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分型定稿版_第1頁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分型定稿版_第2頁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分型定稿版_第3頁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分型定稿版_第4頁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分型定稿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分型精編WORD版IBMsystemofficeroom【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3 、 分 類 及 診 斷 標 準⑴、M1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未成熟型1血:貧血顯著,外周血可見幼紅細胞,白細胞總數(shù)升高。血片中以原始粒細胞為主,少數(shù)患者可無或極少幼稚粒細胞出現(xiàn)。血小板中度到重度減少。2骨髓: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少數(shù)病例可增生活躍甚至減低。骨髓中原始粒細胞大于90%(NEC,白血病細胞內可見Auer小體,幼紅細胞及巨核細胞明顯減少,淋巴細胞也減少。3細胞化學染:POX染色至少有3%原粒細胞POX陽性。⑵、M2急性髓細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1血:貧血顯著,白細胞中度升高和M1相似,以原始粒細胞及早幼粒細胞為主。血小板中度到重度減少。2骨髓: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骨髓中原始粒細胞占30%~89%非紅),早幼粒、中幼粒和成熟粒細胞大于10,白血病細胞內可見Auer小體,幼紅細胞及巨核細胞明顯減少,此型白血病細胞的特征是形態(tài)變異及核質發(fā)育不平衡。3細胞化學染色(1)P0X與SB染:均呈陽性反應。(2)PAS染:原粒呈陰性反應,早幼粒細胞為弱陽性反應。(3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NAP)成熟中性粒細胞的NAP活性明顯降低,甚至消失。(4特異性非特異性酯酶染:氯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呈陽性反應。醋酸AS-D萘酚酯酶染(AS-D-NAE可呈陽性反應,但強度較弱,且不被氟化鈉抑制。(5)Phi(ф)小體染:原始和幼稚粒細胞內出現(xiàn)Phi(ф)小體。(6)染色體及分子生物學檢驗:特異性染色體重排t(6;9)約見于1%的AML,主要為本型。4.免疫學檢驗:表達髓系抗原,可有原始細胞和干細胞相關抗原,CD34、HLA-DR、CD13、CD33和CD57陽性。5.染色體和分子生物學檢驗:t(8;21)(q22;q22)易位是M2b的一種常見非隨機染色體重排,其檢出率高達90%。AML1基因重排可作為本病基因診斷的標志。⑶、M3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1血: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數(shù)呈輕度到中度減少,部分病例為重度減少。白細胞計數(shù)大多病例在15×10/L以下,分類以異常早幼粒細胞為主,可高達90,Auer小體易見。血小板中度到重度減少。2骨髓:多數(shù)病例骨髓增生極度活躍,個別病例增生低下。分類以顆粒增多的早幼粒細胞為主,占30%~90%(NEC,早幼粒細胞與原始細胞之比為3:1以上。幼紅細胞和巨核細胞均明顯減少M3胞質中有大量顆粒和成束的Auer小體。3細胞化學染:PO、S、AS-D-NCE和ACP染色均呈陽性或強陽性反應AS-D-NAE可呈陽性反應,但不被氟化鈉抑制,-萘酚丁酸酯酶染色陰性,依次可與急單作鑒別。4免疫學檢:髓系標志為主CD1、CD3、MP、CD68等陽性,而HLA-D、CD34為陰性者。5染色體及分子生物學檢:約70%~90的APL具有特異性的染色體易位t(15;17,是APL特有的遺傳學標志,t(15;17染色體易位使17號染色體上的維甲酸受體α(PARα)基因發(fā)生斷裂。與15號染色體上的早幼粒細胞白血(PML)基因發(fā)生融合,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⑷、M4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1血: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shù)為中度到重度減少。白細胞數(shù)可增高、正常或減少。外周血可見粒及單核兩系早期細胞,原單核和幼單核細胞可占30%~40,粒系早幼粒細胞以下各階段均易見到。血小板呈重度減少。2.骨髓象: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粒、單核兩系同時增生,紅系、巨核系受抑制。包括兩種類型:①異質性白血病細胞增生型:白血病細胞分別具有粒系、單核系形態(tài)學特征;②同質性白血病細胞增生型:白血病細胞同時具有粒系及單核系特征。部分細胞中可見到Auer小體。本病可分為4亞型:M4a、M4b、M4c、M4Eo。3.細胞化學染色(1)POX、SB染色:原單和幼單細胞呈陰性或弱陽性反應,而幼粒細胞呈陽性或強陽性反應。(2)非特異性酯酶染色:應用α醋酸萘酚為底物進行染色,原始和幼稚細胞呈陽性反應,其中原粒細胞不被氟化鈉(NaF)抑制,而原單細胞可被NaF抑制。(3)酯酶雙重染色:可呈現(xiàn)醋酸萘酚酯酶陽性細胞、氯醋酸酯酶陽性細胞或雙酯酶陽性細胞。4.免疫學檢驗:白血病細胞主要表達粒、單系抗原CD13、CD14、CD33、HLA-DR,部分表達CD9。⑸、M5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1血: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shù)呈中度到重度減少,大多數(shù)患者白細胞數(shù)偏低,分類以原單和幼單核細胞增多為主,可占細胞總數(shù)的30%~45。未分化M5a以原單細胞為多、部分分化型M5b以幼單和單核細胞為主。兩型血小板均重度減少。2骨髓: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原單加幼單細胞大于30。M5a以原單細胞為主,可大于80%(NEC或單核系細),幼單細胞較少M5b中原單、幼單及單核細胞均可見到,原單細胞小于80。白血病細胞中有時可見到1~2條細而長的Auer小體。3細胞化學染色(1)POX和SB染:原單核細胞是陰性和弱陽性反應,而幼單細胞多數(shù)為陽性反應。(2)PAS染:原單細胞約多數(shù)為陰性反應。半數(shù)呈細粒狀或粉紅色弱陽性反應,而幼單細胞多數(shù)為陽性反應。(3)酯酶染色:非特異性酯酶染色陽性,可被氟化鈉抑制,其中α-丁酸萘酚酯酶(α-NBE)染色診斷價值較大。⑹、M6急性紅白細胞白血病1血象(1紅血期:貧血輕重不一,隨著疾病的進展而加重??梢姼麟A段的幼紅細胞,以原紅和早幼紅細胞為主,幼紅細胞的形態(tài)奇特并有巨幼樣變。白細胞數(shù)低于正常,隨著病程的發(fā)展白細胞數(shù)可增多。血小板常減低。(2紅白血病: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shù)大多由中度到重度減少。見到各階段的幼紅細胞,以中、晚幼紅細胞為多,且形態(tài)異常。白細胞數(shù)一般偏低,可見到原粒及早幼粒細胞,隨著病程的發(fā)展,部分病例后期發(fā)展為急性髓細胞白血;其血象也隨之而改變,此時幼紅細胞逐漸減少。血小板減少明顯,可見畸形血小板。2骨髓象(1紅血期: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以紅系增生為主。多數(shù)病例大于50,粒紅比倒置,原紅及早幼紅多見,異型紅細胞超過10,而骨髓中紅系細胞占30即有診斷意義。(2紅白血病:骨髓增生極度活躍或明顯活躍。紅系和粒(或單核)細胞同時呈惡性增生。大部分病例以中晚幼紅細胞為主,原紅、早幼紅細胞次;白細胞系統(tǒng)明顯增生,原(或原單+幼單)細胞占優(yōu)勢,大于30%(ANC,部分原始和幼稚細胞中可見Auer小體。3細胞化學染:幼紅細胞PAS呈陽性反應,積分值明顯增高,且多呈粗大顆粒、塊狀、環(huán)狀或彌漫狀分布。⑺、M7急性巨核細胞白血病1血:常見全血細胞減少。白細胞總數(shù)大多減低,少數(shù)正?;蛟龈撸“鍦p少。少數(shù)病例正常。可見到類似淋巴細胞的小巨核細胞,亦可見到有核紅細胞。2.骨髓象:骨髓象增生明顯活躍或增生活躍。粒系及紅系細胞增生均減低。巨核細胞系異常增生,全片巨核細胞可多達1000個以上,以原始及幼稚區(qū)核細胞為主。其中原始巨核細胞大于30%,根據(jù)分化程度分兩種亞型:未成熟型:以原始巨核細胞增多為主;成熟型:原始巨核至成熟巨核細胞同時存在。3.細胞化學染色:有價值的細胞化學染色是5′-核苷酸酶、ACP和PAS為陽性,酯酶染色ANAE陽性,并可被NaF抑制。MP0及SB染色陰性。4.免疫學檢查:5.染色體檢驗:

CD41、CD42可呈陽性表達。染色體有inv(3)或del(3)、+8、+21異常。6.電鏡:M7的原始巨核細胞根據(jù)其體積大小(4倍體~8倍體)及特異性細胞器的出現(xiàn),加以識別。MKB和Pro-MKB均示血小板過氧化物酶(PPO)陽性反應,髓過氧化物酶(MPO)呈陰性反應。⑻、M0急性微分化型粒細胞白血病此類細胞屬原始細胞,通過光學顯微鏡和細胞化學檢查無法鑒別是粒系還是淋系,只有通過電鏡氧化物(POX檢查為陽性或通過免疫學檢查,髓系特征才表現(xiàn)出來。非常原始的細胞有髓系特異性抗原表示才能診斷。(1)M(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骨髓中原始細胞≥90%NE),胞漿大多透亮或中度嗜堿,五嗜天青顆粒及Auer小體,核仁明顯,類似AL—12型,細胞化學過氧化酶及蘇丹黑B染色3;免疫表型髓系標志CD33及(或)CD13可陽性。淋系抗原陰性,但可有CD7,TdT+電鏡髓過氧化酶MP)陽性。(2)M(急性白粒細胞白血病未化型);原理細胞I+II型)≥90%(NEC),其中至少有3的原粒細胞過氧化酶或蘇丹黑染色陽性,早幼粒細胞以下的各階段粒細胞或單核細胞10。(3)M(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化型):原粒細胞I+II型)占30%<90%(NE),早幼粒細胞一下至中性分葉核粒細胞10,單核細胞20;如有的早期粒細胞形態(tài)特點既不像原粒細胞I型或II型,也不像早幼粒細胞(正常的或多顆粒型),核染色質很細,有1-2個核仁,胞漿豐富,嗜堿性,有不等量的顆粒,有時顆粒聚集,這類細胞>10%時,亦屬此型。(4)M3(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还撬柚幸援惓5亩囝w粒早幼粒細胞為主。(5)M4(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河邢铝卸喾N情況。1)骨髓原始細胞>30%(NEC),原粒細胞加早幼、中性中幼及其他中性粒細胞占30%--<80%,不同成熟階段的單核細胞(常為幼稚及成熟單核細胞)>20%。2)骨髓象如上所述,外周血中單核細胞系(包括原始、幼稚及成熟單核細胞)≥5X109/L。3)骨髓象如上所述,外周血單核細胞系<5×109/L,而血清溶菌酶以及細胞化學支持單核細胞數(shù)量顯著者。4)骨髓象類似M2,而單核細胞系>20%,或血清溶菌酶超過正常(11.5±4)mg/L,的3倍,或尿溶菌酶超過正常(2.5mg/L)的3倍。5)骨髓象類似M2,而外周血單核細胞系≥5×109/L時亦可劃分為M4。M4EO(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伴嗜酸粒細胞增多):除具有上述M4個性特點外,骨髓嗜酸粒細胞>5%(NEC),其形態(tài)除有典型的嗜酸顆粒外,還有大而不成熟的嗜堿顆粒,核常不分葉,細胞化學氯乙酸脂酶及PAS染色明顯陽性。(6)M5(急性單核細胞白血?。河址譃閮煞N亞型。M:骨髓原單核細胞I+II型≥80%(NEC)。5nM:骨髓原單核細胞I+II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