然諾,好周人急救濟B.母如其言,附舟詣潭往見C.潭謝不納,母大困道歉D.奉糜食母,抱衾寢母給……吃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組是()A.竟紿以他事辭去以小易大,彼惡知之B.因訪一元家所在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C.至暮,果無所遇而返,坐乃定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D.環(huán)購布帛,令妻為制衣衾秦王為趙王擊缶3.下下列各句,與“何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由也C.夫晉,何厭之有D.何故而至此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常允恭之母張氏因突然變故而無家可歸,只好投奔故舊,但是未被譚敬先接納,萬般無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環(huán)。B.杜環(huán)見到張氏,深感驚訝,隨即殷勤接待張氏。他和家人都像對待母親一樣服侍張氏,使張氏在杜家無憂無慮地度過了晚年。C.常伯章?lián)哪赣H年老不能走遠(yuǎn)路,竟然找了個借口來欺騙母親,丟下她不管,離開了杜家。D.作者被杜環(huán)關(guān)愛他人、善始善終的事跡所感動,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有對比手法表現(xiàn)杜環(huán)重情重義的高尚情操。5.斷句和翻譯(1)用“/”給第一部分文言文閱讀材料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斷句。史官曰交友之道難矣人當(dāng)意氣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保護合同
- 2024年版項目監(jiān)工聘用合同
- 特崗英語課程設(shè)計
- 現(xiàn)代詩課程設(shè)計分享
- 電子表課程設(shè)計c語言
- 測繪工程課程設(shè)計選題
- 社交軟件銷售工作總結(jié)
- 航空航天顧問工作總結(jié)
- 保健品行業(yè)營銷策略總結(jié)
- 餐飲團購前臺工作總結(jié)
- 患者轉(zhuǎn)診記錄單
- 美好生活“油”此而來-暨南大學(xué)中國大學(xué)mooc課后章節(jié)答案期末考試題庫2023年
- 買賣合同糾紛案民事判決書
- 神經(jīng)內(nèi)科應(yīng)急預(yù)案完整版
- 2023零售藥店醫(yī)保培訓(xùn)試題及答案篇
- UCC3895芯片內(nèi)部原理解析
- 混凝土設(shè)計的各種表格
- 保安員培訓(xùn)教學(xué)大綱
- 廣東省高等學(xué)?!扒О偈こ獭钡诹^續(xù)培養(yǎng)對象和第
- 【企業(yè)杜邦分析國內(nèi)外文獻(xiàn)綜述6000字】
- taft波完整版可編輯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