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劑學復習資料_第1頁
藥劑學復習資料_第2頁
藥劑學復習資料_第3頁
藥劑學復習資料_第4頁
藥劑學復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 藥劑學的基本概念:藥劑學是研究藥物制劑的基本理論、處方設計、制備工藝、質量控制和合理應用等內容的綜合性應用技術科學。藥物一一是指用以防治疾病以及對機體生理功能有影響的物質,包括中藥與天然藥物、化學藥物(包括抗生素)和生物技術藥物三大類。劑型一一任何原料藥物不能直接應用于臨床,必須制成適于治療、預防或診斷應用的給藥形式,稱為藥物劑型,簡稱劑型。藥物制劑一一簡稱制劑,是指根據(jù)藥典或國家藥品標準,將藥物制成適合臨床治療、預防或診斷需要的具體品種。劑型為集體名詞,而制劑為單一品種的名稱。藥物傳遞系統(tǒng)(DDS)——是藥物新劑型、新制劑的總稱,同時包含有新技術的概念。第二章表面活性劑一、表面活性劑的分類:表面活性劑根據(jù)其極性基團的解離性質不同可分為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和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而根據(jù)離子型表面活性劑所帶電荷不同,又可進一步分為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陽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和兩性離子型表面活性劑。二、 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1、脂肪酸盤,山梨坦(司Span)失水山梨醇脂肪酸脂,是由山梨糖醇及其單酎和二酎與脂肪酸反應而成的酯類化合物的混合物。2、 聚山梨酯(吐溫,Tween)——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是由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與環(huán)氧乙烷反應生成的親水性化合物。臨界膠束濃度簡稱CMC奈及親油吁案it表面活性分子中親水和親油基團對油或水的綜合親和力稱為親水親油平衡值(HLB)(親水性越小越強)表面活性劑的HLB值范圍限定在0—40,其中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的HLB值范圍為0—20。三、 表面活性劑在藥劑中的應用:(一) 增溶劑:1、膠束增溶2、溫度對增溶作用的影響(二) 潤濕劑(三) 乳化劑(四) 起泡劑與消泡劑(五) 去污劑(六) 消毒劑和殺菌劑第三章液體制劑一、 液體制劑中常的防腐劑:羥苯酯類(尼泊金類)、苯甲酸、山梨酸、苯扎漠銨(新潔爾滅)等。影響藥物溶解度的因素1、溶劑的極性2、藥物的化學結構二、 增加藥物溶解度的方法1、制成鹽類2、更換溶劑或選用混合溶劑3、加入助溶劑三、 溶液劑:一般系指藥物(非揮發(fā)性藥物)溶解在溶劑中所形成均相澄明溶液芳香水劑:指芳香揮發(fā)性藥物(多為揮發(fā)油)的飽和或近飽和水溶液。用水與乙醇的混合液作溶劑可制成揮發(fā)油含量較高的溶液,稱為濃芳香水劑。三、 高分子溶液劑:一些分子量較大的化合物(通常為高分子化合物)以分子狀態(tài)分散在溶劑中,所形成的均相分散體系稱為高分子溶液劑。特點:1、帶電性2、聚結特性3、滲透壓4、膠凝性四、 混懸劑:系指難溶性固體藥物的微粒(比膠粒大的微粒)分散在液體分散介質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體系。五、 混懸粒子的沉降速度:服從Stlke's定律六、 乳劑:也稱乳濁液,是互不相溶的兩種液體混合,其中一種液體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種液體中形成的非均相的液體分散體系。形成液滴的液體稱為分散相、內相或非連續(xù)相,另一液體稱為分散介質、外相或連續(xù)相。乳劑的類型:普通乳,亞微乳,納米乳七、 常用的乳化劑:1、表面活性乳化劑2.親水高分子乳化劑3、固體粉末乳化劑4、輔助乳化劑5、混合乳化劑八、 乳劑的制備方法:1、手工法(1)油中乳化劑法(2)水中乳化劑法(3)新生皂法(4)兩相交替加入法2、機械法3、復合乳劑的制備乳劑中藥物的加入方法:1、水溶性藥物先溶于水相,油溶性藥物先溶于油相,然后再用此水或油制備乳劑。2、若需制成初乳,可將溶于外相的藥物溶解后再用以稀釋初乳。3、油、水中都不能溶解的藥物,可用親合性大的液相研磨,再制成初乳;也可將藥物研成極細粉后加入乳劑中,使其吸附于乳滴周圍而達均勻分布。4、有的成分(如濃醇或大量電解質)可使膠類脫水,影響乳劑形成,應先將這些成分稀釋,然后逐漸加入。九、 乳劑的物理穩(wěn)定性:1、分層2、絮凝3、轉相4、破裂5、酸敗第四章浸出技術與浸出制劑一、 浸出制劑的概念:指采用適宜的浸出溶劑和方法浸出藥材中有效成分,制成可供內服或外用的藥物制劑。二、 浸出制劑的特點:1、浸出制劑具有藥材所含各種成分的綜合作用,有利于發(fā)揮藥材成分的多效性2、浸出制劑藥效比較緩和持久3、浸出制劑服用體積減小,方便臨床使用三、 浸出過程:指溶劑進入藥材細胞組織,溶解或分散有效成分后成為浸出液的全部過程。浸潤與滲透階段:當浸出溶劑與藥材接觸后,溶劑首先附著于藥材表面使其潤濕,然后通過毛細管作用或細胞間隙進入細胞中。浸出溶劑潤濕、滲透藥材是將藥材中有效成分浸出的首要條件,四、 影響浸出的主要因素:1、藥材性質(藥材成分和藥材粒度)2、浸出溶劑3、浸出工藝條件(浸出溫度和浸出時間以及浸出壓力和濃度梯度)五、 浸出方法:1、煎煮法2、浸漬法3、滲漉法4、回流法5、水蒸氣蒸餾法6、超臨界流體萃取法。六、 流浸膏劑:指藥材用適宜的溶劑提取,蒸去部分溶劑,調整至規(guī)定濃度而成的制劑。七、 浸膏劑:指藥材用適宜的溶劑提取,蒸去全部溶劑,調整至規(guī)定濃度而成的制劑。第五章注射劑與滴眼劑一、注射劑:指藥物與適宜的溶劑或分散介質制成的供注入體內的溶液、乳濁液或混懸液,及供臨用前配制或稀釋成溶液或混懸液的粉末或濃溶液的無菌制劑。注射劑的分類:1、溶液型注射劑2、混懸型注射劑3、乳劑型注射劑4、注射用無菌粉末二、 注射劑的特點:優(yōu)點:1、藥效迅速、質量穩(wěn)定、劑量準確2、適用于不宜口服的藥物3、適用于不能口服給藥的病人4、可以產生局部作用缺點:1、研制和生產過程復雜、價格高2、安全性差三、 注射劑的質量要求:1、無菌2、無熱原3、澄明度4、pH5、滲透壓6、安全性7、穩(wěn)定性8、降壓物質四、 注射劑的等滲調節(jié)(計算、簡答)公式P79——80頁1、冰點降低數(shù)據(jù)法:根據(jù)物理化學原理,冰點相同的稀溶液具有相同的滲透壓。通常人血漿和淚液的冰點值為-0.52攝氏度,因此只要將溶液的冰點調節(jié)至-0.52攝氏度,即與體液等滲。等滲調節(jié)劑的用量可用下式計算:式中,W為配制100ml等滲溶液需加入的等滲調節(jié)劑的克數(shù),a為藥物溶液的冰點下降值,b為1%等滲調節(jié)劑溶液的冰點下降值。2、氯化鈉等滲當量法:X=0.009V-EW式中,X表示配成Vml等滲溶液所需加入的等滲調節(jié)劑的量,V為配制溶液的毫升數(shù)(ml),E為藥物的氯化鈉等滲當量,W為Vml內所含藥物的克數(shù)。第三節(jié)熱原 (重點,這一節(jié)要求全背)P81一、 熱原的概念:熱原是(pyrogen)是注射后能引起恒溫動物與人體體溫異常升高的物質,是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大多數(shù)細菌都能產生熱原,致熱能力最強的是革蘭陰性桿菌和霉菌,最弱的是革蘭陽性球菌,病毒、立克次體等也能產生熱原。含有熱原的注射液注入人體內后,大約半小時就能產生發(fā)冷、寒戰(zhàn)、體溫升高、出汗、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嚴重者出現(xiàn)昏迷、虛脫,甚至有生命危險。二、 熱原的組成:熱原是微生物的一種內毒素(endotoxin),存在于細菌的細胞膜和固體膜之間,是磷脂、脂多糖、蛋白質的復合物。其中脂多糖是內毒素的主要成分,因而可認為熱原=內毒素=脂多糖。脂多糖具有兩親性,其組成因菌種不同而不同。三、 熱原的性質:1、五、熱原的去耐熱性2、過濾性3、水溶性4、不揮發(fā)性5其他四、 熱原的污染途徑:1、注射用水2、原輔料3、容器、用具、管道與設備等4、制備過程與生產環(huán)境5、輸液器具除方法:1、高溫法2、酸堿法3、吸附法4、離子交換法5、凝膠過濾法6反滲法7、超濾法六、物理滅菌法:利用蛋白質與核酸遇熱或射線不穩(wěn)定的特性以及過濾的方法殺滅或除去微生物的技術稱為物理來菌法。(一) 干熱滅菌法:系指在干燥環(huán)境中加熱滅菌的技術,包括火焰滅菌法和干熱空氣滅菌法。(二) 濕熱滅菌法:(多選簡答)1、熱壓滅菌法2、流通蒸汽滅菌法3、煮沸滅菌法4、低溫間歇滅菌法第六節(jié)注射劑的制備圖5—6(重點)P95頁第七節(jié)輸液的制備圖5—8(重點)P104頁一、輸液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方法:目前輸液劑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問題(一)染菌(二)熱原反應(三)澄明度問題:1、原料與附加劑2、輸液容器與附件3、生產工藝和操作4、醫(yī)院輸液操作和靜脈滴注裝置的問題第八節(jié)注射用無菌粉末. 注射用無菌粉末:又稱粉針,臨用前用滅菌注射用水溶解后注射。適用于在水中不穩(wěn)定的藥物,特別是對濕熱敏感的抗生素及生物制品。二、 冷凍干燥制品的制備工藝和設備:1、預凍2、升華干燥第九節(jié)滴眼劑一、 滴眼劑:是藥物制成的直接用于治療診斷眼部疾病的外用液體制劑,以水溶液為主,包括少數(shù)水混懸液、油溶液。二、 滴眼劑的質量要求:1、PH2、滲透壓3、無菌4、澄明度5、黏度三、 滴眼劑的附加劑:1、PH調節(jié)劑2、滲透壓調整劑3、抑菌劑4、黏度的調整5、其他附加劑第六章散劑、顆粒劑與膠囊劑一、 粉體學:是指研究粉體及其粒子的性質與應用的科學二、 粉體的密度及空隙率:1、 粉體的密度:是指單位體積物質的質量。粉體的體積包括粉體自身的體積、粉體粒子之內的空隙和粒子間的空隙三部分,粉體的密度常有以下幾中表示方法:(1) 真密度:是指粉體質量與排除所有空隙(包括粒子之間和粒子內空隙)的粒子體積之比的密度,常用所氦置換法測得。(2) 粒密度:是指僅排除粒子間空隙測定的體積而求出的密度,多用汞置換法測定。(3) 堆密度:也稱松密度或表觀密度,指單位體積粉體的質量,其體積包括了粒子本身及粒子全部空隙在內的總容積,堆密度常用量筒法測定。2、 空隙率:是指粉體中粒子之間和粒子內本身空隙體積占粉體總體積的比值,用百分率表示,有總空隙率、粒子間空隙率和粒子內空隙率三種。粉體的空隙率大小與粒子的形態(tài)太大小、排列等有關,粉體的空隙率對散劑、膠囊劑的吸濕性和處劑的崩解度等有較大影響。三、 粉體的流動性:是粉體的重要性質之一。1、流動特征系數(shù):(1)休止角(2)流出速度(3)壓縮度四、 粉體的吸濕性:固體表面吸附水分的現(xiàn)象叫吸濕。吸濕性是粉體的固有性質,粉體吸濕后,可產生潮解、聚集、結塊,使流動性降低。五、 Noyes-Whitney方程:P124公式由上式可知,為增大Dc/dt,可采取:1、增大藥物的溶出面積:通過粉碎減小藥物的粒徑或選用適合的輔料(如崩解劑等)改善制劑的崩解;2、增大溶出速率常數(shù):加強攪拌,以減少藥物擴散層厚度或提高藥物的擴散系數(shù);3、提高藥物的溶解度:提高溫度,改變晶型,制成固體分散體、包合物等。五、散劑:系指藥物與適宜的輔料經(jīng)粉碎、均勻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狀制劑。(一)散劑的特點:1、散劑的粒徑小,比表面積大、容易分散、起效快;2、夕卜用散劑的覆蓋面積大,可同時發(fā)揮保護和收斂等作用;3、貯存、運輸、攜帶比較方便;4、制備工藝簡單,劑量易于控制,便于嬰幼兒服用。散劑的缺點是分散度大,易對藥物吸濕性、化學活性、氣味、刺激性等方面產生影響。(二)散劑的分類1、 按用途分類:有內服散劑、煮散劑(布包散劑煎服)和外用散劑。外用散劑又可分為撒布散劑,系治療或黏膜創(chuàng)傷用的細粉狀劑型;吹入散劑,系吹入體內腔道如鼻、耳等部位使用的散劑;牙用散劑(又稱牙粉),系用于清潔牙齒或治療牙疾的散劑;殺蟲散劑,系為滅蚤、虱、臭蟲等使用的散劑。2、 按組成分類:有單散劑和復方散劑兩類。單散劑由一種藥物組成,而復方散劑由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組成。3、 按劑量分類:有分劑量及不分劑量散劑兩類。分劑量散劑系按一次劑量分包;不分劑量散劑系以多次應用的總劑量形式發(fā)出,出患者按醫(yī)囑自己分取劑量。六、混合: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或處方中的各組分充分混勻的過程,目的在于使各組分在散劑中混合均勻、色澤一致,以保證劑量準確,用藥安全有效?;旌蠒r可能遇到的問題及其相應解決方法:(重點)1、組分的比例兩種物理狀態(tài)和粉末粗細相似的藥物混合時,經(jīng)過一段時間就可混烏蘭浩特。若組分比例相差懸殊時,則不易混合均勻。此時應采用“等量遞加”法混合,即將量大的組分先研細,然后取出大部分,與量小的組分約等量混合研勻,如此倍量增加量大的組分直至全部混烏蘭浩特。此法又稱逐級稀釋法,習稱“配研法”。2、 組分的堆密度一般將堆密度小者先放入混合器內,再加入堆密度大者混勻。這樣可避免堆密度小的給分浮于上部或飛揚,而堆密度大的給分沉于底部,則不易混勻。3、 混合器械的吸附性將量小的藥物先置混合器內時,可被器壁吸附造成較大的損失,故應先取少部分量大的藥物或輔料于混合器內先行混合,以飽和混合器的內表面。4、 粉末的帶電性藥物粉末的表面一般不帶電,但在混合器磨擦時往往產生表面電荷而阻礙粉末的單純勻。通??杉尤肷倭勘砻婊钚詣┗驖櫥瑒ㄈ缬仓徭V、微粉硅膠等),可有效起到抗靜電的作用。5、含液體或結晶水的藥物處方中如含有少量的液體成分,如揮發(fā)油、酊劑、流浸膏等,可利用處方中其他成分吸收;如含量較多時,可另加適宜的吸收劑至不顯潮濕為度。常用的吸收劑有磷酸鈣、白陶圭、蔗糖或葡萄糖等。處方中含有結晶水的藥物(如硫酸鈉或硫酸鎂結晶),研磨后可釋出水分,可用等摩爾的無水物代替。如系吸濕性強的藥物(如氯化鎂等)應在干燥環(huán)境下迅速操作,并且密封包裝防潮。有的藥物本身并不吸潮,但相互混合后易于吸潮,則應分別包裝。6、低共熔當兩種或兩種以上組分混合后,出現(xiàn)潤濕或液化的現(xiàn)象,稱為低共溶。如樟腦與苯酚、薄荷腦、麝香草酚在混合時常出現(xiàn)低共熔現(xiàn)象。但混合物潤濕或液化的程度主要取決于混合物的及溫度條件。對于可形成低共熔物的散劑,應根據(jù)共熔后對藥理作用的影響及處方中所含其他固體組分的數(shù)量,采取相應措施:(1)或藥物共熔后藥理作用較單獨應用增強者,則宜采用共熔法,如氯霉素與尿素等,但應通過試驗確定減小劑量。(2)如共熔后藥理作用幾無變化,但處方中固體組分較多時,可將共熔組分先共熔,再以其他組分吸收混合,使分散更均勻;(3)處方中如含有揮發(fā)油或其他足以溶解共熔組分的液體時,可先將共熔組分溶解,再采用噴霧法或一般混合法與其他固體組分混勻;(4)如發(fā)生共熔后藥理作用減弱者,應分別用其他組分(如輔料)稀釋,避免出現(xiàn)低共熔現(xiàn)象。第四節(jié)顆粒劑一、 顆粒劑:是將藥物與適宜的輔料混合而制成的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顆粒狀制劑。二、 顆粒劑的制備(一)化學藥顆粒劑的制備:1、制軟材2、制粒3、干燥4、整粒與分級5、包衣第五節(jié)膠囊劑一、 膠囊劑:系指將藥物或加有輔料填裝于空心膠囊或密封于軟質囊材的固體制劑。二、 膠囊劑的分類:1、硬膠囊2、軟膠囊3、緩釋膠囊4、控釋膠囊5、腸溶膠囊劑三、 硬膠囊的制備:硬膠囊的制備一般分為空膠囊的制備和填充物料的制備、填充、封口等工藝過程。四、 囊劑的質量檢查:1、外觀2、水分3、裝量差異4、崩解度與溶出度第七章片劑一、 片劑:系指藥物與輔料均勻混合,通過制劑技術壓制而成的圓形或異形片狀的固體制劑。主要供口服應用。二、 片劑的特點:優(yōu)點:1、劑量準確,含量均勻,應用方便,常以片數(shù)作為劑量單位;2、質量穩(wěn)定,片劑為干燥固體,某些易氧化變質或潮解的藥物,可借助包衣加以保護;3、體積小,服用、攜帶、運輸和貯存方便;4、能適應醫(yī)療用藥的多種要求,可通過各種制劑技術(如包衣、緩釋、控釋等)制成各種類型的片劑以滿足醫(yī)療的需要。5、生產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高且產量大,成本較低;6、片面上可以壓上主藥名稱及含量標記,也可用不同顏色著色便于識別或增加美觀。缺點:1、制備或貯藏不當會影響片劑的崩解、吸收;2、某些中藥片劑易引濕受潮,含揮發(fā)性成分的片劑,久貯其成分含量下降;3、藥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較散劑及膠囊劑差,這與片劑中需加入若干輔料,并經(jīng)過壓縮成型有關;4、幼兒和昏迷病人不易吞服(四、片劑的分類:1、普通壓制片2、包衣片3、緩釋片4、控釋片5、多層片6、泡騰片7分散片8、舌下片9、咀嚼片10、口含片11、植入片12、陰道片13、溶液片14、微型片第三節(jié)片劑的制備一、 濕法制粒壓片:系將藥物和輔料粉末混合后加入黏合劑或潤濕劑制備顆粒,經(jīng)干燥后壓制成片的工藝方法(二、 壓片計算片重為重點(P156)1、片重計算按主藥含量計算片重:藥物制成干顆粒需經(jīng)過一系列操作,主藥、輔料必將有一定損失,固壓片前應對干顆粒中主藥的實際含量進行測定。按下列公式計算片重:P164壓片公式(共兩個)三、片劑制備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問題解決辦及法(重點)1、 裂片常見的形式是頂裂。造成的原因:壓力分布的不均勻以及由此而帶來的彈性復原率的不同,是造成裂片的主要原因。解決裂片問題的關鍵是換用彈性小、塑性大的敷料,從整體上降低物料的彈性復原率。另外,黑中細粉太多,顆粒過干、黏合劑粘性較弱或用量不足、片劑過厚以及加壓過快也可造成裂片。2、 松片所謂松片,一是片劑成型后不結實,稍加外力片劑便松散了,另是基本上不成型,前面討論的影響片劑成型的因素都片劑是否會松片。3、 粘沖出現(xiàn)粘沖的主要原因,顆粒不夠干燥或物料易于吸濕、潤滑劑選用不當或用量不足以及沖頭表面銹蝕或刻字粗糙不光等,應根據(jù)實際情況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