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官員現(xiàn)場檢驗船質與質量_第1頁
技術官員現(xiàn)場檢驗船質與質量_第2頁
技術官員現(xiàn)場檢驗船質與質量_第3頁
技術官員現(xiàn)場檢驗船質與質量_第4頁
技術官員現(xiàn)場檢驗船質與質量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技術官員現(xiàn)場檢驗船質與質量

1431年12月至1433年7月,鄭和艦隊于七個西部海域成立。行前船廠提舉司和幫工指揮廳的技術官員“典司者”仔細檢查了船質,途中船上技術人員對船體和船用設備進行針對性的質量查勘、保養(yǎng)和修補,保證了船隊對二十個國家的友好訪問和貿易往來,途中鄭和去世。船隊回國后??吭邶埥P,停泊幾年后,船只多被改造為海漕船繼續(xù)使用。宣德五年(1430年)五月初四,宣德帝朱瞻基(1398~1435年)以國外來京朝貢使者稀少為由,命59歲的鄭和準備第七次下西洋,其目的一是鞏固和擴大中國在海外的政治影響,二是增加國庫收入(《龍江船廠志·卷3·官司志》)。鄭和船隊的船只多為第六次下西洋的海船,少數(shù)為新造船(第三節(jié)詳述)。從“買到物件及隨船合用等物”句也側面證明船只多為舊船。船隊的寶船照舊在龍江船廠經過質量勘查、保養(yǎng)和維修后,于1430年的農歷閏12月6日在龍江關開船,駛往太倉碼頭(明祝允明《前聞記·紀錄匯編本卷202·下西洋》)。船廠提舉司和幫工指揮廳的技術官員查驗船體的質量情況。2010年7月在南京江寧祖堂山考古發(fā)現(xiàn)了鄭和第七次下西洋隨行副使洪保的墓及741字的“壽藏銘”,“壽藏銘”明確記錄了第七次下西洋的寶船尺寸:“統(tǒng)領軍士,乘大福等號五千料巨舶”?!暗取弊直砻魑迩Я铣笮蛯毚瑧袛?shù)艘。古代船料由船長、寬、深的尺寸乘積得來,船料單位是一料為十立方尺(明尺)。明代營造尺1尺是32厘米,精工尺1尺是31.1厘米。“凡量船舊用營造尺,近雖照兵部尺量木,而船書未改,匠作亦沿故習……”(《龍江船廠志·卷2·圖示》)。如此來看,技術官員查驗5000料的大福號等寶船船體的尺寸確如《明史·卷314·列傳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鄭和》記載的尺寸規(guī)范那樣量取:“大舶,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二。”除“大?!?、“清和”、“清遠”、“惠康”、“長寧”、“安濟”等超大寶船外,根據《南船紀》記載的寶船“制有等威,數(shù)有隆殺”,還有《前聞記·下西洋·前言》記載的宣德六年七下西洋的“大八櫓二八櫓之類”等六個級別的寶船。這些寶船的船體都需技術官員測量和進行質量查驗。船廠的技術官員查驗配套寶船的“物件及隨船合用等物”的質量,包括“隨船合用軍火器、紙扎、油燭、柴炭”(《西洋番國志·敕書》)。其中軍火器的質量勘驗和數(shù)量查收包括弓、弩、標槍、刀、撩鉤、梨頭鏢等冷兵器(《大明會典·卷192》);10座左右大型和中型銃炮、20把左右的銅制手銃的金屬管形火器,還有數(shù)百個各類燃燒性和爆炸性火器(見《續(xù)文獻通考·卷122》),從全國各地出土大量元末至明的銅(或)鐵火銃、銅鐵炮、手銃,亦可驗證明朝軍隊已開始裝備火器;技術官員還抽檢戰(zhàn)斗人員每人必備一套的火盔、藤牌質量(《明太祖實錄·卷129》)。經緊張有序的船質查驗,宣德五年閏十二月初六,寶船61艘(《西洋番國志·卷首敕書》)從龍江關起航,十余日到達江蘇太倉劉家港,停留約一個月。在此期間,鄭和親率部分官員重新修繕了天妃宮,并立《通番事跡記》碑:“今經七次,每統(tǒng)官兵數(shù)萬人,海船數(shù)百艘,自太倉開洋……明宣德六年,正使太監(jiān)鄭和、王景弘,副使太監(jiān)朱良、周滿、洪保、楊真,左少監(jiān)張達等立。”而龍江船廠、清江船廠和太倉船廠的提舉官員、船隊的部分副使監(jiān)丞和少監(jiān)等,依然和前六次一樣,對停留在這里的寶船、戰(zhàn)船、馬船、糧船和水船等船質進行了認真仔細的檢查。他們進行船體質量查驗時,依據的應與《龍江船廠志·卷2·器數(shù)》記載的相同:“船之器不下百數(shù),一不備則廢?!渌菊邔⒂谑呛趸?查)之,不容以瑣而略之?!蝗菀孕《z也。語曰:‘室先基,船先底?!?船)底有正,有幫(初則為幫,左右各一路),輔之以棧,棧必側之,為拖泥、為出水、為中、為完口、為出腳(平鋪完口之上者),皆棧名也……。(船梁)分倉者,曰座梁,大船十七,小者遞減。前曰提頭,次曰龍口,次曰頭桅者三,次曰馬口,曰桅面,曰落腳,曰官倉者二,曰靠背,曰房倉者三,曰斷水,曰灶門。而又有挽腳梁、線梁、挑梁、累梁者,皆橫于船面者也。過梁、彎梁、一字梁、喜鵲梁者,皆架于船樓者也。左右有康,前后有樓…典司者一或懵焉,何以稽(查)其工序,……勾稽磨勘,……矧(況且)工作末技乎”。可見典司者查驗船質,是從船體的船底、船幫開始,然后逐一驗查船梁、船樓、船面、船桅、船舵、女墻、櫓槳、金鼓、旗幟、系纜等(《龍江船廠志·卷2·器數(shù)》)。一切裝備妥當后,船隊啟程于宣德六年二月到達福建長樂港,在此又停留準備了半年后,于1431年底(宣德六年十二月九日)正式出洋,開始了七下西洋的壯舉。鄭和船隊第七次下西洋,《前聞記·下西洋》記載第七次船上人員共“二萬七千四百一十一員名”。船隊于(1431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到占城(《前聞記·下西洋》),鄭和檢查交趾布政使司下屬府、州、縣各??凇⒔兜?0個巡檢司、8個河泊所、1個市舶司的工作,訪問友好鄰邦占城國后,(1432年)2月6日抵達爪哇和舊港地區(qū),在這里停留了4個多月,鄭和檢查了施二姐領導下的中國舊港宣慰使司的工作。舊港宣慰使司的技術人員與船上的火長、舵工、班碇手、鐵錨、木、搭材等人,通過檢查船質情況,對船體和船用設備進行針對性的修補和保養(yǎng)。其中,相關技術官員與船上火長一起檢查水羅盤儀器的工作情況。“火長,用作船師,乃以針經圖式付與領執(zhí),專一料理,事大責重”(《西洋番國志·自序》)。水羅盤據《西洋番國志·自序》記載:“斫木為盤,書刻干支文字,浮針于水,指向行舟?!毕嚓P人員檢查水羅盤的安置情況,如果儀表盤有所損壞,需進行修補或更換。當時漂浮在水上的磁針是包裹在燈芯草中的,水羅盤儀表四圈刻有十二地支、十個天干中的前八個與八卦中的前四個共24個文字刻度標記,兩個文字間相隔15度,一個字代表一個“單(丹)針”,相鄰兩字代表一個“縫針”,“縫針”為7.5度。相關官員與船上火長還檢查牽星板的質量。牽星板是鄭和下西洋通過測定天體高度來計算航道是否正確的重要船用設備。另外,官員還與負責航海業(yè)務的鐵錨、木、搭材、舵工、班碇手等技術人員,查驗、保養(yǎng)、修理和打制船上各自所轄的木鐵設備活計。其中,船上的鐵錨人員檢查船錨和木碇質量,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維修或更換。明嚴從簡《殊域周咨錄·卷7·占城傳》記載鄭和寶船所用鐵錨:“大者高八九尺”,重達數(shù)千斤,每艘寶船配置2個四爪鐵錨,以及數(shù)個木石碇?,F(xiàn)今泰國大城三保公廟一側與印尼三寶壟三保廟(建于1450~1475年間)的船錨廟內還存放有兩個高約3米的3爪大鐵錨,可證所言“大者高八九尺”不虛,而且說明寶船上有備用鐵錨,留于當?shù)氐氖潜惶鎿Q下來的無法使用的鐵錨。查驗完船質后,船上技術人員對船體進行了修補,船用設備進行了保養(yǎng)和維修,舊港部分地區(qū)提供了原材料和給養(yǎng),據印尼的歷史著作《塔蘭華人編年史》記載,“沙林迪爾村的任務是為修理(鄭和船隊的)海舶提供柚木,塔蘭村的任務是管理海港,而森坌村的任務則是管理燈塔。除此之外,這幾個哈納菲華人穆斯林村莊的共同任務,是為中國明朝艦隊的船只提供給養(yǎng)?!编嵑痛犂^續(xù)起航,(1432年)7月8日船隊抵達滿剌加的中國大型海外基地“外府”(《西洋番國志》),在這里休整了一個多月。為什么說“外府”是中國的一個大型海外基地,明馬歡《瀛涯勝覽·滿剌加國》記載鄭和船隊的“一應錢糧頓在其內。去各國船只俱回到此取齊,打整番貨,裝載停當”,鄭和船隊每次來到“外府”,除進行外事活動、巡視所屬基地外,都要進行物資裝卸和船質、船上番貨的例行檢查,以確保船隊的大小船只都能安全航行。鄭和船隊每到一地,船隊靠港休整,派小船滿載貨物沿江河進繁華地段與當?shù)厣倘诉M行交易,恰如鞏珍《西洋番國志》自序中提到的鄭和下西洋的另一主要目的是“經濟大?!?即官方與海外取得貿易業(yè)務。明朝需要的主要是珠寶、香貨、銀子等,如《瀛涯勝覽·柯枝國》:“名稱哲地者,俱是財主,專收買下珍珠、寶石、香貨之類,皆候中國寶船或別處番船客人”,柯枝國財主將珠寶、香貨等賣給中國。鄭和船隊出口的主要是瓷器、絲綢、茶葉、紙張、脂粉、漆器、藥材、鐵鍋和書畫等(見《星槎勝覽》和《瀛涯勝覽》),船隊第七次下西洋所獲利潤肯定超過2000至4000萬兩白銀。鄭和船隊只要用兩萬兩銀子換回一千噸胡椒,就能獲得2000至4000萬兩白銀。據《明會典》記載,中國的瓷器在國外的價格多在幾百貫一個,最便宜的豆青瓷碗每個也達一百貫,以一萬個最便宜的豆青瓷碗一噸多計算,只要帶一百噸壓艙,賣掉即可獲利一百萬兩銀子。船隊訪問了20個國家和交趾布政使司、舊港宣慰司后,于宣德八年(1433年)二月十八日勝利返航,途中,63歲的鄭和因勞累過度于四月初在船上去世,當時途經古里國(今印度西海岸),歸葬南京牛首山。船隊在王景弘指揮下于1433年“六月二十一日進太倉,……七月六日到南京”(明朝祝允明《前聞記·下西洋》)。船隊于宣德八年七月初六日回京復命,明王世貞《山堂別集·卷1·皇明盛事述》記載:“所奉獻及互市采取未名之寶,以巨萬計?!倍犓写煌?吭邶埥P,等候工部相關官員、寶船廠提舉司和軍衛(wèi)有司派出的相關技術人員進行質量檢查。明朝工部都水清吏司是掌稽核與督造國有各種船只、江防與水利工程的專業(yè)部門,工部營繕司也派相關官員配合都水司進行監(jiān)查工作;寶船廠提舉司的官員原本就是工部都水清吏司派去的官員,自永樂初年開始幾十年來一直監(jiān)造大型寶船,對船體、船用設備的質量規(guī)范檢查與記錄更是一絲不茍;軍衛(wèi)有司也有豐富的建造各類軍戰(zhàn)船、遠洋海船的經驗。他們分工對寶船、馬船和糧船等五類船進行質量評估后,淘汰掉一批老舊船,多數(shù)船只仍停泊在龍江關,等待幾月或幾年后的下一次出行。誰知大明王朝的下一次遠海航行,永遠沒有了。宣德帝身邊有一大批文官,他們眼紅海外貿易獲得的巨大收入,完全控制在皇帝和中央政府手中,因此希望通過禁海令,使海外貿易私有化,而海禁的執(zhí)行,完全控制在地方官員手中,這樣,不用交稅,走私船只能獲得大量收入。國有遠洋船隊的取消,使得宣德帝可以集中精神在陸地上對付蒙古人的進攻,但中國作為傳統(tǒng)的海上強國的地位從此不復存在。中國統(tǒng)治者們也沒有想到,自明朝宣德以后至甲午海戰(zhàn),中國這個內陸強國遭受的多次毀滅性打擊都來自于海上,據統(tǒng)計,這幾百年來外國軍隊對中國的海上侵犯共有84次。鄭和船隊的大量海船擱置幾年后,多被改造為漕運海船。據明代王在晉《通漕類編·卷3》和王宗沐《明經世文編·卷343·乞廣餉道以備不虞疏》記載:明朝凡楠、杉木等珍貴木料制造的海船,官方規(guī)定15年一改造,“查照原限十五年一次改造”。淘汰下來的質量較好的海船,會繼續(xù)改造為海漕船繼續(xù)使用,最高期限為三十年,“板植堅厚,釘緊密,規(guī)制頗整”者,“可駕三十年”。《明宣宗實錄·卷98》“宣德八年正月癸亥”條記載:“宣德八年(1433年)……舊海船損弊者,改造五百艘?!边@500艘海漕改造船中,應包括被淘汰下來的有15年船齡的鄭和海船,當中多為鄭和船隊第六次時間(1421年春—1422年9月)與第七次(1433年7月六日回國)被淘汰下來的海船。鄭和“七下西洋”(還應多加一次1424年正月至1425年二月的“鄭和復使舊港”之旅),給今天中國船檢業(yè)留下了很多啟迪:當時的寶船廠在吸取以前的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用工限額、材料驗收、木價核算、量材使用以及船舶檢驗等各種較為嚴密的制度,為后人在船舶質量檢查和管理、船舶安全方面提供了寶貴經驗。鄭和下西洋遠征船不僅種類多,數(shù)量多,在質量上也達到了相當?shù)乃?說明當時政府對船檢業(yè)務的重視。船隊的五類船,分別由不同船廠建造。寶船由龍江寶船廠建造,其他種類的遠征船分別由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各地的相關官船廠建造,各船廠都有相關技術官員對船質進行專業(yè)檢查和管理。從寶船的制造上,可總結出明代一些嚴格的造船管理制度:鄭和船隊的船只在朝廷直接控制下規(guī)模生產,各船場所需原料由官府調配,寶船用料在南京設種植園外,還在全國各地征集。船的不同部位選用不同材料。船用生產材料的質量抽查,由政府派往船廠的提舉官吏下設的兩司吏中的一人負責;另一人管理全廠工種工匠。各類船舶建造生產第一線還有督管造船的幫工、指揮千戶與百戶各一人,這些職務由兵部考選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