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照護(中職健康與社會照護專業(yè))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_第1頁
心理照護(中職健康與社會照護專業(yè))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_第2頁
心理照護(中職健康與社會照護專業(yè))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_第3頁
心理照護(中職健康與社會照護專業(yè))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_第4頁
心理照護(中職健康與社會照護專業(yè))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心理照護全套可編輯PPT課件心理學基礎課題一模塊一心理健康與心理照護心理健康課題二心理照護基礎課題二模塊二慢性病人與急危重癥病人的心理照護病人的心理特點及評估課題一慢性病人的心理照護急危重癥病人的心理照護課題二課題三模塊三手術病人與康復病人的心理照護手術病人常見心理問題的照護課題一臨床常見手術病人的心理照護課題二康復病人常見病癥的心理照護課題二常見疾病康復治療中的心理照護課題二殘疾人的心理照護課題二模塊四孕產婦的心理照護妊娠期的心理照護課題一分娩期的心理照護產后心理照護課題二課題三模塊五兒童病人的心理照護兒童的心理特點課題一兒童常見精神障礙的心理照護兒童常見疾病的心理照護課題二課題三模塊六老年病人的心理照護老年人的心理特點課題一老年人常見心理問題的照護老年人常見精神障礙的心理照護課題二課題三模塊七照護從業(yè)人員的心理照護照護從業(yè)人員職業(yè)心理課題一照護領域人際關系照護工作中的應激問題課題二課題三心理健康與心理照護模塊一心理學基礎課題一心理健康心理照護基礎課題二課題三心理學基礎課題一能力目標01能知曉心理學概念、心理現(xiàn)象的組成和心理的實質。02能知曉情緒的分類和情緒調節(jié)的策略。03能分析病人的人格心理特征。04能知曉各種心理現(xiàn)象在照護中的應用。一、心理現(xiàn)象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xiàn)象發(fā)生、發(fā)展及其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心理現(xiàn)象。心理現(xiàn)象是個體心理活動的表現(xiàn)形式,它是個體在生活中都能體會到的一種最熟悉的現(xiàn)象,包括心理過程和人格兩個方面。1.心理學與心理現(xiàn)象一、心理現(xiàn)象

(1)心理過程心理過程是心理現(xiàn)象的動態(tài)過程,包括認知過程、情緒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即知、情、意。認知過程是個體接收外界輸入的信息并經(jīng)過大腦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進而支配個體行為的過程。情緒情感過程是個體在認知輸入信息的基礎上產生的主觀體驗和態(tài)度。意志過程是推動個體活動并維持個體行為的內在動力。這三個過程是統(tǒng)一的整體,認知過程是個體最基本的心理活動,情緒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在認知過程基礎上產生和發(fā)展,同時對認知過程又有促進作用。2.心理的主要內容一、心理現(xiàn)象

(2)人格人格也稱個性,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特色成分,包括人格傾向性、人格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識。人格傾向性與社會環(huán)境條件及實踐活動有關且隨環(huán)境而變化,是個體對客觀世界的態(tài)度和行為的內部動力。人格心理特征與個體先天因素有關,是個體穩(wěn)定的、本質的內在特征。自我意識是一種自我調節(jié)系統(tǒng),反映個體對自身及自身與客觀世界關系的覺察狀態(tài)。個體的心理過程和人格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相互統(tǒng)一。人格是通過心理過程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沒有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情感體驗,以及對客觀世界進行積極改造的意志過程,人格就無法形成。同時,人格又會制約和影響個體心理過程,并在心理活動過程中得到表現(xiàn)。心理的結構與關系如圖1-1-1所示。2.心理的主要內容一、心理現(xiàn)象

(1)心理是腦的功能1)心理是物種進化的結果從進化史來看,物種進化到不同的階段,會產生相應水平的心理現(xiàn)象。無脊椎動物出現(xiàn)感覺,脊椎動物出現(xiàn)知覺,靈長類動物出現(xiàn)思維萌芽。人類隨著勞動和語言的發(fā)展,人腦得到了高度發(fā)展,人的心理達到了抽象思維水平,產生了心理活動的最高形式——意識。2)心理與腦的發(fā)育相關腦的發(fā)育是個體心理發(fā)展的物質基礎。隨著個體從嬰兒、幼兒、兒童腦重量的增加和腦皮質細胞的功能成熟,其心理水平也不斷提高。3.心理的實質一、心理現(xiàn)象

(1)心理是腦的功能3)腦是心理的器官病人大腦部位的損傷,在其生理功能發(fā)生變化的同時也引起心理變化。例如,額葉區(qū)損傷病人會喪失分析計算和檢查能力,甚至在性格上變得自制能力差和煩躁不安。事實證明,心理活動直接依賴于腦組織功能。4)心理過程通過反射活動實現(xiàn)反射是腦的基本活動形式。腦在反射中起整合作用,即大腦可以同時接受各種刺激,并受經(jīng)歷過的刺激的影響和反饋,使個體的心理活動成為完整、連續(xù)的過程,完整地反映個體的客觀世界。3.心理的實質一、心理現(xiàn)象

(2)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xiàn)實主觀能動的反映1)心理是客觀現(xiàn)實的反映人腦是產生心理活動的重要器官,是心理活動的物質基礎。人腦不能憑空產生心理,要由周圍客觀現(xiàn)實刺激人的感覺器官,經(jīng)由神經(jīng)傳入人腦才能產生心理現(xiàn)象。因此,客觀現(xiàn)實是心理活動的內容和源泉。心理的內容是客觀的,反映外界事物和現(xiàn)象,并由外部事物所決定。2)心理是對客觀現(xiàn)實主觀能動的反映人腦不僅反映客觀現(xiàn)實的外部特征,并且經(jīng)過抽象與概括揭示其本質和規(guī)律。心理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會隨所處環(huán)境、個體需求和經(jīng)驗的變化發(fā)生有選擇的主動轉移。反映的選擇性主要取決于個體的社會需要,是心理主觀能動性的最基本表現(xiàn)。3.心理的實質一、心理現(xiàn)象

(2)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xiàn)實主觀能動的反映3)社會實踐對心理有制約作用個體在社會關系中的地位影響其心理活動的內容。個體在反映現(xiàn)實的過程中,心理活動會隨實踐結果、條件的變化而不斷發(fā)展變化,并通過行為來適應或者改變社會性制約的客觀條件,使得反映與客觀現(xiàn)實進一步趨同。3.心理的實質二、心理過程

(1)感覺1)感覺的概念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外界刺激物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經(jīng)過神經(jīng)系統(tǒng)加工,在人腦產生各種各樣的感覺,如聞到某種氣味、看到某種顏色等。感覺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動,是認知的初級形式。一切較高級的心理活動都在感覺的基礎上產生,感覺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基礎。1.認知過程(1)感覺2)感受性與感覺閾限感受性是感覺器官對適宜刺激的敏感程度,感受性的高低用感覺閾限的大小來度量。感覺閾限是指能引起感覺并持續(xù)一定時間的最小刺激量。感覺閾限越低,感受性越高。年齡、身體狀態(tài)、情緒、個人意向等因素對感受性具有明顯影響。照護對象對照護環(huán)境的光線、聲響和氣味等的感受性不同,照護人員對照護對象感受性的變化應有正確認識,盡量營造光線柔和、聲響較輕的環(huán)境。二、心理過程

1.認知過程(1)感覺3)感覺的特性①感覺適應:由于刺激物對感覺器官的持續(xù)作用而引起感受性變化的現(xiàn)象稱為感覺適應。適應可使感受性提高或減弱,如視覺的“暗適應”和“明適應”。大部分感覺都有適應現(xiàn)象,但適應程度和速度有較大區(qū)別,溫覺、嗅覺的適應很快,而聽覺和痛覺則較難適應。二、心理過程

1.認知過程(1)感覺3)感覺的特性②感覺對比: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物作用下,其感覺發(fā)生強度和性質變化的現(xiàn)象稱為感覺對比。感覺對比包括同時對比和繼時對比。幾個刺激物同時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同時產生的感覺之間的對比稱為同時對比。例如,把兩個同樣的灰色紙片,分別放在黑色背景和白色背景上,結果在黑色背景上的紙片看起來要比白色背景上的紙片亮很多。幾個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產生的對比稱為繼時對比。例如,人們先吃橙子再吃蘋果,會覺得蘋果很甜。二、心理過程

1.認知過程(1)感覺3)感覺的特性③感覺后像: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覺形象還能保持較短時間的現(xiàn)象稱為感覺后像。感覺后像在視覺中表現(xiàn)得最為明顯。例如,電風扇轉動時,葉片看起來像是一個圓盤,這就是感覺后像作用的結果。二、心理過程

1.認知過程(1)感覺3)感覺的特性④聯(lián)覺:一種感覺兼有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xiàn)象稱為聯(lián)覺。例如,強烈聲音刺激可使牙痛加重,咬緊牙關或緊握雙拳會使疼痛感覺減輕一些。在各種感覺中,色覺最容易引起聯(lián)覺,如紅、橙、黃等暖色會使人感覺溫暖,藍、青、綠等冷色會給人清涼或寒冷的感覺。不同的顏色可以引起不同的心理效應,如藍色使人鎮(zhèn)靜,綠色可使人心理舒緩。二、心理過程

1.認知過程(1)感覺3)感覺的特性⑤感覺的發(fā)展與補償:人的感受性是在生活實踐中發(fā)展起來的,不僅能在一定條件下暫時變化,而且能在個體實踐活動和職業(yè)訓練中獲得提高和發(fā)展。例如,調音師具有高度精確的聽覺,評酒師具有高度敏感的味覺。喪失某種感覺的人,為適應生活需要在實踐中發(fā)展其他感覺來進行補償,如盲人的聽覺、觸覺高度靈敏等。二、心理過程

1.認知過程(2)知覺1)知覺的概念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屬性的反映。感覺和知覺都是人腦對當前事物的直接反映,其差別在于感覺反映的是事物的個別屬性,而知覺是在人腦中產生的由各種感覺整合而成的具體事物的映像。我們通常把感覺和知覺統(tǒng)稱為感知覺。感覺是知覺的基礎。知覺不是感覺成分的簡單疊加,需要借助個體的知識經(jīng)驗,對感受到的信息進行組織和解釋。二、心理過程

1.認知過程(2)知覺2)知覺的特征①選擇性:個體根據(jù)自身需要選擇對自己有重要意義的刺激物作為知覺對象,而把其余刺激物當作背景,這種有選擇地知覺外界事物的特性稱為知覺的選擇性。知覺的對象和背景是相對的,兩者可以相互轉換。往往知覺的對象能夠得到清晰的反映,而背景則比較模糊。由于知覺的選擇性,人才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到重要刺激物上,從而更有效地認識外界事物,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知覺的選擇性如圖1-1-2所示。二、心理過程

1.認知過程(2)知覺2)知覺的特征②整體性:個體依據(jù)過去的知識經(jīng)驗,當事物部分屬性作用于感覺器官時仍能以事物的整體特征來反映知覺的對象,稱為知覺的整體性。知覺的整體性有助于提高個體知覺事物的能力,使個體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更趨完善。二、心理過程

1.認知過程(2)知覺2)知覺的特征③理解性:個體在知覺過程中主動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對知覺對象做出某種解釋,力圖賦予知覺對象一定意義。知覺的理解性與個體知識經(jīng)驗密切相關,如醫(yī)生對病人的觀察要更加全面和深刻。④恒常性:當客觀條件在一定范圍內發(fā)生改變時,知覺映像仍保持相對穩(wěn)定不變的現(xiàn)象稱為知覺的恒常性。二、心理過程

1.認知過程(2)知覺3)感知覺與健康照護感知覺的敏感程度會影響照護工作質量和工作目標的實現(xiàn)。感覺靈敏的照護者可以通過及時聞到異常氣味或察覺病人神色的細微變化而發(fā)現(xiàn)病情的變化。同時,在照護環(huán)境布置中可根據(jù)色覺的聯(lián)覺作用,對不同病人設計不同的環(huán)境,以達到促進病人康復的目的。二、心理過程

1.認知過程(3)記憶2)記憶的過程

①識記。識記是通過反復感知,識別并且記住事物的過程,即信息輸入和編碼的過程,是記憶的初始環(huán)節(jié)。影響識記效果的因素有識記目的和任務、識記材料的性質和數(shù)量,以及識記方法等。從記憶效果來看,有意識記效果優(yōu)于無意識記,意義識記效果優(yōu)于機械識記。二、心理過程

1.認知過程(3)記憶2)記憶的過程②保持。保持是將識記獲得的知識、經(jīng)驗和技能在大腦中積累、加工、存儲和鞏固的過程。保持是記憶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再認和回憶的重要保證。識記材料的保持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可以表現(xiàn)在數(shù)量和質量兩個方面。記憶保持內容的最大變化就是遺忘。二、心理過程

1.認知過程(3)記憶2)記憶的過程③再認和回憶。再認和回憶是對存儲信息提取的過程,是記憶過程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再認是經(jīng)歷過的事物再度出現(xiàn)時能夠確認?;貞浭墙?jīng)歷過的事物不在眼前時卻能在腦中重現(xiàn)。再認和回憶沒有本質區(qū)別,但再認相對容易。二、心理過程

1.認知過程(3)記憶3)遺忘遺忘與保持對立,是對識記過的事物不能或錯誤地再認和回憶。艾賓浩斯是最早對遺忘現(xiàn)象進行研究的學者,并繪制出了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揭示了遺忘的時間規(guī)律。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如圖1-1-3所示。二、心理過程

1.認知過程(3)記憶4)記憶與健康照護不同照護對象的記憶能力有很大區(qū)別。照護者要特別注意精神疾病、老年癡呆等有記憶障礙的照護對象,應指導開展多種形式的記憶訓練,減少照護對象被動靜坐及臥床時間。另外,照護者也要有良好的記憶品質,準確識記疾病照護常規(guī)和照護操作,善于記憶病人的診斷、治療和病情變化內容,為照護對象提供可靠、準確的照護服務。二、心理過程

1.認知過程(4)思維1)思維的概念思維是個體對感性材料進行分析和綜合,以及判斷和推理的認識活動過程。例如,醫(yī)生查房發(fā)現(xiàn)病人面色蒼白、呼吸急促、四肢濕冷、脈搏孱弱,判斷病人可能處于休克狀態(tài)。思維反映了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征和事物之間的規(guī)律關系,是一種更復雜、更高級的認知過程。二、心理過程

1.認知過程(4)思維2)思維的過程①分析與綜合:分析是把客觀事物的整體分解為各個要素、部分或屬性,然后分別加以考察,從而認識其本質的思維方法。綜合是把考察客觀事物的各個要素、部分或特征之后的認識聯(lián)結起來,并從整體上加以考察的思維方法。二、心理過程

1.認知過程(4)思維2)思維的過程

②比較與分類:比較是對不同事物或對象進行對比,確定它們的異同及其相互關系的思維活動。只有通過比較,將事物間的各種特征加以對比,才能對事物的認識更精準。例如,稽留熱和弛張熱都是高熱,但稽留熱溫差一日之內不超過1℃,而弛張熱溫差則在1℃以上,由此可以幫助醫(yī)生鑒別屬于哪種發(fā)熱性疾病。分類是在比較的基礎上確定事物的特征,把事物劃分為不同的種類并揭示相互之間的從屬關系,使知識系統(tǒng)化。比較和分類是兩種基本的邏輯思維方法。二、心理過程

1.認知過程(4)思維2)思維的過程③抽象與概括:抽象是指抽出事物共同的、本質的特征,并舍棄非本質特征的思維過程。概括是把同類事物的本質特征進行綜合,并推廣到同類其他事物上,使之普遍化的思維過程。抽象是概括的基礎,概括是對抽象的結果進行綜合,從而形成概念或理論系統(tǒng)。二、心理過程

1.認知過程(4)思維2)思維的過程④歸納和演繹。歸納是從個別事實中推演出一般原理,獲得規(guī)律性的本質認識的邏輯思維方法。演繹是從已知的一般原理、定理推斷出個別或特殊結論的邏輯推理方法。二、心理過程

1.認知過程(4)思維3)思維與健康照護科學的照護行為要以科學的思維作為前提,照護質量的高低既取決于照護者本人的知識、經(jīng)驗和技術,同時也取決于照護者的臨床思維水平。照護者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臨床思維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此外,照護者要注意觀察照護對象的思維特點,應重點關注有思維障礙的照護對象,對于照護對象因對疾病認知不足導致的思維改變,在與照護對象溝通過程中,應特別注意言語內容和語氣,努力避免對照護對象增加有害刺激。二、心理過程

1.認知過程(5)想象1)想象的概念想象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從而形成事物新形象的心理過程。例如,沒有到過大草原的人,通過閱讀詩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大腦中就會浮現(xiàn)出藍天白云下一望無際的草原。想象是在表象的基礎上形成的,并在個體實踐活動中產生,借助改造表象的個別方面進行創(chuàng)造。二、心理過程

1.認知過程(5)想象2)想象的種類根據(jù)想象時有沒有預定目的,可以把想象分為無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夢是無意想象的極端例子。有研究表明,如果連續(xù)剝奪有夢睡眠,人就會出現(xiàn)緊張、焦慮、注意力渙散和易怒等現(xiàn)象。有意想象根據(jù)想象的獨立性、新穎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同,分為再造想象、創(chuàng)造想象和幻想??障胧浅隹陀^現(xiàn)實的幻想,是一種有害幻想。二、心理過程

1.認知過程(5)想象3)想象與健康照護想象能夠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具有調節(jié)機體和預測未來的積極作用。照護者了解照護對象病情一般不可能逐個親自感知,常通過病案描述、照護對象口述,從而在大腦中形成有關照護對象病情的映像。想象對照護者及時了解照護對象病情,合理開展照護具有一定意義。二、心理過程

1.認知過程(6)注意1)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兩個特點。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動有選擇地針對某一事物。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動深入到所選擇的事物中去。例如,外科醫(yī)生為病人做手術,注意力都集中在病人的手術上。注意本身不是一個獨立的心理過程,而是伴隨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心理過程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并貫穿于心理活動的始終。二、心理過程

1.認知過程(6)注意2)注意的品質①注意的廣度:又稱注意的范圍,指同一時間內注意到的對象的數(shù)量。一般成人注意的廣度為5~9個字母或數(shù)字。注意的廣度受知覺對象的空間排列、個體的知識經(jīng)驗、活動任務、情緒與興趣狀態(tài)等的影響。②注意的穩(wěn)定性:指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持續(xù)的時間,它是保證順利完成某項活動所必需的品質。穩(wěn)定性直接影響工作和學習的效率,穩(wěn)定性時間的長短與個體差異、興趣狀態(tài)和職業(yè)訓練密切相關。二、心理過程

1.認知過程(6)注意2)注意的品質③注意的分配:指同一時間內對兩種或兩種以上活動進行注意,或將注意指向不同對象的能力。注意的分配能力可以通過訓練提高。④注意的轉移:指根據(jù)任務的需要,主動地把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例如,護士給病人注射時,常邊攀談邊進針,使病人注意發(fā)生轉移而減輕痛感。二、心理過程

1.認知過程二、心理過程(1)情緒與情感的概念情緒情感是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體驗,需要是情緒情感產生的基礎,客觀事物是產生情緒情感的來源。情緒與情感兩者之間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情緒是情感的外在表現(xiàn),情感是情緒的本質內容。個人的情感總是在各種不斷變化著的情緒中得到表現(xiàn),同一種情感在不同條件下也可以有不同的情緒表現(xiàn)。情緒與情感的區(qū)別見表1-1-1。2.情緒與情感過程(2)情緒情感的內容1)主觀體驗主觀體驗是個體對不同情緒和情感狀態(tài)的自我感受。每種情緒都有不同的主觀體驗,代表不同的感受,構成情緒和情感的心理內容。情緒情感體驗具體表現(xiàn)為肯定與否定、強與弱、積極與消極、緊張與輕松等四對兩極狀態(tài)。二、心理過程2.情緒與情感過程(2)情緒情感的內容2)外部表現(xiàn)外部表現(xiàn)通常稱為表情,是指與情緒情感狀態(tài)相聯(lián)系的身體外部變化,包括面部表情、體態(tài)表情和言語表情。其中,面部表情是主要的表情形式,眼睛是最能表達情緒情感的面部器官。二、心理過程2.情緒與情感過程(2)情緒情感的內容3)生理喚醒生理喚醒是指情緒產生的生理反應,是一種生理的激活水平。不同情緒的生理反應模式并不相同,如滿意愉快時心跳節(jié)律正常,而恐懼或暴怒時則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等。二、心理過程2.情緒與情感過程(3)情緒情感的功能1)適應功能情緒能夠使個體針對不同的刺激產生靈活的適應性反應,并調節(jié)或保持個體與環(huán)境間的關系。情緒的功能來源于個體全部的先天功能、學習及認知活動,能調控群體間的互動。例如,個體對他人造成傷害時,內疚感可激發(fā)社會公平重建。2)動機功能情緒情感是動機的源泉之一,它能夠激勵個體活動和提高個體活動效率。適度的緊張和焦慮能促使個體積極思考和解決問題。二、心理過程2.情緒與情感過程(3)情緒情感的功能3)組織功能積極的情緒情感對活動具有協(xié)調和促進作用。中等強度的愉快情緒,有利于提高認知效果。4)信號功能表情具有信號傳遞作用,是一種非言語交際方式。個體可以憑借表情進行情感信息和思想的傳遞。在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由非言語表情傳遞,38%的信息由言語表情傳遞,只有7%的信息由言語傳遞。二、心理過程2.情緒與情感過程(4)情緒情感的類別1)基本情緒基本情緒又稱原始情緒,是人和動物都有的一種情緒,包括快樂、悲哀、憤怒和恐懼四種基本形式。盼望的目標達成和需要得到滿足,可以產生快樂;盼望的目標幻滅或喜歡熱愛的對象喪失、破裂,會產生悲哀;由于目的和愿望不能達成或一再受到阻礙,造成緊張的累積,會產生憤怒;企圖擺脫或逃避某種險境又無能為力,會產生恐懼。二、心理過程2.情緒與情感過程(4)情緒情感的類別2)情緒狀態(tài)①心境:一種具有感染性、微弱而持久的情緒狀態(tài)。心境對個體的生活、學習、工作和健康有很大影響。積極樂觀的心境有助于個體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提高活動效率,并有助于健康。因此,要善于調節(jié)和控制個體的心境,形成并保持積極良好的心境。二、心理過程2.情緒與情感過程(4)情緒情感的類別2)情緒狀態(tài)②激情:一種強烈的、爆發(fā)性的、短暫的情緒狀態(tài),如重大成功后的狂喜,慘遭失敗后的絕望等。在激情狀態(tài)下,常伴有明顯的生理和外部表情變化。從精神衛(wèi)生學角度來看,激情不利于健康,可能會致病或致死,因此要善于控制激情,可采用注意轉移來降低激情爆發(fā)的程度。二、心理過程2.情緒與情感過程(4)情緒情感的類別2)情緒狀態(tài)③應激:個體對出乎意料的緊急情況或環(huán)境刺激做出的適應性反應。在應激狀態(tài)時,有的人能利用過去的經(jīng)驗和生理激活狀態(tài)化險為夷,而有些人則思維混亂、手足無措。個體若長期處于應激狀態(tài),機體往往難以適應,可能導致患病。二、心理過程2.情緒與情感過程(4)情緒情感的類別3)社會性情感①道德感:根據(jù)一定的道德標準評價個體的行為、舉止、思想和意圖時產生的情感體驗。它是在個體社會實踐中產生和發(fā)展的,并受社會生活條件等制約。②理智感:個體在智力活動中認識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情感體驗。它是在認知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同時對個體的認識和實踐具有重要推動作用。③美感:按照社會美和自然美的標準評價客觀事物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美感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性和社會性。二、心理過程2.情緒與情感過程(5)情緒的調節(jié)1)情緒調節(jié)的概念情緒調節(jié)是個體通過一定的策略和機制,管理和改變自身或他人情緒的過程,并使情緒在生理活動、主觀體驗和表情行為等方面發(fā)生一定的變化。情緒調節(jié)包括基本情緒調節(jié)、喚醒水平調節(jié)和情緒成分調節(jié)三個方面,涉及生理、情緒體驗、行為、認知和人際調節(jié)五個維度。二、心理過程2.情緒與情感過程(5)情緒的調節(jié)2)情緒調節(jié)的策略①回避和接近策略:也稱情境選擇策略,通過選擇有利情境,回避不利情境來實現(xiàn),可以運用于面臨沖突、憤怒、恐懼和尷尬等情緒時的調節(jié)。②注意轉換策略:包括分心和專注兩種策略,如給病人進針抽血時,可以通過與病人交談來緩解病人恐懼的情緒。③控制和修正策略:這是一種積極的策略,主要通過改變情緒中的各種不利情緒事件,控制情緒的過程或結果來實現(xiàn)情緒調節(jié)。二、心理過程2.情緒與情感過程(5)情緒的調節(jié)2)情緒調節(jié)的策略④認知重評策略:也稱認知改變,通過改變對情緒事件的理解和評價來進行情緒調節(jié)。它能產生積極的情感和社會互動結果,不需要耗費較多認知資源,是一種有益的情緒調節(jié)方式。⑤表情抑制策略:抑制將要發(fā)生或正在發(fā)生的表情,調動自控能力,啟動自我控制過程以抑制自身的情緒行為而進行的情緒調節(jié)。它會產生消極的情感和社會互動結果,需要耗費較多認知資源,對心理適應性產生不良影響,從而影響心理健康水平。二、心理過程2.情緒與情感過程(5)情緒的調節(jié)2)情緒調節(jié)的策略⑥合理表情策略:也稱情緒轉換策略,是在社會交往中采用恰當?shù)谋砬閬磉M行情緒調節(jié)。例如,照護者在家中與家人產生了不愉快的情緒,一旦面對照護對象,應能夠馬上轉換情緒,用飽滿的熱情面對工作。二、心理過程2.情緒與情感過程(5)情緒的調節(jié)3)情緒調節(jié)與身體健康良好的情緒調節(jié)能促進身心健康,情緒調適不當則會損害身心健康。例如,長期壓抑悲傷和哭泣易引起呼吸系統(tǒng)疾病,對憤怒的壓抑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概率。二、心理過程2.情緒與情感過程(6)情緒調節(jié)與健康照護節(jié)1)照護對象的情緒調節(jié)照護對象在患病期間往往處于消極、被動和緊張狀態(tài),存在恐懼、焦慮、抑郁和憤怒的情緒,這些情緒對康復極為不利。照護者可以通過下列措施對照護對象情緒進行調節(jié):①建立良好的照護關系,創(chuàng)造舒適安全的環(huán)境,降低照護對象對環(huán)境不適而造成的負擔。②豐富照護對象生活,豐富照護對象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③幫助照護對象提高適應疾病的能力,教會照護對象及家屬在工作、生活方式、飲食等方面進行積極調整,提高對康復護理的依從性。④引導照護對象調整認知,樹立康復信心,使照護對象積極參與治療和康復。二、心理過程2.情緒與情感過程

(6)情緒調節(jié)與健康照護節(jié)2)照護者的情緒調節(jié)照護者自身也應進行合理的情緒控制和調節(jié),增強應對復雜性和挑戰(zhàn)性工作的自信心和能力感。①重視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和家庭關系,以獲得歸屬感。②充分爭取社會、團隊、他人對自己的支持。③學會適當宣泄不良情緒,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多向朋友和家人傾訴,獲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同時,情緒宣泄應適度,不能一味強調自身痛苦,同時要善于聽取旁觀者的勸解。④正確評價自我、學會幽默,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二、心理過程2.情緒與情感過程二、心理過程(1)意志概述1)意志的概念意志是人們自覺地確定目的,并根據(jù)目的支配和調節(jié)行動,克服困難和挫折,從而實現(xiàn)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意志與人的行動相聯(lián)系,并對人的行動發(fā)揮調節(jié)和控制作用。意志與認知、情感密切聯(lián)系,認知是意志形成的前提,情感是意志行動的動力。3.意志過程(1)意志概述2)意志的特征①意志行動是有目的的行動:意志行動的目的性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qū)別。②意志行動與克服困難相聯(lián)系:人的意志強弱主要以困難的性質和克服困難的努力程度作為衡量標準。③意志行動以隨意運動為基礎:隨意運動是指由人的主觀意識控制的運動。意志行動的目的性決定了意志行動必須是在人的主觀意識控制下的隨意運動。二、心理過程3.意志過程(2)意志行動的心理過程述1)準備階段準備階段是采取何種決定的階段,決定意志行動的方向和結果,是意志行動的重要開端,在實踐活動之前完成。準備階段一般包含動機斗爭、確定目的、制訂計劃、做出決策等環(huán)節(jié)。2)執(zhí)行階段執(zhí)行階段是意志行動的完成階段,是意志行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準備階段形成的動機和目的,如果不付諸實際行動,也就不構成意志行動。二、心理過程3.意志過程(3)意志的基本品質1)自覺性意志的自覺性是指一個人在行動中具有明確的目的,并使自身的行動服從于社會需要的意志品質。這種品質反映了個體的堅定立場和信仰,是產生堅強意志的源泉。2)果斷性意志的果斷性是指善于抓住時機、迅速合理地做出決定,并實現(xiàn)所做決定的意志品質。它以正確的認識為前提,以深思熟慮和大膽勇敢為基礎,并與個體的聰明才智相結合。二、心理過程3.意志過程(3)意志的基本品質3)自制性意志的自制性是指在意志行動中能夠自覺、靈活地控制自身的情緒,克制自身行為和言語的意志品質。4)堅韌性意志的堅韌性是指在執(zhí)行決定時能堅持到底,頑強克服各種困難,達到預定目的的意志品質。意志的四種品質相互聯(lián)系。堅韌性是自覺性、果斷性和自制性的綜合表現(xiàn)。意志品質受世界觀、信念和理想的制約,并與人的認知、情感關系密切。二、心理過程3.意志過程(4)意志與健康照護質照護工作是一項復雜而具體的工作,經(jīng)常會遇到問題、困難、委屈、誤解甚至挫折,這些都需要照護者具備良好的意志品質。面對照護對象尤其是不合作的特殊對象,要以堅韌的意志力克服各種困難,給照護對象提供科學照護。同時,也要注意用自身的良好意志品質影響照護對象,尤其是對慢性病人的照護,應提高照護對象的意志力,增強他們的康復信心。二、心理過程3.意志過程三、人格

(1)需要

1)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個體對生理的、社會的客觀需求在人腦的反映,是個體的心理活動與行為的基本動力。需要可分為生理性需要和社會性需要。根據(jù)需要的對象,也可以把需要分為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1.人格傾向性(1)需要2)需要層次理論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哈羅德·馬斯洛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見圖1-1-4)。他認為,人的需要由七個等級構成。①生理需要:指維持生存及種族延續(xù)的最基本的需要,如人對食物、空氣、水、性和休息等的需要。它是人類最原始的需要。三、人格

1.人格傾向性(1)需要2)需要層次理論②安全需要:指人對生命財產的安全、秩序、穩(wěn)定,以及免除恐懼和焦慮的需要。這是人在生理需要獲得相當程度滿足之后的新的要求。③愛與歸屬需要:指個體要求與他人建立情感聯(lián)系,如結交朋友、追求愛情的需要。在前兩個層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滿足之后,愛和歸屬需要遂成為強烈的動機。該層次需要的缺乏,會抑制人的健康成長并影響人的潛力發(fā)展。三、人格

1.人格傾向性(1)需要2)需要層次理論④尊重需要:主要包括自尊和他尊兩個方面。這種需要如果得到滿足,就會感受到自信、價值和能力,反之則會產生自卑,失去信心。⑤求知需要:指對己、對人、對周圍事物有了解和探索的需求。求知需要源于人的好奇心,學習和發(fā)現(xiàn)未知會給人帶來滿足和幸福。⑥審美需要:指對美好事物欣賞并希望周圍事物有秩序、有結構、順自然和循真理的心理需求。三、人格

1.人格傾向性(1)需要2)需要層次理論⑦自我實現(xiàn)需要:指個體最大限度發(fā)揮自己的潛能,不斷完善自己,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需要。這是一種最高層次的需要,是充分發(fā)揮個人潛能和稟賦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和自我價值得到實現(xiàn)的需要。馬斯洛根據(jù)需要的重要性和發(fā)生的先后順序,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需要、尊重需要稱為基本需要,把求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稱為成長需要。基本需要是個體生存所必需的,如得不到滿足,則會影響健康。若得到滿足,需要強度就會減弱,不再對人有激勵作用。成長需要雖然不是維持個體生存所必需,但成長需要的滿足會促進人的健康成長。成長需要不隨其滿足而減弱,反而因獲得滿足而增強,并激發(fā)個體強烈的成長欲望。馬斯洛認為,當需要發(fā)展到較高層次時,低層次的需要并不消失,只是表現(xiàn)出對個體活動的影響減小而已,有時由于外在環(huán)境的改變,也可使需要從高層次退回到低層次。三、人格

1.人格傾向性(1)需要3)需要與健康照護①照護對象角度:照護對象因病種、病情、文化、經(jīng)濟和信仰的不同,表現(xiàn)出多樣性需要的特點。照護者在為照護對象提供照護時,應關注照護對象的各級需要,且要盡可能滿足其合理需要。②照護者角度:照護者自身應有適度的需要,并通過努力工作追求需要的滿足,以達到自我實現(xiàn)。三、人格

1.人格傾向性(2)動機1)動機的概念動機是引起和維持個體活動,并使活動朝向一定目標的內部心理動力。當某種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時,它就會推動個體去尋找滿足需要的對象,從而產生動機。因此,需要是動機產生的基礎。三、人格

1.人格傾向性(2)動機2)動機沖突①雙趨沖突:兩個目標具有相同的吸引力,引起同樣強度的動機,產生難以取舍的心理緊張狀態(tài)。但由于種種限制,無法同時實現(xiàn),兩者只能選其一,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②雙避沖突:一個人同時受到兩種事物的威脅,產生同等強度的逃避動機,但迫于情勢必須接受其中一個,處于左右為難的緊張狀態(tài),如前有狼后有虎。三、人格

1.人格傾向性(2)動機2)動機沖突③趨避沖突:個體對同一事物同時產生兩種動機,既想得到,又想回避,如想吃魚又怕魚刺。④雙重趨避沖突:遇到多個目標,而每個目標對自身既有利又有弊,反復權衡卻拿不定主意所產生的沖突,如想?yún)⒓訉W校的競賽項目集訓,又怕花了時間、精力出不了成績。三、人格

1.人格傾向性(2)動機3)動機與健康照護①照護對象角度:照護對象的康復動機是否符合實際,愿望是否迫切,直接與照護者的合作程度相關,影響照護效果,甚至會增加照護的風險。照護者要關注照護對象動機,識別照護對象可能存在的動機沖突,并有意在照護工作中引導照護對象轉向符合實情的動機。②照護者角度:照護者自身有追求成就的動機和交往動機等,在工作中應充分認識照護在照護對象康復過程中的意義,應有切實的積極動機,激發(fā)自身照護意向和行為,以期取得積極的照護效果,達到動機與效果的辯證統(tǒng)一。三、人格

1.人格傾向性三、人格

(1)能力1)能力的概念能力是人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必備的心理特征,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力區(qū)別于知識、技能,只有能夠廣泛應用和遷移的知識、技能才能轉化為能力。同時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依賴于知識、技能的獲得。能力的高低會影響掌握知識、技能的速度、水平和質量。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受遺傳、環(huán)境、教育和實踐活動等因素影響。2.人格心理特征(1)能力2)能力的個體差異①能力發(fā)展水平的差異:能力在人群中表現(xiàn)為兩頭小、中間大的常態(tài)分布,即能力很高或很低的人都很少,絕大多數(shù)人都接近平均水平。②能力表現(xiàn)早晚的差異:人的能力發(fā)揮有早有晚。有的人“早慧”,而有的人“大器晚成”。③能力的類型差異:個體在能力方面表現(xiàn)各有所長。不同的人在完成同一活動時采取的途徑和能力的組合因素都不盡相同。三、人格

2.人格心理特征(1)能力3)能力與健康照護①提高照護者的照護實踐操作能力,有利于樹立照護者良好的專業(yè)形象,建立信任的照護關系,保障高質量的照護。②提高照護者的觀察力,使其能敏銳觀察到疾病變化、照護對象的情緒改變,有效識別并能準確描述這些變化,及時評估決策。③提高照護者的溝通能力,學會站在照護對象的角度思考問題,面對照護對象的不合作,能耐心地安慰并給予積極誘導。三、人格

2.人格心理特征(2)氣質1)氣質的概念氣質是表現(xiàn)在個體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的強度、速度、靈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典型的、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氣質與日常生活中所說的脾氣、秉性的含義相近。三、人格

2.人格心理特征(2)氣質2)氣質的特征①氣質是先天遺傳的:氣質受神經(jīng)系統(tǒng)活動過程的特性制約,是先天形成的。個體的遺傳因素越接近,氣質表現(xiàn)也越接近。同卵雙生子要比異卵雙生子在氣質上更為相似。三、人格

2.人格心理特征(2)氣質2)氣質的特征②氣質是相對穩(wěn)定的:氣質一般不依賴于個體活動的具體目的、動機和內容,在不同性質的活動中,個體的氣質特征往往表現(xiàn)出相對穩(wěn)定的特點。例如,情緒易激動的人,可能言語交流積極,但也會在等待時顯得焦躁不安。氣質的可塑性小,但在生活環(huán)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發(fā)生變化。③氣質無好壞之分:氣質是人的天性,無好壞之分。氣質不能決定人的社會價值和個人成就,任何一種氣質的人既可以成為品德高尚的人,也可以變成道德敗壞的人。三、人格

2.人格心理特征(2)氣質3)氣質類型學說①體液學說。希波克拉底認為人體內有血液、黏液、黃膽汁和黑膽汁四種體液,根據(jù)這四種體液的不同比例,將人的氣質分為多血質、黏液質、膽汁質和抑郁質。體液學說四種氣質類型的情緒行為特征見表1-1-2。三、人格

2.人格心理特征(2)氣質3)氣質類型學說②高級神經(jīng)活動類型學說。巴甫洛夫認為決定氣質特點的三個最主要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特性是神經(jīng)過程中興奮過程和抑制過程的強度、平衡性和靈活性,神經(jīng)過程這三個基本特性的獨特結合形成了高級神經(jīng)活動的興奮型、活潑型、安靜型和抑制型四種基本類型,并與體液學說的四種氣質類型相互對應,其對應關系見表1-1-3。三、人格

2.人格心理特征(2)氣質4)氣質與健康照護在照護工作中,照護者要注意觀察和分析照護對象的不同氣質傾向,以便做好系統(tǒng)化整體照護。對多血質的照護對象,要注意康復過程意志力的培養(yǎng);對膽汁質的照護對象,要關注并穩(wěn)定其情緒,切忌急躁;對黏液質的照護對象,要耐心誘導,防止簡單粗暴的說教;對抑郁質的照護對象,應防止其產生怯懦、多疑和孤僻等消極心理,給予更多的關懷幫助,切忌醫(yī)源性的不良暗示。三、人格

2.人格心理特征(3)性格1)性格的概念性格是個體對客觀現(xiàn)實穩(wěn)定的態(tài)度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性格是個體在活動中與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產物,它是人格的核心和個體之間相互區(qū)別的主要心理特征,最能反映個體的生活經(jīng)歷和本質屬性。三、人格

2.人格心理特征(3)性格2)性格的特征①態(tài)度特征:個體在對待客觀現(xiàn)實的穩(wěn)固態(tài)度方面的特征。態(tài)度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對社會、集體和他人的態(tài)度,如正直、誠實、大公無私等。二是對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態(tài)度,如樂觀或悲觀、勤奮或懶惰、節(jié)約或鋪張等。三是對自身的態(tài)度,如謙虛自信或驕傲自卑等。三、人格

2.人格心理特征(3)性格2)性格的特征②情緒特征:個體在情緒活動的強度、穩(wěn)定性、持久性和主導心境等方面的性格特征。在情緒的強度方面,有的人情緒表現(xiàn)強烈,對情緒難以控制,有的人則情緒體驗比較微弱,對情緒的控制能力較強。在情緒持久性方面,有的人持續(xù)時間很長,而有的人則稍縱即逝。在主導心境方面,有的人積極樂觀、心情開朗,而有的人則消極悲觀、郁郁寡歡。三、人格

2.人格心理特征(3)性格2)性格的特征③意志特征:個體對自身行為自覺調節(jié)和控制方面的性格特征。例如,對行為的明確程度是目的明確還是盲目行動,對行為的自覺控制是主動自制還是被動任性,對緊急狀態(tài)的應付是勇敢果斷還是優(yōu)柔寡斷。三、人格

2.人格心理特征(3)性格2)性格的特征④理智特征:個體在感覺、知覺、記憶、思維和想象等認知方面的性格特征。例如,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有的人注重細節(jié),有的人則注重整體。對待問題,有的人勇于創(chuàng)新,有的人則墨守成規(guī)。性格的四個特征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個體的性格結構。個體的行為總是受性格結構的制約。三、人格

2.人格心理特征(3)性格3)性格與氣質的關系性格和氣質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氣質是性格形成的基礎,并影響性格的表現(xiàn)方式。在生活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穩(wěn)定的態(tài)度和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經(jīng)過意志努力改造氣質,并使它遵從于生活實踐的要求。不同氣質類型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類型,相同氣質類型的人也可以帶有同樣動力色彩而性格卻迥然不同。氣質與性格存在一定區(qū)別,見表1-1-4。三、人格

2.人格心理特征(3)性格4)性格與健康照護在日常照護中,照護者要分析照護對象的性格特點,實施個性化的照護。對于內傾型照護對象,在照護中應給予更多溝通和關注,要注意傾聽,不隨意打斷照護對象主訴,做到言行謹慎。對于外傾型照護對象,要對照護對象熱情耐心地介紹疾病相關知識,與照護對象主動溝通交流,幫助照護對象保持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同時,照護者也應主動改變自身性格特征,避免自身性格特征的缺點對照護對象康復造成影響。三、人格

2.人格心理特征三、人格

(1)自我意識的概念自我意識也稱自我調節(jié)系統(tǒng),是指個體對自己作為主體和客體存在的各方面的看法和態(tài)度。自我意識是衡量個體人格成熟水平的標志,是一種多維度、多層次的復雜心理現(xiàn)象,也是人的高級心理現(xiàn)象之一。3.自我意識(2)自我意識的結構1)自我認識自我認識屬于自我意識的認知部分,是個體主觀對客觀自我的認識與評價,表現(xiàn)為自我感覺、自我觀察、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評等。正確、恰當、客觀的自我認識和評價,對個體心理活動及行為表現(xiàn)有較大影響,是自我調節(jié)和人格完善的基礎。三、人格

3.自我意識(2)自我意識的結構2)自我體驗自我體驗是個體對自身的認識及評價而引發(fā)的內心情感體驗,即個體對主觀自我和客觀自我所持的態(tài)度,表現(xiàn)為自我滿足和自我責備,如自尊心與自信心、成功感與挫敗感、自豪感與羞恥感等。自我體驗往往與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相關,同時和個體對社會規(guī)范、價值標準的認識有關。良好的社會體驗可以促進自我調控的發(fā)展。三、人格

3.自我意識(2)自我意識的結構3)自我調控自我調控是個體對自身思想、意識、行為的管理、控制和調節(jié),表現(xiàn)為自我鼓勵、自我監(jiān)督和自我命令等。自我調控是自我意識中直接作用于個體行為的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自我意識的能動性,有利于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三、人格

3.自我意識(3)自我意識的培養(yǎng)1)樹立正確的自我觀正確的自我觀包括全面的自我認知,多角度、理智、客觀的自我評價和經(jīng)常的自我反省。作為一名照護者,要正確認識自己的身份和工作,牢固樹立現(xiàn)代護理理念,努力為解除病人痛苦、維護病人健康提供專業(yè)化服務。三、人格

3.自我意識(3)自我意識的培養(yǎng)2)積極的自我悅納自我悅納就是對自身的原來面目持肯定和認可的態(tài)度。它是發(fā)展健康自我體驗的關鍵和核心,包括接受喜歡自己、保持樂觀性情、客觀全面看待自身優(yōu)缺點、具有遠大理想和追求等。對照護者而言,要及時分析總結、全面認識和接受照護工作的不足,通過努力提升專業(yè)能力來實現(xiàn)照護質量和水平的提高。三、人格

3.自我意識(3)自我意識的培養(yǎng)3)有效的控制自我有效的控制自我是健全自我意識的根本途徑,同時也是為了保證自我的健康發(fā)展。一般而言,控制自我應做到培養(yǎng)頑強的意志力、構建符合自身實際的目標和培養(yǎng)自信心等。作為照護者,應該促使自身行為符合照護職業(yè)規(guī)范和倫理要求。三、人格

3.自我意識(3)自我意識的培養(yǎng)4)不斷超越自我健全自我的過程也是一個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和超越自我的過程。超越自我是個體努力的目標。在照護工作中,應該全力以赴,使自己的照護技能得到充分發(fā)揮。三、人格

3.自我意識心理健康課題二能力目標01能知曉挫折、心理應激和心身疾病的概念及常見的心理防御機制。02能知曉應激源類型、應激的中介因素和應激反應。03能運用心理應激模型解釋應激對疾病和健康的影響。一、挫折與心理防御

(1)挫折的概念挫折是指動機受到干擾阻滯而被迫暫時放棄,或者動機完全受阻所導致的需要不能得到滿足而產生的緊張狀態(tài)與情緒反應。挫折一般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個體活動的一種特殊環(huán)境,即阻礙個體實現(xiàn)目標或滿足需要的情境和事物,也稱為挫折情境或挫折源;二是指個體由于挫折情境而產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緒反應,也稱為挫折感受或心理挫折。1.挫折產生的原因(2)挫折心理的產生念1)克服障礙經(jīng)過自身加倍努力,提高克服障礙的能力,最后達成目標。2)躲避障礙個體在行動過程中繞過了所遇到的干擾或障礙,實現(xiàn)了既定目標。一、挫折與心理防御

1.挫折產生的原因(2)挫折心理的產生念3)替代目標個體在達到既定目標的過程中遇到了干擾或障礙,通過調整行動目標,用新的目標代替了原來的目標。4)產生挫折個體在實現(xiàn)既定目標的過程中無法逾越干擾或障礙,也無法尋求替代目標,產生了焦慮、郁悶、失落、痛苦等消極情緒,就產生了挫折。一、挫折與心理防御

1.挫折產生的原因

(3)正確認識挫折

現(xiàn)實生活中的挫折是難免的,既有利也有弊,只要正確對待并實事求是地分析,就可以引導個體在認識上創(chuàng)新,以更好的方法和途徑實現(xiàn)動機。如果挫折超過了個體的承受能力或不能正確看待挫折,就會引起緊張狀態(tài)和情緒困擾,致使行為偏差和心身障礙的發(fā)生。一、挫折與心理防御

1.挫折產生的原因一、挫折與心理防御

(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指個體能力無法預料或克服的自然災害、環(huán)境污染、意外事件、疾病衰老、生離死別等。(2)社會生活環(huán)境因素社會生活環(huán)境因素包括個體在社會生活中所遭遇的挫折情境,如人際關系緊張、家庭矛盾等。2.影響挫折的因素(3)生理因素生理因素是指個體因容貌、身材、體質等方面的缺陷或疾病所帶來的限制導致個體活動失敗,無法實現(xiàn)預期目標。(4)心理原因心理原因是指由于個體的智力、性格、氣質、情感、意志等心理欠缺,影響動機和目標的實現(xiàn),從而誘發(fā)挫折。在日常生活中,多種需要產生多個動機,在動機沖突中表現(xiàn)為對立或排斥而無法同時獲得滿足,也會阻礙個體獲得成功體驗。一、挫折與心理防御

2.影響挫折的因素一、挫折與心理防御

(1)心理防御機制的概念心理防御機制是指個體面臨挫折或沖突的緊張情境時,在其內部心理活動中具有的自覺或不自覺地解脫煩惱、減輕內心不安,以恢復心理平衡與穩(wěn)定的一種適應性傾向。3.心理防御機制(2)心理防御機制的類型1)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①升華:是指被壓抑的、不符合社會要求的原始沖動和欲望,用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建設性的方式表達出來的一種心理防衛(wèi)術。升華是最積極、最富建設性的防御機制。升華使原來的動機沖突得到宣泄,保持心理上的安寧與平衡,還能滿足個人創(chuàng)作與成就的需要。

一、挫折與心理防御

3.心理防御機制(2)心理防御機制的類型1)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②補償:是指個體存在真實或想象的軀體或心理缺陷時,試圖通過彌補而得到糾正,從而減輕其不良反應的一種心理防衛(wèi)術。③幽默:是指個體以幽默的語言或行為來應付緊張的情境或表達潛意識的欲望,以表面的開心歡樂化解挫折困境、尷尬場面或內心失落。幽默是一種成熟的心理防御機制,也是智慧的象征。一、挫折與心理防御

3.心理防御機制(2)心理防御機制的類型2)消極的心理防御機制①否認:是指否定已經(jīng)存在或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實,將已經(jīng)發(fā)生的令人不愉快或痛苦的事情完全忘掉,以減輕心理上的痛苦或緩解打擊,從而獲得心理上的安慰和平衡的一種方法。它是最簡單的心理防衛(wèi)術。這種方法可以將個體從難以自拔的情緒中解脫出來,避免由此引發(fā)的內心焦慮。

一、挫折與心理防御

3.心理防御機制(2)心理防御機制的類型2)消極的心理防御機制②歪曲:是把外界事實加以曲解,以符合自己內心的需要,以歪曲作用而呈現(xiàn)的一種防御機制。歪曲無視外界事實,將事實曲解或與事實脫節(jié),嚴重歪曲現(xiàn)實,屬于精神病性的心理防御機制,以妄想和幻覺最為常見。③投射:也稱外投,是把自身的過錯歸咎于他人以減輕自己的內疚,或者是把自身具有的不討人喜歡的性格、態(tài)度轉嫁到他人身上,從而掩飾、避免或減輕內心不安與痛苦。一、挫折與心理防御

3.心理防御機制(2)心理防御機制的類型2)消極的心理防御機制④合理化:是指個體遭受挫折或無法達到目標,以及行為表現(xiàn)不符合社會規(guī)范時,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來為自己辯解,從而求得心理平衡的一種防御機制。例如,酸葡萄心理把得不到的東西說成是不好的。甜檸檬心理是當?shù)貌坏教鹌咸讯挥兴釞幟蕰r,就說檸檬是甜的。推諉是將個人的缺點或失敗,尋求各種理由找人擔待自身過錯。過度使用合理化防御機制的人群,多見于強迫癥和精神病病人。⑤退行:指個體遇到挫折或應激時,放棄比較成熟的適應方式,而退化到早期生活階段的某種行為方式,以原先幼稚方法來應付當前情景,降低自身焦慮的防御機制。一、挫折與心理防御

3.心理防御機制(2)心理防御機制的類型2)消極的心理防御機制⑥反向:就是采取一種與意愿相反的態(tài)度或行為的心理防御機制。在生活中,矯枉過正現(xiàn)象就是反向的典型表現(xiàn)。

⑦幻想:當個體無力處理現(xiàn)實生活中的困難或無法忍受情緒的困擾時,把自身置于幻想世界,從而實現(xiàn)內心的平衡,達到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經(jīng)歷的滿足。⑧轉移:是指將對某個對象的情感、欲望或態(tài)度轉到另一個較為安全的對象上,以減輕自己心理焦慮的防御機制,如心理咨詢中的移情。一、挫折與心理防御

3.心理防御機制(2)心理防御機制的類型3)妥協(xié)的心理防御機制①壓抑:是指把不能被意識所接受的念頭、感情和沖動不知不覺地抑制到潛意識中去,不愿再提及,不承認其存在。它是心理防御的最基本方法。壓抑具有兩重性,從積極方面看,它能幫助個體控制沖動。從消極方面看,它是一種逃避行為,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②隔離:是指將部分事實從意識中加以分隔,不讓自己意識到,以避免引起心理上的尷尬、不愉快或焦慮。例如,向他人講述自己的故事時說這是身邊朋友的案例,讓自己覺得這件事不是發(fā)生在自己身上。一、挫折與心理防御

3.心理防御機制(2)心理防御機制的類型3)妥協(xié)的心理防御機制③抵消:是指以象征性的事物來沖抵已經(jīng)發(fā)生的不愉快事件,以補救心理上的不舒適感。人們常使用這種方法來解除其罪惡感、內疚感,以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④攻擊:有直接攻擊和間接攻擊兩種類型。直接攻擊就是挫折發(fā)生后,對引起挫折的人或事物進行直接反擊。間接攻擊就是將憤怒情緒遷怒于其他人或事物,找“替罪羊”和“出氣筒”。攻擊行為雖可以使因挫折引起的激憤得到暫時平緩,但是導致的結果可能會危害自身或他人安全,需要加以控制和引導。一、挫折與心理防御

3.心理防御機制二、心理應激

(1)應激源的概念應激源是指能夠引起應激的各種刺激因素,包括來自生物、心理、社會和文化的各種事件。1.應激源(2)應激源的分類1)軀體性應激源軀體性應激源指直接作用于軀體而產生應激的刺激物,包括理化因素、生物因素和疾病因素等。氣候、噪聲、機械損傷、細菌、病毒和放射性物質等均屬于軀體性應激源。2)心理性應激源①心理沖突:心理沖突是由于個體同時具有兩種及以上動機而無法獲得滿足而引起的一種心理困境。心理沖突會使個體在動機的確立上不明確,表現(xiàn)為行為上的猶豫不決。②心理挫折:在日常生活中,個體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挫折情境,重復不斷的挫折會產生累積效應,并可能會因小挫折而爆發(fā),從而導致個體意外的攻擊行為。二、心理應激

1.應激源(2)應激源的分類3)社會性應激源社會性應激源指造成個體生活方式變化,并要求適應和應付的社會生活情境與事件,如社會動蕩、戰(zhàn)爭、家庭沖突、災荒、生老病死等。4)文化性應激源文化性應激源指個體從熟悉的環(huán)境到陌生環(huán)境,由于生活方式、語言環(huán)境、風俗習慣和價值觀念的變化所引起的沖突和挑戰(zhàn)。文化性應激源對個體的影響持久而深刻。二、心理應激

1.應激源(1)生理反應1)心理—神經(jīng)機制當機體受到某些應激源的強烈刺激后,導致心排血量增加,血壓和血糖升高,反應速度加快,為機體應對應激源提供充足準備。在短時間內,這些反應有利于機體潛能的發(fā)揮。但持久或強烈的應激反應可耗竭機體內部能量,導致自主神經(jīng)功能紊亂,從而引發(fā)心身疾病。2)心理—神經(jīng)—內分泌機制在心理應激狀態(tài)下,血糖升高、蛋白質分解、游離脂肪酸增加,使機體對有害刺激的耐受性增強。二、心理應激

1.應激源(1)生理反應3)心理—神經(jīng)—免疫機制在應激反應過程中,免疫系統(tǒng)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進行著雙向調節(jié)。一般而言,短暫而不太強烈的應激不影響或使免疫功能略有增強,而強烈的應激則會顯著抑制細胞免疫功能,長期而又強烈的應激會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低下。二、心理應激

1.應激源(2)心理反應1)認知反應輕度的心理應激反應有助于機體增強認知能力,使得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動作靈敏、警覺水平提高,借助于自我防御機制應對環(huán)境挑戰(zhàn),并對自身的應對效果做出新的解釋,以減輕心理應激所引起的內心緊張和痛苦。但超強持久的心理應激則會導致自我價值感降低,產生自我懷疑和否定,以及自控能力下降,對生活和工作造成負面影響。常見的負面認知性應激反應有偏執(zhí)、災難化、反復沉思、否認、投射、選擇性遺忘、闖入性思維等。二、心理應激

1.應激源(2)心理反應2)情緒反應①焦慮:個體預期將要發(fā)生危險或不良后果時所表現(xiàn)出的緊張和擔心等情緒狀態(tài),是心理應激反應中最常見的一種情緒反應。在心理應激狀態(tài)下,適度焦慮可以提高個體的警覺水平,提升個體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應對能力,是一種保護性反應。但焦慮過度則是有害的心理反應。②恐懼:一種企圖擺脫已經(jīng)明確的特定危險、可能對生命造成威脅或傷害情境時的情緒反應,常發(fā)生于人身安全、個人價值或信念受到威脅時,一般會伴有回避或逃避行為。適度恐懼能促進個體產生積極的應對行為,但過度或持久的恐懼則會對個體產生嚴重不利影響。二、心理應激

1.應激源(2)心理反應2)情緒反應③憤怒:個體追求某一目標過程中遇到障礙或受到挫折時所產生的一種情緒狀態(tài)。過度的憤怒可能會使人喪失理智,失去自控能力而導致不良后果。憤怒情緒經(jīng)過疏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化解,如果處理不當則會激化,甚至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病人的憤怒情緒往往會成為護患關系緊張的原因。④抑郁:以情緒低落、興趣缺乏等為主要特征,表現(xiàn)為悲哀、寂寞、孤獨等消極情緒,伴有失眠、食欲減退、性能力降低等,常由重大突發(fā)事件、重大挫折或長期病痛所引起。對有抑郁情緒的病人,應當深入了解其有無消極厭世情緒,避免發(fā)生意外事件。二、心理應激

1.應激源(2)心理反應3)行為反應行為反應是個體在心理應激狀態(tài)下,為緩沖應激對自身的影響擺脫心身緊張狀態(tài)而采取的行為策略。心理應激的不良行為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逃避與回避、退化與依賴、敵對與攻擊、無助與自憐等。二、心理應激

1.應激源二、心理應激

(1)心理應激的積極結果1)促進心身健康發(fā)展適度的心理應激是個體成長和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健康的人格和適應生活變化的良好功能是個體在社會生活和實踐過程中應對各種刺激而逐漸形成的,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個體早年的心理應激經(jīng)歷可以豐富自身的應對資源,提高在后續(xù)生涯中的應對和適應能力,更好地耐受各種緊張性刺激和致病因素的影響。3.心理應激與健康(1)心理應激的積極結果2)維持心身正常功能個體在發(fā)展過程中會遇到各種矛盾和挑戰(zhàn),適度的心理應激有助于維持個體的生理、心理及社會功能。缺乏適當?shù)沫h(huán)境刺激會損害個體的心身功能,失去對學習、工作和生活的興趣。因此,個體可以通過參加競賽和拓展訓練等增強應對各種應激的能力,維持自身的正常功能活動。二、心理應激

3.心理應激與健康(2)心理應激的消極結果1)急性心理應激精神刺激引起的急性心理應激常表現(xiàn)為較強烈的心理與生理反應,可引起急性焦慮反應、血管迷走神經(jīng)反應和過度換氣綜合征,并有煩躁、震顫、過敏、血壓升高、心悸、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照護者應熟悉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給予正確的照護管理。二、心理應激

3.心理應激與健康(2)心理應激的消極結果2)慢性心理應激處于慢性應激狀態(tài)的個體易出現(xiàn)疲勞、頭痛、失眠等軀體癥狀和體征。此外,心理應激可加重已有疾病或導致復發(fā),同時會引起內環(huán)境紊亂,使個體處于疾病的易感狀態(tài)。二、心理應激

3.心理應激與健康三、心身疾病

(1)整體性原則心身疾病是和心理—社會因素有密切關系的軀體疾病。軀體疾病與心理疾病可以相互作用、相互轉化。在開展照護工作時,要從病人的心身整體來考慮,既對病人進行軀體護理以減輕新的情緒反應,又要對病人進行心理照護以減弱情緒對軀體的作用,通過阻斷病人“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的惡性循環(huán)鏈,達到心身整體的協(xié)調。(2)個性化原則在生活中,每類病人都有一些相似的心理反應和軀體反應。由于個體的先天素質、后天環(huán)境、教育條件、個人實踐和主觀能動性不同,會導致心理活動差異性很大。照護者在工作中要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照護。1.心身疾病的照護原則(3)目標性原則對心身疾病實施的照護主要圍繞以下三種目標來開展。一是要減弱心理—社會刺激因素,主要通過心理照護措施的實施,改變病人的認知方式,使其對應激源的認知發(fā)生變化,以減輕焦慮、抑郁等情緒反應,緩解疾病癥狀。二是要減弱心理學病因,主要通過矯正病人的人格特征、認知方式和行為類型等,從根本上幫助病人消除心理病理學致病因素,逆轉心身疾病的心理病理過程,直至向健康方向發(fā)展。三是要減輕心理學癥狀,主要是通過心理學技術直接改變病人的生物學過程,提高身體素質,促進病體康復。三、心身疾病

1.心身疾病的照護原則(4)持續(xù)性原則心身疾病多數(shù)屬于慢性病,往往需要一個相對比較長的照護過程,不能存在一蹴而就的想法,否則效果只會適得其反。(5)協(xié)同性原則心身疾病照護除了要注重調動病人的參與動機外,照護者還應根據(jù)病人的心理反應和需要,注意觀察病人對周圍環(huán)境的認識和適應、對病友的態(tài)度、對親友探訪的態(tài)度,以及與發(fā)病有關的社會心理因素,結合詳細觀察和了解病人的情況,幫助病人適應照護環(huán)境,積極配合照護過程,促進疾病的康復。三、心身疾病

1.心身疾病的照護原則三、心身疾病

典型的心身疾病包括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甲狀腺功能亢進、局限性腸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原發(fā)性高血壓病及支氣管哮喘等。目前,糖尿病、肥胖癥、癌癥等也被納入心身疾病范圍。臨床常見的心身疾病見表1-2-1。2.常見的心身疾病心理照護基礎課題三能力目標01能知曉心理照護的概念與特點。02能知曉心理照護的目標、原則及作用。03能運用心理照護的基本方法。能分析心理照護與整體照護的關系。能執(zhí)行心理照護的基本程序。0405一、心理照護概述

心理照護指在臨床照護工作中,照護者通過運用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和照護技能,針對照護對象現(xiàn)存和潛在的心理問題和心理狀況,給予積極影響,改變或消除不良心理刺激,從而促使照護對象病體康復和心理狀態(tài)走向健康的一種照護方法。1.心理照護的概念一、心理照護概述

(1)關注照護對象的心理問題,重視照護對象生理和心理上互相轉化的因果關系。(2)通過激發(fā)照護對象內在潛力,調動其主觀能動性,以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的積極變化幫助照護對象實現(xiàn)康復目標。(3)強調社會環(huán)境因素與照護對象健康的密切關系,鼓勵健康社會交往、和諧家庭生活。(4)用精準的心理評估、專業(yè)的照護操作和照護者的專業(yè)素養(yǎng)等提高照護對象的心理素質。2.心理照護的特點一、心理照護概述

(1)營造適宜的照護氛圍心理照護重視環(huán)境因素對照護對象造成的影響。為照護對象提供一個舒適、安全的環(huán)境,有利于照護對象康復。照護者在良好的照護環(huán)境中起著重要作用,應熱心、耐心、細心地開展照護,與照護對象建立和諧的關系。為照護對象爭取足夠的社會關心,建立病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保持與照護對象家屬間的密切合作,為照護對象爭取家庭安慰與支持。3.心理照護的目標(2)盡量滿足照護對象的合理需要照護者要掌握每個照護對象的特點和需要,針對照護對象存在的具體問題,及時調整措施,從而滿足照護對象的合理需要。滿足照護對象的合理需要,能夠增強照護對象對照護者的信任,使照護對象在生理和心理兩方面均處于積極配合治療或康復的最佳狀態(tài),從而有利于照護對象康復。若照護對象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會導致焦慮、煩躁、痛苦、應激、無力、孤獨、缺失、抑郁、絕望等改變和無法正常適應周圍環(huán)境等表現(xiàn)。因此,照護者應全面準確地評估照護對象的不同需要,努力滿足照護對象的合理需要。一、心理照護概述

3.心理照護的目標(3)讓照護對象適應社會角色人突然生病后,容易手足無措,一時間無法接受生病這一現(xiàn)實,甚至會以否認、逃避的態(tài)度,消極地面對這一事實。針對此類問題,照護者應該給予照護對象更多的心理支持與鼓勵,幫助照護對象從消極態(tài)度轉變?yōu)榉e極態(tài)度,接受自己患病這一事實,更好地適應角色的轉變。在病情發(fā)展過程中,有些照護對象病情逐漸惡化,有些照護對象治療效果并不顯著,照護對象會產生焦慮、煩躁,甚至抑郁絕望。一旦照護者發(fā)現(xiàn)此類負面情緒,應及時通過專業(yè)的心理照護加以干預,使照護對象及早調整心理。當照護對象逐漸接受照護對象這一身份后,容易在日后各項檢查指標正常的情況下仍認為自己患有其他病癥。面對此種情況,照護者應明確向照護對象告知其身體已經(jīng)康復,可以恢復日?;顒?。有的照護對象則恰恰相反,對于自身是否完全康復并不了解,盲目提前恢復日?;顒?,反而會加重病情。此時,照護者應該勸阻照護對象并耐心告知照護對象身體狀況,勸阻照護對象不適當?shù)幕顒?,防止疾病復發(fā)。一、心理照護概述

3.心理照護的目標(4)增強照護對象對疾病的應對能力積極調動照護對象戰(zhàn)勝疾病的主觀能動性,使照護對象的適應能力相應提高。照護者的心理照護可幫助照護對象正確、合理地運用應對行為,使照護對象走向健康,也可通過擴大照護對象接觸面,如與病友交流、看電視、賞風景等方法,分散、轉移照護對象的注意力,從而有利于照護對象更好地接受現(xiàn)實狀況。一、心理照護概述

3.心理照護的目標一、心理照護概述

(1)交往與服務的原則心理照護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的。人際關系包括護患關系、病友間人際關系、家屬與照護對象關系等。其中,照護者要協(xié)調各種人際交往,從而滿足照護對象的心理需要,減少或消除照護對象內心無助、孤獨的情感,使照護對象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積極面對治療和康復。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醫(yī)護技術的進步,照護工作的服務范圍已不僅僅局限于醫(yī)院,而是圍繞醫(yī)院兼顧家庭、社區(qū)、社會,全面地為照護對象提供服務。4.心理照護的原則(2)動態(tài)與應變的原則在心理照護工作中,照護者應該具備善于觀察、靈活應對的能力。心理照護根據(jù)照護對象的疾病發(fā)生、發(fā)展和轉歸的規(guī)律,觀察照護對象在疾病的不同階段出現(xiàn)的心理特點與不同需求,針對照護對象存在的具體情況,因人施護、因病施護。一、心理照護概述

4.心理照護的原則(3)啟迪和自我照護的原則照護者在心理照護過程中通過運用心理學技巧,幫助照護對象更加深入地了解自身疾病與康復的知識,并給予積極的心理暗示,克服消極、負面情緒,啟迪照護對象積極接受治療并進行自我照護。(4)保密原則心理照護可能會涉及照護對象的隱私。照護者必須為照護對象保密,尊重照護對象的隱私。在照護工作中,若遇到照護對象不愿意提及的內容,不應追問。一、心理照護概述

4.心理照護的原則二、心理照護的作用與方法

(1)對照護對象的心理和認知進行調節(jié)照護者通過專業(yè)的照護幫助照護對象調整心理、生理處于最佳狀態(tài),緩解由疾病帶來的負面情緒,促進照護對象的康復。(2)使照護對象以最佳狀態(tài)接受治療照護者應當掌握每位照護對象的不同心理,把握好照護對象在疾病發(fā)展各個階段的心理反應,針對照護對象存在的問題調整照護措施,滿足照護對象的合理需求,增加照護者與照護對象之間的信任,使照護對象積極配合治療。1.心理照護的作用(3)使照護對象適應角色,提高應對能力照護者采取科學的心理照護措施,幫助照護對象適應環(huán)境與角色,積極配合治療。(4)調動主觀能動性照護對象能夠自我照護是心理照護的最終目標。通過調動照護對象的主觀能動性,促使照護對象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做好自我照護,有利于整體照護的進行。(5)照護者的自我調整照護者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理,使之與照護工作處于良好狀態(tài),更好地融入照護工作。二、心理照護的作用與方法

1.心理照護的作用二、心理照護的作用與方法

(1)支持性心理療法心理支持療法沒有統(tǒng)一的體系,往往根據(jù)照護者對照護對象病情的理解,有針對性地對照護對象進行安撫、鼓勵、引導等。常用的措施為傾聽與點頭、關心與安慰、鼓勵與支持、解釋與引導、環(huán)境改變。(2)精神分析療法精神分析療法所用的治療措施主要包括自由聯(lián)想、夢的分析、移情分析、阻抗分析、解釋等。2.心理照護的方法(3)認知行為療法認知行為療法是通過改變照護對象的思維方式和信念的方法,達到改變照護對象對事物的不良認知的一種治療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理性情緒療法、貝克認知治療等。(4)詢者中心療法詢者中心療法主要是激發(fā)照護對象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認識到解決問題的能力來自照護對象自身。二、心理照護的作用與方法

2.心理照護的方法(5)行為療法行為療法中常用的行為矯正技術有系統(tǒng)脫敏法、放松療法、沖擊療法、代幣法(標記獎勵法)、示范法、生物反饋療法等。(6)家庭治療家庭治療是以家庭為對象實施的治療方法,幫助照護對象家屬找出照護對象的發(fā)病原因,引導照護對象克服生理和心理障礙。二、心理照護的作用與方法

2.心理照護的方法二、心理照護的作用與方法

整體照護是指依據(jù)照護對象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等需求,運用專業(yè)的照護措施,滿足照護對象的合理需要,為照護對象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隨著社會的進步,醫(yī)學模式的變化,心理照護已成為整體照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3.心理照護與整體照護的關系三、心理照護基本程序

(1)基本情況1)職業(yè)照護者可以從照護對象的職業(yè)收集到許多信息,如照護對象是否為長期高壓下的白領、高空作業(yè)工作者等。1.評估(1)基本情況2)受教育程度照護對象的受教育程度可以反映他的社會狀況,對信息的知悉和理解程度。照護者了解照護對象的受教育程度后,能夠與照護對象有更多更好的溝通話題,增加照護對象的信任感。3)婚姻狀況婚姻狀況對照護對象的心理具有重要影響。良好的婚姻關系可以使照護對象的心理得到慰藉與鼓勵,在疾病的發(fā)展或康復期發(fā)揮重要作用。三、心理照護基本程序

1.評估(2)日常評估1)體溫、心率、脈搏、血壓不同的疾病,都要做相應的日常評估。日常測量數(shù)據(jù)可以幫助醫(yī)護人員把控病情。2)睡眠情況良好的睡眠可以使照護對象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反之則容易導致照護對象的情緒低落。三、心理照護基本程序

1.評估(2)日常評估3)飲食情況照護對象的飲食狀況也是評估照護對象心理的一個重要指標。照護對象產生焦慮、煩躁、抑郁情緒時常伴隨著飲食的改變。4)排泄狀況排泄功能異常,通常是情緒波動造成的。例如,在緊張、恐懼的情況下,照護對象會出現(xiàn)頻繁排尿或腹瀉的情況,抑郁、煩悶時則容易出現(xiàn)便秘。三、心理照護基本程序

1.評估三、心理照護基本程序

(1)明確心理照護的目標照護對象在疾病發(fā)展的不同階段,照護者應該有針對性地提出照護措施。(2)確定照護計劃的先后順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