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禮儀講解_第1頁
宗教禮儀講解_第2頁
宗教禮儀講解_第3頁
宗教禮儀講解_第4頁
宗教禮儀講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六章宗教禮儀第一節(jié)基督教禮儀第二節(jié)佛教禮儀第三節(jié)伊斯蘭教禮儀第四節(jié)道教禮儀

第一節(jié)基督教禮儀一、基督教的起源和傳播二、基督教常識三、基督教的禮儀四、基督教的主要節(jié)日五、基督教的禁忌

一、基督教的起源和傳播

基督教是羅馬奴隸社會各種矛盾尖銳化的產(chǎn)物,它起源于公元1世紀初古羅馬帝國統(tǒng)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qū)。公元2~3世紀間,分散在各地的社團開始走向統(tǒng)一,教會逐漸形成。公元313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頒發(fā)《米蘭敕令》,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公元392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正式承認基督教為羅馬帝國國教。公元635年(唐太宗貞觀九年),基督教的一個支派——景教(又稱聶斯托里派)由波斯傳入中國,后兩次中斷。1583年天主教由意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馬竇再度傳入中國。

二、基督教常識

1.教源在基督教的發(fā)展史上,發(fā)生過兩次大的分裂,由此形成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第一次分裂于公元11世紀中葉,分裂為西部的天主教和東部的正教。第二次大的分裂在公元16世紀,因羅馬天主教內(nèi)部宗教改革而引發(fā)。這場改革運動從天主教中分離出基督教的一個新的派別——新教。

2.經(jīng)典

基督教以《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為基本經(jīng)典3.教職(1)天主教:教皇(羅馬教皇),是天主教的最高領(lǐng)袖。樞機主教(俗稱紅衣主教),是教皇直接任命的羅馬教廷中最高主教。首席主教,是基督教國家首都和一個國家內(nèi)的特別重大城市及某地區(qū)的首席主教。神父(神甫、司鐸),是一般的神職人員。修士、修女,是終生為教會服務(wù)的教職人員。

(2)東正教牧首(宗主教),是東正教的最高主教。都主教,是重要城市的教會的主教。大主教,一般指牧首所管轄的主教。神父,也稱主教,是教堂的負責(zé)人。

(3)新教牧師,是負責(zé)主持宗教儀式和管理教務(wù)的人員。傳教士,是指未受神職而在牧師指導(dǎo)下傳道或為尚未領(lǐng)洗的新入教者講解經(jīng)文教義的人。長老,由各級教堂一般教徒中推選的參與管理工作的非專職宗教職業(yè)者。執(zhí)事,由一般教徒中推選出來協(xié)助長老和牧師管理教會事務(wù)的人。4.教義①信仰上帝。②信基督救贖。③信始祖原罪。④信靈魂不滅,末日審判。5.標記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標記。因為耶穌殉難于十字架上,所以,以戴十字架表示信仰耶穌的主張和學(xué)說。

三、基督教禮儀

1.稱謂在基督教內(nèi)部,普通信徒之間可稱平信徒。新教的教徒,可稱兄弟姐妹(意為同是上帝的兒女)或同道(意為共同信奉耶穌所傳的道)。在我國,平信徒之間習(xí)慣稱“教友”。對宗教職業(yè)人員,可按其教職稱呼,如某主教、某牧師、某神父、某長老等,對外國基督教徒可稱先生、女士、小姐或博士、主任、總干事等學(xué)銜或職銜。2.圣洗(洗禮)這是基督教的入教儀式。經(jīng)過洗禮后,就意味著教徒的所有罪過獲得了赦免。洗禮的方式有兩種:注水禮和浸禮。天主教多施注水禮,由主禮者將一小杯水蘸灑在受洗者額頭上,或用手蘸水在受禮者額頭上畫十字。東正教通常施浸水禮,由主禮者口誦規(guī)定的經(jīng)文,引領(lǐng)受洗者全身浸入水中片刻。3.堅振堅振也稱“堅信禮”。是為堅定教徒的信仰而舉行的一種儀式。即入教者在接受洗禮后,一定時間內(nèi)再接受主教的按手禮和敷油禮。4.祈禱祈禱俗稱禱告,是指基督教徒向上帝和耶穌表示感謝、贊美、祈求或認罪的行為。祈禱包括口禱和默禱兩種形式,個人可以獨自在家進行,也可以利用聚會時,由牧師或神父作為主禮人。祈禱者應(yīng)始終保持必要的儀態(tài),維系一種“祭神如神在”的虔誠。禮畢,須稱“阿門”,意為“真誠”,表示“惟愿如此,允獲所求”。5.禮拜禮拜每周一次,一般星期日在教堂中舉行。主要內(nèi)容有祈禱、唱詩、讀經(jīng)、講道等項目。在禮拜時,教堂內(nèi)常置有奉獻箱,或傳遞收捐袋,信徒可隨意投錢,作為對上帝的奉獻。除每周一次禮拜外,還有圣餐禮拜(為紀念耶穌受難,每月一次)、追思禮拜(為紀念亡故者舉行)、結(jié)婚禮拜、安葬禮拜、感恩禮拜等。教堂6.告解告解俗稱“懺悔”。是天主教的圣事之一,是耶穌為赦免教徒在領(lǐng)洗后對所犯錯誤向上帝請罪,使他們重新得到恩寵而定立的。懺悔時,教徒向神父或主教告明所犯罪過,并表示懺悔;神父或主教對教徒所告請罪指定補贖方法,并為其保密。7.圣餐這是紀念基督救贖的宗教儀式,這一儀式又稱“彌撒”,天主教稱圣體,東正教稱圣體血。據(jù)《新約全書》稱,耶穌在最后的晚餐時,拿出餅和葡萄酒祈禱后分發(fā)給十二位門徒,說:“這是我的身體和血,是為眾免罪而舍棄和流出的?!币虼?,天主教和東正教認為領(lǐng)“圣體”或“圣體血”,意為分享耶穌的生命。在儀式上,由眾教徒向神職人員領(lǐng)取經(jīng)祝圣后的面餅和葡萄酒,它象征吸收了耶穌的血和肉而得到了耶穌的寵光。8.終敷終敷是基督教教徒在病情危重或臨終前請神職人員為其敷擦“圣油”,以赦免其一生罪過的宗教儀式。9.派立禮派立禮是授予神職的一種儀式。一般由主禮者將手按于領(lǐng)受者頭上,念誦規(guī)定文句即可成禮。10.婚配教徒在教堂內(nèi),由神職人員主禮,按照教會規(guī)定的儀式正式結(jié)為夫妻,以求得到上帝的祝福。

四、基督教的主要節(jié)日

1.圣誕節(jié)圣誕節(jié)是紀念耶穌誕辰的節(jié)日。又稱耶穌圣誕節(jié)、主降生節(jié)、耶穌圣誕瞻禮。由于歷法不同,大多數(shù)教會定于每年的12月25日為圣誕節(jié)。東正教會則定為每年的1月6日或7日。這是西方國家每年最隆重的節(jié)日。在圣誕節(jié)這一天。通常舉行各種形式的娛樂和慶祝活動。人們互贈禮物,舉辦家庭宴會。圣誕老人和圣誕樹為節(jié)日增添了喜慶的色彩。2.復(fù)活節(jié)復(fù)活節(jié)是紀念耶穌復(fù)活的節(jié)日,是僅次于圣誕節(jié)的重大節(jié)日。根據(jù)《圣經(jīng).新約》記載,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后第三天“復(fù)活”。公元325年,基督教會規(guī)定每年春分月圓后的第一個星期天為復(fù)活節(jié)。雞蛋和兔子是復(fù)活節(jié)的吉祥物。在這一天,各個國家和地區(qū)都有不同的慶祝方式,最普遍的是人們互贈象征生命和繁榮的復(fù)活彩蛋。耶穌3.圣靈降臨節(jié)據(jù)《圣經(jīng)》記載,耶穌“復(fù)活”后第四十日“升天”,第五十日差遣“圣靈”降臨;門徒領(lǐng)受圣靈后開始傳教。據(jù)此,基督教會規(guī)定:每年復(fù)活節(jié)后第50天為圣靈降臨節(jié),又稱五旬節(jié)。

五、基督教的禁忌

①忌諱崇拜除上帝以外的偶像。②忌食帶血的食物。③忌諱衣冠不整。④基督徒有守齋的習(xí)慣。⑤忌諱13和星期五。圣母瑪麗亞

第二節(jié)佛教禮儀一、佛教的起源二、佛教常識三、佛教的主要禮儀四、佛教的主要節(jié)日五、佛教的禁忌

一、佛教的起源

1.佛教的創(chuàng)立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紀至5世紀的古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南部),相當于我國的春秋時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原姓喬達摩,名悉達多,佛教徒尊稱其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圣人”。他大約生于公元前565至公元前563年之間,差不多與我國的孔子是同時代人。相傳他是北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凈飯王的王子,在29歲時出家修行,35歲悟道成佛,創(chuàng)立佛教。佛教的發(fā)展分為四個階段,即原始佛教時期(公元前6世紀中葉至公元前4世紀中葉)、部派佛教時期(約公元前4世紀中葉至公元前1世紀中葉)、大乘錦教時期(約公元1世紀至公元7世紀)和密乘佛教時期(約公元7世紀至12世紀)。2.佛教的傳播公元2世紀,佛教開始由古印度向境外傳播。它的傳播線路主要分為三條。(1)南傳佛教南傳佛教從古印度向南傳入尼泊爾、緬甸、泰國、柬埔寨、斯里蘭卡等國家及中國西南的傣族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南傳佛教主要是小乘上座部佛教,其經(jīng)典是用巴利文編纂的,故亦稱巴利文語系佛教。(2)北傳佛教北傳佛教從古印度向北傳入中國,再由中國傳入朝鮮、日本、越南等國。北傳佛教主要是大乘佛教。其經(jīng)典大多數(shù)是從中亞諸民族文字和印度梵文陸續(xù)翻譯成漢文,因而被稱為漢語系佛教。(3)藏傳佛教藏傳佛教主要從印度向北傳入尼泊爾,過喜馬拉雅山,傳入我國西藏地區(qū)。再由西藏傳入我國內(nèi)地、蒙古和西伯利亞地區(qū)。以大乘佛教為主,其經(jīng)典大多數(shù)是從中亞諸民族文字和印度梵文陸續(xù)翻譯成藏文,因而被稱為藏語系佛教。佛教傳入中國后在與中國固有文化相融合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諸多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主要分為漢地佛教和藏地佛教兩種。漢地佛教。佛教早在公元2年(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傳入我國內(nèi)地,后經(jīng)魏晉南北朝的發(fā)展,在我國扎根。到隋唐時達到鼎盛,并且逐步形成了各種佛教宗派,諸如天臺宗、三論宗、法相宗、凈土宗、律宗、華嚴宗、密宗、禪宗等,并形成了五臺山、峨嵋山、普陀山、九華山四大佛教圣地。藏地佛教。公元7世紀左右,佛教傳入西藏地區(qū)并吸收了當?shù)卦甲诮瘫窘痰囊恍┥耢蠛蛢x式,經(jīng)過漫長曲折的發(fā)展,形成眾多教派。現(xiàn)在藏傳佛教的四大教派是寧瑪派(紅教)、噶舉派(白教)、薩迦派(花教)和格魯派(黃教)。其中,格魯派經(jīng)過明清兩朝的大力支持,成為藏傳佛教的正統(tǒng)派,至今在西藏人民的生活中仍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佛教常識

1.教義佛教的基本教義是“四圣諦”、“八正道”、“十二因緣”、“三法印”和“因果報應(yīng)”,即:①“四圣諦”是佛教各派共同承認的基本教義。所謂“諦”,即真理的意思。它包括苦諦、集諦、滅諦和道諦。四圣諦是佛教最基本的人生觀和解脫觀,苦、集二諦說明人生的本性及其形成的原因;滅、道二諦指明人生解脫的歸宿和解脫的手段和方法。②“八正道”是把“四諦”的進一步具體化,指出了達到“涅檗”境界的八種途徑和方法。這八種方法是正見(正確見解)、正思(正確思維)、正語(正確的語言)、正業(yè)(正確的行業(yè))、正命(正確的生活)、正精進(正確的努力)、正念(正確的意念)、正定(正確的禪定)。③“十二因緣”,亦稱“十二緣生”,是苦、集二諦的延伸,其主要內(nèi)容是分析苦因和論述三世輪回。④“三法印”是佛教教義最集中的體現(xiàn)和概括。即“諸行無?!?世界萬物變化無常)、“諸法無我”(萬物都是由各種因緣和合而成的,沒有獨立的實體存在)和“涅巢寂靜”(跳出輪回之苦,達到忘我境界)。⑤“因果報應(yīng)”。佛教觀點認為,人生涉歷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現(xiàn)世的果必然有過去世的因,現(xiàn)世的因必將引出未來世的果。過去的一生行為,決定今世一生的狀況;今世一生的行為,決定來世一生的狀況。這其中的循環(huán)與因果關(guān)系稱為“因果報應(yīng)”。佛教的教義對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有較深刻的影響。它和儒家的“入世”思想及道家的“出世”思想相融合,形成了求“解脫”的釋家思想,即從苦的此岸世界到樂的彼岸世界的文化心理。2.經(jīng)典佛教的經(jīng)典總集稱大藏經(jīng)?!按蟆边@里是一種褒義,表示佛經(jīng)的經(jīng)典窮天地之極至,無所不包。它由三大部分組成,即經(jīng)、律、論三藏,故又稱“三藏經(jīng)”。其中,經(jīng)藏是以佛祖釋迦牟尼的語氣敘述的典籍;律藏是佛祖為約束佛教徒的言行而制定的種種清規(guī)戒律;論藏則是歷代佛教學(xué)者闡釋佛經(jīng)和闡發(fā)各宗各派學(xué)說的論著。主要佛經(jīng)有《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金剛經(jīng)》《妙法蓮華經(jīng)》《觀音經(jīng)》《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3.標記佛教的旗幟或佛像的胸間,一個是表示吉祥萬德的的標記。武則天將其定名為“萬”,以為太陽光芒四射和燃燒的火,表示吉祥萬德。另一個是法輪,以為佛之法輪如車輪轉(zhuǎn)動不息,可催破終生煩惱。法輪4、供奉對象佛教的供奉對象由(意為“覺他、覺行圓滿者”)、菩薩(意為“自覺、覺他者”)、羅漢(意為“自覺者”)及護法天神者等。

三、佛教的主要禮儀

(一)稱謂佛教的稱謂多屬中印合璧,不僅特殊,而且頗具神秘色彩。在社會各界人士與佛教徒的交往日益增多的過程中,由于對佛教稱謂缺乏了解,往往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混亂和隔膜。因此,旅游接待人員,尤其是導(dǎo)游人員了解和掌握這些稱謂的不同,能準確地說出他們的稱謂,在接待工作中是非常必要的。佛教的教制、教職在各國不盡相同,稱謂也不完全一致。在我國寺院中的主要負責(zé)人稱“住持”或“方丈”,負責(zé)處理寺院內(nèi)部事物的稱“監(jiān)院”,負責(zé)對外聯(lián)系的稱。知客”,他們可被尊稱為“高僧”、“長老”、“大師”、“法師”等。佛門弟子依受戒律等級的不同,可分為出家五眾和在家兩眾。出家五眾是指沙彌、沙彌尼、式叉尼、比丘、比丘尼。在家兩眾是指優(yōu)婆塞和優(yōu)婆夷。佛教徒中出家的男性稱。比丘”,簡稱“僧”,俗稱“和尚”;出家的女性稱“比丘尼”,簡稱。尼”,俗稱。尼姑”?!吧?、“尼”,亦可尊稱“法師”、“師太”。不出家而遵守一定戒律的佛教信徒稱“居士”,可尊稱為。檀越”、“護法”、“施主”等。凡出家的佛教徒必須剃除須發(fā),披上袈裟,稱為“披剃”。僧尼一經(jīng)“披剃”,即入住寺院,開始過與世俗隔絕的生活。(二)佛事儀式佛教的佛事,又稱法事,是佛教的宗教活動。它有一整套的固定儀式,為僧尼修行的主要有受戒、頂禮、功課等,為信徒、施主等修福的有佛誕法會、水陸法會等。在寺院中所舉行的佛事,要以水陸法會為最盛大,以焰口施食為最經(jīng)常,其次,是常常舉行齋天和放生。1.受戒受戒是佛教徒接受戒律的儀式。受過戒的佛教徒應(yīng)自覺遵守佛教的各種戒律。應(yīng)遵守的戒律有三皈五戒、十戒和具足戒。①三皈五戒。三皈,即在家的男子教徒進入佛門時的一種儀式。在家男子進入佛門時必需求一位法師為他授皈依法。如果舉行正式的三皈五戒,須兩個小時左右。此外,還要受五戒,五戒指第一不可殺生,第二不可偷盜,第三不可邪淫,第四不可飲酒,第五不可妄語。佛教徒受了三皈五戒之后方能稱為“居士”。②十戒。十戒是指沙彌、沙彌尼所受的十條戒律。沙彌、沙彌尼是指7歲以上、20歲以下受過十戒的出家男子和女子,漢族地區(qū)普遍稱小和尚和小尼姑。十條戒律除了五戒之外,還應(yīng)不裝飾打扮、不視聽歌舞、不坐高廣大床、不食非時食、不蓄金銀財寶。③具足戒。具足戒又叫“比丘戒”、“大戒”。當沙彌年滿20歲時,舉行儀式,授予“具足戒”。信徒受具足戒后,才能取得正式的僧尼資格。2.頂禮頂禮為佛教最高禮節(jié),即向佛、菩薩或上座所行的禮節(jié)。行頂禮時雙膝跪下,兩肘、兩膝和頭著地,而后用頭頂尊者之足,故稱“頂禮”。出家的教徒對佛像必須行頂禮。頭面接足,是表示恭敬至誠,這就是俗語說的“五體投地”。3.功課在寺廟里,僧尼每天的必修課為朝暮課誦,又名早晚功課,或是五堂功課。寺廟一般在早上4時就打催起板(起床號令),僧尼盥洗完畢,齊集在大雄寶殿,恭敬禮佛,端坐蒲團,聽候大鐘大鼓結(jié)束聲。隨后即起,隨眾念誦早課楞嚴、火悲、十小咒、心經(jīng)等,這是二堂功課。晚課在下午4時左右,僧尼立誦彌陀經(jīng)和跪念八十八佛懺悔文、發(fā)愿、回向、放蒙山,這是三堂功課?;叵虻囊馑季褪菍⒆约耗钫b的功課回歸向往,使大眾都能親證佛果。社會上流行的“晨鐘暮鼓”成語,就是由佛教寺廟里的早晚功課而來的。4.水陸法會水陸法會全名為“法界圣凡水陸普度大齋盛會”,也稱“水陸道場”。因其超度水陸一切鬼魂、普度六道眾生,故稱之。少則7天,多則49天。5.佛誕法會佛誕法會是佛教中最大的節(jié)日,時間是每年的四月初八。在這一天要舉行“浴佛法會”,就是大殿用灌佛盤,在盤中的蓮花臺上安置太子像(釋迦牟尼誕生像)。這像是很小的童子立像,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象征“天上天下,惟我獨尊”。這日各寺要舉行紀念儀式。(三)佛教的禮節(jié)1.合十這是佛教徒的普通常用禮節(jié),亦稱合掌。施禮時雙手手心相對合攏,手指向上,專注一心,口念“阿彌陀佛”,以示尊敬。一般教徒在見面時,多施合十禮。參拜佛祖或拜見高僧時要行跪合十禮,行禮時,右腿跪地,雙手合掌于眉心中間。2.南無南無念“那摩”,是佛教信徒一心歸順于佛的致敬語。常用來加在佛、菩薩名或經(jīng)典題名之前,以表示對佛、法的尊敬和虔信?!澳蠠o”意思是“把一切獻給××”或“向××表示敬意”。如稱南無阿彌陀佛,則表示對阿彌陀佛的致敬和歸順。阿彌陀佛又稱無量壽佛,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3.懺悔佛教理論認為,只有心身清凈的人才能悟得正果。但是世間是污濁的,即使出家人也可能隨時身遭“垢染”,影響自己的功德。然而信徒不必因此而擔(dān)心,因為通過懺悔可滅除以往所有的罪過。(四)葬儀佛教的僧侶去世后一般實行火葬,其遺骨或骨灰被安置在特制的靈塔或骨灰甕中。普通的佛教徒去世后,則實行天葬或水葬。佛教信徒死后,每年的祭日要由其家人為之舉行祈禱冥福的追薦會,并發(fā)放布施。

四、佛教的主要節(jié)日

1.佛誕節(jié)在南傳佛教盛行的東南亞國家如斯里蘭卡、緬甸、泰國等,根據(jù)上座部的傳說,以四月十五日為佛誕生日,同時也是佛成道日。佛成道以后,到鹿野苑為五比丘開始說法,經(jīng)過四十九天,即六月初四日為佛初轉(zhuǎn)法輪日。這天,佛教徒應(yīng)到寺院旋繞佛塔。佛誕生后七天,佛的生母摩耶夫人便逝世而生在兜率天。傳說佛成道后,曾經(jīng)有一年到兜率天安居,為生母說法三個月,然后由天上從三道寶階下來人間,這便是九月二十二日。這天稱為“天降節(jié)”,各寺也要舉行紀念儀式。2.法會在藏傳佛教盛行的我國藏蒙地區(qū),除了以四月十五日為佛的誕生日、成道日、涅日外,西藏拉薩“三大寺”僧眾及各地佛教徒,還在藏歷正月初三至二十四日舉辦“傳大召”(意為大祈愿)法會。法會期間進行辯經(jīng),考選藏傳佛教最高學(xué)位——格西。并于二月下旬舉辦規(guī)模略小的“傳小召”法會,選拔二等格西。3.浴佛節(jié)和孟蘭盆節(jié)漢傳佛教最大的節(jié)日,在一年之中有兩個,一是四月初八的“浴佛節(jié)”,一是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盆節(jié)”。此外,還有諸佛菩薩的圣誕及紀念日。遇到以上節(jié)日,僧人將在有關(guān)殿堂做法事、念佛號或舉行其他紀念儀式。

五、佛教的禁忌

1.僧尼戒規(guī)佛教規(guī)定其弟子在日常生活和行為方面都要遵守。四威儀”和“十重戒”?!八耐x”是指僧尼的行、站、坐、臥應(yīng)該保持的威儀德相,不容許表現(xiàn)舉止輕浮,一切都要遵禮如法。所謂“行如風(fēng)、站如松、坐如鐘、臥如弓”,就是僧尼應(yīng)盡力做到的。這是因為所受“具足戒”戒律上對行、住、坐、臥的動作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如果舉止違反規(guī)定,就不能保持其威嚴?!笆亟洹奔唇錃⑸?、偷盜、淫欲、妄語、飲酒、說過罪、自贊毀他、慳、嗔、謗三寶。此外,飲食戒有三項,著裝戒有一項。即:①過午不食。按照佛教教制,比丘每日僅進一餐,后來也有進兩餐的,但必須在午前用畢,過午則不能進食。這是佛教中對僧尼的一個戒條,叫“過午不食戒”。在東南亞一帶,僧尼和信徒一日兩餐,過了中午不能吃東西,午后只能喝白開水。我國漢族地區(qū)因需要自己在田里耕作,體力消耗較大,晚上非吃東西不可,所以少數(shù)寺廟里開了“過午不食戒”,但晚上所吃的東西稱為藥食。然而,在漢地寺廟的僧尼中,持“過午不食戒”的人仍不少。②不吃葷腥。葷食和腥食在佛門中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葷專指蔥、蒜、辣椒等氣味濃烈、刺激性強的東西。因為吃了這些東西不利于修行,所以為佛門所禁食。腥則指魚、肉類食品。東南亞國家僧人多信仰小乘佛教,或者到別人家托缽乞食,或是由附近人家輪流送飯,無法挑食,所以無論素食、肉食,只能有什么吃什么。我國大乘佛教的經(jīng)典中有反對食肉的條文,漢地僧人是信奉大乘佛教的,所以漢族僧人和很多在家的居士都不吃肉。在我國蒙藏地區(qū),僧人雖然也信奉大乘佛教,但是由于氣候和地理原因,缺乏蔬菜,所以食肉。但無論食肉與否,大小乘教派都禁忌葷食。③不喝酒。佛教徒都不飲酒,因為酒會亂性,不利于修行,所以嚴格禁止。④不著雜色衣。佛教戒律規(guī)定,佛教僧人只能穿染衣,不能用雜色。不過現(xiàn)在佛教僧人的服裝顏色也有變化,分不同場合,也用黃色、赤色等顏色。2.其他禁忌’①交往禁忌。佛教徒內(nèi)部不用握手禮節(jié),不要主動伸手與僧眾相握,尤其注意不要與出家的尼眾握手。非佛教徒對寺院里的僧尼或在家的居士行禮,以合十禮為宜。②行為禁忌。佛寺歷來被佛教視為清凈圣地,所以,非佛教徒進入寺廟時,衣履要整潔,不能著背心、打赤膊、穿拖鞋。當寺內(nèi)要舉行宗教儀式時,不能高聲喧嘩以及做出其他干擾宗教儀式或程序的舉動。未經(jīng)寺內(nèi)執(zhí)事人員允許,不可隨便進入僧人寮房以及其他不對外開放的壇口。另外,為保持佛門清凈,嚴禁將一切葷腥及其制品帶入寺院。③祭拜禁忌。入寺拜佛一般要燒香,這是為了裊裊香煙扶搖直上,把訴諸佛的“信息”傳遞給眾佛。但在拈香時要注意香的支數(shù),由于佛教把單數(shù)看成吉數(shù),所以燒香時,每炷香可以有很多支,但必須是單數(shù)。④國別禁忌。在緬甸,佛教徒忌吃活物,有不殺生與放生的習(xí)俗。忌穿鞋進入佛堂與一切神圣的地方。他們認為制鞋用的是皮革,是殺生所得,并且鞋子踏在腳下是骯臟的物品,會玷污圣地,受到報應(yīng)。在日本,有佛事的祭祀膳桌上禁忌帶腥味的食品,同時忌食牛肉。忌婦女接觸寺廟里的和尚,忌婦女送東西給和尚。在泰國,佛教徒最忌諱別人摸他們的頭。即使是大人對小孩的撫愛也忌諱摸頭頂,因為按照傳統(tǒng)的佛俗認為頭部是最高貴的部位,撫摸或其他有關(guān)接觸別人頭部的動作都是對人的極大侮辱。同時還忌諱當著佛祖的面說輕率的話。佛教徒購買佛飾時忌說“購買”,只能用“求租”或“尊請”之類的詞,否則被視為對佛祖的不敬,會招來災(zāi)禍。在中國,佛教徒忌別人隨意觸摸佛像、寺廟里的經(jīng)書、鐘鼓以及活佛的身體、佩戴的念珠等被視為“圣物”的東西。流行于傣、布朗、德昂等少數(shù)民族中的“南傳上座部佛教”另有一些禁忌。如在德昂族中,在“進洼”(關(guān)門節(jié))、“出洼”(開門節(jié))和做擺(廟會)等宗教祭日里,都要到佛寺拜祈三天,忌諱農(nóng)事生產(chǎn);進佛寺要脫鞋;與老佛爺在一起時,忌吃馬肉與狗肉;婦女一般不能接觸佛爺,也不能與老佛爺談話。德昂族傳說“活佛”飛來時先落于大青樹上,然后才由佛爺請進佛寺,故視大青樹為“神樹”,忌砍伐。

第三節(jié)伊斯蘭教禮儀一、伊斯蘭教的起源二、伊斯蘭教常識三、伊斯蘭教的主要禮儀四、伊斯蘭教的主要節(jié)日五、伊斯蘭教的禁忌

一、伊斯蘭教的起源

伊斯蘭教,又稱清真教。伊斯蘭為阿拉伯語的音譯,意為“順服、歸順”,即順服唯一的神安拉的旨意。其教徒稱。穆斯林”,是指遵行伊斯蘭教條的信徒。伊斯蘭教起源于公元7世紀的阿拉伯半島,創(chuàng)始人為穆罕默德(公元570~632年)。當時,阿拉伯半島東西商道改變,加上外族入侵,社會經(jīng)濟迅速衰落,加劇了阿拉伯半島的經(jīng)濟危機和社會矛盾。又由于盛行多神崇拜和部落混亂,整個半島四分五裂、危機四伏。阿拉伯氏族貴族擺脫危機、發(fā)展經(jīng)濟和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愿望越來越強烈。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穆罕默德順應(yīng)形勢,宣稱得到安拉的啟示,要他在人間為安拉“傳警言”、“報喜信”和“慈惠眾生”,從而創(chuàng)立了伊斯蘭教。公元631年,穆罕默德基本上統(tǒng)一了阿拉伯半島,伊斯蘭教成了阿拉伯半島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宗教。公元632年,穆罕默德死后,他的繼承者(哈里發(fā))不斷向外擴張,形成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國。伊斯蘭教也由一個地區(qū)的宗教發(fā)展成為世界宗教。在中國,伊斯蘭教又稱大食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天方教等。該教于7世紀中葉傳入中國,在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柯爾克孜族、東鄉(xiāng)族、撤拉族、保安族等十多個民族中流傳。有信徒1400多萬人,主要分布于我國西北部的甘肅、寧夏、新疆、青海等省、自治區(qū),其余散布在全國各地。中國伊斯蘭教穆斯林,除新疆的塔吉克族有什葉派信徒外,絕大多數(shù)屬于遜尼派。1953年成立“中國伊斯蘭教協(xié)會”,2001年成立“中國伊斯蘭教教務(wù)指導(dǎo)委員會”。

二、伊斯蘭教常識

1.教派伊斯蘭教派別眾多,其中最有影響的是遜尼派和什葉派。穆罕默德歸真后,阿拉伯統(tǒng)治集團在繼承者的問題上發(fā)生了嚴重分歧,形成遜尼、什葉兩大教派。其中,遜尼派是伊斯蘭教最大的教派,被認為是伊斯蘭教的正統(tǒng)派,人數(shù)約占全世界穆斯林的90%,中國穆斯林大多屬于這一派。而與遜尼派對立的什葉派,人數(shù)較少,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巴基斯坦、黎巴嫩、科威特等國。2.教義伊斯蘭教的基本教義就是信仰安拉是唯一的神。安拉,在我國被穆斯林稱之為“真主”,西北地區(qū)稱“胡達”,它是主宰一切的神。人的一切都是由安拉決定的,即所謂“前定”的思想,“萬物由天定,生死不由人”正是這個意思。因此,伊斯蘭教徒不僅無條件地信仰安拉,還要無條件地信仰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1)伊斯蘭教的六大信仰以基本教義為中心,還構(gòu)成了伊斯蘭教的六大信仰,即信安拉(信仰安拉是創(chuàng)造和主宰萬物的唯一之神)、信使者(穆罕默德是安拉派來的使者,負責(zé)傳達神意,拯救世人)、信天使(相信天使的存在,天使是安拉用“光”創(chuàng)造的妙體,天使只受安拉的差役,執(zhí)行安拉的命令)、信經(jīng)典(安拉降示的《古蘭經(jīng)》是伊斯蘭教根本的經(jīng)典)、信前定(人的一生命運以及世上的一切都是由安拉預(yù)先安排確定好的)、信后世(人死后其靈魂不死,通過末日審判,或入天國,或下地獄)。(2)伊斯蘭教的基本實踐伊斯蘭教教規(guī)規(guī)定,每個穆斯林必須履行五項宗教功課,簡稱“五功”,亦稱五大天命,即念、禮、齋、課、朝。①念功,指念誦《古蘭經(jīng)》,主要是念誦清真言,心念或口念“萬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真主使者”。②禮功,即一日五次禮拜,按規(guī)定時間和程序,面向圣地麥加“克爾白”(天房)朝拜真主安拉的儀式。每天晨、晌、晡、昏、宵五個時辰面向麥加方向做禮拜五次。每星期五要進行一次“主麻拜”,每年開齋節(jié)和宰牲節(jié)要進行節(jié)日禮拜。日常禮拜前要“小凈”(洗臉、洗手等),主麻拜和節(jié)日禮拜前要“大凈”(沐浴更衣),以示滌罪和保持身體和衣服的潔凈。禮拜時要面向麥加大清真寺的克爾白(天房)依次完成七個不同的動作,即:舉兩手于頭的兩旁,口誦“真主至大”;端立,置右手于左手之上,口誦《古蘭經(jīng)》首章;鞠躬,以手觸膝,行鞠躬禮;直立并抬起雙手,口誦“贊頌主者,主必聞之”;跪下,兩手掌附地,叩首至鼻尖觸地;跪坐;第二次叩首。從口誦《古蘭經(jīng)》首章開始的這一系列動作,構(gòu)成一拜。禮拜一般由伊瑪目率領(lǐng)集體舉行,也可以單獨舉行。③齋功,即齋戒。每年伊斯蘭教歷太陰年九月齋戒一個月。齋月里,穆斯林在日出到日落這段時間內(nèi)禁止吃喝娛樂等活動。幼兒、旅行者、病人、孕婦和哺乳者可不守齋,但應(yīng)以延緩補齋或施舍的辦法罰贖。④課功,即天課。被視為“奉主命而定”的宗教賦稅。伊斯蘭教規(guī)規(guī)定,穆斯林每年都要對自己的財產(chǎn)進行清算,除去正常開支外,其盈余財產(chǎn),要按不同的課率繳納課稅,主要用以救助窮人。在我國,穆斯林均為自愿捐奉。⑤朝功,即朝覲。朝覲就是朝見圣地,這是真主的要求。今沙特阿拉伯境內(nèi)的麥加是穆罕默德的誕生地、伊斯蘭教的搖籃和圣地。伊斯蘭教規(guī)定,凡理智健全的成年穆斯林,身體健康、有經(jīng)濟能力者,無論男女,一生中都應(yīng)前往麥加朝覲克爾白(天房)一次?!按蟪?亦稱。正朝”)的朝覲時間為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八日至十二日。“大朝”之日為伊斯蘭教的主要節(jié)日宰牲節(jié)(十二月十日,我國稱“古爾邦”節(jié))。朝覲要進行一系列煩瑣的宗教儀式。朝覲過的穆斯林被稱為“哈吉”。除朝覲季節(jié)外,任何時候個人都可單獨去麥加朝覲,稱為“小朝”或“副朝”。完成過朝覲功課的穆斯林,均可獲得“哈吉”的榮譽稱號。(3)伊斯蘭教的善行主要指穆斯林必須遵循的道德規(guī)范。伊斯蘭教的六大信仰屬于世界觀、理論和思想方面;“五功”、“善行”則屬于實踐和行為方面:這兩方面的結(jié)合構(gòu)成基本善行內(nèi)容。3.經(jīng)典伊斯蘭教的經(jīng)典是《古蘭經(jīng)》和《圣訓(xùn)》?!豆盘m經(jīng)》是伊斯蘭教最基本的經(jīng)典。是伊斯蘭教的根本憲章和立法依據(jù),是穆斯林的行為規(guī)范和準則。伊斯蘭教認為它是穆罕默德在創(chuàng)教過程中向信徒傳達的安拉的啟示,穆罕默德逝世后由其繼任者整理成書。書中記載了穆罕默德的生平和傳教活動,伊斯蘭教的教義和教規(guī),當時流行的歷史傳說和寓言、神話、諺語等,內(nèi)容極為豐富。這部經(jīng)典既是宗教憲章,又是一部阿拉伯文獻,更是一部著稱于世的文學(xué)巨著,被稱為公元7世紀阿拉伯社會的百科全書。《圣訓(xùn)》又名《哈迪斯》,意思是“語言”、“行為”、“道路”,是僅次于《古蘭經(jīng)》的伊斯蘭教經(jīng)典。它同《古蘭經(jīng)》一樣都記載著穆罕默德的言論,所不同的是沒有采用安拉的名義?!妒ビ?xùn)》不僅記載著穆罕默德的言論,而且包括他的日常行為,以及經(jīng)他許可或默認的他的一些弟子的言行,系《古蘭經(jīng)》的補充和注釋。4.標記伊斯蘭教的標記是新月。5.信奉對象安拉(即真主)是伊斯蘭教信奉的獨一無二的主宰。伊斯蘭教不設(shè)偶像,清真寺禮拜殿內(nèi)設(shè)有圣龕以示朝麥加跪拜的方向,多以阿拉伯經(jīng)文和花草為飾。

三、伊斯蘭教的主要禮儀

1.稱謂伊斯蘭教信徒稱“穆斯林”(意為順從安拉的人)。信徒之間不分職位高低,都互稱兄弟,或叫“多斯提”(意為好友、教友)。對知己朋友稱“哈畢布”(意為知心人、心愛者)。對在清真寺做禮拜的穆斯林,統(tǒng)稱為“鄉(xiāng)老”。對麥加朝覲過的穆斯林,在其姓名前冠以“哈吉”(阿拉伯語意為朝覲者),這在穆斯林中是十分榮耀的稱謂。對管理清真寺事務(wù)和在清真寺內(nèi)辦經(jīng)學(xué)教育的穆斯林,稱“管寺鄉(xiāng)老”、“社頭”、。學(xué)董”。他們多由當?shù)赜绣X、有地位、有威望的穆斯林擔(dān)任。對德高望重、有學(xué)識和有地位的穆斯林長者,尊稱為“篩?!薄ⅰ拔樟Α薄ⅰ鞍桶汀焙汀鞍⒘帧钡?。

伊斯蘭教對教職人員和具有伊斯蘭教專業(yè)知識者通稱為“阿訇”。它是對伊斯蘭教學(xué)者、宗教家和教師的尊稱;其中年長者被尊稱為“阿訇老人家”。中國伊斯蘭教一般稱呼在清真寺任職并主持清真寺教務(wù)的阿訇為“教長”或“伊瑪目”;講授經(jīng)訓(xùn)f的師長和講授《古蘭經(jīng)》、圣訓(xùn)及其他伊斯蘭教經(jīng)典的宗教人員都稱為。經(jīng)師”;伊斯蘭教教法說明者和協(xié)助清真寺伊瑪目處理日常教法事務(wù)的助手,被稱做“穆夫提”;主持清真女寺教務(wù)或教學(xué)的婦女,稱做。師娘”;對在清真寺里求學(xué)的學(xué)生稱“滿拉”、“海里發(fā)”。2.殯禮穆斯林死后實行“土葬,速葬,薄葬”,不用棺槨,用白布裹尸,也不用任何陪葬物或殉葬品,主張三日必葬,入土為安;待葬期間不宴客、不毅孝、不磕頭、不鞠躬、不設(shè)祭品。舉行殯禮時,由阿訇或地方長官,或教長或至親等率眾站立默禱,祈求安拉赦免亡人罪過,為亡人祈福。參加殯禮的人要對著亡人的胸部,向西站立,不能站在亡人面前。尸體下土埋葬頭南腳北,面朝西,向著圣地“克爾白”。墳?zāi)鼓媳毕颍L方形。

四、伊斯蘭教的主要節(jié)日

1.開齋節(jié)開齋節(jié)是穆斯林的一個重大節(jié)日,我國新疆地區(qū)稱肉孜節(jié)。伊斯蘭教規(guī)定,每年教歷九月為穆斯林齋戒月,齋月中每日自破曉至日落禁飲食和房事,謂之“封齋”、“把齋”、“閉齋”。齋戒結(jié)束的前一天要尋看新月,見月的次日為教歷十目一日,即開齋節(jié);如未見月,開齋順延,但封齋滿30天即可開齋。節(jié)日期間,男女老少都要沐浴更衣,男人們涌向清真寺舉行會禮和慶?;顒印D女們在家里做禮拜,然后探親訪友。青年男女往往選擇這一天舉行婚禮,以增添歡樂氣氛。2.古爾邦節(jié)(宰牲節(jié))“古爾邦”是獻身和犧牲的意思。又稱為“宰牲節(jié)”,中國穆斯林稱之為“小開齋”或“小爾代節(jié)”。在伊斯蘭教教歷十二月十日,即朝覲克爾日(天房)麥加的最后一天舉行慶?;顒?。屆時,世界各地穆斯林舉行盛大的會禮,宰牛、羊、駱駝互相贈送。在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這一天還要舉行叼羊、賽馬、摔跤等大型文體活動。3.圣紀節(jié)紀節(jié)又稱為圣忌日,是僅次于開齋節(jié)、古爾邦節(jié)的第三大節(jié)日。相傳穆罕默德的誕生日和逝世日都是在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不少國家習(xí)慣將“圣紀”和“圣忌”合并紀念,俗稱“辦圣會”。節(jié)日的主要活動是誦經(jīng)、贊圣、宣講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跡等。

五、伊斯蘭教的禁忌

1.信仰禁忌根據(jù)“認主獨一”的信條,伊斯蘭教徒忌任何偶像崇拜,只信安拉;禁模制、塑造、繪制任何動物的圖像,包括人的形象也在禁忌之列。所以在伊斯蘭建筑藝術(shù)與其他藝術(shù)作品中只能看到繪制的植物或幾何圖形。2.飲食禁忌伊斯蘭教的飲食禁忌較多。對于自死之物的血液和豬肉以及未誦真主之名而宰殺的動物都禁食。奇形怪狀、污穢不潔、爪利鋒銳和性情兇惡的飛禽、猛獸及無鱗、無須的魚類,也在禁食之列。酒是穆斯林生活中的一大禁忌。穆斯林禁酒喜茶,在接待穆斯林客人時:最好用罐裝飲料,如客人飲茶要用清真茶具。伊斯蘭教在飲食方面還有兩條附加規(guī)定:其一是可食之物在食用時也不能過分和毫無節(jié)制,其二是禁食之物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食之無過。3.行為禁忌穆斯林每天要做5次禮拜,在禮拜期間,忌外來人表示不耐煩與干擾禮拜的樣子。同時,穆斯林在禮拜前,必須凈身,清真寺大殿內(nèi)嚴禁穿鞋進入。非穆斯林進入清真寺,不能袒胸露背,不能穿短裙和短褲。在穆斯林做禮拜時,無論何人何事,都不能喊叫禮拜者,也不能在禮拜者前面走動。禮拜時,更不能唉聲嘆氣、呻吟和無故清嗓,嚴禁大笑,吃東西。在伊斯蘭教歷九月,進行齋戒,每日從日出到日落禁止飲食和房事。4.服飾禁忌伊斯蘭教對女性的服飾有較多的要求,外出時,身體除了手和眼睛以外必須遮蓋起來。所以穆斯林婦女要戴“蓋頭”,即把頭發(fā)、耳朵、脖子都遮在里面,只露出面部。另外,婦女除了戴蓋頭外一般還要戴面紗,只露出雙眼。在中國,伊斯蘭教徒的服飾也是如此,如女性穆斯林在外出時必須戴蓋頭,老年婦女戴白色的蓋頭,已婚婦女戴黑色蓋頭,未婚少女戴綠色蓋頭。穆斯林男子則多戴無檐小帽,這種小帽又名“禮拜帽”或稱“回回帽”,一般為白色。參加禮拜或各種儀式時須戴禮拜帽?!?.特殊禁忌許多穆斯林認為人的左手不潔,所以與之握手或遞送禮物不能用左手,尤其不能單用左手。另外,伊斯蘭教禁止偶像崇拜,所以不應(yīng)將人類和動物的雕塑、畫像之類的物品相贈。尤其是帶有動物形象的禮品更不能相送,他們認為帶有動物形象的東西會給他們帶來厄運。

第四節(jié)道教禮儀一、道教的起源二、道教常識三、道教的主要禮儀四、道教的主要節(jié)日五、道教的禁忌

一、道教的起源

道教是中國古代宗教按其自身內(nèi)在的邏輯經(jīng)過長期的歷史發(fā)展而形成的,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傳統(tǒng)宗教。開始于公元2世紀,至今有1800多年的歷史。它淵源于中國古代的巫術(shù)和秦漢時的神仙方術(shù),又吸收了道家學(xué)說,大約形成于東漢中后期,相傳為東漢順帝(公元125~144年)時張道陵所創(chuàng)。因入道者須出五斗米,故又稱“五斗米道”。在近兩千年的道教史中,秦漢統(tǒng)一王朝的崩潰,儒家思想文化統(tǒng)治的打破,為道教的興起提供了有利時機。隋唐北宋時期,由于統(tǒng)治階級的推崇,道教開始走向興盛。到了南宋金元時期,道教發(fā)生重大變革,形成了影響后世重要的兩大道派——全真道和正一道。進入明清,中國封建統(tǒng)治步入晚期,道教也隨之衰落。但如同儒家思想與佛教一樣,時至今日,道教對中國人民精神生活、風(fēng)俗民情等仍有著很大的影響

二、道教常識1.教義道教作為一種成熟的宗教不僅具有宗教組織、活動場所、行為方式等外在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有一套完整的神學(xué)理論——道教教義。道教的教義龐雜,但基本內(nèi)容是:①道教的核心信仰是神化了的“道”。道,原先是先秦道家的哲學(xué)概念,道教尊奉先秦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老子為教祖,將其《老子》(《道德經(jīng)》)作為道教的主要經(jīng)典?!独献印钒训酪暈椤疤摕o”,認為“道”是“虛者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無”,“道”生成宇宙,宇宙生成元氣,元氣構(gòu)成天地、陰陽、四時,由此而化生萬物?!暗馈笔浅綍r空永恒存在的力量,是天地萬物之根源,又是萬物演化的規(guī)律,是宇宙萬物之中最核心的東西。②道教追求長生不老,肉身成仙。道教有一套完整的修煉方法(即道教的養(yǎng)身之道),修煉的目的是追求長生不老、肉身成仙。2.經(jīng)典和標識道教經(jīng)書的內(nèi)容十分龐雜?!兜啦亍肥堑澜探?jīng)典的總集,是中國古代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道教的標記是太極八卦圖。3.供奉對象道教是一種崇奉多神的宗教,其所信仰的神仙數(shù)量龐大、名目繁多,主要可以概括為以太上老君為主的行教之神、以玉皇大帝為主的行政之神和以斗姆天尊為主的自然之神三大系列:①三清。三清是道教最高位玉清、上清、太清的合稱,是道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故道觀中都設(shè)有三清殿。殿內(nèi)供三清尊神,第一位是玉清元始天尊,住清微天的玉清宮,因其生于太元之先,故稱“原始”。據(jù)說他“長存不滅”,每至天地初開,便以道授仙。第二位是上清靈寶天尊,住禺禹天的上清宮。據(jù)說他是宇宙未形成前從混沌狀態(tài)中產(chǎn)生的三元氣之一。第三位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居大赤天的太清宮。②四御。四御是指地位僅次于三清尊神的四位大帝。流行的說法指:玉皇大帝,為總執(zhí)天道之神;紫薇北極大帝,協(xié)助玉皇執(zhí)掌天地經(jīng)緯、日月星辰:四時氣候;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協(xié)助玉皇執(zhí)掌南北極與天、地、人三才,統(tǒng)御眾星,并主持人間兵革之事;后土皇地祗(女神),執(zhí)掌陰陽生育、萬物之美與大地山河之秀。③三官。三官指天官、地官、水官。相傳天官、地官、水官為堯、舜、禹。道教徒稱,天官主賜福;地官主赦罪;水官主解厄。由于三官職能與民眾利益密切相關(guān),因此知名度很高。道教信奉的主要神靈還有神仙。神仙是道教中的修真得道、神通廣大的長生不老者,又稱神人或神仙。最常見的神仙有:五岳大帝、真武大帝、文昌帝君、魁星、八仙、天妃娘娘、關(guān)圣帝君、玉帝、王母娘娘、城隍、土地、靈官、門神、灶君等等。在民間流傳最廣的是道教的八大神仙,即鐵拐李、漢鐘離、張果老、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藍采和。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故事流傳最廣。山東蓬萊據(jù)傳為八仙過海發(fā)生地,當?shù)亟ㄓ信钊R閣。

三、道教的主要禮儀

1.稱謂出家的道士,一般應(yīng)尊稱為“道長”。道士又稱“黃冠”、“羽客”。女道士一般應(yīng)尊稱為“道姑”,又可稱“女冠”。此外,還可根據(jù)其職務(wù)尊稱法師、宗師、方丈、監(jiān)院、住持、知客。非宗教人員對道士可尊稱“道長”或“法師”,前面也可以冠以姓,例如稱“王道長”或“劉法師”等。2.交往道士不論在與同道還是與外客的接觸中,習(xí)慣于雙手抱拳胸前,以拱手作揖(又稱稽首)為禮,向?qū)Ψ絾柡弥戮?,這是道教傳統(tǒng)的禮儀。作揖致禮的形式,是道教相沿迄今的一種古樸、誠摯、相互尊重和表示友誼的禮貌。見面時用語為“無量天尊”或“赦罪天尊”,通用應(yīng)答語為“慈悲”,也可同語應(yīng)答。后輩道徒遇到前輩道長,一般可行跪拜禮、半跪禮或鞠躬禮。各派的跪拜禮略有不同,一般以師承為訓(xùn)l。非宗教人員遇到道士,過去行拱手禮j現(xiàn)在也可以隨俗,用握手問好。3.道場道場是一種為善男信女祈福、禳災(zāi)、超度亡靈而設(shè)壇祭禱神靈的宗教活動。道教的齋醮道場分為祈祥道場和度亡道場。凡參加道場的信眾,均要齋戒沐浴,誠心懇禱,服裝整潔,隨同跪拜。祈祥時默念“消災(zāi)延壽天尊”,度亡時默念“太乙救苦天尊”,求福時默念“福生無量天尊”。4.頌經(jīng)頌經(jīng)是道教的主要宗教活動。道士每天要頌經(jīng)兩次,稱早晚功課。早頌清凈經(jīng),晚頌救苦經(jīng)。5.上殿道士上殿,必須穿戴整潔。道士值殿,禁止談笑,并要保持殿宇整潔。道士在道觀內(nèi)的飲食、起居和作息,均須按各道觀內(nèi)的清規(guī)執(zhí)行。如飯前念“供養(yǎng)經(jīng)”,吃飯時不準講話,碗筷不要有響聲,飯后念。結(jié)齋經(jīng)”。外道進道觀,必須先上殿進香和行禮,并且同知客道士對話。非宗教教徒參觀道觀時,禮拜上香可以隨意,如果上香,上香禮為雙手持香,過頂,插入香爐,鞠躬后退。一般信徒上香,可以跪拜,通常是三叩首。

四、道教的主要節(jié)日

1.老君圣誕老君圣誕是紀念道教所奉教主老子誕生的日子。老子的生卒年月已不可考,道教關(guān)于老子的傳記書如《猶龍傳》《混元》《太上老君年譜要略》等,都說老子生于殷武丁九年二月十五日(大概比孔子早幾十年)。后世道觀就于每年此日做道場,誦《道德真經(jīng)》以為紀念。2.玉皇圣誕玉皇圣誕是紀念道教所奉玉皇大帝的誕生日。道教各種典籍稱玉皇大帝生于丙午歲正月九日,后世道觀遂于每年此日舉行祭祀,以紀念玉皇誕辰。3.呂祖誕辰呂祖誕辰是紀念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誕生的日子。相傳唐德宗貞元十四年(798年)四月十四日巳時,眾見一白鶴,自天而降,飛入?yún)味促e母之房中。其時呂母正寐,亦夢此情此景,驚覺,遂生呂洞賓。后世道觀根據(jù)這一傳說以四月十四日為呂祖誕辰,并于每年此日舉辦齋醮以示紀念。4.蟠桃會神話中西王母以蟠桃宴請諸仙的盛會。相傳夏歷三月三日為西王母誕辰,是日西王母大開蟠桃會,諸仙都來為她上壽。道教每年于此日舉行盛會,俗稱蟠桃會。

五、道教的禁忌

道規(guī)即道教要求道教徒遵守的規(guī)則。道規(guī)名目繁多,涵括內(nèi)容十分廣泛。簡單來說,它是以儒家的倫理道德為基礎(chǔ),再加上特有的宗教信仰,構(gòu)成了既約束道士行為,又對社會民眾有威懾力的道教戒律。

道教的主要道規(guī)是“三皈五戒”。三皈即皈道、皈經(jīng)、皈師。其作用是:皈依道,常侍天尊,永脫輪回;皈依經(jīng),生生世世,得聞?wù)?;皈依師,學(xué)以上乘,不入邪念。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酒肉。此外,還有。八戒”、“十戒”、“老君二十七戒”等,戒條最多者達1200條。凡出家道士都要受戒,遵守道規(guī)。H6F3C1z-x*u%s#pYmVkShQeNcK9I7F4D1A+x(v%s!pYnVkTiQfOcLaI7G4D2A+y)v&t!qZnWlTiRfOdMaJ8G5E2B0y)w&t$rZoXlUjRgPdMbJ8H6E3C0z-w*u$r#oXmVjShPeNbK9H6F3C1z-x(u%s#pYmVkShQeNcL9I7F4D1A+x(v%s!qYnWkTiQfOcLaI7G5D2B+y)v&t!qZnWlUiRgOdMaJ8G5E2B0y)w*t$rZoXlUjRgPdMbK8H6E3C0z-w*u$r#pXmVjShPeNbK9H6F4C1A-x(u%s#pYmVkThQfNcL9I7F4D1A+x(v&s!qYnWkTiQfOcLaJ7G5D2B+y)v&t!qZoWlUiRgOdMaJ8G5E3B0z)w*t$rZoXlUjSgPeMbK8H6E3C0z-w*u%r#pXmVjShPeNbK9I6F4C1A-x(u%s#pYnVkThQfNcL9I7F4D2A+y(v&s!qYnWkTiRfOdLaJ7G5D2B+y)w&t$qZoWlUiRgOdMaJ8H5E3B0z)w*t$rZoXmUjSgPeMbK8H6E3C1z-x*u%r#pXmVjShQeNcK9I6F4C1A-x(v%s!pYnVkThQfNcL9I7G4D2A+y(v&s!qYnWlTiRfOdLaJ7G5D2B0y)w&t$qZoWlUiRgPdMbJ8H5E3B0z)w*u$r#oXmUjSgPeM8H5E3B0z)w*t$r#oXmUjSgPeMbK8H6F3C1z-x*u%r#pXmVjShQeNcK9I6F4C1A-x(v%s!pYnVkThQfNcLaI7G4D2A+y(v&s!qZnWlTiRfOdLaJ7G5E2B0y)w&t$qZoWlUjRgPdMbJ8H5E3B0z)w*u$r#oXmUjSgPeMbK9H6F3C1z-x*u%r#pYmVkShQeNcK9I6F4D1A+x(v%s!pYnVkTiQfOcLaI7G4D2A+y(v&t!qZnWlTiRfOdLaJ8G5E2B0y)w&t$qZoXlUjRgPdMbJ8H5E3C0z-w*u$r#oXmUjShPeNbK9H6F3C1z-x*u%s#pYmVkShQeNcK9I7F4D1A+x(v%s!pYnWkTiQfOcLaI7G4D2B+y)v&t!qZnWlTiRgOdMaJ8G5E2B0y)w&t$rZoXlUjRgPdMbJ8H6E3C0z-w*u$r#oXmVjShPeNbK9H6F3C1A-x(u%s#pYmVkShQfNcL9I7F4D1A+x(v&s!qYnWkTiQfOcLaI7G5D2B+y)v&t!qZnWlUiRgOdMaJ8G5E2B0z)w*t$rZoXlUjRgPeMbK8H6E3C0z-w*u%r#pXmVjShPeNbK9H6F4C1A-x(u%s#pYmVkThQfNcL9I7F4D1A+y(v&s!qYnWkTiQfOdLaJ7G5D2B+y)v&t$qZoWlUiRgOdMaJ8G5E3B0z)w*t$rZoXlUjSgPeMbK8H6E3C0z-x*u%r#pXmVjShPeNcK9I6F4C1A-x(u%s!pYnVkThQfNcL9I7F4D2A+y(v&s!qYnWkTiRfOdLaJ7G5D2B+y)w&t$qZoWlUiRgOdMbJ8H5E3B0z)w*t$r#oXmUjSgPeMbK8H6F3C1z-x*u%r#pXmVjShQeN8H6E3C1z-x*u%r#pXmVjShQeNcK9I6F4C1A-x(u%s!pYnVkThQfNcL9I7G4D2A+y(v&s!qYnWlTiRfOdLaJ7G5D2B0y)w&t$qZoWlUiRgPdMbJ8H5E3B0z)w*t$r#oXmUjSgPeMbK8H6F3C1z-x*u%r#pXmVkShQeNcK9I6F4C1A+x(v%s!pYnVkThQfOcLaI7G4D2A+y(v&s!qZnWlTiRfOdLaJ7G5E2B0y)w&t$qZoWlUjRgPdMbJ8H5E3B0z-w*u$r#oXmUjSgPeNbK9H6F3C1z-x*u%s#pYmVkShQeNcK9I6F4D1A+x(v%s!pYnVkTiQfOcLaI7G4D2A+y)v&t!qZnWlTiRfOdMaJ8G5E2B0y)w&t$rZoXlUjRgPdMbJ8H5E3C0z-w*u$r#oXmUjShPeNbK9H6F3C1z-x(u%s#pYmVkShQeNcL9I7F4D1A+x(v%s!qYnWkTiQfOcLaI7G4D2B+y)v&t!qZnWlTiRgOdMaJ8G5E2B0y)w*t$rZoXlUjRgPdMbK8H6E3C0z-w*u$r#pXmVjShPeNbK9H6F3C1A-x(u%s#pYmVkShQfNcL9I7C1A-x(u%s#pYmVkShQfNcL9I7F4D1A+x(v%s!qYnWkTiQfOcLaI7G5D2B+y)v&t!qZnWlUiRgOdMaJ8G5E2B0z)w*t$rZoXlUjRgPeMbK8H6E3C0z-w*u$r#pXmVjShPeNbK9H6F4C1A-x(u%s#pYmVkThQfNcL9I7F4D1A+y(v&s!qYnWkTiQfOdLaJ7G5D2B+y)v&t!qZoWlUiRgOdMaJ8G5E3B0z)w*t$rZoXlUjSgPeMbK8H6E3C0z-x*u%r#pXmVjShPeNcK9I6F4C1A-x(u%s!pYnVkThQfNcL9I7F4D2A+y(v&s!qYnWkTiRfOdLaJ7G5D2B+y)w&t$qZoWlUiRgOdMbJ8H5E3B0z)w*t$r#oXmUjSgPeMbK8H6E3C1z-x*u%r#pXmVjShQeNcK9I6F4C1A-x(v%s!pYnVkThQfNcLaI7G4D2A+y(v&s!qZnWlTiRfOdLaJ7G5D2B0y)w&t$qZoWlUiRgPdMbJ8H5E3B0z)w*u$r#oXmUjSgPeMbK9H6F3C1z-x*u%r#pYmVkShQeNcK9I6F4C1A+x(v%s!pYnVkThQfOcLaI7G4D2A+y(v&t!qZnWlTiRfOdLaJ8G5E2B0y)w&t$qZoXlUjRgPdMbJ8H5E3C0z-w*u$r#oXmUjSgPeNbK9H6F3C1z-x*u%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