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健脾寧心方治療脾腎虧虛型先兆流產30例_第1頁
補腎健脾寧心方治療脾腎虧虛型先兆流產30例_第2頁
補腎健脾寧心方治療脾腎虧虛型先兆流產30例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補腎健脾寧心方治療脾腎虧虛型先兆流產30例

妊娠中有少量陰道出血,停止后無腰痛腹痛的患者,稱為胎盤出血。若妊娠期僅有腰酸腹痛下腹墜脹,或伴有少量陰道出血者,稱為胎動不安。胎漏,胎動不安是墮胎、小產的先兆。西醫(yī)學稱為先兆流產,是婦科常見病之一。筆者跟隨導師將2008年6月~2009年12月期間在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婦科就診,西醫(yī)診斷為早期先兆流產,中醫(yī)辨證為脾腎虧虛型的30例患者,運用補腎健脾寧心方(經驗方)進行治療,取得了滿意效果。1臨床數(shù)據(jù)1.1各歲在孕周和孕周不同60例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30例,年齡(28.37±3.5)歲;孕周(8.67±1.80)周;有自然流產史16例。對照組30例,年齡(27.84±3.07)歲;孕周(7.98±1.77)周;有自然流產史14例。兩組患者年齡、孕周、自然流產次數(shù)等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1.2診斷標準1.2.1妊娠合并心臟病放置試驗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婦產科學》制定。(1)病史:有停經史和早孕反應,有陰道流血,伴有小腹疼痛或腰酸脹痛;(2)妊娠試驗:血、尿妊娠試驗陽性;(3)婦科檢查;子宮頸口未開,子宮體軟,大小與孕周相符;(4)超聲波檢查;B型超聲波檢查子宮大小、孕囊或胚胎(胎兒)發(fā)育與孕周相符;(5)其他:基礎體溫測定在36.7℃左右。1.2.2腰痛、伴陰道少量下血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醫(yī)婦科學》制定;主癥:妊娠期間小腹墜痛或隱痛,腰酸痛或伴陰道少量下血;次癥:兩膝酸軟,倦怠乏力,頭暈耳鳴,惡心,腹脹納差,食少納呆,面色恍白,手足心熱、心悸氣短,或心煩失眠、夜尿頻多、大便干結;舌脈;舌質暗淡,苔薄白,脈細略滑或無力;凡具備主癥及舌脈,另具備次癥1項或以上即可。2治療方法2.1中醫(yī)組本組方選用補腎健脾寧心方(經驗方)治療,藥用桑寄生10g,菟絲子10g,黨參15g,黃芪15g,白術15g,蓮心10g,苧麻根10g,紫蘇梗10g,石斛15g,甘草5g。上藥由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煎藥室統(tǒng)一煎制而成,每袋200mL,口服1袋/次,2次/d,飯后2h服用。連服10d為1療程,癥狀未消除或既往有自然流產史或復發(fā)性流產者一般建議服用至妊娠3個月后逐漸減量。2.2妊娠合并心臟病放置黃體酮20mg,im,1次/d;絨促性素1000u,im,1次/d。連用10d為1療程,癥狀未消除或既往有自然流產史或復發(fā)性流產者一般建議使用至妊娠3個月。有陰道出血者建議臥床休息,并禁生冷辛辣刺激飲食及發(fā)物。若有流產史者,孕期禁性生活,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心情舒暢。3績效觀察與評估標準的觀察3.1陰藥療效標準(1)痊愈:治療后5d內陰道流血停止,小腹疼痛及腰酸脹痛等癥消失,B超檢查子宮大小、胚胎發(fā)育與孕周相符,證候積分減少≥95%,孕12周時胎兒發(fā)育正常;(2)顯效:治療后7d內陰道流血停止,小腹疼痛及腰酸脹痛等癥明顯減輕,B超檢查子宮大小、胚胎發(fā)育與孕周相符,證候積分減少≥70%,<95%,孕12周時胎兒發(fā)育正常;(3)有效:治療后10d內陰道流血停止,小腹疼痛及腰酸脹痛等癥有所減輕,B超檢查子宮大小、胚胎發(fā)育與孕周相符,證候積分減少≥30%、<70%;(4)無效:治療后陰道流血超過10d以上,小腹疼痛及腰酸脹痛等癥無減輕或有加重,B超檢查子宮大小與孕周基本相符或小于孕周,胚胎發(fā)育不良或停止發(fā)育,甚至流產,證候積分減少<30%。3.2療效判定標準(1)痊愈:治療后各癥狀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2)顯效:治療后各癥狀明顯減輕,證候積分減少≥70%,<95%;(3)有效:治療后各癥狀有所減輕,證候積分減少≥30%,<70%;(4)無效:治療后各癥狀無減輕或有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0%。3.3采用t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經t檢驗,等級數(shù)據(jù)經ridit分析4治療效果4.1兩組之間的綜合效應比較表14.2兩組治療前后的中醫(yī)癥狀表24.3副作用組患者在使用期間未發(fā)現(xiàn)明顯的副作用5理氣健脾,養(yǎng)胎安神胎漏、胎動不安其主要病因為腎氣虧損,不能固攝胎元;或因脾虛、氣血損傷不能滋養(yǎng)胎元,使胎元不固;加之患者因擔心腹痛、陰道出血損及胎兒易致心煩、心神不寧。導師認為心腎、胞宮間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因“胞脈者上系于心”、“心主定神,腎藏精”。正常情況下,心火下降于腎使腎水不寒,腎水上濟于心使心火不亢,心腎相交水火既濟。而胞宮則是其交濟的場所,胞宮的藏瀉是建立在心腎相濟的基礎上,心血腎精由胞脈輸注達于胞宮,經孕乃可正常。《慎齋遺書》指出:“欲補腎者先寧心,使心得降,腎始實”,此與現(xiàn)代醫(yī)學的鎮(zhèn)靜安神治療同理。故對于胎漏、胎動不安患者的治療,在補腎方藥中必加健脾益氣之品,其寓意不在健脾,而重在補氣,“疏得一分氣,養(yǎng)得一分胎”,同時勿忘對心的調理,予以寧心安神,心氣下降,心腎交濟,胎元始能穩(wěn)固。補腎健脾寧心方中桑寄生味苦甘性平,可補肝腎,安胎元,《景岳全書》云:“桑寄生,主女子血熱崩中胎漏,固血安胎”。菟絲子味辛甘性平,治腎虛體弱,可平補腎陰腎陽,補而不燥,滋而不膩,與寄生相伍,共為君藥;黨參有補氣益血的作用,且能和脾胃而促進新陳代謝。黃芪能補脾肺之氣,為補氣之要藥。白術有補氣健脾和安胎之功。2藥合用健脾益氣安胎為臣藥;且2藥與寄生、菟絲合用補腎益氣兼以補脾,腎主先天,脾主后天,腎脾合治,先后天氣血雙補,從先天以固胎元,從后天以養(yǎng)胎體。黨參、白術為對藥合用健脾益氣,是以后天養(yǎng)先天,生化氣血以化精,先后天同補,加強安胎之功;苧麻根性寒,味甘,功能清熱安胎,涼血止血;蓮心具有補脾益腎,養(yǎng)心安神的功效;紫蘇梗功能理氣安胎。石斛能養(yǎng)陰清熱,益胃生津。4藥合用具清熱涼血、寧心安神之效為佐藥;甘草調和藥性,為使藥。全方組合共奏補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