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古代雕塑(欣賞)_第1頁
走進中國古代雕塑(欣賞)_第2頁
走進中國古代雕塑(欣賞)_第3頁
走進中國古代雕塑(欣賞)_第4頁
走進中國古代雕塑(欣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走進中國古代雕塑(欣賞)

陶塑、石雕

中國雕塑藝術始于新石器時代,歷先秦三代,經秦漢、南北朝的發(fā)展,至隋唐達到鼎盛時期。從大批宗教雕塑、陵墓雕塑和不斷出土的隨葬雕塑品,可以看出,中國古代雕塑,不僅種類繁多,在雕塑手法和形式風格上也形成了鮮明的民族特色。雕塑是用可塑或可雕的物質材料制作出的各種具有生命感的形體,所以材質在雕塑藝術中至關重要。不同的材質會導致不同的手法,不同的手法又直接影響作品的形式風格。按材質可將中國古代雕塑分為陶塑、石雕、泥塑等類別。陶塑秦始皇兵馬俑是在1974年發(fā)現(xiàn)的,隨后在這里建了一個規(guī)模宏大的博物館,于1979年國慶節(jié)開放。走進博物館的大廳,只見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齊地排列著上千個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全身呈古銅色,高1.8至1.97米,一個個威武雄壯,真是氣象森嚴,令人望而生畏。還有如真馬大小的陶馬32匹。陶馬4匹一組,拖著木質戰(zhàn)車。

一號坑為東西向的長方形坑,長230米,寬62米,四周各有五個門道。坑東西兩端有長廊,南北兩側各有一邊廊,中間為九條東西向過洞,過洞之間以夯土墻間隔。這個坑以車兵為主體,車、步兵成矩形聯(lián)合編隊。軍陣主體面向東,在南、北、西邊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擔任護翼和后衛(wèi);東面三排武士為先鋒。九個過洞內排列著戰(zhàn)車與步兵的龐大主體軍陣,每個過洞內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戰(zhàn)袍,有的著鎧甲,中間配有戰(zhàn)車,每輛戰(zhàn)車后有御手一名,車士兩名。

經過漫長的奴隸社會,至秦漢時期,以活人殉葬的野蠻習俗逐漸被用各種材料的俑殉葬所代替,加之日益興盛的厚葬風,使各種形制的雕塑空前發(fā)達。像皇陵東的兵馬俑雕塑群,每件皆與真人、真馬一樣大,整體俑群以巨大的體量,數(shù)量,和列隊組合的陣勢,產生著震撼人心的力量。其塑造的基本手法是,模制與手塑像結合,入窯燒制后再加彩繪。個體形象力求模仿真實,注重細節(jié),如發(fā)式,服裝等,塑造得都很具體。立射俑跪射俑石雕

霍去病墓位于陜西省興平縣漢武帝茂陵東北1公里,是茂陵的陪葬墓之一。石刻是霍氏墓的組成部分,現(xiàn)存馬踏匈奴、臥馬、躍馬、伏虎、臥象等16件。初發(fā)現(xiàn)時,馬踏匈奴與立馬兩件立于墓前,其余則散置于墓冢的樹叢之間,可能象征霍去病與匈奴戰(zhàn)斗的惡劣自然環(huán)境,用此種方式紀念墓主人生前抗擊外敵的偉績。石刻材質多為堅硬的花崗巖,雕塑風格質樸自然,氣魄沉雄博大,有紀念碑式的意義,是西漢大型石刻的代表作。

《馬踏匈奴》(高168厘米,花崗巖)歷來被公認為是霍墓石刻群的代表作。作品表現(xiàn)了一匹昂首挺立的戰(zhàn)馬,安詳而不失警惕,端莊肅穆中蘊含著力量。馬腿粗壯結實,四足踩踏著手持弓箭的匈奴首領。掙扎的匈奴人露出絕望的神色,形容委瑣,面目可憎。馬腿如四根巨柱,與馬身渾然一體,顯得堅實穩(wěn)固。作者運用了浮雕與線刻相結合的手法,造型古勁樸拙,風格沉著渾厚,尤其是象征手法的運用使之極具藝術感染力。《伏虎》(長200厘米)伏臥休憩、不怒自威、兇猛機警。它那強勁有力的前爪支撐著碩大的頭,長尾卷搭在背上,看似懶洋洋地在休息,但繃起的肌肉、健碩的體姿告訴我們它是威風凜凜的獸中之王?;⒌纳碥|基本是借用了石塊本來的起伏形態(tài)變化,略加雕琢,有渾似天成的意趣?;⑸砭砬拿t是順著石料天然的紋理,佐以線刻的斑紋加以表現(xiàn),豐富而簡潔。整體造型富大氣磅礴之感,堪稱霍墓石刻群中的佳作?!盾S馬》(高150厘米)的后腿蜷曲而臥,弓起的前腿和昂仰的頭卻昭示出戰(zhàn)馬蓄勢待發(fā)

,欲凌空騰躍,全身顯露出豪邁昂揚、雄氣勃發(fā)的赳赳氣勢。很顯然,作者非常熟悉馬的造型,更善于利用巨形原石的自然形態(tài),籌劃馬的圖形于開動刀斧之先,并能在關鍵處施以斧鑿,結合

圓雕、浮雕及線刻等手法,去粗取精,刪繁求簡,以精湛的表現(xiàn)技巧刻畫出高度提煉概括的漢代

駿馬形象。石馬腿下部并不鑿,客觀上強化了躍馬的雄渾與厚重.龍門石窟龍門石窟在洛陽南郊12公里處,有兩座青山相對而立,東面是香山,西面是龍門山,悠悠伊水在兩山之間緩緩流過,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古代帝王常來此朝香拜佛,所以后人把這里稱為“龍門”。我國古代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的龍門石窟便密布在伊水兩岸的峭壁上。龍門石窟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后。北魏統(tǒng)治者篤信佛教,所以對開窟造像不遺余力。其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等諸朝大力營造。到了唐太宗至玄宗時期,由于太平公主和武則天崇尚佛教,龍門石窟又迎來了開鑿的第二次高峰。經過這些朝代400多年的苦心經營,它現(xiàn)在已是一個擁有石窟1352個,佛龕750個,造像10萬尊,造像題記和碑碣3600塊,佛塔40余座的大規(guī)模石窟群。石窟內的造像內容豐富,造型精美,為研究我國古代歷史、佛教、繪畫、雕刻、服飾、樂舞、書法和建筑提供了大量的珍貴資料。其中“龍門二十品”是魏碑精華,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范。龍門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建于北魏時期的古陽洞、賓陽洞、蓮花洞、藥方洞以及建于唐代的潛溪寺、看經寺、萬佛洞、奉先寺、大萬伍佛洞等。北魏開鑿的石窟全部集中在西山,唐代開鑿的石窟則分散在西山和東山。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俗稱“游峨眉必朝大佛,朝大佛多游峨眉”,所以樂山大佛是峨眉風景區(qū)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由峨眉山向東經峨眉山市31公里即至樂山。樂山大佛地處四川省樂山縣城東,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合的凌云山上,“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發(fā)髻有1021個,耳長6.72米,鼻長5.33米,眼長3.3米,肩寬24米,手的中指長8.3米,腳背寬9米,長11米,可圍坐百人以上,迄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石刻佛像。

世界第一大佛--樂山石刻彌勒坐像,以其巍峨雄偉的氣勢聞名中外。人們觀賞這尊歷時90年,乃成通高71米的唐代佛像,往往只看到依山鑿就的外表,看到他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而對他的部位結構則看不真切。其實,細究他的形體結構,是很有趣味的。

發(fā)鬈用石塊嵌就

大佛頂上的頭發(fā),共有螺髻1021個,這是1962年維修時,以粉筆編號數(shù)清的。遠看發(fā)髻與頭部渾然一體,實則以石塊逐個嵌就。單塊螺髻根部裸露處,有明顯的拼嵌裂隙,無沙漿粘接。螺髻表面抹灰兩層,內層為石灰,厚度各為5-15毫米。1991年維修時,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遺存螺髻石3塊,其中兩塊較完整,長78厘米,頂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兩耳以木為之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內側,有一深約25厘米的窟窿,維修工人從中掏出許多破碎物,細看乃腐朽了的木泥。這說明南宋范成大在《吳船錄》中記載“極天下佛像之大,兩耳猶以木為之”,是真實的。由此可知,長達7米的佛耳,不是原巖鑿就,而是用木柱作結構,再抹以錘灰裝飾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發(fā)現(xiàn)窟窿,內則露出三截木頭,成品字形。說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襯之,外飾錘灰而成。不過,這是唐代貞元十九年(803)竣工時就是如此,還是后人維修時用這種工藝修補,已不可考證了。

排水系統(tǒng)布全身

清代詩人王士禎有詠樂山大佛詩“泉從古佛髻中流”。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9層、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分別用錘灰壘砌修飾而成,遠望看不出。衣領和衣紋皺折也有排水溝,正胸有向左側分解表水溝,與右臂后側水溝相連。兩耳背后靠山崖處,有長9.15米、寬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互未鑿通,右洞深16各有一洞,互未鑿通,右洞深16.5米、寬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寬0.95米、高1.1米。這些妙的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濕和通風系統(tǒng),千百年來對保護大佛,防止侵蝕性風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左右互通的兩洞,由于可匯山泉,內崖壁上凝結了厚約5-10厘米的石灰質化合物,而佛身一側崖壁仍是紅砂原巖,而且比較干燥。那左右不通的兩洞穴,孔壁濕潤,底部積水,洞口不斷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約有2米寬的浸水帶。顯然,這是由于洞未貫通的緣故。不知當年修建者為何不把它打通。

胸部有殘碑

據(jù)1962年維修的負責人黃高彬和羅伯介紹,當時發(fā)現(xiàn)大佛胸部有一封閉的藏臟洞。開洞一看,里面裝的是廢鐵、破舊鉛皮、磚頭等,而封門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寧閣的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