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哲學課件_第1頁
中國古代哲學課件_第2頁
中國古代哲學課件_第3頁
中國古代哲學課件_第4頁
中國古代哲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哲學Philosophia〔哲學〕按其本義而言,乃是指愛智慧、追求智慧、追求真理。最早使用philosophia〔愛智慧〕和philosophos〔愛智者〕這兩個詞語的是畢達戈拉斯。畢達戈拉斯認為,在生活中,一些奴性的人生來是名利的獵手,而philosophos〔愛智者〕生來尋求真理。他明確地把愛智者歸到了自由人的行列,也把自由和真理聯(lián)系在了一起。追求真理的人,也就是追求智慧的人。

十九世紀末,日本學者西周將希臘文philosophia譯成漢文“哲學〞。黃遵憲又將哲學一詞轉(zhuǎn)介到中國。胡適在他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指出:“凡研究人生且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求一個且要的解決〞這樣的學問叫做哲學。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中提出自己的哲學定義:“就是對于人生的有系統(tǒng)的反思的思想〞。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jié),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xiàn)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根源、本質(zhì)、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nèi)容的社會科學。中國哲學原始五行學說、陰陽學說、八卦體系〔乾天、坤地、震雷、艮山、離火、坎水、兌澤、巽風〕中國哲學的四大資源與四大傳統(tǒng):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佛學、宋明理學

關(guān)于原始儒家:

1.代表人物

2.儒家經(jīng)典:四書五經(jīng)

3.原始儒家的精神:

創(chuàng)造性的生命精神;?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那么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那么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那么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那么可以與天地參矣。仁愛精神;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胡適說:寬恕比自由更重要。“極高明而道中庸〞的精神以一顆良知之心,做平凡之事,挺立主體人格。

關(guān)于原始道家:

1.代表人物

2.道家經(jīng)典

關(guān)于道家之“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如康德的“物自體〞〕終極標準,整體性、虛靜性,自因自果;包含內(nèi)在的肯定與否認性。否認是認識世界的根本方法: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原始道家的精神以道為本,仿道而行“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逍遙無待中國佛教哲學:

佛教哲學的精神:

否認。強調(diào)破除人們對宇宙一切表層世界或似是而非的知識系統(tǒng)的執(zhí)著,獲得精神上的某種自由、解脫,直悟生命的本性、本真。佛教的返本歸極、明心見性、自識本心、見性成佛之論及一整套修行的方法,是要人們尋找心靈的家園,啟發(fā)一種內(nèi)在的自覺,培養(yǎng)一種偉大的人格。佛家的成菩薩成佛陀,是一種道德人格的蘄向。而且,佛家的諸佛平等境界和與眾生一起拯救世界的熱忱,同樣是一種珍貴的思想資源?!暗鬲z未盡,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寓出世于世間,在現(xiàn)實中求得解脫,正是中國佛教的特點。任繼愈先生說:“運水搬柴,既然都是妙道,由此再進一步,事父事君又為什么不可以成為妙道呢?〞中國佛教反對割裂信仰與生活,把出世與入世、治心與治世統(tǒng)一了起來。宋僧契嵩說:“治心者不接于事,不接于事那么善善惡惡之志不可得而用也;治世者宜接于事,宜接于事賞善罰惡之禮不可舉也。其心既治,謂之情性真正,情性真正那么與夫禮儀所導而至之者不亦會乎?!〞“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yè)〞。

宋明理學:

融攝佛道、冶三教于一爐,以儒學為主干,融攝佛道的智慧,張揚道德理想與道德理性,突顯人的精神價值與精神力量,把道德自律、人的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和人優(yōu)于自然等方面,提到本體論的高度,注重氣節(jié)操守的培養(yǎng),要求發(fā)奮勵志,樹立莊嚴偉大的理想人格。宋明理學宋明理學〔道學〕:三教合一在新時期的產(chǎn)物。以儒學為主干,融攝佛道的智慧,建立了以理氣論、心性論為中心的道德形而上體系。改漢唐注疏五經(jīng)的傳統(tǒng)而為闡釋四書義理,進而討論身心修養(yǎng)問題;并依托民間書院的自由講學,把傳統(tǒng)精英層面的思想落實到世俗層面。三教合一三教合一白馬寺創(chuàng)立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我國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所以歷來被尊為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有“中國第一古剎〞之稱。龍門石窟〔河南洛陽〕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鑿于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南北長約1公里?,F(xiàn)存石窟1300多個,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奉先寺奉先寺,建于唐初,主佛盧舍那高17.14米,面容豐腴飽滿,修眉長目,嘴角微翹,流露出對人間的關(guān)注和智慧的光輝。老君巖老君巖〔福建泉州清源山〕,刻畫的是道家宗主老子洞悉世間滄桑、慈祥而睿智的形象。武當山道教圣地——武當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15日入選?世界遺產(chǎn)名錄?〕,現(xiàn)存4座道教宮殿、2座宮殿遺址、2座道觀及大量神祠、巖廟。此圖繪佛、道、儒三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圖之中,似正在辯經(jīng)論道,表達了中國古代“三教合一〞的社會思潮。畫面中,釋氏趺坐于菩提樹下成為畫面主體,老子坐于蒲草之上,與一身士大夫裝束的孔子相對。?三教圖?〔清·丁云鵬〕,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政惡多門久矣……三教〔儒、佛、道〕于是乎可一矣?!濉ね跬?中說·問易篇?程朱理學新興的儒學思潮既要答復佛、道關(guān)于宇宙、自然的深層思考,還要把這些思考與傳統(tǒng)儒家對現(xiàn)實人生的關(guān)心聯(lián)系起來。到宋代,逐漸確立了一個以“理〞或“天理〞為核心的觀念系統(tǒng),因而被稱為“理學〞。程顥,河南洛陽人,世稱明道先生。程頤,世稱伊川先生。本朝〔宋朝〕之治……以理學為之根底也。義理之學獨盛本朝,以程先生〔二程〕為之宗師也。——黃震

嵩陽書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自宋以來在歷史上以理學大師每多宣講于此而著稱于世。程顥、程頤在此講學,更使書院地位獨特,時與河南睢州的應天書院、湖南的岳麓書院、江西的白鹿洞書院并稱為宋代四大書院。

河南登封嵩陽書院嵩陽書院內(nèi)的“二將軍〞柏河南伊川二程祠廟岳麓書院〔位于今長沙市岳麓山〕

岳麓書院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宋、明理學的一些學者曾在此講學。岳麓書院內(nèi)專祀程顥、程頤的“四箴亭〞。亭內(nèi)現(xiàn)存清刻程氏?視??聽??言??動?四箴碑。程頤四箴之一?程子聽箴?碑刻,原物存于岳麓書院。?二程先生全書?分?遺書??外書??經(jīng)說??文集?四類,號“程氏全書〞。

?二程遺書?書影?四庫全書?將?二程遺書?列為“儒家類〞的重點內(nèi)容。一物需有一理。萬物皆有理。萬物皆只有一個天理。天下只有一個理。天者,理也。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數(shù)?!?二程遺書?二程語錄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無所逃于天地之間……為君盡君道,為臣盡臣道,過此那么無理。性即是理。仁、義、禮、智、信五者,性也。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積習既多,然后脫然自有貫穿處。——?二程遺書?二程語錄朱熹〔1130-1200〕,號晦庵,是二程思想的集大成者。二程言論岳麓書院內(nèi)專祀朱熹、張栻的“崇道祠〞。

朱熹來岳麓書院講學時手書,清道光七年〔1827〕歐陽厚均重刻。忠孝廉節(jié)碑“道中庸〞碑宋乾道三年朱熹來岳麓書院講學,與張栻論?中庸?之義,并題寫“道中庸〞。朱熹著書圖朱熹著述圖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學?“格物致知〞始見于?禮記?大學?,原本是附屬于為“誠意〞﹑“正心〞﹑“修身〞等道德修養(yǎng)方法的命題。從宋代程頤開始,理學家把“格物致知〞作為認識論的重要問題對待。格物、自知、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在中國歷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兩人,皆在中國學術(shù)思想史及中國文化史上發(fā)出莫大聲光,留下莫大影響。曠觀全史,恐無第三人堪與倫比。孔子集前古學術(shù)思想之大成,開創(chuàng)儒學,成為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一主要骨干。北宋理學之興,乃儒學之重光。朱子崛起南宋,不僅能集北宋以來理學之大成,并亦可謂其乃集孔子以下學術(shù)思想之大成。

——錢穆“四書〞是對儒家經(jīng)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的合稱。朱熹首先提出“四書〞之名,對它們加以注釋并編著?四書章句集注?等書。元以后的科舉考試,都首重“四書〞,并以朱熹的注解作為釋讀的惟一標準?!拔褰?jīng)〞是?詩經(jīng)??書經(jīng)??易經(jīng)??禮記??春秋?的合稱。

今版?性理大全?書影今版?四書章句集注?書影

?朱子語類?書影?論語??孟子??中庸??大學?是熟飯??雌渌?經(jīng)?是打禾為飯。先讀?大學?以定其規(guī)模,次讀?論語?以立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fā)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微妙處。 ——?朱子語類?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天得之而為天,地得之而為地,凡生于天地之間者,又各得之以為性;其張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常,蓋皆此理之流行,無所適而不在。未有天地之先,畢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一事不窮,那么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那么闕了一物道理。格,至也;物,猶事也。窮致事物之理,欲其極處無不到也。圣人千言萬語,只是教人從天理、滅人欲?!?朱子語類??元史·選舉志一?書影元代科舉考試從“四書〞中出題,以程朱等理學家的注疏為評卷標準。明成祖朱棣?五經(jīng)大全?之一的?周易大全?〔明永樂內(nèi)府寫本〕書影

?性理大全?,七十卷。永樂中,既命胡廣等纂修?經(jīng)書大全?,又以周、程、張、朱諸儒性理之書類聚成編。成祖制序?!?明史?藝文志?陸王心學陸九淵〔1139—1193〕,江西金溪人,因曾在江西象山〔今江西貴溪西南〕講學,人稱象山先生。

朱、陸兩人學術(shù)觀點不同,但經(jīng)常邀請對方到自己主持的書院講學,反映宋代書院打破了不同學派之間的門戶之見,提倡學術(shù)爭鳴論辯的良好學風。陸九淵應朱熹的邀請到白鹿洞書院講課時的講義書影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謂萬物皆備于我,昔之圣賢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陸九淵集?陸九淵語錄王陽明?王陽明全集?陽明墓〔位于浙江紹興的鮮蝦山麓〕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吾心之良知,即所謂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那么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茍此心之存,那么此理自明。王陽明語錄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朱熹、陸九淵、王守仁都曾在此講學。白鹿洞書院

思賢臺〔位于白鹿洞書院內(nè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