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簡單句理解過程中語序結(jié)構(gòu)圖式的認知分析_第1頁
漢語簡單句理解過程中語序結(jié)構(gòu)圖式的認知分析_第2頁
漢語簡單句理解過程中語序結(jié)構(gòu)圖式的認知分析_第3頁
漢語簡單句理解過程中語序結(jié)構(gòu)圖式的認知分析_第4頁
漢語簡單句理解過程中語序結(jié)構(gòu)圖式的認知分析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漢語簡單句理解過程中語序結(jié)構(gòu)圖式的認知分析

1.認知策略的認知廣義語言理解是指觀眾對接收到的語言的意義的反映,包括語言、感知、句子定位和記憶等流程。聽話人調(diào)動所掌握的各種知識,諸如語音語調(diào),詞語含義,語句結(jié)構(gòu),會話原則,篇章結(jié)構(gòu),銜接關(guān)系,以及對情景的判定和對自然世界的認識等方面,把感知的信息轉(zhuǎn)換為與現(xiàn)實相吻合的思維表征。然而,人們怎么能從連續(xù)不斷,變化不定的言語符號中感知意義,他們的語言理解心理機制是怎樣運行的,采用了什么樣的語言策略,這些一直是令人費解的問題,也是心理語言學家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與此相關(guān)的一項研究是在語句層次上,語序和語義對理解的影響程度。本文試圖通過漢語為L1者和漢語為L2者理解漢語簡單句的實驗對語序與語義在理解中所起的作用進行探索性研究。2.語法分析策略語法結(jié)構(gòu)在句子理解過程中起什么作用引起過許多心理語言學家的爭論,由此產(chǎn)生了許多理論。Miller和Isard(1963)向受試者顯示了三種刺激:1)隨機的語符串;2)造得好的句子;3)句法合理,但意義異常的句子。(1)a.pielittlebluemudmakeeyewaswith.b.Thelittlegirlwithblueeyeswasmakingamudpie.c.Thelittlepiewithmudeyeswasmakingabluegirl.回述得最好的自然是造得好的句子,但句法合理,而意義異常的句子卻比隨機的語符串回述得好些。這表明受試者在語言理解時使用到句法結(jié)構(gòu)。Sachs(1967)的一項研究顯示,聽話人很快忘記了句子的形式,但卻不會忘記句子的意義。這些結(jié)果被放在Chomsky(1965)的理論框架中,作為人們記住句子深層結(jié)構(gòu)的證據(jù)。Bever(1970)提出“辨知策略”(perceptualstrategies)來解釋人們怎樣把語言輸入映現(xiàn)到深層結(jié)構(gòu)。聽話人使用了憑經(jīng)驗進行語法分析的策略:即聽話人主動參與到感知的過程中,運用自己掌握的有關(guān)語言特征的知識,對輸入的句子進行結(jié)構(gòu)分析。使用這種策略的有力證據(jù)是,這些經(jīng)驗主義的策略常常賦于句子以錯誤的結(jié)構(gòu),使有些本來合乎語法的句子變得難以分析。如:(2)a.Thehorseracedpastthebarnfell.(那匹疾跑過谷倉的馬倒下。)這句話符合語法,但關(guān)系從句被略去一部分,完整句子應為:b.Thehorse(whichwas)racedpastthebarnfell.于是就被錯誤分析,把過去分詞誤認為動詞的簡單過去時態(tài)。由此可見,語句理解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字詞的組合與排列,語法分析器(parser)經(jīng)分析句子中字詞間的關(guān)系后,就重新編碼,把記憶解放出來供進一步處理句子用。Bever(1970)還提出其他幾種策略:語義策略(semanticstrategy),順序標簽策略(sequentiallabel-ingstrategy)和具體詞語策略(particularlexicalstrategy)。語義策略指聽話人運用句中詞語含義信息,確定施事者和受事者,而無視句中的結(jié)構(gòu)提示;順序標簽策略指聽話人根據(jù)詞語在句子中的順序分別標出句子的語法功能,如:名詞-動詞-名詞(NVN)并分別賦予施事者-動作-受事者角色;具體詞語策略則指聽話人運用某個字詞的內(nèi)在結(jié)構(gòu)如詞根,詞綴,詞素,詞性等綜合信息來組建意義。Bever的理解策略假設(shè)引起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目的是為了證實理解策略是否在理解英語句子或其他語言的句子中被運用。研究結(jié)果表明,4歲的兒童把被動句理解為主動句,把句中第一個名詞視為施事者。Bever認為兒童在一定年齡,把名詞-動詞-名詞(NVN)順序理解為施事者-動作-受事者,并且趨向把這種規(guī)則應用于所有的名-動-名句子中,而且把名-動-名等同于主語-謂語-賓語。如果句子是非典型名-動-名順序時,這種方法被稱為FNEA式,即第一個名詞等于施事者(Firstnounequalsagent.)。Miao(1981)的研究顯示,兒童在一定年齡能形成一種與其正在習得的母語語序相同的語序策略,并把這種策略套用到他們所接觸到的任何語句中去,無視這些句子是主語-動詞-賓語(SVO)還是主語-賓語-動詞(SOV)或是賓語-主語-動詞(OSV)結(jié)構(gòu)。Slobin(1982)在跨語言研究中發(fā)現(xiàn),兒童在4歲前就已形成了典型語序(canonicalwordorder)圖式,這種圖式在話語理解中起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母語為英語的兒童的語序圖式是SVO,當遇到非典型語序時,如謂語與助動詞倒裝形式,或像法語句子中有代詞作賓語,即SOV順序時,兒童趨向運用SVO結(jié)構(gòu),而避開非典型結(jié)構(gòu)。Batesetal(1982)比較了美國與意大利成人的語句理解策略后發(fā)現(xiàn),美國人較多地依賴于語序,而意大利人則多依賴于語義。原因在于意大利語中語序變化多于英語。Miao(1981)對漢語句子的理解研究也有類似的發(fā)現(xiàn),講漢語者多依賴語義來理解句子。一般把有生命名詞(animatenoun)作為施事者,無生命名詞(inanimatenoun)作為受事者來理解,特別是當語序為名詞-名詞-動詞(NNV)和動詞-名詞-名詞(VNN)時,這種趨勢更為明顯。3.研究計劃3.1語義策略在漢語社會理解過程中的作用Greenberg(1963)指出,世界上的語言中動詞與名詞的次序主要有三種形式:主語-動詞-賓語(SVO);動詞-主語-賓語(VSO);主語-賓語-動詞(SOV)。英語的語序多為主-動-賓(SVO),而漢語的語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句子的意義,因而主語與動詞的次序較為靈活(Li,1981)。統(tǒng)計數(shù)字顯示,漢語中SVO順序占多數(shù),但也有OSV和SOV的形式存在。目前就漢語句子理解模式的研究還不多,所以講漢語和講英語的人采取的策略是否有相同之處,至今仍然無研究結(jié)果。本文擬對語序和語義在漢語句子理解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研究。目的有兩層:1)語序和語義策略在漢語句子理解過程中是否被采用。2)如果被采用,母語分別為漢語和英語者在應用策略的程度上有什么不同。3.2不同地區(qū)的英語分布受試人員共31位,其中華人19位,母語均為漢語,來自中國大陸,香港,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不同的地區(qū)與國家,都會講國語(普通話)、當?shù)胤窖院陀⒄Z,學歷為本科以上。美國人12位,母語均為英語,來自美國本土,都有半年至一年的學漢語經(jīng)歷,漢語程度為初級,學過漢語拼音、基本語調(diào)、簡單句法,能進行簡單的會話,有本科學歷。3.3名詞的搭配順序漢語句子由兩個名詞和一個及物動詞組成,詞序分別為名-動-名(NVN),動-名-名(VNN)和名-名-動(NNV)。名詞有兩類:一類為有生命的(animate-A),另一類為無生命的(inanimate-I)。名詞的搭配順序為AA,IA和AI。對應主語-動詞-賓語(SVO),動詞-主語-賓語(VSO)和主語-賓語-動詞(SOV)的順序,名詞與動詞排出九種組合:AVA,AVI,IVA,VAA,VAI,VIA,AAV,AIV,IAV。參見表1:上述九種排列生成33個句子,隨意排列,不加重音和語調(diào)用同樣節(jié)奏讀三遍,要求受試人員出示手中寫有相應漢語拼音的卡片來代表句中的主語。3.4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了語序和語序策略在理解中的差異試驗結(jié)果如表2,表3所示:如表2,表3所示,在NVN式中,如果名詞的順序是AA或AI時,所有的受試者都選第一個名詞作主語,而在IA順序中,只有26%的華人學生選第一個名詞作主語,但67%的美國學生選第一個名詞作主語。在VNN式中,當?shù)谝粋€名詞是無生命時(IA),所有的華人學生選第二個名詞作主語,而33%的美國學生選第一個名詞作主語;在AI順序中,16%的華人學生選第一個名詞作主語,83%的美國學生選第一個名詞作主語;在AA順序中雙方均無明顯的趨勢。在NNV式中,如果名詞的順序是AA時,華人學生顯示出較強的傾向選第二個名詞作主語(84%),而美國學生則顯示出較強的傾向選第一個名詞作主語(83%);在IA順序中,只有5%的華人學生選第一個名詞作主語,但仍然有45%的美國學生選第一個名詞作主語;在AI順序中,兩者都趨向于選第一個名詞作主語,然而華人學生則用“把”字結(jié)構(gòu)來理解句子,如:學生(把)錄音聽。從表2中可以看出,華人學生選第一個名詞作主語在NVN式中占75%;在VNN式中占19%;在NNV式中占35%。顯然,NVN式的比例遠遠高出VNN和NNV式,他們通常把NVN理解為施事者-動作-受事者;當考慮到語義提示時,他們則賦于有生命的名詞以施事者角色,無視句子的語序。從表3中可以看出,美國學生選第一個名詞作主語在NVN式中占89%;在VNN式中占58%;在NNV式中占73%。如果第一和第二個名詞均為有生命名詞,80%選第一個名詞作主語;僅第一個名詞為有生命名詞時,91%選第一個名詞作主語;當?shù)谝粋€名詞為無生命時,仍然有48%選第一個名詞作主語,可見受試人對哪一個名詞能作主語猶豫不決,選擇的隨意性很大??傊?試驗結(jié)果表明,不管是對華人學生還是美國學生來講,語序和語義均是影響理解的因素??梢詳喽?語義和語序策略在理解過程中均被采用。華人學生和美國學生選第一個名詞作主語的百分比之差如表4所示:從表4可以看出,美國學生在各種類型中選第一個名詞作主語的比例均高于華人學生,這表明,美國學生更趨向于選第一個名詞作主語,甚至無視句子是否是SVO結(jié)構(gòu)或第一個名詞是否是有生命名詞。此外,在AAV順序中,他們趨向于選第一個名詞作主語,全然不顧其語義特征。相反,當語義信息與語序相沖突時,華人學生更趨向于依據(jù)語義特征確定題元角色,或運用“把”字結(jié)構(gòu),所有格,主題化結(jié)構(gòu)等策略。與美國學生相比較,華人學生多采用語義與語序互補的方法來理解句子。4.語序相對靈活上述實驗表明,在漢語簡單句的理解過程中,語序和語義策略均被兩種受試人員所采用,但在運用程度和方法上有差別。英語為母語、漢語為第二語言者趨向于用語序策略,而漢語為母語者則趨向于用語義與語序相結(jié)合的策略,特別是當語義信息與語序相沖突時,多采用語義策略。對此可作如下解釋:漢語和英語的語法結(jié)構(gòu)在語序上有差別,在兩種受試人員中形成了不同的語言記憶結(jié)構(gòu),構(gòu)成不同的語法圖式。因此,漢語為L2者有可能將L1的語法圖式遷移到L2的理解中去。其二,漢語為L1者由于對漢語的語言特征敏感性強,對漢語的語義限制較為熟悉,可以用語義信息解決非典型語序造成的理解上的困難。如Greenberg(1963)所說,英語是典型的SVO語序,動詞多出現(xiàn)在主語之后,賓語之前;而漢語的語序則不能以簡單的名詞與動詞的順序來限定。主語的概念不僅僅是以字詞在句中的位置來限定,而是以字詞的意義賦于名詞以施事者的角色。漢語的一個顯著特征是主題化結(jié)構(gòu)(topicalization),如:(3)那本書我看完了。(OSV)或運用“把”字結(jié)構(gòu)將賓語提前,如:(4)我把那本書看完了。(SOV)因此,漢語是語序相對靈活的一種語言,名詞和動詞的順序不一定按照SVO來排列。理解的過程是聽話人記憶中儲存的知識和輸入的信息相互作用的過程。Slobin(1982)提出,兒童大腦中儲存著一種典型語序的圖式,指導兒童進行信息處理。當所輸入的句子結(jié)構(gòu)和記憶中的圖式相吻合時,信息才能被正確地理解。英語為L1者也和兒童一樣,記憶中也儲存著L1典型語序圖式,而且影響到L2(漢語)的理解。因為聽話人不斷地將L1圖式套用到L2上,當L2的語序與L1的語序相異時,他們趨向于按SVO的順序來處理L2句子,即把第一個名詞作主語,賦于其施事者角色,這樣就使理解出現(xiàn)了偏差。然而,這并不意味著L1為漢語者不采用語序策略。聽話人首先感知到的是句子的表層結(jié)構(gòu)包括字詞的排列,如果語序比較規(guī)則,聽話人可按詞序來理解句子,如AVI和AVA類型。當語義限制與語序發(fā)生沖突時,也就是說,當按照現(xiàn)有的語序結(jié)構(gòu)來理解句子會違背語義限制時,最終的理解則取決于語序的相對穩(wěn)定性和詞語本身的性質(zhì)。漢語為L2者把規(guī)則的L1(英語)語序套用到有標記的L2語序,只依靠結(jié)構(gòu)引線去理解句子,因而造成理解上的偏差;而漢語為L1者,在語序策略行不通時,則采用語義策略來構(gòu)建思維表征。如在AAV式中,漢語為L1者趨向于選第一個名詞作主目語(topic),如:(5)老師,學生聽。(老師相對應于其他人。)這樣的理解似乎更合乎情理。而漢語為L2者則趨向選第一個名詞為施事者,把句子理解為:老師聽學生。在VAI順序中,漢語為L1者趨向賦予第一個名詞所有格的功能,使無生命名詞處于受事者地位,如:(6)聽老師(的)錄音。而漢語為L2者則把第一個名詞作為施事者,把句子理解為:老師聽錄音。由此可見,漢語為L1者在理解過程中不僅僅運用了語序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