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下的花_第1頁
長白山下的花_第2頁
長白山下的花_第3頁
長白山下的花_第4頁
長白山下的花_第5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長白山下的花

中國秋沙鴨的繁殖范圍非常狹窄。主要繁殖區(qū)是俄羅斯遠東地區(qū)和中國東北的遠東地區(qū)。長白山具有豐富的森林植被和水體資源,是中華秋沙鴨的主要繁殖地之一。2006年4月至11月中下旬,作者在長白山地區(qū)拍攝中華秋沙鴨的紀錄片,在拍攝的過程中,觀察并記錄下了許多中華秋沙鴨的生活習(xí)性和行為特征。4月的中下旬,長白山腳下依然是春寒料峭,放眼望去,遠處的長白山就好像是一個戍邊的大將軍,仍然裹著厚厚的白色鎧甲,不愿意輕易脫去。雖然冬天不愿離去,可是春天并不曾放慢腳步,她的的確確已經(jīng)來了,你可以從空氣中聞到,可以從蛙鳴聲中聽到,也可以從楊柳枝上的芽包中看到。如果將春天看成是一輛守時的班車,那么成群遷徙的水禽就是搭乘這輛班車的首批乘客,其中就包括中華秋沙鴨。這些水禽聚集在已經(jīng)開化的河面取食。在冰面下躲藏了整整一個冬季的魚類和蛙類,為了呼吸到更多的氧氣,它們常常在河水的上層活動,可這時它們的活動能力相對還很差,野鴨在這里很容易捕捉到食物,這對于快速恢復(fù)由于長途遷徙所消耗的體力是至關(guān)重要的。通常,中華秋沙鴨都是以家族方式活動,只在遷徙前才集成大的群體。春季遷徙到長白山后,它們很快就由集群狀態(tài)分散開,以家族和雌雄配對的方式活動,家族和家族之間通常會保持一定的距離。亞成體和沒參與繁殖的個體會選擇水流相對平緩的河段棲息,而已經(jīng)成功配對的成體則會選擇距離他們的巢位不遠的河段活動,通常岸邊有很多粗壯的老齡闊葉樹。它們很少鳴叫,不像綠頭鴨和斑嘴鴨那樣喧鬧。它們的身體具有更好的流線型結(jié)構(gòu),因此飛行速度要比其他鴨科動物迅速。中華秋沙鴨在樹上營巢,把巢建在粗壯的活體闊葉樹的樹洞里,樹洞距離地面一般都超過10米。中華秋沙鴨的雛鳥在剛剛孵化出來的一兩天之內(nèi),要從樹洞里跳出來,然后快速進到水中,所以通常中華秋沙鴨選擇距離水體較近的樹營巢。對于中華秋沙鴨來說,水里要比陸地安全得多。但是,有些時候也有例外,我拍到的中華秋沙鴨巢穴,就是在一棵距離河流超過3公里的大青楊上。這棵大青楊位于海拔800多米的山地,距離村莊不足1公里,樹高30多米,胸徑約1.3米,洞巢距地面距離約17米。洞口朝北,也是河流所在的方向。大楊樹的南面是一片次生林,樹的北面是一片面積大約3公頃的人參種植地,所以這棵大青楊是方圓幾公里以內(nèi)最高的一棵樹,很醒目,從人參地北面很容易看到這棵大楊樹。中華秋沙鴨(Mergussquamatus)隸屬于雁形目、鴨科。在中國重點保護動物名錄中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在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保護物種紅色名錄》中被列為瀕危物種。目前,該物種在全球范圍內(nèi)的種群數(shù)量稀少,據(jù)有關(guān)資料介紹,估計中華秋沙鴨全球種群數(shù)量大約為2000~4000只,因此被認為是全球最稀有的水禽之一。連續(xù)幾年,中華秋沙鴨都在這棵大楊樹的樹洞筑巢。一只成年雌性秋沙鴨在2006年的4月底占用了這個樹洞,并于5月初開始孵卵。中華秋沙鴨的孵化工作完全由雌鳥承擔(dān),進入孵卵期后,雌鳥和雄鳥就很少見面了。5月中下旬以后,在原來雌雄共同活動的河段上,已經(jīng)很少能見到雄性的身影,到了6月中旬,在河面上已經(jīng)完全看不到成年雄性中華秋沙鴨的蹤跡了,甚至連成年雄性的鴛鴦和綠頭鴨也不見了蹤影,河面上成了雌性水鳥和幼鳥的天下。雄鳥很有可能是躲到安全的地方換羽去了。孵化期間,雌鴨的活動比較有規(guī)律。它每天外出覓食2~3次,每次外出覓食的時間大約1個小時左右。晴天并且氣溫較高時,成鴨外出覓食的次數(shù)多,覓食時間也要稍微長一些。陰天或氣溫較低時,尋食的次數(shù)減少,覓食時間也稍短一些。在雛鳥出巢前的2~3天內(nèi),母鴨外出尋食的次數(shù)明顯減少,并且每次外出尋食的時間也由原來的1個小時左右縮短為每次20分鐘到半個小時左右。6月1日清晨,我在大青楊樹下發(fā)現(xiàn)了一枚中華秋沙鴨的卵,蛋殼已經(jīng)摔碎,雛鳥已經(jīng)死亡,頭頸部從蛋殼中露出,羽毛已經(jīng)發(fā)干,眼睛被螞蟻叮咬過并且已經(jīng)干癟。各種跡象表明,這只卵從巢洞中掉下來已經(jīng)幾個小時了。至于是什么原因使它從巢洞中掉出來,實在無法確定。事后分析,可能是以下幾個原因之一:雛鳥在破殼過程中死亡,被成鳥叼出巢外扔掉;雛鳥出殼太晚,無法同其他雛鳥一同出巢,被成鳥遺棄;雛鳥數(shù)量多,巢穴太小,被擁擠出巢洞,或被成鳥遺棄。接近中午的時候,成鳥在巢洞口站了大約兩分鐘,開始觀察樹洞外面的情況。第三,母鴨的“跳下來”6月2日,天氣格外晴朗,太陽烘烤著大地。整整一上午,空氣仿佛已經(jīng)凝固,幾乎感覺不到一絲風(fēng)。母鴨一直沒有出巢尋食,從外面看,巢洞十分平靜,根本感覺不到巢內(nèi)新生命所帶來的悸動和喧鬧。正午時分,氣溫已經(jīng)接近30攝氏度,母鴨終于站到了洞口,開始觀察洞外的情況。在人參地干活的人們都回家午休去了,除了樹干上有一只松鼠以外,四周一片寂靜。出殼不久的小鴨子已經(jīng)按捺不住要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不斷地從媽媽翅膀旁邊往上爬,有幾只竟然爬上了媽媽的后背。母鴨回過頭去,半張著嘴,輕聲安撫著躁動的小鴨子。經(jīng)過仔仔細細的觀察,母鴨確認周圍安全后,首先從洞口飛落到樹下,出洞時,后背還背著兩只雛鴨。落地后,母鴨大聲呼喚著在洞口還沒跳下來的小鴨子,鼓勵他們往下跳。剛出生的小鴨子翅膀還沒有飛翔能力,要從接近20米高的樹洞往地面上跳,需要何等的勇氣呀,這不應(yīng)該說是“跳下來”,準確地說應(yīng)該是“摔下來”。這些小鴨子還真不含糊,在高高的樹上并沒有露出半分怯意,還不到半分鐘的時間,就紛紛落到鴨媽媽的周圍,一共14只,一只都沒受傷。它們長著棕褐色的頭,灰背白腹,后背兩塊白色斑點,毛茸茸的,可愛極了。母鴨大聲地鳴叫,將小鴨子召集在一起,快速穿越參地向著河流的方向走去。小鴨子十分聽話,一步不落地跟在媽媽后面,就像一群幼兒園的小孩。母鴨走走停停,不讓一只雛鴨掉隊。沒走多遠,母鴨帶領(lǐng)雛鴨趴在人參苗下面休息了一會。很快,它們又出發(fā)了。穿過參地,便是一條通往大河的已經(jīng)干涸了的小河道,河道彎曲,到主河道有一定的坡度。未到雨季,小河道上段沒有水,只是裸露的砂礫和大塊大塊的巖石,向下走一段后,巖石下面縫隙中傳來流水的聲音,這是在河岸邊正在融化的冰塊和積雪形成的雪水。河道兩側(cè)長滿了密密的灌木,鴨群只能在河道里行走。在干河道上,雛鴨行走十分艱難,它們不得不在大塊巖石之間繞來繞去,有時不得不翻越巨大的(相對于他們的身體)巖石,一不小心就會掉進有幾塊大巖石圍成的巖石坑,一旦掉進巖石坑就很難爬上來了。母鴨不停的輕聲呼喚著子女,慢慢地引領(lǐng)著雛鴨,以免它們落入危險的陷阱。鴨群行進的速度很慢,雛鴨出巢后,足足走了3個小時,才走到小河道的中段,這里雪水匯集成斷斷續(xù)續(xù)的溪流,鴨子們可以游一會走一會,速度快了很多,到小河道的下游時,巖石間已經(jīng)有了連續(xù)的流水,鴨群就快速向主河道游去了。雛鴨是天生的游泳健將,它們剛來到大河就可以將頭埋進水里,并且很快就能潛入水中。它們的羽毛具有極佳的防水性,雛鴨浮在水面上,就像漂在河面上的皮球,無論雛鴨怎么玩水,羽毛都不會被水打濕。在沒有危險的時候,母鴨通常會帶領(lǐng)雛鴨在流速平緩的河段活動。當危險來臨時,她會毫不猶豫地帶領(lǐng)子女進入水流湍急的河道,隨著水流迅速逃走。剛出生的雛鴨,對這一切并不懼怕,只要有成鴨的帶領(lǐng),它們可以在湍急的河水中漂流幾公里。中華秋沙鴨雛鳥出巢后最初的幾個星期是最危險的階段,它們對接觸到的一切都感覺到很新鮮和稀奇,對外界的風(fēng)險缺少經(jīng)驗和防范能力,完全依靠母親的指令行事。只要母親發(fā)出危險來臨的信號,它們會馬上向母親身邊靠攏。如果母親向危險來源相反的方向快速游動,那便是發(fā)出了快速逃跑的信號,雛鴨會用雙腳在水面上快速劃動,而母鴨則會緊緊跟在雛鴨的后面。和雛鴨在一起的時候,母鴨總是保持極高的警惕性。絕大部分時間,她都是高抬著頭,注視著周圍的環(huán)境并看護著幼仔,很少潛入水中取食。只有在母鴨感到極度困乏的時候,她才會打個盹,打盹的時侯,通常都是過一兩分鐘就睜開眼睛察看周圍的情況。中華秋沙鴨家族的生活習(xí)性整個夏季,帶有幼仔的中華秋沙鴨家族通常都是單獨活動,幾乎不和其他家族近距離接觸。在不到2公里的河段上,生活著3個中華秋沙鴨家族,一個是一雌帶兩仔家族,一個是一雌帶七仔家族,另外一個家族是一雌帶十仔。在這個河段上有一個小型水力發(fā)電站,電站修筑的水壩使電站上游的河面變寬,形成了一個面積大約為2公頃的小水庫。十仔家族在雛鴨出巢2星期左右就遷到電站下游,并且一直生活在那里,整個夏季都沒有再回到電站上游。另外兩個家族則都生活在電站上游的水庫內(nèi)。即使是生活在如此狹小的水域內(nèi),整個夏季這兩個家族都沒有在同一個地方同時出現(xiàn)過。這說明在夏季,中華秋沙鴨家族具有領(lǐng)域占區(qū)行為。多年以來,河水給水庫帶來了大量的淤泥,使水庫一部分水域水位較淺,形成了幾個由柳科灌叢組成的小島,為秋沙鴨提供了較好的隱蔽場所。秋沙鴨主要食物是小型魚類,盡管河水長年水溫很低,但是庫區(qū)里的水生生物很豐富,尤其是泥鰍、杜父和洄魚等小型魚類,生物量很大。秋沙鴨可以在這個庫區(qū)里得到充足的食物,當它們生長到兩個月左右時。已經(jīng)常能捕食到身長超過30厘米的七鰓鰻。和其他鴨科鳥類不同,中華秋沙鴨的嘴不是扁平的,而是尖形的,在上下喙的兩側(cè)都有很鋒利的齒狀喙緣,因此它們撲食魚類的成功率很高,魚一旦被它們叨住就很難逃脫,即使是七鰓鰻這類又長又粘滑的魚類。中華秋沙鴨的覓食方式主要有兩種,當在岸邊或淺水處覓食時,它們會將頭部伸進水里直接進食。而在深水處覓食時,則會全身潛入水中取食。我見到的最長潛水時間大約40秒鐘,最長的潛水距離有15米遠。潛入水中后,出水的方向不定,這主要是因為秋沙鴨潛入水中捉魚,必須跟隨魚逃走的方向游動,而魚在受到驚嚇后會慌不擇路,因此很難預(yù)測秋沙鴨的出水方向。捕食時,經(jīng)常出現(xiàn)整個家族或者是家族中的幾個個體同時潛入水中的場面,這很可能是集體協(xié)同捕食。中華秋沙鴨的個體之間具有食物競爭行為,即使是同家族的個體,也常常會進行食物的搶奪,但是這種爭搶都不很激烈,通常只是張嘴追趕,迫使嘴里叼著食物的個體在慌亂中放開食物,從而輕松獲利。將頭向前伸并張大嘴,假裝叨咬對方,是中華秋沙鴨個體威嚇對方的動作,表示對對方不滿,意為離我遠點或我的地位比你高。鴛鴦的生活習(xí)性和中華秋沙鴨極為相似,它們經(jīng)常會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下生活。鴛鴦的食譜和中華秋沙鴨的重疊很大。鴛鴦也捕食魚類,但是鴛鴦不潛入深水取食,只取食在淺水或河水上層活動的魚。而且進入夏季后,鴛鴦大量取食漂在河面上的昆蟲,對于鴛鴦來說,昆蟲比魚更容易捕捉到。中華秋沙鴨的求偶過程中華秋沙鴨幼鳥的生長速度很快,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它們已經(jīng)長到和成體差不多大小了。每天除了取食以外,中華秋沙鴨還會花上大量的時間整理羽毛和休息。困意襲來時,它們也會張嘴打哈欠,瞇起眼睛打盹,打盹時每隔幾分鐘就會睜開眼睛觀察一下周圍的情況,稍有動靜,馬上就會醒來。在整個家族休息時,總有一只秋沙鴨睜著眼睛,擔(dān)任警戒,通常這個工作都是由鴨媽媽承擔(dān)。休息過后,將頭向身體前方平伸,端起雙翅,伸個懶腰,或者是挺直身體,前后扇動翅膀,舒展一下,這是中華秋沙鴨的兩個經(jīng)典動作。不同生活階段的中華秋沙鴨換羽時間有所不同。5月初,可以觀察到中華秋沙鴨亞成體換羽,而直到7月的中下旬,才觀察到母鴨和幼鴨開始換羽。到了8月中上旬,母鴨的初級飛羽已經(jīng)脫去,新的飛羽還沒有完全長出來,這個階段母鴨和幼鴨都沒有飛翔能力。母鴨和幼鴨的換羽期持續(xù)時間較長,直到9月中旬,當年出生的幼鴨才長出和成體相近的羽毛和飛羽,并且能夠飛行了。10月上旬,天氣涼爽起來。中華秋沙鴨開始從林間小溪向大河流或大水庫移動,并且是各家族聚集到一起活動,形成比較大的集群。我曾在不到3公里的河段上,觀察到幾十個大大小小的中華秋沙鴨家族群,總數(shù)量超過300只。這個河段水面寬闊、河水很深、水質(zhì)清澈、水流速度比較穩(wěn)定,并且河里野生魚類資源量比較大,這也許是它們遷徙前最后適宜的能量補充地。中華秋沙鴨集群內(nèi)不混雜其他水禽物種。在它們集群的水域內(nèi)只發(fā)現(xiàn)極少其他的鳥類。并且它們都只做短暫停留。在中華秋沙鴨的集群里,夏季久違了的雄性成體又現(xiàn)身了,并且已經(jīng)開始向成年的雌性表達愛意。當雄性秋沙鴨向雌性個體進行求偶炫耀時,它們顯得十分興奮,它們會睜大眼睛,低聲鳴叫,在心儀的雌性個體周圍游來游去,圍繞著雌性轉(zhuǎn)圈,時而回頭叨啄背部羽毛,時而用嘴尖快速撩水。被追求的雌性個體表現(xiàn)也很亢奮,它們也是睜大眼睛,并緊緊跟隨著雄性。求偶過程結(jié)束后,雌雄個體便會經(jīng)常待在一起。在成年雌性個體周圍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2只以上的成年雄性個體,這時會觀察到雄性個體張開嘴互相驅(qū)趕的動作,被驅(qū)趕者避開之后,并不走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