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邏輯的力量》課件(共76張PPT)+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_第1頁
第四單元《邏輯的力量》課件(共76張PPT)+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_第2頁
第四單元《邏輯的力量》課件(共76張PPT)+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_第3頁
第四單元《邏輯的力量》課件(共76張PPT)+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_第4頁
第四單元《邏輯的力量》課件(共76張PPT)+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單元《邏輯的力量》課件(共76張PPT)+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

ThepoweroflogicThepoweroflogicThepoweroflogicThepoweroflogicThepoweroflogicThepoweroflogicThepoweroflogicThepoweroflogic

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第四單元

Thepoweroflogic

學習目標

Learningobjectives

了解概念的含義及關系,辨別潛藏的邏輯錯誤。

01.

理解推理規(guī)則,掌握邏輯推理的三種有效形式。

02.

體會邏輯無處不在的魅力,借助邏輯知識促進語文學習。

03.

發(fā)展邏輯思維,滋養(yǎng)理性精神,清晰準確地進行語言表達。

04.

課堂導入

Classroomimport

在我們的語文生活中,邏輯無處不在:

燭之武入情入理的分析挽救了國家,這是外交中的邏輯;

林庚細致辨析“木葉”的內(nèi)涵,這是文藝鑒賞中的邏輯;

王安石駁斥對變法的非難,這是治國理政中的邏輯;

“既已燒著,又何苦傷心流淚?”熱情奔放的語句中,也同樣包含著邏輯……

《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釋義為思維的規(guī)律。狹義的思維是指理性認識,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寫到“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思維著的精神”,思維有多遠,人類就能走多遠。

下面,就讓我們開啟一段發(fā)現(xiàn)謬誤,探尋推理的“邏輯之旅”。

課堂導入

Classroomimport

邏輯是什么?

發(fā)現(xiàn)潛藏的

邏輯謬誤

狹義上邏輯既指思維的規(guī)律,也指研究思維規(guī)律的學科即邏輯學。廣義上邏輯泛指規(guī)律,包括思維規(guī)律和客觀規(guī)律。

邏輯(logic)

形式邏輯

辯證邏輯

歸納邏輯

演繹邏輯

矛盾邏輯

對稱邏輯

邏輯

邏輯通過概念、判斷來進行推理、論證,所以要學習邏輯,我們首先要了解概念以及概念之間的關系。

柏拉圖曾給“人”下過一個定義:“人是沒有羽毛的兩足直立的動物?!苯Y(jié)果他的一個學生給他找來了一只拔光羽毛的雞,拿到柏拉圖面前嘲諷說:“這就是老師您說的‘人’呀?!?/p>

思考:柏拉圖給“人”下的定義為什么可笑?

邏輯(logic)

因為“沒有羽毛的兩足直立的動物”不是人的根本屬性,雖然人也具有這樣的特點,但柏拉圖把“人”的外延擴大了,一些不屬于人的事物都能歸入其中,讓學生抓住了把柄。

邏輯(logic)

可見每一個概念都有自己的“內(nèi)涵”和“外延”:

內(nèi)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的根本屬性;

外延則指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的具體范圍。

概念之間的關系:相容關系和不相容關系

①全同關系

相容關系

②真包含關系

③真包含于關系

④交叉關系

不相容關系

①矛盾關系

②反對關系

①全同關系

(一)相容關系

指外延完全重合的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也叫同一關系。當A與B兩個概念具有全同關系時,則所有的A是B,并且所有的B是A。

Eg:“中國的首都”和“北京”、“成年人”和“年滿18周歲的人”。

A

B

全同關系圖

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和另一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關系,也叫屬種關系。當A與B兩個概念具有真包含關系時,則所有的B都是A,并且有的A不是B。

Eg:“學生”和“大學生”、“科學”和“人文科學”。

(一)相容關系

②真包含關系

真包含關系圖

A

B

(一)相容關系

③真包含于關系

指某概念的全部外延和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關系,也叫種屬關系。當A與B兩個概念具有真包含于關系時,則所有的A都是B,并且有的B不是A。

Eg:“大學生”和“學生”、“人文科學”和“科學”。

真包含于關系圖

B

A

(一)相容關系

④交叉關系

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與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關系。當A與B兩個概念具有交叉關系時,則有一部分A是B,有一部分A不是B,并且有一部分B不是A。Eg:“青年”和“作家”、“暢銷商品”和“高檔商品”。

交叉關系圖

A

B

(二)不相容關系

①矛盾關系

指外延沒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等于其屬概念的外延的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當A與B具有矛盾關系時,則所有A都不是B,并且A與B外延之和等于其屬概念C的外延。

Eg:“有彩色”和“無彩色”、“男人”和“女人”。

矛盾關系圖

A

B

(二)不相容關系

②反對關系

指外延沒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小于其屬概念的外延的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當A與B具有反對關系時,則所有A都不是B,并且A與B外延之和小于其屬概念C的外延。

Eg:“大學生”和“小學生”、“紅色”和“藍色”。

反對關系圖

A

B

【小試牛刀】判斷下列概念之間的關系

全同關系

包含關系

反對關系

矛盾關系

交叉關系

正義戰(zhàn)爭和非正義戰(zhàn)爭

演員和歌手

中國的母親河和黃河

憤怒和情緒

罪犯和圣人

邏輯的基本規(guī)律:

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Eg:小明:“我認為孩子們不應該往大街上亂跑?!?/p>

小紅:“把孩子們關起來,不讓他們呼吸新鮮空氣,那真是太愚蠢了?!?/p>

①“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概念和判斷具有確定性,始終保持如一。也就是概念間的關系應為“全同關系”。

違反同一律的邏輯錯誤主要有兩種:混淆或偷換概念和混淆或偷換論題,即把不同的概念混為一個概念或者改換同一概念的含義所犯的邏輯錯誤。

邏輯的基本規(guī)律:

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②“不矛盾律”要求相互否定的判斷不能同真,二者必有一假。違反此定律,可能導致自相矛盾。

Eg:“自相矛盾”一詞就出于這樣一個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作了兩個斷定:

第一,我的矛能刺穿天下所有的盾;

第二,我的盾天下所有的矛都刺不穿.

邏輯的基本規(guī)律:

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③“排中律”要求兩個相互矛盾的判斷必有一真。使用這兩個規(guī)律時,概念間的關系應為“矛盾關系”,互為“矛盾關系”的兩個概念不能同真,而是一真一假。違反“排中律”會犯模棱兩可的邏輯錯誤。

Eg:這場戰(zhàn)爭,既不能說它是正義的,也不能說它是非正義的。

邏輯的基本規(guī)律:

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④“充足理由律”要求一個被斷定為真的判斷具備充足的理由。一個概念是另一個概念的原因,但結(jié)果的出現(xiàn)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違反“充足理由律”會犯強加因果的邏輯錯誤。

Eg:看他的面相就不是什么好人,這件事肯定是他做的。

Eg:陸步軒北大畢業(yè)都在賣豬肉,不讀書也能賣豬肉,看來讀書不讀書沒什么區(qū)別!

掌握邏輯基本規(guī)律的作用:

人們的思維是否正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思維的邏輯形式是否正確的問題。如果思維形式違反了邏輯的基本規(guī)律,思維就會出現(xiàn)混亂,就不能正確地認識事物和準確地表達思想。

而通過對邏輯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的學習和把握,有助于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潛在的邏輯謬誤,進而盡可能避免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出現(xiàn)一些不該出現(xiàn)的邏輯錯誤。

【理發(fā)師悖論】

1919年,英國著名的數(shù)學家、邏輯學家羅素曾經(jīng)提出一個問題“某村子里有個理發(fā)師,他規(guī)定:在本村我只給而且一定要給那些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边@是數(shù)學史上著名的“理發(fā)師悖論”,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理發(fā)師胡子越長越長。

思考:理發(fā)師能不能給自己刮胡子?分析其包含的邏輯矛盾。

悖論——

違反矛盾律

【理發(fā)師悖論】

不刮

屬于“不給自己刮臉的人”

他就要給自己刮臉

他就不能給自己刮臉

屬于“給自己刮臉的人”

【猜匣為婚】

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中:富家少女鮑西婭姿容絕世德性完美。許多王孫公子來求婚。鮑西婭的父親在遺囑中規(guī)定“猜匣為婚”,否則取消她的遺產(chǎn)繼承權(quán)。鮑西婭家有三只匣子:金匣子、銀匣子和鉛匣子。但只有一個匣子里放著鮑西婭的肖像。匣子上分別刻著一句話:

金匣子上刻的是“肖像不在此匣中”;

銀匣子上刻的是“肖像在金匣中”;

鉛匣子上刻的是“肖像不在此匣中”。

旁邊的一張大紙上寫著:“這三句話中只有一句是真話?!?/p>

鮑西婭父親的遺言:猜中鮑西婭的肖像放在哪個匣子,鮑西婭就嫁給誰。

思考:鮑西婭的肖像到底放在哪個匣子?分析其包含的邏輯。

1

2

3

【猜匣為婚】

金匣子里的話和銀匣子里的話是矛盾關系,

根據(jù)排中律先斷定這其中必有一真話,

再根據(jù)“這三句話中只有一句是真話”的提示,

可以推斷出鉛匣子的話是假話,

既然鉛匣子的“肖像不在此匣中”是假話,

肖像就在鉛匣子里的結(jié)論。

合作探討,指出下列語句的邏輯錯誤。

“魯迅的作品”和“《孔乙己》”是“包含關系”,不是“全同關系”,違反同一律。

惠子問的是“你怎么知道魚是快樂的”,是問原因,莊子回答“是在濠上這個地方知道的”,是答地點,答非所問,違反了同一律。

①魯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讀完的,《孔乙己》是魯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讀完的。

②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合作探討,指出下列語句的邏輯錯誤。

③在法國某地,一個耍戲法的人招攬觀眾:“快來快來,這里有拿破侖的頭骨。”圍觀的一個人說:“奇怪,聽說拿破侖的腦袋是很大的,這個頭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沒有區(qū)別?。俊彼蚍ǖ娜私忉尩溃骸皼]錯,這是拿破侖小時候的頭骨?!?/p>

“頭骨小”和“小時候的頭骨”不是同一個概念,耍戲法的人在轉(zhuǎn)換概念,違反了同一律。再者,“拿破侖小時候的頭骨”意思是“拿破侖夭折了”,與事實“拿破侖并未夭折”互相矛盾了,又違反了不矛盾律。

合作探討,指出下列語句的邏輯錯誤。

④有人說,《紅樓夢》值得讀,有人說不值得,兩種意見我都不贊成:讀,太花時間;不讀,又有點兒可惜。

“讀”和“不讀”是“矛盾關系”,必有一真,不能同為假,違反了排中律。

⑤《祝?!分校斔睦蠣斨老榱稚┑乃烙嵑笳f:“不早不遲,偏偏要在這時候——這就可見是一個謬種!”

“謬種”的理由是死得不是時候,這個理由并不充足,違反充足理由律。

合作探討,指出下列語句的邏輯錯誤。

⑥編輯同志,您說我的作品不夠成熟,顯得幼稚,那您就把它當成兒童文學發(fā)表吧。

⑦或者采納他的意見,或者拋棄他的意見,我都不贊成。

違反同一律,“作品幼稚”與“兒童文學”不是同一概念

采納他的意見與否,二者相互矛盾,不能同時否定,違反排中律。

合作探討,指出下列語句的邏輯錯誤。

⑧在廣州公交BRT某學院站內(nèi),某學生向管理員投訴:“你們的公交車總是晚點,那電子班次顯示表有什么用!”該管理員反駁道:“要是公車總是準時,那建BRT有什么用?”

這名管理員的回答包含了這樣的一個推理——公交車總是準時的話,那BRT就沒用;BRT有用,所以公交車不總是準時。這是錯誤的推理,BRT并不是單為候車而建,違反了充足理由律。

合作探討,指出下列語句的邏輯錯誤。

⑨一學生說:“關于大學老師上課要不要點名的問題,我認為不點名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自由,浪費了學生的時間。但是我也覺得不點名不好,縱容逃課的學生是不負責任的?!?/p>

點名好與點名不好是互相矛盾的兩個判斷,此同學既不認同這個,又不認同那個,違反了排中律的要求,犯了“模棱兩可”的錯誤。

邏輯錯誤的類型

不合事理

前后矛盾

強加因果

概念混亂

否定失當

(1)不合事理

句子表達的內(nèi)容與客觀事實不符,與事理、情理相悖或過于絕對等,因有違真實性原則而不能使人信服。

Eg:清明時節(jié),人們除了祭祖之外,往往要到山野中踏青賞花,這時,迎春花、野菊花、蠟梅花迎著料峭的春風向人們招手。

分析:句中的“野菊花、蠟梅花”分別在秋天和冬天盛開,出現(xiàn)在句中違背事理。

邏輯錯誤的類型

不合事理

前后矛盾

強加因果

概念混亂

否定失當

(2)前后矛盾

同一個句子,應該保持語意前后的一致性,即前面的說法與后面的說法要一致。否則,就會自相矛盾。

Eg:當你佇立岸邊,放眼無邊的大海,眼前會涌現(xiàn)出一幅我們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壯麗圖畫。

分析:前面說的是“放眼大?!焙竺嫠尸F(xiàn)的圖畫應該是大海上的情景,但此句后面表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

邏輯錯誤的類型

不合事理

前后矛盾

強加因果

概念混亂

否定失當

(3)強加因果

在復句中,分句之間本來沒有因果關系,卻強行地增加因果關系。

Eg:我們需要認真總結(jié)幾個月來在高考沖刺階段的學習經(jīng)驗和教訓,因為我們有著明確的目標、必勝的信念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分析:句中的“有著明確的目標、必勝的信念和堅韌不拔的毅力”與“我們需要認真總結(jié)幾個月來在高考沖刺階段的學習經(jīng)驗和教訓”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

邏輯錯誤的類型

不合事理

前后矛盾

強加因果

概念混亂

否定失當

(4)概念混亂

互相并列的概念,應該是按同一標準劃分的,如果標準混亂,就會將不同范疇的概念劃分為同一范疇或?qū)⒕哂兄鲝年P系、交叉關系的概念并列使用,出現(xiàn)概念混亂。

Eg:家政作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工作有家庭管理、兒童教育、食品與營養(yǎng)、居室與環(huán)境、家庭理財、居室美化、身體保養(yǎng)等。

分析:“居室美化”與“居室與環(huán)境”“身體保養(yǎng)”與“食品與營養(yǎng)”“家庭保健”有交叉關系,不能并列。

邏輯錯誤的類型

不合事理

前后矛盾

強加因果

概念混亂

否定失當

(5)否定失當

為了增強表達效果,多次運用否定,結(jié)果將本意弄反。一般句子中有了帶否定意義的詞語之后,再用不、非等否定副詞,或句子有反問語氣,就可能造成否定失當。

Eg:西方某些國家宣布,為防止官方通訊、私人通訊以及其他各類通訊不再受其他國家的監(jiān)聽,他們將聯(lián)合建立一個安全的電子通信體系。

分析:“防止”后加“不再”使句意表達正好相反,應刪去“不再”。

運用有效的

推理形式

從一個或幾個已有的判斷推出一個新判斷的思維形式叫作推理。

推理所依據(jù)的已有的判斷叫作推理的前提,推出的新判斷叫作推理的結(jié)論。

1.三段論

2.假言推理

3.選言推理

充分條件推理

推理

演繹推理

歸納推理

類比推理

必要條件推理

相容的選言推理

不相容的選言推理

演繹推理:1.三段論

概念:由兩個含有一個共同項的性質(zhì)判斷作前提,得出一個新的性質(zhì)判斷為結(jié)論的演繹推理。

三段論包含三個部分:

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況,

結(jié)論——根據(jù)一般原理,對特殊情況作出判斷。

所有M都是P,

所有S都是M,

所有S都是P。

其推理形式可以概括成:

大前提——是人皆會死,

小前提——蘇格拉底是人,

結(jié)論——蘇格拉底會死。

演繹推理:1.三段論

所有M都是P,所有S都是M,所有S都是P。

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于大門之側(cè)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薄蛾套邮钩?/p>

隱含著小前提:楚國不是狗國。

請分析晏子的三段論推理。

大前提:出使狗國,應該從狗門進入。

小前提:楚國不是狗國。

結(jié)論:我出使楚國,不應該從這樣的狗門進入。

演繹推理:1.三段論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隱含著大前提“非魚者是不能知魚之樂的”。

請分析惠子的三段論推理。

所有M都是P,所有S都是M,所有S都是P。

大前提:非魚者是不能知魚之樂的,

小前提:莊子非魚,

結(jié)論:所以莊子是不能知魚之樂的。

演繹推理:2.假言推理

以假言判斷為前提的推理。分為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和必要條件假言推理。

假言推理有兩個前提,其中一個前提是假言判斷,另一個前提是這個假言判斷的前件或后件。

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就是它的假言前提是一個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假言推理。所謂“充分條件”,就意味著有這個條件,就一定有相應的結(jié)果或結(jié)論;通常用“如果p,那么q”的形式表示p(前件)是q(后件)的充分條件,有p就一定有q。

演繹推理:2.假言推理①充分條件假言推理

基本原則: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前件,結(jié)論就肯定大前提的后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后件,結(jié)論就否定大前提的前件。

①如果一個數(shù)的末位是0,那么這個數(shù)能被5整除;這個數(shù)的末位是0,所以這個數(shù)能被5整除;

②如果一個圖形是正方形,那么它的四邊相等;這個圖形四邊不相等,所以,它不是正方形。

eg.

演繹推理:2.假言推理②必要條件假言推理

基本原則: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后件,結(jié)論就要肯定大前提的前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前件,結(jié)論就要否定大前提的后件。

①只有肥料足,菜才長得好。這塊地的菜長得好,所以,這塊地肥料足。

②育種時,只有達到一定的溫度,種子才能發(fā)芽。這次育種沒有達到一定的溫度,所以種子沒有發(fā)芽。

eg.

演繹推理:2.假言推理

“道旁苦李”的故事: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比≈湃?。

請分析王戎的推理過程。

如果路邊的李子不是苦的,那么一定會被別人摘走。

事實上這些李子沒被人摘走。

所以,這些李子一定是苦的。

演繹推理:2.假言推理

唐代有一個農(nóng)夫耕田時挖到一甕馬蹄形黃金,鄉(xiāng)里立刻派人送到縣衙去,縣官擔心公庫防護不嚴,就放到自己家里。隔夜打開檢驗,發(fā)現(xiàn)都是土塊。甕金出土時,鄉(xiāng)里人都曾去見證??h官無法辯白,最終承認將黃金掉包的罪名。

就在快要定案的時候,事情傳到了一個叫袁滋的官員耳里。袁滋說:“我懷疑這案子里有冤情。”州府長官就讓他重新調(diào)查。他點驗出甕中馬蹄金共二百五十多塊。請金鋪鑄造同樣形狀和大小的馬蹄金,才造出一半數(shù)目,總重就達三百斤了。又了解到當初是兩個農(nóng)夫用竹扁擔抬著甕到縣府的。如果這二百五十多塊是真金,就不是兩個人抬得動的。這說明在運送的過程中,金子就被換成土塊了。至此案情大白,縣官洗清冤屈。

演繹推理:2.假言推理

(1)如果縣官以土換金,那么不可能只有兩個人用竹扁擔抬送金子到他那里。

(2)但事實上,運“金”的只有兩個人,用的是竹扁擔。

(3)所以縣官收到的不是黃金,不可能以土換金。

推理過程:

演繹推理:3.選言推理

選言推理分為相容的選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選言推理兩種。

(1)相容的選言推理的基本原則:大前提是一個相容的選言判斷,小前提否定了其中一個(或一部分)選言支,結(jié)論就要肯定剩下的一個選言支。

eg.

這個三段論的錯誤,或者是前提不正確,或者是推理不符合規(guī)則;這個三段論的前提是正確的,所以,這個三段論的錯誤是推理不符合規(guī)則。

演繹推理:3.選言推理

(2)不相容的選言推理的基本原則:大前提是個不相容的選言判斷,小前提肯定其中的一個選言支,結(jié)論則否定其它選言支;小前提否定除其中一個以外的選言支,結(jié)論則肯定剩下的那個選言支。

eg.

①一個詞,要么是褒義的、要么是貶義的,要么是中性的。“結(jié)果”是個中性詞,所以,“結(jié)果”不是褒義詞,也不是貶義詞。

②一個三角形,要么是銳角三角形,要么是鈍角三角形,要么是直角三角形。這個三角形不是銳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所以,它是個鈍角三角形。

演繹推理:3.選言推理

第一組推理中,“教師”和“律師”是相容的關系,他可以既是教師又是律師,這種推理就是相容選言推理。

②他是教師或律師,他是教師,他不是律師。

第二組推理中“冠軍”只有一個,這種推理就是不相容選言推理。

①他是教師或律師,他不是教師,他是律師。

①要么小李得冠軍,要么小王得冠軍。小李沒有得冠軍,小王得冠軍。

②要么小李得冠軍,要么小王得冠軍。小李得了冠軍,小王沒有得冠軍。

演繹推理:3.選言推理

閱讀下文,運用邏輯推理找到石獸,寫出你的推理過程。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①石獸要么在上游,要么在原地,要么在下游

②不在原地,也不在下游

石獸在上游

歸納推理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由一定程度的關于個別事物的觀點過渡到范圍較大的觀點,由特殊具體的事例推導出一般原理、原則的解釋方法。

美國藝術理論家阿恩海姆說:“真正的精神文明,其聰明和智慧就應該表現(xiàn)在能不斷地從各種具體的事件中發(fā)掘出它們的象征意義和不斷地從特殊之中感受到一般的能力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賦予日常生活事件和普通的事物以尊嚴和意義?!?/p>

歸納推理

歸納推理

在一個平面內(nèi),直角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度;

銳角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度;

鈍角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度;

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是全部的三角形;

eg.

所以,平面內(nèi)的一切三角形內(nèi)角和都是180度。

類比推理

類比推理是根據(jù)兩個或兩類對象有若干屬性相同,從而推出它們另一屬性也相同的非必然性推理。類比推理也簡稱類推或類比。

eg.

(1)東北松遼平原的地質(zhì)結(jié)構(gòu)與中亞細亞的地質(zhì)結(jié)構(gòu)極其相似。

(2)中亞細亞蘊藏著大量的石油。

(3)所以,我國的松遼平原也很可能蘊藏著大量的石油。

我國著名的地質(zhì)學家李四光,在對我國的地質(zhì)結(jié)構(gòu)進行了長期、深入的調(diào)查研究之后發(fā)現(xiàn):

類比推理

推理過程:我身邊的人和我有情感利害關系,他們沒有告訴我徐公和我孰美的真相→大王身邊的乃至普天下的人和大王都有情感或利害關系→他們也不會告訴大王一些事情的真相。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的這番話,結(jié)論是“王之蔽甚矣”,他是如何推出的呢?

類比推理

推理形式:

A對象有c、d屬性

B對象也有c屬性

B對象也有d屬性

類比推理是由兩個事物一個(些)方面相似而推出它們另一方面也相似的推理。如果說歸納推理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推理,那么類比推理則是從個別到另一個別的推理。

解析:鄒忌的推理前提只是“閨房小語”,結(jié)論卻是國家大事,結(jié)論和前提分別屬于不同的范疇。可見,類比推理也是一種或然性推理,其推理的強度甚至比歸納推理更弱,但它在探究(人對物)和說理(人對人)活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河中石獸》中的老河兵憑借自己的豐富經(jīng)驗,判斷出石獸在上游。但有人認為老河兵即使沒有相應的河道經(jīng)驗,也能夠通過已知的情況推理出同樣的結(jié)論,因為課文第1段交代了:“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比绻@段話語序無誤的話,說明一開始就在原地找過了,然后又到下游找,都沒有找到,那石獸還能在哪兒呢?

這是一個不相容的選言推理:石獸要么在上游,要么在原地,要么在下游;不在原地,也不在下游;所以,石獸在上游。

合作探討,探析推理形式

《紅樓夢》第64回,賈寶玉得知林黛玉在私室內(nèi)用瓜果私祭時想:“但我此刻走去,見他傷感,必極力勸解,又怕他煩惱郁結(jié)于心;若不去,又恐他過于傷感,無人勸止。兩件皆足致疾?!?/p>

合作探討,探析推理形式

這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演繹推理,叫假言選言推理,它的推理形式如下:如果我去林妹妹處,足以致疾;如果我不去林妹妹處,足以致疾;我要么去,要么不去,總之,皆足以致疾。

大概是物以稀為貴罷。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著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龍舌蘭”。(魯迅《藤野先生》)

這是一個歸納推理:結(jié)論是“物以稀為貴”,前提是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被尊為“膠菜”,福建野生的蘆薈就美其名曰“龍舌蘭”。

合作探討,探析推理形式

有一次,卓別林偶然來到了一個偏遠的小鎮(zhèn)上,天氣炎熱,他意識到自己應該剪頭發(fā)了。鎮(zhèn)子上有兩家理發(fā)店,卓別林走進了第一家理發(fā)店,只見地上的頭發(fā)渣到處都是,雜亂無章,理發(fā)師的頭發(fā)更像是被狗啃了一般難看至極,活像一個鳥窩,于是他退了出來。卓別林來到第二家理發(fā)店,這家理發(fā)店好啊,整齊干凈,陳設一流,理發(fā)師的頭發(fā)更是煥發(fā)光彩,帥氣逼人。卓別林思索了一會兒,又原路返回到第一家理發(fā)店去理發(fā)了。

閱讀文段,填寫括號內(nèi)容,將卓別林的推理過程補充完整。

卓別林的推理過程:

①小鎮(zhèn)地處偏遠,只有兩個理發(fā)店

②兩家理發(fā)店的理發(fā)師只能相互理發(fā)

③再加上第一家理發(fā)店的地上全是頭發(fā)

④第二家理發(fā)店整齊干凈

最終的結(jié)論是:只能到第一家理發(fā)店去理發(fā)

①理發(fā)師不能給自己理發(fā)

②第一家理發(fā)店的理發(fā)師的“鳥窩”發(fā)型是第二家理發(fā)店理發(fā)師的手藝

③說明第一家理發(fā)店中的理發(fā)師技術好顧客多

④說明這家理發(fā)店的理發(fā)師手藝差顧客少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采用合理的

論證方法

論證:用某些論據(jù)去支持或反駁某個觀點。

美國哲學家羅伯特·所羅門認為:論證是指提出你自己的觀點,給出你為什么接受它,以及別人為什么也應該接受它的理由。

論點論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

論據(jù)證明論點的根據(jù)。

論證方式由論據(jù)到論點的聯(lián)系方式,即推理形式。

常見的論證方法:例證法、引證法、喻證法、對比法,類比法、排除法、歸謬法、反證法。

熱愛勞動從我做起

比喻論證

勞動恰如時代洪流中的一葉小舟,載著青年人逆波而上到達理想彼岸。

舉例論證

改革開放的巨幅畫卷中更是少不了勞動者的身影,是辛勤地勞動讓他們閃耀出時代光芒,照亮個人理想與國家夢想的遠方。貴州遵義的黃大發(fā)身體力行,用艱辛勞動開鑿出天渠,為百姓創(chuàng)造福祉;工程師林鳴十年筑海,用創(chuàng)新勞動聯(lián)通港珠澳,奏響夢想華章。

引用論證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這是范成大筆下的勞動圖景;“夙興夜寐,灑掃庭內(nèi)”,這是綿延至今的熱愛勞動的傳統(tǒng)。我們流傳至今的詩詞歌賦,總有勞動的旋律回響其中。

(一)直接論證

熱愛勞動從我做起

(一)直接論證

對比論證

在勞動中我們鍛煉意志,增強體魄,增長見識,開拓視野,也有助于我們的學習,豐富課余生活,兩者相互促進,使我們的素質(zhì)得以提高。用進廢退,人人都不勞動,那么人類的未來將難以想象。

類比論證

勞動之于人類,就像運作之于機器,機器久久不運作便會生銹,而人類長久地不勞動,各方面機能就會退化。

①關注隱含前提

柯南道爾的《銀色馬》中,主人公福爾摩斯有這樣一段話:“馬廄中有一條狗,然而,盡管有人進來,并且把馬牽走,它竟毫不吠叫,沒有驚動睡在草料棚里兩個看馬房的人。顯然,這位午夜來客是這條狗非常熟悉的人。”

在直接論證中,往往不會巨細無遺地呈現(xiàn)邏輯推理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會出現(xiàn)部分前提的省略,這些省略的前提卻往往又隱藏著理解論證的關鍵。

論據(jù)2:草料棚的人沒有驚醒

論據(jù)1:狗沒有吠

論點:牽走馬的人是狗熟悉的

隱含前提2:

狗叫了,就會驚醒草料棚的人

隱含前提1:

看到熟悉的人,狗不會叫

①關注隱含前提

嘗試在論據(jù)2和論據(jù)1前面,加上隱含前提。

間接論證

當直接論證有困難或者效果不好的時候,我們就會采用間接論證,主要運用“排除法”“反證法”和“歸謬法”。

如果一個題有若干個選項,要證明其中某項正確,只要找出證據(jù)否定其他所有選項即可。排除法實際上就是運用不相容選言推理的規(guī)則。

①排除法

Eg:魯迅在《拿來主義》中闡述為什么要提倡拿來主義的時候,就采用了排除法,將“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送來主義”一一排除,最后推出唯一的正確做法就是“拿來主義”,這樣的論證十分有力。

(二)間接論證

先假設與某個論點相矛盾的觀點成立,然后推出明顯的錯誤或矛盾,從而間接地證明最初的觀點。其根據(jù)的是邏輯規(guī)律中的排中律。

②反證法

(二)間接論證

管仲鏤簋朱纮、山節(jié)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衛(wèi)靈公,史鰌知其及禍﹔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萬錢,至孫以驕溢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東市。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yè)大,人莫之非,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司馬光《訓儉示康》)

司馬光通過列舉管仲、公叔文子、寇準等人“以侈自敗”的反面例子對“生活奢侈”做出否定,從而間接論證了“儉樸”的重要性。

從某一觀點推出明顯的錯誤或矛盾,目的是證明這一觀點本身的錯誤,常用于駁論。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燭之武退秦師》)

③歸謬法

(二)間接論證

③歸謬法

燭之武從“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這個立場和觀點出發(fā),分別列舉了“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君亦無所害”、晉國“東封鄭”必西“闕秦”等證據(jù),得出滅掉鄭國實為“闕秦以利晉”的結(jié)論,證明了“亡鄭而有益于君”觀點的錯誤,最終讓秦伯心悅誠服地打消助晉伐鄭的想法并“與鄭人盟”。

(二)間接論證

①可能會“駁論點”——對我們的論點舉出反例或者從論點推出錯誤

②也可能會“駁論據(jù)”——質(zhì)疑論據(jù)及隱含前提的可靠性

③抑或“駁論證”——指出論證中存在的邏輯問題

(三)引入“虛擬論敵”

“虛擬論敵”

所以我們就要在論點、論據(jù)和論證中做到無懈可擊,讓“論敵”無處可駁。

要求:以“兼聽則明”為論題寫一篇議論文。

分析:按照這樣的提綱寫,很容易寫成“觀點加例子”的模式,即使材料再豐富,邏輯上還是不夠周密。

①論點:兼聽則明

②正面的例子:“齊王納諫”

③反面的例子:“晁蓋喪命”

常規(guī)模式

(三)引入“虛擬論敵”

要求:以“兼聽則明”為論題寫一篇議論文。

(三)引入“虛擬論敵”

分析:有了質(zhì)疑,就要應對、駁斥、解釋,也就需要對“兼聽”的內(nèi)涵做進一步的解釋,對例子做進一步的分析。

①“兼聽”就一定“明”嗎?“三人成虎”“父子騎驢”故事里的主人公恰恰是聽得越多越糊涂啊……

②“偏信則暗”能夠證明“兼聽則明”嗎?

③齊王“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nèi)”的聲音還不算“兼聽”嗎?而李世民有時聽魏征一個人的就夠了。究竟達到什么程度才算兼聽?

要求:以“兼聽則明”為論題寫一篇議論文。

①提出論點:兼聽則明

②闡述論點:“兼”的目的:拓寬視野,打開思路。

“兼”的核心:在“多”,更在“異”。

③舉例分析:

虛擬論敵模式

(三)引入“虛擬論敵”

正:“齊王納諫”等,分析齊王“兼聽“的表現(xiàn),重點突出”刺”“諫”“謗議”。

反:“晁蓋喪命”等,分析不“明”的根本原因是不能“兼聽”,盡量排除他因。

要求:以“兼聽則明”為論題寫一篇議論文。

④進行限定

主動引入反例“父子騎驢”等,指出“聽”不能代替“斷”。

進一步分析:“兼聽則明”的前提是聽者包容與善斷。

“兼聽”的原則是獨立思考、為我所用。

(三)引入“虛擬論敵”

虛擬論敵模式課題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第四單元《邏輯的力量》課型新授課

課時2課時

教材分析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第四單元的主題是“邏輯的力量”。生活和學習中,邏輯無處不在。每天我們都會接觸到海量信息,懂得邏輯,可以更好地辨識信息,把握事實真相;我們常常要對生活中的現(xiàn)象發(fā)表觀點,作出論證,學習邏輯,可以使思維更縝密,論證更嚴謹,語言表達更準確;我們在工作學習中也往往會基于事實進行推理,作出判斷,掌握一些邏輯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合理思考,由已知探尋未知。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邏輯方法,學習辨析邏輯錯誤,能夠獨立進行簡單的邏輯推理,并且運用邏輯方法來構(gòu)建并完善論證。從而達到發(fā)展邏輯思維,滋養(yǎng)理性精神,提升思維品質(zhì)的目標。

教學目標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了解概念的含義及關系,辨別潛藏的邏輯錯誤。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理解推理規(guī)則,掌握邏輯推理的三種有效形式。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體會邏輯無處不在的魅力,借助邏輯知識促進語文學習。文化傳承與理解:發(fā)展邏輯思維,滋養(yǎng)理性精神,清晰準確地進行語言表達。

教學重點辨別潛藏的邏輯錯誤,理解推理規(guī)則,借助邏輯知識促進語文學習。

教學難點體會邏輯無處不在的魅力,發(fā)展邏輯思維,滋養(yǎng)理性精神。

教學過程

【課堂導入】

在我們的語文生活中,邏輯無處不在:燭之武入情入理的分析挽救了國家,這是外交中的邏輯;林庚細致辨析“木葉”的內(nèi)涵,這是文藝鑒賞中的邏輯;王安石駁斥對變法的非難,這是治國理政中的邏輯;“既已燒著,又何苦傷心流淚?”熱情奔放的語句中,也同樣包含著邏輯……

邏輯是什么?《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釋義為思維的規(guī)律。狹義的思維是指理性認識,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寫到“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思維著的精神”,思維有多遠,人類就能走多遠。下面,就讓我們開啟一段發(fā)現(xiàn)謬誤,探尋推理的“邏輯之旅”。

一、發(fā)現(xiàn)潛藏的邏輯謬誤

邏輯(logic):狹義上邏輯既指思維的規(guī)律,也指研究思維規(guī)律的學科即邏輯學。廣義上邏輯泛指規(guī)律,包括思維規(guī)律和客觀規(guī)律。

邏輯通過概念、判斷來進行推理、論證,所以要學習邏輯,我們首先要了解概念以及概念之間的關系。

柏拉圖曾給“人”下過一個定義:“人是沒有羽毛的兩足直立的動物?!苯Y(jié)果他的一個學生給他找來了一只拔光羽毛的雞,拿到柏拉圖面前嘲諷說:“這就是老師您說的‘人’呀?!?/p>

思考:柏拉圖給“人”下的定義為什么可笑?

因為“沒有羽毛的兩足直立的動物”不是人的根本屬性,雖然人也具有這樣的特點,但柏拉圖把“人”的外延擴大了,一些不屬于人的事物都能歸入其中,讓學生抓住了把柄。

可見每一個概念都有自己的“內(nèi)涵”和“外延”:內(nèi)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的根本屬性,外延則指概念所反映的對象的具體范圍,建立一個概念必須要考慮到這兩個方面。

概念之間的關系:相容關系和不相容關系

(一)相容關系

①全同關系

指外延完全重合的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也叫同一關系。當A與B兩個概念具有全同關系時,則所有的A是B,并且所有的B是A。

Eg:“中國的首都”和“北京”、“成年人”和“年滿18周歲的人”。

②真包含關系

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和另一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關系,也叫屬種關系。當A與B兩個概念具有真包含關系時,則所有的B都是A,并且有的A不是B。

Eg:“學生”和“大學生”、“科學”和“人文科學”。

③真包含于關系

指某概念的全部外延和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關系,也叫種屬關系。當A與B兩個概念具有真包含于關系時,則所有的A都是B,并且有的B不是A。

Eg:“大學生”和“學生”、“人文科學”和“科學”。

④交叉關系

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與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關系。當A與B兩個概念具有交叉關系時,則有一部分A是B,有一部分A不是B,并且有一部分B不是A。Eg:“青年”和“作家”、“暢銷商品”和“高檔商品”。

(二)不相容關系

①矛盾關系

指外延沒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等于其屬概念的外延的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當A與B具有矛盾關系時,則所有A都不是B,并且A與B外延之和等于其屬概念C的外延。

Eg:“有彩色”和“無彩色”、“男人”和“女人”。

②反對關系

指外延沒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小于其屬概念的外延的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當A與B具有反對關系時,則所有A都不是B,并且A與B外延之和小于其屬概念C的外延。

Eg:“大學生”和“小學生”、“紅色”和“藍色”。

【小試牛刀】判斷下列概念之間的關系

邏輯的基本規(guī)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①“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概念和判斷具有確定性,始終保持如一。也就是概念間的關系應為“全同關系”。

違反同一律的邏輯錯誤主要有兩種:混淆或偷換概念和混淆或偷換論題,即把不同的概念混為一個概念或者改換同一概念的含義所犯的邏輯錯誤。

Eg:小明:“我認為孩子們不應該往大街上亂跑。”

小紅:“把孩子們關起來,不讓他們呼吸新鮮空氣,那真是太愚蠢了。”

②“不矛盾律”要求相互否定的判斷不能同真,二者必有一假。違反此定律,可能導致自相矛盾。

Eg:隔壁老王開了家蛋糕店,成本是我們家的1.3倍至2倍,優(yōu)勢明顯。

③“排中律”要求兩個相互矛盾的判斷必有一真。使用這兩個規(guī)律時,概念間的關系應為“矛盾關系”,互為“矛盾關系”的兩個概念不能同真,而是一真一假。違反“排中律”會犯模棱兩可的邏輯錯誤。

Eg:這場戰(zhàn)爭,既不能說它是正義的,也不能說它是非正義的。

④“充足理由律”要求一個被斷定為真的判斷具備充足的理由。一個概念是另一個概念的原因,但結(jié)果的出現(xiàn)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違反“充足理由律”會犯強加因果的邏輯錯誤。

Eg:看他的面相就不是什么好人,這件事肯定是他做的。

Eg:陸步軒北大畢業(yè)都在賣豬肉,不讀書也能賣豬肉,看來讀書不讀書沒什么區(qū)別!

掌握邏輯基本規(guī)律的作用:

人們的思維是否正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思維的邏輯形式是否正確的問題。如果思維形式違反了邏輯的基本規(guī)律,思維就會出現(xiàn)混亂,就不能正確地認識事物和準確地表達思想。

而通過對邏輯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的學習和把握,有助于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潛在的邏輯謬誤,進而盡可能避免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出現(xiàn)一些不該出現(xiàn)的邏輯錯誤。

【理發(fā)師悖論】

1919年,英國著名的數(shù)學家、邏輯學家羅素曾經(jīng)提出一個問題“某村子里有個理發(fā)師,他規(guī)定:在本村我只給而且一定要給那些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边@是數(shù)學史上著名的“理發(fā)師悖論”,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理發(fā)師胡子越長越長。

思考:理發(fā)師能不能給自己刮胡子?分析其包含的邏輯矛盾。

不刮——屬于“不給自己刮臉的人”,

他就要給自己刮臉,

刮——又屬于“給自己刮臉的人”,

他就不能給自己刮臉。

悖論——違反矛盾律

【猜匣為婚】

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中:富家少女鮑西婭姿容絕世德性完美。許多王孫公子來求婚。鮑西婭的父親在遺囑中規(guī)定“猜匣為婚”,否則取消她的遺產(chǎn)繼承權(quán)。鮑西婭家有三只匣子:金匣子、銀匣子和鉛匣子。但只有一個匣子里放著鮑西婭的肖像。匣子上分別刻著一句話:

金匣子上刻的是“肖像不在此匣中”;

銀匣子上刻的是“肖像在金匣中”;

鉛匣子上刻的是“肖像不在此匣中”。

旁邊的一張大紙上寫著:“這三句話中只有一句是真話。”

鮑西婭父親的遺言:猜中鮑西婭的肖像放在哪個匣子,鮑西婭就嫁給誰。

思考:鮑西婭的肖像到底放在哪個匣子?分析其包含的邏輯。

金匣子里的話和銀匣子里的話是矛盾關系,根據(jù)排中律先斷定這其中必有一真話,

再根據(jù)“這三句話中只有一句是真話”的提示,可以推斷出鉛匣子的話是假話,

既然鉛匣子的“肖像不在此匣中”是假話,

肖像就在鉛匣子里的結(jié)論。

合作探討,指出下列語句的邏輯錯誤。

①魯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讀完的,《孔乙己》是魯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讀完的。

“魯迅的作品”和“《孔乙己》”是“包含關系”,不是“全同關系”,違反同一律。

②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惠子問的是“你怎么知道魚是快樂的”,是問原因,莊子回答“是在濠上這個地方知道的”,是答地點,答非所問,違反了同一律。

③在法國某地,一個耍戲法的人招攬觀眾:“快來快來,這里有拿破侖的頭骨?!眹^的一個人說:“奇怪,聽說拿破侖的腦袋是很大的,這個頭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沒有區(qū)別?。俊彼蚍ǖ娜私忉尩溃骸皼]錯,這是拿破侖小時候的頭骨?!?/p>

“頭骨小”和“小時候的頭骨”不是同一個概念,耍戲法的人在轉(zhuǎn)換概念,違反了同一律。再者,“拿破侖小時候的頭骨”意思是“拿破侖夭折了”,與事實“拿破侖并未夭折”互相矛盾了,又違反了不矛盾律。

④有人說,《紅樓夢》值得讀,有人說不值得,兩種意見我都不贊成:讀,太花時間;不讀,又有點兒可惜。

“讀”和“不讀”是“矛盾關系”,必有一真,不能同為假,違反了排中律。

⑤《祝福》中,魯四老爺知道祥林嫂的死訊后說:“不早不遲,偏偏要在這時候——這就可見是一個謬種!”

“謬種”的理由是死得不是時候,這個理由并不充足,違反充足理由律。

⑥編輯同志,您說我的作品不夠成熟,顯得幼稚,那您就把它當成兒童文學發(fā)表吧。

違反同一律,“作品幼稚”與“兒童文學”不是同一概念。

⑦或者采納他的意見,或者拋棄他的意見,我都不贊成。

采納他的意見與否,二者相互矛盾,不能同時否定,違反排中律。

⑧在廣州公交BRT某學院站內(nèi),某學生向管理員投訴:“你們的公交車總是晚點,那電子班次顯示表有什么用!”該管理員反駁道:“要是公車總是準時,那建BRT有什么用?”

這名管理員的回答包含了這樣的一個推理——公交車總是準時的話,那BRT就沒用;BRT有用,所以公交車不總是準時。這是錯誤的推理,BRT并不是單為候車而建,違反了充足理由律。

⑨一學生說:“關于大學老師上課要不要點名的問題,我認為不點名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自由,浪費了學生的時間。但是我也覺得不點名不好,縱容逃課的學生是不負責任的?!?/p>

點名好與點名不好是互相矛盾的兩個判斷,此同學既不認同這個,又不認同那個,違反了排中律的要求,犯了“模棱兩可”的錯誤。

邏輯錯誤的類型:

(1)不合事理

句子表達的內(nèi)容與客觀事實不符,與事理、情理相?;蜻^于絕對等,因有違真實性原則而不能使人信服。

Eg:清明時節(jié),人們除了祭祖之外,往往要到山野中踏青賞花,這時,迎春花、野菊花、蠟梅花迎著料峭的春風向人們招手。

分析:句中的“野菊花、蠟梅花”分別在秋天和冬天盛開,出現(xiàn)在句中違背事理。

(2)前后矛盾

同一個句子,應該保持語意前后的一致性,即前面的說法與后面的說法要一致。否則,就會自相矛盾。

Eg:當你佇立岸邊,放眼無邊的大海,眼前會涌現(xiàn)出一幅我們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壯麗圖畫。

分析:前面說的是“放眼大?!?,后面所呈現(xiàn)的圖畫應該是大海上的情景,但此句后面表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

(3)強加因果

在復句中,分句之間本來沒有因果關系,卻強行地增加因果關系。

Eg:我們需要認真總結(jié)幾個月來在高考沖刺階段的學習經(jīng)驗和教訓,因為我們有著明確的目標、必勝的信念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分析:句中的“有著明確的目標、必勝的信念和堅韌不拔的毅力”與“我們需要認真總結(jié)幾個月來在高考沖刺階段的學習經(jīng)驗和教訓”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

(4)概念混亂

互相并列的概念,應該是按同一標準劃分的,如果標準混亂,就會將不同范疇的概念劃分為同一范疇或?qū)⒕哂兄鲝年P系、交叉關系的概念并列使用,出現(xiàn)概念混亂。

Eg:家政作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工作有家庭管理、兒童教育、食品與營養(yǎng)、居室與環(huán)境、家庭理財、居室美化、身體保養(yǎng)等。

分析:“居室美化”與“居室與環(huán)境”“身體保養(yǎng)”與“食品與營養(yǎng)”“家庭保健”有交叉關系,不能并列。

(5)否定失當

為了增強表達效果,多次運用否定,結(jié)果將本意弄反。一般句子中有了帶否定意義的詞語之后,再用不、非等否定副詞,或句子有反問語氣,就可能造成否定失當。

Eg:西方某些國家宣布,為防止官方通訊、私人通訊以及其他各類通訊不再受其他國家的監(jiān)聽,他們將聯(lián)合建立一個安全的電子通信體系。

分析:“防止”后加“不再”使句意表達正好相反,應刪去“不再”。

二、運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從一個或幾個已有的判斷推出一個新判斷的思維形式叫作推理。

推理所依據(jù)的已有的判斷叫作推理的前提,推出的新判斷叫作推理的結(jié)論。

演繹推理:1.三段論

概念:由兩個含有一個共同項的性質(zhì)判斷作前提,得出一個新的性質(zhì)判斷為結(jié)論的演繹推理。

三段論包含三個部分:

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況,

結(jié)論——根據(jù)一般原理,對特殊情況作出判斷。

其推理形式可以概括成:

所有M都是P,

所有S都是M,

所有S都是P。

Eg:知識分子都是應該受到尊重的,人民教師都是知識分子,所以,人民教師都是應該受到尊重的。

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于大門之側(cè)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晏子使楚》

隱含著小前提:楚國不是狗國。

請分析晏子的三段論推理。

大前提:出使狗國,應該從狗門進入。

小前提:楚國不是狗國。

結(jié)論:我出使楚國,不應該從這樣的狗門進入。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隱含著大前提“非魚者是不能知魚之樂的”。

請分析惠子的三段論推理。

大前提:非魚者是不能知魚之樂的,

小前提:莊子非魚,

結(jié)論:所以莊子是不能知魚之樂的。

演繹推理:2.假言推理

以假言判斷為前提的推理。分為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和必要條件假言推理。

假言推理有兩個前提,其中一個前提是假言判斷,另一個前提是這個假言判斷的前件或后件。

充分條件假言推理,就是它的假言前提是一個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假言推理。所謂“充分條件”,就意味著有這個條件,就一定有相應的結(jié)果或結(jié)論;通常用“如果p,那么q”的形式表示p(前件)是q(后件)的充分條件,有p就一定有q。

①充分條件假言推理

基本原則: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前件,結(jié)論就肯定大前提的后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后件,結(jié)論就否定大前提的前件。

Eg:

①如果一個數(shù)的末位是0,那么這個數(shù)能被5整除;這個數(shù)的末位是0,所以這個數(shù)能被5整除;

②如果一個圖形是正方形,那么它的四邊相等;這個圖形四邊不相等,所以,它不是正方形。

②必要條件假言推理

基本原則: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后件,結(jié)論就要肯定大前提的前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前件,結(jié)論就要否定大前提的后件。

Eg:

①只有肥料足,菜才長得好。這塊地的菜長得好,所以,這塊地肥料足。

②育種時,只有達到一定的溫度,種子才能發(fā)芽。這次育種沒有達到一定的溫度,所以種子沒有發(fā)芽。

“道旁苦李”的故事: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比≈湃?。

請分析王戎的推理過程。

如果路邊的李子不是苦的,那么一定會被別人摘走。

事實上這些李子沒被人摘走。所以,這些李子一定是苦的。

唐代有一個農(nóng)夫耕田時挖到一甕馬蹄形黃金,鄉(xiāng)里立刻派人送到縣衙去,縣官擔心公庫防護不嚴,就放到自己家里。隔夜打開檢驗,發(fā)現(xiàn)都是土塊。甕金出土時,鄉(xiāng)里人都曾去見證。縣官無法辯白,最終承認將黃金掉包的罪名。

就在快要定案的時候,事情傳到了一個叫袁滋的官員耳里。袁滋說:“我懷疑這案子里有冤情?!敝莞L官就讓他重新調(diào)查。他點驗出甕中馬蹄金共二百五十多塊。請金鋪鑄造同樣形狀和大小的馬蹄金,才造出一半數(shù)目,總重就達三百斤了。又了解到當初是兩個農(nóng)夫用竹扁擔抬著甕到縣府的。如果這二百五十多塊是真金,就不是兩個人抬得動的。這說明在運送的過程中,金子就被換成土塊了。至此案情大白,縣官洗清冤屈。

推理過程:

(1)如果縣官以土換金,那么不可能只有兩個人用竹扁擔抬送金子到他那里。

(2)但事實上,運“金”的只有兩個人,用的是竹扁擔。

(3)所以縣官收到的不是黃金,不可能以土換金。

演繹推理:3.選言推理

選言推理分為相容的選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選言推理兩種。

(1)相容的選言推理的基本原則:大前提是一個相容的選言判斷,小前提否定了其中一個(或一部分)選言支,結(jié)論就要肯定剩下的一個選言支。

Eg:這個三段論的錯誤,或者是前提不正確,或者是推理不符合規(guī)則;這個三段論的前提是正確的,所以,這個三段論的錯誤是推理不符合規(guī)則。

(2)不相容的選言推理的基本原則:大前提是個不相容的選言判斷,小前提肯定其中的一個選言支,結(jié)論則否定其它選言支;小前提否定除其中一個以外的選言支,結(jié)論則肯定剩下的那個選言支。

Eg:①一個詞,要么是褒義的、要么是貶義的,要么是中性的?!敖Y(jié)果”是個中性詞,所以,“結(jié)果”不是褒義詞,也不是貶義詞。

②一個三角形,要么是銳角三角形,要么是鈍角三角形,要么是直角三角形。這個三角形不是銳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所以,它是個鈍角三角形。

①他是教師或律師,他不是教師,他是律師。

②他是教師或律師,他是教師,他不是律師。

①要么小李得冠軍,要么小王得冠軍。小李沒有得冠軍,小王得冠軍。

②要么小李得冠軍,要么小王得冠軍。小李得了冠軍,小王沒有得冠軍。

第一組推理中,“教師”和“律師”是相容的關系,他可以既是教師又是律師,這種推理就是相容選言推理。

第二組推理中“冠軍”只有一個,這種推理就是不相容選言推理。

閱讀下文,運用邏輯推理找到石獸,寫出你的推理過程。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歸納推理

歸納推理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由一定程度的關于個別事物的觀點過渡到范圍較大的觀點,由特殊具體的事例推導出一般原理、原則的解釋方法。

美國藝術理論家阿恩海姆說:“真正的精神文明,其聰明和智慧就應該表現(xiàn)在能不斷地從各種具體的事件中發(fā)掘出它們的象征意義和不斷地從特殊之中感受到一般的能力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賦予日常生活事件和普通的事物以尊嚴和意義?!?/p>

Eg:在一個平面內(nèi),直角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度;銳角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度;鈍角三角形內(nèi)角和是180度;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是全部的三角形;所以,平面內(nèi)的一切三角形內(nèi)角和都是180度。

類比推理

類比推理是根據(jù)兩個或兩類對象有若干屬性相同,從而推出它們另一屬性也相同的非必然性推理。類比推理也簡稱類推或類比。

Eg:我國著名的地質(zhì)學家李四光,在對我國的地質(zhì)結(jié)構(gòu)進行了長期、深入的調(diào)查研究之后發(fā)現(xiàn):

(1)東北松遼平原的地質(zhì)結(jié)構(gòu)與中亞細亞的地質(zhì)結(jié)構(gòu)極其相似。

(2)中亞細亞蘊藏著大量的石油。

(3)所以,我國的松遼平原也很可能蘊藏著大量的石油。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的這番話,結(jié)論是“王之蔽甚矣”,他是如何推出的呢?

推理過程:我身邊的人和我有情感利害關系,他們沒有告訴我徐公和我孰美的真相→大王身邊的乃至普天下的人和大王都有情感或利害關系→他們也不會告訴大王一些事情的真相。

推理形式:A對象有c、d屬性→B對象也有c屬性→B對象也有d屬性

類比推理是由兩個事物一個(些)方面相似而推出它們另一方面也相似的推理。如果說歸納推理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推理,那么類比推理則是從個別到另一個別的推理。

解析:鄒忌的推理前提只是“閨房小語”,結(jié)論卻是國家大事,結(jié)論和前提分別屬于不同的范疇??梢?,類比推理也是一種或然性推理,其推理的強度甚至比歸納推理更弱,但它在探究(人對物)和說理(人對人)活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合作探討,探析推理形式

《河中石獸》中的老河兵憑借自己的豐富經(jīng)驗,判斷出石獸在上游。但有人認為老河兵即使沒有相應的河道經(jīng)驗,也能夠通過已知的情況推理出同樣的結(jié)論,因為課文第1段交代了:“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如果這段話語序無誤的話,說明一開始就在原地找過了,然后又到下游找,都沒有找到,那石獸還能在哪兒呢?

這是一個不相容的選言推理:石獸要么在上游,要么在原地,要么在下游;不在原地,也不在下游;所以,石獸在上游。

《紅樓夢》第64回,賈寶玉得知林黛玉在私室內(nèi)用瓜果私祭時想:“但我此刻走去,見他傷感,必極力勸解,又怕他煩惱郁結(jié)于心;若不去,又恐他過于傷感,無人勸止。兩件皆足致疾?!?/p>

這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演繹推理,叫假言選言推理,它的推理形式如下:如果我去林妹妹處,足以致疾;如果我不去林妹妹處,足以致疾;我要么去,要么不去,總之,皆足以致疾。

大概是物以稀為貴罷。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著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龍舌蘭”。(魯迅《藤野先生》)

這是一個歸納推理:結(jié)論是“物以稀為貴”,前提是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被尊為“膠菜”,福建野生的蘆薈就美其名曰“龍舌蘭”。

閱讀文段,填寫括號內(nèi)容,將卓別林的推理過程補充完整。

有一次,卓別林偶然來到了一個偏遠的小鎮(zhèn)上,天氣炎熱,他意識到自己應該剪頭發(fā)了。鎮(zhèn)子上有兩家理發(fā)店,卓別林走進了第一家理發(fā)店,只見地上的頭發(fā)渣到處都是,雜亂無章,理發(fā)師的頭發(fā)更像是被狗啃了一般難看至極,活像一個鳥窩,于是他退了出來。卓別林來到第二家理發(fā)店,這家理發(fā)店好啊,整齊干凈,陳設一流,理發(fā)師的頭發(fā)更是煥發(fā)光彩,帥氣逼人。卓別林思索了一會兒,又原路返回到第一家理發(fā)店去理發(fā)了。

卓別林的推理過程:小鎮(zhèn)地處偏遠,只有兩個理發(fā)店——(①______)——兩家理發(fā)店的理發(fā)師只能相互理發(fā)——(②______)——再加上第一家理發(fā)店的地上全是頭發(fā)——(③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