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組化常用標記物_第1頁
免疫組化常用標記物_第2頁
免疫組化常用標記物_第3頁
免疫組化常用標記物_第4頁
免疫組化常用標記物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免疫組化常用標記物一、常用標志物

1.CD15(LeuM1)---(陽性部位:細胞膜)。是一種由半乳糖、巖藻糖和N-乙酰葡萄糖組成的碳水化合物抗原,又稱半抗原χ,是粒/單核細胞相關抗原。免疫組織化學表達:成熟粒細胞、激活的淋巴細胞(主要是T淋巴細胞)、R-S細胞、大多數(shù)腺癌等。2.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CD66e)---(陽性部位:細胞膜/漿)。癌胚抗原是表達于胎兒上皮細胞的一種糖蛋白,分子量為180kDa。存于某些惡性腫瘤組織尤其是內胚層來源發(fā)腫瘤中,大多數(shù)胃腸道(包括胰腺)和肺腺癌均有表達,少量成人上皮細胞和良性腫瘤亦可表達。CEA主要用于標記上皮性腫瘤,尤其是腺上皮來源的腺癌。

3.嗜鉻素A(chromograninA,CgA)---(陽性部位:細胞漿)。嗜鉻素是位于神經分泌顆粒內的酸性糖蛋白家族,是一組可溶性酸性蛋白,分子量為76~120kDa,分布廣泛。含量最豐富的是嗜鉻素A,另兩個是嗜鉻素B和嗜鉻素C。幾乎所有的神經內分泌腫瘤中均可檢測到嗜鉻素。嗜鉻素A不僅存在于神經內分泌細胞的分泌顆粒中,也廣泛分布于所有含有顆粒的內分泌細胞和神經內分泌細胞來源的腫瘤細胞。此抗體可以識別嗜鉻素A抗原羧基末端的片段,而不與氨基末端的片段反應,主要用于標記神經內分泌細胞及其來源的腫瘤。對小細胞癌進行抗原修復可提高檢測的敏感性。4.細胞角蛋白(cytokeratinpan,廣譜CK)---AE1/AE3(陽性部位:細胞漿)。此抗體可以識別絕大部分酸性細胞角蛋白(Ⅰ型/低分子量)和堿性細胞角蛋白(Ⅱ型/高分子量)。用于標記上皮及上皮來源的腫瘤,特別是對鑒別和判斷轉移性腫瘤是否為上皮源性具有一定的意義。

5.細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5/6,CK5/6)---(陽性部位:細胞漿)。在正常組織中,鱗狀上皮和導管上皮的基底細胞以及部分的鱗狀上皮生發(fā)層細胞、肌上皮細胞和間皮細胞陽性,腺上皮細胞陰性。因此,可用于鱗癌和腺癌、間皮瘤和腺癌的鑒別診斷。支氣管上皮基底細胞、間皮;鱗癌、大細胞癌、移行細胞癌、間皮瘤陽性。大多數(shù)腺癌為陰性。6.細胞角蛋白7(cytokeratin7,CK7)---(陽性部位:細胞漿)。CK7是分子量為54kDa的一種堿性細胞角蛋白,存在于大多數(shù)正常組織的腺上皮和移行上皮細胞中,一般非上皮來源的細胞無表達。在卵巢、乳腺和肺的腺癌呈陽性反應,而胃腸道的腺癌陰性。7.細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20,CK20)---(陽性部位:細胞漿)。CK20(46kDa)存在于正常的胃腸道上皮、移行上皮、Merkel細胞及其來源的腫瘤,而乳腺癌、肺癌和神經內分泌腫瘤不表達。CK7positiveCK7negativeCK20positiveuninformativecolorectumCK20negativelunguninformative

8.細胞角蛋白(高分子量)(cytokeratin,HMW)---(陽性部位:細胞漿)。高分子量細胞角蛋白抗體(34βE12)可以識別68kDa、58kDa、56.5kDa和50kDa的細胞角蛋白。

9.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membraneantigen,EMA)(MUC1)---(陽性部位:細胞漿)。上皮膜抗原是一種高分子量(400kDa)跨膜糖蛋白,廣泛分布于各種上皮細胞及其來源的腫瘤。癌細胞過表達MUC1與腫瘤侵襲有關,有意義的免疫反應性為膜陽性,如為純粹的胞漿著色則為假陽性。此抗體可以用于標記上皮及上皮源性腫瘤,EMA陽性表達的腫瘤包括大多數(shù)的癌、間皮瘤、滑膜肉瘤和上皮樣肉瘤等,淋巴瘤、黑色素瘤和軟組織腫瘤陰性表達。10.HBME1---(陽性部位:細胞膜)。該抗體與間皮細胞表面的抗原反應,染色方式呈現(xiàn)一種特殊的“厚膜”方式,在鑒別間皮瘤與腺癌時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間皮瘤為厚膜型,腺癌為薄膜型或胞漿著色。11.突觸素(synaptophysin,Syn)---(陽性部位:細胞漿)。突觸素是分子量為38kDa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神經元突觸前囊泡膜,是神經性和上皮性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特異性標志之一,用于標記神經內分泌腫瘤。12.甲狀腺轉錄因子1(thyroidtranscriptionfactor-1,TTF-1)---(陽性部位:細胞核)。TTF-1表達于甲狀腺腺上皮和肺的上皮細胞中。大多數(shù)肺的小細胞癌、腺癌、少部分大細胞癌、大多數(shù)非典型神經內分泌腫瘤免疫組化結果顯示TTF-1陽性,而肺鱗癌及絕大多數(shù)典型類癌TTF-1陰性。數(shù)為γ或α。CK可使淋巴上皮病變著色;腫瘤內可有少量反應性T細胞。鑒別診斷:淋巴細胞性間質性肺炎。MALT淋巴瘤呈浸潤性生長,使肺泡間隔增寬、機構破壞,淋巴上皮病變更常見。B細胞Ig輕鏈限制,Ig重鏈基因重排(PCR檢測)。2、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大腫瘤性B細胞增生,細胞核相當于或大于巨噬細胞核,或比正常淋巴細胞大兩倍。腫瘤細胞表達B細胞表型(CD20、CD79a),伴反應性T細胞。在冰凍組織切片中可檢測到Ig輕鏈表達。

五、間葉性腫瘤1、上皮樣血管內皮瘤---是一種低-中級別血管性腫瘤,由上皮樣內皮細胞構成的短條索和巢分布于黏液透明基質中。腫瘤具有突出的上皮樣特征,明顯的胞漿內空泡,在肺泡內和血管內生長以及中心透明壞死。CD31,CD34,Ulexeuropaeus(荊豆),F(xiàn)8RA,F(xiàn)li-1(DNA結合轉錄因子ETS家族的成員之一),SMA陽性;CK(±);EMA,CEA陰性。2、血管肉瘤—高級別的上皮樣血管內皮瘤。瘤細胞表達CD31、CD34、F8、Fli1、FKBP12(與神經鈣蛋白相互作用的胞液FK506結合蛋白),Vim強陽性、CK灶性陽性。3、胸膜肺母細胞瘤---腫瘤細胞Vim陽性;橫紋肌母細胞樣細胞MSA和desmin陽性。4、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是廣義“炎性假瘤”一種,由多種成分混合而成,如膠原、炎癥細胞以及形態(tài)溫和、顯示肌纖維母細胞分化的梭形細胞。同義詞有:炎性假瘤、漿細胞肉芽腫、纖維組織細胞瘤和纖維黃色瘤等。梭形細胞Vim、SMA陽性。Myogenin、myoglobin、CD117(c-kit)和S-100陰性。約1/3病例呈局灶性CK陽性(可能是由于肺泡陷入)。值得注意的是40%病例表達ALK1和p80。P53陽性很罕見,有報道稱可能與腫瘤復發(fā)和惡變有關。5、淋巴血管平滑肌瘤病---一種類似于平滑肌細胞的不成熟短梭形細胞廣泛浸潤于間質而形成的病變,常伴有囊性變。表現(xiàn)為平滑肌分化和表達,αSMA、desmin和Vim陽性。然而,與正常平滑肌細胞不同的是,LAM可表達HMB45。一些病例存在ER和PR。6、滑膜肉瘤(單向型、雙向型)---原發(fā)于肺的間葉性梭形細胞腫瘤,可有程度不等的上皮分化區(qū)域(組織學類似軟組織的同名腫瘤)。Vim、CK和/或EMA陽性(梭形細胞很少陽性),CK7和19陽性可與其他梭形細胞肉瘤鑒別。瘤細胞可表達bcl-2和CD99,1/3病例S-100陽性。CEA、CK20、TTF-1、CD34和desmin陰性。7、肺動脈肉瘤—發(fā)生于大的肺動脈的肉瘤,有兩型:①管腔內型—呈息肉樣向管腔內生長,通常顯示為纖維母細胞或肌纖維母細胞分化。瘤細胞Vim彌漫強陽性,osteopontin(骨橋蛋白)、desmin和內皮細胞標志(F8、CD31和CD34)陽性。②管壁型—在管壁內浸潤生長,組織學類似軟組織平滑肌肉瘤。8、肺靜脈肉瘤--發(fā)生于肺靜脈的肉瘤,表現(xiàn)為平滑肌肉瘤特點,Vim、desmin和actin陽性。40%病例有異常的keratin反應性。六、混雜性腫瘤1、硬化性血管瘤---發(fā)生在肺部的良性上皮腫瘤,組織學上有顯著的共同表現(xiàn):呈實性、乳頭狀、硬化和肺泡內出血4種形式。增生的肺泡Ⅱ型細胞呈立方形,被覆在乳頭結構的表面。間質的上皮樣細胞為圓形,形態(tài)較一致。瘤組織內可見膽固醇裂隙、慢性炎癥、黃色瘤細胞、含鐵血黃素、鈣化、分層狀的卷軸樣螺紋、壞死和成熟脂肪組織。免疫組化,如下表:免疫標記表面細胞多角形/圓形細胞AE1/AE3+-MNF116+-CAM5.2++CK7++CK20--EMA++CK5/6--Calretinin--ChgA--Syn--Leu7--SP-A+-pro-SP-B+-Clara細胞蛋白+-TTF-1++Vim±+S-100--CEA±-F8--雌二醇受體-+孕酮受體-+鑒別診斷:類癌:CgA、Syn彌漫性強陽性,TTF-1陰性。2、透明細胞瘤---亦稱“糖瘤”,可能來源于血管外周的上皮樣細胞。腫瘤細胞胞漿透明或嗜酸性,內含豐富的糖原。無肌膜的薄壁竇狀血管具有特性。HMB-45,HMB50陽性;SY,CD57,CD34,NSE,S-100局灶性陽性。Keratin陰性。HE知識總結染料分類:堿性染料、酸性染料、中性染料備注:染料的酸堿性是由于染料分子在水溶液電離后所帶的電荷性質決定的,與水溶液的酸堿性無關。酸性染料:伊紅、酸性品紅、苦味酸、剛果紅、甲基藍、水溶性苯胺藍、橙黃-G。堿性染料:蘇木紅、亞甲藍、孔雀藍、中性紅、甲基綠、孔雀綠、甲苯胺藍、沙黃等中性染料:瑞氏染料、姬姆薩染料。染料原理:物理作用:毛細作用、吸附作用、吸收和溶解作用、分子間作用力?;瘜W作用:離子鍵、共價鍵、氫鍵。媒染與促染媒染染料:本身與組織作用較弱或者根本不起作用,只有將這類染料先與媒染劑結合,生成色沉淀后才能用于組織染色、常見的蘇木精和卡紅。媒染劑:主要是金屬離子的鹽類、金屬原子的含氧酸最常見的是蘇木素染料的媒染劑,硫酸鋁鉀染料+媒染劑+組織特點媒染劑多為過渡的金屬元素,一至三價的可溶性鹽類或氫氧化物,如鋁鹽、鐵鹽、明礬和金屬含氧酸等。媒染劑與色淀分子是競爭關系,因此媒染劑要適量,否則影響染料著色。促染機:催化劑加快反應。如亞甲藍染液中的氫氧化鉀、伊紅染色液中的乙酸。促染劑主要是一些酸或者是堿,通過影蛋白質所處的酸堿環(huán)境影響蛋白質的電離,從而達到促染的目的。蘇木素-伊紅染色氧化氧化蘇木精蘇木紅氧化:自然氧化配置好開口兩個月以上通過空氣中的氧使之氧化成熟化學氧化:氧化汞、碘酸鈉、過氧化氫、高錳酸鉀等細胞核染色:細胞核主要有核仁、核膜、染色質核仁主要成份是組蛋白是一種堿性蛋白,一般帶正電荷,易與酸性染料結合;染色質的等電點PH3.3~3.6,而染色體的環(huán)境ph7.5-7.8,稱酸性電離,帶負電荷,所以細胞核染色與堿性染料結合理解:堿性條件OH-帶負電因此和堿性染料,帶正電荷結合細胞漿染色:主要是RNA和脂蛋白,大多數(shù)為兩性化合物。細胞胞漿的等電點是pH4.7-5.0.細胞的染色效果與PH值密切相關,當PH值為3.6-4.7之間時,細胞胞漿中成堿式電離,帶正電荷,為酸性染料染色。在HE染色過程中,PH為3.6-4.7之間,伊紅染色也不能太久,細胞核和核仁也受到PH的影響,也能與伊紅結合,使細胞核的染色發(fā)紫。分化細胞核:1%的鹽酸乙醇分化,伊紅85%乙醇分化藍化:蘇木精只有在堿性條件下才處于藍色離子狀態(tài),水洗去酸化而終止分化,在用流水,溫水或者弱堿水是染上的蘇木素變藍,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