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渤海上京龍泉府城市綠地的五鳳樓渤海上京宮城第2、3、4號門址發(fā)掘簡報
渤海市景龍泉村宮殿位于龍泉村北部的中心。1928-1934年,日本學者進行了幾次調查和挖掘。1973年至1968年,中國和韓國的聯(lián)合考古隊也對宮主以南的宮殿進行了挖掘,但許多具體情況尚未得到澄清。1979年,寧安縣文物管理所為加固門壁,清理了午門址(又稱“五鳳樓”)東側門址(即1號門址),對宮城城門的形制等有了新的認識。1982—1983年,我們發(fā)掘清理了午門址和宮城南墻的另三座門址(編為2—4號門址),并在3號門側發(fā)掘了一座房址(編號F1)。這里介紹發(fā)掘的主要收獲(圖一)。一門帳基地和2號門1、高足園拓展空間,下封圖2午門系指宮城正南門門樓和臺基,在渤海的史料中未記載,清代文獻中稱之為“五鳳樓”。午門由臺基和門樓兩部分組成,臺基保存較好,門樓除礎石外,其它建筑已無存(圖二)。臺基平面基本呈長方形,兩邊各有一凸出部分為門墩。臺基東西長42(凸出部分除外)、南北寬27、高于現(xiàn)地表5.2米,臺基上部略內收。據(jù)鉆探得知,臺基深入地下1.3—1.5米。臺基是一層砂土加一層鵝卵石夯筑而成,夯層厚0.15—0.16米。臺基砌內外兩道墻,內墻用玄武巖石塊砌成,外墻用條石砌筑,條石砌在內側有槽的基石上,槽深0.05米。臺基南北壁及四角有12條縱向溝槽,溝槽與墻同高,寬0.12—0.15、深0.1米,推測這12條溝槽為砌墻時所立的“標桿”遺跡。門樓的礎石,南北7排,東西10排,現(xiàn)存礎石45塊。根據(jù)發(fā)掘的情況分析,礎石放置前先在臺基上挖深1.5米、直徑稍大于礎石的坑,坑內填三塊大石塊,然后將礎石放置其上。礎石均為圓覆盆式,直徑0.74—0.76米,其中部分礎石只鑿出半面覆盆。在礎石之間發(fā)現(xiàn)用白灰抹墻留下的跡象。2、2門墩與柱洞的形制2號門址位于午門臺基址西側,保存較好,門道西側門墩現(xiàn)高5米,東側門墩與午門臺基建在一起,兩門墩之間為門道(圖三)。兩側門墩上沒有晚期堆積,表土下即是石塊堆砌的門樓基座。門道內堆積達4米余,其表土層厚0.2—0.3米,出土民國初年在午門臺基建廟時留下的磚瓦等。表土層下為亂石堆積,夾雜渤海時期磚瓦及燒土、木炭、白灰,其下為門道地面。城門四周和午門附近的地層堆積與門道內相同。西側門墩東西寬10、南北長12、現(xiàn)高近5米。門墩用玄武巖石塊砌成,四角交錯砌條石,四壁上部內收。在南北兩墻偏東處各有一與墻同高,寬0.2、深0.15米的溝槽,其作用與午門臺基墻上的溝槽相同。門墩四壁皆抹白灰面,從灰面橫斷面處可看出南壁白灰面共抹四層,每層厚0.02米。這四層白灰面應是不同時期抹上的。門墩上距東壁3米處有一排南北走向的三個長方形柱洞。柱洞深3.8、長0.6、寬0.3米,柱洞之間相距3.2米,柱洞四壁用石塊砌成,其底部墊石塊作柱的基石。從柱洞的位置、形制來看,可能是建門樓所用的“永定柱”。在與午門建在一起的另一側門墩的相應處,也有三個“永定柱”柱洞。門道長12、寬5米,保存較好,用厚0.3米左右不規(guī)則形大塊玄武巖石板拼鋪地面,拼縫似龜裂紋。門道內有制作光整的石門檻兩道,相距2.85米,每道門檻分東西兩段,每段長1.25、寬0.15、高0.27米。兩段間距2.2米。在門檻東西兩端處上面各有一長0.25、寬0.05、深0.05米的長方形凹槽,此槽是安放門框用的。在正對安放門框的凹槽下面置有門枕石,枕石中間有一寬0.5、深0.1米的溝槽,門檻安放在溝槽內。門道南側第一道門檻下枕石長0.9、寬0.3、厚0.25米,枕石的北端(即門檻的北側)中間處各有一長0.23、寬0.14、深0.05米的長方形槽。門道北側第二道門檻下枕石長1.05、寬0.47、厚0.22米,底部呈半圓形,北端也有一長寬各0.2、深0.05米的方形槽。從所在位置看,枕石上的槽應是承門樞的軸槽。在兩道門檻各自間距中,各有一長0.3、寬0.1、殘高0.15米的石樁,俗稱“將軍石”(圖四)。門道內發(fā)現(xiàn)木炭、鐵釘、鐵片、白灰殘塊等遺物,應是門或門道內建筑被燒后留下的。以門枕石的間距計算,兩扇門寬度為4.3米左右。門道兩側的墻與地面垂直。壁上留有清晰的立柱痕跡,每側15根,東西對稱,柱痕直徑約0.35、柱與柱間距約0.45米,柱痕已燒成紅褐色。根據(jù)柱痕可以看出,該門也是兩壁立排叉柱的木結構過梁式建筑。排叉柱的下面是寬0.2、厚0.1米的地栿炭跡,地栿下為寬0.7、厚0.6米的土襯石,此石被門壁壓住0.22米。從土襯石部分壓在門壁下的跡象看,門道應先于門墩而建(圖五、六)。午門臺基南5米處為護城河,為剖面呈梯形的溝,上寬下窄,上寬2.5、深1.8米,除白灰、木炭外,還出有石獸頭和磚瓦等遺物。3、瓦的裝飾作用主要為磚、瓦,數(shù)量相當多,種類也較多。磚均為模制,灰色,火候較高,質硬,有長方形和方形兩種。長方形磚中一部分在寬面上有粗繩紋,一部分除在寬面飾繩紋外,在窄長面飾忍冬紋(圖七)。方形磚中一部分寬面有粗繩紋,一部分在寬面正中飾雙重八瓣寶相花,周圍飾花瓣,四角有對稱的花紋圖案,四邊正中分別飾四個小六瓣寶相花和花葉(圖八)。瓦有三種。板瓦均前寬后窄,分大小不同的幾種規(guī)格,部分前沿有花紋,可能作裝飾屋檐用。筒瓦前后寬度相同,亦有大小幾種,瓦后部有瓦唇,有的瓦唇上有小孔,可能是固定穿釘用的(圖九)。檐頭筒瓦,瓦當部分的紋飾可分20種,基本為蓮花紋,中間花蕊凸出,周圍有四至七個花瓣呈輻射狀,花瓣之間有各種襯底花;均模制,瓦當?shù)倪吘壓芎?。在部分瓦上還有戳印或刻字,大部刻印在板瓦底面和筒瓦唇邊,多為一字,亦有兩字。磚瓦的尺寸均與《東京城》、《渤海磚瓦窯》中記述的磚瓦尺寸相同。石獸頭猛獸形象,大嘴張到耳根,牙齒鋒利,眼、鼻、耳凸出。后部有一方孔。門樞分上下兩部分,下部是釘在門檻上的扁鐵,一邊有半球形凸起的樞;上部接在門扇底部,一邊向里凹進,與下部的樞相對合(圖一〇)。鐵釘樣式很多,釘?shù)臋M斷面為四角形,多數(shù)釘帽在頂部打成勺頭狀,還有部分為斗笠狀。二3數(shù)字門地址1、門墩與門墩的形制3號門位于2號門以西57米處,在其西門墩南北兩側還發(fā)現(xiàn)房基和殘墻基等遺跡。門址較低凹,門墩損壞較嚴重,尤其是西門墩。門道部分除南口遭到破壞外,其余保存尚好(圖一一)。門墩及兩側城墻殘高2.2—3.1米,東門墩西北角等處的渤海時期堆積受近代不同程度的擾亂,門墩和城墻頂部的表土層較薄,渤海時期的石塊仍暴露可見。門洞堆積不超過1米,表土層厚10—40厘米,出大小玄武巖石塊,還有現(xiàn)代墓葬及其它雜物。表土層下為渤海時期堆積,厚15—25厘米,內含白灰塊、木炭塊、磚和鐵釘,門墩和門洞墻壁底部,是墻壁脫落的石塊、磚瓦。此層下即門道的石板路面,路面下的墊土層由數(shù)層黃黑粘土、黃沙與小石塊摻雜構成,其下以碎石為基礎,基礎下為生土。東西門墩均接城墻。東門墩平面呈南北向長方形,南壁長4.14、西壁長7.55、北壁長4.15米,東壁與城墻銜接部分外,分南北兩部分,北部長1.9、南部長1.85米。門墩壁亦用玄武巖石塊壘砌,內夯填黃土與碎石塊,折角處一般用加工平整的大塊石砌筑,現(xiàn)殘存最高處1.8米。門墩的南、北、東壁砌筑方式相同,西壁即為門道東壁,茲舉南壁作介紹。南壁厚35—40厘米,砌石尚存五層,底層為經(jīng)修整的玄武巖石條,長40—50、厚35厘米,其上用不規(guī)則石塊砌筑,石塊只加工一面,加工的平面向外,石塊間以小石塊墊實縫隙,以粘性黃沙泥作漿。值得注意的是門墩東南角從上至下均使用加工規(guī)整的大角石。為防止移位,于兩塊角石上還施用了類似現(xiàn)代建筑學中“企口”的技術手法。西門墩形制與東門墩同。東門墩西南角、西門墩東南角已被破壞,余除東門墩東北角使用僅加工一面的石塊外,均使用與東門墩東南角相似的角石。墩壁外表均抹白灰,東門墩東壁北部殘留面積較大,高1.4、厚0.04米(圖一二)。東門墩南壁墻前尚保留一排東西向排列的散水石,殘長3.85、北距墩墻寬1.2、高出地面0.2米,石塊皆經(jīng)粗略加工,內含一些細碎的白灰塊,此為散水外沿,散水原寬度應門道長7.55、寬4.55米,為單門道。中部和南部用稍經(jīng)修整的灰色玄武巖石板鋪路面,石板呈大小不一的不規(guī)則狀,鋪設時利用其直角線拼接,間隙用小石塊填補。路面中部隆起,南北漸低,路面因長期使用而磨蝕光滑,在門道中間石門檻兩側的路面上各有一條車轍溝,間距1.05米。門道北部為土質路面,質硬,有大面積燒痕。門道南北口與夾砂黑土路面相連。門道中部和南部有兩道玄武巖石門檻,證明設兩重門。南起第二道門保存較好,設于鋪路板石之間,由中、西、東三段組成,全長4.37、厚0.18米。中段長2.2米,中部有1米長部分高于路面0.18米,經(jīng)細致修整,因使用已磨蝕光滑。西段長1.2米,其西端有一段高出地面0.15米,長0.3米,外表修琢得不平整。東段的東端已損壞,據(jù)殘存部分看,其形制與西段相同。在東、西段門檻石兩端底部,各設一長方形門枕石,亦由玄武巖精修而成。門枕石中部有一東西向凹槽,長35、寬20、深5厘米,槽內放置門檻石。門枕石的北側也有放置門樞的凹槽,呈南北向長方形,長20、寬15、深12厘米。第一道石門檻距第二道2.3米,僅存中段,據(jù)殘跡判斷,其形制與第二道石門檻相同。東門墩西壁底部向西至東門枕石、西門墩東壁底部向東至西門枕石的各0.95米寬的狹長地帶為門道兩側的柱壁區(qū),是放置土襯石、小塊墊石、地栿及立排叉柱的地方。西柱壁區(qū)破壞較嚴重,現(xiàn)僅介紹東區(qū):東門枕石以東有一南北與門道同長,寬15厘米的白灰?guī)?質堅硬,含雜質較多,與鋪道石板及土襯石結合較緊密。白灰?guī)б詵|為土襯石,其殘存范圍南起第一道石門檻以南30厘米,北至第二道石門檻以北3.1米。土襯石的東半部被壓在東墩西壁之下,外露的西半部寬0.5米左右。土襯石上面撒放一層表面經(jīng)粗略加工而較為平整的小石板,石板的形狀,尺寸不一,已燒成淡紅色。土襯石上保留一條貫通南北的黑色間紅色燒烤痕跡,有炭屑摻雜,可能是木地栿。壘砌于土襯石之上的東墩西壁殘高1.5、殘長5米,墩壁有兩種砌法,一種是由不甚規(guī)整的大石塊砌成,邊長約40、厚約35厘米,表面粗略加工,尚存約4厘米厚的白灰抹面;一種是由不規(guī)則的小石塊砌成,表面殘存草泥。兩種砌石交錯,間距40—50厘米,石塊多被燒成紅色。據(jù)殘跡判斷,第一種為墩壁面的砌法,第二種是立排叉柱處的砌法。2、甲石和配器均有典型特征金屬器3號門出土的遺物中,鐵器的數(shù)量較多,其中尤以鐵釘為最,另有少量車輛零件和鎧甲片等。這些鐵器大部分已殘損或嚴重氧化。此外還出土銅帶扣一枚。現(xiàn)擇有代表性、較完整的器物介紹如下:鐵釘可分四種。3M:19,長35、直徑1.7、釘帽直徑2.5厘米,斷面略呈方形,形體長而粗壯,釘帽小而形狀不規(guī)則,是將釘體砸扁后再向一側彎折而成的。釘體根部最粗,向釘梢方向漸細,彎曲呈魚鉤狀。這是出土鐵釘中最大的一枚。3M:155,長20.5、釘帽直徑1.9厘米,斷面略呈方形,長、寬為1.2×0.8厘米,形體細長,釘帽較扁大,也是由釘體根部砸扁后再向一側彎折而成的(圖一三·3)。3M:47,長8.6、帽徑1.9厘米,釘體細長,釘帽圓而扁大,釘體截面略呈方形,直徑0.7厘米。3M:49,長11厘米,根部最粗,0.8×0.5厘米,截面略呈扁方形。無釘帽,彎曲呈“7”字形。鎧甲片出土很少,保存較完整的有兩片,一片為3M:252,形體寬大,全長5.8、寬3、厚約0.1厘米。上寬平直,兩側邊線略彎曲,至下部呈弧形。甲片上有穿孔13個,豎列三排,孔徑0.1厘米(圖一三:1);另一片3M:39,形體瘦長,上端略有殘損,殘長5.5、寬2.3,厚0.1厘米。兩側邊線紋齊直,至下端時折收明顯。甲片上有穿孔六個,孔徑0.1厘米(圖一三:2)。車已殘剩一半,鑄鐵制成,外徑8.6、高4.4、最厚處0.7厘米,壁斷面呈楔形。內壁經(jīng)過嚴重磨損,外壁有兩條豎向凸棱(圖一三:6)。花形飾件鐵片制成。直徑2.8、厚0.1厘米,由八個凸起的花瓣組成。中心部分最高,并有一直徑0.4厘米的小孔(圖一三:7)。釘環(huán)由一枚圓環(huán)和一枚雙體卡釘復合組成,目前圓環(huán)仍可轉動,只是卡釘略有損壞。釘體長17、粗0.9、環(huán)外徑3.3、環(huán)的截面直徑為0.6厘米,卡釘與圓環(huán)結合處的釘體扁寬,約1.1厘米。至梢部分開向左右彎折(圖一三:8)。三角形鐵器三角形,中心部分厚約1.1、角長1.5、角的直徑約0.5厘米,角尖處漸細,角略彎曲(圖一三:4)。銅帶扣制做精細,長3、寬2.6厘米。扣環(huán)呈扁圓形,由銅片制成??坩樢咽?但穿軸尚在??凵沓拾雸A形,用三枚鉚釘將兩層薄銅片鉚合而成,中隔空隙約0.3厘米(圖一三:5)。陶器和磚瓦陶器為少量的殘碎陶片和一件小型完整器物,出土于3號門旁的F1門道、門墩一帶。磚瓦以長方形磚數(shù)量最多,方磚次之,筒瓦和板瓦較少。小圜底器1件。泥質灰陶,手制,素面。高3.1、口徑2.8、壁厚0.3厘米。器壁較直,圜底,外表有淡黑色燒痕(圖一四:1)。陶片3M:153,泥質灰陶,質地較硬,有輪制痕跡。器表橫施一條凸起于器表的壓印網(wǎng)格狀紋飾帶,寬4.5厘米,紋理規(guī)整。陶片厚達1.3厘米,弧度很小,可能是大型缸甕類器物的腹片(圖一四:2)。筒瓦3M:279,灰色夾砂,質地較硬。瓦身長31、寬17、厚1.6厘米。瓦頭長5、厚1.2厘米。瓦頭的外表有一條較深的凹帶,瓦的內面有粗布紋(圖一四:3)。三4數(shù)字門地址1、門墩與門墩的配合4號門址位于午門址東門道東側約70米處,地層堆積比較簡單,以宮城墻南側門道部分的堆積為例,表土層厚25—35厘米,第二層為磚、瓦、石堆積層,從此層中的大量玄武巖石塊以及磚、瓦、木炭、白灰塊等情況來看,應是4號門廢棄后城門樓及城墻的倒塌堆積。此層下即見殘存的門墩、門道地面及門址基礎,門基下面即黃生土層。在東側門墩的東部,有幾座近代墓葬打破了第二層,但未與4號門基址發(fā)生直接關系。從宮城墻南側的兩個門墩以及門墩之間門道等形制規(guī)格來看,都與3號門一致,只是宮城南墻堵住了中間的門道(圖一五)。左右兩門墩相互對稱,形制一致,東西各長4.5米,北面皆倚砌在宮城南墻上。由宮城南墻各向南凸出2.1米,呈長方形。門墩系用玄武巖石塊砌成,用白灰粘合,外壁用規(guī)整石塊砌筑,使壁面平直美觀,也便于抹白灰墻皮,內部則用不規(guī)整石塊堆砌,灌以白灰泥。西門墩殘存高度在渤海時期地面以上1米許,東門墩殘存高度為1.25米。西門墩西側外壁與東門墩東側外壁,以及二者的南側外壁向內皆略有收分,外抹約3厘米厚的白灰墻皮。兩門墩內側底部各為一塊加工規(guī)整的大石條,下半部砌在基礎之內,露出部分高出門外渤海地面0.4米,高出門道地面0.1米左右。左側大石條南北長1.35、東西寬0.75米,東側大石條南北長1.3、東西寬0.7米。加上砌在基礎之內的一部分,這兩塊大石條的厚度皆在0.7—0.8米之間,它們的南端在背門道的一側各有一個南北長0.5、東西寬0.2、深0.05米的凹槽。東側大石條的東部邊緣被門墩砌石沿凹槽處壓住,由此知西側門墩砌石也應壓住西側石條的西側。這兩塊巨大厚重的石條,表面平直,分置門道東西兩側,且共處于同一平面上,石墩砌石也只各壓其外側邊緣,留出其絕大部分平面,顯然是別有用途。估計可能是承載門樓建筑用的土襯石,從其平面上都有木炭和火燒痕跡來看,其上可能置木地栿,木地栿上立柱。在西側大石條北端的一小石塊的平面上,曾發(fā)現(xiàn)一木炭殘塊,從紋理上看,是南北向平放,其上有一小塊立木炭,也許就是這種結構留下的一點跡象。另外,除西側大石條已于南部斷為兩段外,東側大石條竟東西縱向分為兩半,可見承石砌門墩與承載木結構瓦頂?shù)姆至渴谴蟛幌嗤?。由于宮城墻橫在門道道中,所以兩門墩間的這一段門道也只能是象征性門道。門道寬4.7、南北長1.5、地面高出外面渤海地面0.2米,其南端大體與兩門墩南壁對齊,只是略凹進0.05米左右,其上為不到0.1米的細沙土,沙土下則是石塊砌筑,厚1.2米左右,與兩側門墩基座連為一體。其北端有一道寬0.5米,東西與兩門墩相接,北與城墻相接的石砌臺階。這個石砌臺階高出門道0.1米,與門道兩側的大石條等高;作用不詳,臺階前的門道地面上有較長的一段木炭,長2.5、寬0.2、厚0.04米左右,附近發(fā)現(xiàn)三顆鐵釘和較多的木炭灰,可能是木門檻或門樓木結構部分燃燒塌落后留下的痕跡。門墩后面的宮城墻厚約4米,其北側臨近旅游公路,由于后代挖溝、修路取石動土,使這段遺址破壞較嚴重。在與南側相應的位置,沒有發(fā)現(xiàn)門墩、門道等跡象,只是在清理渤海地層時,發(fā)現(xiàn)有三個立柱的痕跡,周圍有燒焦的土塊、白灰塊及零散的木炭,立柱直徑在0.4—0.5米之間,立柱間距近3米。在三個立柱的南側,發(fā)現(xiàn)有一道白灰墻皮,這些跡象,應該與門址有關。2、溝槽土溝在4號門址前發(fā)現(xiàn)東西走向的一道寬2.5米左右的壕溝,經(jīng)過探掘,得知即上京宮城的環(huán)城壕溝。目前已進一步搞清了這條溝在宮城南面已發(fā)掘過的諸門門前的走向(圖一)。我們對4號門前的一段壕溝進行了部分發(fā)掘。壕溝上寬下窄,斷面呈梯形,上口寬2.5、底寬1.65、深1.8米左右,溝兩壁坡度約70°(圖一六)。溝壁修制得很光整,溝底鋪一層拳頭大小的河卵石,河卵石下面有一層約5厘米厚的白灰,河卵石與白灰粘合得很結實,應是有意鋪設的溝底,其下即生黃土,按此,溝壁也當有相應的加固措施,但目前還沒有發(fā)現(xiàn)明顯的木板或磚砌及類似溝底的做法。溝內堆積并不復雜,底部有一層0.25米左右厚的淤沙土,估計是使用時期淤積的。此層之上有一層灰沙土層,厚約0.4—0.8米,其中夾有少量炭粒和白灰粒,估計是壕溝廢棄后的堆積?;疑惩翆由霞词浅菈伴T樓的倒塌堆積,厚約0.9—1.25米,其中夾大量石塊磚瓦及少量木炭等。再上即為表土層。3、積累件,多見面,下透明面。請看,我國內在的雙4號門出土的遺物多是建筑材料,其中磚瓦最多。磚有長方形和方形兩種,皆為青灰色。長方磚長34—35、寬16、厚6厘米左右,一面飾斜繩紋,一面無紋飾。方磚邊長為0.42—0.43、厚5—6厘米,表面光潔,底面飾分段的細繩紋。瓦有板瓦、筒瓦兩種,多為青灰色,形制規(guī)格與3號門出土的相同。瓦當僅見一塊,已殘,是渤海常見的圓形蓮花瓦當。鐵釘在門道的木炭灰附近發(fā)現(xiàn)三顆,釘帽皆殘,通體均呈四棱錐體,橫斷面呈長方形,長7.5—9.5厘米。還有極少量陶片和綠釉琉璃瓦殘片。與3號門址的關系2、3、4號門址雖遭破壞,但形制還比較清楚,可以想見其當年的規(guī)模是相當宏偉的。2、3號門的門道、排叉柱、土襯石和木地栿的痕跡都十分清楚,采用了長安城門習見的立柱過梁式結構,門枕石、門檻石的形制也很近似于唐代建筑。2號門同1號門應為當時渤海國上層統(tǒng)治者出入所用,位于南墻正中,規(guī)模更大些;3號門則為運輸及宮廷其他人員出入所用,其門道石上留下的車轍溝及附近出土的車輛零件即說明了這一點。4號門形制也較清楚,推測它應為一假門,理由是:1.南側兩門墩顯系晚于其北部所倚的宮城南墻而建,所倚的宮城南墻也無分段銜接的跡象;2.其門墩、門道的形制以及出土的磚、瓦、釘?shù)冉ㄖ牧系囊?guī)格,與3號門出土的大體相同;3.午門址中軸線到4號門址的距離與3號門址的距離基本相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股權質押借款合同范本2
- 信用貸款合同模板
- 2024年國際買賣合同中英文
- 2024年建筑外墻節(jié)能保溫技術服務合同
- 2024規(guī)范的電子配件購銷合同模板
- 三輪摩托購車合同范本2024年
- 教育機構合作契約
- 2024停車場場地協(xié)議書范文
- 網(wǎng)絡證券交易平臺服務協(xié)議
- 經(jīng)營托管合同范本
- 中國介入醫(yī)學白皮書(2021 版)
- 2024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法詳細解讀課件
- 代運營合作服務協(xié)議
- 婚內財產(chǎn)協(xié)議書(2024版)
- 有限空間作業(yè)應急管理制度
- 2024全國普法知識考試題庫及答案
- 化工企業(yè)中試階段及試生產(chǎn)期間的產(chǎn)品能否對外銷售
- 籃球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浙江大學
- 國開作業(yè)《公共關系學》實訓項目1:公關三要素分析(六選一)參考552
- 碳排放核算與報告要求 第XX部分:鉛冶煉企業(yè)
- 物業(yè)及物業(yè)管理:提升旅游景區(qū)品質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