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電圖(新)_第1頁
正常心電圖(新)_第2頁
正常心電圖(新)_第3頁
正常心電圖(新)_第4頁
正常心電圖(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phy)寧醫(yī)大總院心電圖室主任醫(yī)師(副教授)陳淑萍目的要求:

了解心電圖的產生機理及描記掌握正常心電圖各波段的正常范圍熟悉心電圖的主要臨床應用心電圖定義:

心電圖是利用心電圖機從體表記錄心臟每一心動周期所產生電活動變化的曲線圖形。電偶(dipole):電性相反,電量相等,距離較近的離子偶。表示方法:⊕→Θ、⊕為電偶的電源,Θ為電偶的電穴,“→”表示電偶的大小與方向。心電產生的基本原理心肌細胞的除極與復極

++--除極復極極化狀態(tài)--

++開始除極繼續(xù)除極

-+

+---

++除極完成

++--去極化狀態(tài)--

++開始復極

+-

-+繼續(xù)復極

++--極化狀態(tài)二、心電圖各波段的組成和命名一)心血管傳導系統(tǒng)竇房結結間束房室結希氏束左、右束支蒲氏纖維竇房結SAnode結間束internodal

atrialpathways房室結AVnode希氏束AVbundle右束支rightbundlebranches左束支leftbundlebranchesPurkinje纖維網Purkinjesystem(二)各波段的組成及命名四個波、三個段、兩個間期,一個J點1、P波左右心房除極波(電位、時間)2、QRS波群左右心室除極波(電位、時間)3、T波心室后期快速復極的電位和時間變化4、U波心室復極化的終末階段5、P-R段房室傳導電位變化6、S-T段心室早期緩慢復極的電位和時間變化7、T-P段

T波終點到下一次心動周期P波的起點8、P-R間期

激動從竇房結發(fā)出后傳到心室肌所需時間9、Q-T間期心室除極和復極全過程的時間10、J點

qRS波段末端與S-T段起始部分的交點常規(guī)心電圖的波形組成和測量示意圖QRS波群的命名QRS波群因檢測電極位置不同,呈現(xiàn)多種形態(tài),可分為單相、雙相和三相。正常心電圖綜合波、間期和段的圖解R波:首先出現(xiàn)的位于參考水平線以上的正向波Q波:R波之前的負向波S波:R波之后的第一個負向波R’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S’波:R’波之后的負向波QS波:QRS波只有負向波振幅小可稱為q、r、s、r’、s’QRS波群的命名原則QRS波群的命名示意圖三、心電圖導聯(lián)與導聯(lián)軸導聯(lián):

在人體不同部位放置電極,并通過導聯(lián)線與心電圖機電流計的正負極相連,這種記錄心電圖的電路連接方法,稱為心電圖導聯(lián)。臨床上常見的心電圖導聯(lián)共12個標準導聯(lián)(3個):I、II、III

加壓單極肢體導聯(lián)(3個):aVR、aVL、aVF

胸導聯(lián)(6個):V1、V2、V3、V4、V5、V6標準雙極肢體導聯(lián)

正極負極Ⅰ

左手腕右手腕Ⅱ

左腳踝右手腕Ⅲ

左腳踝左手腕

標準雙極導聯(lián)的連接方式加壓單極導聯(lián)

正極負極aVR

右手腕左手腕+左腳踝aVL

左手腕右手腕+左腳踝aVF

左腳踝左手腕+右手腕

加壓單極導聯(lián)的連接方式胸導聯(lián)胸導聯(lián):屬單極導聯(lián)。是將心電圖機的負極與中心電端連接,正極與放置在胸壁一定位置的探查電極相連。心前區(qū)導聯(lián)的連接方式

V2V3

V1V4V6V5前正中線鎖骨中線腋前線腋中線胸前導聯(lián)

導聯(lián)位置V1胸骨右緣4肋間隙V2胸骨左緣4肋間隙V3V2與V4的中點

V4左鎖骨中線與5肋間隙交點V5V4水平與腋前線交點V6V4水平與腋中線交點V1

胸骨右緣第4肋間

V2

胸骨左緣第4肋間V3V2與V4連線的中點V4

左鎖骨中線與第5肋間相交處V5

左腋前線V4水平處V6

左腋中線V4水平處反映左心室電位變化反映室間隔及其附近的左、右心室的電位變化反映右心室電位變化心電圖導線連接紅線---右上肢黃線---左上肢綠線---左下肢黑線---右下肢白線帶吸球---胸前區(qū)V1—V6(紅、黃、綠、棕、黑、紫)第二節(jié)心電圖的測量方法和正常數(shù)據(jù)記錄紙就是坐標紙,由縱線和橫線交織而成正方形小格組成。心電圖記錄紙的組成橫線代表時間1小格=1mm=0.04秒縱線代表電壓1小格=1mm=0.1mV心電圖的測量

工具:兩腳規(guī)測量項目:各波、段、間期的電壓和時間心率的計算一、心率的測量心律整齊HR=60PP或RR間期(s)心電圖示例二、心電圖各波、段、振幅、間期的測量

1、電壓(振幅)在測量電壓的時候,向上的波應自基線的上緣垂直量到波的頂點;測量向下的波應自等電位線的下緣垂直量到波的底端。若為雙向波,上下振幅的絕對值之和為其電壓數(shù)值。P波:從P波的最高點量到基線上緣Q波:從q波頂點到P-R段(基線)的距離R波:R波頂點到P-R段的距離S波:S波頂點到P-R段的距離T波:T波電壓,不能以S-T段為標準,應以P-R段為準2、時間(寬度)從波的起始部的內緣量到終末部的內緣,若為雙向波,則應測量該波兩個方向總的時間。P波:P波起點內緣量至終點內緣,量少不量多P-R間期:P波起點到QRS波的起點Q-T間期:從QRS波起點到T波終點3、S-T段移位S-T段抬高的程度:自等電位線上緣垂直量自S-T段上緣;S-T段下移的程度:自等電位線下緣垂直量自S-T段下緣;斜行向上的S-T段:J點作為判斷S-T段移位的依據(jù);斜行向下的S-T段:則應在J點后0.08s處進行測量。J點

S-T段移位的測量平均心電軸定義:心室除極過程中的全部瞬間綜合向量,稱QRS平均心電軸。用以說明心室除極的平均電力方向與總趨勢。(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電位)(一)表示方法:一般采用心電軸與Ⅰ導聯(lián)正側(左側)段之間的角度來表示平均心電軸的偏移方向。并規(guī)定:Ⅰ導聯(lián)左側正極端為0°,右側(負極)端為±180°以0°為起點,順時針偏向為正值,逆時針偏向為負值。1、目測法:根據(jù)肢體Ⅰ、Ⅲ導聯(lián)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以估測心電軸的大致方位:I導聯(lián)向上,III導聯(lián)向上:正常心電軸I導聯(lián)向下,III導聯(lián)向上:電軸右偏I導聯(lián)向下,III導聯(lián)向下:顯著右偏I導聯(lián)向上,III導聯(lián)向下:電軸左偏(二)測定方法2、振幅法3、查表法:分別測出Ⅰ導聯(lián)和Ⅲ導聯(lián)QRS波群振幅的代數(shù)和,查心電軸表

振幅法測定心電軸(三)正常值及分度-30°~+90°:正常心電軸-30°~

-90°:電軸左偏+90°~

+180°:電軸右偏+180°~

+270°:不確定電軸(四)臨床意義1、電軸右偏生理:青少年、兒童、瘦長型人病理:肺氣腫、輕度右室肥大顯著右偏:右室大、廣泛心梗、左后分支傳導阻滯輕、中度右偏2、電軸左偏生理:矮胖型人、妊娠婦女病理:左室大、腹水、巨大卵巢囊腫顯著左偏:左室大、左前分支傳導阻滯輕、中度左偏3、不確定電軸(極度右偏)竇性心律(qRS波正常):正常、先心、肺心、冠心寬qRS波:心率來源于心室心臟循長軸轉位二、正常心電圖波形特點和正常值1、P波左右心房的除極波形態(tài):鈍圓形,可有輕微切跡,但雙峰間距<0.04s

除極綜合向量:左、前、下方向:倒置:aVR導聯(lián)直立:I、II、aVF、V4~V6

不定向:III、aVL、V1~V3P波:表示心房除極化,寬度小于0.12sec;振幅在肢導聯(lián)不超過0.25mV,胸導聯(lián)不超過0.2mV

正常心電圖綜合波、間期和段的圖解P波

時間:正常<

0.12s當P波>0.12S且峰距≥0.04s

提示:左房肥大或心房內傳導阻滯

電壓:肢導聯(lián)<0.25mv胸導聯(lián)<0.20mv當P波肢導振幅≥0.25mV,胸導振幅≥0.20mV,提示:右心房肥大

2、P-R間期房室傳導時間代表心房開始除極到心室開始除極的時間。心率在60~100次/min時,P-R間期為0.12~0.20s老年人<0.22sP-R間期≥0.21s提示Ⅰ度房室傳導阻滯P-R間期<0.12s提示預激綜合癥P-R間期(P-Rinterval):P波與P-R段合計為P-R間期,代表心房開始除極至心室開始除極的時間。正常為0.12~0.20secP-Rinterval正常心電圖綜合波、間期和段的圖解3、QRS波群:左右心室的除極波(1)時間:成人<0.12s;

多數(shù)在0.06~0.10s;(嬰幼兒0.04~0.08s)

QRS波群(QRSinterval):表示心室的除極電位,多數(shù)為0.06~0.10sec,最寬小于0.12sec正常心電圖綜合波、間期和段的圖解胸前導聯(lián)QRS波群的特點(2)QRS波群:形態(tài)1)胸導聯(lián):靠近心臟,波形大且固定V1、V2:多呈rS型,R/S<1,且Rv1<1.0mvV1、V2導聯(lián)不應有Q(q)波,(可呈QS)V3、V4:多呈RS型,R/S=1V5、V6:多呈Rs型,R/S>1.且Rv5<2.5mvV1至V6R波逐漸變大,S波逐漸變小,R/S由小變大(2)QRS波群:形態(tài)2)肢導聯(lián):肢導聯(lián)的QRS波群形態(tài)和振幅變化較大I、II:主波向上

可見到R、qR、Rs、qRs型

III:qRS主波方向常隨電軸而變化。aVR:qRS主波向下,呈四種形態(tài)QS、Qr、rS、rSr’波aVL、aVF:形態(tài)多變,在多數(shù)情況下,主波向上,可見R、qR、qRs、Rs型,少數(shù)情況下,主波向下,表現(xiàn)為rS型,不可出現(xiàn)QS、Qr型,若見到,提示心梗QRS波群:振幅電壓:

至少一個肢導聯(lián)QRS波群電壓和≥0.5mV至少一個胸導聯(lián)QRS波群電壓和≥0.8mV(異常:心肌炎、心梗、心包積液、肺氣腫、氣胸)Rv1<1.0mV,Rv5<2.5mv,RI<1.5mV;RavR<0.5mV;RavL<1.2mV;RavF<2.0mV;(3)Q波:除aVR導聯(lián)外,正常人Q波時間<0.04s,

振幅<同導聯(lián)R波的1/4,而且無切跡。正常時,V1、V2導聯(lián)不應有q波,但偶可呈QS型;V3導聯(lián)q波也很少,V4~V6可見到正常范圍的q波。4、J點:QRS波群的終末與S-T段起始的交接點。

J點多在等電位線上,常隨ST段的偏移而發(fā)生移位。5、S-T段

QRS波群的終點到T波起點間的線段。代表心室緩慢復極過程。正常人S-T段多為一等電位線,有時亦可有輕微的偏移。下移:任一導聯(lián),ST段下移不能超過0.05mv上移:V1、V2、不能超過0.3mv,

V3不能超過0.5mv,

其它導聯(lián)不能超過0.1mv

ST段(STsegment):為QRS綜合波之后位于基線上的一個平段,其后出現(xiàn)向上或向下轉折的一個波為T波,代表心室緩慢復極過程。正常心電圖綜合波、間期和段的圖解臨床意義:

ST段上移:①S段斜行向上與T波融合,形成弓背向上的單向曲線:心梗②ST段抬高,弓背向下:心包積液、結核性心包炎ST段下移超過0.05mv:見于心肌炎、心肌損害、低血鉀、洋地黃中毒、心室肥大、束支傳導阻滯等③ST段抬高,未必有明顯弓背向上或向下,模棱兩可:室璧瘤④ST段抬高不典型:變異型心絞痛6、T波代表心室快速復極時的電位變化形態(tài):寬大圓滑的波,不對稱,前長后短,波峰靠后方向:正常情況下,大多與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直立:I、II、V4~V6

倒置:aVR必須倒置不定向:III、aVF、aVL、V1~V3T波(Twave):由心室復極化形成,正常情況下,T波的方向大多和QRS主波方向一致正常心電圖綜合波、間期和段的圖解

電壓:III、aVF、aVL、V1~V3導聯(lián)外其他導聯(lián)(在以R波為主的導聯(lián)中),T波不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