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專項練習(課內(nèi)外)(原卷版)2022-2023學年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同步備課系列(統(tǒng)編版)_第1頁
文言文閱讀專項練習(課內(nèi)外)(原卷版)2022-2023學年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同步備課系列(統(tǒng)編版)_第2頁
文言文閱讀專項練習(課內(nèi)外)(原卷版)2022-2023學年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同步備課系列(統(tǒng)編版)_第3頁
文言文閱讀專項練習(課內(nèi)外)(原卷版)2022-2023學年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同步備課系列(統(tǒng)編版)_第4頁
文言文閱讀專項練習(課內(nèi)外)(原卷版)2022-2023學年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同步備課系列(統(tǒng)編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專項練習(課內(nèi)外)(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半x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令尹子蘭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睗O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鋪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節(jié)選自《屈原列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B.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C.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D.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明于治亂,嫻于辭令”與“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論語〉十二章》)兩句中“于”用法相同。B.“平伐其功”與“自伐者無功”(《老子四章》)兩句中“伐”字的意義相同。C.“王怒而疏屈平”與“人而不仁,如禮何”(《〈論語〉十二章》)兩句中的“而”字的用法不同。D.“屈平屬草稿未定”與“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兩句中“屬”字意義相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屈原為人孤傲清高,自命不凡?!芭e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句最能體現(xiàn)他的這種性格。B.屈原痛心楚懷王不能明辨是非,自己得不到重用,于是心生怨恨,寫下了《離騷》。C.漁父認為,真正的圣人應識時務,應該善于隨著外物世事的變遷而改變自己的品行節(jié)操。D.漁父認為,真正的圣人應出淤泥而不染,無論在怎樣的世事變遷中都要堅守自己的品行節(jié)操。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②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屈原憂愁幽思而作《離騷》的具體原因有哪些?(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賢人,如吳太伯、伯夷之倫詳矣。余以所聞由、光①義至高,其文辭不少概見,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②?!薄扒笕实萌?,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鐵詩可異焉。其傳曰: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彼焯尤?。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③,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狈龆ブ?。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遂餓死于首陽山。由此觀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比舨?、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挈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shù)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驌竦囟钢?,時然后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fā)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shù)也。余甚惑焉,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故曰“富貴如可求,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皻q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舉世混濁,清士乃見。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節(jié)選自《史記·伯夷列傳》)[注]①由、光:人名,指許由、務光。②希:同“稀”,稀少。③木主:為死者立的木制牌位。④爰:于是,就。⑤徂:死亡。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扶而去之

去:使……離開B.天下宗周

宗:祭祀C.我安適歸矣

適:往,到D.儻所謂天道

儻:倘若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B.若至近世,操行不軌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且七十子之徒

臣死且不避,卮灑安足辭D.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其孰能譏之乎8.下列句子全都能夠表現(xiàn)伯夷、叔齊淡泊名利、堅持操守的一項是()①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②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③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④伯夷、叔齊叩馬而諫⑤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⑥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贊揚了許由、務光的高尚氣節(jié),贊美了叔齊、伯夷互讓王位的行為,并含蓄地批評了吳太伯、伯夷這類人的消極避世行為。B.武王追尊西伯昌為文王后,向東討伐商紂王,伯夷、叔齊認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弒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糧而餓死。C.伯夷、叔齊及好學的顏回早早去世,而殘暴兇狠、任意胡為的盜跖這類人往往長壽而終,這使作者頗感困惑,因而質(zhì)疑天道的公正性。D.作者認為世俗混濁不堪,清高的人才會顯現(xiàn)出來,有的人把富貴安樂看得重,才顯得高潔之士把富貴安樂看得輕。10.翻譯下列句子。(1)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2)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語段一:方欲發(fā)使送武等,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與昆邪王俱降漢,后隨浞野侯沒胡中。及衛(wèi)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wèi)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睆垊僭S之,以貨物與常。后月余,單于出獵,獨閼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其一人夜亡,告之。單于子弟發(fā)兵與戰(zhàn)。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單于使衛(wèi)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庇詺ⅲ瑒?、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張勝。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謀單于,何以復加?宜皆降之。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wèi)律驚,自抱持武,馳召醫(yī)。鑿地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息?;莸瓤蓿洑w營。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單于募降者,赦罪?!迸e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武曰:“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找陨砀嗖菀埃l復知之?”武不應。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后雖復欲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曰:“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女為見?且單于信女,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節(jié)選自《蘇武傳》)語段二:孫叔敖為嬰兒之時,出游,見兩頭蛇,殺而埋之。歸而泣,其母問其故,叔敖對曰:“聞見兩頭之蛇者死,向者吾見之,恐去母而死也?!逼淠冈唬骸吧呓癜苍冢俊痹唬骸翱炙擞忠?,殺而埋之矣?!逼淠冈唬骸拔崧動嘘幍抡咛靾笠愿#瓴凰酪?。”及長,為楚令尹,未治而國人信其仁也。(選自《新序·雜事一》劉向)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

當:應當B.副有罪,當相坐

坐:治罪,獲罪C.反欲斗兩主

斗:使……爭斗D.虞常果引張勝

引:招供12.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虛詞意義和用法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何謂相坐

何:副詞,么B.空以身膏草野

以:介詞,憑借C.后雖欲復見我

雖:連詞,即使D.匈奴之禍

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13.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第一、二段寫由于蘇武副使張勝的唆使,匈奴產(chǎn)生內(nèi)訌,從而也累及蘇武。B.蘇武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匈奴的所有人,連單于也對他佩服不已。C.從文章內(nèi)容看,衛(wèi)律原是漢朝官員,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歸漢之心。D.本文主要敘述蘇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經(jīng)過,通過人物的行動和語言來刻畫蘇武的浩然正氣。14.下列對文言文相關知識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A.語段二作者劉向,西漢人,編訂有國別體史書《戰(zhàn)國策》,主要記述了戰(zhàn)國時期的縱橫家(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策略。B.語段一作者班固,編寫《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C.單于,古代匈奴人對他們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專稱,閼氏,是漢代匈奴君主及諸王正妻的統(tǒng)稱。D.蘇武,字子卿,漢武帝時出使匈奴,被扣留19年始終不投降,成為中國歷史上堅守民族氣節(jié)的愛國典范。15.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2)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3)及長,為楚令尹,未治而國人信其仁也。(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炯住壳曳蛱煜路切∪跻?,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櫌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xiāng)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節(jié)選自賈誼《過秦論·上篇》)【乙】秦王足己而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禍。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此時也,也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指過者,秦俗多忌諱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闔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傷國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飾法設刑而天下治。其強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諸侯從;其削也,內(nèi)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嚴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內(nèi)畔矣。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余歲不絕。秦本末并失,故不長久。由此觀之,安危之統(tǒng)相去遠矣!鄙諺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也?!笔且跃訛閲?,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因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節(jié)選自賈誼《過秦論·下篇》,有刪改)【丙】秦有天下,裂都會而為之郡邑,廢侯衛(wèi)而為之守宰,據(jù)天下之雄圖,都六合之上游,攝制四海,運于掌握之內(nèi),此其所以為得也。不數(shù)載而天下大壞,其有由矣:亟役萬人,暴其威刑,竭其貨賄,負鋤梃謫戍之徒,圜視而合從,大呼而成群,時則有叛人而無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殺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秦之事跡,亦斷可見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ひ夭坏谜渲?,守宰不得行其理??嵝炭嘁?,而萬人側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節(jié)選自柳宗元《封建論》)1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悲哉/B.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悲哉/C.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悲哉/D.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悲哉/17.下列對文中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萬乘,指一萬輛兵車。周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車萬乘,以“萬乘”指天子、帝王。B.五序,周王朝設置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男,是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等級制度之一。C.甲文和丙文中的“六合”都是指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但與《孔雀東南飛》中的“六合正相應”“六合”意義是不相同的。D.合從,即合縱,指戰(zhàn)國時,張儀游說六國諸侯聯(lián)合拒秦。秦在西方,六國地處南北,古稱合從。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與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善用對比論證,把秦與六國、秦與陳涉、陳涉與山東諸國進行對比,指出雙方實力懸殊,為抒發(fā)議論作了有力的鋪墊。B.【乙】文認為秦朝的風氣多有忌諱的禁規(guī),進獻忠言容易被殺戮,因此秦王朝盡管也有深謀遠慮懂得形勢變化的人士,卻因恐懼而不敢進言糾正主上之過。C.【丙】文先寫秦朝在統(tǒng)一了全國之后,不分諸侯國而設置了郡縣,廢除諸侯而任命了郡縣長官,再加上它自身地形上的優(yōu)勢,有利于它加強中央集權的統(tǒng)治。D.【丙】文認為,郡縣制強化了中央集權,有效控制了地方,但制度的先天缺陷,引發(fā)了老百姓的怨恨,導致了秦朝的衰亡。19.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解釋有兩個錯誤的一項是(

)A.秦無亡矢遺鏃之費

亡:失去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山東:崤山以東出則接遇賓客

遇:遇到平伐其功

伐:夸耀B.形容枯槁

形容:形體容貌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

區(qū)區(qū):極小追亡逐北,伏尸百萬

北:北邊的軍隊存君興國

存:思念C.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揭:舉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

因:于是祖屈原之從容辭令

從容:不慌不忙以致天下之士

致:表達D.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安置,使有序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

治:治理頃襄王怒而遷之

遷:調(diào)動官職非抗于九國之師

抗:匹敵、相當2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2)亟役萬人,暴其威刑,竭其貨賄。(3)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屈原列傳》)21.作者認為,后代的君子應如何治理國家呢?請結合乙文,概括說明。(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過秦論(中)賈誼秦滅周祀,并海內(nèi),兼諸侯,南面稱帝,以養(yǎng)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風,若是,何也?曰:近古之無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滅,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諸侯力政,強凌弱,眾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罷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虛心而仰上。當此之時,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借使秦王論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跡,以制御其政,后雖有淫驕之主,猶未有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號顯美,功業(yè)長久。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夫寒者利短褐,而饑者甘糟糠。天下囂囂,新主之資也。此言勞民之易為政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虛圖圖而免刑戮,去收拏污穢之罪,使各反其鄉(xiāng)里;發(fā)倉廩,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士;輕賦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約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節(jié)循行,各慎其身;塞萬民之望,而以盛德與天下,天下息矣。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紀;百姓困窮,而主不收恤。然后奸偽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眾,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眾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成不安其位,故易動也。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借公侯之尊,奮臂于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者見終始之變,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矣。下雖有逆行之臣,必無響應之助。故曰安民可與為義而危民易與為非此之謂也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過也。(有刪改)2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南面稱帝”的“南面”,古代以坐北面南為尊位,帝王的座位面向南,所以稱居帝位為“南面”。B.“以養(yǎng)四?!钡摹八暮!?,古人認為九州之外即為“四?!保笥谩八暮!敝柑煜?;又因古代人以為我國疆土四周環(huán)海,故稱中國為“海內(nèi)”,外國為“海外”。C.“夫寒者利短褐”中的“短褐”指粗布或粗布衣服,“釋褐”可指去官,或辭官。D.“去收祭污穢之罪”中的“收孥”,古時,一人犯法,妻子連坐,沒為官奴婢,謂之“收孥”。2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故曰安民/可與為義/而危民易與為非/此之謂也/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過也B.故曰/安民可/與為義/而危民易/與為非/此之謂也/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過也C.故曰/安民可與為義/而危民易與為非/此之謂也/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過也D.故曰/安民可與為義而/危民易與為非/此之謂也/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過也24.下列有關文章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之后,天下的士人都順服地慕風向往,這是因為長久沒有統(tǒng)一的君主,如果此時秦始皇實行仁政,天下就可以長久安定了。B.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不信任功臣,不親近士民,拋棄仁政王道,樹立個人權威,焚毀詩書古籍,實行嚴刑酷法,為滅亡埋下了隱患。C.秦二世即位后,天下的百姓都期盼著他改變政策,但秦二世非但沒有改變秦始皇的做法,反而更加殘暴??梢姴恢兺ㄊ乔赝醭瘻缤龅母驹颉.陳涉雖然沒有商湯、周武王那樣的賢能,也不能憑借公侯那樣的尊位,卻能在大澤鄉(xiāng)振臂一呼而天下響應,其原因就在于人民正處于危難之中。2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兵革不休,士民罷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2)天下囂囂,新主之資也。此言勞民之易為政也。26.《過秦論》(中)主要論述了秦二世的過失,請用自己的話概括秦二世的過失。(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伶官傳序歐陽修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睉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2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B.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C.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D.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2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莊宗,是謚號。謚號是對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跡進行評定后,后世給予褒獎的稱號。B.少牢,是舊時祭禮的犧牲,牛、羊、豕俱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C.太廟,是中國古代皇帝的宗廟。在夏朝時稱為“世室”,殷商時稱為“重屋”,周稱為“明堂”。D.《書》,是《尚書》,是我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2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以“嗚呼”起筆,發(fā)出了對伶官誤國的感慨。接著語用反問,提出中心論點: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這一嘆一問,為全文定下了嘆惋的基調(diào)。B.第二段以“三矢”貫穿文意。先寫莊宗受命,再寫莊宗復命,著力描寫了莊宗“請矢”的恭謹態(tài)度,從中看出他是矢志復仇的,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C.第三段對比莊宗極盛、極衰的兩種情形,得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結論。這就通過對“盛衰之理”的議論,揭示了所謂“人事”的基本內(nèi)涵。D.文末緊承上文進一步議論,得出“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歷史教訓,諷諫北宋統(tǒng)治者,要借鑒歷史,力戒驕奢,防微杜漸,因而意味深長。3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2)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七)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一)帝[1]幼善音律,故伶人多有寵,常侍左右;帝或時自傅粉墨,與優(yōu)人共戲于庭,以悅劉夫人,優(yōu)名謂之“李天下”。嘗因為優(yōu),自呼曰“李天下,李天下”,優(yōu)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頰。帝失色,群優(yōu)亦駭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誰呼邪!”帝悅,厚賜之。諸伶出入宮掖,侮弄縉紳,群臣憤嫉,莫能出氣;亦反有相附托以希恩澤者,四方藩鎮(zhèn)爭以貨賂結之。其尤蠹政害人者,景進為之首。進好采閭閻鄙細事聞于上,上亦欲知外間事,遂委進以耳目。進每奏事,常屏左右問之,由是進得施其讒慝,干預政事。自將相大臣皆憚之。初,胡柳之役,伶人周匝為梁所得,帝每思之。入汴之日,匝謁見于馬前,帝甚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