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扇電子調速系統(tǒng)設計_第1頁
風扇電子調速系統(tǒng)設計_第2頁
風扇電子調速系統(tǒng)設計_第3頁
風扇電子調速系統(tǒng)設計_第4頁
風扇電子調速系統(tǒng)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部分系統(tǒng)整體方案設計與比較一、 實驗目的了解幾種風扇電子調速系統(tǒng)設計可行性方案。比較這幾種方案的優(yōu)劣,指出可能存在的問題或難以實現(xiàn)的理由。選擇一種方案完成實驗,并說明選擇理由。二、 實驗內容提出幾種具體的總體設計方案,說明每種方案的總體設計思想,指出各方案的電路原理與方法,并對每種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如果難以實現(xiàn)的,說明各方案存在的問題及難以實現(xiàn)的原因。對各種方案進行比較,指出各種方案的優(yōu)劣,選出一種方案完成以下部分的實驗。三、 實驗原理與方法本次所設計的風扇電子調速系統(tǒng),目的就是實時精確控制風扇的轉速。風扇是電機拖動的產(chǎn)物,對于小功率直流風扇來說其實質就是直流電機。直流調速系統(tǒng)的發(fā)展得力于微電子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傳感器技術、永磁材料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和微機應用技術的最新發(fā)展成就。正是這些技術的進步使直流調速系統(tǒng)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電機的控制部分已經(jīng)由模擬控制逐漸讓位于以單片機為主的微處理器控制,形成數(shù)字與模擬的混合控制系統(tǒng)和純數(shù)字控制系統(tǒng),并正向全數(shù)字控制方向快速發(fā)展。電動機的驅動部分所用的功率器件亦經(jīng)歷了幾次更新?lián)Q代。目前開關速度更快、控制更容易的全控型功率器件MOSFET和IGBT成為主流。功率器件控制條件的變化和微電子技術的使用也使新型的電動機控制方法能夠得到實現(xiàn)。脈寬調制控制方法在直流調速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四、 實驗步驟方案設計(一)方案一:PWM波調速采用由達林頓管組成的H型PWM電路(圖1—1)。用單片機控制達林頓管使之工作在占空比可調的開關狀態(tài),精確調整電動機轉速。這種電路由于工作在管子的飽和截止模式下,效率非常高;H型電路保證了可以簡單地實現(xiàn)轉速和方向的控制;電子開關的速度很快,穩(wěn)定性也極佳,是一種廣泛采用的PWM調速技術。我們采用了定頻調寬方式,因為采用這種方式,電動機在運轉時比較穩(wěn)定;并且在采用單片機產(chǎn)生PWM脈沖的軟件實現(xiàn)上比較方便。且對于直流電機,采用軟件延時所產(chǎn)生的定時誤差在允許范圍。其結構圖如圖1—1所示:圖2電機調速系統(tǒng)框圖(二)方案二:晶閘管調速采用閘流管或汞孤整流器的離子拖動系統(tǒng)是最早應用靜止式變流裝置供電的直流電動機調速系統(tǒng)。1957年,晶閘管(俗稱“可控硅”)問世,到了60年代,已生產(chǎn)出成套的晶閘管整流裝置,并應用于直流電動機調速系統(tǒng),即晶閘管可控整流器供電的直流調速系統(tǒng)(V-M系統(tǒng))。假設VT是晶閘管可控整流器,通過調節(jié)觸發(fā)裝置GT的控制電壓U來移動觸發(fā)脈沖的相位,即可改變整流電壓"廣從而實現(xiàn)平滑調速。晶閘管整流裝置不僅在經(jīng)濟性和可靠性上都有很大提高,而且在技術性能上也顯示出較大的優(yōu)越性;晶閘管可控整流器的功率放大倍數(shù)在104以上,其門極電流可以直接用晶體管來控制,不再像直流發(fā)電機那樣需要較大功率的放大器。在控制作用的快速性上,變流機組是秒級,而晶閘管整流器是毫秒級,這將大大提高系統(tǒng)的動態(tài)性能。因此,在60年代到70年代,晶閘管可控整流器供電的直流調速系統(tǒng)(V-M系統(tǒng))代替旋轉變流機組直流電動機調速系統(tǒng)(G-M系統(tǒng)),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由于晶閘管的單向導電性,它不允許電流反向,給系統(tǒng)的可逆運行造成困難;晶閘管對過電壓、過電流和過高的du/dt與di/dt都十分敏感,若超過允許值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損壞器件。另外,由諧波與無功功率引起電網(wǎng)電壓波形畸變,殃及附近的用電設備,造成“電力公害”,因此必須添置無功補償和諧波濾波裝置。五、實驗記錄與結論通過對本次課題的調查和分析,總結出了兩種方案。然后再對這兩種方案的優(yōu)缺點進行比較,最后確定采用第二種作為本次設計的方案。在第一套方案中,電子開關的速度很快,穩(wěn)定性也極佳,是一種廣泛采用的PWM調速技術。我們采用了定頻調寬方式,因為采用這種方式,電動機在運轉時比較穩(wěn)定;并且在采用單片機產(chǎn)生PWM脈沖的軟件實現(xiàn)上比較方便。且對于直流電機,采用軟件延時所產(chǎn)生的定時誤差在允許范圍。在第一套方案中,采用晶閘管調速,晶閘管整流裝置不僅在經(jīng)濟性和可靠性上都有很大提高,而且在技術性能上也顯示出較大的優(yōu)越性;晶閘管可控整流器的功率放大倍數(shù)在104以上,其門極電流可以直接用晶體管來控制,不再像直流發(fā)電機那樣需要較大功率的放大器。在控制作用的快速性上,變流機組是秒級,而晶閘管整流器是毫秒級,這將大大提高系統(tǒng)的動態(tài)性能。但是由于晶閘管的單向導電性,它不允許電流反向,給系統(tǒng)的可逆運行造成困難;晶閘管對過電壓、過電流和過高的du:dt與didt都十分敏感,若超過允許值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損壞器件。另外,由諧波與無功功率引起電網(wǎng)電壓波形畸變,殃及附近的用電設備,造成“電力公害”,因此必須添置無功補償和諧波濾波裝置。兼于方案二調速特性優(yōu)良、調整平滑、調速范圍廣、過載能力大和課題的設計要求,因此本設計采用方案二。第二部分原理圖的繪制及仿真軟件訓練一、 實驗目的熟練掌握proteus軟件的使用并能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熟練掌握protel軟件的使用,并能根據(jù)電路原理圖繪制PCB圖。熟練掌握systemview軟件的使用方法。二、 實驗內容查找相關資料,了解并介紹Proteus、protel、systemview三種軟件的作用,熟練掌握各軟件使用方法,并用一種軟件做仿真訓練,繪制仿真訓練的電路圖,記錄仿真結果并得出相應的結論。三、 實驗原理與方法本次實驗主要用到了Protel軟件、Proteus軟件和SystemsView軟件。(一) PROTEL軟件介紹:PROTEL是PORTEL公司在80年代末推出的EDA軟件,在電子行業(yè)的CAD軟件中,它當之無愧地排在眾多EDA軟件的前面,是電子設計者的首選軟件,它較早就在國內開始使用,在國內的普及率也最高,有些高校的電子專業(yè)還專門開設了課程來學習它,幾乎所有的電子公司都要用到它,許多大公司在招聘電子設計人才時在其條件欄上常會寫著要求會使用PROTEL。早期的PROTEL主要作為印制板自動布線工具使用,運行在DOS環(huán)境,對硬件的要求很低,在無硬盤286機的1M內存下就能運行,但它的功能也較少,只有電原理圖繪制與印制板設計功能,其印制板自動布線的布通率也低,而現(xiàn)今的PROTEL已發(fā)展到PROTEL99(網(wǎng)絡上可下載到它的測試板),是個龐大的EDA軟件,完全安裝有200多M,它工作在WINDOWS95環(huán)境下,是個完整的板級全方位電子設計系統(tǒng),它包含了電原理圖繪制、模擬電路與數(shù)字電路混合信號仿真、多層印制電路板設計(包含印制電路板自動布線)、可編程邏輯器件設計、圖表生成、電子表格生成、支持宏操作等功能,并具有Client/Server(客戶/服務器)體系結構,同時還兼容一些其它設計軟件的文件格式,如ORCAD,PSPICE,EXCEL等,其多層印制線路板的自動布線可實現(xiàn)高密度PCB的100%布通率。在國內PROTEL軟件較易買到,有關PROTEL軟件和使用說明的書也有很多,這為它的普及提供了基礎。想更多地了解PROTEL的軟件功能或者下載PROTEL99的試用版,可以在INTERNET上訪問它的站點:http://WWW.PROTEL.COM2005年年底,Protel軟件的原廠商Altium公司推出了Protel系列的最新高端版本AltiumDesigner6.0。 AltiumDesigner6.0,它是完全一體化電子產(chǎn)品開發(fā)系統(tǒng)的一個新版本,也是業(yè)界第一款也是唯一一種完整的板級設計解決方案。 AltiumDesigner是業(yè)界首例將設計流程、集成化PCB設計、可編程器件(如FPGA)設計和基于處理器設計的嵌入式軟件開發(fā)功能整合在一起的產(chǎn)品,一種同時進行PCB和FPGA設計以及嵌入式設計的解決方案,具有將設計方案從概念轉變?yōu)樽罱K成品所需的全部功能。(二)Proteus軟件介紹:Proteus軟件是英國Labcenterelectronics公司出版的EDA工具軟件。它不僅具有其它EDAX具軟件的仿真功能,還能仿真單片機及外圍器件。它是目前最好的仿真單片機及外圍器件的工具。雖然目前國內推廣剛起步,但已受到單片機愛好者、從事單片機教學的教師、致力于單片機開發(fā)應用的科技工作者的青睞。Proteus是世界上著名的EDAX具(仿真軟件),從原理圖布圖、代碼調試到單片機與外圍電路協(xié)同仿真,一鍵切換到PCB設計,真正實現(xiàn)了從概念到產(chǎn)品的完整設計。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將電路仿真軟件、PCB設計軟件和虛擬模型仿真軟件三合一的設計平臺,其處理器模型支持80C51、PIC10/12/16/18/24/30/DsPIC33、AVR、ARM、8086和MSP430等,2010年即將增加Cortex和DSP系列處理器,并持續(xù)增加其他系列處理器模型。在編譯方面,它也支持IAR、Keil和MPLAB等多種編譯器。(三)SystemView軟件介紹:SystemView是美國ELANIX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環(huán)境的用于系統(tǒng)仿真分析的可視化軟件工具。SystemView是一個用于現(xiàn)代工程與科學系統(tǒng)設計及仿真的動態(tài)系統(tǒng)分析平臺。從濾波器設計、信號處理、完整通信系統(tǒng)的設計與仿真,直到一般的系統(tǒng)數(shù)學模型建立等各個領域,SystemView在友好而且功能齊全的窗口環(huán)境下,為用戶提供了一個精密的嵌入式分析工具。SystemView是美國ELANIX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環(huán)境下運行的用于系統(tǒng)仿真分析的可視化軟件工具,它使用功能模塊(Token)描述程序。利用SystemView,可以構造各種復雜的模擬、數(shù)字、數(shù)?;旌舷到y(tǒng)和各種多速率系統(tǒng),因此,它可用于各種線性或非線性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和仿真。用戶在進行系統(tǒng)設計時,只需從SystemView配置的圖標庫中調出有關圖標并進行參數(shù)設置,完成圖標間的連線,然后運行仿真操作,最終以時域波形、眼圖、功率譜等形式給出系統(tǒng)的仿真分析結果。四、實驗步驟(一)使用Protel繪制原理圖的步驟:設計圖紙大小。首先要構思好零件圖,設計好圖紙大小。圖紙大小是根據(jù)電路圖的規(guī)模和復雜程度而定的,設置合適的圖紙大小是設計好原理圖的第一步。設置Protel99se/Schematic設計環(huán)境。包括設置格點大小和類型,光標類型等等,大多數(shù)參數(shù)也可以使用系統(tǒng)默認值。旋轉零件。用戶根據(jù)電路圖的需要,將零件從零件庫里取出放置到圖紙上,并對放置零件的序號、零件封裝進行定義和設定等工作。原理圖布線。利用Protel99se/Schematic提供的各種工具,將圖紙上的元件用具有電氣意義的導線、符號連接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原理圖。調整線路。將初步繪制好的電路圖作進一步的調整和修改,使得原理圖更加美觀。報表輸出。通過Protel99se/Schematic提供的各種報表工具生成各種報表,其中最重要的報表是網(wǎng)絡表,通過網(wǎng)絡表為后續(xù)的電路板設計作準備。文件保存及打印輸出。最后的步驟是文件保存及打印輸出。(二) 使用Proteus仿真的步驟添加元件;添加本次仿真所需要的元件到元件列表。放置元件;將添加進來的元件,放置到原理圖編輯區(qū)中。電路圖布線;將各個元件連接起來。系統(tǒng)仿真;導入程序文件,進行仿真,觀察結果。(三) SystemView軟件的使用:安裝SystemView,對該軟件有一個感性認識運行svu_32.exe啟動安裝程序,根據(jù)SystemView安裝軟件說明,在安裝開始界面上選擇“InstallSystemView”選項,按照提示選擇“NEXT”就可以完成安裝。安裝完后選擇Professional項,輸入注冊碼將其激活。至此SystemView軟件在電腦上安裝完畢。了解SystemView設計窗口啟動SystemView后就會出現(xiàn)系統(tǒng)設計窗口。它包括標題欄、菜單欄、工具條、滾動條、提示欄、圖符庫和設計窗工作區(qū)。其中設計窗口工作區(qū)是用于設置、連接各種圖符以創(chuàng)建系統(tǒng),進行系統(tǒng)仿真等操作;提示欄用于顯示系統(tǒng)仿真的狀態(tài)信息、功能快捷鍵的功能信息提示和圖符的參數(shù)顯示;滾動條用于移動觀察當前的工作區(qū)域。當鼠標器位于功能圖符上時,則該圖符的具體參數(shù)就會自動彈出顯示。了解SystemView圖符庫SystemView圖符庫在系統(tǒng)設計窗口左側,它提供了9個基本的圖符庫和6個擴展的圖符庫。使用這些圖符時只需用鼠標器拖動放入設計工作區(qū)即可,也可直接在該圖符圖標上雙擊鼠標器。在設計工作區(qū)內雙擊圖符,則可以定義該圖符的具體功能和參數(shù)。了解SystemView分析窗口分析窗口是用戶觀察SystemView數(shù)據(jù)輸出的基本工具。有多種選項可以增強顯示的靈活性和用途。這些功能可以通過單擊分析窗工具條上的快捷按鈕或通過下拉菜單來激活。提示信息區(qū)顯示分析窗口的狀態(tài)信息、坐標信息和分析的進度指示;活動圖形窗顯示輸出的各種圖形,如波形圖、功率譜、眼圖等。五、實驗記錄與結論使用Proteus設計的數(shù)碼管顯示實例截圖:圖1protel軟件中單片機數(shù)碼管顯示仿真圖SystemView系統(tǒng)設計截圖:

Fl?EditPf4Hr4noasUENairfadsCamKrianfi5g成Fl?EditPf4Hr4noasUENairfadsCamKrianfi5g成S’引的TokdraTodsi-Hlp>a■咨口昌回回d勺■勻(=園[s斗密聚■*崽?任渚W(wǎng)粉巖圖2SystemView系統(tǒng)設計窗口在使用proteus軟件之前,我上網(wǎng)搜索了一些詳細的有關Proteus的原理與使用的方法,進一步完善了在學校學到的有關Proteus的知識。但是在用proteus軟件進行仿真訓練時,遇到了許多問題,主要還是對proteus軟件不夠熟練,在選擇元件并整體布局時,常發(fā)生細節(jié)錯誤,致使元件布局不美觀,連線常發(fā)生錯誤,這是以后在學習和工作當中要注意的地方。還有,對系統(tǒng)進行編程也是我的弱項,對相關語句不了解,不知道其功能或者在許多細節(jié)方面不仔細,使得編譯錯誤,因此,細心、耐心是學好使用該軟件的前提,也是以后學習工作當中所要具備的。第三部分系統(tǒng)軟件設計及硬件設計一、 實驗目的掌握系統(tǒng)軟件及硬件電路設計思路和單元模塊設計的方法。熟練掌握proteus軟件的使用,并在該軟件中畫出系統(tǒng)的電路圖。掌握在proteus軟件環(huán)境下對系統(tǒng)進行編程,了解一些基本的編程思想。二、 實驗內容設計該風扇電子調速系統(tǒng)硬件電路,分模塊設計,電路模塊包括驅動電路模塊,單片機控制模塊和電源模塊,使用protel軟件制作原理圖中需要的元件,并畫出原理圖。用Keil軟件,設計出系統(tǒng)軟件的C語言程序代碼。使用模塊化編程的方法,程序模塊分為定時模塊,PWM信號產(chǎn)生模塊,各個模塊之間連接緊密。最后編譯通過生成.HEX文件。三、 實驗原理與方法系統(tǒng)硬件電路模塊設計驅動電路模塊,如下圖:ULN2003A功能介紹ULN2003是高耐壓、大電流、內部由七個硅NPN達林頓管組成的驅動芯片。經(jīng)常在以下電路中使用,作為顯示驅動、繼電器驅動、照明燈驅動、電磁閥驅動、直流電機、步進電機驅動等電路中。ULN2003的每一對達林頓都串聯(lián)一個2.7K的基極電阻,在5V的工作電壓下它能與TTL和CMOS電路直接相連,可以直接處理原先需要標準邏輯緩沖器來處理的數(shù)據(jù)。ULN2003工作電壓高,工作電流大,灌電流可達500mA,并且能夠在關態(tài)時承受50V的電壓,輸出還可以在高負載電流并行運行。ULN2003A在各種控制電路中常用它作為驅動繼電器的芯片,其芯片內部做了一個消線圈反電動勢的二極管。ULN2003的輸出端允許通過IC電流200mA,飽和壓降VCE約1V左右,耐壓BVCEO約為36V。輸出電流大,故可以直接驅動繼電器或固體繼電器(SSR)等外接控制器件,也可直接驅動低壓燈泡。ULN2003可以驅動7個繼電器,具有高電壓輸出特性,并帶有共陰極的續(xù)流二極管使器件可用于開關型感性負載。每對達林頓管的額定集電極電流是500mA,達林頓對管還可并聯(lián)使用以達到更高的輸出電流能力°ULN2003A中每對達林頓管的基極都串聯(lián)有一個2.7kQ的電阻,可直接與TTL或5VCMOS器件連接。ULN2003A的輸出結構是集電極開路的,所以要在輸出端接一個上拉電阻,在輸入低電平的時候輸出才是高電平。在驅動負載的時候,電流是由電源通過負載灌入ULN2003A的??刂颇K,如下圖:圖2單片機控制部分PWM控制信號由80C52單片機產(chǎn)生,8051單片機由CPU和8個部件組成,它們都通過片內單一總線連接,其基本結構依然是通用CPU加上外圍芯片的結構模式,但在功能單元的控制上采用了特殊功能寄存器的集中控制方法。其基本組成如下圖所示:圖3單片機內部框圖圖3單片機內部框圖器殊能存特功寄時鐘、復位模塊,如下圖:圖4圖4電源、復位部分電路單片機的時鐘是由12MHZ的晶振提供,復位電路用來實現(xiàn)上電自動復位的功能,電路如圖所示。系統(tǒng)軟件部分的設計該電風扇電子調速器電路由電源電路、可控振蕩器和控制執(zhí)行電路組成,如圖所示。圖5風扇電子調速器示意圖電源電路由降壓電容器Cl、整流二極管VDl、VD2、濾波電容器C2、電源指示發(fā)光二極管VL和穩(wěn)壓二極管VS組成。可控振蕩器由時基集成電路IC、電阻器RI、R2、電容器C3、電位器RP和二極管VD3、VD4組成??刂茍?zhí)行電路由風扇電動機M、晶閘管VT、電阻器R3和IC第3腳內電路組成。交流220V電壓經(jīng)Cl降壓、VDl和VD2整流、VL和VS穩(wěn)壓及C2濾波后,為IC提供約8V的直流電壓??煽卣袷幤髡袷幑ぷ骱螅瑥腎C的3腳輸出周期為105、占空比連續(xù)可調的振蕩脈沖信號,利用此脈沖信號去控制晶閘管VT的導通狀態(tài)。調節(jié)RP的阻值,即可改變脈沖信號的占空比(調節(jié)范圍為1%-99%),控制風扇電動機M轉速的高低,產(chǎn)生模擬自然風(周期為10s的陣風)。改變C3的電容量,可以改變振蕩器的振蕩周朔,從而改變模擬自然風的周期。元器件選擇:R1-R3選用1/4W碳膜電阻器或金屬膜電阻器。RP選用合成膜電位器或有機實心電位器。C1選用耐壓值為450V的滌綸電容器或CBB電容器;C2和C3均選用耐壓值為16V的鋁電解電容器。VDl和VD2均選用lN4007型硅整流二極管;VD3和VD4均選用1N4148型硅開關二極管。VS選用1/2W、6.2V的硅穩(wěn)壓二極管。

VL選用65mm的綠色發(fā)光二極管。VT選用MACg4A4(lA、400V)型雙向晶閘管。IC選用NE555或CD7555型時基集成電路??偟母爬ǎ话泔L扇調速器的工作原理有三種種方法:用微電路板控制電壓高低,改變速度,例如:部分空調室內機;改變電阻來控制電壓,改變速度,例如:部分空調柜機;切換線路,通過電機上的幾組線圈來改變速度,例如:普通電風扇。四、實驗記錄與結論硬件原理圖如下:圖7電路原理圖程序源代碼如下:#include<reg52.h>unsignedchartimerl;inttime;sbitPWM=P1A2;voidsystem_Ini()(TMOD=0x10;TH1=0xfe;TL1=0x33;TR1=1;IE=0x8A;/**************************************************Function:delay_us();Description:延時單位:微秒/**************************************************/voiddelay_us(unsignedintx)(unsignedinti=0;for(i=0;i<x;i++){;}}main(){time=50;system_Ini();while(1){P2|=0xff;if(P2==0xfe&&time<100){delay_us(1200);if(P2==0xfe)time+=1;}if(P2==0xfd&&time>0){delay_us(1200);if(P2==0xfd)time-=1;}if(timer1>100)timer1=0;if(timer1<time)PWM=0;elsePWM=1;}}/*************************************[t1(0.5ms)中斷]中斷中做PWM輸出 1000/(0.02ms*250)=200Hz*************************************/voidTlzd(void)interrupt3(TH1=0xfe;//11.0592TL1=0x33;timer1++;}//3為定時器1的中斷號第四部分電路仿真及修改一實驗目的掌握軟件仿真的原理及方法、過程,觀察其仿真效果。使用Proteus軟件中調試工具,檢查修改電路,驗證電路的正確性。二實驗內容利用Proteus軟件繪出系統(tǒng)仿真圖,檢查電路錯誤,同時導入程序編譯生產(chǎn)的HEX文件,運行并觀察仿真現(xiàn)象,記錄仿真結果,并且使用Proteus中自帶的調試工具,修改設計過程中的錯誤,觀察電路輸出的波形,驗證電路的正確行,確定系統(tǒng)運行的精度及誤差。三實驗原理與方法按照要求在proteus軟件中繪制系統(tǒng)電路圖。該步驟主要包括在元件庫取出各元件擺在相應的位置,按要求對各元件連線,使電路圖整體布局美觀。在偉福軟件環(huán)境下編寫程序。該步驟主要包括程序寫完后的調試、修改再調試直到所編寫的程序沒有錯誤,能夠運行。在proteus軟件中對系統(tǒng)電路圖加載所編寫的程序,調試程序。用Proteus軟件畫出仿真圖,如下圖:159ULN2QWU21口£13CCCCECCR7目&m3i211c!X7AL1159ULN2QWU21口£13CCCCECCR7目&m3i211c!X7AL1XTA121傾POCuwDON舟心PDRg啊球心POREALEESP2.2TA10F?23TA11P2.4TA12也.勵臉P2.fi/A14P2.7/A15P1.QfE2Pl1/T2EXP3.CWRXDP31HXDP3.2nNTOP3.3lflNTl-37-nDP1.JP1.5P1&P1.7U1距—31減速加速圖系統(tǒng)仿真圖圖系統(tǒng)仿真圖四實驗記錄及結果在Proteus軟件加載好程序后,點擊仿真控制面板中的全速運行,觀察仿真結果,如下圖:<1EXT>..1 何?_2-7BSB4B2BIB<1EXT>..1 何?_2-7BSB4B2BIBKh以叮POli'ADlXTAL2POMAnSPO4i!AD4Paa!AD5POWJ而rstm件陌[1|■格R2.伽1ALEPSJ.'AIS曰P2EUR27^1SP1.IH2P3.om)5HT正K巧HT-nP1.3pormP1.3P3.1T4T1Fl4F34/THPIEP35FIEP3£,'AHPl.7FZ7JPD— ATS?i:52wT函#■圖2仿真運行圖此時電機的轉速是102r/min,點擊仿真圖中的加速按鈕,讓電機速度增加。此時觀察電機的轉速電機的速度為153r/min,如下圖。然后再點擊仿真圖中的減速按鈕,此時觀察電機的轉速,為53r/min,如下圖。打開數(shù)字示波器的窗口,觀察P1.2口的PWM信號。輸出信號如下圖:第五部分PCB圖的繪制及制版一實驗目的掌握proteus軟件中ARES的畫PCB圖的使用方法。掌握電路圖到PCB圖轉換的方法原理,熟悉相關操作。掌握各元件的封裝方法、過程,完成系統(tǒng)電路PCB的繪畫與制版二實驗內容使用Protel軟件繪制出PCB電路板中所需要的元件封裝,繪制好原理圖,并生產(chǎn)網(wǎng)絡表,分析PCB板電氣性能,確定PCB板的層數(shù)、大小,焊盤大小和導線的寬度,使其符合設計要求,最后布線生成PCB板,并且指出制版過程中的工藝要求。三、實驗原理、方法與步驟利用Protel繪制PCB版的基本流程,制作工藝包含在步驟內。電路版設計的先期工作(1) 利用原理圖設計工具繪制原理圖,并且生成對應的網(wǎng)絡表。但如電路版比較簡單,已經(jīng)有了網(wǎng)絡表等情況下也可以不進行原理圖的設計,人工生成網(wǎng)絡表。(2) 手工更改網(wǎng)絡表,將一些原理圖和PCB封裝庫中引腳名稱不一致的器件引腳名稱改成和PCB封裝庫中的一致,特別是二、三極管等。畫出自己定義的非標準器件的封裝庫設置PCB設計環(huán)境和繪制印刷電路的版框含中間的鏤空等(1) 進入PCB系統(tǒng)后的第一步就是設置PCB設計環(huán)境,包括設置格點大小和類型,光標類型,版層參數(shù),布線參數(shù)等等。大多數(shù)參數(shù)都可以用系統(tǒng)默認值。(2) 規(guī)劃電路版,主要是確定電路版的邊框,包括電路版的尺寸大小等等。在需要放置固定孔的地方放上適當大小的焊盤。對于3mm的螺絲可用6.5~8mm的外徑和3.2?3.5mm內徑的焊盤對于標準板可從其它板或PCBizard中調入。打開所有要用到的PCB庫文件后,調入網(wǎng)絡表文件和修改零件封裝,只有將網(wǎng)絡表裝入后,才能進行電路版的布線。布置零件封裝的位置,也稱零件布局Protel可以進行自動布局,也可以進行手動布局。如果進行自動布局,運行"Tools"下面的〃AutoPlace",用這個命令,你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布線的關鍵是布局,多數(shù)設計者采用手動布局的形式。用鼠標選中一個元件,按住鼠標左鍵不放,拖住這個元件到達目的地,放開左鍵,將該元件固定°Protel在布局方面新增加了一些技巧。新的交互式布局選項包含自動選擇和自動對齊。使用自動選擇方式可以很快地收集相似封裝的元件,然后旋轉、展開和整理成組,就可以移動到板上所需位置上了。當簡易的布局完成后,使用自動對齊方式整齊地展開或縮緊一組封裝相似的元件。根據(jù)情況再作適當調整然后將全部器件鎖定假如板上空間允許則可在板上放上一些類似于實驗板的布線區(qū)。對于大板子,應在中間多加固定螺絲孔。板上有重的器件或較大的接插件等受力器件邊上也應加固定螺絲孔,有需要的話可在適當位置放上一些測試用焊盤,最好在原理圖中就加上。將過小的焊盤過孔改大,將所有固定螺絲孔焊盤的網(wǎng)絡定義到地或保護地等。放好后用VIEW3D功能察看一下實際效果,存盤。布線規(guī)則設置布線規(guī)則是設置布線的各個規(guī)范(象使用層面、各組線寬、過孔間距、布線的拓樸結構等部分規(guī)則,可通過Design-Rules的Menu處從其它板導出后,再導入這塊板)選Design-Rules一般需要重新設置以下幾點:(1) 安全間距(Routing標簽的ClearanceConstraint)它規(guī)定了板上不同網(wǎng)絡的走線焊盤過孔等之間必須保持的距離。一般板子可設為0.254mm,較空的板子可設為0.3mm,較密的貼片板子可設為0.2-0.22mm,極少數(shù)印板加工廠家的生產(chǎn)能力在0.1-0.15mm,假如能征得他們同意你就能設成此值。0.1mm以下是絕對禁止的。(2) 走線層面和方向(Routing標簽的RoutingLayers)此處可設置使用的走線層和每層的主要走線方向。請注意貼片的單面板只用頂層,直插型的單面板只用底層,但是多層板的電源層不是在這里設置的(可以在Design-LayerStackManager中,點頂層或底層后,用AddPlane添加,用鼠標左鍵雙擊后設置,點中本層后用Delete刪除)(3) 過孔形狀(Routing標簽的RoutingViaStyle)它規(guī)定了手工和自動布線時自動產(chǎn)生的過孔的內、外徑,均分為最小、最大和首選值,其中首選值是最重要的,下同。(4) 走線線寬(Routing標簽的WidthConstraint)它規(guī)定了手工和自動布線時走線的寬度。整個板范圍的首選項一般取0.2-0.6mm,另添加一些網(wǎng)絡或網(wǎng)絡組(NetClass)的線寬設置,如地線、+5伏電源線、交流電源輸入線、功率輸出線和電源組等。網(wǎng)絡組可以事先在Design-NetlistManager中定義好,地線一般可選1mm寬度,各種電源線一般可選0.5-1mm寬度,印板上線寬和電流的關系大約是每毫米線寬允許通過1安培的電流,當線徑首選值太大使得SMD焊盤在自動布線無法走通時,它會在進入到SMD焊盤處自動縮小成最小寬度和焊盤的寬度之間的一段走線,其中Board為對整個板的線寬約束,它的優(yōu)先級最低,即布線時首先滿足網(wǎng)絡和網(wǎng)絡組等的線寬約束條件。7.自動布線和手工調整(1) 點擊菜單命令AutoRoute/Setup對自動布線功能進行設置選中除了AddTestpoints以外的所有項,特別是選中其中的LockAllPre-Route選項,RoutingGrid可選1mil等。自動布線開始前PROTEL會給你一個推薦值可不去理它或改為它的推薦值,此值越小板越容易100%布通,但布線難度和所花時間越大。(2) 點擊菜單命令AutoRoute/All開始自動布線,假如不能完全布通則可手工繼續(xù)完成或UNDO一次(千萬不要用撤消全部布線功能,它會刪除所有的預布線和自由焊盤、過孔)后調整一下布局或布線規(guī)則,再重新布線。完成后做一次DRC,有錯則改正。布局和布線過程中,若發(fā)現(xiàn)原理圖有錯則應及時更新原理圖和網(wǎng)絡表,手工更改網(wǎng)絡表(同第一步),并重裝網(wǎng)絡表后再布。(3) 對布線進行手工初步調整需加粗的地線、電源線、功率輸出線等加粗,某幾根繞得太多的線重布一下,消除部分不必要的過孔,再次用VIEW3D功能察看實際效果。手工調整中可選Tools-DensityMap查看布線密度,紅色為最密,黃色次之,綠色為較松,看完后可按鍵盤上^nd鍵刷新屏幕。紅色部分一般應將走線調整得松一些,直到變成黃色或綠色。9.檢查。DRC,EMC等檢查,然后可以打印檢查,網(wǎng)絡表對比。元件清單檢查。需要注意的幾點的地方:在印制板布線時,應先確定元器件在板上的位置,然后布地線,電源線。在安排高速信號線,最好考慮低速信號線。元氣件的位置按電源電壓,數(shù)字模擬,速度快慢,電流大小等分組。安全的條件下,電源線應盡量靠近地。減小差摸輻射的環(huán)面積,也有助于減小電路的交擾。當需要在電路板上布置快速,中速,低速邏輯電路時,高速的應放在靠近邊緣連接器范圍內,而低速邏輯和存儲器,應放在遠離連接器范圍內。這樣對共阻抗偶合,輻射和交擾的減小都是有利的。最后的接地最重要的了。四實驗記錄及結果最后繪制出來的PCB電路板如下圖:圖1PCB電路圖吏:>:利用Protel中的3D預覽功能,預覽一下PCB成品的模樣。如下圖。82SY圖2PCB板的背面第六部分系統(tǒng)的安裝調試與故障排除一實驗目的掌握元件安裝調試的方法掌握調試過程中故障排除及系統(tǒng)功能和參數(shù)測試的方法二實驗內容打印出印制電路板的裝配圖,按圖紙配料,然后進行PCB元件安裝,焊接,調試,并且用電氣法則檢驗PCB板的各項指標,使用萬用表檢查安裝測試過程所出現(xiàn)的故障,并排除出現(xiàn)的故障。利用示波器,測速儀測試出系統(tǒng)的功能和各種系統(tǒng)參數(shù),最后評估系統(tǒng)是否達到了預計的要求,寫出總結。三實驗原理、方法與步驟(一)PCB板元件的焊接過程:1、 焊前準備首先要熟悉所焊印制電路板的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