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書法歐楷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11ae68934629d6f9d9edb631738dfb8/011ae68934629d6f9d9edb631738dfb81.gif)
![千字文書法歐楷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11ae68934629d6f9d9edb631738dfb8/011ae68934629d6f9d9edb631738dfb82.gif)
![千字文書法歐楷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11ae68934629d6f9d9edb631738dfb8/011ae68934629d6f9d9edb631738dfb83.gif)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千字文書法歐楷篇一:歐體小楷千字文-
歐體小楷千字文田蘊章書
篇二:歐體小楷千字文-
歐體小楷千字文
篇三:簡析田英章楷書和歐楷的差異
田氏楷書的主流和根基是歐,這是公認的。田氏楷書
筆法靈動自然,嚴謹標準,遵守法度,功力深沉。我們無法知道歐公到底用的是何種筆法書寫他精巧絕倫的歐楷,但必然是符合“準確、簡捷、形美、自然〞等原那么的。在目前寫歐楷的名家中,田氏筆法應該是相對最為科學合理,最接近“書寫原那么〞的。當今寫或寫過歐楷的如康氏兄弟、盧中南、孟繁禧、劉小晴、施興國等等,或者自我風格較多而和歐公不似,或者筆法有過多不必要的修飾,和書法“自然〞的原那么違犯。所以,即使說田氏〔包括田蘊章先生〕是“當今歐楷第一人〞也不為過,要說他們不是的話,您又能說誰是呢?
另一方面說,能不能認為田字就是標準的歐楷呢?當然不能。
歐陽詢歷經陳、隋、唐三代,從名門世家到父輩時滿門抄斬,寄人籬下,雖學富五車,卻東奔西走,事隋、竇建德、李淵、李建成、李世民,最后雖逢盛世,終只以文事和書藝立命,可以說歐公一生是坎坷崎嶇,不盡得志的。相比之下,田英章先生出身于文藝世家,從小隨父、伯、兄學習書法,成年后在部隊從事文藝,入選中國書法家協會,出任國務院任命書書寫員,就教著名高等學府,屢獲書法大獎。各國辦展,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即獲數百萬身家。可以說,田英章先生的人生根本上是一帆風順的,在商業(yè)上也是成功的。這是天賦加努力的結果,當然也不能排除重要的一個原因——時代使然。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比擬容易理解,田字比歐字多了溫婉秀潤,標準標準,而少了險峻刻厲,變化多端。
應該指出的是,在單純的用筆方面,歐陽詢已經適度簡化了二王系統的筆法〔但在構造上匠心獨具〕,這也是唐楷的共同特征,事實上到顏真卿、柳公權尤甚〔但顏柳楷書的起收筆又增加了一些修飾性筆法〕。事實上,后人學前人,尤其是主學一人的話,越是擅長總結擅長學習的人,往往越是抓住重點而忽略變化。見圖-1
上面例字取自二王筆法的代表智永真書千字文,其中的懸膽點、波浪橫、鶽尾捺、蟹爪鉤,等等筆法,在包括王羲之的書法里是常見的,而歐楷中幾乎不用。田蘊章先生曾評論歐書“莊重嚴謹有過前賢,乖巧潤秀稍遜羲獻〞,雖然是評價歐體小楷的,但我覺得對中楷也同樣精準。
至于田英章楷書,那么又簡化了歐陽詢的筆法。田楷根本上繼承了歐楷的典型寫法,而舍棄了歐陽詢的一些變化寫法。從結字上說,田楷更趨向于標準標準,不追求歐楷的一些險絕變化。假設說歐陽詢將二王楷書標準化,同時引入北碑風貌的話,田英章那么將歐陽詢楷書標準化,同時引入現代風貌。
下面本人不揣淺陋,就田歐的局部差異之處舉例分析,希望拋磚引玉,使歐楷和田楷愛好者可以從中得到某種啟發(fā),從而更好地學習歐楷和田楷。
下文就田與歐的差異進展一些說明和舉例。需要指出的是,差異并不意味著孰優(yōu)孰劣。歐書例字取自?九成宮?,田字例字未加說明的均取自楷書網發(fā)布的?田英章臨九成宮?,所選歐字和田字盡量對應,但因資料有限,不是嚴格一一對應。
1.點〔側法〕
以標準點為例,田楷的形態(tài)講究“三角一肚〞,筆法是從左上到右下直接點?!耙?/p>
藏書論〞對這個點法提出質疑,認為點法應該回鋒,也是有道理的。英章先生曾經在談到草字頭的筆順時解釋,應是“豎、橫、橫、豎〞的順序,最后的豎寫完畢了,就可以自然的去
“找〞接下去的筆畫〔多數在左下側〕,所以最后寫豎合理。這個解釋非常好,符合書法的自然法那么。放到筆劃里,也應該是一樣的道理,點法回鋒有幾個意義:1〕和筆順一個道理,最后回鋒,便于去
“找〞下面筆畫的起筆〔無論是字內,還是接下去一個字〕;。2〕和行書點的筆法保持一致〔回鋒再往下帶筆就很自然,實際上二王系統的楷書里點本身就常常往下帶出一小筆〕;3〕可以使筆鋒回聚,符合“筆不礙書,書不礙筆〞的原那么。再者,大家可以想想,很短的小尖橫其實就是一個“平過來〞的點,從筆法一致性的考慮,點法也是應該像小尖橫一樣回鋒的。反之,假設僅從筆畫效果,橫也是可以不回鋒的,如蘊章先生寫橫時常就不回鋒,用類似點法的“拖〞筆完畢漂亮的橫。我這里說的是根本筆法,與嫻熟以后的隨意并不矛盾。田蘊章先生在?歐楷解析?中講側法時,也說點最后要“向左下回鋒〞,但實際書寫中一般未見其回鋒,應該是純熟的原因。我迄今仍記得,小時候在一個山上的寺廟里看到一老和尚寫字,完全看不出起收筆有頓挫、回鋒,但效果同樣出來,當時感覺是和字帖一樣好。
應該說田的總結是很準確的,歐公的右點確實根本上是“三角一肚〞的形態(tài),很傳神。但是歐公不全是“三角一肚〞,仍然有相當多的右點形態(tài)各異,不是嚴格的“三角一肚〞。田字右點那么根本上統一為標準的“三角一肚〞形態(tài)。試看以下字例:圖
-2底四點是歐田差異最為顯著的地方。田字的顯著特點是末點重收,最后一個點明顯大于其余三點。相比之下歐公那么取平衡。請比照:
圖
-3
圖
-4
左右點,也有類似情況,田字右點一般顯著大于左點。如:
圖-5相對來說,田字點比擬標準統一,而歐字變化更豐富。以下歐公排點的方法田字極少見:
圖-62.橫〔勒法〕
田字小尖橫的使用率大大高于歐公,故田字顯得輕盈靈動,
筆意盎然,而歐公沉穩(wěn)勁健。
圖
-7
有人說是刻石的問題,我以為不然。為什么撇捺的尖可以刻出來,尖橫的尖就刻方了呢?
長橫田歐的區(qū)別也是明顯的。歐公平直〔典型的情況是下沿上凸,上沿下凹或平〕,田字汲取虞世南和趙孟頫局部特點,長橫一般是下沿上凸,而上沿也上凸或平。關于這一點,蘊老曾經解釋為乃是功力問題而參加的“保險系數〞,我覺得也多少
有個人習慣問題。試比擬以下字例的長橫:
圖
-8
3.豎筆〔努法〕
田字用曲頭豎〔斜落筆,上粗下細〕的比例要明顯高于歐字。田字采用曲頭豎的地方,歐公有的采用上下粗細變化不大的豎,這在半包圍構造〔“貝〞字型〕的字中尤多見。比方:
圖
-9
4.撇筆的差異
就撇筆來說,田字比歐字明顯靈動飄逸,歐字比擬沉穩(wěn),當然這可能也有碑拓和原跡本身的差異存在。從現代審美看,田字的撇更美觀。但田字偶見過度的虛尖,我的理解可能這是一種習慣或隨意性,因為毫無疑問田完全有才能不寫出那樣的虛尖。
圖
-10
5.捺筆的差異
捺筆的差異,大體上仍然是田字將捺筆標準化了。田字標準捺筆出刀是“下沿〞斜向右上方,“上沿〞斜向右下方,刀鋒的走向意思取平出,筆鋒最后有個小小的下壓動作。田字幾乎全部如此,歐公那么是大體如此,亦時有例外。
圖
-11
6.浮鵝鉤〔仰鉤〕的差異
歐公的浮鵝鉤帶有濃重的隸味,是歐楷的特色。但這一筆頗不好寫,很多將歐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感恩教育活動總結(15篇)
- 幼兒書籍的讀書心得
- 快遞公司實習心得
- 第四單元+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練習(B卷) 高中政治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
- 地球的自轉+訓練題 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
- 針灸聯合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頸腰椎病的臨床價值
- 心理拓展訓練心得體會(范文7篇)
- 初級會計實務-初級會計《初級會計實務》模擬試卷378
- 星載AIS系統解交織關鍵技術研究
- 2025版汽車修理廠租賃及維修服務一體化合同3篇
- 垃圾處理廠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天皰瘡患者護理
- 2023年四川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真題卷及答案解析
- 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第5章-特性分析
- 2025年高考物理復習壓軸題:電磁感應綜合問題(原卷版)
- 雨棚鋼結構施工組織設計正式版
- 2025年蛇年新年金蛇賀歲金蛇狂舞春添彩玉樹臨風福滿門模板
- 《建筑制圖及陰影透視(第2版)》課件 4-直線的投影
- 2024年印度辣椒行業(yè)狀況及未來發(fā)展趨勢報告
- 2024-2030年中國IVD(體外診斷)測試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分析報告
- 碎紙機設計說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