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使用警告:本內容由圣才電子書提供,付費購買閱讀后,僅供個人或單位內部學習、參考,不能作為商業(yè)用途使用
文檔簡介
第1章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1.1考點歸納一、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形態(tài)1.哲學的含義哲學是人們關于世界的總的看法或根本觀點,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關于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體系。2.作為世界觀理論形態(tài)的哲學及其特征哲學是用最普遍的概念、最一般的范疇和具有普遍性的規(guī)律來把握世界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形態(tài),或者說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1)哲學不同于具體科學①具體科學都是以自然或社會領域中的某一方面為對象,它所研究的問題是具體的,限于特定的領域,而哲學以人與世界的總體關系為對象,它所研究的問題具有普遍性。由于哲學是世界觀,所以哲學不同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它的提問方式和問題本身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②具體科學也具有理論性,但具體科學不研究作為研究主體的自我與對象的關系,只研究對象自身的規(guī)律。而哲學是以人與世界關系為中心而展開的對世界的總體性把握。③具體科學表現(xiàn)為關于某一領域的某種具體知識,哲學則是對包括社會和人在內的世界的宏觀把握,表現(xiàn)為一種哲學智慧。(2)哲學智慧不同于實證知識哲學智慧與實證知識的不同之處在于,它雖然要以具體科學的知識為依據(jù),但它又不是這些具體科學知識的簡單相加,而是對各種知識中蘊涵的普遍規(guī)律和意義的揭示,這就是從科學知識到哲學智慧的升華。(3)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又極為密切哲學不能脫離科學。哲學需要通過對科學知識進行概括、總結和再思考的方式來把握人與世界的關系。離開科學的所謂哲學智慧只能是“假(假話)、大(大話)、空(空話)”。3.世界觀與人生觀作為世界觀的理論形態(tài),哲學既包括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總體理解,又包括對人與社會關系的總體理解,還包括對人本身以及人生意義的總體理解,關系到人們對待生活的根本態(tài)度以及人們思想行為的根本準則。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人生觀。人生觀是關于人生問題的根本觀點,直接決定著人們活動的目標、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1)人生觀與世界觀的關系人生觀與世界觀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①世界觀包含著人生觀世界觀理論從總體上揭示人與世界的關系,論證人在世界中的地位與作用,闡發(fā)人的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并通過對人的活動的規(guī)范和引導,實際地塑造人們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人生觀。②人生觀是世界觀的集中體現(xiàn)在人與自我的關系中必然滲透著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對人生的不同態(tài)度必然包含著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關系的不同理解。人對自身的理解直接關系到對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理解。從根本上說,人生觀是一個如何看待人與世界關系的世界觀問題。(2)人生觀問題的根源人生觀問題根源于人的特殊的存在方式,以及由此構成的特殊的矛盾。主要表現(xiàn)在:①人是源于自然的存在,然而,源于自然的人類又是力圖超越自然、尋求自由的社會存在,這就是人的存在的自由與必然的矛盾;②人是生活在現(xiàn)實中的存在,然而,現(xiàn)實的人總是不滿足和不滿意人的現(xiàn)實,力圖把現(xiàn)實變成人所希望和向往的現(xiàn)實,這就是人的生活的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③人的個體生命是有限的,然而,人總是力圖以某種追求去超越有限的人生,讓生命顯示其歷史的意義,這就是人的生命的有限與無限的矛盾。(3)人生觀的內涵①人生觀主要包括對人的本質和生存方式的認識、對人生目的和價值的理解,并具體地表現(xiàn)為對生與死、福與禍、榮與辱等問題的看法。②人是社會性的存在,在人生觀中,最核心的問題是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問題,包括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群體、個人與人類等關系問題。③人生的意義,是在如何處理這些矛盾關系當中體現(xiàn)出來的。正確的人生觀會拓寬人的生活視野,深化人的生命體驗,升華人的人生境界,引導人的理想追求,使人們形成健全的人格。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地揭示了人的本質和存在方式、人與世界的關系、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為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社會,以及自由與必然、理想與現(xiàn)實、有限與無限的關系,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和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提供了科學的人生觀。4.哲學在文化中的地位哲學自身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和發(fā)展,總是與那個時代的科學、藝術、宗教、道德等緊密相連,以文化為土壤。哲學在文化中的地位主要表現(xiàn)為:(1)哲學既依存于文化,又以其世界觀和人生觀、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成為文化發(fā)展的導航器。表現(xiàn)為一種民族精神的傳統(tǒng),一種內在凝聚力,一種人生境界,并體現(xiàn)了一個民族在特定歷史時期所達到的文明程度。它既是各種文化形態(tài)的凝結,又是貫穿各種文化形態(tài),使其整合為一個有機整體的串線。(2)中國哲學是中國文化的世界觀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是東方文明古國,哲學思想源遠流長,對中國文化的各個領域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起到了積極作用。(3)哲學是文明的活的靈魂,它自身又是文化的一種形態(tài)。作為一種文化,哲學同其他文化形態(tài)一樣,有精華與糟粕之分。文明的活的靈魂是指哲學的積極方面。對待哲學傳統(tǒng)的問題,要使傳統(tǒng)中優(yōu)秀的文化在當代得到發(fā)揚,又要使當代文化從傳統(tǒng)中吸取營養(yǎng)。二、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作為世界觀的理論形態(tài),哲學研究包含許多領域(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許多方面(本體論、認識論、價值論、方法論)的問題,但其中有一個貫穿各個領域和方面,決定整個哲學體系性質,并對解決具體哲學問題具有支配作用的問題,這就是哲學基本問題。1.哲學基本問題的內涵(1)恩格斯關于哲學的基本問題的提出恩格斯鮮明而完整地提出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基本問題。在《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他明確指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并認為哲學基本問題在內容上包括兩方面:①精神和自然界、意識和物質、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何者為第二性;②“我們關于我們周圍世界的思想對這個世界本身的關系是怎樣的?我們的思維能不能認識現(xiàn)實世界?我們能不能在我們關于現(xiàn)實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確地反映現(xiàn)實?”這是關于思維能否認識或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2)恩格斯關于哲學的基本問題的論斷恩格斯關于哲學基本問題的論斷,是以理論的方式濃縮地再現(xiàn)了哲學發(fā)展的歷程。①人類的哲學觀念首先是從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一方面開始的。②人類進入文明社會后,開始產生了系統(tǒng)的哲學思維。哲學邁上文明舞臺的最初形式是自然哲學。西方古代哲學的本質特征就是探討精神和自然界、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即本體論問題。西方近代哲學的研究重點發(fā)生轉移,即由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一方面轉向第二方面。(3)哲學基本問題的兩個方面的關系哲學基本問題的兩個方面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任何一種哲學在解決哲學基本問題時,這兩個方面都是相互影響的。不能把哲學基本問題的兩個方面看成是互不相關、各自獨立的問題。①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正確解答,有賴于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二方面的科學解答。②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二方面的正確解答,又離不開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科學解答。(4)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構成哲學基本問題的原因①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之所以構成哲學的基本問題,決定于人類活動的特點和哲學的本性。a.哲學基本問題并不神秘,它是人們的實際生活中的基本問題,首先是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中的基本問題。b.作為世界觀的理論形態(tài),哲學是以人與世界關系為中心展開的理論形態(tài),把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作為哲學基本問題,正是對人的活動中普遍存在、不斷重復出現(xiàn)的人與世界關系本質的哲學提煉。②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之所以構成哲學的基本問題,決定于它在全部哲學中的不可超越性。a.思維和存在關系問題不是哲學的惟一問題,但哲學體系的性質以及如何解答、論述具體問題,卻決定于如何解答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這表明,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在哲學中具有不可超越性,這種不可超越性表現(xiàn)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派別的不可超越性。b.思維和存在的關系作為哲學基本問題具有普遍性,但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用以表現(xiàn)哲學基本問題的方式和范疇并不完全相同。2.哲學基本問題與哲學基本派別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哲學中的兩個基本派別。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惟一標準,就是它們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1)凡是斷定精神對自然界說來是本原的,從而歸根到底承認某種創(chuàng)世說的人,組成唯心主義陣營。(2)凡是認為自然界是本原的,屬于唯物主義的各種學派。(3)其中存在對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兩大曲解,主要表現(xiàn)為:①說唯物主義是重物輕人的物本主義,這是曲解。②說唯心主義是輕物重人、追求道德和信仰的理想主義,這同樣是曲解。3.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歷史形態(tài)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哲學中的兩個基本派別。它們在自己的發(fā)展中,各自經歷了不同的歷史形態(tài)。(1)唯物主義的歷史形態(tài)①唯物主義的第一種歷史形態(tài)是樸素唯物主義,即自發(fā)唯物主義。樸素唯物主義的產生與發(fā)展延續(xù)很長,經歷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其特點在于,它肯定世界的物質性,并力圖從某種具有固定形體的實物中尋找世界的本原。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往往和樸素的辯證法結合在一起,從整體觀念看待世界。②唯物主義的第二種歷史形態(tài)是機械唯物主義,即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機械唯物主義是適應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需要,伴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而出現(xiàn)的。機械唯物主義以自然科學為依據(jù),對唯物主義的論證比起樸素唯物主義有許多進步,但它又缺乏把世界看成是相互聯(lián)系的整體觀念。機械性、形而上學性以及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是它的主要缺點。③唯物主義的第三種歷史形態(tài)是包括唯物史觀在內的辯證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克服了以往舊唯物主義的機械性、形而上學性以及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的弊病,建立了以科學實踐觀為基礎,包括自然和社會領域在內的徹底的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傳入中國使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的樸素辯證法和樸素唯物主義產生了飛躍,出現(xiàn)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形態(tài)。(2)唯心主義的兩種歷史形態(tài)唯心主義可以區(qū)分為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兩種歷史形態(tài)。①主觀唯心主義的特征在于,把人的感覺、觀念作為惟一真實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②客觀唯心主義的特征在于,把某種脫離物質、脫離任何個人的精神變?yōu)楠毩⒆源娴目陀^存在,并把它作為世界本原和萬物創(chuàng)造者。(3)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全部哲學中始終存在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劃分,同時也交織著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和斗爭。①辯證法與形而上學是圍繞著如何理解世界的存在狀態(tài),以及用什么樣的思維方法來把握世界的形成和發(fā)展。②辯證法與形而上學不是獨立自存的,而是始終與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派別相結合的。歷史上存在過形而上學的唯心主義,也存在過辯證的唯心主義;存在過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也出現(xiàn)過具有辯證思維的唯物主義。(4)對待唯物主義者與唯心主義者的評價應采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態(tài)度。辯證法和形而上學與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派別的結合,使我們對唯物主義者與唯心主義者的評價應該采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態(tài)度。從哲學路線看,唯物主義比唯心主義進步,比唯心主義正確,但具體到唯物主義者與唯心主義者則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5)世界上只存在唯心主義的哲學,不存在唯心主義規(guī)律。①唯心主義者也是用大腦思維,他們的思維同樣受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這個規(guī)律的支配。②唯心主義者可以無限夸大意識的作用,但在實際生活中,僅憑思維,他們連一根稻草也舉不動。③唯心主義只是一種哲學觀點,而不是客觀事實。反之,一個唯物主義者,在處理實際問題時,也可能變?yōu)橐粋€唯心主義者,口頭上的唯物主義實際工作中的唯心主義屢見不鮮。三、馬克思主義哲學所實現(xiàn)的哲學變革歷史已經并正在證明,馬克思主義哲學仍然是這個時代的真理和良心。人們不僅要知道什么是哲學,更應該知道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必然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地位,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品質。1.歷史背景和理論來源(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①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世界無產階級共同的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以前,民族性是哲學的主要特征。②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為理論主題,關于現(xiàn)實的人及其歷史發(fā)展的學說,關于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fā)展普遍規(guī)律的學說。③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僅屬于馬克思和恩格斯個人,而是首先屬于他們的時代。從根本上說,馬克思主義的產生不是源自馬克思和恩格斯個人的天才頭腦,而是時代提供的可能性和無產階級改造世界的理論需要相結合的產物。(2)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必然性①從歷史背景和階級斗爭狀況看,到了19世紀中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具有必然性。a.19世紀中葉的西歐,其中主要是英國、法國以及德國萊茵地區(qū),資本主義比較發(fā)達,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開始由隱到顯、由次要變?yōu)橹饕.工人階級已經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c.為了適應無產階級實際斗爭的要求,馬克思和恩格斯自覺意識到必須創(chuàng)立一種新的哲學作為工人運動必要的理論支柱和理論支點。②從哲學和科學發(fā)展史看,到了19世紀中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也具有必然性。a.如果說全人類的哲學遺產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得以產生的文化積淀,那么,德國古典哲學則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提供了直接的理論來源。b.在科學方面,能量守恒定律的發(fā)現(xiàn)、達爾文的進化論和細胞學說的創(chuàng)立為新的哲學產生提供了可能。2.哲學的革命變革(1)19世紀德國哲學的兩次變革一部哲學史,并不是哲學體系簡單更替的歷史,而是包括轉折和變革的歷史。以19世紀中葉的德國為例,就出現(xiàn)過兩次變革,主要表現(xiàn)為:①費爾巴哈倡導的哲學變革。其改革哲學的要求針對的是黑格爾哲學,力圖以人本唯物主義代替思辨唯心主義。②馬克思發(fā)動的哲學變革。與費爾巴哈不同,馬克思針對的不是某一種哲學體系,而是以往的整個舊哲學。(2)馬克思哲學的革命性變革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哲學史上所實現(xiàn)的革命性變革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①創(chuàng)立了科學的實踐觀,改變了實踐在哲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實踐的意義和作用是多方面的:a.在世界觀中,馬克思主義哲學確認實踐是自在世界與人類世界分化和統(tǒng)一的基礎,是人類世界得以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b.在認識論中,馬克思主義哲學確認實踐是認識發(fā)生的基礎,是認識的來源、動力和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c.在歷史觀中,確認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歷史不過是人的實踐活動在時間中的展開。d.在實踐觀中,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強調哲學的實踐性,認為以往的哲學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造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既要科學地解釋世界,又強調能動地改造世界。②實現(xiàn)了唯物論和辯證法、唯物主義自然觀和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結合,建立了嚴整的哲學體系。a.馬克思的唯物主義本身就是辯證的,世界物質統(tǒng)一性原理本身就包含著辯證法。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本身就是唯物主義的:第一,自然辯證法是自然界本身的辯證運動;第二,社會辯證法是以物質生產方式為基礎的辯證運動;第三,實踐辯證法是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辯證法,是包含著不以任何主體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的辯證運動;第四,主觀辯證法則是對客觀辯證法的反映,辯證法的規(guī)律和范疇只有在純概念中才似乎是范疇的自我運動,實際上,辯證法的運行機制和作用,始終是與它借以運行的載體不可分的。b.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不是兩個“主義”,而是同一個主義,即以科學的實踐觀為基礎,包括歷史觀在內的辯證唯物主義。c.馬克思創(chuàng)立唯物主義歷史觀,結束了唯心史觀的統(tǒng)治地位,開創(chuàng)了人類思想史的新紀元。所以,恩格斯認為,唯物主義歷史觀是馬克思的第一個偉大發(fā)現(xiàn)。③實現(xiàn)了革命性和科學性的統(tǒng)一,為人類的實踐活動和科學活動提供了具有普遍意義的方法。a.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性與其階級性密切相關,并集中體現(xiàn)為它的實踐性和批判性。b.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性同科學性又是密切相關甚至融為一體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嚴格的科學性。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體。以科學實踐觀為基礎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統(tǒng)一、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tǒng)一,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哲學史上完成了一次巨大的變革。馬克思主義哲學所實現(xiàn)的哲學變革為哲學的發(fā)展開辟了新的道路。3.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作為馬克思主義重要組成部分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同整個馬克思主義一樣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的、辯證的、歷史的唯物主義的精神為整個馬克思主義注入與時俱進的靈魂。(1)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不斷地適應種種變化,并不斷得到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哲學,它與教條主義是不相容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創(chuàng)立,并由它的后繼者不斷發(fā)展的學說。一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就是一部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斷發(fā)展的歷史。(2)馬克思主義哲學“過時論”從來沒有間斷過。以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為依據(jù)宣布馬克思主義哲學過時,實際上是用抽象的推論代替對具體問題的分析。①自然科學對哲學發(fā)展的本質關系,是促進作用。這種作用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實現(xiàn):一是證實,一是證偽。②要理解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并沒有推翻馬克思主義哲學,必須正確理解科學、技術和哲學的關系。③科學比技術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哲學更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哲學概括的材料愈多,它的涵蓋面愈廣,適用范圍愈大,就愈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④反對以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來宣揚“馬克思主義哲學過時”論,但這絕不是說可以不注意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⑤所面臨的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是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年代所無法比擬的。認真研究和概括現(xiàn)代科學技術革命的成就是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重要方面。(3)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關系同樣是一個重要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要求它必須關注現(xiàn)代哲學思潮及其提出的問題,正確處理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關系?,F(xiàn)代西方哲學主要存在兩種對立的思潮,即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為:①馬克思主義哲學既反對科學主義,也反對抽象的人本主義。②馬克思主義哲學既強調世界的客觀性和規(guī)律性,又充分考慮到人的主體地位,重視人本身的發(fā)展,重視人的尊嚴和價值。③馬克思主義哲學把科學主義和科學精神、人本主義和人文精神區(qū)分開來,它反對科學主義但重視科學精神,反對抽象的人本主義但重視人文精神。④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反對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思潮的同時,吸取二者的合理觀點,力求在現(xiàn)代科學和哲學成就的基礎上,使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達到完美的統(tǒng)一。一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表明,只有用與時俱進的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哲學,才能使馬克思主義哲學真正體現(xiàn)時代性,把握規(guī)律性,富于創(chuàng)造性。四、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首要的基本的觀點實踐范疇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最為核心、最為基礎的范疇。在實踐范疇的基礎上,馬克思主義哲學超越了以往的全部哲學,構成了一個唯物論與辯證法相統(tǒng)一、自然觀與歷史觀相統(tǒng)一、本體論與認識論相統(tǒng)一的完整嚴密的理論體系。1.實踐觀在唯物論與辯證法統(tǒng)一過程中的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哲學揚棄了對于經驗概念的兩種抽象規(guī)定,改造為能動性與受動性相統(tǒng)一的實踐概念。把實踐理解為一種客觀的活動,一種能動的現(xiàn)實存在,與此同時就克服了舊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經驗概念的缺陷。以實踐為基礎,唯物論和辯證法這兩種哲學傳統(tǒng)獲得了統(tǒng)一。2.實踐觀在自然觀與歷史觀統(tǒng)一過程中的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于社會歷史的唯物主義理解,不僅肯定了自然界對于人的先在性,而且更在于把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關系即物質生產實踐作為全部人類歷史的現(xiàn)實基礎,也就把歷史的觀念帶進了自然領域。同時,實踐概念不僅是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礎,也是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基礎。3.認識論與本體論也在實踐概念的基礎上達成統(tǒng)一實踐是以物質工具為中介而對于對象世界的實際的把握,認識則是以語言符號為中介而對于現(xiàn)象世界的觀念的把握或象征性把握,兩種把握活動應當是彼此一致且互為前提的,而且,認識歸根到底是以實踐為基礎的。所以,實踐的觀點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體論即自然觀和歷史觀的首要的基本的觀點,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的首要的基本的觀點,這兩個方面在實踐概念的基礎上獲得了統(tǒng)一。五、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對于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馬克思主義者來說,與時俱進,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中國實際相結合,使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1.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及其與時代化、大眾化的關系(1)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關系中,“中國化”處于核心地位。只有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中國化這個方向,才可能推進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的時代化和大眾化。(2)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lián)系的。對于中國共產黨說來,就是要學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的環(huán)境。成為偉大中華民族的一部分。(3)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是由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性決定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要運用這種世界觀和方法論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須與認識和改造的具體對象的具體實際相結合。(4)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又是由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需要決定的。中國革命要獲得成功,必須根據(jù)中國的具體實際來應用馬克思主義,必須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分析和解決中國革命所面臨的實際問題。(5)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過程,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新的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是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又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過程。(6)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時代化具有內在聯(lián)系。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化,就是密切結合時代特征,不斷吸收新時代的新內容,從而準確把握時代主題,回答時代挑戰(zhàn),引領時代潮流,使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富有時代特征。(7)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大眾化也具有內在聯(lián)系。大眾化是由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和功能決定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離不開語言的通俗化。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應該學會說兩種話:①“家常話”。馬克思主義哲學要真正發(fā)揮作用不能只會講哲學行話,而要學會用日常語言講清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道理,不能用范疇解釋范疇,用概念解釋概念。②“中國話”。中國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應該也必須學會講“中國話”,用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方式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講深講透。只有立足國情、關注世情、熟悉民情,并把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結合在一起,才能創(chuàng)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哲學。2.毛澤東思想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貢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及其理論成果就是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作出了重要貢獻:(1)毛澤東1937年發(fā)表的《實踐論》《矛盾論》,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相結合經驗的哲學總結,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同中國傳統(tǒng)哲學相結合的理論典范。(2)《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論十大關系》是毛澤東在社會主義時期寫下的重要哲學著作。(3)毛澤東哲學思想還蘊涵在他軍事著作中,如《反對本本主義》《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論持久戰(zhàn)》等都閃耀著創(chuàng)造性的唯物辯證法的思想光輝。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貢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既有中國特色,又有時代特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及其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主要包括:(1)鄧小平理論鄧小平關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闡述,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理論,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關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關于把發(fā)展提高到全人類的高度來認識的觀點,關于“三個有利于”的標準等,都是關系中國前途和命運的重大理論,并創(chuàng)造性地推進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發(fā)展。(2)三個代表思想①“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和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的深化。②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從根本上說,是先進生產力取代落后生產力的過程,是先進文化逐步戰(zhàn)勝落后文化的過程,而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chuàng)造主體,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民心向背體現(xiàn)了社會發(fā)展的趨勢。③實踐已經并正在證明,執(zhí)政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歸根結底要看它是否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3)科學的發(fā)展觀①科學發(fā)展觀的內容a.科學發(fā)展觀提出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b.推進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c.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走生產發(fā)展、生活富裕、生態(tài)良好的文明發(fā)展道路;d.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維護和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②對科學發(fā)展觀的評價a.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關于發(fā)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吸取了西方工業(yè)化的教訓,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fā)展的經驗,順應了當代重視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進步潮流,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又一重大成果。b.這些都集中體現(xiàn)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深刻內涵,是唯物辯證法在發(fā)展問題上的科學運用,通俗易懂,深入人心。c.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無論從理論上說,還是從實踐上說,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家庭綠化服務居間合同
- 2025年度安全班組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合同
- 質量現(xiàn)場問題處理方案
- 浙江移動攀巖墻施工方案
- 清理管道施工方案
- 分紅入股合同范本
- 蚌埠中考題數(shù)學試卷
- 成人自考數(shù)學試卷
- 職教教材招標方案
- 單位電器購買合同范例
- 冀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綜合訓練100題含答案
- 農電公司績效考核管理辦法
- 斜拉橋施工技術之斜拉索圖文并茂
- 心肌梗死的心電圖改變
- 三星SHP-DP728指紋鎖說明書
- 預應力錨索張拉及封錨
- 烤煙生產沿革
- GB 1886.227-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嗎啉脂肪酸鹽果蠟
- 毛澤東思想課件-第七章 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
- 公共關系效果的評估課件
- 建筑施工安全員理論考核試題與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