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中國人的文化基因_第1頁
研究報告中國人的文化基因_第2頁
研究報告中國人的文化基因_第3頁
研究報告中國人的文化基因_第4頁
研究報告中國人的文化基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0

一、中國文化內涵1、“中國”是什么?

◆梁啟超:

古代中國之中國==華夏/中原地域;

近代亞洲之中國==亞洲國家之林中國;

當代世界之中國==世界國家之林中國。2/30

“中國”之淵源:⑴文字出現:“中國”最早見《尚書》:“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⑵地理空間:黃河中上游流域人與地理;因居中央,故自稱“中國”(四周:蠻、夷、戎、狄)⑶文字釋義:甲骨文看本義:先有“國”后有“中”(重土意識);3/30⑷文明蘊意:“中””國”字里文明:A天地觀:a天地合一:開天辟地;b天地分離:天地人三才;

c天圓地方:中央帝國/天朝意識;B四方觀:中央帝國/天朝意識下東夷、西戎、北狄、南蠻===泱泱大國心態(tài):4/30

2.“文化”是什么◆《中國大百科全書》:文化是“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取得能力和發(fā)明力成果”;廣指人類發(fā)明一切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總和;狹指語言、文學、意思及一切意識形態(tài)在內精神產品。◆恩斯特?卡西爾:文化總是體現為多種各樣符號,舉凡人類器具用具、行為方式,甚至思想觀念,皆為文化之符號或文本?!糁袊淖郑何幕慈嘶?=以文化人。5/303.中國文化是什么根據:“中國”“華夏”==崇尚紅色文明西部;◆中國文化:以黃河領域為主要棲息地、崇尚以紅色為主要意蘊文明。6/30

二、中國文化基因要素概括多種說法為:◆做人方面:A個體涵養(yǎng):內圣外王;B群體精神:自強不息;◆接人方面:

A處世態(tài)度:重義輕利;B長幼關系:孝親敬長;◆待物方面A待物態(tài)度:實用理性;B天人關系:天人合一;◆心智方面A總體思維:整體思維;B詳細思維:辯證思維。7/301、個體涵養(yǎng):內圣外王第一、中國文化以修身為本◆根據:

《大學》以明德、親民、止于至善為總綱;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步驟?!魧崿F: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壹是皆以修身為本。8/30第二、修身以內圣外王為楷?!舾鶕?/p>

莊子《天下篇》:“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備于天地之美,稱神明之容;是故內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發(fā),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薄魧嵸|:既認同道德標準、內具圣人之德,又認同法制標準、外施工者之才(儒術=儒家+法家;德才關系:以德載物)。9/302、群體精神:自強不息第一、基于客觀天而強調人主觀性◆根據:A《象傳》:乾,天行??;地勢坤;君子以自強不息。B孔子: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天道遠,人道近,不能事人,焉能事鬼。C荀子:大天而思之,孰若制天命而用之D老子:天道無親?!暨x擇:盡人事而聽天命:強調主觀能動10/30第二、自強不息而奮發(fā)有為◆根據:A《禮記》: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B孔子: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發(fā)奮忘食,樂以忘憂;

C孟子:大丈夫“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粲绊懀鸿T造了華族自強文化性格諺語:求人不如求己;

志士:海清河晏、寰宇大定;建功立業(yè)、光宗耀祖;11/303、處世態(tài)度:重義輕利第一、以重義輕利為個人基本態(tài)度◆根據:A孔子:見利思義;不義而富貴,于我如浮云焉;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B孟子:利我所欲,義我所望,二者不可得兼,舍利取義也”;12/30第二、以重義輕利為治國方針◆根據:A民邦為本:《尚書》: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李世民:君依于國,國依于民;B老子:“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朱熹:萬民主之從利,猶水之走下,不以教化提防之,不能止也;◆影響:領導者以安民而安天下(水與船比方)。13/304、長幼關系:孝親敬長第一、以血緣建立孝道文化◆根據:儒家:由“人道親親”出發(fā),引申以“孝道”為基本標準君臣,夫妻,長幼,朋友關系;◆影響:梁漱溟=中國文化為孝文化A個人被包圍在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人倫文化中;B家國同構下推孝治國。14/30第二、孝中包括厚古薄今思想◆根據: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孟子:言必稱三代;漢儒:獨尊儒術。◆影響:崇敬先賢、偏好繼承例:歌頌祖宗、贊美領導、崇敬先賢、服從權威。15/305、待物態(tài)度:實用理性第一、對人待事講求實事求是◆根據:;孔子: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李澤厚:農業(yè)生產講求實用理性:正德、利用、厚生=實事;◆影響:

中國人不妄想、重現實=隨遇而安。16/30第二、基于實用理性而重“效驗”?!舾鶕嚎鬃诱軐W思想是追求實用---如何治理已經紛亂天下墨子“三表法”:以歷史為標準、以大眾為標準、以民用為標準;道家“實用”:通過“無為而無不為”來實現天下重新安寧?!粲绊懀簩嵺`是檢查真理標準17/306、天人關系:天人合一◆根據:

錢穆:西方文化一衰則不易再興,而中國文化則屢仆屢起,故能綿延數千年不停。這可說,因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自古以來即能注意到不違反天,不違反自然,且又能與天命自然融合一體。我深信中國文化對世界人類將來求生存之奉獻,主要亦即在此。18/307、總體思維:整體思維第一、整體性思維具有普遍性◆根據:《易傳》:觀其會通;莊子:生死存亡之為一體;名家: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影響:整體概念:道、氣、太極、理等;整體構造:陰陽、五行、八卦。張岱年:中國傳統(tǒng)哲學強調整體觀念;19/30

第二、整體思維包括直覺思維◆根據:思維圖式:道、太極、理、氣、心、性==不能用概念分析、語言體現:直覺體悟◆實質:

通過對思維對象直觀結識,以整體性、直覺、非邏輯、發(fā)理性形式結識事物==依“直覺”來整體把握事物。20/308、詳細思維:辯證思維第一、辯證地看待個人事情◆根據:A老子:“貴柔”辯證法==“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福與禍轉化。B孫子:“尚剛”辯證法==“實則虛之,虛則實之”:虛與實相生C儒家:“執(zhí)中”辯證法==儒家“執(zhí)中”辯證法影響最大。例:自私《論語》21/30第二、、辯證地看待集體事情A治國:一方面“天不變,道亦不變”,同步又認可“王者改制”;B治學: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當希臘人和印度人很早就認真考慮形式邏輯時候,中國則始終向辯證邏輯發(fā)展。影響:中國人“中庸適度”性格==安靜閑適、守榮知足、左右逢源、明哲保身、曖昧含糊。22/30

三、中國文化基因層次1、儒道為主多元型文化第一、中國文化傳統(tǒng)是多元化態(tài)勢。==現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本土思想,又吸取佛教思想;并且互相融合[并存愛國/漢奸,國粹/媚外、豪俠/懦夫、圣人/小人]。23/30第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儒道文化為主流。==儒家(準宗教)與道家共同組成;其中,道家影響底層,儒家影響在上層[對中國人生抱負、心理構造、倫理道德、思維方式、生活習俗、政治模式、宗教藝術等起支配、主導作用]。24/302、兼容并包開放型文化第一、中國文化具有開放性特性◆境內文化間互相吸取。==如孔丘學道家而創(chuàng)儒家;墨翟吸取儒家而創(chuàng)墨家;荀子集大成而發(fā)展法家;◆對境外文化吸取融合==少數民族文化與中原文化融合;佛教、基督教中國化;當代西方思想中國化。25/30第二、中國文化具有兼容并包精神==儒家、墨家、道家、名家等均共存;變異玄學、心學也共存;雖然外來佛教、基督教也能生存于其中?!魹楹挝拿鞴艊袃H中國文化不停?---四大文明古國僅存中國文明奧秘:中國文化是兼容井包開放型文化,吸取外來文化基礎上發(fā)展著本身。26/302、有關中國文化傳統(tǒng)重估第一、中國文化傳統(tǒng)積極面A個體品德:重視修身為傳統(tǒng)、修身中強調厚德載物、內圣外王;B群體精神:近人事遠天人道、自強不息而剛健有為、大丈夫匡扶正義精神;C處世態(tài)度:辯證義利觀,以德主教、以人為本、以民為本;D長幼關系:孝親敬長家庭倫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27/30E待物態(tài)度:實事求是、經世致用、重視踐行、效驗思維、重行輕知、樂感文化。F天人關系:注意到不違反天,不違反自然,且又能與天命自然融合一體,人與自然友好;G思維方式:整體性思維,有助于整體掌握事物、結識事物之間關系;辯證思維,“執(zhí)中”辯證法標準,避免走極端。結論:吸取傳統(tǒng)文化積極成份28/30第二、中國文化傳統(tǒng)二重性A家庭觀:既可和樂家庭、竭盡人倫義務也可淡化個人、形成依賴型性格B群體觀:既可增強凝聚力、發(fā)揚集體精神又可抹煞個人意識、意志自由。C和諧觀:既可發(fā)展寬容精神、獻身精神;又可壓抑個性、泯滅斗爭精神;既可增進團結、推進人際和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