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緒論第一節(jié)害蟲生物防治的概念、和內容一、生物防治的定義生物防治Biologicalcontrol:是一門研究利用天敵控制植物病害、蟲害和農田雜草的理論和時間的學科,或稱之為寄生物、捕食者、病原微生物和侵襲雜草的植食性種的管理科學。害蟲生物防治:是研究利用生物及其產物控制害蟲的理論和實踐的學科。廣義害蟲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有機體或其天然(無毒)產物控制害蟲的學科。二、生物防治的內容1.害蟲防治的基本理論2.害蟲天敵的主要類群3.害蟲天敵資源的調查評價方法4.天敵標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方法農業(yè)害蟲天敵(捕食性、寄生性病原微生物)的輸引、保護利用的原理和方法。三、害蟲生物防治的科學基礎1.是在人們對于物種多樣、生存競爭、種間關系、物種進化和種群變動的認識深化的基礎上形成的。2.人們?yōu)榱私鉀Q害蟲嚴重危害問題所需要形成的3.特別是生態(tài)學、分類學、生物學、昆蟲病理學等學科與害蟲生物防治存在著密切關系。第二節(jié)害蟲生物防治的重要性一、盲目使用農藥所帶來的問題1.引起害蟲的抗藥性2.殺傷天敵、破環(huán)自然平衡、引起害蟲再猖獗或次要害蟲大發(fā)生3.污染環(huán)境,產生殘留問題4.增加農業(yè)成本二、害蟲生物防治的優(yōu)點1.有效地控制害蟲2.減少環(huán)境污染,降低殘毒遺留量3.降低農業(yè)成本,增加農民收入三、局限性1.對害蟲的控制作用,沒有農藥那樣見效快2.不易批量生產,質量不及化學農藥易控制3.使用、效果不及化學農藥簡便和穩(wěn)定第三節(jié)生物防治的歷史和發(fā)展一、我國是世界上發(fā)現和應用害蟲天敵最早的國家1.三千年前,《詩經》記載,螟蛉有子,蜾蠃負之。記述的是胡蜂科昆蟲捕食蛾蝶幼蟲的現象。2.公元304年左右,我國南方廣州等地利用黃猄蟻防治柑桔害蟲。3.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記載蜘蛛的的捕食性,此蟲設網一面,物觸而誅之,知乎誅其不義者,取曰蜘蛛。4.2400年前,我國已發(fā)現家蠶僵病。太湖沿岸利用死蠶、死繭浸汁噴殺桑蟥。5.古代早有保護田禾,禁捕青蛙的禁令。6.解放前,對少數的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敵作了調查核銷面積防治試驗。7.解放后,對害蟲天敵資源的調查、保護和利用作了大量的試驗研究工作。(1)1951年廣東省開始系統(tǒng)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蟲(2)50年代東北地區(qū)利用白僵菌防治大豆食心蟲(3)華中、華東地區(qū)人工繁殖金小蜂防治越冬代棉鈴蟲(4)湖北、湖南、四川從浙江引進大紅瓢蟲防治柑桔吹棉節(jié)獲得成功(5)山東引進日光蜂防治蘋果棉蚜活動成功(6)福建利用紅螞蟻防治甘蔗螟蟲(7)廣東利用澳洲瓢蟲防治木麻黃及柑桔上的吹棉蚧(8)廣東省及南方稻區(qū)利用赤眼蜂防治稻縱卷葉螟(9)東北各省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10)華東、華中地區(qū)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蟲(11)河南省利用瓢蟲和草蛉防治棉鈴蟲(12)廣東省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華東利用平腹小蜂防治松毛蟲和舞度蛾(13)華中、華東利用胡蜂防治棉花和蔬菜害蟲(14)華南、華中、華東利用捕食螨防治多種植食螨(15)湖南江蘇等省在稻田保護蜘蛛進行生物防治試驗(16)華南利用白蟲繭蜂防治紫膠白蟲(17)我國在繁殖利用赤眼蜂如防治面積、效果、人工繁蜂技術人在寄主卵、日繁蜂量等方面都居世界先進水平。(18)在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的蘇云金桿菌和真菌的白僵菌、昆蟲病毒利用等都取得了較大的發(fā)展。8.1979—1981年在全國進行了主要害蟲天地資源的調查。并編寫出版了有關生物防治的書籍刊物。并與國際十多個國家進行了天敵引種和交換。舉行了天敵調查培訓班、生物防治學術研討會。如:害蟲生物防治1979高等院校教材天敵昆蟲圖冊中科院動物所、浙江大學害蟲生物防治的原理和方法中山大學生物系中國生物防治昆蟲天敵二、國外生物防治概況:1.1762年毛里求斯從印度引進一種鳥防治紅蝗2.1882年加拿大小規(guī)模試驗釋放赤眼蜂3.1888—1969年美國共對223中害蟲作了輸引天敵進行生物防治試驗,其中對120種害蟲具有一定程度的防治效果。42種害蟲達到控制危害,48中害蟲經濟危害性顯著降低。較著名的是從原產地大洋洲輸引澳洲瓢蟲防治加洲柑桔吹棉蚧;先后又從澳大利亞、新西蘭、斐濟等地引進46種瓢蟲,防治柑桔紅圓蚧,其中有兩種瓢蟲起到了控制紅圓蚧危害的作用。4.90多年以來,各地從外地輸引天敵防治害蟲獲得成功的共有225例,其中夏威夷成功24例,斐濟島9例,美國16例,加拿大16例,澳大利亞10例,新西蘭11例。如:夏威夷1964年從菲律賓引進一種花蝽防治薊馬獲得成功日本1911年從臺灣引進澳洲瓢蟲防治吹綿蚧1925年從廣東輸因刺粉虱黃褐蚜小蜂美國1947年從我國南方引進嶺南金黃蚜小蜂防治柑桔黃圓蚧獲得顯著成功1948—1949年從臺灣引進蚜小蜂防治柑桔牡蠣蚧獲得成功。5.國外生物防治取得的進展(1)美國得克薩斯州釋放草蛉防治棉鈴蟲,連續(xù)5年獲得成功。(2)日本利用桑蚧寄生蜂防治蘋果、梨粉虱獲得成功。(3)瑞士利用寡節(jié)小蜂防治粉虱(4)荷蘭、瑞典利用植綏螨防治番茄葉螨有成效(5)泰國釋放廣腹小蜂防治稻癭蚊、夏威夷、澳大利亞、日本利用卵蜂防治稻緣蝽有成效(6)美洲、歐洲利用蘇云金桿菌防治菜青蟲、玉米螟、棉鈴蟲、松毛蟲很有效果。(7)日本和美國利用日本金龜子芽孢桿菌防治金龜子效果好。(8)蘇聯(lián)應用白僵菌防治蝽類、蛾類(9)至1970年,各國已分離出254種昆蟲病毒,其中10種已被利用。(10)天敵工廠化已在許多國家實現。6.到1970年,全世界利用天敵防治害蟲的事例900多例,其中成功的有100多例。據統(tǒng)計:(1)1976年蘇聯(lián)生物防治面積1130萬公頃,其中赤眼蜂防治面積828.6萬公頃。(2)1977年墨西哥赤眼蜂施方面積200萬公頃(3)美國生物防治面積1333萬公頃,赤眼蜂防治面積666.5萬公頃。7.生物防治組織機構(國際各地區(qū)及我國生物防治組織機構及活動介紹(1)1927年英國在英帝國昆蟲局下設立了花漢宮生物防治實驗室,1940年前往加拿大渥太華,1947年重新組成英聯(lián)邦生物防治局,1951年改名為英聯(lián)邦生物防治研究所,1961年該所總部遷至西印度群島的特立尼達,并先后在阿根廷、瑞士、印度、馬來西亞、巴基斯坦烏干達、西非等地設有20多個實驗站或分站。(2)1956年歐洲建立了國際生物防治委員會,1965年更名為國際生物防治組織(OILB),并出版季刊《Entomophaga》,1971年OILB擴大稱為世界生物組織。(3)1929年加拿大成立了生物防治實驗室。(4)美國、蘇聯(lián)、瑞士、羅馬尼亞、澳大利亞、日本、巴基斯坦等國都建立了生物防治國家機構。8.天敵資源調查:捕食性、寄生性天敵昆蟲及其與寄主的關系;對已知種類利用現代化手段重新進行分類,并注意研究生態(tài)型、地理宗等種下分類問題。9.著作出版:1829年Gravenhorst的《歐洲姬蜂志》出版1951年美國農業(yè)部編寫了寄生蜂名錄1965年日本完成了主要害蟲天敵目錄第四節(jié)生物防治的原則、途徑一、害蟲生物防治的出發(fā)點:保護利用天敵、控制害蟲為害和減少環(huán)境污染。二、害蟲生物防治的途徑:(一)保護利用本地天敵1.直接保護天敵2.應用農業(yè)技術增加天敵數量3.增加天敵的食料4.配合其他防治方法增加天敵數量(二)輸引外地天敵從國外輸引或從國內不同地區(qū)移植害蟲天敵的辦法,目的在于改變當地昆蟲群落的結構,是某種害蟲與天敵種群密度在外來天敵種群的影響下達到新的平衡狀態(tài)。關于引進天敵有九點爭論(見教材9頁)。(三)人工大量繁殖害蟲天敵一種較理想的寄主應具備的條件:1.這種寄主施天敵所喜寄生或捕食的2.天敵通過寄主能夠順利完成生長發(fā)育的3.寄主所含營養(yǎng)物質較為豐富4.寄主較易獲得,花費較少5.寄主繁殖量大,世代數多6.易于飼養(yǎng)管理害蟲生物防治總的目標:使某種害蟲天敵在田間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種群,發(fā)揮它與害蟲相互制約和相互依存作用,通過保護利用本地天敵、輸引外地天敵等途徑來達到。第二章生物防治理論基礎第一節(jié)害蟲的定義一、害蟲:凡是干擾人們生活,爭奪人們來以生存的生物資源,損壞人們生活用品和生活環(huán)境等的昆蟲,都稱為害蟲。當地球上出現人類以后,某些昆蟲與人類的利益發(fā)生矛盾,人們就把這些昆蟲定為了害蟲,于是害蟲的問題就出現了。害蟲不是天生就是害蟲,是因為破壞了原始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有利與害蟲而不利于它的對立面天敵生活的結果,也可以說害蟲是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自然調節(jié)機制有某些缺陷的產物,這就是害蟲產生的原因。二、農田系統(tǒng)昆蟲在農田系統(tǒng)中,并不是所有植食性昆蟲都會變成害蟲,變成害蟲的只是其中及少數種類。1.Debach1974年引用美國昆蟲學會學報1968年公布的數字,稱美國和加拿大已知的85000中昆蟲中,只有1425中是重要害蟲,約占已知種類的1.7%。2.據估計我國至少有150000種昆蟲,害蟲只有1000多種,害蟲種類約占1%。《中國稻作害蟲名錄》(何俊華等,1992)記載我國稻蟲624種?!吨袊竞οx天敵昆蟲名錄》(何俊華等,1991)記載水稻害蟲寄生性天敵419種,捕食性天敵820種,共計1239種。根據這兩本書記載,現知我國水稻生態(tài)系統(tǒng)種有昆蟲1863種。估計其中全國及局部地區(qū)重要害蟲以十幾種計,那么,這個數字也占我國水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昆蟲種類總數的1%。三、中性昆蟲:與寄主沒有直接營養(yǎng)關系,但是害蟲天敵的寄主昆蟲,或是捕食性昆蟲的重要獵物,這些昆蟲都叫做中性昆蟲。這些昆蟲是昆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昆蟲群落的重要組成成分。四、害蟲的生活史、發(fā)生規(guī)律1.生活史研究的內容:一般包含一年發(fā)生幾代,幼蟲脫皮幾次,各蟲態(tài)歷時幾天,生活習性,怎樣越冬等等。一般沒有對害蟲蟲口數量變動的原因做深入的研究。上述問題只是害蟲發(fā)生過程中的一些表面現象,沒有接觸到發(fā)生規(guī)律的本質問題。2.什么是害蟲的發(fā)生規(guī)律?一種很普遍的見解認為了解了害蟲的生活史就是了解了害蟲的發(fā)生規(guī)律,只要對生活史中所謂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防治,就能生效。(害蟲發(fā)生規(guī)律圖解22頁)3.害蟲發(fā)生規(guī)律的中心問題:是害蟲蟲口數量變化的動態(tài)。它必須研究害蟲發(fā)生的數量為什么變化,進而探討控制或調節(jié)害蟲蟲口數量變化的手段,保護農作物不因蟲害而造成經濟損失。4.引起昆蟲蟲口數量變化的內因和外因:內因:昆蟲本身的生物學特性,包括生殖潛能和生存潛能。生殖潛能:是指在最適條件下可能產生的下一代昆蟲的最大數量。與實際生殖力不同。與世代數、雌雄性比、交配率、產卵量等有關。是害蟲蟲口數量變動根據的基礎。外因:物理因素、營養(yǎng)因素、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包含氣候因素和土壤因素。除直接作用與害蟲外,還會通過作用與營養(yǎng)因素和天敵因素而間接地影響害蟲。五、食物鏈、營養(yǎng)級、食物網(生命網)食物鏈foodchain:食物生產者、食物消費者和食物分解者通過取食營養(yǎng)物質和能量產生鏈鎖式的聯(lián)系,叫做食物鏈。營養(yǎng)級trophiclevel:食物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叫做營養(yǎng)級。食物網foodweb:不同食物鏈通過共同的取食植物而聯(lián)系起來,也可以通過共同的天敵而聯(lián)系起來,這樣形成的一種網狀關系稱為食物網。(食物鏈各個成分圖解22頁)六、自然調節(jié)種群之間或種群內通過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使他們的種群數量在一定條件相互相轉化,這種對雙方相互有利的現象叫做自然調節(jié)。(圖教材21頁)貓與老鼠的關系;魚產卵與其他魚、大魚的關系。七、循環(huán)食物生態(tài)鏈:稻螟蛉—赤眼蜂—稻縱卷葉螟—二化螟—赤眼蜂—稻螟蛉第二節(jié)天敵效能的基本概念一、天敵效能:天敵控制害蟲種群數量造成經濟損失程度的作用。二、判斷天敵作用的效能:應以害蟲與天敵之間矛盾斗爭的結果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的程度為依據。如:真正能夠說明害蟲種群數量(稻縱卷葉螟)受天敵抑制的程度是平均寄生率,而不是最高寄生率。三、天敵排除效應:排除天敵的作用以后,害蟲的發(fā)生程度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引起注意幾個方面:1.引濫用農藥,造成與排除天敵相同的效果,引起重要害蟲再猖獗和普通害蟲上升為重要害蟲。2.近代的農業(yè)生產活動,使群落的穩(wěn)定性變得相當脆弱,這樣,害蟲一旦擺脫其控制因素(如天敵),就很容易大發(fā)生。反復地、大量地使用農藥,無異于使生態(tài)系統(tǒng)更加趨于不穩(wěn)定,甚至造成天敵“真空”環(huán)境,反而會誘發(fā)害蟲成災。3.保護天敵的意識不強,對于保護授粉昆蟲更是漠不關心。無論是濫施農藥,或是清潔田園,造成天敵“真空”和授粉昆蟲滅絕的惡果的性質都是一樣的。美國作家R.Carson1962年出版SilentSpring一書,闡述環(huán)境污染的嚴重情況,著重介紹農藥對生物的危害,引起世界普遍關注。1979年呂瑞蘭譯為《寂靜的春天》,其中描述:一些農作物和許多野生植物都是部分地或全部地依賴于天然授粉昆蟲的幫助。幾百種野蜂參與了農作物的授粉過程——僅光顧紫花苜?;ǖ姆渚陀?00種。若沒有昆蟲的授粉作用,在未耕耘的土地上的絕大部分土壤的植物必定要絕滅,從而給整個區(qū)域的生態(tài)帶來深遠的影響。森林和牧場種的許多野草、灌木和樹木都依靠天然昆蟲進行繁殖;假若沒有這些植物,許多野生動物及牲畜就沒有多少東西可吃。現在,清潔的耕作法和化學藥物對樹籬笆和野草的毀滅這些授粉昆蟲的避難所,并正在切斷連接生命與生命之間的線索。說明了蟲媒植物需要授粉昆蟲,而授粉昆蟲同樣需要這些蟲媒植物,以及它們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性。第三節(jié)害蟲防治方法的選擇防治病蟲害,應該考慮三個問題:1.經濟有效2.對人體健康、畜禽和天敵無害,不會使害蟲產生抗藥性3.不污染環(huán)境那一種辦法更符合上述三個條件,就采用它。一種辦法不行的,就采用幾種辦法的綜合協(xié)調。一、化學防治的性質化學(農藥)防治的弊病:污染環(huán)境、殺傷天敵、引起害蟲抗藥性產生,即農藥的3R問題,殘毒(Residual)、再猖獗(Rusurgence)、害蟲的抗性(Resistance)2.化學防治作用的地位:將科學用藥,保護天敵,變?yōu)楸Wo天敵,科學用藥,首先要有豐富的天敵知識,才能做到怎樣用藥更加合理。進一步認識害蟲與天敵是一個統(tǒng)一體中的兩個對立面;了解了天敵才能進一步了解害蟲的發(fā)生規(guī)律是害蟲防治的理論依據。避免過分依賴農藥防治病蟲害及其所帶來的弊病?;瘜W農藥向有選擇性的高效地毒低殘留的方向發(fā)展,改進農藥使用方法,解決天敵的保護利用與化學防治之間的矛盾,互相協(xié)調,彼此補充,收到最大的防治效果。二、生物防治的性質1.天敵作為自然系統(tǒng)中的一個生態(tài)因素,對害蟲的影響是永遠存在的。但不是所有的天敵都能把害蟲控制在不發(fā)生經濟損失的程度一下。所以,天敵必須加以人工的幫助,才能發(fā)揮抑制害蟲的效果。2.由于天敵自己固有的適應性和局限性,人工繁殖的天敵增加到生態(tài)系統(tǒng)榨取終究都要消失,所以它的作用也是暫時的。3.由外地成功地移植或引進當地本來沒有的天敵,它可以稱為當地自然系統(tǒng)中的一個組成成分,它的影響是長效的,這樣的生物防治工作是一勞永逸的。4.改進農業(yè)栽培技術措施,創(chuàng)造有利于天敵的生態(tài)條件,提高天敵效能,達到保護與利用的目的,這方面的工作也是長效的。1992年,聯(lián)合國在環(huán)境保護與發(fā)展會議上指出,結合生物控制、寄主植物抵抗力和適當的農田活動,是未來最好的選擇。把生物防治(生物控制)提高到未來最好選擇的首位,實在是一種遠見。三、農業(yè)防治的性質:農業(yè)防治法是在保證農業(yè)高產的前提下,改進耕作制度和栽培技術措施,創(chuàng)造不利于害蟲而有利于天敵的生態(tài)條件,提高天敵作用的效能,達到控制害蟲的目的。只考慮控制害蟲,而不考慮如何發(fā)揮天敵的作用是不全面的。如:對清潔田園、清除田邊雜草、銷毀越冬殘留物要有一個新的認識。結合保護天敵來考慮,對其利弊做出正確的衡量。另如對天敵寄主、天敵越冬、種植誘集作物等的考慮。所以,改進農業(yè)耕作制度和栽培技術措施,為保護天敵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天敵資源就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如何做好防治害蟲,如何把這三種方法融會貫通、統(tǒng)一起來:1、普及天敵知識是關鍵。2、從化學防治的角度考慮如何避免殺傷天敵。3、從農業(yè)防治的角度考慮如何為保護天敵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做到了上述幾點,就能夠做到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天敵的自然調節(jié)作用,也會做到一切防治辦法都要與天敵的自然調節(jié)作用相協(xié)調,就能把害蟲防治工作做得更好。第三章寄生性天敵昆蟲第一節(jié)概述一、什么是寄生性天敵昆蟲在昆蟲中有一些種類,一個時期或終身附著在其他動物(寄主)的體內或體外,并以攝食寄主的營養(yǎng)物質來維持生存。這種具有寄生習性的昆蟲,一般稱為寄生昆蟲、寄生性昆蟲、寄生蟲(Parasite)。與一般寄生于脊椎動物體上的寄生昆蟲不同:1.個體發(fā)育的結果,會使寄主死亡,對于一個種群的制約作用,更類似于捕食性動物。2.在分類上,通常與寄主同屬于昆蟲綱,僅少數寄生于蜘蛛綱等節(jié)肢動物。3.僅在幼蟲期附著于寄主上營寄生生活,而成充氣一般均營獨立生活,可自由活動。4.個體大小,相對地說與寄主比較接近。5.不是異主寄生,即此類寄生物順利地完成年生活周期秩序單一的某個寄主種。二、寄生性昆蟲與捕食性昆蟲的區(qū)別(見表)寄生昆蟲與捕食昆蟲易于區(qū)別,但對體外寄生的有時會與捕食的混淆。寄生與捕食檢驗的標準是寄生昆蟲在發(fā)育過程中僅僅吃掉一個寄主,而捕食昆蟲則需吃掉多個個體才能成熟。此外,兩者的食性、習性、形態(tài)也有許多不同之處,見表40葉。(有些寄生蜂幼蟲可營捕食生活,也可營寄生生活。如:蠟蚧長盾金小蜂,幼蟲取食軟介殼蟲、黑介殼蟲卵,無卵時在介殼蟲體外營寄生生活。有些種類即寄生又捕食。如三化螟的螟卵嚙小蜂。有些種類成蟲期捕食,幼蟲期寄生。不在此討論范圍)有些種類如蜾蠃蜂、泥蜂、蛛蜂,多數種類的幼蟲可取食多頭獵物。從這一點來說,應屬捕食習性,但由于取食習性頗似外寄生蜂,所以也有人從廣義的寄生生活出發(fā),放在寄生蜂范圍內,有時特稱為狩獵蜂。本書也將這部分包括在寄生性膜翅目部分介紹。蜜蜂中典型場所性和食物性的寄生現象,本書不包括這部分內容。寄生昆蟲捕食昆蟲食性在一頭寄主上,可育成一頭或更多個體成蟲和幼蟲食性不同,通常幼蟲為肉食性寄主被破壞一般較慢每一捕食蟲期,均需多數獵物才能完成發(fā)育成蟲和幼蟲常同為捕食性,甚至捕食同一獵物獵物被破壞較快習性4.與寄主關系比較密切。至少幼蟲生長階段在4.與獵物關系不很密切,往往吃過就離開,都寄主體內活體外,不能離開寄主獨立生活成蟲搜索寄主,主要為了產卵,一般不殺死寄主限于一定的寄主范圍,同時與寄主的生活史和生活習性適應性強。在獵物體外活動成蟲、幼蟲搜索獵物的目的就是為了取使多為多食性種類,都某一種獵物的依賴程度低形態(tài)體一般較寄主小幼蟲期因無需尋找食物,足和眼都退化,形態(tài)上變化多。體一般較獵物大除了捕食及取食的特殊需要,形態(tài)上其他變化較少三、寄生昆蟲的類型單期寄生:只寄生在其寄主的某一蟲期并能完成發(fā)育。1、卵寄生:寄生于卵內。如赤眼蜂。2、幼蟲寄生:寄生于幼蟲。螟蛉脊繭蜂。3、蛹寄生:寄生于蛹。蝶蛹金小蜂。4、成蟲寄生:寄生于成蟲。金龜子寄蠅、小蠹金小蜂。跨期寄生:寄生昆蟲需經過寄主的2個或3個蟲期,才能完成發(fā)育。1.卵—幼蟲寄生:產卵在寄主卵中,寄主卵孵化為幼蟲后,寄生蜂卵才孵化,在寄主幼蟲體內完成發(fā)育。如:姬蜂、小蜂、幼蜂、癭蜂中的一些種類均有此習性。螟甲腹繭蜂。2.卵——幼蟲——蛹寄生:產卵與寄主卵內,但是直至寄主的蛹期才孵化為幼蟲取食而完成發(fā)育。潛蠅反顎繭蜂。3.幼蟲——蛹寄生:寄生寄主幼蟲,寄主仍可化蛹,寄生昆蟲在寄主蛹其完成發(fā)育。廣黑點瘤姬蜂。四、寄生現象根據寄生昆蟲在寄主上取食的部位外寄生:螟黑紋繭蜂一一水稻螟蟲幼蟲,螟蛉裹尸姬小蜂一一稻螟蛉。2.內寄生:螟蛉絨繭蜂——稻螟蛉、黏蟲蠶飾腹寄蠅——家蠶家蠶追寄蠅——家蠶幼蟲捻翅蟲根據寄主身上寄生昆蟲的種類獨寄生:寄主上僅有一種寄生昆蟲。共寄生:1個寄主上有2中或2種以上寄生昆蟲同時寄生。發(fā)育結果有四種情況:同時存活僅一種存活聚寄生的種類部分存活,部分死亡都不能生存根據寄主育出的一種寄生昆蟲個數的多少單寄生(孤寄生):1個寄主上只育出1個寄生昆蟲。如長腹黑卵蜂——三化螟卵。聚寄生(多寄生):1個寄主上可育出2個或2個以上同種昆蟲。松毛蟲赤眼蜂—卵根據寄生昆蟲完成發(fā)育的情況完寄生:寄生昆蟲在寄主上能順利完成發(fā)育。過寄生:寄生昆蟲在一個寄主上因子代個數過多,寄主體內營養(yǎng)物質不能滿足需要,導致一部分或全部寄生昆蟲不能完成發(fā)育而全部死亡,或發(fā)育及其不良,失去繁衍后代的能力??赡苁挂淮萎a卵過多,或在同一寄主上多措產卵所致。如赤眼蜂人工繁殖過程中,管理不善,常會出現此種情況。此種現象亦稱為復寄生。(五)根據寄生昆蟲寄生關系的次序1、原寄生:初寄生或第一級寄生。直接以昆蟲等為寄主,此種寄主于寄生昆蟲的關系單純,上述各類寄生蜂均屬此類。也有稱為直寄生。如寄生在草蛉、食蚜蠅等捕食性昆蟲上的寄生蜂。2、重寄生:以寄生昆蟲為寄主,即一種寄生昆蟲寄生在另一種寄生昆蟲上。3、二重寄生(次寄生、第二級寄生):稻苞蟲—廣黑點瘤姬蜂—橫帶溝姬蜂4、三重寄生(第三級寄生):稻苞蟲—廣黑點瘤姬蜂—橫帶溝姬蜂—兔唇姬小蜂(六)根據寄主范圍的大小1、單主寄生:單食性寄生、單擇性寄生。寄生昆蟲限定在一種寄主上寄生的現象。如蘋果綿蚜小蜂。2、寡主寄生:寡食性寄生、寡擇性寄生。寄生昆蟲只能在少數近緣種類上寄生的現象。3、多主寄生:多食性寄生、多擇性寄生。寄生昆蟲可在許多寄主上寄生。如廣大腿小蜂,寄主范圍廣,鱗、雙、膜翅目26科116種。五、寄生性天敵昆蟲的目和科已知寄生于昆蟲及近緣節(jié)肢動物的天敵昆蟲種類很多,其中以膜翅目含有最多寄生性種。雙翅目種的寄蠅科也甚重要。捻翅目使一個小目,但是所有種類都是寄生性的,雙翅目還有許多科以及鞘翅目和鱗翅目的一些科也有寄生性種類。第二節(jié)常見寄生性昆蟲的目和科(寄生性膜翅目、雙翅目、鞘翅目、鱗翅目、捻翅目)一、寄生性膜翅目(一)成蟲外部形態(tài)1、頭部:一般下口式,口器咀嚼式,可舐吸液體食物,復眼發(fā)達,具3個單眼。2、胸部:前胸通常小,背板被中胸擠向兩側;中胸發(fā)達,背面呈駝狀隆起,背板分中胸盾片、小盾片;有翅種類后胸一般較小,背板僅呈狹條形;翅兩對,膜質,前翅大于后翅;后翅前緣有翅鉤列;翅脈變化較大,是分類的重要特征;也有無翅或翅退化種類;足相似,跗節(jié)多為5節(jié)。3、腹部:細腰亞目有并胸腹節(jié)現象,為本目所特有;腹部第一節(jié)細如柄,稱腹柄。腹柄后可見6—8節(jié);常具產卵器,針狀。(二)成蟲習性1、尋找寄主:過程,一般為4個階段,Vinson(1975)有增加了第五個階段,即寄主調控階段。2、尋找寄主生境:一般說來,寄主昆蟲所取食的植物或食物所的,對于某些寄生蜂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寄生蜂就是以這些植物或食物所產生的揮發(fā)性物質作為信息,縣找到寄主的生境,然后才在其上尋找自己所適應得寄主。植物或食物對寄生蜂是否有引誘作用,主要還在于某種化學的引誘物質或趨避物質的有無。如:舞毒蛾驚蠋姬蜂喜好密林,這可能是密林中寄主害蟲所蛾植物較多,氣味較濃。此外,溫度、濕度、光照強度、植物高度等因素對寄生蜂的生境,也是有影響的。如:不同的赤眼蜂對生境有一定的要求,如廣赤眼蜂常見于大田;食胚赤眼蜂常見于森林;稻螟赤眼蜂常見于稻田和沼澤地等。因此,人們甚至一對生境的選擇來劃分類型,分別稱為大田型、森林型、沼澤型。(1)尋找寄主:寄生蜂一旦找到了寄主的生境,常依靠嗅覺、視覺或觸覺與寄主接近而找到寄主。寄主食料植物的受傷組織、寄主本身的氣味或寄主害蟲的糞便、絲、鱗片等都可能是寄主的短距離信號,有物理信息,也有化學信息。這些化學成分常稱為利它素。如糞便、鱗片等。如玉米螟長距繭蜂可被玉米螟幼蟲堆積在洞口的糞便及所拉的絲強烈地吸引等。(2)接受寄主:寄生蜂尋找到一個寄主后,有時還要對該寄主選擇,如果所需的條件不符合,仍然不會接受這個寄主,所需的條件也可能是寄主的氣味、住地大小、形狀或運動。許多寄生蜂有識別已被寄生過的和未被寄生過的寄主的能力,從而避免過寄生。如廣赤眼蜂科根據步法不同并分泌粘液而使其它雌蜂不再接觸這個卵。稻綠蝽的兩種黑卵蜂產卵成功時都在寄主卵上用產卵管做二三次記號。搜索抑制物:美麗怒繭蜂在馬鈴薯幼蟲上產卵后,在寄主上標記一種對同種雌蜂有強烈拒避作用的物質,這種引起回避作用的化學物質,稱之為搜索抑制物。作用物識別標志:在選擇寄主行為上,還有一類化學標志,以便識別產卵的位置和遷移。如桃條麥繭蜂先將所有可利用的幼蟲麻痹,然后再回來產卵。寄主的適合性:寄主的適合性問題,也是限制各種寄生蜂只適應某些寄主種類的關卡,所以說,一個寄生蜂即使已在某個蟲體上產了卵,并不一定標志著寄主的適合性。從寄生蜂的寄主適合性來說,有以下3中不適合的情況:物理的不適合:寄主的大小和寄主體壁厚薄。寄主太大,體液過多,寄主太小,營養(yǎng)不足,均不利于發(fā)育。如瘤姬蜂雄性幼蟲再大的寄主體中,不能育出。營養(yǎng)的不適合:如絨繭蜂寄生煙草天蛾幼蟲育出蜂數少。生物的不適合:多寄生、寄主運動、寄主的免疫性等均影響寄生昆蟲的發(fā)育。3、成蟲取食:大多數的寄生蜂在成蟲期一直產卵,需要吸水、取食,有的僅僅是維持生命的需要,而對大型的寄生蜂則必須有補充營養(yǎng),否則,卵巢就停止發(fā)育,將影響性器官的成熟和性行為。水的來源主要有露水和雨水,露水更重要,經??梢缘玫?。食料主要是植物的花蜜、花粉和寄主的體液。如蚜蟲的蜜露、介殼蟲的分泌物或植物流出的汁液。常有寄生昆蟲去取食。植物的花蜜、花粉,對多種寄生昆蟲均極為需要,寄主體也也是多種寄生蜂營養(yǎng)的重要來源。寄生蜂吸食寄主體液的方式有三種:產卵后順便取食從傷口流出的體液產卵管刺傷寄主,取食流出的體液用口器咬破寄主取食體液4、交配、生殖和性比交配:一般情況下,寄生蜂成蟲雌性多于雄性,雄蜂可交配多次,雌蜂有的交配一次,有的交配多次。寄生蜂交配后,雄風的精液儲藏在雌蜂的貯精囊內,雌蜂排卵時,與卵子受精。生殖:有三種形式。兩性生殖孤雌生殖或稱單性生殖產雄孤雌生殖:多數膜翅目昆蟲有此習性。這類蜂可行兩性生殖,但當雌蜂遇不到雄蜂交尾時,所產下一代卵全是雄蜂?;虼葡x產卵時,未受精卵均發(fā)育為雄蜂。產雌孤雌生殖:這些寄生蜂世世代代都行孤雌生殖,所生后代全部為雌性,沒有發(fā)現過雄性。如倉蛾姬蜂。產雌雄孤雌生殖:極少數寄生蜂通常行產雌孤雌生殖,但也產出少數雄蜂。如圓蚧華麗跳小蜂。有個別寄生蜂,因地理分布不同,在甲地是兩性生殖,而在乙地則為單性生殖。多胚生殖:蜂卵在發(fā)育早期發(fā)生分裂,形成了大量完全獨立的胚胎,每個胚胎又繼續(xù)發(fā)育成為獨立的個體。如班足多胚跳小蜂(寄生于豆夜蛾幼蟲)一個寄主最多羽化2201頭。性比:寄生蜂中一般是雌蜂多于雄蜂。如:螟卵嚙小蜂無論是三化螟或白螟寄主,自然寄生情況下,一般雌性比均在70%以上。寄生蜂如何控制卵的受精,如何控制后代的性比,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一般情況是,雌蜂在適宜的寄主上產卵,后代多為雌蜂,反之,后代多為雄蜂。如赤眼蜂。5、寄主的麻痹現象:有些體外寄生蜂,產卵之前,用產卵管蜇刺寄主,并注入毒液,使其麻痹,而利于產卵或蜂幼蟲生活。分暫時麻痹和永久麻痹。寄生蜂的毒液為什么厲害,現在還不完全了解。寄生蜂主要類群1.尾蜂總科Orussoidea尾蜂科:體長8—14mm,圓筒狀,色暗,有時腹部帶褐色。頭頂有顆粒狀突起。產卵管卷曲于腹下,卵的一端具一管,長為卵的2倍。卵從寄主棲息的樹木裂隙或孔道中產入。本科僅少數屬和種,古北區(qū)、埃塞俄比亞區(qū)、大洋洲、新西蘭、南美均有發(fā)現,我國尚未見報道,但已采得此蜂。.姬蜂總科Ichneumonoidea:種類較多,以姬蜂科、繭蜂科最為常見,是生物防治的重要天敵。大多身體細長,觸角多在16節(jié)以上,但蚜繭蜂較少,不呈膝狀,翅痣明顯,翅脈較發(fā)達,產卵管從腹末前方伸出,并具一對等長的鞘。姬蜂科:Ichneumonidae成蟲:形態(tài)變化大,微小至大型。觸角長,絲狀,足細長,轉節(jié)2節(jié),脛節(jié)有距,具翅痣,第一肘室和第一盤室因肘脈基段消失而合并成一盤肘室,有第二回脈。并胸腹節(jié)大型,腹部多細長,圓筒形,或側扁,或扁平。卵:卵產在寄主體內或體外,卵有時具柄。幼蟲:老熟幼蟲13節(jié),口器形狀不同,可作為鑒定特征,寄主蛹、蜂繭及有蟲的頭殼均可鑒定。寄主:鱗翅目、鞘翅目、雙翅目、膜翅目、脈翅目等全變態(tài)昆蟲的幼蟲、蛹,少數寄生于成蛛、幼蛛或蜘蛛的卵囊。分類:是一大科,分布于全世界。已知14816種,估計全世界有60000種。分為35亞科(Wahl,1993),我國記載344種。繭蜂科:Braconidae成蟲:體形變化大,小至中等,提長2—12mm,少數雌蜂產卵管長度與體長相等或長于數倍。單眼3個,觸角絲狀;翅脈明顯,前翅前緣脈與亞前緣脈愈合,而前緣脈消失;具翅痣,肘脈第一段常存在而將第一肘室和第一盤室分開,無第二回脈,有時肘脈和肘間橫脈消失;并胸腹節(jié)大型;腹部圓筒形或卵圓形,第二、三節(jié)倍半愈合,不能自由活動,產卵管長度不等,有等長的鞘。卵:產在寄主體內或體外,幼蟲營內寄生或外寄生生活,幼蟲體形與姬蜂相似。蛹:離蛹,均有繭。寄生習性:一般寄生于幼蟲,體內或體外寄生。體內寄生的往往鉆出寄主幼蟲結繭化蛹;為卵—幼蟲期、卵—蛹期、幼蟲—蛹期或成蟲期寄生蜂。分類:較大的科,估計全世界有40000種,29亞科(Sharkey,1993)。蚜繭蜂科Aphidiidae:小科,全部種類寄生于蚜蟲。.小蜂總科Chaicidoiea:小蜂總科屬于完全變態(tài),少數為過變態(tài)。除少數(榕小蜂科、部分廣肩小蜂科、長尾小蜂科、個別跳小蜂)為植食性外,其他種類均為寄生性種類。其中一部分兼有捕食習性。一小蜂科、金小蜂科、寡節(jié)小蜂科、跳小蜂科、蚜小蜂科、赤眼蜂科、癭小蜂科等在生物防治或自然控制的作用較大。在天敵的繁殖、釋放、防治害蟲方面,以赤眼蜂最出名,全世界防治面積近0.13億h川。寄生習性:寄生范圍廣,不僅有不全變態(tài)和完全變態(tài)類群,而且有蜘蛛、蜱螨;可寄生卵、幼蟲、蛹、成蟲;有的也可跨期寄生;多數為原寄生,也有些蟲寄生種類,或兩者兼有。成功實例:1964年統(tǒng)計全世界天敵防治害蟲113種中,47中是小蜂防治。同翅目中介殼蟲、粉虱、蚜蟲等57種害蟲,有34種是小蜂防治的。日本從中國南部輸入黃盾捕虱蚜小蜂防治黑刺粉虱、蘋果綿蚜小蜂防治蘋果綿蚜美國從我國南方、臺灣引進嶺南蚜小蜂、黃金蚜小蜂、梨圓蚧捕虱蚜小蜂防治紅圓蚧、日本紅蠟蚧扁角跳小蜂防治紅蠟蚧、蠅蛹小蜂防治家蠅4、癭蜂總科Cynipoidea:體微小至小型,長1—4mm,枝附癭蜂科7—16mm。多數黑色、栗褐色。觸角鞭狀;前胸背板肩角達翅基片,缺胸腹側片,前翅無翅痣;有徑室,閉室不多于5個,后翅無臀葉;腹部光滑,稍側扁;產卵管能伸縮卷曲。寄生習性:含有植食性、寄生性種類。植食性種類使植物形成蟲癭—癭蜂科。可重寄生于蚜蟲體內的蚜繭蜂和蚜小蜂。也可寄生于雙翅目蛹、脈翅目,枝附癭蜂寄生于樹蜂幼蟲。5、旗腹蜂總科Evanioidea:在錐尾部中,本總科腹柄著生并胸腹節(jié)上方,是最顯著的特征。觸角13—14節(jié),一般分為旗腹蜂科、舉腹蜂科、褶翅蜂科,都是小科,種類很少。旗腹蜂科:寄生于蜚蠊卵囊內,捕食其卵,出1頭蜂。如:蜚蠊旗腹蜂寄生于東方蜚蠊、美洲蜚蠊卵囊,我國常見種類。舉腹蜂科:寄生于樹蜂、吉丁蟲、天牛幼蟲。大洋洲、美國較多,我國也有多種。褶翅蜂科:寄生于土中、木材中、枯木中、泥巢中及其他地方營巢的土蜂總科、胡蜂總科河泥蜂總科獨棲性蜂的幼蟲。本科分布世界各地,我國南北方均有分布。6、細蜂總科Serphoidea:體小至微小型,個別體長可達7mm,暗色或金屬色,觸角直或膝狀,前胸背板后角什達翅基片;大多數前翅脈序退縮,但少數有閉室;后翅脈序除纖腹細蜂科較發(fā)達外,均不明顯,無翅室和臀葉;腹部形狀多變化,有柄或無柄,側緣峰銳或圓滑;產卵管針狀,自腹部末端伸出,長短不定細蜂總科均為內寄生蜂類?;惚辜毞湓谌A北地區(qū)分布廣泛,寄生大草蛉。細蜂科:全世界分布,已知有26屬310種(1981),我國報道3屬5種。離顎細蜂亞科珍異種類,全世界僅2屬4種,已知寄主為隱唇叩頭甲幼蟲,我國貴州已有發(fā)現。錘角細蜂科:是一大科,我國研究較少。緣腹細蜂科:又名黑卵蜂科,是一大科,對寄主有偏嗜性,都為單主寄生,偶爾寡主寄生。多數種為單寄生,但也有聚寄生的種類。產卵后在寄主卵表面用產卵管在產卵刺入點周圍作環(huán)狀紋標記,使它種雌蜂不再來產卵,從而避免過寄生現象。如螳螂黑卵蜂、桑黃黑卵蜂。廣腹細蜂科:全世界分布,我國南北方均有發(fā)現。稻癭蚊、小麥吸漿蟲、粉虱均有廣腹細蜂科種類寄生。7、分盾細蜂總科Ceraphronoidea:體長小于4mm,多為黑色,或黃褐色,體型似小蜂,前胸背板側觀三角形,伸達翅基片;觸角膝狀,9—11節(jié),從唇基基部伸出;中胸盾片大,橫寬,通常有1—3跳縱溝;小盾片大,稍隆起;前翅緣脈痣狀或線狀;徑脈發(fā)達,不完全,無后緣脈,后翅無翅脈,有無翅種類;腹部近于無柄,多為卵圓形,兩側圓,第二節(jié)超過體長的一半,前足脛節(jié)有2距。本總科大部分為重寄生蜂,少數為原寄生。分盾細蜂科:寄生于繭蜂科、腫腿蜂科和螯蜂科幼蟲,還能寄生雙翅目癭蚊科、果蠅科、蚤蠅科、食蚜蠅科、澳蠅科和同翅目的粉虱科、蚜蟲科、介殼蟲科以及小型脈翅目昆蟲。大痣細蜂科:主要寄生雙翅目木虱科、粉蚧科和蚜蟲科,也寄生蚜繭蜂。8、腫腿蜂總科Bethyloidea:微小至小型,1—3mm長,少數10mm以上。暗色、黑色或青銅色;多數種前胸背板向后延伸達翅基部;前翅無盤室或第一室具柄;后翅無翅脈,有臀葉;有無翅種類。本總科分為5科,常見的有:螯蜂科:雌蟲無翅,似蟻,雄蟲有翅,似繭蜂,有趨光性。本科雌蟲前足第五跗節(jié)與爪常形成螯狀,故稱螯蜂。寄生于葉蟬、飛虱或角蟬的若蟲和成蟲。幼蟲的頭部始終埋于寄主體內,腹部露于寄主體外。有多胚生殖現象,成蟲捕食葉蟬、飛虱、沫蟬、角蟬及其它同翅目昆蟲,有時捕殺比寄生的還多。腫腿蜂科:小至中型,青銅色,多數種類雌蜂無翅,似蟻,有蟻行蜂之稱,有些種類雄蟲也無翅。是一大科,分布于全世界。寄生于鞘翅目、鱗翅目幼蟲及一些膜翅目昆蟲。少數種會蟄刺人皮膚。為外寄生及多寄生,常使寄主麻痹。如管氏種腿蜂寄生于粗鞘雙條杉天牛幼蟲體外,多寄生,防止天牛基鉆蛀性害蟲有很好的效果。金蜂科(青蜂科):習性奇特,有些寄生于害蟲,有些寄生于單棲性蜂類。如尖胸金蜂亞科寄生于葉蜂的蛹上;金蜂亞科寄生于竹節(jié)蟲的卵,上海金蜂寄生于黃刺蛾繭內幼蟲;樁徑金蜂亞科、長喙金蜂亞科等寄生于獨棲性針尾部蜂類如泥蜂科、切葉蜂科、蜾蠃蜂科、大胡蜂科等昆蟲。9、土蜂總科Soolioidea:與胡蜂總科相似,但習性完全不同。土蜂總科為寄生性種類,雌蜂產卵于寄主上,在寄主體外取食,通常不造巢。土蜂科:是個大科,全世界均有分布,熱帶地區(qū)較多。寄生于金龜子幼蟲(蠐螬),或其他大型鞘翅目幼蟲。成蟲飛行有特色,一般距地面幾厘米之上飛行,尋找寄主。通常以老熟幼蟲在繭內越冬。成蟲取食傘形花科等職務的花蜜,繁殖力較低。如白毛長腹土蜂科寄生多種金龜子幼蟲。臀鉤土蜂科:體長7—13mm,比土蜂科小,多黑色,平滑或有刻紋,有暗色或淡色毛。成蟲取食植物的花蜜或昆蟲的蜜露,在土中掘洞尋找寄主??捎冕橋闹?,使其麻痹。成蟲在寄主上產卵部位非常嚴格,有助于卵的鑒定,卵平放在老熟幼蟲繭的溝內。為世界性分布,熱帶、亞熱帶、溫帶地區(qū)較多。蟻蜂科:小至大型,體長3—30mm,體色鮮艷,雄蜂有翅,雌蜂完全無翅,外形似蟻,故名蟻蜂。兩性體皆色暗,有白色、黃色、金黃色、橙黃色或紅色毛,并雜有黑毛,很少無毛。多寄生于蜜蜂、胡蜂、泥蜂的幼蟲或蛹,少數寄生于鞘翅目、雙翅目昆蟲。有些種類捕食性,寄生性種類產卵于寄主體外。蟻蜂分布于全世界,多見于熱帶、亞熱帶地區(qū)。如我國南方常見的帝蟻蜂。10、胡蜂總科Vespoidea體中等至大型,多為社會性種類,成重為典型的捕食性種類。捕食鱗翅目幼蟲及蠅類等。有些種類會取食鮮果的汁液、嫩葉、嫩芽等,造成危害。蜾蠃蜂科:形似胡蜂科,腹部具長或短的腹柄,為世界分布,熱帶特多。狩獵鱗翅目、鞘翅目及葉蜂等幼蟲。螟蛉有子,蜾蠃復之。11、蛛蜂總科Pompiloidea:小至大型,體長5—40mm,僅有蛛蜂科。為蜘蛛的體外寄生蜂,多數是狩獵蜘蛛,帶回巢中以供子代取食。成蟲常在地下、石塊縫隙或朽木中建筑巢室,或在地上用泥作巢。12、泥蜂總科Sphecoidea:泥蜂先營巢室,再儲備獵物。其獵物有蜘蛛、粘管目、浮游目、蜻蜓目、直翅目、嚙蟲目、半翅目、同翅目、纓翅目、毛翅目、鱗翅目、長翅目、雙翅目、鞘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蟲,其獵物之廣,為其它總科所不及。二、寄生性雙翅目寄生性雙翅目通稱寄生蠅,從防治和控制農、林害蟲方面,食蟲雙翅目昆蟲所起的作用,是僅次于膜翅目昆蟲的一個類群。(一)寄生性雙翅目昆蟲的生活習性1.成蟲羽化后,一般需進行補充營養(yǎng),大型寄蠅,如不能獲得食料補充,卵巢停止發(fā)育,壽命短,不能產卵。所吃食料,通常為植物花蜜、植物的分泌物以及一些動物的有機廢物。2.寄生蠅的繁殖有卵生和偽胎生。卵生的種類,卵其一般較短;其生殖能力,由于寄生方式的不同而變化幅度很大。直接產卵于寄主的種類,繁殖量較少,所產卵和幼蟲在幾百個之內;繁殖遠離寄主的種類,其繁殖量在一千至一萬個。3.成蟲期壽命一般在1—2個月,這一期限的長短,與交尾繁殖的情況有關。很多種類的雄蟲在交尾后很快死亡。交尾推遲,壽命延長;自然環(huán)境對成蟲壽命也有很大影響,高溫干旱,成蟲死亡較快。4.寄生蠅生活周期的長短,與其食性和寄主發(fā)生情況有密切關系。食性較窄或寄主范圍小,周期長;生活史與寄主的發(fā)生情況密切相關,如天幕毛蟲孢寄蠅,其成蟲期、卵期和有蟲期合在一起,只占3個月左右,恰好與寄主的幼蟲期相吻合,而其蛹期(在土內)約占9個月左右,這一特性確保了寄生蠅不致與寄主的發(fā)生器嚴重脫節(jié)。(二)寄生性雙翅目各科概述:約有20多個科。1.頭蠅科:別名頭虻科。小型,體較細,暗色,頭大幾乎為球形;復眼大,左右非常接近。成蟲在森林邊、開闊地、陰蔽小路、稻田常見,使同翅目葉蟬科、沫蟬科、飛虱科等昆蟲的內寄生蟲。亞洲東部稻田已知12種,我國已知寄生黑尾葉蟬的有7種,寄生電光葉蟬的1種,寄主尚不明的2種。如趨稻頭蠅(黑尾葉蟬頭蠅)是常見種,寄生于黑尾葉蟬,單寄生,在各代黑尾葉蟬種,年平均寄生率10.7%,據調查,在燈誘的黑尾葉蟬中,被頭蠅寄生的竟高達57.4—84.9%,因此燈火誘殺作用值得調查分析。2.麻蠅科:是個大科,中至大形,多為食腐肉性,有的侵入活的動物肌肉引起人類或家畜的蛆病,也有不少種類是其它節(jié)肢動物的寄生蟲。成蟲活波,成蟲產卵或產幼蟲于寄主體表或體內,蠅蛆均鉆入體內而作為內寄生蟲而發(fā)育。一般3齡,代數不定,以蛹越冬,或以幼蟲在寄主體內越冬。繁殖力一般100—300個后代,寄生于直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鱗翅目、雙翅目和膜翅目昆蟲。如寄生直翅目的蝗嗎蠅、線紋折麻蠅,寄生飛蝗、花尖翅蝗、黑背蝗、小車蝗、尖頭蚱蜢等。寄生膜翅目的蜜蜂和胡蜂,也有的寄生地蜂和大頭泥蜂的土室內。寄生鱗翅目的麻蠅,寄生稻苞蟲幼蟲的上海麻蠅;寄生稻苞蟲和二化螟幼蟲的雞尾細麻蠅。3.寄蠅科:小至中型,暗黑色、灰色或褐色,有淡色斑紋,多毛幼蟲與家蠅蛆相似,圓筒形,成蟲飛行敏捷,取食植物花蜜或分泌物、昆蟲的蜜露,寄蠅除少數種以外幾乎均營內寄生生活。多數種類寄生幼蟲,至老熟幼蟲、蛹期完成發(fā)育。只要寄生鱗翅目幼蟲、鞘翅目幼蟲和成蟲、半翅目成蟲和若蟲、直翅目、竹節(jié)蟲目滫科、革翅目成蟲、鋸蜂和胡蜂的幼蟲以及少數雙翅目。寄蠅的寄生方式入侵寄主體腔內的特點,大致可分為:(1)將剛剛開始胚胎發(fā)育的卵產于寄主體表,經數日幼蟲孵化后,即鉆入寄主體腔,此類寄蠅的卵很大,稱為大卵型寄蠅。將已經完成胚胎發(fā)育的卵產于寄主的食料植物上,這類卵很小,0.2—0.31mm,卵殼堅硬,因此,自身不能孵化,必須隨食物被寄主吞食后,借助胃液的作用,才能從卵殼種孵化出來,然后穿過消化道至寄主體腔,在鉆進寄主一定的內部組織中。此類寄蠅所產的卵很小,稱微卵型寄蠅。雌蠅將已經完成胚胎發(fā)育的卵產于寄主的食料植物上或活動場所中。寄蠅感興趣的不是寄主本身,而是它們的食料植物,卵產出后立即孵化為幼蟲,可視為直接蠅蛆的類型,當寄主取食或活動與之發(fā)生接觸時,蠅蛆邊附著在寄主的體壁上,直接鉆入體腔。將卵直接產入寄主體腔內。如康刺腹寄蠅即屬此類型。三、寄生性鞘翅目:在鞘翅目天敵昆蟲中,具有捕食性的種類、數量、作用遠遠超過寄生習性的種類,所以該目通常被認為是捕食性天敵的一個重要類群。目前已知本目有12科甲蟲具有寄生習性,但其中僅寄居甲科、大花蚤科和羽角甲科具有點型的寄生習性,全部種類是寄生性的。在隱翅蟲科、郭公扁甲科、薪甲科、堅甲科、隱顎甲科和瓢蟲科僅知少數幾種是真正的寄生性或兼有寄生性的。四、寄生性鱗翅目:鱗翅目幼蟲是典型的植食性昆蟲,但也有一些捕食性種類及個別寄生性種類。寄蛾科是典型的寄生性的,舉肢蛾科、尖蛾科、夜蛾科中亦有一些寄生性種類。舉肢蛾科中的北京舉肢蛾幼蟲寄生與國槐和棗的大球堅蚧內,將體內吃空。寄蛾幼蟲寄生同翅目的蟬、葉蟬、蠟蟬、飛虱、長頭蠟蟬、廣翅蠟蟬、寬額蠟蟬、蛾蠟蟬、瓢蠟蟬、麥蠟蟬等。五、捻翅目:通稱捻翅蟲,也稱扇。成蟲雌雄異型,雌蟲無翅足,寄生性;雄蟲有翅足,自由生活,體長1.3—4mm,前翅退化成棍棒狀或漿葉狀,稱擬平衡棍,后翅甚大,膜質,扇狀。雄成蟲有翅,能自由飛翔。雄蟲壽命短,有趣光性,交尾后即死去。本目昆蟲主要寄生于膜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直翅目、螳螂目和纓翅目昆蟲。卵在寄主體內發(fā)育,第一齡幼蟲有足善爬行,活潑。尋找寄主的方式:一是爬行找到寄主后侵入體腔,進行寄生。二是留在原寄主上待機轉移,隨蜂類等飛行帶到新蜂巢或新寄主體上,得到寄生機會,但第一齡幼蟲能找到寄主寄生的機會很少。被捻翅蟲寄生的昆蟲不馬上死亡,對其壽命無影響。常使寄主發(fā)育不正常而引起畸形,如頭部縮小、兩性器官退縮、雌蜂的螯針萎縮、腹部膨大和體毛增多等。實驗一常見寄生性昆蟲種類識別一、寄生性膜翅目二、寄生性雙翅目三、寄生性捻翅目四、寄生性鞘翅目五、寄生性鱗翅目第四章捕食性天敵昆蟲第一節(jié)捕食性天敵昆蟲概述捕食性昆蟲按其捕食對象的廣泛程度可分為:廣(多)食性、寡食性和單食性類群。多食性類群的捕食范圍甚廣,捕食對象往往包括許多不同目昆蟲,甚至其他動物。如蜻蜓、螳螂等。寡食性類群的捕食范圍較窄,往往選擇一些生活習性相似的或近緣的類群。如盔唇瓢蟲亞科捕食盾蚧或蠟蚧;食螨瓢蟲主要捕食葉螨。單食性類群捕食范圍甚窄,往往只捕食一種昆蟲,或僅取食同屬中的若干種,取食其它種時往往發(fā)育不良。如澳洲瓢蟲捕食吹綿蚧。對于具體的種歸屬于那一個食性的類群往往難于決定,這三個類群的界限并不明顯,僅能認為是一般性的劃分。在天敵引進工作中,常常重視單食性和寡食性的類群。食性較窄的種類與其捕食對象的關系較為密切,容易觀察其控制效果,對于天敵的自然控制作用來說,單食性和寡食性種類的數量,往往隨著捕食對象的密度大小而增減,成為害蟲數量控制的關鍵因素;但有時也會出現跟隨現象,不能控制害蟲早期的數量增長。而食性較廣的類群,當捕食對象的密度較低時,可以取食其它昆蟲或其他生物而賴以繁衍,在生境內保持相當的數量,克制害蟲于早期數量增長的階段,與食性較窄的天敵類群相互補充,這方面的作用應引起重視。第二節(jié)捕食性天敵昆蟲主要目的重要種類(蜻蜓目、脈翅目、膜翅目、捕食性半翅目、鞘翅目、雙翅目)一、蜻蜓目均為捕食性種類。成蟲捕食善飛的昆蟲入蚊、蠅、蝶、葉蟬、蜂等害蟲和益蟲,其益害難以評價,因此,過去許多生物防治工作者并不特別重視這個類群,然而在稻田內的蜻蜓可能也是種要的天敵類群之一。近年來,有人倡議蜻蜓作為環(huán)境質量指示動物之一。二、半翅目(一)隱角亞目:成蟲和若蟲常生活于水中,捕食水生昆蟲及其它小動物。其觸角可隱于眼下窩中,這是適于水中生活的一個特征。該亞目的劃蝽科足,游泳足更是適于水中運動的特征。蝎蝽科的腹端有一對長形的呼吸管,用于呼吸,適應于淺水下生活。潛蝽科、蜍蝽科、蟾蝽科可在水中捕食,也可在水中植物上活動,捕食植物上生活的一些昆蟲。這類捕食性半翅目的捕食范圍一般較廣。(二)顯角亞目:食性比較復雜,大多數植食性。少數寄生于鳥類、哺乳類動物體外,如床虱吸吮人的血液等。在該亞目中,黽蝽科、寬黽蝽科、尺蝽科、水蝽科屬于半水棲性的類群,生于水面,適于水面行走捕食落于水面上的昆蟲。如白條絲水黽、尖鉤寬黽蝽、稻田寬黽蝽等被認為是稻飛虱及其它一些稻蟲的重要天敵。在陸棲性類群中,生活于各種植物上以組織汁液為食的占大多數,單葉幼不少捕食性的種類。如:奇蝽科、螳足蝽科、獵蝽科、姬獵蝽科、盲蝽科、錘角蝽科、紅蝽科、長蝽科中也有一些捕食性的種類,其中不少種類是害蟲的重要天敵。在捕食性的類群中,前足常特化為捕捉式,適于捕獲獵物。喙常較粗短,剛強而有力。唾腺分泌堿性物質,取食時注入獵物體內起麻痹和毒殺的作用。三、脈翅目包括廣翅亞目、蛇蛉亞目和扁翅亞目。廣翅亞目幼蟲水生,腹部兩側有氣管鰓,捕食水中生活的昆蟲。蛇齡亞目幼蟲陸生,捕食生活于樹木上的昆蟲,種類不多。扁翅亞目幼蟲大部分陸生,口器構造比較特殊,上顎發(fā)達呈鐮刀狀,并與下顎盔節(jié)組成吸管,捕食時左右兩吸管夾食物并插入其中吸取體液,這種口器稱為雙刺吸式。扁翅亞目幼蟲大部分種類陸生,極少數為水生或寄生性。粉蛉科、褐蛉科和草蛉科中的多數種以害蟲為食,屬于害蟲天敵的重要類群。1.粉蛉科粉蛉是最小的脈翅目昆蟲,體及翅上覆蓋一層白色的蠟質粉,狀似粉虱、粉蚜等同翅目昆蟲,生活于果園和林木上,捕食紅蜘蛛、蚜蟲、介殼蟲、粉虱等害蟲。老熟幼蟲在葉片上結繭化蛹。2.褐蛉科屬脈翅目中的中、小型種類。成蟲一般黃褐色,前翅多有褐色斑紋,少數為綠色的種類。多在園林果木上捕食蚜蟲、介殼蟲、木虱、葉蟬和紅蜘蛛等。例如,梯階脈褐嶺,捕食甘蔗綿蚜等重要害蟲。3.草蛉科多為中型種類,一般均呈綠色,復眼有金屬光澤而成為易于識別的一個特征。幼蟲喜食蚜蟲,故亦稱為“蚜獅”。除捕食蚜蟲外,還喜食介殼蟲、木虱、葉蟬、紅蜘蛛、蛾蝶類的幼蟲及卵等。幼蟲體兩側多瘤突,其上叢生剛毛,因而易于與褐蛉相區(qū)別。老熟幼蟲在植物的枝、葉及樹干縫隙結繭化蛹。成蟲產卵于植物上,卵基端有長柄。本科中的中華草蛉、大草蛉、麗草蛉、亞非草蛉等,頗為常見。國外對草嶺的繁殖和散放進行了不少工作,散放防治棉花害蟲等取得一定的效果。我國也對草嶺的繁殖利用進行了不少研究。四、鞘翅目鞘翅目是動物界的一個大目,已知達25萬種以上。其生活習性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有水生的、有陸生的;有植食性的、有尸食性、糞食性、腐食性的,也有捕食性和寄生性的。在捕食性和寄生性的類群中不少種類是害蟲的重要天敵。茲介紹常見捕食性類群于下:1.虎甲科成蟲生活于地面,行動甚為迅速,大多數善飛。捕食各種昆蟲,捕捉獵物的能力甚強。成蟲一般有鮮麗的色彩,常呈金綠、青銅、純黑等色,常有黃色或白色的斑點。晴日常見其在地面上活動,幼蟲的形態(tài)較特殊,其第五腹節(jié)背方隆起,上有倒鉤1對,居于穴中。守于穴口,當獵物經過時用上額夾緊,拖人穴內取食。背上的倒鉤有助于固定穴壁,避免在捕食大型獵物時被拖出穴外。2.步甲科步甲的種類甚多,已知達21000種,廣布于全世界。溫帶地區(qū)以地棲性的最多,常見于樹皮下、苔蘚下、腐木中、水邊濕地等場所。后翅往往退化而不能飛行。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則有不少種類生活于植物上,這些種類后翅發(fā)達,且夜間有趨燈的習性。成蟲及幼蟲均為捕食性。捕食各種昆蟲、蚯蚓、蝸牛等小動物。捕食量甚大;少數種類營寄生生活。一些種類常咬食植物果實及幼芽。3.瓢蟲科瓢蟲是在各國生物防治工作引起濃厚興趣的害蟲天敵類群。自從澳洲瓢蟲(1888)自大洋洲引進美國加利福尼亞防治吹綿蚧以來,引進天敵成為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方面,而且取得了不少成績。被引進的瓢蟲種類不少,到目前為止,已有20種瓢蟲列入引進后取得控制害蟲明顯效果的天敵名錄之中。在我國的生物防治工作中,瓢蟲的利用是其中一個方面。在瓢蟲科中,大多數是捕食性的,主要捕食蚜蟲、介殼蟲、粉虱、葉螨等。部分是植食性的,取食各種植物,其中一些種成為作物的重要害蟲。還有少數以真菌為食。捕食性的類群,對捕食對象有一定的選擇性,其中不少屬于寡食性的種。瓢蟲亞科:除食菌瓢蟲族外,其余全部主要以蚜蟲為食,兼食其他節(jié)肢動物,有時取食花粉及其他幼嫩部分。在本亞科中,七星瓢蟲、異色瓢蟲等屬于我國自北向南分布的種,在南嶺以南則難于采到。盔唇瓢蟲亞科:以盾蚧及蠟蚧為食。例如紅點唇瓢蟲、黑緣紅瓢蟲、細緣紅瓢蟲等。紅瓢蟲亞科:主要種類捕食吹綿蚧、綿蚧。如澳洲瓢蟲、紅環(huán)瓢蟲、小紅瓢蟲、大紅瓢蟲等。小毛瓢蟲亞科:捕食蚜、蚧、葉螨等,其中食螨瓢蟲屬全部種類均以葉螨為食。彎葉毛瓢蟲屬、方突毛瓢蟲屬和隱唇瓢蟲以粉蚜為食,刻眼瓢蟲屬、毛瓢蟲亞屬等則主要捕食蚜蟲。捕食粉蚜的種類幼蟲體上披蠟質分泌物,狀似粉蚧。小艷瓢蟲亞科:)捕食蚜蟲、粉虱、介殼蟲、葉螨等,各個不同類群還有其專一性。刀角瓢蟲以粉虱蠟蚧為食。臺毛艷瓢蟲則以蚜蟲為食等。隱翅蟲科常見的一個大科,約3萬種,體小至大型,體長0.6—23mm隱翅蟲的食性甚雜,大部分是腐食性的,但也有一些屬和種捕食其他昆蟲。例如蟻形隱翅蟲屬是捕食性隱翅蟲的代表。黑足蟻形隱翅蟲和青翅蟻形隱翅蟲在稻田內甚為常見,以鱗翅目幼蟲及其他昆蟲為食,例如三化螟的初孵幼蟲,常被大量捕食而減少侵入稻株的數量,稻縱卷葉螟幼蟲在卷葉苞內常被捕食,飛虱、葉蟬亦常成為捕食對象。5.方頭甲科體型微小,成蟲和幼蟲均捕食盾蚧。食性和行動甚近似于小型的瓢蟲。我國常見的有日本方頭甲。五、膜翅目在膜翅目中,捕食性種類甚多。營寄生生活類群的成蟲,也有取食寄主體液的。例如黑青小蜂等金小蜂常以寄主體液作為補充營養(yǎng)。黑青小蜂以產卵管通過蟲繭插入寄主體內,逐漸形成一條自體壁至繭殼的小管,寄主體液通過毛細管的作用而達繭殼上的管口,成蟲則在管口取食,因而刺死棉紅鈴蟲幼蟲的數量有時比寄生的還多。松毛蟲赤眼蜂和擬澳洲赤眼蜂在產卵時也有取食產卵管刺傷卵殼而流出的卵漿的習性。螟卵嚙小蜂是寄生于三化螟卵塊內一粒卵后又必須再捕食附近2一4粒卵才能順利完成發(fā)育的種類。稻虱食卵金小蜂是從飛虱卵塊中育出,但并非寄生于卵,而是在葉鞘組織內卵塊外捕食,應屬于捕食的種類。取食寄主體液的寄生蜂成蟲是相當普遍的。在針尾部中,腫腿蜂科、螯蜂科、臀鉤土蜂科、蛛蜂科、蜾蠃科、泥蜂科,常將捕食捉到的食物或寄主昆蟲,用口器咬破肢體,或用產卵管針刺的傷口吸取體液。胡蜂科中“社會性”生活的類群,營紙質的巢,在一個巢群中有蜂后、工蜂和雄蜂,一般以雌性過冬,早春形成新巢。成蟲以花蜜、果汁、蜜露為食一齡幼蟲飼以同樣飼料,以后則由成蟲捕捉各種昆蟲,特別是鱗翅目幼蟲或蠅類幼蟲等喂飼自己的幼蟲。這是典型的捕食性的類群。蟻科是最常見的捕食性膜翅目昆蟲,但并不是全部螞蟻都是捕食性的。一些螞蟻取食蚜蟲或介殼蟲分泌的蜜露而與這些昆蟲共生,成為這些害蟲的保護者。大多數螞蟻是捕食性的,捕食各種動物,我國利用黃猿蟻,把蟻巢放人柑桔園中防治柑桔害蟲,成為世界上記載應用生物防治的最早歷史先例。六、雙翅目雙翅目昆蟲的生活習性是相當復雜的。屬于捕食性的種類甚多,其中包括成蟲期或幼蟲期捕食各種昆蟲的不少類群。食蚜蠅科:幼蟲捕食蚜蟲、介殼蟲、粉虱、葉蟬、薊馬、小型的鱗翅目幼蟲等。成蟲常在花叢或芳香植物上飛舞,能懸飛和迅速疾飛,取食花粉、花蜜及蚜蟲等分泌的蜜露。斑腹蠅科:幼蟲亦為捕食性,例如其中的Leocopis屬幼蟲亦以蚜蟲為食,也是蚜蟲的重要天敵。食蟲虻科:幼蟲生活于濕土中或腐木中,捕食各種昆蟲及小動物。成蟲善飛,捕食各種昆蟲,食性甚廣,如蝗蟲、蟋蟀、蠅類、蜂類、甲蟲、蜻蜓等昆蟲均為其捕食對象。虻科:成蟲一般吸食花蜜,一些種有咬破動物表皮吮吸流出的血液的習性。幼蟲生活于濕土或水中,捕食性及腐食性,常捕食池沼附近土中生活的其他昆蟲。瘦蚊科:主要屬于植食性的科,但其中一些種類捕食或寄生于蚜蟲、介殼蟲及其他小型昆蟲群落中,或捕食葉螨。也是常見的天敵類群。實驗二捕食性天敵昆蟲種類識別第五章其它捕食性動物害蟲的天敵除寄生性害蟲、捕食性昆蟲和病原微生物外,還有一些動物類群也能捕食害蟲。在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它們常起著一定的自然控制作用。其中一些種類已作為害蟲的天敵加以利用,收到較好的效果。這些類群主要有節(jié)肢動物中的蛛形綱(蜘蛛及捕食螨)和脊椎動物中的兩棲類、益鳥、獸類及魚類,現分別介紹于后。第一節(jié)農田蜘蛛農田蜘蛛是稻田、棉田和果園等農林害蟲的主要捕食性天敵之一,對害蟲有一定的自然控制作用,目前已引起國內外的注意。據日本報道,稻田蜘蛛有14科91種,果園蜘蛛有19科115種;我國長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已開展了農田蜘蛛的調查及保護利用研究,初步查明我國稻田蜘蛛多達20科159種,棉田蜘蛛20科130種,蔬菜地蜘蛛18科126種,能捕食水稻、棉花等作物的多種害蟲,注意其保護利用是害蟲綜合防治中一項重要內容。(一)農田蜘蛛的生活史及生活習性蜘蛛為不完全變態(tài),一生經過卵、幼蛛和成蛛三個階段。幼蛛和成蛛外形差異不大,僅有大小之別,都有4對足。成蛛的主要特征是性器官發(fā)育成熟完整。雌蛛可見成熟的外雌器,雄蛛觸肢末端特化。幼蛛經過數次蛻皮才發(fā)育為成蛛。蛻皮次數因種類和營養(yǎng)條件而異。擬環(huán)狼蛛6一8次,草間小黑蛛5一6次,擬水狼蛛5一7次,有些大型蜘蛛可多達20多次。一般食料充足時蛻皮次數少,反之則增多。蜘蛛每年發(fā)生代數也因種類和地區(qū)而異。有些1年1或2代,有些1年多代。微蛛科有些種類1年可多達8一10代。成蛛壽命一般1一2年,六眼蛛屬可活3年,地蛛4年,捕鳥蛛能活到20一30年。蜘蛛為肉食性,一般喜吃活食,主要食物為昆蟲,當昆蟲不多時,也捕食其他蜘蛛,甚至同種之間也有相互殘食現象。人工飼養(yǎng)時,應注意和克服此問題。除昆蟲外,也捕食葉螨。在農田中,蜘蛛可以捕食多種農林害蟲,捕食量也較大。據投食試驗,草間小黑蛛每天能捕食殺死幼齡棉鈴蟲幼蟲100頭以上,捕食飛虱、葉蟬4一5頭。擬環(huán)狼蛛每天捕食黑尾葉蟬10頭左右。在棉田、稻田,有些蜘蛛還能捕食一些蛾類成蟲。(二)常見的農田蜘蛛我國農田蜘蛛的種類,目前仍在調查,就稻田及棉田己知情況來看,種類很多,常見的科及種簡單介紹如下:微蛛科小型,體長1.5—4mm微蛛結不規(guī)則小網,蛛絲很細。常見于稻田、棉田、旱地、果園及茶園等,是農田中十分普遍的一類蜘蛛。在浙江,本科蜘蛛數量占全年稻田中蜘蛛總量的50%左右,在綠肥田、春花田(冬作田)或早稻田中一般占蜘蛛總量的70%以上,在連作晚稻田占蜘蛛總量的20%左右。微蛛結小網于植株叢間,捕食對象多以葉蟬、飛虱、蚜蟲等為主,但稻縱卷葉螟和棉鈴蟲幼蟲等也常被取食。球腹蛛科中小型,體長2一10mm,少數種類可達15mm結不規(guī)則的籠狀及盤狀小網,多結于植株之間。捕食對象以葉蟬、飛虱等小蟲為主。肖峭科又名長腳蛛科。體中小型,體長2一12mm,體與步足均較細長,靜止時前兩對足向前伸,后兩對足向后伸,形成一直線。4.圓蛛科小型至大型,體長2一60mm圓蛛科為結網性蜘蛛。大型的金蛛、圓蛛多在田邊、地邊雜草、灌木叢間、植株與田埂間或稻株間布網。網呈車輪形,網中心無空洞,一般為垂直懸掛,但在植株間空隙小的情況下,亦有作斜向水平網的。小型的亮腹蛛等在植株間結小網。清晨、傍晚、夜間蛛居網射中心,白天隱匿于網旁的植株上或莖葉間。狼蛛科體長3一16mm,頭部隆起。狼蛛為游獵性蜘蛛,不結網,通?;顒佑诘孛妗⒌咎锼妗⑻锕∵?、溝邊和植株間。能跳善走,行動敏捷,食量大,食性雜,有自殘性。獵物除葉蟬、飛虱等小蟲外亦喜捕食稻縱卷葉螟、稻螟嶺、稻螟、萍螟、萍灰螟等多種中小型蛾類及粘蟲低齡幼蟲和螻蛄,次于微蛛科和球腹蛛科,占第三位。盜蛛科又稱猛蛛科。形態(tài)特征和生活習性與狼蛛相似。體大中型,長12一30mm,盜蛛不結網,常在山邊稻田、草間、溝邊等處游獵生活,行動十分敏捷。田間發(fā)生數量不多,但食量大,性情殘暴在山區(qū)或半山區(qū)稻田仍屬重要類群??刹妒扯喾N昆蟲。貓蛛科又稱尖眼蛛。體長7一10mm,貓蛛不結網,游獵于草上及灌木叢上,在山區(qū)、半山區(qū)的山麓稻田或山地雜草間較常見。卵囊白色,產于葉上,卵囊含卵30一100粒。產卵后的雌蛛守伏卵囊上。獵物除葉蟬、飛虱、鱗翅目幼蟲、蚊蠅外,見有中小型蛾類,剛一活動,即猛撲過去將其捕獲,極為迅速而準確。管巢蛛不結網,營游獵生活。以絲將葉片卷成管狀巢,故名“管巢蛛”。白天匿居巢中,夜晚外出游獵,多巡行于植物莖葉上,一般不到地面域水面活動。通常疾走,善跳。有些種類結葉成苞作產室,母蛛一直居于有卵的苞中,待其孵化。據記載,有的種類的母蛛聽任剛孵化的幼蛛取食。蟹蛛科中小型蜘蛛,體長3一10mm,體色常與環(huán)境相似,有的能隨環(huán)境而變化,能橫行,宛如膀蟹,故名蟹蛛。蟹蛛不結網,也不結巢,一般在地面域植物上活動,也有生活于樹皮及樹干上的。跳蛛科中小型蜘蛛,體長3一4mm,多為5一9mm,跳蛛不結網,屬游獵性蜘蛛。在田間常在稻叢、棉株、蔬菜、果樹等莖葉上捕食害蟲。蠅虎這類跳蛛則常在室內外墻壁上、玻璃上捕食蒼蠅,也是衛(wèi)生害蟲的天敵。漏斗蛛科又稱棚蛛科,為中型蜘蛛。結漏斗網,一般不離網。在山區(qū)農田較多,常見種類有機敏漏斗蛛,在浙江1年發(fā)生1代,以成蛛在山邊草叢、茶叢等灌木叢下部漏斗網中,主要捕食飛虱以及螟蟲、稻縱卷葉螟等鱗翅目害蟲的成蟲或幼蟲等。第二節(jié)捕食性螨類蜱螨隸屬于節(jié)肢動物門、蛛形綱、蜱螨亞綱,下屬3個目7個亞目,267科,據估計總數達50萬種以上。螨類按其與人類的關系,可分為益螨和害螨兩大類。害螨為害各種農作及貯糧干果,寄生于人畜體上且傳播各種疾病;益螨則能寄生或捕食農業(yè)害螨和害蟲。無論害螨還是益螨都與人類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自40年代大量使用DDT和一些其它有機合成殺蟲劑,引起葉螨大猖獗以來,人們就開始摸索害螨的治理方法。利用植綏螨防治葉螨獲得成功,被認為在害蟲防治史上可與1888年引進澳洲瓢蟲防治柑桔吹綿蚧相娘美。由此以蟲治螨、以螨治蟲的研究工作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并在應用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螨類的生物學特性簡述如下:(一)發(fā)育期螨類一生要經過卵、幼螨、若螨和成螨四個時期。若螨又可分為前若螨,第二若螨和第三若螨。有的只有一個或兩個若螨期。雄螨往往不經過第二若螨即變?yōu)槌沈T谌趄谥谐S幸粋€休眠時期,稱為休眠體,能抵抗不良環(huán)境。幼螨只有3對足;若螨與成螨極相似,但沒有具生殖機能的生殖孔。(二)世代數螨類每年發(fā)生的世代數常因種類和溫度等條件而變化。例如:麥葉爪螨在江蘇南京1年2代,湖北1年3代。棉葉螨在東北棉區(qū)發(fā)生12一15代,在南方發(fā)生20代左右。柑桔全爪螨在年平均氣溫超過18C地區(qū)可發(fā)生16一17代;年平均氣溫15C地區(qū)發(fā)生12一15代。溫度對蛹類發(fā)育速度的影響,在適溫區(qū)隨溫度升高發(fā)育速率加快。據安徽農學院報道,智利小植綏螨在20—29°C范圍內發(fā)育良好,29°C時發(fā)育歷期最短,在32C下成活率僅19%,在恒溫35C全部不能發(fā)育為成螨。螨類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常因溫度的過高過低,水分的缺乏,食料的惡化,光照的不適等環(huán)境條件影響產生滯育現象,有的以卵滯育,有的以雌成螨滯育。(三)生殖螨類主要是兩性生殖,也有行產雄或產雌單性生殖的。兩性生殖的交配方式有直接和間接兩種。進行直接交配的種類,雄螨有交接器,無交接器的雄螨,其交配是間接的,即首先產生精包,然后以不同方式將精包放人雌螨交配孔以完成精子的傳遞。螨類交配一生可達1一9次,交配前,有的雄螨守候在雌若螨體旁,當蛻完最后1次皮或用絲纏住對方,或用整肢刺傷對方致死。雌蛾交配后1一2天即可產卵。每一雌螨產卵量因種類和環(huán)境條件而異。棉葉螨可產卵50一110粒;麥葉爪螨平均產卵量20粒左右,最多可達160粒;智利小植綏螨可產卵41一68粒;有的螨可產卵幾千粒。(四)生態(tài)螨類分布廣。土表、土中、水中、動植物上都有種種螨類棲息。大多數種類是自由生活的,食性多樣,其中一部分捕食小型節(jié)肢動物,包括昆蟲和其它螨類,亦有捕食線蟲的,它們是害螨和害蟲的天敵。寄生于植物上的螨類很多,其中以葉螨、癭螨、細須螨和附線螨最重要,它們寄生于葉、鱗芽等外,吸取植物汁液或造成蟲癭,使果樹、蔬菜、花卉、林木及農作物受到嚴重損失。還有一些寄生于害蟲體外的螨類,是害蟲生物防治值得注意的,但寄生于蜜蜂和家蠶體內外的螨類則是養(yǎng)蜂業(yè)和養(yǎng)蠶業(yè)的大敵。第三節(jié)食蟲益鳥益鳥是農林害蟲的重要天敵,種類多,捕食量大。據資料記載,我國鳥類約一千一百多種,其中主要以昆蟲為食的鳥類約占50%左右。常見的食蟲益鳥有大山雀、大杜鵑、紅腳隼、大斑啄木鳥等15科23種。其中有的常留居一地,稱為留鳥;有的隨季節(jié)遷徒,稱為候鳥;有的只在遷徒時旅經我國,稱為旅鳥;有的種類在我國因地區(qū)不同,或為留鳥,或為候鳥,或為旅鳥。我國在食蟲鳥類的調查及生物學特性研究方面已作了不少工作,為我國的益鳥保護、招引和利用提供了依據。河北省昌黎縣等果樹區(qū)53種益鳥中,就有37種幾乎完全以昆蟲為食,其余的在其食物總量中昆蟲至少也占50%以上。江蘇省茅山林區(qū)發(fā)現100種鳥類中,有27種吃松毛蟲。遼寧省調查有40多種食蟲益鳥,能捕食松毛蟲、松梢蛾、枯葉蛾、天幕毛蟲、舞毒蛾、尺蛾、螽斯、螻蛄、葉蜂、金龜子、天牛、吉丁蟲等。鄭作新等觀察后,得知其雛鳥平均每天吃蝗蟲90頭,如以一窩四雛計,1個月內親鳥與雛鳥可吃蝗蟲16000頭。戴勝具有長形的嘴,能夠順利地啄食地下的螻蛄和金針蟲。益鳥有很大的除蟲作用,除應廣泛宣傳保護益鳥的重要意義,不應捕獵益鳥外,還可進行保護招引。常用的方法有:(一)保護益鳥的巢、卵和幼雛在繁殖期,不要修剪樹枝,揀集地面的枯枝落葉等;不在鳥類營巢地放牧;驅除小鳥的天敵,如貓、雀鼬、雀鷹、鷂等。對鳥巢和卵不應破壞和任意移動。(二)為益鳥創(chuàng)造居留條件可懸掛人工巢箱,為益鳥提供優(yōu)良的居留條件。人工巢箱可就地取材,通常有木板巢箱、樹洞巢箱及葫蘆巢箱等。在結構單純的針葉林中,栽植適合鳥類營巢的樹種。在采伐基地及田野里設置猛禽棲息桿,捕食有害嚙齒動物。在森林里設置巢箱的時間,北方以大雪封山以前為宜,可提高對留鳥的招引效果。巢箱應設在害蟲較多的林內,每公頃設置5一6個。招引啄木鳥則利用其自己鑿洞為巢的習性,設置招引木。招引木以失去用材價值的心腐木材最好,材質松軟的木料也可。如用好材,則將木段劈開挖空(挖空長25cm,內徑10cm,不鑿洞口),再沿劈縫捆緊。1對鳥要鑿3個以上樹洞。因此木間相距約150m。招引木每年進行檢修清理。山東平邑縣浚河林場于1955年開始先后設招引木13段,據1967年報道,有8段招引木被斑啄木鳥鑿洞為巢,招引到兩對斑啄木鳥。(三)冬喂養(yǎng)和設立飲水池冬季氣候寒冷,冰雪封地,鳥類常因得不到足夠的食料,饑寒而死。冬季在林內為益鳥給餌,可幫助益鳥安全過冬。在氣候干燥地區(qū),設立水槽(可用竹筒劈成兩半)供給飲水,可使鳥類逗留下來,不致飛往別地,或啄食瓜果及其他多汁農產品。養(yǎng)鴨除蟲工作,在我國已有較長的歷史。元朝王偵《農書》曾記載:“蝻末能飛時,鴨能食之,如置鴨數百于田中,頃刻可盡?!苯暝谖覈L江流域及南方各省稻區(qū)己普遍開展,此措施既能發(fā)展副業(yè),又能防治害蟲,兼能中耕除草,活泥增肥。第四節(jié)食蟲兩棲類兩棲類動物中的蛙和蟾蜍主要以昆蟲及其他小動物為食料,是農田中重要天敵類群之一,應加以保護和利用。我國一些省區(qū)己積累了較多的經驗。臺灣省蔗農曾從大陸移殖大蟾蜍防治甘蔗金龜子,收到良好效果。廣東省封開等縣采用稻田放蛙和安置黑光燈誘蟲相結合的措施防治稻田害蟲。浙江省縉云、福建省龍溪縣進行了稻田養(yǎng)蛙治蟲試驗,也說明了青蛙在害蟲防治上有一定的作用。一些縣市還發(fā)布了禁止捕捉青蛙的通告,對于青蛙保護亦收到一定的效果。蛙的成體生活于陸地上,產卵于水中。由卵孵化的幼體叫蝌蚪,具尾,過水棲生活。蛙雖生活于陸地,但常喜近水陰濕的環(huán)境,并經常進入水中,以保持其皮膚濕潤,利于呼吸,而維持正常生活。養(yǎng)蛙治蟲,應給蛙類創(chuàng)造水陸兩棲而陰濕的環(huán)境,才能使蛙正常生活。蛙的繁殖力極強,產卵量多,一只雌蛙一生可產卵千粒以上,甚至萬多粒。但是由于人為捕殺、烤田、曬田,不恰當地施用化學農藥和化肥,常使成蛙蝌蚪和蛙卵大量死亡,應針對以上情況,采取適當的保護措施。蛙的后肢粗壯有力,適于跳躍,有時能捕食停留在高處的蟲子。蛙的舌根固定在下額前緣,舌尖反而伸向口腔里,舌軟多肉而富彈性,表面有粘液,能翻出舌頭把蟲子粘住,卷進口腔。捕食對象主要是昆蟲,而農業(yè)害蟲占大多數,其中有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稻飛虱、葉蟬、稻椿、稻蝗、蚱蜢、螻蛄、斜紋夜蛾、金龜子、叩頭蟲、白蟻、蝸牛、蚊蠅等。食蟲量也大。一只黑斑蛙每天吃70一90多頭葉蟬或稻虱。澤蛙一天最多可吃葉蟬266頭?;顒悠陂L。澤蛙和黑斑蛙在長江以南每年均可活動8個月。第六章害蟲天敵的保護與助長第一節(jié)天敵是抑制害蟲數量的一個重要因素。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是人類農業(yè)活動所形成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在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通過水利建設、墾荒造田、創(chuàng)造適應于農作物生長的條件,通過耕作、管理、施肥等保證作物生長的優(yōu)勢,通過播種、收獲改變了生態(tài)系統(tǒng)在自然狀態(tài)下的植物生長過程,作物成為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營養(yǎng)鏈的主要基礎。生態(tài)系統(tǒng)在自然狀態(tài)下的植物組成是多種多樣的。以多種植物組成的營養(yǎng)鏈更是多種多樣的。這些營養(yǎng)鏈互相關聯(lián),互相交錯,構成相當復雜的網絡系統(tǒng)。在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由營養(yǎng)鏈組成的網絡系統(tǒng),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得多了。這個簡化(單一化)過程是相當明顯的。在大面積種植單一作物的農業(yè)區(qū)中,簡化程度更為明顯。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昆蟲及其他陸生節(jié)肢動物群落在陸地動物群落中形成最早,而且長盛不衰,形成相互聯(lián)系的、復雜的群落結構。植物、植食者、捕食者、寄生者構成食物網,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各個種群的數量維持在一定的波動范圍。在簡化的生物群落中,許多大動物類群的群落結構消失,昆蟲及其他節(jié)肢動物群落也隨著簡化。但昆蟲及其他節(jié)肢動物還保留著群落結構的特征。其中保留下來的植食者,在營養(yǎng)條件得到充分的滿足,并在天敵不足以控制種群數量的發(fā)展的情況下,其中一些種群的數量有可能發(fā)展到引起經濟損失時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做幼師的心得體會范本多篇
- DB12T 598.15-2015 天津市建設項目用地控制指標 第15部分:民用航空運輸機場項目
- 中秋節(jié)日慰問信范文(12篇)
- 文書模板-分床協(xié)議書
- 英語配音課件教學課件
- 智能運輸系統(tǒng) 體系結構 服務 征求意見稿
- 光纖通信試題及答案
- 外國語學校等校聯(lián)考八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
- 黃家鎮(zhèn)桂花井初級中學八年級上學期語文第一次月考試卷
- 猴子溫泉課件教學課件
- 山東省名??荚嚶?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一化學上學期11月期中試題
- DZ∕T 0354-2020 局部生態(tài)地球化學評價規(guī)范(正式版)
- 2024委托運營協(xié)議
- 嗜酸性粒細胞增高在健康人群和患病人群中發(fā)生率的研究進展
- T-CPMA 034-2023 醫(yī)務人員醫(y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
- 國家開放大學《中文學科論文寫作》形考任務1-4參考答案
- 2024年廣東佛山市三水海江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大學生職業(yè)生涯發(fā)展展示
- 兒科護理風險管理
- 鼻飼的常見并發(fā)癥及處理醫(yī)學
- 小學教育的教師角色與素質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