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流程專題_第1頁
工藝流程專題_第2頁
工藝流程專題_第3頁
工藝流程專題_第4頁
工藝流程專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無機化學綜合應用之化學工藝流程題易慧勇常見金屬元素如Na、Mg、Al、Fe、Cu等與常見非金屬元素如H、C、N、O、Si、S、Cl等各部分知識的綜合運用??季V要求例12015·浙江理綜,13某同學采用硫鐵礦焙燒取硫后的燒渣主要成分為Fe2O3、SiO2、Al2O3,不考慮其他雜質(zhì)制備七水合硫酸亞鐵FeSO4·7H2O,設計了如下流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溶解燒渣選用足量硫酸,試劑選用鐵粉2,控制pH是為了使Al3+轉(zhuǎn)化為AlOH3進入固體24·7H2O產(chǎn)品的過程中,須控制條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D若改變方案,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至過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經(jīng)結(jié)晶分離也可得到FeSO4·7H2O解析根據(jù)題意,分析得出以下流程:A項,溶解燒渣選用足量硫酸,試劑選用鐵粉,正確;B項,由于SiO2不溶于硫酸,則固體1中一定含有SiO2,為了使溶液中的Al3+轉(zhuǎn)化成AlOH3沉淀,故用NaOH溶液控制pH,得固體2為AlOH3,正確;C項,由于Fe2+易被氧化、FeSO4·7H2O易分解,故在從FeSO4溶液中得到FeSO4·7H2O產(chǎn)品過程中,須控制條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正確;D項,若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至過量,得到的為FeOH3,用硫酸溶解得到Fe2SO43溶液,故經(jīng)結(jié)晶不能得到FeSO4·7H2O,錯誤。答案D統(tǒng)覽整體截段分析解題策略化工流程題目在流程上一般分為3個過程:化工流程中常見的操作與名詞1原料處理階段的常見考點與常見名詞2分離提純階段的常見考點3獲得產(chǎn)品階段的常見考點4其他常見考點例22015·全國卷Ⅰ,27硼及其化合物在工業(yè)上有許多用途。以鐵硼礦主要成分為Mg2B2O5·H2O和Fe3O4,還有少量Fe2O3、FeO、CaO、Al2O3和SiO2等為原料制備硼酸H3BO3的工藝流程如圖所示:統(tǒng)覽整體、截段分析是做“化工流程”題的主要方法?;卮鹣铝袉栴}:1寫出Mg2B2O5·H2O與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為提高浸出速率,除適當增加硫酸濃度外,還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兩條。解析Mg2B2O5·H2O與硫酸反應生成H3BO3、MgSO4,配平即可。為提高浸出速率,可以從溫度升高溫度、濃度、增大接觸面積將礦石粉碎等角度分析。2利用________的磁性,可將其從“浸渣”中分離。“浸渣”中還剩余的物質(zhì)是_____________寫化學式。解析Fe3O4具有磁性,可以利用鐵塊將其從“浸渣”中吸出。SiO2不溶于H2SO4,CaO與H2SO4生成CaSO4微溶于水,所以“浸渣”中還有SiO2和CaSO4。此時溶液中除H3BO3外還有MgSO4、Fe2SO43、FeSO4、Al2SO43。Fe3O4SiO2和CaSO43“凈化除雜”需先加H2O2溶液,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再調(diào)節(jié)溶液的pH約為5,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凈化除雜”先加H2O2的目的是將Fe2+氧化為Fe3+,然后再通過調(diào)節(jié)pH促進Fe3+、Al3+水解生成FeOH3、AlOH3沉淀而除去。將Fe2+氧化為Fe3+使Al3+和Fe3+形成氫氧化物沉淀而除去4“粗硼酸”中的主要雜質(zhì)是_____________填名稱。解析“粗硼酸”中的主要雜質(zhì)是沒有除去的MgSO4。5以硼酸為原料可制得硼氫化鈉NaBH4,它是有機合成中的重要還原劑,其電子式為________________。解析NaBH4由Na+和BH組成。其中的氫顯-1價,-1價的H具有較強的還原性。七水硫酸鎂6單質(zhì)硼可用于生產(chǎn)具有優(yōu)良抗沖擊性能的硼鋼。以硼酸和金屬鎂為原料可制備單質(zhì)硼,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制備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以硼酸和金屬鎂為原料可制備單質(zhì)硼的過程是:H3BO3分解生成B2O3,B2O3與金屬鎂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單質(zhì)B。2B+3MgO題后反思對本題命題思路的研究,不難發(fā)現(xiàn)命題者的良苦用心——整合的思想。即“以元素為載體”,把眾多的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雖然年年題不同,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都是考查基礎知識的運用,不要因試題的“穿新衣,戴新帽”而驚慌失措?!耙c得全分,難點能得分,規(guī)范得高分”。精練1【2016北京理綜化學27.】(12分)以廢舊鉛酸電池中的含鉛廢料(Pb、PbO、PbO2、PbSO4及炭黑等)和H2SO4為原料,制備高純PbO,實現(xiàn)鉛的再生利用。其工作流程如下:

(1)過程Ⅰ中,在Fe2催化下,Pb和PbO2反應生成PbSO4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過程Ⅰ中,F(xiàn)e2催化過程可表示為:i:2Fe2PbO24HSO42?=2Fe3PbSO42H2Oii:……①寫出ii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bPbO22H2SO42PbSO42H2O2Fe3+PbSO42—==PbSO42Fe2+精練2實驗室利用硫酸廠燒渣主要成分為鐵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備聚鐵堿式硫酸鐵的聚合物和綠礬FeSO4·7H2O,主要工藝流程如下:2過程①中,F(xiàn)eS、O2和H2SO4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過程③中需加入的物質(zhì)是_____。解析溶液為Fe2SO43,需加入還原劑將Fe3+還原為Fe2+,又不帶入雜質(zhì)離子,故需加入鐵粉。4FeS+3O2+6H2SO4===2Fe2SO43+6H2O+4S鐵粉精練3硫酸鉛PbSO4廣泛應用于制造鉛蓄電池、白色顏料等。利用方鉛礦精礦PbS直接制備硫酸鉛粉末的流程如下:1步驟Ⅰ中生成PbCl2和S的離子方程式為 ,加入鹽酸的另一個目的是為了控制pH值在05~10,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PbS+2Fe3++2Cl-===PbCl2+2Fe2++S抑制Fe3+、Pb2+的水解氣化爐燃燒爐①C(s)+H2O(g)CO(g)+H2(g)

ΔH=+131.6kJ·mol-1②CO(g)+H2O(g)CO2(g)+H2(g)ΔH=-41.2kJ·mol-1③CaO(s)+CO2(g)CaCO3(s)

ΔH=-178.3kJ·mol-1④C(s)+O2(g)===CO2(g)ΔH=-393.8kJ·mol-1⑤CaCO3(s)===CaO(s)+CO2(g)

K精練4由生物質(zhì)能通過綠色化學途徑制取氫氣是當前能源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如圖表示的是以CaO為吸收體,將生物質(zhì)經(jīng)與水蒸氣反應制取H2的流程生物質(zhì)簡寫為C。其中氣化爐和燃燒爐中分別發(fā)生的主要反應如表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當生物質(zhì)的量一定時,隨著水蒸氣與氧氣的投料比γ=的增大,CaCO3的分解率會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原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減??;當水蒸氣與氧氣的投料比γ=增大時,將促進反應①②正向進行,反應④的反應程度減小,不利于反應⑤進行,造成CaCO3的分解率減小解答無機化工流程圖題的策略1粗讀題干,挖掘圖示圖示中一般會呈現(xiàn)超出教材范圍的知識,但題目中往往會有提示或者問題中不涉及,所以一定要關注題目的每一個關鍵字,盡量弄懂流程圖,但不必將每一種物質(zhì)都推出,只需問什么推什么。如制備類無機化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