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數(shù)學動點問題解題技巧_第1頁
初一數(shù)學動點問題解題技巧_第2頁
初一數(shù)學動點問題解題技巧_第3頁
初一數(shù)學動點問題解題技巧_第4頁
初一數(shù)學動點問題解題技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一數(shù)學動點問題解題技巧所謂“動點型問題”是指題設圖形中存在一個或多個動點,它們在線段、射線或弧線上運動的一類開放性題目。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是動中求靜,靈活運用有關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關鍵:動中求靜。數(shù)學思想:分類思想、數(shù)形結合思想、轉(zhuǎn)化思想。1、有一數(shù)軸原點為O,點A所對應的數(shù)是-112,點A沿數(shù)軸勻速平移經(jīng)過原點到達點B。(1)如果OA=OB,那么點B所對應的數(shù)是什么?(2)從點A到達點B所用時間是3秒,求該點的運動速度。(3)從點A沿數(shù)軸勻速平移經(jīng)過點K到達點C,所用時間是9秒,且KC=KA,分別求點K和點C所對應的數(shù)。2、動點A從原點出發(fā)向數(shù)軸負方向運動,同時,動點B也從原點出發(fā)向數(shù)軸正方向運動,3秒后,兩點相距15個單位長度。已知動點A、B的速度比是1:4。(速度單位:單位長度/秒)(1)求出兩個動點運動的速度,并在數(shù)軸上標出A、B兩點從原點出發(fā)運動3秒時的位置;(2)若A、B兩點從(1)中的位置同時向數(shù)軸負方向運動,幾秒后原點恰好處在兩個動點正中間;(3)在(2)中A、B兩點繼續(xù)同時向數(shù)軸負方向運動時,另一動點C同時從B點位置出發(fā)向A運動,當遇到A后,立即返回向B點運動,遇到B點后立即返回向A點運動,如此往返,直到B追上A時,C立即停止運動。若點C一直以20單位長度/秒的速度勻速運動,那么點C從開始到停止運動,運動的路程是多少單位長度。3、已知數(shù)軸上兩點A、B對應的數(shù)分別為-1、3,點P為數(shù)軸上一動點,其對應的數(shù)為x。(1)若點P到點A,點B的距離相等,求點P對應的數(shù);(2)數(shù)軸上是否存在點P,使點P到點A、點B的距離之和為6?若存在,請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3)點A、點B分別以2個單位長度/分、1個單位長度/分的速度向右運動,同時點P以6個單位長度/分的速度從O點向左運動。當遇到A時,點P立即以同樣的速度向右運動,并不停地往返于點A與點B之間,求當點A與點B重合時,點P所經(jīng)過的總路程是多少?4、數(shù)軸上兩個質(zhì)點A、B所對應的數(shù)為-8、4,A、B兩點各自以一定的速度在上運動,且A點的運動速度為2個單位/秒。(1)點A、B兩點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在原點處相遇,求B點的運動速度。5、在數(shù)軸上,點A表示的數(shù)是-30,點B表示的數(shù)是170。求A、B中點所表示的數(shù),以及電子青蛙m、n相遇的位置和n在甲到達A、B、C的距離和為40時的相遇情況。答案:A、B中點的數(shù)為70;電子青蛙m向左運動,電子青蛙n向右運動,在數(shù)軸上相遇的位置為70;當甲到A、B、C的距離和為40時,甲、乙不能再次相遇,因為兩者的速度比例不同。6、已知數(shù)軸上有A、B、C三點,分別代表-24,-10,10,兩只電子螞蟻甲、乙分別從A、C兩點同時相向而行,甲的速度為4個單位/秒。求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離和為40個單位;甲、乙在數(shù)軸上的哪個點相遇;甲、乙在甲到A、B、C的距離和為40時是否能再次相遇,若能,求出相遇點;若不能,請說明理由。答案:⑴甲到A、B、C的距離和為40時,甲行進了10秒;⑵甲、乙在數(shù)軸上的相遇點為-2;⑶當甲到A、B、C的距離和為40時,甲、乙不能再次相遇,因為兩者的速度比例不同。7、已知數(shù)軸上兩點A、B對應的數(shù)分別為-1,3,點P為數(shù)軸上一動點,其對應的數(shù)為x。若點P到點A、點B的距離相等,求點P對應的數(shù);數(shù)軸上是否存在點P,使點P到點A、點B的距離之和為5?若存在,請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答案:⑴點P對應的數(shù)為1;⑵不存在這樣的點P,因為點A、點B的距離為4,小于5。⑶點P以單位長度的速度向左運動,點A以每分鐘5個單位長度向左運動,點B以每分鐘20個單位長度向左運動。問它們同時出發(fā)后,幾分鐘后P點到點A、點B的距離相等?(改寫)假設它們同時出發(fā),設它們運動的時間為t分鐘。則P點運動的距離為t個單位長度,A點運動的距離為5t個單位長度,B點運動的距離為20t個單位長度。因此,P點到A點的距離為12t個單位長度,P點到B點的距離為17t個單位長度。當P點到A、B點的距離相等時,有12t=17t-t,解得t=5。因此,它們同時出發(fā)后,5分鐘后P點到點A、點B的距離相等。8、已知數(shù)軸上有三點A、B、C,AB=12AC,點C對應的數(shù)是200。(1)若BC=300,求點A對應的數(shù);(改寫)設點A對應的數(shù)為x,由題可得,點B對應的數(shù)為x+12(x-200)=13x-2400,點C對應的數(shù)為200。因此,點A、B、C在數(shù)軸上的坐標分別為x、13x-2400、200。又因為BC=300,所以有13x-2400-200=300,解得x=250。因此,點A對應的數(shù)為250。(2)在(1)的條件下,動點P、Q分別從A、C兩點同時出發(fā)向左運動,同時動點R從A點出發(fā)向右運動,點P、Q、R的速度分別為10單位長度每秒、5單位長度每秒、2單位長度每秒,點M為線段PR的中點,點N為線段RQ的中點,求滿足MR=4RN的時間t。(改寫)設P點運動的時間為t秒,則P點的坐標為250-10t,Q點的坐標為200+5t,R點的坐標為250+2t。因此,線段PR的中點M的坐標為(250-10t+250+2t)/2=250-4t,線段RQ的中點N的坐標為(250+2t+200+5t)/2=225+3.5t。要使MR=4RN,有250-4t-(250+2t)=-4t=4(225+3.5t)-(250+2t)=1225-10.5t,解得t=50。因此,滿足MR=4RN的時間為50秒。(3)在(1)的條件下,若點E、D對應的數(shù)分別為-800、1200,動點P、Q分別從E、D兩點同時出發(fā)向左運動,點P、Q的速度分別為10單位長度每秒、5單位長度每秒,點M為線段PQ的中點,點Q在從點D運動到點A的過程中,32QC-AM的值是否發(fā)生變化?若不變,求其值;若變化,請說明理由。(改寫)設P點運動的時間為t秒,則P點的坐標為-800-10t,Q點的坐標為1200-5t,因此,線段PQ的中點M的坐標為(-800-10t+1200-5t)/2=200-7.5t。在Q點從點D運動到點A的過程中,點Q的坐標變化了1200-(-1)=1201個單位長度,而32QC-AM的值為32(1200-1200+7.5t)-(200-7.5t-(-800))=240t+2600。因此,32QC-AM的值隨著時間t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9、數(shù)軸上點A對應的數(shù)是-1,B點對應的數(shù)是1,一只小蟲甲從點B出發(fā)沿著數(shù)軸的正方向以每秒4個單位的速度爬行至C點,再立即返回到A點,共用了4秒鐘。(1)求點C對應的數(shù);(改寫)設點C對應的數(shù)為x,則小蟲甲從B點爬行到C點的距離為x-1,從C點返回到A點的距離為x+1。因此,有x-1+x+1=4×4=16,解得x=9。因此,點C對應的數(shù)為9。(2)若小蟲甲返回到A點后再作如下運動:第1次向右爬行2個單位,第2次向左爬行4個單位,第3次向右爬行6個單位,第4次向左爬行8個單位,…依次規(guī)律爬下去,求它第10次爬行所停在點所對應的數(shù)。(改寫)小蟲甲每次向右爬行的距離為偶數(shù),向左爬行的距離為奇數(shù)。因此,第10次爬行后,小蟲甲停在的點一定是奇數(shù)。設小蟲甲第10次爬行后停在點D,對應的數(shù)為y。則從A點到D點的距離為y+1,從D點返回到A點的距離為2(10+1)-y-1=21-y。因此,有y+1+21-y=4×4=16,解得y=8。因此,小蟲甲第10次爬行后停在的點對應的數(shù)為8。(3)若小蟲甲返回到A后繼續(xù)沿著數(shù)軸的負方向以每秒4個單位的速度爬行,這時另一小蟲乙從點C出發(fā)沿著數(shù)軸的負方向以每秒7個單位的速度爬行,設甲小蟲對應的點為E點,乙小蟲對應的點為F點,設點A、E、F、B所對應的數(shù)分別是xA、xE、xF、xB,當運動時間t不超過1秒時,則下列結論:|xA-xE|+|xE-xF|-|xF-xB|不變。(改寫)設小蟲甲從A點出發(fā)向左爬行的時間為t秒,則小蟲甲在t秒內(nèi)爬行的距離為-4t,小蟲乙在t秒內(nèi)爬行的距離為-7t。因此,小蟲甲到達的點E的坐標為-1-4t,小蟲乙到達的點F的坐標為9-7t。因此,有|xA-xE|+|xE-xF|-|xF-xB|=|-1-(-1-4t)|+|-1-4t-(9-7t)|-|(9-7t)-1|=|4t|+|2t-10|=2t+10。因此,當運動時間t不超過1秒時,|xA-xE|+|xE-xF|-|xF-xB|的值為2t+10,與t無關,因此不變。2.數(shù)軸上表示2的點先向右移動2個單位,再向左移動5個單位,最后到達的點表示的數(shù)是-1。3.數(shù)軸上若點A表示的數(shù)是2,點B與點A的距離為3,則點B表示的數(shù)是-1或4。4.若|a-3|=2,|b+2|=1,且數(shù)a、b在數(shù)軸上表示的數(shù)分別是點A、點B,則A、B兩點間的最大距離是6,最小距離是1。5.數(shù)軸上點A表示8,點B表示-8,點C在點A與點B之間。三個點同時開始運動,經(jīng)過8秒三個點聚于一點,這一點表示的數(shù)是0,點C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移動了12個單位。11.已知數(shù)軸上兩點A、B對應的數(shù)分別為-1、3,數(shù)軸上一動點P對應的數(shù)為x。(1)若點P到點A,點B的距離相等,則點P對應的數(shù)為1。(2)當點P以每分鐘1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從O點向左運動時,點A以每分鐘5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左運動,點B以每分鐘20個單位長度的速度向左運動,點P到點A,點B的距離相等時,已經(jīng)過15分鐘。12.如圖,在射線OM上有三點A、B、C,滿足OA=500px,AB=1500px,BC=250px(如圖所示),點P從點O出發(fā),沿OM方向以25px/s的速度勻速運動,點Q從點C出發(fā)在線段CO上向點O勻速運動(點Q運動到點O時停止運動),兩點同時出發(fā)。(1)當PA=2PB時,點Q運動到的位置恰好是線段AB的三等分點,點Q的運動速度為50px/s。(2)若點Q運動速度為75px/s,經(jīng)過20秒鐘P、Q兩點相距1750px。(3)當點P運動到線段AB上時,取OP和AB的中點E、F,則OB-AP/EF的值為1。13.甲、乙物體分別從相距70米的兩處同時相向運動。甲第1分鐘走2米,以后每分鐘比前1分鐘多走1米,乙每分鐘走5米。(1)甲、乙開始運動后14分鐘相遇。(2)開始運動后第二次相遇時,已經(jīng)過56分鐘。14.線段AB=500px,點P沿線段AB自A點向B點以2厘米/秒運動,同時點Q沿線段BA自B點向A點以3厘米/秒運動,經(jīng)過250秒鐘,P、Q兩點相遇。1、已知數(shù)軸上A、B兩點所表示的數(shù)分別為-2和8。求線段AB的長度。線段AB的長度為10。2、已知數(shù)軸上A、B兩點所表示的數(shù)分別為-2和8。若P為射線BA上的一點,M為PA的中點,N為PB的中點,當點P在射線BA上運動時,MN的長度是否發(fā)生改變?若不變,請你畫出圖形,并求出線段MN的長;若改變,請說明理由。當點P在射線BA上運動時,MN的長度不會發(fā)生改變。線段MN的長度為5。3、已知定長線段AB長度為250px,M是線段AB上一定點,C、D兩點分別從M、B出發(fā)以25px/s、75px/s的速度沿直線BA向左運動,運動方向如箭頭所示。當點C、D運動了2s時,求AC+MD的值。AC+MD的值為100px。4、已知定長線段AB長度為250px,M是線段AB上一定點,C、D兩點分別從M、B出發(fā)以25px/s、75px/s的速度沿直線BA向左運動,運動方向如箭頭所示。當點C、D運動時,總有MD=3AC。求AM/AB的值。AM/AB的值為0.2。5、已知定長線段AB長度為250px,M是線段AB上一定點,C、D兩點分別從M、B出發(fā)以25px/s、75px/s的速度沿直線BA向左運動,運動方向如箭頭所示。在題目條件下,N是直線AB上一點,且AN-BN=MN,求MN/AB的值。MN/AB的值為0.2。6、已知定長線段AB長度為250px,P是線段AB上一定點,C、D兩點分別從P、B出發(fā)以25px/s、50px/s的速度沿直線AB向左運動。若C、D運動到任一時刻時,總有PD=2AC,請說明P點在線段AB上的位置。P點在線段AB的左側(cè)且離A點更近。7、已知定長線段AB長度為250px,P是線段AB上一定點,C、D兩點分別從P、B出發(fā)以25px/s、50px/s的速度沿直線AB向左運動。在題目條件下,Q是直線AB上一點,且AQ-BQ=PQ,求PQ/AB的值。PQ/AB的值為0.4。8、已知線段AB=m,CD=n,線段CD在直線AB上運動(A在B左側(cè),C在D左側(cè)),若|m-2n|=-(6-n)2。求線段AB、CD的長度。線段AB的長度為m,線段CD的長度為n。9、已知線段AB=m,CD=n,線段CD在直線AB上運動(A在B左側(cè),C在D左側(cè)),若|m-2n|=-(6-n)2。M、N分別為線段AC、BD的中點,若BC=4,求MN的長度。MN的長度為3。10、已知線段AB=m,CD=n,線段CD在直線AB上運動(A在B左側(cè),C在D左側(cè)),若|m-2n|=-(6-n)2。當CD運動到某一時刻時,D點與B點重合,P是線段AB延長線上任意一點。下列兩個結論:①PA-PB=PC是定值;②PA+PB=PC是定值。正確的結論是①,因為PA-PB=AC+CB-AB=CD-AB=-(6-n)。18、已知數(shù)軸上A、B兩點所表示的數(shù)分別為-2和8。求線段AB的長度為10。若P為射線BA上的一點(點P不與A、B兩點重合),M為PA的中點,N為PB的中點,當點P在射線BA上運動時,線段MN的長度是否發(fā)生改變?若不變,請畫出圖形,并求出線段MN的長度。根據(jù)題意,當P在射線BA上運動時,MN的長度不會發(fā)生改變,因為M、N分別為PA、PB的中點,線段MN是線段AB的中垂線,所以MN的長度為AB長度的一半,即5。若改變,請說明理由。無需說明理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