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教育哲學學理課件_第1頁
第1章教育哲學學理課件_第2頁
第1章教育哲學學理課件_第3頁
第1章教育哲學學理課件_第4頁
第1章教育哲學學理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教育哲學學理

第一節(jié)學習教育哲學的意義第二節(jié)教育哲學的發(fā)展第三節(jié)教育哲學的性質第一節(jié)學習教育哲學的意義

一、對深化教育學學習的意義二、對提高理論思維能力的意義三、對了解前沿性教育理論和實踐問題的意義四、對提高解決復雜教育理論和實踐問題能力的意義五、對深化哲學的意義一、對深化教育學學習的意義1、教育哲學是教育學的重要分支學科、基礎學科2、學習教育哲學對深化哲學和教育學認識,把不同學科知識綜合起來思考研究教育問題有重要意義

二、對提高理論思維能力的意義1、哲學思維不僅是理論思維,而且是前提反思思維,是復雜思維過程和獨特的思維方式、形式,學習教育哲學能夠也必須提高理論思維和前提反思哲學思維能力2、根據(jù)思維的不同方式和過程可分為多種形式:抽象思維,形象思維,動作思維,演繹思維,歸納思維等等

三、對了解前沿性教育理論和實踐問題的意義1、哲學不僅是一切科學之母,而且也是一切科學之先2、哲學的超驗性、前沿性、綜合性、前提反思和批判性、實踐性,既對學習者提出較高要求,也是學習者實現(xiàn)自我超越、跨越和達到較高水平的必由之路

四、對提高解決復雜教育理論和實踐問題能力的意義教育哲學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必須理論聯(lián)系實際,但這絕非就事論事,而是通過提高理論水平和思維能力,進行前提反思,尋找實現(xiàn)理想、追求目標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和實踐根源。五、對深化哲學的意義1、哲學與科學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2、學習教育哲學不僅應深化對既有哲學研究,而且應有證偽、否定和顛覆既有哲學的雄心壯志

第一章教育哲學學理

第一節(jié)學習教育哲學的意義第二節(jié)教育哲學的發(fā)展第三節(jié)教育哲學的性質第二節(jié)教育哲學的發(fā)展(一)

一、教育學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二、世界教育哲學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三、中國教育哲學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四、教育哲學的體系一、教育學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1、1632年夸美紐斯《大教學論》2、1776年到1787年之間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學講授"教育學"課程3、1806年赫爾巴特出版的《普通教育學》成為獨立學科的標志

一、教育學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康德在《論教育學》中從其道德哲學、歷史哲學和人類學思想出發(fā),對自然教育和實踐教育分別進行論述

一、教育學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赫爾巴特在《普通教育學》等著作中論述了教育學的學科基礎、教育目的、兒童興趣、教學過程中的思維方法等

二、世界教育哲學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1、美國紐約州立大學于1832年開設教育哲學講座,這是教育哲學作為大學課程的開端2、1848年德國羅森克蘭茲出版《教育學體系》一書3、1899年德國哲學家那托普出版《社會教育學》

學科初創(chuàng)階段(19世紀30年代到20世紀初)1、1904年美國教育家霍恩第一次以《教育哲學》為書名發(fā)表著作2、1912年,美國教育家麥克文納出版《教育哲學教程綱要》一書

學科發(fā)展繁榮階段(20世紀以來)1、近百年來教育哲學領域各種主義盛行,展開激烈交鋒并達到初步融合,教育哲學學科的專業(yè)性不斷增強,學科在不斷出現(xiàn)的危機中趨于成熟2、第三階段又可以細分為三個時期

學科發(fā)展繁榮階段(20世紀初以來)第一時期:從實用主義教育哲學主導到多種主義爭鳴(20世紀初到20世紀50年代)第二時期:分析教育哲學主導下的多種教育學流派并存(20世紀50年代到20世紀70年代)第三時期:無主導派別的多種教育哲學之爭論與融合(20世紀80年代至今)

第一章教育哲學學理

第一節(jié)學習教育哲學的意義第二節(jié)教育哲學的發(fā)展第三節(jié)教育哲學的性質第二節(jié)教育哲學的發(fā)展(一)一、教育學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二、世界教育哲學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三、中國教育哲學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四、教育哲學的體系三、中國教育哲學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1、前學科階段(20世紀20年代以前)2、學科移植和初創(chuàng)階段(20世紀20年代和40年代)3、學科取消階段(20世紀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4、學科重建和發(fā)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今)

學科移植和初創(chuàng)階段(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1、五四運動時期杜威來華講學是中國教育哲學的開端,從此中國學者開始陸續(xù)翻譯國外教育哲學著作,不少師范院校開始設立教育哲學課程2、20到40年代中國學者的部分教育哲學著作范壽康《教育哲學大綱》(1923年,商務印書館;2007年,福建教育)學科移植和初創(chuàng)階段(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這一時期中國教育哲學的研究都是從不同哲學立場出發(fā),闡述對教育問題的不同見解,雖然深受國外教育哲學流派的影響,但有自己獨立的批判能力和問題意識學科重建和發(fā)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今)這一階段教育哲學的研究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研究的廣度、深度大大增強,獨立見解很多,但對國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反映不如解放前好,中國傳統(tǒng)教育哲學思想得到初步的整理和闡發(fā),研究領域細化,教育哲學學會成立

四、教育哲學的體系幾種教育哲學體系:探究的教育哲學,演繹的教育哲學,分析和實證教育哲學,價值論教育哲學,元教育學,綜合教育哲學

第一章教育哲學學理

第一節(jié)學習教育哲學的意義第二節(jié)教育哲學的發(fā)展第三節(jié)教育哲學的性質第三節(jié)教育哲學的性質(一)

一、哲學與教育哲學二、教育哲學與教育學三、教育哲學與教育科學四、教育哲學的前提反思一、哲學與教育哲學1、哲學是教育哲學的世界觀、本體論基礎和指針2、本體論、價值論和認識論或方法論是相互影響的哲學的三大領域3、世界的本源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實踐的,這是哲學的根本問題

一、哲學與教育哲學1、哲學是教育哲學的價值論、人生觀基礎和指針2、人是什么?人本來是什么,應該是什么;人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人的價值,人生的意義何在,教育應該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這是哲學問題,也是重要的教育哲學問題

一、哲學與教育哲學1、哲學是教育哲學的認識論、方法論基礎和指針2、實事求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哲學的總的方法論,也是教育哲學的方法論3、兩個“實事求是”

一、哲學與教育哲學1、哲學是教育哲學成為教育最高智慧、時代精神精華和自由創(chuàng)造之學的基石和指針2、教育學應該成為教育的最高智慧,應該成為時代教育精神的精華二、教育哲學與教育學(一)教育哲學是教育學的分支學科1、從發(fā)展過程和性質可以把教育學分為經(jīng)驗教育學、思辨教育學、實證教育學、科學人文教育學等2、現(xiàn)代教育學可分為教育哲學、教育科學和實踐教育學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的三大分支學科

二、教育哲學與教育學(二)教育哲學與教育學的性質、對象、任務和方法,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首先是教育學與教育哲學對象的關系問題其次是教育學與教育哲學任務的關系問題再次是教育學與教育哲學方法的關系問題第四是教育學與教育哲學性質的關系問題

二、教育哲學與教育學(三)教育哲學是教育學科學化和合理性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1、教育學的科學化是近現(xiàn)代社會的追求,而教育學的科學化實質是教育學的合理性2、馬克思韋伯把一切以倫理為取向的行動都歸于責任倫理和信念倫理準則二、教育哲學與教育學(四)教育哲學與教育學邏輯起點和本體論的一致性教育學和教育哲學的邏輯起點與教育學和教育哲學的基本概念、命題、知識體系和理論框架有緊密的聯(lián)系,特別是對教育本質、價值、規(guī)律等問題的認識有密切的聯(lián)系二、教育哲學與教育學教育學和教育哲學的邏輯起點不同,是形成教育學和教育哲學的基本概念、命題、知識體系和理論框架不同,特別是對教育本質、價值、規(guī)律等問題的認識有明顯不同的重要原因

第一章教育哲學學理

第一節(jié)學習教育哲學的意義第二節(jié)教育哲學的發(fā)展第三節(jié)教育哲學的性質第三節(jié)教育哲學的性質

教育哲學與教育科學的關系(一)教育科學的幾種含義(二)教育哲學與教育科學的研究對象、任務和方法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三)教育哲學的定義(四)教育哲學對教育學其他學科既有引領作用,又相互促進三、教育哲學與教育科學教育科學的幾層含義:1、廣義教育學的同義語,指研究教育規(guī)律的各門學科的總稱2、教育學研究的科學化傾向3、19世紀末以來,傳統(tǒng)教育學解體而出現(xiàn)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

三、教育哲學與教育科學(二)教育哲學與教育科學的性質、對象、任務和方法,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教育學:教育哲學:研究教育理想、目的和應然教育(德國教育學家教育科學:研究教育規(guī)律和實然教育布雷津卡)實踐教育學:研究實踐操作原則、方式

教育學的研究對象1、教育學是研究教育存在,揭示教育發(fā)展合理性和構建合理性教育的學問2、教育科學是研究教育現(xiàn)象,揭示教育規(guī)律的科學對象:教育現(xiàn)象方法:實證任務:揭示教育規(guī)律目的:構建合規(guī)律性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

教育哲學的研究對象教育哲學是以哲學的方法研究合理性教育理想的學問,是反思教育思想前提的學問對象:教育思想方法:前提反思任務:反思教育思想的前提,揭示教育思想和實踐的合理性目的:形成整體的教育認識和系統(tǒng)的教育觀,構建合理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教育哲學的定義教育哲學的定義目前教育哲學的四種觀點:以哲學的方法研究教育根本問題和學問教育價值的學科研究教育領域中的思維和存在關系問題的學科

教育哲學的定義郝文武:教育哲學是以哲學的方法研究合理性教育理想的學問,是對教育思想的前提反思,是認識教育問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教育哲學的定義(四)教育哲學對教育學其他學科既有引領作用,又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教育的一切主要問題,在實質上都是富于哲理性的問題科學只重視事實、實證,人文社會科學及其教育學不能不涉及價值關懷,經(jīng)驗科學并不教人應該做什么,只能告訴人能夠做什么

第一章教育哲學學理

第一節(jié)學習教育哲學的意義第二節(jié)教育哲學的發(fā)展第三節(jié)教育哲學的性質第二節(jié)教育哲學的性質(三)

(一)反思:教育哲學的方法(二)教育思想及其根據(jù):教育哲學反思的對象(三)前提反思與構思:教育哲學的任務(四)教育哲學反思的意義(五)教育哲學反思的特點四、教育哲學的前提反思(一)反思:教育哲學的方法1、教育哲學研究方法不同觀點吳俊升《教育哲學大綱》:歷史的、比較的、批判的方法孟憲承《教育哲學之一解》:徹底的思考,綜合的眼光傅統(tǒng)先《教育哲學講話》:歷史研究法,基礎研究法,問題研究法,派別研究法

四、教育哲學的前提反思黃濟《教育哲學通論》:歷史的方法,比較的方法,抽象的方法,批判的方法刁培萼、丁沅《馬克思主義教育哲學》:綜合-分析性,批判性的思索

四、教育哲學的前提反思劉文霞《論教育哲學研究的趨向和方法論體系》:哲學方法,邏輯方法,其他科學方法,包括文獻法,歷史法,信息方法,系統(tǒng)方法,解釋學方法,猜想,直覺等等

四、教育哲學的前提反思2教育哲學反思的本質反思,就是后思、回過頭來思考,是對發(fā)生了的事實的思考,與構思相對應,反思是思辨的一種方式反思的三個水平:常識性反思,科學反思,哲學反思四、教育哲學的前提反思1、常識性反思就是主體對自己思想和行為的評價和檢查2、科學反思是主體對思想的思想,對認識的認識和對理論的理論3、哲學反思就是思想對思想的前提反思或前提批判,把理論思維的前提本身作為追問,質疑和反思的對象

四、教育哲學的前提反思教育哲學的反思是教育思想對構成自身的前提的反思或前提批判,是把教育理論思維的前提本身作為追問和質疑對象的反思,是揭示教育思維和存在之間的矛盾,對各種關于教育“存在”的教育“思想”進行的反省和批判

四、教育哲學的前提反思反思包括兩個方面:內容反思和前提反思內容反思:思想對自己的思想內容的反思,是普遍存在于各種思想活動中的思想自我反思前提反思:思想對構成自己的根據(jù)和原則的反思,同時創(chuàng)造和選擇新的思想前提和反思方式,哲學的思維方式是前提反思四、教育哲學的前提反思1、思想前提是構成思想的根據(jù)和原則,推演思想的邏輯支點,評價思想的尺度和檢驗思想的標準,是哲學反思的真實對象2、思想前提具有選擇性、批判性、創(chuàng)造性、可能性、必要性的特點四、教育哲學的前提反思第一,批判性是其最本質的特性,反思思維是以否定性的方式進行思考第二,實踐性是其鮮明特色,反思思維作為實踐思維其對思想前提的審視、創(chuàng)造和選擇都是基于實踐、通過實踐和為了實踐的

第一章教育哲學學理

第一節(jié)學習教育哲學的意義第二節(jié)教育哲學的發(fā)展第三節(jié)教育哲學的性質第二節(jié)教育哲學的性質(四)

(二)教育思想及其根據(jù):教育哲學反思的對象1、其他人對于教育哲學研究對象的看法教育哲學的研究者都堅信,教育哲學有其獨特的研究對象,這不僅是研究主體的研究自覺,更以教育哲學產(chǎn)生和發(fā)展過程中的“三次震蕩”為客觀基礎第二節(jié)教育哲學的性質(四)

三次震蕩1、19世紀末,教育哲學產(chǎn)生之初,來自實驗教育學的沖擊2、二戰(zhàn)之后,科技革命的爆發(fā)對教育哲學帶來的挑戰(zhàn)3、20世紀70年代,現(xiàn)代人文主義的復興對教育哲學領域的沖擊

第二節(jié)教育哲學的性質(四)2.教育哲學的研究對象(1)反思和尋找教育發(fā)展的思想淵源從來就是教育學研究的重要任務(2)教育學學科的分化使教育哲學必須重新尋求自己的對象(3)教育思想特別是其根據(jù)和原則是教育哲學的對象

第二節(jié)教育哲學的性質(四)1、教育的發(fā)展變化既有社會實際的客觀原因,也有思想觀念的主觀原因2、教育研究必須尋找教育發(fā)展的思想觀念方面的原因

第二節(jié)教育哲學的性質(四)(三)前提反思與構思:教育哲學的任務

1、其他人對于教育哲學研究任務的看法2、在主客觀原因的共同推動下,教育哲學有其獨特的研究對象,因此,教育哲學研究者也都普遍認為,教育哲學的研究有其義不容辭的任務

第二節(jié)教育哲學的性質(四)2、教育哲學的任務:前提反思與構思通過前提反思追尋教育思想的根源或依據(jù),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并探尋構造教育思想新的前提的方式

第二節(jié)教育哲學的性質(四)(四)教育哲學反思的意義1、反思是哲學之所以為哲學的本性,哲學的天命2、哲學反思既是學科和教育學分化的結果,也是科學和教育學發(fā)展的要求3、反思是哲學思維的自覺,是哲學和教育哲學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

第二節(jié)教育哲學的性質(四)(五)教育哲學反思的特點:哲學反思具有超驗性和思辨性哲學反思的顯著特點是前提反思哲學反思最本質的特性是批判性哲學反思具有綜合性哲學反思的另一明顯特點是實踐性第二節(jié)教育哲學的前提反思教育哲學的方法?教育哲學的對象?教育哲學的任務?主要內容一、反思:教育哲學的方法二、教育思想及其根據(jù):教育哲學反思的對象三、前提反思與構思:教育哲學的任務一、反思:教育哲學的方法(一)其他人對于教育哲學研究方法的不同看法前人對于教育哲學研究方法探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蛘哂行┎徽劸唧w的方法,只是認為教育哲學是運用哲學的方法。例如吳俊生《教育哲學大綱》主張:歷史的、比較的、批判的方法;孟憲承的《教育哲學之一解》主張:徹底的思考,綜合的眼光;傅統(tǒng)先的《教育哲學講話》主張:歷史研究法,基礎研究法,問題研究法,派別研究法;黃濟的《教育哲學》主張:歷史的方法,比較的方法,抽象的方法,批判的方法;例如刁培萼、丁沅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哲學》主張:綜合-分析性、批判性的思索。劉文霞的《論教育哲學研究的趨向和方法論體系》主張:哲學方法,邏輯方法,其他科學方法,包括文獻法、歷史法、信息方法、系統(tǒng)方法、解釋學方法、猜想、直覺等等。它還特別強調了直覺(或理性直覺、理智直覺)對于教育哲學研究的特殊意義等等。(二)反思是教育哲學的研究方法反思,就是后思、回過頭來思考,是對發(fā)生了的事實的思考,與構思相對應。包括內容反思和前提反思兩個層次。內容反思是思想對自己的思想內容的反思,這是普遍地存在于各種思想活動中的思想自我反思;前提反思是思想對構成自己的根據(jù)和原則的反思,同時創(chuàng)造和選擇新的思想前提和反思方式,屬于哲學層面的反思。哲學的思維方式是前提反思。思想前提是構成思想的根據(jù)和原則,推演思想的邏輯支點,評價思想的尺度和檢驗思想的標準,是哲學反思的真實對象。思想前提的普遍性、多樣性、隱匿性和強制性使前提反思具有選擇性、批判性、創(chuàng)造性、可能性、必要性。關于前提反思需要強調的兩點第一,批判性是其最本質的特性。反思思維作為辯證思維就是以否定性的方式進行思考,揭示思想中及思想與實踐之間理想與現(xiàn)實、事實和價值等一系列矛盾,進而在一定價值觀念影響下選擇和創(chuàng)造新的思維方式。第二,實踐性是其鮮明特色。反思思維作為實踐思維其對思想前提的審視、創(chuàng)造和選擇都是基于實踐、通過實踐和為了實踐的。離開了活生生的人類實踐,任何前提反思都是難以有生命力的。前提反思是教育哲學的方法可以把哲學方法當作教育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特別是可以把哲學的方法當作教育哲學的方法。前提反思是哲學的方法,因而也是教育哲學的方法。前提反思作為教育哲學的方法,其實質就是通過對教育思想的根據(jù)和原則的反思,創(chuàng)造和選擇教育思想新的思想前提和反思方式,為建構合規(guī)律性與合目的性相統(tǒng)一的教育理論和實踐奠定思想基礎。教育學學科的分化使得教育哲學對教育思想的反思方法明顯凸顯。教育哲學的前提反思凸現(xiàn)了教育哲學研究的價值性教育學發(fā)展過分追求自然科學化,更重視教育科學的發(fā)展,重視教育的技術性問題,比較輕視教育哲學的發(fā)展,輕視教育的價值問題,輕視對教育的整體研究。教育的許多問題從整體看,都是事實和價值的統(tǒng)一,并且教育中的事實和價值都不是自在的存在,而是自為的存在,是人類教育實踐的產(chǎn)物。主體對價值的選擇實際上都是一種以思想為對象的反思性選擇。選擇就是自由,是思想和行為的自由。沒有思想和行為的選擇就沒有思想和行為的自由,只是思想和行為的自然和必然。沒有反思的思想和行為只是思想和行為的自然和必然,不是思想和行為的自由和自覺??傊瑳]有選擇就沒有自由和價值,沒有反思就既沒有選擇和自由也沒有價值。哲學中的價值問題就是對思想反思和思想選擇的問題。教育哲學實際上是關于對教育思想、理論和觀念這個反思對象的選擇和創(chuàng)新的理論。教育哲學的前提反思是教育的實踐智慧從實踐與理論的關系看,教育活動和教育學中的哲學問題是因為教育活動和教育學的存在而存在的,不是因為哲學的存在而存在的。教育學理論也建立在教育實踐基礎上,教育實踐活動是教育哲學最深厚的現(xiàn)實基礎。教育哲學是實踐的哲學,是實踐的智慧。實踐是人們根據(jù)自己的價值觀進行的既合目的又合規(guī)律的行動,教育實踐是人們根據(jù)自己的教育價值觀進行的合目的與合規(guī)律相統(tǒng)一的形成人的活動。教育智慧是對教育意義、教育理想、教育關系、教育方式、教育目的的追求和審視,要求據(jù)此在具體的教育情境中對教育行動進行明智選擇。教育智慧不是客觀的理論,而是理想、信念、原則和規(guī)范。不是在實踐中被應用,而是對實踐的整體的引導。不是抽象的原則體系,而是具體的行動。教育哲學智慧應該是建構合理性教育理論、促進教育本質新生的智慧,追尋人生終極意義、建構科學教育價值的智慧,成為啟迪民族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民族創(chuàng)新能力的智慧。教育哲學的前提反思是教育的實踐智慧二、教育思想及其根據(jù):教育哲學反思的對象(一)其他人對于教育哲學研究對象的看法教育哲學的研究者都堅信,教育哲學有其獨特的研究對象,這不僅是研究主體的研究自覺,更以教育哲學產(chǎn)生和發(fā)展過程中的“三次震蕩”為客觀基礎。但是,對于教育哲學研究對象到底是什么,看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卻在區(qū)分教育科學的研究對象方面,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例如黃濟先生認為教育哲學研究教育中的與具體(理論)問題相區(qū)分的根本(理論)問題;桑新民認為教育哲學研究教育存在與教育思維的關系問題;王坤慶認為研究教育價值問題;石中英老師認為研究“教育生活中遇到的每一個真實的具體問題”等等。三次震蕩教育哲學的第一次震蕩發(fā)生在教育哲學產(chǎn)生之初。19世紀末實驗教育學的產(chǎn)生,這種發(fā)端于實驗心理學、來自實驗教育學的沖擊波,剛好發(fā)生在教育哲學產(chǎn)生的初期,因此,在實質上它構成了對教育哲學這門新興學科的生命力的一次懷疑、威脅甚至是否定。值得慶幸的是,教育哲學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度過了這一危機,終于在20世紀初邁開了發(fā)展的步伐,由新康德主義教育哲學過渡到實用主義教育哲學,構成了教育哲學發(fā)展史上的第一次繁榮。教育哲學發(fā)展過程中的第二次震蕩,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科學科學技術革命的挑戰(zhàn)。二戰(zhàn)以后,人類科學技術以人們意想不到的速度迅猛地發(fā)展著,現(xiàn)代系巰論、控制論、信息論的相繼問世,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光纖通信、生物工程等一系列的新發(fā)明和新創(chuàng)造,使人們眼花繚亂、應接不暇。此種背景下,知識翻番的速度比現(xiàn)行的學制還要短許多,甚至有的知識,學生剛一接觸到它就已經(jīng)陳舊了。于是,圍繞如何加速學生智力發(fā)展這一中心問題來革新教育成為教育研究的主題。而面對著社會和教育自身的這種急劇的變化,我們的教育哲學反應是如此的冷淡,或者至少是遲緩。三次震蕩教育哲學的第三次震蕩發(fā)生在70年代,由現(xiàn)代人文主義的復興而導致教育哲學領域內對分析教育哲學的全線反擊。新人文主義教育哲學以重視人的主體意識、遵循并實現(xiàn)人的自我價值為主旋律,贏得了許多教育哲學家的贊同,它在把握教育哲學的研究對象和反映時代精神二者之間,找到了最佳的結合點,即通過教育的復興實現(xiàn)人的回歸,以教育的變革促成人的解放,把被科學主義拋棄的人的主體意識重新尋找回來。三次震蕩(二)教育思想特別是其根據(jù)和原則是教育哲學的研究對象1.為什么?反思和尋找教育發(fā)展的思想淵源從來就是教育學研究的重要任務;教育學學科的分化使教育哲學必須重新尋求自己的對象。2.反思什么?教育思想特別是其根據(jù)和原則反思和尋找教育發(fā)展的思想淵源從來就是教育學研究的重要任務“教育學理論的發(fā)展,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從發(fā)生認識學的角度來看,教育學理論具有雙重起源,一是關于教育問題的哲學思辨,一是實際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的概括和總結;后來,教育學理論的哲學傾向和科學追求共同構成教育學理論發(fā)展的主旋律?!狈秶#骸督逃軐W與教育科學:歷史的觀點》,《華東師范大學學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