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第二十一中學校簡介_第1頁
廣州市第二十一中學校簡介_第2頁
廣州市第二十一中學校簡介_第3頁
廣州市第二十一中學校簡介_第4頁
廣州市第二十一中學校簡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校簡介[字體:大中小]廣州市第二十一中學位于繁華的環(huán)市路上,是廣東省一級學校。學校創(chuàng)辦于1954年,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學校占地面積49667平方米,綠化面積10012.6平方米,校園綠樹成蔭,空氣清新,雅潔幽靜,是國家表彰綠色學校。學校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四合一主體教學模式”實驗學校,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課題“英語報刊閱讀教學新模式研究”實驗學校,全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與實驗”學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環(huán)境人口與可持續(xù)發(fā)展(EPD)教育項目學校,廣州市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經過50多年的發(fā)展,21中已成為一所高質量、窗口式、有特色的現代化示范性省一級學校,以綠色教育為辦學特色?,F有初、高中教學班42個,在校學生2000多人。學校擁有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場、游泳池等充足的運動場地;千兆電腦校園網通至每一個課室和辦公室、全校44間教室全部配有多媒體教學平臺并安裝空調、61座的電子閱覽室,以及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個裝備先進的專用室和實驗室。學校圍繞綠色教育特色,還專門設立了地理礦石展示區(qū)、射擊場、環(huán)境科技教育展覽館、模擬生態(tài)園、生物園、校園綠化植物介紹區(qū)等。近300平方米的青春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心理咨詢室、成長樂園活動室、青春健康教育展覽館),近100平方米的禁毒展覽館和開展英語綜合活動課程的“英語城”也為學生進行現代人文教育提供重要的場室。新建成的圖書科技樓里擁有近10萬冊圖書和35800冊電子讀物,滿足同學們閱讀的需要。而具有現代化設施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的體育館已通過立項,正在籌建中。學校圍繞“推進現代人文教育,打造現代社會公民”的辦學思路,制訂學校發(fā)展的五年規(guī)劃?,F有教師隊伍結構合理、敬業(yè)愛崗、業(yè)務優(yōu)良,其中碩士研究生和研究生主干課程班結業(yè)39人,先后參加省普教系統“百千萬人才工程”培訓以及各級骨干教師培訓15人。近五年來,教師有376人次在全國、省、市的各項教學成果評比中獲獎,發(fā)表教育論文175篇,有123人次獲得省、市和區(qū)優(yōu)秀教師的光榮稱號。教育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注重提高綜合素質,英語、歷史、政治等學科教學成績突出,成為強勢學科。高考成績逐年上升,升大率超過98%,本科率遠遠高于同生源組學校的平均水平,近年進入全省高考單科或總分前100名的共29人次,其中800分以上的6人次;初三畢業(yè)考成績穩(wěn)步提高,多年獲得初中畢業(yè)班工作一等獎,06年中考的AB率高達75%,其中有9位同學的政治、物理名列全市第一,居同類學校的前列。初高中畢業(yè)班的升學指標均超過省一級學校的評估標準。學校堅持以德立校,以質強校,把養(yǎng)成教育和青春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切入點,充分利用德育網絡資源,著眼于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發(fā)揮了學生自我管理的主體作用,注重培育優(yōu)良班風學風,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人文環(huán)境,形成具有特色的思想教育活動序列,而青春心理健康教育也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近五年,學生參加全國、省、市、區(qū)的學科、科技、文體競賽均取得優(yōu)異成績,共獲獎587項。傳承中求探索,探索中求發(fā)展。歷史賦予21中新的使命,建設和諧文明校園,彰顯綠色學校特色,努力把21中打造成為一所素質教育優(yōu)秀的特色學校。

?;誟日期:2009-11-09]來源:

作者:[字體:大中小]?;盏臉嫵稍⒁?、由廣州市第二十一中學的廣州市首個字母G構成跑道,發(fā)展運動軌跡和傳承前人智慧結晶的書本。2、用二十一中學的阿拉伯數字21組成教化,助人的文明之火。同時,又如同一只展翅欲飛的稚鳥,象征著學子奔向希望的未來。3、整個標志體現學校貫徹我國的教育方針,培養(yǎng)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學校電子郵箱[日期:2005-02-18]來源:

作者:[字體:大中小]我校的電子郵箱:

gz21ms@126.com,歡迎來信咨詢和交流。校史[日期:2005-03-15]來源:學校檔案室

作者:[字體:大中小]廣州市第二十一中學創(chuàng)建于1954年9月,此時沒有明顯學校校界。建校初期,由市21中與市16中、市17中成立三聯合中共黨支部,隸屬中共市文教機關學校總支。校長羅若雪、副校長張至、譚耀年、陳才俊。學校隸屬廣州市教育局。1957年11月至1958年7月改為廣州師范??茖W校附屬中學,由我校與執(zhí)信中學成立聯合中共黨支部書記孔慶余。隸屬市中等教育黨委。學校隸屬廣州師??茖W校。后由21中和17中成立聯合中共支部,書記賴奕輝。這一階段,我校是蘇聯化的教育學模式,模仿蘇聯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科書和教學法。

學校是在環(huán)市東路天勝村山崗上建成,建校初期很艱苦,完成了當時規(guī)劃第一期工程。建筑物有十幢左右,最高是三層樓,磚木結構、蘇聯掛瓦,紅階磚計面的建筑物,用于教學、辦公、教師宿舍、學生宿舍、沖涼房、飯?zhí)脧N房,第二期工程的建筑物,應該建至環(huán)市東路路邊,是教學區(qū),第一期工程的建筑原計劃是生活區(qū)。因各種原因,第二期工程沒有實現。形成現時學校大致范圍。1958年8月至1964年8月改名為廣東師范學院附屬中學。此間建立中共廣東師范學院附屬中學中共黨支部,隸屬廣東師院黨委。代書記鄭沛和(1958年8月至1958年9月),書記葉銓(1958年9月至1960年1月)1960年1月由孫少波任黨支部書記,副書記趙淑英。1958年8月招收高中學生,成為一間完全中學,屬隸屬于廣東師范學院,校長葉銓(1958年9月至1960年1月),1960年1月由孫少波任校長,副校長陳才俊、占棠。毛澤東在1957年發(fā)表了著名的"培養(yǎng)勞動者"的教育方針,在召開了第四次全國教育行政會議后,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在1958年發(fā)布《關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文規(guī)定:在一切學校中,必須把生產勞動列為正式課程。每個學生必須依照規(guī)定參加一定時間的勞動。在這一期間,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從"蘇聯化"這一極端,走向"勞動化"的另一個極端。1964年8月復名為廣州市第二十一中學。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形成一支思想好、資歷高深、經驗豐富、教學水平高、工作積極的教師隊伍。教學質量高,在廣州市已有名氣,女子籃球隊、男子足球隊,球藝好、名列在廣州市前矛。"超廣雅、趕華附"作為學校一個目標,學校發(fā)展蒸蒸日上,為黨的教育事業(yè)作出了貢獻。1960年11月召開了歷時19天的全國文教工作會議,研究了在教育工作中貫徹執(zhí)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的問題。課程體系進行了根本性的調整;"一基"是從1953至1956年期間形成的課程為基礎;"兩科"是糾正盲目照搬蘇聯課程的偏差,糾正"大躍進"時期的"勞動化"偏差;"三新"是制定新的教學計劃,須發(fā)新的教學大綱和偏制,新的教材。初步形成了本土化課程體系,中學設置了選修課程,高中三年級可根據學校條件,酌設農業(yè)科學技術知識,立體幾何、制圖、歷史文選、邏輯等選修課,學生可以根據自愿和愛好,任選一門或兩門。選修課不進行考試。語文、數學、物理、化學、音樂等課程增加了課時,每年授課總課時,從6094課時增到6708課時。盡管當時主觀指導思想上力圖糾正照搬蘇聯課程的偏差和"大躍進"時期"勞動化"的偏差,但實際上都未實現突破歷史錯誤形成的"蘇化"和"勞動化"的限定。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行政領導班子仍繼續(xù)行使職權。1966年7月工作組進駐學校,成立臨時"文化革命領導小組。"同年8月學生進行"革命"大串連。停課鬧"革命"。1967年2月群眾組織"奪權"校行政領導被迫停止工作。1967年3月軍訓團進校,成立校文革領導小組。隸屬市軍事管制委員文教小組。1968年9月經市革委會批準,學校成立校革委會,隸屬市革委會政工組文教辦公室。校黨支部書記國殿臣(是解放軍宣傳隊,在1970年12月至1971年6月任職)那國臣(解放軍宣傳隊,從1976年6月至1973年3月任此職)、蔡瑩(從1973年3月至1976年10月任職)、孫少波(從1976年2月至1976年10月任職),副書記敖紹昌(從1970年12月至1971年3月任職)。陳錦純(從1971年7月至1976年8月任職)、劉其昌(工人宣傳隊,在1972年6月至于975年5月任職)、黃潤根(工人宣傳隊,在1975年5月至1976年12月任職)、秦建平(工人宣傳隊、在1976年9月至1976年10任職)。校革委會主任:那國臣(解放軍宣傳隊,從1971年11月至1972年9月任職)、蔡瑩(從1972年10月至1974年12月任職)、孫少波(從1974年12月至1976年10月任職)、副主任占棠(從1968年3月至1971年3月任職)、敖紹昌(從1970年5月至1971年3月任職)、陳錦純(從1971年3至1976年8月任職)、李靜軒(從1971年7月至1973年1月任職)、熊鼎珊(從1971年11月至1972年任職)、廖漢彬(從1972年10月至1975年6月任職)、孫少波(從1972年12月至1974年12月任職)、林振三(從1973年3月任職至1973年8月任職)、鄭曼如(從1975年至1978年月10月任職),蘇新民(從1976年4月至1978年2月任職)、黃克成(從1976年8月至1987年3月任職)、何海明(從1977年1月至1978年3月任職)封寶玲(從1977年1月至1978年3月任此職)。1969年復課鬧革命。1975年8月至1978年3月市屬中學行下管理體制下放到區(qū),隸屬東山區(qū)教育局。1978年3月至1995年9月隸屬市教育局。

在1970年冬至1975年夏,在廣州市從化縣高平鎮(zhèn),師生親自動手建房屋,開荒地種瓜萊,種水稻,建立學農分校,1975年夏天至1977年秋,學農分校搬到廣州市從化縣橫江鄉(xiāng)。幾年間各年級師生輪流到分校勞動兼學文化課。文化大革命時期,教育被"大革命",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制度被取消。學校先是停課"鬧革命",學生走出校門搞"革命"大串連,后又返校復課"鬧革命"。大搞"斗批改",即一斗教師,二批舊教材,三改舊課程。上課學習毛澤東著作,農業(yè)基礎、革命文藝、軍事體育、工業(yè)基礎,勞動課。1976年底,文化大革命結束。1978年3月廣州市第二十一中學革命委員會撤消,以廣州市二十一中學行使職權、隸屬東山區(qū)教育局。校黨支部書記孫少波(從1976年10月到1984年8月任職)、黃克成(從1984年8月至1993年8月任此職)、陳少雄(從1984年8月至1986年12月任此職)校長黃克成(從1984年3月至1993年7月任此職)、副校長鄭曼如(從1983年至1987年8月任任此職)、封寶玲(從1978年3月至1979年5月任此職)、何海明(從1978年3月至1979年5月任此職)、華應春(從1980年8月至1982年1月任此職)霍黃銳(從1982年7月至1993年8月任此職),莫崇珍(從1984年8月至1990年任此職)顧問:孫少波(從1984年8月至1986年12月任此職)1977年秋恢復普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學校秩序走向正常,課程進入全面恢復,開設政治、語文、數學、處語、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生理衛(wèi)生、體育、音樂、美術、勞動技術等14門學科課程。在高中二、三年級以限不定選修課形式,建立起了文理分科教學的課程模式。學校有一支資歷高深,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特級教一人,高級教師二十八人,一級教師九十六人,教師中不少是區(qū)教研會,市教研會的骨干。工作負責,諄諄善誘,誨人不倦,師生關系親切,融洽。人才輩出,成績斐然,為社會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初中畢業(yè)升學率達98%左右,高中畢業(yè)升學率達75%。出現不少優(yōu)秀畢業(yè)生,如,1980年文科女狀元李懿麗,1985高考理科女狀元何末艾。在省市各項比賽中,我校成績突出,如朱永巍同學獲省數學競賽二等獎,陳鋒、李堅、朱永巍獲省物理競賽二等獎,張云輝、朱慧紅獲三等獎。

在體育方面,我校是足球網點學校,1992年在"可口可樂杯"初中、高中組足球比賽中,獲得總分第一,射擊是學校傳統項目,在比賽中成績突出。校園總面積45234平方米,建筑面積12537平方米。教學設施逐步完善,有436平方米的瓦頂禮堂一座,2000平方米的五層及2268平方米的六層的科學樓各一座,電腦室間(90平方米)共有32臺電腦,圖書館一間閱覽室一間,階梯課室兩間,課室四十間。物理儀器室一間,化學實驗室三間,化學儀器室一間,生物實驗室兩間,生物儀器室各實驗室的儀器設備能滿足教學的實驗,演示的需要。打字機教室一間,共有五十多臺英文打字機,300米跑道的運動場一個,50×70平方米足球場一個,藍球場二個,射擊訓練場一個,20×25的游泳池一個。全校教職工人數210多人(教師150多人,其中全國特級教師1人,省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20多人,一級教師近100人,學生班數40個左右,(其中初中20多個,高中近20個)。共有學生2100多個(其中初中生1190多人,高中生930多人)。校訓為:志、嚴、勤、實(志?quot;四化",志在創(chuàng)新,志在奉獻;嚴格要求,嚴密管理,勤奮好學,勤能補拙,勤儉樸素,實干巧干,講求實效)。辦學特點是勇于自立,勇于自強,沒有條件也要創(chuàng)造條件上,辦學初具規(guī)模,在社會上有一定聲譽,被市定為先辦好的十所中學之一,被社會譽為"民間重點中學"。1989年8月,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調整了機構,強化了辦事效能,落實崗位責任制,健全獎懲制度,加強教育教學的科學管理,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開展多渠道勤工儉學活動,學校充滿一派生機,1988年高考有56人上省線,初中升學率是96.5%省、市全國學科競賽獲得一定的名次,連續(xù)四年榮獲廣州市中學射擊比賽冠軍,有八人次獲個人第一名。全市生物園評比,1987年獲一等獎。1985年全省高中物理競賽、陳鋒獲二等獎,張云輝獲三等獎,1988年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廣州賽區(qū)普通中學組,王松、楊銘獲二等獎,1988年廣州英語C組比賽,獲高中團體第一名,黃慧玲、馮芳獲一等獎,初中九省市英語比賽,李繽獲一等獎。1987年蔡志寧獲全國高中同步作文三等獎(獲市二等獎),1988年全市中學生健美操獲二等獎。1985年、1986年度,連續(xù)二年被評為廣州市教育先進單位。學校在1995年9月至1999年7月,隸屬廣州市教育委員會。1999年8月開始隸屬東山區(qū)教育局。1993年8月至1999年7月李鴻燦任校長兼任黨總支書記,莫崇珍任副校長(1993年8月至1996年5月29日)、張干任副校長(1995年3月至1999年7月)、朱開偉任副校長(1995年3月至1999年7月)、林渭鴻任副校長(1996年7月3日至1999年7月)1999年7掄鷗扇渦3ぃ?999年7月至2001年3月朱開偉任中共黨總支書記。林渭鴻任副校長(1999年7月任職)這個時期,我國課程研究在實踐處于深化階段,理論上處于發(fā)展時期。1992年公布了新的義務教育階段課程,1994年國家教育委員會進行了修訂,明確提出了初級中學階段的培養(yǎng)目標,突出了基礎性、時代性和針對性的特征,加強了德育,增加了初中歷史、地理等課的學時,為落實和加強中國近、現代史教育和國情教育提供了學時保證。對各學科都明確提出結合本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具體要求,對各類活動也提出了進行德育的具體要求。進步完善了課程結構,有利于學生進行德、智、體等各方面的教育,初中增加了選修課程,課程分為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兩個層次,外語、數學等課程中制定了兩個層次的標準,改變了過去要求劃一的狀況設計?quot;五·四"和"六·三"兩種學制的課程計劃。對考查作了明確規(guī)定,為了控制和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yè)負擔,特規(guī)定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期、學年和畢業(yè)的終結性考查、考試都屬于學生合格水平的考核,不是選拔性考試,嚴格控制考試次數和考試學科,每學期只進行一次,并嚴格控制各級統一考試。1996年國家教育委會基礎教育司公布了新高中課程,意在與新的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方案相銜接,使用高中教育更好地適應21世紀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提高高中辦學的質量和效益。明確了普通高中的培養(yǎng)目標,根據高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規(guī)定了高中階段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等方面的質量要求,制定了高中學生在思想品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和心理素質等方面的培養(yǎng)標準。建立了以學科類課程為主,活動類課程為輔的課程結構,按照優(yōu)化必修課,規(guī)范選修課,加強限定選修課的原則構建學科課程體系,多種辦學模式共存的高中學校教育結構體系,包?quot;升學型"高中,"職業(yè)型"高中和"綜合型"高中三種辦學模式。普通高中課程由中央、地方和學校三級管理的構想,明確規(guī)定各級對于課程管理的職責和權限,給于地方和學校更多的自主權。學校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形成校長統一指揮,黨總支保障監(jiān)督,教代會民主管理的管理體制,經過幾代人艱苦奮斗,頑強拼搏,于1998年2月被評市一級的完全中學,于2001年5月被評省級綠色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校園總面積49667平方米,建筑面積29889平方米,辦學規(guī)模41至42個班,教職工人數183人,離退休教師130人,學生人數2200人左右。圖書館現有藏書6.65多冊,各類教學儀器設備總價值310元。電腦154臺。固定資產2552萬元。學校積極籌措資金,向市財局借500萬元。1994年初建大操場圍墻,觀看臺,1994年暑假對大操場的排水工程改建煤渣跑道重鋪。2000年暑假足球場植草,換鋪塑料跑道,建四個塑料藍球場所,三個塑料羽毛球場,設一個有200平方米專供教師進行文體活動專用室。形成大型體育活動場地,1995年暑假改建二幢蘇式掛瓦樓房,外墻貼巾條形磚。1994年5月18日至1995年10月30日,建教學大樓,建筑面積5932.41平方米,1995年11月21日下午教學樓正式啟用。22日正式在新教學大樓上課。1996年教學樓周圍2000米的空地建噴水池、魚池、小橋、地理園,帶校園綠化建設。1996年8月改建校門。1999年月4月改建禮堂,將木制金字架瓦面,改為鋼根水泥凝土結構樓面,1999年5月改建游泳池,深度1.2米至1.65米,20×25的游泳池,游泳池占地面積1190平方米,1999年6月建造九層學生飯?zhí)镁C合樓,占地面積1170平方米建筑面積6978平方米。2000年8月使用。學校大力推進后勤工作社會化的改革,2001年2月將保安,綠化、衛(wèi)生工作由物業(yè)公司接管。部分崗位進行了競爭上崗。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完善,滿足教育教學要求,學校總體布局科學,功能分區(qū)合理,建筑風格鮮明,是生態(tài)化、園林化的校園,校園綠化、美化、凈化、富有特色文化環(huán)境,豐富蘊含,賦于人格力,學生處于美的校園里,引發(fā)健康愉快的情感。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并高度重視黨的建設,不斷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是促進我校事業(yè)發(fā)展的根本保證。十幾年來,學校黨的隊伍不斷發(fā)展壯大,黨員人數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全體師生員工中深入開展黨?quot;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教育,開展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斗爭和反對邪教"法輪功"斗爭的教育。學校認真貫徹歷次全國黨建工作會義精神,在深化改革中推進黨的建設,努力實踐江澤民總書記"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自覺地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黨的組織建設方面,始終堅持正確的組織路線,努力建設高素質的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堅持從嚴治黨的方針,緊緊圍繞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大局和培養(yǎng)人才這個根本任務,切實加強和改進學校黨總支的建設。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加強了對黨員、干部的黨性、黨風、黨紀教育,積極開展反腐敗斗爭。始終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認真落實德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建立了適應新形勢發(fā)展需要領導體制,努力改進政治思想工作的方法,通過各種途徑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切實加強政治工作隊伍的建設。全體教職員工團結奮斗,出色的工作,向高校輸送一批又一批的優(yōu)秀學生,向社會輸送一批又一批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強德育工作,養(yǎng)成教育作為"差異教育"辦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學生思想品德的養(yǎng)成教育為先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良好的校風、校紀,學校把知與行結合起來,把養(yǎng)成教育同環(huán)境育人、心理疏導學生管理相結合,通過班會課教育和班級行為規(guī)范五項評比,將養(yǎng)成教育落到實處。抓好基礎困難學生的幫教轉化工作,實?quot;希望教育工程"。學校樹立"先成人,后成才"的觀念,領導親自抓,責任落實到班主任,發(fā)揮校內外的德育網絡的作用,落實各項幫教措施,使基礎困難學生不斷進步。開展"五四三二一工程的系列化教育活動,全方位多渠道落實德育工作。學校建立了學軍、學農、學商、扶貧五個教育活動基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組織演講節(jié)、科技節(jié)、體育節(jié)和合唱節(jié)。

鞏固"警民共建安全文明校園"校外學雷峰陣地和家長委員會三項工作,健全德育隊伍、德育制度兩方面工作,創(chuàng)立一個心理教育活動中心,加強學生心理疏導。市內學校最早成立保安隊,學校最早與華樂街派出所巡警四中隊共建安全文明校園。形成有學校特色德育和治安工作,從而使用權學生德育工作,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收到良好的成效,獲得法律與你息息相關系列活動先進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無償獻血標兵單位、廣州市教育系統安全文明單位、廣州市教育系統團隊工作優(yōu)良獎、羊城之夏"青少年夏令營活動先進集體。教學中突出"主體",倡導"自主",提高學生自我教育和學習能力,鼓勵參與,注意引導啟發(fā)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和掌握規(guī)律,發(fā)展學生非智力因素,著力培養(yǎng)既然有寬厚的基礎,又有個性、有特色、有創(chuàng)造意識的人才學校建立、健全教學管理制度,扎實抓好教學常規(guī),建立良好的教學秩序,開展以單元設計形式為主的課堂教學設計活動,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積極參與考試改革,1999年廣東省試行"3+X"的高考科目設置方案,2001年廣東省試行"3+X+綜合"的高考科目設置方案。學校重視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體育的教學,以及學生課外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得到發(fā)展。成果顯著。鄭允光同學于1995年高考理科成績獲廣東第六名,2001年東山區(qū)屬學校的學生裝成績800分以上有我校2位同學。廣州市高中畢業(yè)工作綜合評估一等獎,廣州市初中畢業(yè)班工作臺綜合評估二等獎,生物園、校園綠化建設優(yōu)秀獎、廣州市藝術教育先進學校、廣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先進集體,國際海洋年大型宣傳活動優(yōu)秀組織單位、廣州市學校合唱節(jié)比賽一等獎,"市長杯"網點學校足球比賽初中組第一名,東山區(qū)中學生女子籃球錦標賽第一名。加強科組建設,提高科研水平,是學校整體實力和辦學水平的主要標志。加強對科組建設的領導,突出重點,形成特色,提高水平,人員梯隊建設和組合,結構合理,產生一批高水平面的學科帶頭人,推動教學水平整體發(fā)展,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建立導師制,優(yōu)秀的中老教師結對子,從思想、業(yè)務上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收到了顯著的效果。教學為主,科研為重,積極主動參與教育學的活動,設立的研究課題,1994年開始進行了"差異教育"的辦學模式的研究,1997年開始參與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guī)劃國家教重點課題---"中小幼現代科技教育研究"的子課題,1998年開始參與廣東省普通高中綜合課程研究與實驗,1998年開始參與廣州市初中英語教材試驗本的實驗。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一批文章刊登在有關報刊上,一批論文分別獲得了各類獎勵,其中有在全國,省、市獲論文一、二等的論文,有獲得市一、二、三等獎的教學設計、論文、班課教案。十多年來的辦學過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造就一支思想好,熱愛學生樂于奉獻、知識淵博,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有的教職工被評為廣州市模范教育工作者,廣東省優(yōu)秀班主任,廣東省南粵教壇新秀,廣州市優(yōu)秀班主任,廣州市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廣州市優(yōu)秀教師,廣州市教育系統優(yōu)秀共產黨員,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廣州市教育工會積極分子,有的教師被聘為國教育學會外語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wěn)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發(fā)展,辦出了特色。學校被評為廣州市安全文明單位,民航招飛先進單位,廣州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廣州市教育系統先進黨支部,廣州市教育系統先進團委,廣州市教育系統優(yōu)秀少先隊大隊部,東山地區(qū)環(huán)保保護先進單位。廣州市教育系統勤工儉學校辦產業(yè)優(yōu)秀單位,廣州市文明單位。報刊、電視臺、宣傳媒界多次報道,社會聲譽不斷提高,獲得社會認可,也得到家長和學生認同。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志同在1997年春到我校視察時,寫下"辦學重點全面發(fā)展,育人貴因材施教"的題詞,全國人大教科文副主任楊海波同志在1996年冬到我學校視察,也稱贊我校"全面育人、辦有特色。校歌[日期:2005-03-11]來源:

作者:[字體:大中小]校歌是學校風格,氣質、特性的藝術概括,更是追求未來的精神張揚。一所學校,尤其是大校,不能沒有校歌,因此,在上學期初,校長辦公會議決定在全校征集校歌。征集校歌廣告于2000年9月20日張貼后,得到了高一、高二語文備課組的大力支持,他們組織全級學生撰寫校歌,并從中挑選了部分優(yōu)秀作品交校長辦公會議商議。學校領導覺得學生們的作品有創(chuàng)意,文筆流暢,旋律也較優(yōu)美,但離學校對校歌創(chuàng)作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最后決定請鄭南老師和鄭秋楓老師兩位名家為我校譜寫校歌。兩位老師對校歌一事非常認真,先后三次來學校了解情況,參觀校容校貌,進行采風。

時空交錯,機緣巧合,二十一中學的校歌誕生在二十一世紀的初年,當為學校帶來空前振奮,預示美好前景。

歌詞釋義:歌詞主段以凝煉的語言,唱出了校園里綠苗蓬勃的花季,贊頌了師生合諧牽手共進的新空氣。詞中又以珠江大潮的可感形象,展示出學子們天天進步的風采。兩段副歌是主題內涵的擴展遞進,以富有感召的"努力""奮力"激情詞語,激勵大家實現科教興國的宏偉目標,傳承"志嚴勤實"的特有校訓。結尾句為校歌的主題句,反復詠唱,抒懷鼓志,銘心永遠。

二十一中學的校歌,應在二十一世紀唱成百年壯歌,百年長歌。辦學理念[日期:2005-03-11]來源:校長室

作者:21中[字體:大中小]

廣州市第二十一中學“綠色教育”的辦學理念:以優(yōu)秀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陶冶學生,在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教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上達到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營造和諧發(fā)展的教育生態(tài)。校訓:校訓是反映一所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目標,它是比較穩(wěn)定的,在新形勢下要注入新的解釋。我校校訓是在1988年向全校師生征求意見,最后選中原政治科覃樹芬老師的文稿。隨著形勢的發(fā)展,現給予新的解釋。

志:立志成才,立志成功

嚴:嚴于律已,嚴格管理

勤:勤奮好學、勤儉樸素

實:實事求是,講求實效

素質教育要走向兩個方向:一個是大學方向,造就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另一個是進入社會,培養(yǎng)數以億計的高素質的勞動者,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變?yōu)槿肆Y源優(yōu)勢。這就要求教育要充分發(fā)揮育人效應,多層次培養(yǎng)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并把培養(yǎng)適應現代化要求的創(chuàng)造性人才作為重點。無論是升學或就業(yè)都能成為對社會主義建設有所貢獻的人才。

學校教育教學過程的本質就是幫助學生成功?!安磺笕巳松龑W,但愿人人成功”是很合理的,也是很符合學習者的能力,給學生以成功的信心和希望,給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幫助學生從自己的實際出發(fā)去獲取各自的成功。我國有句古語:“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否應看到“失敗也可能是失敗之母呢”?從未獲過成功的孩子,沒有成功的體驗、機遇,往往自卑、消極、自暴自棄。其實還應更多地看到“成功也可以成為成功之母”。一次成功的機會可以十倍地增強學生的信心,為他們開辟新的成功準備良好的心理條件。成功教育除了要重視智力方面的因素外,尤其應重視情感、意志、道德、品質方面等因素。廣大的教職工特別是中青年教工要走成才成功的道路,要在學歷,教育教學教研的道路上進取、創(chuàng)新、師生共同成才、成功。立志成才、立志成功突出21中辦學的宗旨,具有21中的特色,故刪去原來的立志培育“四有”新人的提法。

校風:校風是全校師生在共同目標和認識一致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努力形成的一種行為作風。它包括領導作風,教師教風和學生學風。我校的校風是:愛校、團結、進取、創(chuàng)新。

愛校、團結是對全體師生的最基本要求,也是辦好學校的保證。

進取、創(chuàng)新、是時代的要求。江澤民同志指出“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知識經濟就是智力的經濟,人才的經濟、創(chuàng)新的經濟。馬克思主義認為,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新沖動和激情是人的本質屬性,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對人的這種本質屬性的需求更加強烈。學校要把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貫穿于人才培養(yǎng)的始終,鼓勵學生追求真理,敢于創(chuàng)新,營造獨立思考、敢于爭辯,求新務實的氛圍,并為學生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創(chuàng)造內部和外部的條件。要培養(yǎng)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必須有創(chuàng)新型的教師,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求索“觀念新”、“知識新”、“方法新”要堅持教育觀念的創(chuàng)新,注重知識更新,使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