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必修一人類政治文明進程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一、課標和考綱要求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9年/2019年考綱考點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根本內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知道“始皇帝〞的來歷和郡縣制建立的史實,了解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3〕列舉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了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等史實,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開展的影響。1.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1)
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2)
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3)
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4)
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知識體系建構[朝代時空]〔一〕中國早期政治制度:〔夏商周時期——奴隸社會〕夏朝商朝西周根本制度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其子啟開創(chuàng)王位世襲制。內服外服制度〔中央以相和卿士內服,地方以侯伯而外服〕宗法制、分封制、禮樂制根本認識它取代了,從此“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其最高政治原那么——尚鬼尊神以治國。=1\*GB3①分封制與宗法制,二者互為表里、相輔相成。=2\*GB3②周的政治文化,具有驚人的覆蓋性、穩(wěn)定性和延續(xù)性。時代特征[論從史出]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1\*GB3①王權與神權結合,有濃厚的迷信神話色彩。=2\*GB3②最顯著的特點是,族權與王權的緊密結合,用族權維護王權。以制為核心,以關系為紐帶,形成了“親貴合一〞“家國同構〞的機制,將政權固定在貴族的家族范圍內。=3\*GB3③從全國來看,有一整套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機構。但是當時的最高決策集團和周王只是天下“共主〞,中央和地方分權共治,尚未形成權力的高度集中。=4\*GB3④從社會結構上看,當時是奴隸主階級專政。〔二〕封建社會——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必記知識點]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的法家思想及其實踐。如:商鞅、韓非子。官僚制度監(jiān)察、諫議制度選官制度開展歷程中央地方中央地方秦朝①嬴政首創(chuàng)皇帝制度〔獨尊、專制、世襲〕②建立較為完備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秦統(tǒng)一全國后,把郡縣制推行到全國〔標志著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三公之一“御史大夫〞負責執(zhí)掌奏章,下達詔令;還負責監(jiān)察百官。/〔世襲+官由君命〕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全國建立漢朝漢武帝開創(chuàng)內外朝制度:外朝()=執(zhí)行機構中朝=決策機構漢武帝實行推恩令-逐步消除王國威脅。東漢時刺史演變成州牧,地方形成州郡縣三級制,州牧成為割據勢力。諫官的職責最初是言諫,是提意見。漢武帝增設刺史漢武帝開創(chuàng)察舉制+征辟制穩(wěn)固三國兩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開展隋唐隋朝開創(chuàng)、唐朝開展“三省六部制〞[]省:掌決策草擬頒發(fā)皇帝詔令[]?。赫茖徸h,負責審核政令[]省:事無不總,負責執(zhí)行政令〔唐朝實行道州縣三級制。后期地方實行節(jié)度使制度,成為割據勢力?!程瞥?諫議加上了封駁。封是對以皇帝名義發(fā)出的指示認為不當,可送還;駁是指對臣子及下級的奏章認為不妥,可以退回。隋朝開創(chuàng)、唐朝開展“科舉制〞成熟完善北宋二府三司制實行路州縣三級制。收精兵-削實權-將“路〞的軍政財法別離。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管理地方政事。制錢谷-派轉運使到地方管理財政。宋代有了專門的諫官機構—諫院,同時諫官和監(jiān)察官的職責開始混淆。設通判監(jiān)督知州開展完善科舉制加強元朝設置[]省為國家最高行政機構開創(chuàng)行省制度〔行中書省〕,地方上形成了省府路州縣五級。設御史臺,元代廢除了諫官機構。/繼續(xù)加強明朝明代中央,設置特務機構——錦衣衛(wèi)/東廠/西廠。①明太祖廢中書省和丞相,權分六部。為緩解皇帝的辛勞,設殿閣大學士。②明成祖時[]制度正式確立,由皇帝的親信組成,是輔政機構。廢行省機構,地方設三司分權。地方行政體制包含省府縣。少數民族地區(qū)實行土司制度。明清兩代,督察院監(jiān)督百官,六科給事中兼有監(jiān)察和諫官責任,監(jiān)督中央六個部門。監(jiān)察的對象有重合。監(jiān)察空前加強。清朝雍正皇帝繼位后,覺得連擺設的必要都沒有了,索性把六科并入都察院。/明清兩朝科舉制實行八股取士清代大興文字獄,加強思想專制??涨凹訌娗宄宋?康熙的功績?【選修】1.清朝,大體沿用明朝的官制。2.雍正皇帝,設[],地近皇宮、是皇帝的親信、但品級不高、24小時值班、跪奏筆錄。地方行政體制包含省道府縣。官員包含總督、巡撫。少數民族地區(qū)實行土司制度。雍正起,大規(guī)模改土歸流。還設置將軍轄區(qū)/辦事大臣轄區(qū)/盟旗還命令地方大員密折奏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到達頂峰中國古代的外交華夷觀念——也稱為“華夷觀念〞。統(tǒng)治政權以漢族為中心,視外族為蠻夷。帶有民族歧視。華夏族是個逐步融合擴大的概念。公元前2700年,夏族領袖黃帝東進,戰(zhàn)勝華族領袖炎帝,兩族達成聯盟并將蚩尤滅掉,占據整個中原,華夏二族逐漸融合成華夏族。漢代,由華夏族與東夷族、楚族融合、也有局部羌族的血液,一個以華夏族為根底的新民族:漢族產生了。漢族和華夏族作為整體族稱是自從漢朝到現在最普遍的。古代漢族往海外移民時自稱華夏人,由此產生“華人〞一詞?!叭A人〞一詞最初指漢族,但隨著華夏文明擴展到全國各地,“華人〞的概念漸漸由當初單指漢族,擴展到中華大地受中華文明影響的少數民族,成了全體中華民族的代稱。在古代,“中國〞是個文化概念。=1\*GB3①住在“中國",=2\*GB3②接受中國文化。古人認為:同時滿足兩者的,是中國人,兩者缺一,不是中國人。因為中國幅員越來越大,接受中國文化的人越來越多,所以,中國人越來越多。[2]朝貢外交——含義:周邊小國對中國朝覲、納貢,中國對其進行冊封、賞賜。影響:[論從史出]A、使中國形成了中央之國、天朝上國觀念。B、形成了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遠東文化圈。C、但是增加了中國的財政負擔。D、助長了中國驕惰自滿心理,在近代國際關系中被動落后。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A丞相:百官之長,幫助皇帝處理全國A丞相:百官之長,幫助皇帝處理全國;B御史大夫:執(zhí)掌,百官。C太尉:負責全國的,地位與丞相一樣。[識記結論]秦朝政治制度的特點:[論從史出]〔1〕從君權有限〔貴族君主制〕到皇權至上〔專制君主制〕?!?〕從地方分權制到中央集權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從貴族政治〔官員由貴族世卿世祿〕到官僚政治〔官由君命且不能世襲〕。其典型標志,即:制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總之,秦朝政治的血緣成分在減少、家天下性質在減少?!驳乔爻质钦嬲幕实鄣募姨煜隆?、漢朝穩(wěn)固“專制集權體制〞:〔1〕背景:漢初,出現嚴重的三大社會問題——①經歷了秦末農民起義、四年楚漢戰(zhàn)爭,社會相當貧困,經濟的蕭條破敗。=2\*GB3②丞相位高權重;漢初實行郡國并行制,導致地方“七國之亂〞,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嚴重削弱。=3\*GB3③匈奴威脅:秦漢之際,北方匈奴形成強盛的奴隸制國家,匈奴不斷南下進攻,威脅西漢北部邊郡的平安;而西漢國力有限,不得不與匈奴“和親〞?!?〕解決之道:漢武帝雄才大概,系統(tǒng)全面解決。=1\*GB3①在政治上:在中央:設中朝〔內朝〕重用身邊親信參與軍國大事決策,削弱相權,加強了皇權。形成了內外朝并存制度。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削弱了諸侯國,加強了中央集權。在地方:設刺史,監(jiān)督諸侯王和郡縣長官,加強對地方的控制開創(chuàng)〔選官〕=2\*GB3②在經濟上:將地方私鑄貨幣的權利收歸中央、實行貨幣統(tǒng)一。還實行鹽鐵官營、重農抑商政策。3、隋唐的三省六部制:〔1〕三省六部制的特點?[論從史出]=1\*GB3①既分工,又合作,還牽制。=2\*GB3②專制下的三權別離。=3\*GB3③具有一定的集體領導[三省的長官集中議事,有“政事堂〞]。〔2〕三省六部制的優(yōu)點?[論從史出]=1\*GB3①對皇帝而言:三省長官均是,相權一分為三,相權削弱、皇權得到了加強。=2\*GB3②對全國政治而言:有利于提高,有利于減少政策失誤。=3\*GB3③對專制集權體制而言:標志著中國古代官僚體制到達了。=4\*GB3④對于后世:從此,歷朝歷代大體沿用,影響至今。三省六部制的實質?——維護君主專制集權的工具。宋朝的“二府三司制〞〔1〕背景——960年,武將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北宋建立。因而吸取唐末五代以來藩鎮(zhèn)割據、武人篡政〔包括北宋自己〕改朝換代的教訓,加強專制集權。北宋官僚制度的特點?[論從史出]——分化事權、強干弱枝、重文輕武〔3〕北宋政治制度的影響?[論從史出]利:加強了皇權專制中央集權——
=1\*GB3①有效的穩(wěn)固了宋朝統(tǒng)治范圍的統(tǒng)一、安定。但是,北宋并未完成全國統(tǒng)一,周邊還有遼國、金國、西夏、吐蕃、大理等等少數民族政權。=2\*GB3②有利于防止分裂??梢杂行У逆?zhèn)壓地方和農民起義。
=3\*GB3③統(tǒng)一局面、統(tǒng)治者重視文化、重文輕武,促進了經濟、文化的高度繁榮。〔見必修二三〕弊:成為宋朝軍事上和政治統(tǒng)治上積貧積弱的根源——=1\*GB3①文官制,使領導人不很懂軍事。弱枝強干,導致冗兵和戰(zhàn)斗力的低下而且邊防軍事虛空。成為北宋在民族斗爭中屢戰(zhàn)屢敗的原因。=2\*GB3②分割地方權力,導致地方行政辦事效率低下。中央,機構臃腫,人浮于事,冗官。
=3\*GB3③而冗官加上冗兵,使國家財政支出巨大,使人民負擔沉重,農民起義不斷。引申——王安石變法?〔見選修教材?歷史人物評說?〕元朝的官制——中央:一省制地方上:“行省制度〞[問題探討]=1\*GB3①元朝為什么要實行“行省制度〞?[論從史出]
A.是歷史的經驗教訓:唐朝實行節(jié)度使,導致權力分散、國家動亂。宋朝,撤掉所有武官官職,地方官全部由文官擔任,又太過絕對。歷史證明:一個國家,中央和地方勢力,需要到達平衡才行。B.也是現實國情需要:元朝時,疆域空前遼闊,需要大權收歸中央,才能維護國家平穩(wěn)和真正統(tǒng)一。=2\*GB3②關于行省制度的具體認識?行省具體作用總體意義性質行省具有雙重性:它既是朝廷的派出機構,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機構。有利于加強中央與地方的聯系.穩(wěn)固了國家的統(tǒng)一和各民族的大融合。權力行省權力:大而不專權。既有利于中央集權,又給地方留出了局部自主權力。到達了中央與地方勢力的平衡。較成功地解決了地方勢力動輒“坐大〞的積習。運行機制行省的領導體制:是一署多員,與長官節(jié)制相結合。有利于官員的相互制約,也可以說是實行了集體領導與民主集中相結合的領導方式。明朝的專制集權空前加強:廢除丞相,權分六部。建立內閣制度。設置廠衛(wèi)特務機構。公布?大明律?實行八股取士。地方上,廢除行中書省,實行三司〔見下面框架結構圖示〕分權。7、清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到達頂峰8、監(jiān)察制度、諫議制度——對古代的監(jiān)察制度的認識、評價?①中國古代的監(jiān)察、諫議制度,監(jiān)察官是皇帝的御用工具和耳目、諫官組織根本上是擺設品。其作用因人因時因事而異。所以,并不能從根本上約束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也不能杜絕官僚隊伍中的腐敗和低效現象。②但它作為一種常設的政治制度,在整頓吏治,打擊地方割據勢力,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維護中央集權,在諫正皇帝過失防止決策失誤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9、選官制度?世襲恩蔭制〔商周〕→軍功爵制〔戰(zhàn)國時期〕→察舉制〔漢朝〕→九品中正制〔魏晉南北朝〕→科舉制〔始于隋〕名詞概念解析——重點難點突破1、“宗〞是維系“分〞的血緣紐帶和內核,是里,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表達就是分封制。而“分〞是“宗〞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外在表達,是表。宗法制分封制目的規(guī)定宗族內部的嫡、庶系統(tǒng)的等級地位,來確立和穩(wěn)固父系家長在本宗族內的地位,尤其是保證王權的穩(wěn)定。武王建周,為了穩(wěn)固和擴大周王朝的統(tǒng)治,有效地管理廣闊被征服的地區(qū),鎮(zhèn)撫各地原有的邦國〔封邦建國〕內容宗族之內,分為大宗和小宗。大宗:周王的嫡長子、嫡長孫一系有繼承王位的權利。小宗:次子、庶子的后裔。大宗率小宗,小宗必須服從大宗。在不同輩分和輩分之間,大宗和小宗,始終是相對的。[分封什么]和。[封給誰]分別授予王公貴族、功臣和先代貴族,[權利]受封者稱王或公,建諸侯國,在其封國內獨掌一切大權。[義務]受封諸侯,必須絕對服從周天子的命令,為天子戍守、派軍作戰(zhàn)、交納和力役。特點基于[]關系的[]繼承制地方上,諸侯有諸多大權,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作用形成了森嚴的等級,保證了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于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穩(wěn)定與團結。積極:穩(wěn)固了政權。開發(fā)了遙遠地區(qū)。擴大了統(tǒng)治區(qū)域。消極:但諸侯國易形成割據獨立勢力,威脅中央。比照:分封制,郡縣制和行省制——相同點都是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郡縣制行省制盛行的朝代奴隸社會〔周朝〕、漢初幾乎整個封建社會自朝開始劃分根底與制相聯系的,以關系為根底按地理區(qū)域劃分在國家大一統(tǒng)的條件下實行按地理區(qū)域、以北制南劃分在國家大一統(tǒng)的條件下實行地方首腦稱呼及權限地方最高首腦稱為諸侯〔王或公〕,獨掌地方一切大權,有極大自主性??たh的官吏由任免調遷,一切大事權歸中央、聽命中央。是中央政府中書省的派出機構,其行政長官直接對中書省負責。地方首腦待遇王位,并有封地。諸侯國實質上是獨立王國。官位不,有任期,官員只有俸祿沒有封地??たh首長只是地方官員。但行省首長,是中央干部兼地方長官。作用影響曾產生過積極作用。但諸侯國的獨立性很大,容易開展成勢力,破壞國家統(tǒng)一和安定。都是中央政府下屬的地方行政機構,它們有效地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國家的統(tǒng)一。經過后世不斷調整和補充,其積極作用越來越明顯。兩種制度,均都影響至今。3、中國古代主要的選官制比擬:時期背景選官制度依據執(zhí)行者和選官途徑影響商周主要以血緣關系分配政治權利恩蔭制血緣/維護了貴族特權春秋戰(zhàn)國諸侯爭霸群雄兼并軍功爵制軍功的大小決定著將士"尊卑爵秩等級"的上下。以國家授田及土地私有制為賞賜。它能激起廣闊官兵對爵祿、田宅等的巨大貪欲而富國強兵。造就了一批新官僚和軍功地主,開了"布衣將相之局"。加速了"世卿世祿"制度和宗法制的瓦解。促進了社會階層流動。兩漢漢武帝為了大力加強中央集權察舉制德才并重尤重“孝廉〞由地方上的察舉官向中央推舉打破了貴族特權,選官范圍擴大,但易徇私舞弊魏晉南北朝世家大族把持了中央和地方要職九品中正制門第由地方上的中正官向中央推舉,但先自評品級。極易徇私舞弊、壓制了人才隋唐以后世家大族衰落,庶族地主興起科舉制才學由中央的禮部主持,考試〔詳見下頁的分析〕明清為了加強專制集權統(tǒng)治科舉制八股取士——每篇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后股、束股、8個局部組成。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后來答案還有字數限制。三級考試:省級-鄉(xiāng)試〔舉人〕、京城禮部-會試〔貢生〕、皇帝主持殿試〔進士〕?!咎貏e提醒】隋朝以后,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科舉制成為選官的主要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恩蔭制度、舉薦制度、破格提拔等方式在選官途徑中,仍然起著輔助的作用。4、比照:內朝、內閣、軍機處,三者的異同?內朝內閣軍機處朝代及開創(chuàng)者職能分割相權、幫助皇帝決策減輕皇帝的公務負擔——備思參謀、輔助皇帝處理事務、在朝內侍從皇帝。最初是為辦理軍機事務而設,后來總攬軍、政大權。還有權向皇帝推薦官吏。權力有實權無決策權。到明朝中期,權力增大,內閣有票擬權,但依賴太監(jiān)送達皇帝批紅。明朝后期,張居正讓內閣成為政府運轉的中樞,實際上接近現代首相的地位。軍機大臣除了奉命辦事之外,無決策權、無單獨給其他部門的指令權。其權力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1911年責任內閣成立后,軍機處被撤銷。地位、性質與丞相是同一級別、是法定、固定的正式的國家機構。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行政和決策機構,只是皇帝的內侍機構。一切都源于皇帝給予的信任與否和授權的多少。明末,宦官專權,內閣名存實亡。軍機處是“法定〞的國家最高的執(zhí)政機關,凌駕于內閣和六部之上。內閣、六部,只辦理例行事務。但軍機大臣無品級,無俸祿,跪奏筆錄、人數無定額、無專職。下設附屬機構無下屬機構不設官署,也無下屬機構。影響對皇權有一定制約作用事無大小,內閣都要秉承君主的旨意行事,遂成為君主加強專制的工具。但內閣票擬,客觀上有助于皇帝決策。[1]特點:簡-機構簡單、精-人員精干、速-全天候輪流值班/及時傳述繕撰承旨辦事/效率奇高、密-決策封閉/軍機大臣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保密性強。[2]標志著封建專制集權開展到了頂點。5、[ps]科舉制度的特征:〔1〕是儒家“大一統(tǒng)〞和精英治國的產物。〔2〕公開考試,公平競爭,擇優(yōu)錄取。
〔3〕有明顯的階段性特點。前好后壞?!?〕近1300年的歷史,影響深遠[分析]科舉制的影響?[論從史出]與前幾代相比:〔1〕是一大進步,抑制了門閥壟斷仕途?!?〕擴大了官吏的來源,擴大了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根底。
〔3〕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促進了社會的重學風氣?!?〕把選才和官吏任命權歸中央,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政局穩(wěn)定。對后世:〔1〕對中國教育事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和文學藝術,都產生的深遠的影響。
〔2〕主要考察儒家經典、詩文歌賦,長久持續(xù),不利中國科技繁榮?!?〕明清時期科舉制走向了極端,摧殘人才,阻礙了知識分子創(chuàng)新。
對世界:是世界最早的考試制度,局部優(yōu)秀的措施,至今仍被我國和世界沿用開展6、官僚機構、官僚制度〔1〕官僚機構,是指所有大型組織中由受過訓練的專職人員組成的行政管理機構。并非任何管理機構都稱為官僚機構。〔2〕官僚制度,是把有經專門培訓的專職公務人員,按照職能和職位分工,按分層管理原那么建立起來的行政權力體系?!?〕中國古代的封建官制,是指在皇帝之下設置的中央官制與地方官制上下兩級官僚機構。官制是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國家的統(tǒng)治支柱。7、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1〕概念解析:它應當分成專制主義與中央集權兩個概念來理解,同時又要注意二者之間的聯系。含義相對應的概念概念范疇二者的關系專制主義指君主或少數幾個人專制的政權組織形式[所以不只是君主專制與民主政體〔民主政治體制〕相對立專制主義是決策方式專制主義皇權加強時,往往是中央集權比擬有效時。專制主義皇權削弱時,往往也是中央集權不力時。中央集權是地方政府在政、經、軍事方面沒有獨立性,必須嚴格服從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相對于地方分權、相對于地方割據而言中央集權是管理方式〔2〕其為什么產生的原因?=1\*GB3①經濟根源——是與中國封建生產方式相適應的。封建經濟的分散性、個體小農經濟的脆弱生產力低下,要求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來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社會穩(wěn)定,以保障封建經濟的生產和再生產開展。=2\*GB3②政治根源——穩(wěn)固、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需要。新興的地主階級吸取諸侯割據的教訓,以消除地方割據勢力,維護國家統(tǒng)一。=3\*GB3③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了理論根底。秦自商鞅變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為統(tǒng)治思想。韓非子總結諸子百家學說,創(chuàng)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權的政治理論,為秦始皇創(chuàng)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奠定理論根底。=4\*GB3④地理原因——中國屬于大河文明,以農業(yè)生產為主,土地束縛了過多的勞動力,無法更多的開展商業(yè)與手工業(yè)。而且領土面積較大,需要統(tǒng)一的管理。〔3〕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長期的兩大矛盾: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君權與相權的矛盾斗爭的總趨勢:不斷改革地方行政機構,地方權力不斷削弱,中央權力〔集權〕不斷加強斗爭的總趨勢:不斷改革中央行政機構,相權不斷削弱,君權不斷加強,直至丞相被廢△個別例外的情況:漢初實行郡國并行制;唐朝中期設節(jié)度使;元朝以中書省代替三省〔4〕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特點?[論從史出]=1\*GB3①權力高度集中,皇權至上=2\*GB3②政權與神權相結合=3\*GB3③政治制度與倫理道德相結合,儒家思想成為正統(tǒng)思想〔5〕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論從史出]有利于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和社會的穩(wěn)定、有利于維護祖國領土主權完整。①積極影響有利于社會經濟的開展,能有效組織人、物、財力,從事大型的生產活動和經濟建設,有利于民族之間和中外之間的交流和融合,有利于科技文化的繁榮?;蕶鄬V茦O易形成專制、專斷現象,容易出現決策失誤,形成暴政和腐?、谙麡O影響君主專制的空前強化,阻礙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開展其副產品文化專制,鉗制人們的思想,阻礙科技的開展和社會的進步以明朝中后期為界,上述影響:之前積極影響為主;之后消極影響日趨突出,是阻礙歷史開展的因素,使中國大大落后于西方。四、易錯易混知識點正誤辨析1.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與早期政治制度,屬同一概念。()2.“封邦建國〞就是封建制度。()3.宗法制下,長子一定有資格繼承王位。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是界限是嚴格的、絕對的。()4.隨著奴隸社會的瓦解,宗法制觀念隨之消滅。()5.分封制的目的是“封建親戚,以藩屏周〞。()6.宗法制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國〞“家〞一體,保證了周王的權威和政治隸屬關系。()7.郡縣制開始于秦朝。()8.專制主義就是君主專制。〔〕9.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開始于科舉制。()10.漢代推恩令以后,歷朝不再設置諸侯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版班組工程保修服務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醫(yī)療設備檢測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商鋪買賣合同模板(含租金支付方式)
- 二零二五年度公務員保密協議執(zhí)行指南3篇
- 春來小學小升初數學試卷
- 安康市省中考數學試卷
- 2024年蔬菜采購框架協議3篇
- 2024年采購供應合同規(guī)定3篇
- 初中8年級下冊數學試卷
- 2024年雇主與廚師雇傭協議
- 【長安的荔枝中李善德的人物形象分析7800字(論文)】
- CJT 288-2017 預制雙層不銹鋼煙道及煙囪
- 生物安全風險評估報告
- 戈19商務方案第十九屆玄奘之路戈壁挑戰(zhàn)賽商務合作方案
- 廣西河池市宜州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數學試卷(含解析)
- 2024高考政治真題-哲學-匯集(解析版)
- 對承租方有利的商鋪租賃合同
- 2024云南大學滇池學院教師招聘考試筆試試題
- 國外幼兒園自主游戲研究現狀
- 浙江大學2011–2012學年冬季學期《高級數據結構與算法分析》課程期末考試試卷
- 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體驗式學習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華僑大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