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息肉的內鏡_第1頁
胃腸道息肉的內鏡_第2頁
胃腸道息肉的內鏡_第3頁
胃腸道息肉的內鏡_第4頁
胃腸道息肉的內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胃腸道息肉的內鏡治療1編輯ppt胃腸息肉是指胃腸黏膜隆起局限性增生凸起到腔內而形成的過度生長的組織其大體表現、組織結構和生物學特性可各不相同。發(fā)病原因很多:主要與家族遺傳因素、炎癥及其它慢性刺激、種族、飲食成分(高脂肪、高動物蛋白、低纖維素)等因素有關。2編輯ppt總體上的分型有:●按大體形態(tài)學或組織學、病理、病生、病變性質等。目前國內外較多的是Morson的組織分類,腫瘤性、錯構瘤性、炎癥性和化生性四類?!窀鶕⑷鈹的浚悍譃槎鄠€與單發(fā)。●根據有蒂或無蒂:分為有蒂型、亞蒂型(廣基型)

、扁平息肉

根據息肉所處位置分為食管息肉、胃息肉、小腸息肉、大腸(結腸和直腸)息肉等,其中以胃和大腸息肉最為常見。

●根據息肉大?。?.5cm以內為微型,0.5~2.0cm為小型,2.0~3.0cm為大型,3.0~5.0cm為特大型,不僅能反映息肉的良惡性的可能性,同時判斷內鏡切除的可能性及難度。分型3編輯ppt●胃腸息肉可分為真性和假性兩種★真性息肉又稱息肉樣腺瘤。其病變性質屬于腫瘤性增生,可發(fā)生癌變?!锛傩韵⑷鈩t為炎性黏膜增生而形成的息肉。分類4編輯ppt●息肉越大,

癌變率越高●息肉數目越多,癌變率越高;●息肉的病理類型中腺瘤絨毛成分越多,癌變率越高;●

帶蒂的腺瘤樣息肉癌變率較低,而廣基腺瘤樣息肉癌變率較高;●直腸息肉癌變率較高胃腸道腺瘤性息肉癌變與否,與許多因素相關,胃腸道腺瘤性息肉容易癌變,被認為是胃腸道癌前病變5編輯ppt胃息肉非腫瘤性息肉腫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異位性息肉扁平腺瘤即管狀腺瘤乳頭狀腺瘤即絨毛狀腺瘤

惡變機會不高很高的惡變傾向6編輯ppt●炎性息肉無惡變傾向;●錯構瘤性和異位性息肉很少發(fā)生癌變?!裨錾裕?/p>

再生性

)息肉由增生的胃小凹上皮及固有腺體組成

,細胞分

化良好

,有時伴有間質增生和排列紊亂的平滑肌束

,這種息肉一般可

發(fā)生多個

,但很少發(fā)生腸化

,癌變率較低

,僅1%左右。但增生性息

肉長大后可發(fā)生局部異型增生(

腺瘤性變

,也可發(fā)生惡變

,而且在

有息肉的胃內同時存在癌的發(fā)生率可達7.4%-13%,故在發(fā)現胃息

肉時應仔細檢查整個胃。

7編輯ppt●腺瘤性息肉屬真性腫瘤

●占胃息肉的10%-25%●其發(fā)生率隨年齡而增長

,男性比女性多見(2:1)

●好發(fā)于胃竇部●多數為廣基無蒂的扁平腺瘤

,或蒂粗而短

,較少為有蒂

或呈乳頭狀(

絨毛狀

)●組織學分類(

按WHO分型

)管狀、乳頭狀(

絨毛狀

管狀絨毛狀混合型常伴有明顯的腸化和不同程度的異型增生。癌變率很高

,達40%左右。其中尤以絨毛狀腺瘤的癌變率最高。一般當息肉的直徑超過2厘米時需警惕惡變。8編輯ppt山田分類,以胃息肉為例,山田將胃內隆起性病變按其形態(tài)的不同,不論其性質將其分為四型,I型:呈丘狀,隆起的起勢部較平滑而無明確的境界;Ⅱ型:呈半球狀,隆起的起勢部有明確的境界;Ⅲ型:有亞,蒂隆起的起勢部略小,形成亞蒂;Ⅳ型:有蒂,隆起的起勢部有明顯的蒂部。息肉的分型9編輯ppt中村按息肉的形態(tài)和組織學改變的不同將其分為Ⅲ+1型:

Ⅰ型:最多,一般直徑不超過2cm,有蒂多數,也有無蒂,表面比較

光滑,呈顆粒狀、乳頭狀或絨毛狀,色澤與周圍粘膜相同,

也可呈暗紅,多見胃竇部,此型與腺瘤性息肉相當。

Ⅱ型:多見胃竇部與胃體交界處,息肉頂部常發(fā)紅,凹陷,是由于

反復的粘膜缺損,再生修復而形成,合并早期胃癌最多,組

織學改變與Ⅰ型不同;

Ⅲ型:呈平盤狀隆起,形態(tài)與Ⅱa早期胃癌相似,此型相當于Ⅱa亞

型異型上皮灶。

Ⅳ型:由腸上皮而來的乳頭腺瘤,癌變率較高,表現與結腸息肉相

類似。

10編輯pptTypeIearlygastriccancer

75y.male,pap,sm,5x3.5cm99-0469111編輯pptIIaearlygastriccancer

75y.male,

tub1,m,6x6mm99-0469112編輯ppt13編輯ppt腸息肉的病理分類病理分型單發(fā)-多發(fā)性(1-100)息肉?。ǎ?00)腫瘤性(癌前病變)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管狀絨毛狀腺瘤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Gardner綜合征Turcot綜合征

非腫瘤性錯構瘤性幼年性Pertz-JephersCowden綜合征幼年性大腸息肉病Pertz-Jephers綜合征

炎癥性

(部分癌前病變)炎癥性息肉

炎癥性息肉病

增生性

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病

14編輯pptGardner綜合征又稱遺傳性腸息肉綜合征,其特征為結腸息肉病合并多發(fā)性骨瘤和軟組織腫瘤這3個特征

。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本征結腸息肉的惡變率很高,男女發(fā)病率相似。Turcot綜合征又名膠質瘤息肉病綜合征。其特征為家族性多發(fā)性結腸腺瘤伴有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臨床上非常罕見,男女均可罹患,發(fā)病年齡為2-84歲,平均17歲,年輕人多見。Cowden綜合征又稱多發(fā)性錯構瘤綜合征,是一種少見的遺傳性疾病

15編輯ppt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FAP)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主要病理變化是大腸內廣泛出現數十到數百個大小不一的息肉,嚴重者從口腔一直到直腸肛管均可發(fā)生息肉,息肉數量可達數千個。息肉自黃豆大小至直徑數厘米不等,常密集排列,有時成串、成簇。發(fā)病初期無明顯癥狀,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如不予治療,不可避免地出現癌變,且可表現為同時多原發(fā)性腸癌。16編輯ppt黑斑息肉綜合征(Peutz-Jegherssyndrome)是一種少見的遺傳性良性疾病,最初由Peutz年和Jegher兩人分別在1921年和1949年分別報道而得名,黑斑息肉綜合征本身并無特異性癥狀,患者常以反復發(fā)作的腹痛、腹脹、便血或皮膚黑斑等原因來就診,可根據其皮膚粘膜色素斑、胃腸道多發(fā)息肉及家族史這三大臨床特點而得到診斷。17編輯ppt18編輯ppt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19編輯ppt大腸癌的癌前病變是腫瘤性息肉(又稱大腸腺瘤)。統計表明,80%的大腸癌都是由大腸腺瘤演變而來的。而大腸息肉和大腸腺瘤是兩個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正常大腸黏膜→管狀腺瘤→管狀絨毛腺瘤→絨毛腺瘤→大腸癌

20編輯ppt息肉≠腺瘤,大腸息肉是指自黏膜表面突向腸腔的隆起性病變,可以帶蒂或不帶蒂腫瘤性息肉大腸息肉非腫瘤性息肉腫瘤性息肉占70%-80%與大腸癌關系密切它們的發(fā)生、發(fā)展與大腸癌關系不大炎癥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21編輯ppt●腺瘤增大和絨毛成分增多均可加重細胞的不典型增生程度●直徑在1cm以下的腺瘤很少發(fā)生癌變?!窆軤钕倭霭┳兟瘦^低,●絨毛狀腺瘤的癌變率約為管狀腺瘤的5倍以上。

不典型增生程度腺瘤增大程度絨毛成分增生程度影響腺瘤癌變的因素主要為22編輯ppt日本學者Kudo等將放大染色內鏡下的結直腸黏膜隱窩形態(tài)分為五型(PitPatten分類標準)23編輯ppt按PitPatten分類標準對腸黏膜病變進行診斷,放大染色內鏡診斷與組織病理學診斷的一致性可達90%24編輯pptPitpattern–TypeIⅠ型為圓形隱窩,排列比較整齊,無異型性,一般為正常腺管開口而非病變25編輯pptPitpattern–TypeIIⅡ型呈星芒狀或乳頭狀,排列尚整齊,無異型性,腺管開口大小均勻,多為炎性或增生性病變而非腺瘤性26編輯pptPitpattern–TypeIIILⅢL

稱為大腺管型,隱窩形態(tài)比正常大,排列規(guī)則,無結構異型性,為隆起性腺瘤的基本形態(tài),其中約86.7%為腺瘤,其余為黏膜癌Ⅲs

稱為小腺管型,是比正常小的隱窩集聚而成,隱窩沒有分支,為凹陷型腫瘤的基本形態(tài),此型高度異型增生的腺瘤發(fā)生率較高,

也可見于黏膜癌(28.3%)Ⅲ型分兩個亞型:

27編輯pptPitpattern–TypeIVⅣ型為分支及腦回樣,此型隱窩為隆起性病變Ⅰp、Ⅰsp、Ⅰs多見,類似珊瑚樣改變是絨毛狀腺瘤特征所見,黏膜內癌可占37.2%28編輯pptPitpattern–TypeVⅤ型包括ⅤA(不規(guī)則型)或ⅤN(無結構型),此型隱窩形態(tài)紊亂或結構消失,見于癌,黏膜下癌可占62.5%29編輯ppt大腸息肉圖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多發(fā)性息肉單發(fā)性息肉炎性息肉30編輯ppt腸癌腺瘤性息肉腸癌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31編輯ppt腺瘤性息肉早期診斷的重要性32編輯ppt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33編輯ppt經內鏡切除是胃腸息肉治療的首選方法●方法簡便,損傷小,費用低●多數為一次性治療,少數需分次切除●定期隨訪●可發(fā)現息肉復發(fā)●給予及時治療以防止癌變34編輯ppt●

色素內鏡●

放大內鏡●NBI●

超聲內鏡確定息肉是否適合內鏡下摘除+病理活檢35編輯ppt36編輯ppt普通內鏡

NBI內鏡

37編輯pptHirataM等用NBI放大內鏡和染色放大內鏡做了對比研究,結果顯示,兩者對PitPattern的診斷一致率為Ⅱ型88%、Ⅲs型100%、ⅢL型98%、Ⅳ型88%、ⅤA型78%和ⅤN型100%。SuMY等

分別用NBI內鏡和染色內鏡對78位患者進行檢查,并對息肉進行PitPattern分型。結果顯示,NBI內鏡和染色內鏡區(qū)分腫瘤性和非腫瘤性大腸息肉的敏感性、特異性和準確性相同。和染色內鏡相比,NBI內鏡能很好地顯示黏膜血管網,病變與周圍組織間的對比度更佳,有利于平坦型病變的發(fā)現及診斷,而且NBI內鏡檢查僅需在兩種光源間進行轉換,無需噴灑色素,便捷省時,并避免了色素內鏡對人體潛在的危害。38編輯ppt●

內鏡觀察可以大致判斷范圍包括長度,寬度及深度.●活檢可以幫助確定性質.●鋇透有助于區(qū)分外壓或內壓及其與肌層的關系.●超聲內鏡是術前準確判斷早期消化道腫瘤最有

效的方法.借助高分辨率的腔內超聲探頭可以精確地顯

示腫瘤浸潤的深度和累及的層次.對于病變僅累及黏膜

層以及局限于黏膜下層上1/3層內可以采用微創(chuàng)切除治療.

39編輯ppt消化道病變內鏡下治療的發(fā)展:●

活檢咬除

biopsy●息肉切除

polypectomy●內鏡粘膜切除術

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

EMR,EPMR

(endoscopicpiecemealmucosalresection,分片粘膜剝離術)●

內鏡粘膜下剝離術

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SMT的內鏡切除

ESE(黏膜下挖除)

EFR(消化道全層切除)

STER(黏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

)

TEM(TransanalEndoscopicMicrosurgery)

是一種經肛門切除腫瘤的微創(chuàng)保肛手術方法治療內鏡高頻電凝切除法激光及微波灼除法尼龍絲結扎法氬離子凝固法等40編輯ppt●1973年,迪倫(Dyhle))等報告,采用內鏡在粘膜下注射

生理鹽水后切除結腸無蒂息肉,該方法經發(fā)展形成最早的

內鏡下粘膜切除術(EMR),●

1984年,多田正弘等首次將該技術應用于診治早期胃癌,

并將之命名為剝離活檢術(stripbiopsy)也稱EMR●

EMR切除病變還是存在局限性和不完整性,●

1994年,日本學者竹越(Takekoshi)等發(fā)明了IT電刀,

是醫(yī)師對于更大胃腸道粘膜病變進行一次性完整切除成為可能●

1999年,后藤田(Gotoda)等首先報告了使用IT刀進行病變的完整

切除,即內鏡下粘膜剝離術(ESD)41編輯ppt高頻電圈套息肉摘除42編輯ppt腸鏡與電圈套息肉電凝術示意圖腸鏡下大腸息肉高頻電凝切除術43編輯ppt44編輯pptEMR45編輯pptEMR手術過程46編輯pptEMR手術過程47編輯pptEMR的適應癥:不伴有淋巴結轉移的早期胃癌,早期大腸癌,黏膜平坦性病變或無蒂及寬基息肉

48編輯ppt●早期胃癌遠處轉移極其少見,

腹腔種植更不可能,因為腫瘤完全局限于胃壁?!裎ㄒ豢赡苻D移的途徑是淋巴結

淋巴結轉移的幾率和程度與腫瘤的浸潤深度密切相關●粘膜癌罕見轉移(3%)●浸潤粘膜下層者,則接近20%●

T2腫瘤淋巴結轉移的發(fā)生率為50%49編輯ppt2936例病人行胃癌切除術和淋巴結清掃術后556例為早期胃癌其中:●

T1a的有4.1%有淋巴結轉移●

粘膜下癌有淋巴結轉移24.3%PredictivefactorsforlymphnodemetastasisinearlygastriccancerChang-MuSung,Chen-MingHsu,Jun-TeHsu,WorldJGastroenterol.2010November7;16(41):5252–5256.50編輯ppt日本于2001年制定了早期胃癌內鏡下治療適應征,并于2004年進行了修訂.其EMR適應征的原則是:(1)幾乎沒有淋巴結轉移可能的病變(2)病灶能完全切除的病變具體標準的適應征病變?yōu)?(1)病灶在2cm以下,內鏡診斷為m癌的病變(2)組織分化型為高分化(pap,tub1,tub2)(3)凹陷型病變表面未形成潰瘍相對適應證:年老體弱、有手術禁忌證或疑有淋巴腺轉移的粘膜下癌拒絕手術者51編輯pptESD52編輯ppt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主要治療以下消化道病變:(1)早期癌:根據醫(yī)生經驗,結合染色、放大和超聲等其它內鏡檢查方法,

確定腫瘤局限在黏膜層和沒有淋巴轉移的黏膜下層,ESD切除腫瘤可

以達到外科手術同樣的治療效果。(2)巨大平坦息肉:超過2厘米的息肉尤其是平坦息肉,推薦ESD治療,

一次、完整的切除病變。(3)黏膜下腫瘤:超聲內鏡診斷的脂肪瘤、間質瘤和類癌等,如位置較淺(來源于黏膜肌層和黏膜下層),通過ESD可以完整剝離病變;如腫瘤較深(來源于固有肌層),ESD剝離病變的同時往往伴有消化道穿孔的發(fā)生,不主張勉強剝離,有豐富內鏡治療經驗的醫(yī)生可嘗試運用。53編輯ppt目前ESD的適應征為:(1)

分化型黏膜內癌.如果表面未形成潰瘍,則病變

大小不受限制.(2)

分化型黏膜內癌,如果表面已經形成潰瘍,則病

變直徑大小在3cm以下.(3)

未分化型黏膜內癌,如果表面未形成潰瘍,則病

變直徑大小在2cm以下.(4)

微小黏膜下浸潤癌(500nm以內).如果病理組

織學為分化型,沒有潰瘍形成及血管浸潤,則病變直

徑大小在3cm以下.以上也成為擴大適應征.54編輯ppt

粘膜內癌

粘膜下癌

無潰瘍疤痕

有潰瘍疤痕

sm1層以內

超過sm1層

≤2cm

>2cm

≤3cm

>3cm

3cm以內

任何大小

腸型

a

b

b

d

b

d

彌漫型

c

d

d

d

d

d

注:a:EMR的嚴格適應癥:b:EMR、ESD的相對適應癥;c:值得商榷的手術治療;d:手術治療日本胃癌協會2001年胃癌治療指南55編輯ppt內鏡下微創(chuàng)切除治療.并不限制病灶的平面范圍.但須指出浸潤深度應在黏膜肌層以上黏膜內癌,原位癌和癌前病變均可行內鏡下微創(chuàng)治療.對于個體病灶能否做微創(chuàng)治療取決于經驗技術和設備.判斷病灶的范圍依賴于內鏡觀察活檢和鋇透.某些情況下需要超聲內鏡檢查.56編輯pptTEM手術57編輯ppt58編輯pptTEM(TransanalEndoscopicMicrosurgery)是一種經肛門切除腫瘤的微創(chuàng)保肛手術方法,由德國醫(yī)生Buess和Mentges研發(fā),TEM通過一種特殊設計的直腸鏡,把高質量的視覺系統和壓力調節(jié)充吸氣裝置結合起來,直腸鏡直徑4cm,軸長分12cm和20cm兩種,以適應不同部位的病灶,通過固定裝置固定于手術臺,直腸鏡面板上有四個用特制的橡膠袖套密閉的操作孔,各式特殊的內鏡器材包括組織抓鉗、剪刀、直的和彎的針狀尖頭電凝器等,通過操作孔進行手術操作,另有一通道供立體視鏡使用并可連接圖像監(jiān)視系統,低壓(15mmHg)CO2持續(xù)充氣擴張直腸,使直腸及病灶充分暴露。59編輯pptTEM適用于距肛緣4~18cm大的、無蒂的腺瘤、復發(fā)性腺瘤、低風險直腸癌(中等分化到良好分化、沒有淋巴和神經浸潤的T1期病變)、瘺及吻合后的直腸狹窄的治療。對某些有特定指征的T2、T3期直腸癌也是合適的治療方法,如對不愿或不能耐受經腹根治性手術的高齡或高手術風險病人的姑息性手術及有廣泛轉移病人的局部控制60編輯ppt常用器械介紹

微波、激光、冷凍及高頻電切除每種方法都有其優(yōu)點及不足目前臨床廣泛應用的還是高頻電切除61編輯ppt●高頻電流(頻率大于300kHZ)通過人體可產生熱效應,●使組織凝固、壞死,從而能達到對息肉的切割及止血,●高頻電流無神經效應,故對心肌人體無害。

●高頻電發(fā)生器可產生電凝、電切和凝切混合三種電流●使用高頻電切除胃腸道息肉時,應根據息肉不同情況具體

選用適當的電流波及不同的輸出功率(一般15--20W電凝、電切)

高頻電發(fā)生器62編輯ppt認真查看患者上次檢查報告,依據息肉類型,詳細狀況做好儀器及附件的準備,選用適宜的胃(腸)鏡,高頻電發(fā)作器、微波手術器,圈套器及氬離子凝固器導管等。術前妥善銜接各導線,術前應對所用儀器進行調試,尤其是高頻電發(fā)生器的各種性能,電流大小根據息肉的具體情況而定,并使電極板與患者皮膚有足夠的有效接觸面積,避免皮膚灼傷?;颊呱砩衔饚Ы饘傥锲?,切勿接觸其它金屬63編輯ppt患者收住入院全身狀況準備:●對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全身慢性病的患者,

術前幾天應用有效的降壓藥和治療冠心病的藥治療。●

對焦慮失眠者,術前晚睡覺前給予安定口服,

術前測血壓、心電圖等,病情平穩(wěn)再行手術?!?/p>

對不能耐受內窺鏡者,可請麻醉科會診后

施行麻醉胃腸鏡檢查,且一定要進行心電監(jiān)護

和血氧飽合度的監(jiān)測?!?/p>

60歲以上老人常規(guī)查心電圖

術前準備64編輯ppt●

檢查血常規(guī),出凝血時間,乙肝表抗●

簽署知情同意書,應告知所進行的手術及后果●

查看前次胃腸鏡報告和病理結果●

術前胃腸道準備:

☆胃鏡,手術當天禁食,做胃鏡前服利多卡因膠漿,可達到咽部

局麻和清除胃內泡沫的作用☆做結腸息肉摘除術,術前2-3天應進半流食則晨6點進流

食,7點喝清腸液(聚乙二醇),清潔腸道。禁用甘露醇準備腸道☆下午做檢查前,如出現低血糖、脫水等癥狀可飲糖

水或輸液。65編輯ppt胃息肉、結腸息肉治療適應癥應根據患者的情況和息肉大小、形態(tài)、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全面考慮。

1.無嚴重慢性疾病,能耐受內鏡檢查及治療者;

2.消化道單發(fā)或多發(fā)性息肉,息肉大小能被不同口徑的電凝電切圈套器套取者,息肉直徑一般應<2cm;

3.病理組織學證實為非浸潤型者;多發(fā)性息肉數目在30個以內;

4.局限于黏膜層的早期癌可適用于內鏡下摘除。66編輯ppt胃息肉、結腸息肉治療禁忌癥1.患者體質差,有嚴重心、肺疾病,無法耐受內鏡檢查、治療者;

2.有出血傾向,出、凝血時間延長,血小板減少或凝血酶原時間延長,經治療無法糾正者;

3.息肉基底部過大,一般指胃息肉基底>2cm或大腸息肉基底>1.5cm者;

4.息肉型癌已浸潤惡化者;

5.已安裝心臟起搏器或置入金屬瓣膜者(相對禁忌);

6.糖尿病患者,無論血糖是否正常,都應列為相對禁忌(愈合能力差)。

7.患者及家屬不合作者。67編輯ppt內鏡息肉切除術引起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與內鏡醫(yī)師檢查操作手法的熟練程度有明顯關系,因此行內鏡下息肉切除的內鏡醫(yī)師需要有豐富的內鏡診斷操作經驗。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以出血最為多見,其次為消化道穿孔。68編輯ppt出血

在手術操作過程中或手術后均可發(fā)生出血。

出血可為輕度、中度或大出血。

輕度出血僅見創(chuàng)面輕度滲血或緩慢溢出,可自行停止。

中度出血:上消化道息肉切除后可表現為嘔血或黑便;大腸息肉切除后可表現為排出鮮血便,應積極行內鏡下止血,多數經內科及內鏡治療可止血。

大出血者可出現休克,內科及內鏡治療無效,應緊急外科手術控制出血。胃息肉、結腸息肉治療的并發(fā)癥及處理69編輯ppt2.穿孔

常由于電流強度過大,通電時間過長,視野不佳或內鏡及圈套器位置不恰當,即強行切除息肉或因圈套器破損,機械損傷胃腸壁所致。小穿孔可通過禁食、胃腸減壓、靜脈輸液并給予抗生素治療。內科治療無效或大的穿孔,應立即轉外科手術治療。胃息肉、結腸息肉治療的并發(fā)癥及處理70編輯ppt3.灼傷電切時,若電極或電切圈套器安放位置不當,或圈套器附近有導電的粘液,或息肉較長倒掛,均可引起電流分流灼傷附近正常黏膜組織。電灼傷一般僅表現為淺表潰瘍,偶可造成貫穿性電灼傷甚至穿孔,應予以重視。胃息肉、結腸息肉治療的并發(fā)癥及處理71編輯ppt4.潰瘍

息肉摘除后,切斷面為壞死凝固物,形成的潰瘍多數在2~4周內愈合胃息肉、結腸息肉治療的并發(fā)癥及處理72編輯ppt5.其他

高頻電切治療賁門息肉時,可發(fā)生左側膈肌痙攣,并在心電圖上出現心肌缺血性改變。此可能為高頻電流影響膈神經以及局部高溫傳至心臟所致。所以賁門區(qū)息肉電切時須小心,必要時予心電監(jiān)護胃息肉、結腸息肉治療的并發(fā)癥及處理73編輯ppt術后處理

1.術后注意飲食,

食管息肉術后應禁食24小時,流質飲食3天以上,胃

息肉術后進流質1天,然后進無渣半流質3天,1周內忌粗

糙飲食。摘除結腸息肉者,術后2天內進軟而少渣飲食;

2.術后避免過度體力活動1--2周,較大息肉術后6小時

應臥床休息及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