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論語》中的孔子形象看孔子的天信與命意_第1頁
從《論語》中的孔子形象看孔子的天信與命意_第2頁
從《論語》中的孔子形象看孔子的天信與命意_第3頁
從《論語》中的孔子形象看孔子的天信與命意_第4頁
從《論語》中的孔子形象看孔子的天信與命意_第5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從《論語》中的孔子形象看孔子的天信與命意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圣明智慧與仁德修養(yǎng)早在孔子所生活的時代,就被人們所深深敬仰,其弟子更是奉其為圣人。時隔兩千多年的今天,孔子仍是世人心目中的圣人。綜觀前人對孔子及《論語》的研究,絕大多數(shù)集中在孔子的思想方面,只有少數(shù)學(xué)者對圣人孔子的形象給予了關(guān)注,如對孔子的常人性認(rèn)知、孔子從凡夫俗子到圣人的演變歷程等。本文試圖通過《論語》中孔子的言行,透過孔子常態(tài)的生活片段,比較孔子與常人的異同,從而揭示圣人孔子的平常之處與常人孔子平常中包涵著的不平常。一、見孔子的中常情性孔子被譽(yù)為圣人,圣人固然圣明,但圣人同樣是凡胎俗骨,照樣擺脫不了常人的平常之處??鬃又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表現(xiàn)出來:(1)信乎天命??鬃由钤谂`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時期,時代特征決定了他也是迷信天命的。他以天命自許?!白游酚诳?曰:‘……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論語·子罕》),“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論語·憲問》),“天生德于予,桓其如予何”(《論語·述而》)。這幾處均表現(xiàn)了孔子的自信,孔子有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可是他的自信卻是通過宗教的形式反映出來的,在當(dāng)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中極具鼓動性和說服力。他還以天命誡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雖是子夏之言,其實乃孔子之言”。孔子又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論語·堯曰》),甚至在悲觀無奈時對上天呼號:“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不怨天,不尤人,下學(xué)而上達(dá),知我者其天乎”(《論語·憲問》),這里的滿腹牢騷,足見孔子也有常人之情性,并非宋明理學(xué)家所描繪的那種超凡入圣。(2)從政心切??鬃宇B強(qiáng)刻苦,勤奮好學(xué),熟習(xí)“六藝”,貫通“六經(jīng)”,推行“仁、義、禮、智、信”一系列政治主張。但孔子一生仕途坎坷,熱衷政事。自20多歲起,就想走仕途,對天下大事非常關(guān)注,經(jīng)常思考治理國家的諸多問題,仕魯四年,官至大司寇,位列大夫??鬃釉谛l(wèi)國期間,據(jù)《史記·孔子世家》載:“靈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謂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寡小君愿見!’孔子辭謝,不得已而見之……子路不說??鬃邮钢?‘予所不者,天厭之!天厭之!’。”南子是衛(wèi)靈公夫人,把持朝政,名聲很不好??鬃蛹庇谇笫?推行其“仁道”見南子,雖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此舉仍是招致他人非議,甚至他的學(xué)生。后來,孔子想通過晉國權(quán)臣趙簡子到晉國推行“仁道”未果??鬃託v來主張“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論語·子路》),但當(dāng)衛(wèi)出公輒邀請,竟毫不含糊地接受“仕衛(wèi)”。更能說明孔子求仕心切的一個例子是,公山弗擾盤踞費城造反,要孔子去,孔子打算去。子路不高興,說:“沒有地方去就算了,何必到公山那里”,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論語·陽貨》)“孔子教人以‘經(jīng)’,自己卻行‘權(quán)’不已”,難怪子路不高興。孔子懷揣“仁德政治”,四處奔走,遍訪諸侯列國,但屢遭碰壁,“累累若喪家之狗”。他急于求仕,但卻終究未能實現(xiàn)理想。追逐仕途,想通過這種方式推行自己的主張、成就自己的事業(yè),也無異乎常人之心、常人之情,可見孔子也是擺脫不了世俗常人的功名利祿觀的。此外,孔子其常人的平常之處仍有很多。他也有常人的喜怒哀樂,也有幽默風(fēng)趣的一面,理屈詞窮時也會搪塞,遇到困難會遷怒于學(xué)生等等,不過這些“平常”不但不會遮蔽圣人的光環(huán),反而能使圣人更為真實,更具血肉,而不是一個高、大、全的完美形象??鬃又跃哂羞@些常人的“平常性”,是因為他處在當(dāng)時的社會大環(huán)境之下,不可能不具有歷史的局限性。在古代,社會生產(chǎn)力不發(fā)達(dá),古人對于很多宇宙中存在的自然現(xiàn)象及社會現(xiàn)象不能作出很好的解釋,因此形成了古人的天命觀??鬃油渌湃艘粯?也不能擺脫時代的局限性,他也迷信天命,在這一點上無異于常人,這是歷史的必然。另外,孔子所處的時代正值奴隸社會末期,諸侯國眾多,群雄爭霸?!捌酵鯑|遷、周室式微,王官失守,學(xué)術(shù)下移”,西周實施的學(xué)在官府制度開始瓦解,私人講學(xué)之風(fēng)盛行于世,遂有民間諸子百家興起。動蕩社會中急于尋求安定生存的諸侯、貴族們逐漸形成了“養(yǎng)士”之風(fēng),他們需要像孔子這樣的士階層,而士階層也恰恰想通過游說這些諸侯以達(dá)到其生存和政治目的,即“學(xué)也,祿在其中矣”。通過參政,士階層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負(fù)??鬃右膊焕狻K麧M懷仁德政治,熱心救世,故急于傳“道”,迫切地希望自己的政治主張能夠得到認(rèn)可,并得以推行實施,但卻屢屢碰壁,故而使他更加求事心切,其心其情可憐可嘆,由此,孔子的這種從政心切的態(tài)度也就不難理解了。二、定的氣氣運(yùn)動孔子被尊稱為圣人,而且這種觀念延續(xù)幾千年長久不衰,其中必然有一定的道理??鬃颖赜兴愑诔H说膫ゴ笾?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并不是促使孔子從凡夫俗子變?yōu)槭ト说谋厝煌緩?而是因為孔子及其儒學(xué)歷經(jīng)千年的洗禮,仍然對今人甚至后人有著重要的啟示和影響。(一)孔子背后的言行1.“吾與點也也也。”眾所周知,背后對人進(jìn)行評論,是平常百姓都會盡量避免的事情,有德行有修養(yǎng)的人更會以此為恥??鬃邮侨藗冃哪恐械氖ト?若說他在背后評論人,聽起來是不可思議的。但孔子也是一個平常人,也會像常人一樣有不可避免的“背后評論”。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痹?“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130孔子不避人言,在三子出之后與點加以評論,這是常人的做法。但深究便會發(fā)現(xiàn)孔子此次的評論,卻不像常人那樣是背后對人的品頭論足。曾皙問:“夫三子者之言何如?”按照常理,大家皆為同門,這個問題應(yīng)該當(dāng)著眾弟子的面來問,以避免背后說閑話的嫌疑。但是既然曾皙問了孔子就得有所回應(yīng)。夫子答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贝苏Z一出,說明孔子之意并不在于制止曾皙的事后發(fā)問,也不是重召弟子回來當(dāng)面講解,而是客觀地指出:由之失在于“不讓”,是故哂之;又暗示求與赤的謙虛,“唯求則非邦也與?”“唯赤則非邦也與?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此處并無貶詞,從而肯定了二者的能力??鬃又?在于“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使萬物莫不遂其性”。點之志在于“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梢?點所言與夫子之志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夫子毫不猶豫的贊許了點。雖然曾皙受到夫子的贊賞,但他心中仍對三子之言暗分高下,以致存疑成惑,是故必欲“后”而有所問??鬃映稣Z公平,指向明確,實際是在給弟子解惑兼以表明自己的心志。這便是他的巧妙之處,雖為背后評論,仍不失品格、風(fēng)范。2.“子吾若人”與“禹充”背后責(zé)論人,可謂人之常情,人人不能避免。背后對人夸贊,則能顯示出夸贊者的品行與修養(yǎng),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南宮適問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狈蜃硬淮?南宮遷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君子哉若人!”149“適之意概以羿奡比當(dāng)世之有權(quán)力者,而以禹稷比孔子也”150。時人對孔子的此等美稱,孔子若當(dāng)面答復(fù)則會顯出驕態(tài),若他日再論則又會毫無意義,所以孔子必專等使者出,且要讓對方知道自己有所回應(yīng)??鬃淤澝滥蠈m適曰:“君子哉若人!君子哉若人!”有意讓他聽到自己心中所想,以表明他對南宮適的尚德之心的肯定。復(fù)嘆的形式表達(dá)了他對能看到這樣的尚德之人的喜悅之情。正確的贊賞能顯示出贊賞者的眼光與胸懷,于是孔子又在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了他的圣明智慧。“于人背后的言行”是人情所不能免,常人與圣人的區(qū)別在于所說的內(nèi)容是什么,目的何在,效果如何。由此可見,“于人背后的言行”利用好了就會化腐朽為神奇,有時這不僅不是令人厭惡的作為,而是必要的行事手段,圣人為此便不足為奇了。3.“有好禮,則民莫敢于不敬,以養(yǎng)思路”若說上面兩例只是在人背后作出客觀評價,不足為據(jù),那么下面一則是在背后責(zé)人之失,語氣也更為嚴(yán)厲,看似無異于常人生氣后的表現(xiàn),實則不然。樊遲請學(xué)稼,子曰:“吾不如老農(nóng)?!闭垖W(xué)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fù)其子而至矣,焉用稼?”142顯然,孔子在與弟子對話的過程中生氣了,等弟子出去后,他仍然氣憤難平,忍不住繼續(xù)斥責(zé)。乍一看,這都些是孔子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并無特別之處,事實上卻并非那么簡單。“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分析其內(nèi)容,這話并非單純的責(zé)罵,而是曉之以理,其目的是要告訴樊遲應(yīng)立志用禮樂治國,切不可意志鄙陋。勞動者只要有充沛的體力就可以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而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知識分子??鬃硬划?dāng)面教訓(xùn),特待樊遲出后指明這一點,不僅顧全了樊遲的尊嚴(yán),也給他留下思考的空間。(二)主要表現(xiàn)在對人的評價方面眾所周知,孔子有弟子三千,學(xué)有成就的七十二人,是我國的大教育家。朱熹稱贊孔子是“知無不盡而德無不全的”,孔子具備最高德行的同時又擁有最高的智慧??鬃釉u價一個人往往很客觀很恰當(dāng),既能看到別人的長處,也能看到其不足,因此在教授弟子時能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顏淵是孔子最欣賞的學(xué)生,孔子曾多次公開夸獎他,在顏淵不幸早死后,孔子悲痛難抑,大呼:“噫!天喪予!天喪予!”但孔子對他的評價也是一分為二的,說:“回也非祝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悅。”這里含蓄委婉的批評了顏回缺乏質(zhì)疑和開拓進(jìn)取的精神,沒有因個人偏好而喪失公允。子路和冉有問了孔子同一個問題,但孔子的回答卻截然相反,公西華迷惑不解,就請教老師,子曰:“求也退,故進(jìn)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對人的評價是建立在對其所作所為及言行的細(xì)致考察基礎(chǔ)之上的,對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這些都體現(xiàn)了他高于常人的非凡智慧。(三)陽貨欲見孔子每個人都會遭遇尷尬的處境,或有不愿意做的事情,這種情況經(jīng)常讓人左右為難,不知所措。那么孔子遇到尷尬的處境會怎么做呢?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180孔子不想見孺悲便以疾病推辭,這是平常人再平常不過的推辭方式。不同的是孔子待復(fù)命的人出去后,竟然取瑟而歌,故意表明自己并非生病,而是不屑于見他。這樣做不僅維護(hù)了自己的尊嚴(yán),而且擺明了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鬃訒r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涂。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薄昂脧氖露绞r,可謂知乎?”曰:“不可?!薄叭赵率乓?歲不我與?!笨鬃釉?“諾。吾將仕矣。”175陽貨歸豚,對于孔子來說是大夫之賜,“不得受于其家,則往拜其門”175,至此孔子是被逼無奈不得不見陽貨。對于不想見之人,孔子心中也會像常人一樣有回避之意。直言拒絕單純回避是常理,但是孔子想出的對策是“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這樣做既合乎禮儀又可以避開其人,可以說是對陽貨如意算盤的有力回?fù)簟W酉脑?“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歷?!边@句話給人一種印象,讓人覺得夫子的形象是正襟危坐的,而且他會比較古板不茍言笑。然而上面截取的生活片段已經(jīng)證明,作為一個圣人,孔子也像常人一樣經(jīng)歷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也迷信天命,也會像常人一樣在背后說人,適當(dāng)?shù)臅r候他還會幽默地開玩笑。但是,他背后論人不失公允,不因個人喜好而有所偏頗,他總是在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圣人之意,讓人看到在常態(tài)的背后隱藏著的圣人智慧與不凡氣度,從中我們更加深刻地認(rèn)識到了圣人的平常中包含著異于常人的高超智慧。三、孔子的人格魅力歸根到底,孔子還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平常人,有著平常人的追求、平常人的愛憎、平常人的喜怒哀樂。但是,孔子又是不凡的,千百年來,他被冠以“圣人”的稱號并不是偶然的。他與眾不同的言行、處事方式都深刻流露了其內(nèi)在的超凡智慧與思想,是這些超凡的智慧與思想使他異于常人、高于常人,近乎圣人。一部《論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