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3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全冊同步練習+單元及期中期末測試合集(含答案)【可編輯可打印】_第1頁
人教版(2023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全冊同步練習+單元及期中期末測試合集(含答案)【可編輯可打印】_第2頁
人教版(2023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全冊同步練習+單元及期中期末測試合集(含答案)【可編輯可打印】_第3頁
人教版(2023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全冊同步練習+單元及期中期末測試合集(含答案)【可編輯可打印】_第4頁
人教版(2023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全冊同步練習+單元及期中期末測試合集(含答案)【可編輯可打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2023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目錄第一單元史前時期: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 第一單元史前時期:中國境內人類的活動第1課中國境內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一、選擇題1.參觀云南元謀人博物館,我們可以看到的文物包括()①兩顆門齒化石②粗糙的石器③炭屑和燒骨④磨制的石珠和石墜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2.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新館于2014年5月18日開館。游客在北京地區(qū)可以考察到下列哪些古人類遺址()①元謀人遺址②北京人遺址③山頂洞人遺址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3.右面是原始人頭像示意圖,這種原始人曾經居住于現在的()A.云南境內B.北京境內C.陜西境內D.浙江境內4.考古人員在北京人遺址中發(fā)現了大量木炭和幾處較大的灰燼堆。這說明北京人()A.會建造房屋 B.可能會使用火C.會制造彩陶 D.會種植水稻5.在“周口店遺址文化節(jié)”的活動現場,阿龍很想體驗北京人的原始生活。當主辦者發(fā)給他一塊獸肉讓他切割時,他選擇的工具應該是()A.石制工具 B.鐵制工具C.棍棒 D.硬質土塊6.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都是我國境內的原始人類,獲得他們生產生活的第一手資料,應該通過()A.神話傳說 B.歷史記載C.學者推斷 D.考古發(fā)掘7.右圖是山頂洞人的裝飾品,這說明的本質問題是山頂洞人已經()A.會制造磨制石器B.能夠制作簡單的玉器和樂器C.會用骨針縫制衣服D.有了初步的審美意識和愛美情趣二、閱讀判斷題8.某校七年級(1)班同學在學習了中國境內早期人類后完成了一份家庭作業(yè)——描述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其中有5處錯誤,請你指出來,并簡單說明原因。在距今約170萬年前的某一天,當黎明降臨北京西南龍骨山的時候,北京人便開始了一天的生活。一大早,我們的主人公小毛,穿著獸皮縫制的衣服,佩戴著用海蚶殼和小石珠做成的裝飾品,走出小木屋,和其他同伴一起采集果實和狩獵。傍晚,他用人工取火的方法獲得火種,燒烤食物。錯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錯誤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錯誤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錯誤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錯誤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分析題9.★以下為通過各種途徑搜集的有關北京人的材料。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發(fā)現的動物化石:周口店遺址第一地點出土的動物化石最多,達98種,這些化石分別埋藏于猿人洞沉積物不同的層面中。北京猿人遺址第10層和第11層出土的食肉動物化石占絕對優(yōu)勢,有劍齒虎、棕熊、洞熊、中國鬣狗、狼、豺豹、獵豹等17種。還有非食肉動物如猴子、腫骨鹿、葛氏斑鹿的化石,以及三門馬、燕山犀、羊、河貍等動物化石。材料二發(fā)現的骨器:在北京猿人洞穴堆積物中,發(fā)掘出不少破碎的獸骨。有許多鹿角分割成兩段,斫痕清楚,顯然是加工過的。截斷的鹿角根粗壯而結實,可以做錘子用;截斷的鹿角尖,據分析是做挖掘工具的。材料三發(fā)現的石器:北京人遺址出土了大量石制品。石器種類多,主要有刮削器、尖狀器、砍砸器、雕刻器等??脊畔到y研究出制作石器的方法:錘擊法(最常用)、砸擊法、碰砧法。材料四發(fā)現的用火遺跡:在北京人遺址中發(fā)現了五層面積較大、堆積較厚的灰燼和其他用火遺跡?;覡a最厚的達6米。灰燼成堆成層分布,含有燒過的樸樹籽、木炭、燒石、鹿角和各種動物骨骼。——以上材料均摘編自安家媛《北京人的發(fā)現:中國重要古人類遺址》請回答:(1)根據材料,分析北京人使用過哪兩種類型的工具。(2)請舉出兩種北京人制作工具的方法。(3)請舉出兩種北京人可能吃的食物。(4)北京人是群居還是獨居?請說出你判斷的理由。(5)從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研究北京人的主要證據來源是什么?

第1課中國境內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答案一、選擇題1.B考古學者在云南元謀發(fā)掘出元謀人的兩顆門齒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還發(fā)現了炭屑和燒骨。2.B3.B4.B5.A6.D原始人類離我們生活的時代時間久遠,因此傳說、推斷、歷史記載都可能不夠準確甚至存在錯誤,而考古發(fā)掘真實性較高,是研究原始人類生產生活的第一手資料。7.D二、閱讀判斷題8.參考答案錯誤1:170萬年原因: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70萬—20萬年錯誤2:縫制的衣服原因:北京人沒有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沒有使用骨針,不會縫制衣服錯誤3:佩戴著用海蚶殼和小石珠做成的裝飾品原因:北京人沒有佩戴裝飾品錯誤4:小木屋原因:北京人住在山洞里,不會建造房屋錯誤5:人工取火原因:北京人使用的是天然火,還沒有掌握人工取火技術三、材料分析題9.參考答案(1)骨器、石器。(2)錘擊法、砸擊法、碰砧法等。(兩項即可)(3)樸樹籽、鹿肉或其他動物等。(言之有理即可)(4)群居。理由:出土的食肉動物化石占絕對優(yōu)勢,這說明北京人會面臨兇猛的野獸的進攻,生活環(huán)境險惡;出土的骨器和石器說明北京人使用的工具簡陋,生產力水平低下,個人獨居很難生存,必須群居才能生存下去。(言之有理即可)(5)對歷史遺跡的考古發(fā)現。

第2課原始農耕生活一、選擇題1.下列不屬于我國原始農業(yè)興起和發(fā)展的重要標志的是()A.農作物種植B.家畜飼養(yǎng)的出現C.聚落、磨制石器的發(fā)展D.打制石器的出現2.考古學家在西安附近的原始農耕村落遺址中發(fā)現了大量的粟粒。據此,該處的原始居民可能()A.種植糧食作物B.制造陶器C.發(fā)明舟車D.鑄造青銅器3.很多同學平常愛吃米飯,你可曾想到,水稻在我國有著源遠流長的種植史。請你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判斷,下列先民中可以最早品嘗到香噴噴的米飯的是()A.北京人 B.山頂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4.在歷史劇《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應該出現的情節(jié)是()A.種植水稻B.飼養(yǎng)狗等家畜C.居住在半地穴式圓形房屋中D.使用磨制農具5.右面是原始居民使用的骨耜和裝有木柄的骨耜復原圖,它的主要功能是()A.制陶B.耕地C.造房D.捕魚6.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源。我國先民早已懂得挖井,并過著定居生活。我國遠古先民中最早懂得挖井技術的是()A.山頂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C.大汶口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7.過上農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經會建造房屋。如右圖所示,該典型樣式房屋遺址應該被發(fā)現于()A.黃河流域B.長江流域C.遼河流域D.珠江流域8.能夠種植粟、燒制彩陶、生活在黃河流域的我國原始居民是()A.元謀人 B.河姆渡人C.半坡人 D.北京人9.“紅山文化”出現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以遼河流域為中心。紅山居民主要從事農業(yè)生產,飼養(yǎng)牛、羊等家畜,使用磨制石器,陶器以“之”字形紋和彩陶為特色,房屋為方形半地穴式。下列先民中所創(chuàng)造的農耕文明與紅山文化相類似的是()A.元謀人 B.北京人C.半坡人 D.河姆渡人10.下列圖片中的內容能夠證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進步的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材料分析題11.閱讀下面材料:材料我國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在參觀某一古代人類遺址時寫下詩句:“彩陶形制美,畫紋亦多殊。或則呈人面,或則呈雙魚。農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護壕深二丈,其廣亦相如。奈何遺址中,獨不見文書?!闭埢卮?(1)根據材料中詩歌的內容,可推測出這是對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繪?(2)請舉出“或則呈人面,或則呈雙魚”的一個彩陶文物代表。(3)“農耕既普及”描繪的是原始居民種植什么農作物?(4)郭沫若參觀此遺址最大的遺憾是什么?12.閱讀下面材料:材料人類的祖先中有一些聰明人逐漸發(fā)現一些谷類可以在某種土地上人工栽種,又發(fā)現捕獲的小動物可以關在家里飼養(yǎng),讓它們繁殖。年深日久,一再改進,人類終于進入了可以“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的農業(yè)時代。這樣,人類可以自己生產食物,不再完全依靠大自然的恩賜,在農閑的時候就有充分的時間可以發(fā)明創(chuàng)造,改進工具,逐漸跨入文明的大門。所以,農業(yè)是文明之母,任何民族不經過農業(yè)時代,就不能進入文明。請回答:(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人類進入農業(yè)時代的主要表現有哪些。(2)原始的農業(yè)生產應具備哪些基本條件?(3)為什么說農業(yè)是文明之母?談談你的認識。三、探究題13.★歷史離我們并不遙遠,我們可以通過很多途徑去感受歷史的存在。下列兩組資料,一組是文物圖片資料,一組是復原圖片資料。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第一組:文物圖片資料(1)請你觀察上述考古文物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從圖片中提煉出正確的歷史信息。圖1:

圖2:

圖3:

第二組:復原圖片資料(2)根據所學知識,請說出圖5房屋的名稱,并判斷圖4是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3)請試著說出這兩種房屋的優(yōu)點。(說出兩點即可)兩種房屋結構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說明了什么?

第2課原始農耕生活答案一、選擇題1.D2.A3.C北京人和山頂洞人還沒有進入原始農耕時代,不可能吃到大米飯。半坡居民種植粟,河姆渡居民種植水稻,故選C項。4.C5.B6.D7.A通過識讀圖片可知,圖片是陜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圓形房屋,位于黃河流域。8.C9.C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使用磨制石器”“彩陶”“房屋為方形半地穴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C項符合題意。10.C打制石器是北京人使用的工具,因此排除含①的A、B兩項;④稻谷遺存應與南方原始先民有關,故可排除含④的D項。②是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復原圖;③魚紋彩陶盆也是半坡居民使用的物品。故C項正確。二、材料分析題11.參考答案(1)半坡原始居民。(2)半坡人面魚紋彩陶盆。(3)粟。(4)沒有發(fā)現文字材料。12.參考答案(1)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yǎng)的出現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發(fā)展等。(2)適當的人群,簡單的勞動工具,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3)人類可以自己生產食物,不再完全依靠大自然的恩賜,可以發(fā)明創(chuàng)造,改進工具等。(言之有理即可)三、探究題13.參考答案(1)圖1:半坡的彩陶,說明當時半坡原始居民已會制造彩陶,在上面繪有各式各樣的美麗圖案。圖2:半坡出土的紡輪,說明半坡原始居民已會紡線、織布、制衣。圖3:河姆渡人已經種植水稻。(符合史實即可)(2)圖5是干欄式房屋。圖4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3)優(yōu)點: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涼,節(jié)省材料;干欄式房屋通風防潮,下面還可以圈養(yǎng)家畜。原因:是由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和自然條件所決定的。說明了人已經能夠與自然協調發(fā)展(或人已經能夠適應自然環(huán)境)。(言之有理即可)

第3課遠古的傳說一、選擇題1.暑假某歷史興趣小組在歷史老師的帶領下參觀考察華夏族發(fā)源地的古跡,他們最應該到的地方不包括()A.云南 B.陜西 C.山西 D.河北2.下列圖片能夠反映黃帝的貢獻的是()A.① B.①②C.②③ D.①②③3.下列有關炎帝和黃帝的說法,錯誤的是()A.有關他們的傳說是我們祖先經長期口耳相傳保存下來的“歷史”B.他們是否真實存在還需要考古證實C.有關他們的傳說已經被證明是真實的歷史D.相傳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距今約五六千年4.《周易》記載:“(神農氏)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边@主要講述了()A.黃帝打敗蚩尤的故事B.傳說中的農業(yè)發(fā)展情況C.炎帝開辟集市的情況D.傳說中的“阪泉之戰(zhàn)”5.為紀念我國傳說中的一位杰出人物,孫中山曾寫下“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的詩句。其祭奠的人物是()A.黃帝 B.炎帝C.秦始皇 D.大禹6.遠古時代存留下的先民活動遺址與文物,為傳說的真實性提供了證據。右圖是陜西寶雞出土的船形彩陶壺,它印證了()A.當時人們掌握了歷法B.當時人們可能已經用船作為交通工具C.當時出現了文字D.當時已經出現了原始音樂7.我們知道黃帝、炎帝、堯、舜,主要是依據()A.傳說 B.考古 C.想象 D.史實8.禹被推舉為聯盟首領的主要原因是()A.治理洪水有功B.具有公而忘私的精神C.樂于幫助他人D.與舜關系非常密切二、讀圖簡答題9.從圖片中可以感受歷史,下面是古代黃河流域的部落首領黃帝、舜、堯、禹的畫像。請回答:(1)請按生存年代排列出這四位聯盟首領的先后順序。(2)在這些首領中與我國原始社會末期一種民主推選聯盟首領的制度相關的人物有哪些?這種制度叫什么?(3)這些都是古代傳說中的人物,請舉例說明我們應該怎樣科學地對待歷史事實與神話傳說。三、材料分析題10.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蕉坑葋y。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孫中山材料二2022年4月5日,壬寅年清明公祭黃帝典禮在陜西省黃陵縣黃帝陵祭祀廣場隆重舉行?!幾匀嗣窬W請回答:(1)材料一中的“軒轅”指的是誰?后人尊崇他和炎帝為什么?(2)怎樣理解“中華開國五千年”?(3)結合材料二,你認為舉辦這樣的活動有什么現實意義?四、探究題11.★閱讀書籍、識別文物、參觀古跡都是我們學習歷史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今天我們就走近歷史,探究下列問題。第一組:書籍和文物第二組:名人遺跡(1)根據圖1中圖書封面的人物名稱,說說傳說中他有哪些貢獻。(2)圖2文物代表中華民族的什么形象?這一形象喻示了什么?反映出什么?(3)根據圖3和圖4,分別用一句話來評價這兩個人。(4)這四幅圖片涉及的三個人物身上有什么樣的共同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第3課遠古的傳說答案一、選擇題1.A2.D相傳,黃帝建造宮室,制作衣裳,制造船只,教人們挖井,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所以正確答案為D項。3.CC項的說法太絕對,有的傳說被證明是真實的,有的只是后人的想象。4.C5.A6.B7.A8.A二、讀圖簡答題9.參考答案(1)黃帝、堯、舜、禹。(2)堯、舜、禹。禪讓制。(3)歷史事實是真實可靠的,而傳說難免夸張?zhí)摌?但不少傳說生動地反映了人類的歷史,包含極有價值的內容。如,關于黃帝時期社會發(fā)明的傳說,我們可以從考古實物中得到驗證:考古學者在河南、陜西、山西、甘肅、浙江等地的遺址中,發(fā)掘出水井遺跡、蠶繭和絲織品、原始骨笛、船形陶壺等文物。三、材料分析題10.參考答案(1)黃帝。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2)在中華文明史上,早在五六千年前的炎黃時代,就創(chuàng)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如建造宮室,制造船只,發(fā)明文字等,它標志著人類歷史擺脫了野蠻蒙昧的時代,進入了文明進步的新階段,故稱“中華開國五千年”。(3)可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展示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歷史底蘊;有利于促進民族團結、祖國統一。四、探究題11.參考答案(1)傳說中黃帝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教人們挖井,制造船只等。(2)龍。這一形象喻示了龍是眾多部落圖騰的融合體。反映出不同部落之間從戰(zhàn)爭走向聯合,進而構成華夏族主體的歷程。(3)炎帝和黃帝被尊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禹是治水英雄。(4)勇于創(chuàng)新、以身作則等。(言之有理即可)

第一單元綜合訓練一、選擇題1.“第一次踏上這塊土地,記者驚訝地發(fā)現,除了祖國境內最早人類故鄉(xiāng),它竟然還集中了另外兩大世界級品牌資源——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石林地質奇觀和時空橫跨1億多年的‘恐龍公墓’……”新聞中的“這塊土地”是()A.陜西西安 B.浙江河姆渡C.山東大汶口 D.云南元謀2.下列對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確的是()A.早晨,幾十個人圍在一起喝小米粥B.下午,一個人在原始森林中用打制的石器打死了一頭野獸C.大家很高興,馬上鉆木取火燒烤捕到的野獸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著一堆大火以驅趕野獸和照明3.“人們一說起中國發(fā)現的遠古人類化石,沒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關于北京人的敘述,錯誤的是()A.他們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 B.他們依然保留著某些猿的特征C.他們已懂得用火燒烤食物 D.他們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4.北京人遺址中發(fā)現了許多石塊、石片,考古界認為有些是北京人創(chuàng)造的工具,其最有力的依據是()A.數量多,有約10萬件 B.出土集中,可能有意堆放C.形狀多樣,有些還有鋒刃 D.便于使用,留有打制痕跡5.下列內容與北京人相符的是()①頭部帶有猿的某些特征②使用打制石器,過群居生活③用火取暖,燒烤食物④種植水稻,蒸煮米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根據所學知識,判斷下列哪一項不是農耕文化的特點()A.會建造房屋,定居生活 B.會種植莊稼,經營原始農業(yè)C.會建造船只,海上活動興盛 D.會飼養(yǎng)家畜,以備不時之需7.以下原始居民中,建造了利于通風防潮的干欄式房屋建筑的是()A.元謀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北京人8.右圖是胡明同學做的復習卡片,在其“”處應填寫的標題是()

A.元謀人 B.北京人C.河姆渡人 D.半坡人9.距今約6000多年前,半坡原始居民最有可能種植的糧食作物是()A.玉米 B.粟 C.水稻 D.小麥10.半坡原始居民過著以農耕為主的定居生活,半坡遺址的下列發(fā)現中最能證明這一點的是()A.粟粒遺存 B.家畜遺骨C.磨制石器 D.半地穴式圓形房屋遺存11.下列屬于黃河流域原始農耕時代的居民的是()A.山頂洞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 D.元謀人12.以下文物圖片集中反映了我國遠古時期()A.元謀人的生活狀況 B.北京人的生活狀況C.山頂洞人的生活狀況 D.半坡人的生活狀況13.“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請問已經能夠走出洞穴、蓋房定居的遠古人類是()A.元謀人、北京人 B.北京人、山頂洞人C.山頂洞人、河姆渡人 D.河姆渡人、半坡人14.原始人類經歷了從群居到聚族而居、從采集到種植、從狩獵到飼養(yǎng)家畜的演進過程。推動上述演進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術的進步 B.人工取火的發(fā)明C.飼養(yǎng)水平的提高 D.生產工具的改進15.傳說黃帝時,人們已能夠制作衣裳,能挖井,制造船只,有了文字和樂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這些事物都是黃帝一人發(fā)明的B.這時的文字已經是我國比較成熟的漢字C.黃帝時期是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最重要時期D.有許多考古發(fā)現驗證了這種傳說的真實性16.在我國古代的神話中有“神農氏教民播種五谷”“嫘祖教民養(yǎng)蠶繅絲”的傳說。這些神話傳說反映出中華文明的核心是()A.農耕文明 B.和諧平等的社會秩序C.神話傳說 D.采集、狩獵的游牧文明17.傳說是人們世代口耳相傳保留下來的歷史敘述。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遠古眾多部落崇拜物的綜合體。與龍形象的形成密切相關的傳說是()A.盤古開天 B.炎黃傳說 C.禪讓傳說 D.大禹治水18.《禮記》中所謂“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社會局面,主要反映的時期是()A.山頂洞人時期 B.半坡氏族時期C.堯舜禹時期 D.北京人時期19.廣西桂林的虞山公園有一座石山,相傳遠古時代舜帝(史稱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廟紀念,今天的虞山公園就是由此得名。請指出舜是通過什么方式成為部族聯盟領袖的()A.世襲制 B.武力奪取C.禪讓制 D.民主選舉制20.“通大川,決壅塞,鑿龍門……疏三江五湖,注之東海,以利黔首(百姓)?!边@句話描述的傳說中的一個歷史事件是()A.黃帝制造指南車 B.涿鹿之戰(zhàn) C.嫘祖發(fā)明養(yǎng)蠶技術 D.大禹治水二、非選擇題21.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在思考探索:人類是從哪里來的?識讀下列圖片:請回答:(1)圖1認為人是從哪里來的?你如何看待圖1反映的觀點?(2)圖2反映的是我國什么原始人類?你是如何推斷出來的?這種原始人類有什么生活特點?(3)除了圖2反映的原始人,你還了解哪些原始人?(至少舉出兩種)由此,你有何感想?22.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俄n非子》材料二在北京人遺址中,發(fā)現了大量木炭和幾處較大的灰燼堆,還有在火中燒過的石塊、獸骨和樹的種子等。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鉆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俄n非子》材料四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于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于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栋谆⑼x》請回答:(1)在材料一所述的險惡環(huán)境下,北京人只能過著什么樣的生活?為什么?(2)材料二證明了什么?它所證明的事實有什么意義?(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會人們生活的一個什么重大變化?(4)材料四反映了我國原始社會出現了什么現象?這種現象產生的時代相當于我國哪兩個遠古居民生活的時代?他們分別主要種植哪兩種糧食作物?23.體驗新情景,回答問題。(1)請你猜猜“我”是誰①我是中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我是。

②我是黃河流域禪讓制下的最后一位部落聯盟首領,我是。

(2)請你教“我”種莊稼①我是一個河姆渡人,我已經掌握了種植的技術。

②我是一個半坡人,我已經掌握了種植的技術。

(3)請你幫“我”找家①我是一個河姆渡人,我住的房子是。

②我是一個半坡人,我住的房子是。

24.我們的朋友遍天下。一個友好國家的文化教育考察團要到中國實地考察,請你當一名小導游,帶領考察團參觀考察下列地方,請你向我們的客人介紹一下我們祖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吧!(1)西安半坡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圖1),請結合所學知識,向我們的客人介紹一下半坡人的生活生產情況。(2)圖2是某遺址的照片,圖中所示房屋為干欄式房屋,設想一下當時先民為什么會創(chuàng)造這種樣式的房屋。(3)圖3是坐落在浙江紹興的大禹陵,在參觀大禹陵時,游客向你提出如下問題:“面對兇猛的洪水,鯀治水以失敗而告終,而大禹治水則取得了成功。這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對此你應該做出怎樣的回答?

第一單元綜合訓練答案一、選擇題1.D解答時找出材料中的關鍵信息“祖國境內最早人類”。云南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2.D北京人時期沒有出現原始農業(yè);北京人過著群居生活,會使用天然火。故A項中的“小米粥”、B項中的“一個人”、C項中的“鉆木取火”均與實際不符。3.A4.D“留有打制痕跡”說明這些工具經過了加工,這體現出創(chuàng)造性。故選D項。5.A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過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燒烤食物、取暖御寒,以采集、漁獵為生。北京人不會種植農作物,所以①②③符合北京人的生產生活情況。④與河姆渡原始居民相符。6.C農耕文化是指在長期農業(yè)生產中形成的一種風俗文化,“會建造船只,海上活動興盛”不是農耕文化的特點。7.C8.C9.B10.D“定居生活”最有力的依據是房屋遺址。11.C12.D從圖片可以知道這種遠古人類會制造陶器、居住在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內,這符合半坡人的生活狀況。13.D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均居住在山洞里,河姆渡人、半坡人已會建造房屋。14.D15.D16.A題干中的“播種五谷”“養(yǎng)蠶繅絲”都與農業(yè)有關,所以中華文明的核心是“農耕文明”。故選A項。17.B18.C19.C20.D二、非選擇題21.參考答案(1)人是神創(chuàng)造的。古代由于缺乏科學知識,人們只能憑借想象,創(chuàng)造出許多類似于圖1的有關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神話傳說并不能代表歷史事實的存在和發(fā)生。(2)北京人。北京人的頭骨,前額低平,眉骨粗大,顴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腦容量比現代人小。生活特點:會制造并使用打制石器;懂得使用火來取暖照明,抵御猛獸侵襲,燒烤獸肉,過著采集和狩獵的生活。(3)元謀人、山頂洞人、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等。感想: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22.參考答案(1)群居生活。在原始人生活的險惡環(huán)境下,野獸出沒無常,僅憑個人的力量和簡陋的工具難以生存,因此,北京人只能過著群居的生活。(2)證明了北京人已經使用天然火,并能用火燒烤食物等。北京人已經使用天然火,提高了適應自然環(huán)境的能力,促進了體質的發(fā)展和腦的進化。(3)出現了人工取火。(4)出現了原始農耕生產。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水稻和粟。23.參考答案(1)①元謀人②禹(2)①水稻②粟(3)①圖A②圖B24.參考答案(1)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們還用骨器、角器等生產工具開墾土地,從事農業(yè)生產。他們的主要糧食作物是粟。半坡原始居民飼養(yǎng)狗等家畜,還用漁叉、漁鉤、漁網捕魚,用弓箭、長矛、石球等捕獵斑鹿、獐、兔。半坡人的食物種類得到了很大豐富,主食有粟,副食有魚、肉、蔬菜等。(2)干欄式房屋上面住人,下面養(yǎng)牲畜,既通風又防潮,這一建筑形式最常見于氣候潮濕的地區(qū)。(3)我國遠古民眾具有與大自然抗爭的大無畏精神,無私奉獻、以身作則、堅持不懈的優(yōu)良品質,團結協作、共同奮斗的精神以及掌握自然規(guī)律、順應自然的聰明才智,人類與環(huán)境應和諧相處等。

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第4課夏商周的更替一、選擇題1.數軸記憶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學在復習中國古代某一歷史時期政權更迭時制作的年代標尺,其中①處應該是()A.夏朝 B.商朝C.周朝 D.秦朝2.“夏有亂政,而作《禹刑》?!睂@句話最準確的解釋是()A.夏朝人是禹的后代B.夏朝已經制定了刑法C.夏朝階級矛盾尖銳D.《禹刑》極為殘忍3.考古學家在洛陽平原發(fā)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遺址——二里頭遺址,這里有宮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業(yè)作坊,還有平民生活區(qū)和墓葬群。二里頭遺址反映了夏朝()A.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yè)B.國君宮殿規(guī)模宏大C.國君與平民平等生活D.出現了階級分化和等級界限4.電視劇《封神演義》中有關“炮烙之刑”“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的鏡頭,反映了統治者的極度暴虐腐朽。這與哪位統治者有關()A.夏王桀 B.商王紂C.周厲王 D.周幽王5.《左傳》曰:“封建親戚,以藩屏周。”這一史料反映西周的社會制度是()A.禪讓制 B.王位世襲制C.分封制 D.郡縣制6.史實是被考古資料證實已經發(fā)生的歷史,下列屬于史實的是()A.女媧補天 B.涿鹿之戰(zhàn)C.大禹治水 D.牧野之戰(zhàn)7.★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寫道:“周代的諸侯,有王室的家屬、商之子孫和現有各部落國家的首長。他們按國之大小,理論上以五等面積,封為五級。這些諸侯各按所封地距國王都城的距離而有不同的功能和義務。”材料不能說明()A.周朝實行分封制B.分封對象包括親屬、殷商遺民等C.分封制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D.諸侯擁有不同的權利和義務8.“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蔽髦芘c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特點是()A.實行世襲制 B.實行分封制C.實行禪讓制 D.實行行省制二、讀圖簡答題9.閱讀下列示意圖:圖1周天子宗親和功臣(諸侯)圖2請回答:(1)圖1中①②處分別應填寫的制度和人物是什么?(2)我國古代社會由世襲制代替圖1中的①制度,有人認為這是歷史的進步,也有人認為是歷史的倒退,談談你的看法。(3)圖2反映了我國什么時期實行的一種什么制度?此制度實行的目的是什么?(4)請寫出圖2中反映的此制度的主要內容。此項制度的實行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三、材料分析題10.★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禮記》材料二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度纸洝氛埢卮?(1)材料一中這種“天下為家”的局面是從何時、何人開始的?這一朝代滅亡的原因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表格。朝代建立時間開國君主都城亡國君主夏

禹陽城桀商約公元前1600年

亳、殷

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

周幽王四、探究題11.歷史總會留下一些遺跡,這些遺跡就成為我們探究歷史古風遺韻的重要依據,請結合下列資料進行相關問題的探究?!具z址中的歷史】(1)圖1遺址被考古學者認為是傳說中禹的都城,請你說出此都城的名稱。如果將此都城復原,除了城堡、宮殿外,還會有什么國家機構?試分析夏朝國家機構的性質。(2)圖2為殷墟遺址,此遺址是哪一個朝代的都城?與哪一位國王遷都到此有直接關系?此次遷都的原因是什么?【文物中的歷史】(3)圖3中的文物腹內底部鑄有銘文,記載了周武王伐紂的史實,周武王打敗商紂王的戰(zhàn)役發(fā)生在哪一年?地點在哪里?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這次戰(zhàn)役的結果。圖3利簋【史書中的歷史】(商紂)厚賦稅以實鹿臺之錢,而盈巨橋之粟。——《史記》圖4(4)試翻譯上述史料,并分析商紂王的暴虐統治最終導致了怎樣的結果。

第4課夏商周的更替答案一、選擇題1.A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故選A項。2.B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已具備了國家所必備的條件——國家機器,設置了軍隊、監(jiān)獄、刑法等。而題干材料中的《禹刑》正是夏朝的刑法,故選B項。3.D4.B5.C6.DA項是神話故事,B、C兩項是遠古傳說,D項發(fā)生在公元前1046年,是有歷史記載的史實。故選D項。7.C8.B二、讀圖簡答題9.參考答案(1)禪讓制;啟。(2)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是歷史的進步,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3)西周;分封制。鞏固周朝統治。(4)內容:周天子授予宗親和功臣等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進納貢物,平時鎮(zhèn)守疆土,戰(zhàn)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zhàn)。作用:開發(fā)了邊遠地區(qū),加強了統治,使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三、材料分析題10.參考答案(1)從夏朝的第二代國王啟開始。原因:夏桀不修德行,統治殘暴,用武力傷害百姓,引起民眾的反抗。(2)約公元前2070年商湯商紂王鎬京四、探究題11.參考答案(1)陽城。如監(jiān)獄。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2)商朝。盤庚。因為水患和政治動亂。(3)公元前1046年。牧野。周軍攻入商都,商朝滅亡。(4)翻譯:商紂王征收沉重的賦稅,建造巨橋糧倉和高大的鹿臺,用來堆積從全國掠奪來的糧食和財寶。結果:最終導致了國家的滅亡。

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一、選擇題1.歷史文物是后人了解歷史的第一手資料。通過右圖所示文物,我們可以了解哪一時期的歷史()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漢2.《周禮》記載,“金有六齊(配方):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這反映了()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B.青銅器的鑄造工藝C.金文的形成與發(fā)展D.鐵農具的制造技術3.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造型雄偉,紋飾古樸。下列青銅器中哪件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4.下列關于商朝青銅器的表述,錯誤的是()A.商朝青銅器已廣泛用于農業(yè)和手工業(yè)B.商朝青銅器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C.商朝青銅器生產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D.商朝青銅器鑄造是手工業(yè)生產的主要部門5.周王朝對禮器的使用規(guī)格制定了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數,簋配偶數,如天子為九鼎八簋,諸侯為七鼎六簋,卿大夫為五鼎四簋等。這反映的本質問題是()A.西周社會呈現等級森嚴的特征B.西周社會的腐敗現象嚴重C.西周手工業(yè)中冶銅業(yè)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經濟發(fā)展不平衡6.“構成中國的內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著一種可追溯到數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書面語?!本渲小吧坛臅嬲Z”具體指()A.甲骨文 B.大篆C.小篆 D.隸書7.郭沫若說:“一片甲骨驚天下?!边@主要因為甲骨文是()A.商代文字B.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C.字母文字的起源D.目前我國發(fā)現的最早的比較成熟的文字8.甲骨文不可能記載的內容是()A.商王室狩獵 B.日食、月食C.盤庚遷殷 D.禹傳子,家天下9.右圖是發(fā)現于河南安陽的甲骨,下列商朝的社會活動中有可能被記載在這一甲骨上的是()①祭祀②農牧業(yè)③刑法④旅游⑤戰(zhàn)爭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⑤二、讀圖簡答題10.★識讀下列圖片:請回答:(1)圖1所示青銅器的名稱是什么?是哪一朝代青銅器的代表?該文物反映了當時哪一行業(yè)已發(fā)展到較高水平?(2)這一文物的出土地由此得名“鼎都”,你知道這一文物的出土地點嗎?(3)根據所學知識并結合兩幅圖片,想一想青銅器在這一時期有何特點。(4)觀察兩幅圖片,你能得到什么認識?11.識讀下列圖片:請回答:(1)圖中所體現的文字叫什么?它盛行于哪個朝代?(2)這種文字一般刻寫在什么材料上?有何特點?(3)圖中文字與現代文字有什么聯系?

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答案一、選擇題1.B圖片是商朝甲骨文和司母戊鼎,通過它們,我們可以了解商朝的歷史。2.B材料中的“金”指的是青銅,題干中《周禮》記載的是青銅器制造的配方比例。故選B項。3.AA項為商朝著名的青銅器司母戊鼎,它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也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4.A5.A6.A根據題干中的“商朝”和“書面語”,可判斷是甲骨文。7.D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漢字和甲骨文有著淵源關系,因此郭沫若給予甲骨文極高的評價。故選D項。8.D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辭記錄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動和商朝的政治、經濟情況,而“禹傳子,家天下”是夏朝的歷史,甲骨文不可能記載。故選D項。9.B甲骨文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祭祀、戰(zhàn)爭、農牧業(yè)、官制、刑法、醫(yī)藥、天文歷法等,所以B項正確。二、讀圖簡答題10.參考答案(1)司母戊鼎。商朝。手工業(yè)(青銅鑄造業(yè))。(2)河南安陽。(3)生產規(guī)模大、品種多、工藝精美。(4)司母戊鼎是現存商代青銅器中最重的一件;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聰明才智和協作精神,象征著商朝燦爛輝煌的青銅文明。11.參考答案(1)甲骨文。商朝。(2)龜甲或獸骨。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3)今天的漢字是由甲骨文發(fā)展而來的。

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一、選擇題1.下列三幅圖片反映的是我國古代不同時期的農具,對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①②③ B.③②①C.②①③ D.②③①2.春秋時期,那時的人常以“?!薄案弊鳛槊蜃?例如,孔子弟子司馬耕,字子牛;晉國一個大力士,姓牛,名子耕,這些現象說明了()A.以“?!薄案弊鳛槊?、字比較吉利,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B.春秋時期,普通人也擁有了姓名權C.春秋時期,人們普遍開始重視農業(yè)D.春秋時期,牛耕受到人們的推崇3.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了“公作則遲”“分地則速”的現象,主要是因為()A.分封制的推行 B.百家爭鳴的活躍C.鐵器、牛耕的廣泛使用 D.合縱連橫的開展4.《論語》中載:“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其描述的政治局面出現的時期是()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5.據記載,春秋時期魯國向周天子朝貢7次,其中魯國國君親自去的僅有3次,同時魯國卻朝齊11次,朝晉20次,這說明()A.魯國定期向周天子納貢B.魯國主動與齊、晉結好C.天子依附于諸侯D.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權勢6.《論語》云:“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這則材料反映了什么歷史事實()A.晉文公稱霸 B.齊桓公稱霸C.勾踐稱霸 D.楚莊王稱霸7.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的爭霸戰(zhàn)爭主要是為了()①爭奪土地和人口②幫助弱小的諸侯國發(fā)展軍事力量③爭奪支配其他諸侯國的權力④加強與其他諸侯國的聯系A.①②③④ B.②④C.①③ D.①④8.★對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爭霸戰(zhàn)爭,評價正確的是()①爭霸給人民帶來了種種災難②一些小諸侯國被滅,出現了一些大諸侯國,這有利于國家走向統一③爭霸過程中許多諸侯國都以改革加強了自身力量④爭霸進一步削弱和瓦解了周王室的統治地位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④二、讀圖簡答題9.識讀下列圖片:請回答:(1)圖1所示的鐵制農具在什么時期開始使用?(2)圖2顯示了當時什么技術已經得到推廣?(3)鐵制農具為什么能得到推廣?三、材料分析題10.閱讀下面材料:材料平王立,東遷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指諸侯)。——《史記·周本紀》請回答:(1)“平王立,東遷于洛邑”是在哪一年?標志著哪一時期的開始?(2)“政由方伯(指諸侯)”,請你舉出春秋時期的四個霸主。(3)請你試著分析一下“諸侯強并弱”產生的影響。

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答案一、選擇題1.C石器農具在原始社會已經大量出現;商周時期是我國青銅器的燦爛時期,西周已用一定數量的青銅農具進行農業(yè)生產;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鐵制農具。故選C項。2.D3.C“公作”即在井田中耕作,“分地”指的是封建制下的租佃制。這種現象的出現跟當時生產力的提高,即鐵器、牛耕的廣泛使用有關。故選C項。4.D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所以出現了“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現象。故選D項。5.D分封制規(guī)定了受封諸侯必須向周王朝覲,各諸侯國之間地位平等。題干中魯國朝覲周天子的次數反而比朝覲齊國、晉國少,這說明當時王室衰微,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權勢。故選D項。6.B7.C8.A解答本題,應正確理解春秋爭霸戰(zhàn)爭的主觀動機與客觀作用。此題要求結合當時的歷史條件、社會發(fā)展進行分析判斷,要充分認識春秋時期爭霸戰(zhàn)爭的雙重影響。二、讀圖簡答題9.參考答案(1)春秋后期。(2)牛耕技術。(3)鐵制農具與原始社會時期的石器,夏、商、西周時期的青銅農具相比,更鋒利、更堅硬,具有很大的優(yōu)越性;春秋后期,冶鐵業(yè)得到發(fā)展,能夠生產大量鐵器,應用于農業(yè)生產。三、材料分析題10.參考答案(1)公元前770年。春秋時期。(2)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3)春秋時期的爭霸戰(zhàn)爭,給社會帶來種種災難。但在爭霸過程中,一些諸侯國被消滅,出現了一些疆域較大的諸侯國,加快了統一的步伐,促進了民族交融。

第7課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化一、選擇題1.右面是學習戰(zhàn)國七雄時,小明同學制作的各國位置示意圖,其中秦國的位置應是()2.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競相改革成為時代風潮。推動這一風潮出現的根本原因是()A.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廣B.個體小農的出現C.百家爭鳴的影響D.新興地主階級的推動3.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產生了深遠的社會影響,這些影響包括()①強化了周王朝的統治②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③促進了土地的私有化④引發(fā)了改革變法的時代浪潮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4.商鞅在變法時曾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他宣傳這種觀點的直接目的是()A.建立君主的專制統治B.完成國家民族的統一C.對付反對改革的貴族D.學習前人的治國經驗5.《史記·商君列傳》記載:“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兄?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边@反映了商鞅變法()A.注重法治,穩(wěn)定社會秩序B.承認土地私有,發(fā)展經濟C.推行縣制,便于管理國家D.推動民族交融,富國強兵6.商鞅變法是戰(zhàn)國時期影響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評價這次變法:“以前是貴族任戰(zhàn)士,現在是戰(zhàn)士為貴族?!迸c之相關的變法措施是()A.加強刑罰 B.獎勵生產C.推行縣制 D.獎勵軍功7.★商鞅變法是戰(zhàn)國時期最徹底、影響最深遠的一次變法。下列有關商鞅變法的說法,正確的是()①變法代表了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②“獎勵軍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項重要措施③改革措施體現了法家思想④商鞅被殺說明改革違背了歷史發(fā)展潮流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8.下表內容是某著名水利工程的相關說明。這項水利工程是()部位主要作用魚嘴將岷江分為內江和外江,內江主要用于引水灌溉,外江主要用于排洪飛沙堰當內江水量超過寶瓶口上限時,多余水量從飛沙堰自行溢出,排入岷江,起到泄洪減災作用;排出內江水中挾帶的沙石,確保內江通暢寶瓶口是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內江水流入寶瓶口后,經過不斷分閘調節(jié),形成灌溉成都平原的自流灌溉渠系A.都江堰 B.靈渠C.永濟渠 D.江南河二、材料分析題9.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廢除奴隸主貴族的世卿世祿制度,取消宗室的特權,按軍功的大小重新規(guī)定官爵的等級和待遇。下級士兵在戰(zhàn)爭中勇敢殺敵的,也可以得到官爵。材料二在法律上承認土地私有。凡是勞動好,生產糧食和織布多的人免除徭役和賦稅。材料三對棄農經商或因懶惰而貧窮的人,連同其家屬罰作奴婢。材料四全國設31個縣,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同時進行戶口編制?!陨喜牧暇幾詫O建軍《中國通史故事》請回答:(1)這些變法措施開始實施于哪一年?是由誰主持實施的?(2)變法前后,國家的統治階級和土地所有制形式發(fā)生了哪些變化?(3)這次變法起到了怎樣的歷史作用?10.★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放水節(jié)是都江堰一年春耕的開始,也是都江堰一年黃金旅游季的開始。2006年,放水節(jié)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據悉,放水節(jié)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古時,每到冬季,人們便用榪槎筑成臨時圍堰,使岷江水或入內江,或入外江,然后分別淘修河床,加固河堤,這就是歲修。到了清明時節(jié),歲修結束,便舉行既隆重又熱烈的儀式,然后拆除榪槎,滾滾岷江水直入內江。后來,放水儀式演化為灌區(qū)人民廣泛參與的祭祀李冰父子,祈求五谷豐登、國泰民安的一項傳統文化活動?!幾酝醮ǖ取独畋凡牧隙牧先鯊R是紀念都江堰的開鑿者、秦蜀郡郡守李冰及其子二郎的祀廟,位于都江堰岷江東岸的玉壘山麓。初建于南北朝,現存建筑系清代重建。初名崇德祠,宋以后歷代封李冰父子為王,清以后改用今名。廟內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后人關于治水的格言:深淘灘、低作堰等,被稱為治水三字經。廟內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大殿東側茶樓是一座臨崖懸空的吊腳樓,游人可在此休息飲茶。——摘編自文化部文物局主編《中國名勝詞典》(第2版)請回答:(1)如果我們要去一睹材料一中說到的“都江堰放水節(jié)”的風采,應該到什么地方?為什么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千里、水旱從人”的寶地呢?(2)你知道材料二中所示水利工程建于什么時期嗎?從“都江堰示意圖”中可以看出,作為水利工程的它發(fā)揮著兩個方面的主要功能,你知道是什么嗎?(3)古時人們修建二王廟的原因是什么?(4)作為中學生,請你結合上述三則材料,談談怎樣為人類社會作貢獻。三、探究題11.某校初中歷史興趣小組開展“商鞅變法”專題學習,請你參與下列活動。商鞅變法的措施:廢除井田制;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窘巧缪荨?1)根據上述材料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變法時期秦國的一位農民,你是否支持商鞅變法?為什么?【理解學習】(2)根據上述材料,指出商鞅變法確立的中央對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痉椒ㄌ骄俊繉ι眺弊兎ǖ脑u價,黃鵬和劉芳產生了分歧(見下圖)。(3)評價歷史上變法(改革)成功或失敗的方法是什么?

第7課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變化答案一、選擇題1.C戰(zhàn)國七雄中,秦國位于最西邊,故選C項。2.A戰(zhàn)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廣,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使新興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為了確立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發(fā)展封建經濟,各諸侯國競相改革。3.B4.C“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意思是:治理國家的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順應時代的變化調整治國策略,無須恪守古代的章法,其直接目的是對付守舊貴族。5.A6.D商鞅變法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以前是貴族管理士兵,商鞅變法廢除了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世襲特權,這就使得貴族失去原有的地位,而通過軍功士兵也可以成為貴族,故選D項。7.A商鞅變法使秦國富強,國力大增,為以后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故④說法錯誤。8.A二、材料分析題9.參考答案(1)公元前356年。商鞅。(2)變法前,國家的統治階級是奴隸主階級,土地公有;變法后,國家的統治階級是地主階級,土地私有。(3)商鞅變法后,秦國的經濟得到發(fā)展,軍隊戰(zhàn)斗力不斷加強,秦國發(fā)展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諸侯國。10.參考答案(1)四川成都。因為岷江上游地勢陡峻,而成都平原地勢平緩,江水流到成都平原時突然減速,夾帶的大量泥沙因沉積而淤塞河道;每到雨季,江水泛濫成災,而雨季過后,又缺水干旱;都江堰的修建解決了成都平原洪災和旱災的問題,使之成為“天府之國”。(2)戰(zhàn)國。防洪和灌溉。(3)李冰修建了都江堰,造福于成都人民,因而得到人民的尊敬和愛戴。(4)努力學習,學好本領,為建設祖國、構建和諧社會作貢獻。(只要結合實際,言之有理即可)三、探究題11.參考答案(1)支持。因為商鞅變法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注:持不同看法,但言之有理也可)(2)措施: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3)評價方法:要把變法(改革)放在當時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采用生產力標準和實踐標準;看變法(改革)是否順應歷史發(fā)展的潮流,是否推動社會的發(fā)展。

第8課百家爭鳴一、選擇題1.《淮南子》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塞翁,他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那里。人們都來寬慰他。他卻說:“這怎么就不會是一種福氣呢?”過了幾個月,那匹失馬帶著胡人的良馬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塞翁又說:“這怎么就不能是一種災禍呢?”不久,他的兒子因騎馬摔斷了腿。和這個故事說明的道理觀點一致的思想家是()A.孔子 B.孫武 C.老子 D.孟子2.有人認為:“人類今天須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智慧?!边@里的“智慧”是指()A.“無為而治” B.“尚賢”與“節(jié)儉”C.“依法治國” D.“仁”3.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毕铝嘘P于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貢獻,說法不正確的是()A.他創(chuàng)辦私學,打破官府對教育的壟斷B.他編訂《詩》《書》和《春秋》等,對傳承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和學術思想作出巨大貢獻C.他堅持因材施教、啟發(fā)誘導等教學方法D.他晚年編訂的《論語》為后人研究儒家思想提供了寶貴資料4.下列甲乙丙三位同學關于中國古代百家爭鳴的表述正確的是()A.乙 B.丙C.甲、乙 D.甲、丙5.王國維說:“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勢力之瓦解也,國民之智力成熟于內,政治之紛亂乘之于外,上無統一之制度,下迫于社會之要求,于是諸子九流各創(chuàng)其學說。”他意在說明()A.分封制的崩潰 B.商鞅變法的作用C.兼并戰(zhàn)爭的后果 D.百家爭鳴的原因6.在治理國家方面,道家的主張是()A.以“禮”治國 B.以“法”治國C.“兼愛”“非攻” D.“無為而治”7.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主張“以法治國”的思想家是()A.孟子 B.老子 C.墨子 D.韓非8.歷史學家錢穆說,中國“學術思想最燦爛的時期是秦以前,政治社會最理想安定時期莫過于漢唐”。秦以前“學術思想最燦爛”是指()A.儒家學說成為正統思想B.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C.鐵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D.出現了儒、道、佛并立局面二、材料分析題9.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割據紛爭,社會急劇變化。儒、法、道、墨、陰陽等學派針對治理國家的問題提出自己的主張,各家學派之間進行激烈的論爭,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材料二《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著作,這一著作里的“泛愛眾,而親(接近)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治理)之以德,齊(整頓)之以禮”“有教無類”“溫故而知新”等,意蘊深刻。——摘編自梁曉云主編《中國古代文學綱要》等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指出百家爭鳴出現的背景和各學派論爭的共同問題。(2)概括材料二中孔子的思想主張。三、探究題10.★某實驗中學同學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名人就在身邊圖片展”“先人思想伴我行”等。以下是廣播站的小記者在活動中的剪影展示,請你參與。剪影一:儒家的和諧思想對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重要作用。儒家最終追求的是一個以“仁”為核心、以“和諧”為目標的境界。因此,千百年來貫穿儒家文化的一個始終不變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義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處在突出位置?!疤烊撕弦弧睆娬{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表明人最終要順應自然規(guī)律。數千年來,這種和諧理念逐漸滲透于中國的社會生活,使中華民族成為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剪影二:與孔子有關的圖片周游列國杏壇講學請回答:(1)剪影一中“仁”的含義是什么?儒家所強調的“和”指的是哪兩種“和諧”?(2)結合剪影二中三幅關于孔子的圖片,請你談談從中獲取的歷史認識。(3)結合背景材料,請你談談儒家思想對我國建設和諧社會有什么現實意義。11.某校七年級同學開展題為“先秦諸子百家”的探究活動,請你也參與其中?!緢D說歷史】(1)圖中以這幾個人物為代表的諸子百家在中國古代思想界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風潮,它是什么?這一局面的出現有什么影響?【理解學習】(2)歷史活動課上,四位同學在表演“諸子百家”論治國的短劇時,說了下列臺詞,請在括號內寫出這四句臺詞的代表人物。A.“民貴君輕,仁政于民”()B.“無為而治,順應自然”()C.“愛人如己,崇尚和平”()D.“以法治國,中央集權”()【學以致用】(3)在班上,有些同學亂丟垃圾,造成班級衛(wèi)生狀況糟糕。面對這種情況,你會運用“諸子百家”中哪家學派的思想來教育他們,幫助他們改掉亂扔垃圾的壞習慣?請說說你的具體做法。

第8課百家爭鳴答案一、選擇題1.C從題干中,我們可以得知塞翁從“失馬”(壞事)到“得馬”(好事)再到兒子“摔斷腿”(壞事),“禍”和“?!笔窍嗷マD化的,這符合老子的思想,故選C項。2.D3.D4.A戰(zhàn)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各學派紛紛著書立說,相互爭論,形成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故選A項;各學派并不是“水火不容”,而是相互影響,取長補短,甲的說法錯誤;百家爭鳴中的“百”是虛數,意思是派別很多,丙的說法錯誤。5.D王國維認為隨著周王室的衰微,分封制不斷瓦解,而新的社會制度尚未完全形成,加之社會各階層的不同需求,才出現了“諸子九流各創(chuàng)其學說”即百家爭鳴。所以他意在說明百家爭鳴的原因。故選D項。6.D7.D8.B二、材料分析題9.參考答案(1)背景:戰(zhàn)國時期,諸侯割據紛爭,社會發(fā)生急劇變化。共同問題:如何治理國家。(2)仁,愛人;以德治國;以禮治國,用禮約束自己的言行;提出一些教育、教學思想和學習方法:有教無類、溫故知新等。三、探究題10.參考答案(1)一切美德。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2)孔子是思想家,四處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鬃邮墙逃?推動了我國古代文化教育的發(fā)展。(與圖片相關即可)(3)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人際關系的改善、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等)11.參考答案(1)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fā)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2)孟子老子墨子韓非(3)儒家的思想教化:先制定一套班級衛(wèi)生的禮儀規(guī)范,加強對同學們的思想教育。道家的順應自然、無為而治:應順應自然,讓環(huán)境改變同學們的行為。法家的“用刑罰加強統治”的思想:用適當的手段對亂丟垃圾的同學進行懲罰,如罰款等方式,并督促其改正錯誤。墨家的“兼愛”思想:自己把紙屑撿入垃圾桶中,盡力維持教室的整潔。(任意一種即可)

第二單元綜合訓練一、選擇題1.據《史記》記載,禹年老時,推薦伯益作為繼承人,但禹的兒子啟卻舉兵殺死伯益,繼承了父親的位置。從材料中能得出的準確信息是()A.伯益建立夏朝 B.世襲制代替禪讓制C.夏朝建立標志著我國封建社會的開始 D.啟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2.下面為商代歷史簡表,其中空缺的一項應是()朝代名稱建立時間開國君主末代君主重要事件商約公元前1600年湯盤庚遷殷牧野之戰(zhàn)A.桀 B.紂王 C.文王 D.武王3.將子弟、功臣和先代貴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溝封之”,封國成為王朝的屏障。這一政治制度的確立是在()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4.商周時期,手工業(yè)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A.紡織業(yè) B.制瓷業(yè) C.青銅制造業(yè) D.造紙業(yè)5.河南安陽歷史悠久,文化遺存豐富。關于下列圖片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圖1反映了商朝的冶鐵業(yè)十分發(fā)達B.圖2說明商朝已有了比較成熟的文字C.圖3表明安陽曾經是商朝統治的中心D.上述三幅圖支持了安陽是我國著名古都的觀點6.歷史悠久的漢語言文字不僅是中華文化的載體,而且本身就是一種燦爛的文化。若尋找這一文化的源頭,最早可以追溯到()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7.戰(zhàn)國初期,一些因實施改革新政而強大的卿大夫逐漸瓜分、取代原諸侯權位,執(zhí)掌國政。其中韓、趙、魏瓜分的諸侯國是()A.晉 B.秦 C.齊 D.楚8.許多成語典故來源于歷史,如退避三舍、臥薪嘗膽、圍魏救趙、紙上談兵等。這些成語反映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特點之一是()A.奴隸制開始瓦解 B.封建制度確立 C.生產力飛速發(fā)展 D.諸侯兼并爭霸9.《國語·晉語》載:“宗廟之犧(祭品)為畎畝之勤(勞力)?!边@說明春秋時期出現的新的耕作方式是()A.耜耕 B.牛耕 C.耬車 D.機耕10.史書記載,春秋初年的170多個諸侯國,到戰(zhàn)國初期就只剩下十幾個了。材料所反映的歷史發(fā)展趨勢是()A.諸侯國的割據混戰(zhàn)日益擴大 B.人民遭受的災難更加深重C.歷史向著統一的方向發(fā)展 D.封建制度正逐步確立起來11.商朝末年,為了完成父親傳位給弟弟季歷的心愿,泰伯、仲雍兄弟避居吳地,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化。但他們不可能做到的是()A.傳授鑄造鐵器的方法 B.帶來青銅禮器C.帶來精美的彩陶器具 D.傳播甲骨文字12.商鞅變法遭到秦國守舊貴族的極力反對,主要是因為()A.實行土地私有 B.建立縣制 C.鼓勵生產 D.獎勵軍功13.商鞅輔佐秦孝公時期,某平民辛勞耕作,生產了許多糧食和布帛。按法令,他可以()A.免除徭役 B.授予爵位 C.授予田宅 D.免除賦稅14.都江堰工程修筑于戰(zhàn)國時期,至今仍碧水長流。如果想一睹這一古代工程的風采,應該到()A.浙江紹興 B.湖北隨州C.四川成都 D.河南洛陽15.以下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時代特征示意圖,圖示中“大變革”處的內容應是()A.國家產生 B.文明起源C.政權分立 D.社會轉型16.“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這種辯證法思想出自()A.《孔子》 B.《離騷》 C.《道德經》 D.《孫子兵法》17.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社會公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之一。中國古代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思想中,對今天倡導教育公平有借鑒意義的是()A.為政以德 B.因材施教C.“有教無類” D.溫故知新18.下圖為某中學“魅力歷史”社團在研究性學習中制作的兩張學習卡片。據此,你認為其研究性學習的主題最有可能是()治理國家要以德來感化人民。學習要反復溫習,要有恒心,要堅持不懈。A.墨家思想 B.韓非學說C.老子論道 D.先師孔子19.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學派林立。其中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主要主張是()A.主張“兼愛”“非攻”,提倡節(jié)儉 B.主張改革,提倡法治C.反對一切非正義戰(zhàn)爭,主張“仁政”治國 D.順應自然,無為而治20.對于政治,他主張改革,實行法治;他強調制定了“法”,就要嚴格執(zhí)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八笔侵复呵飸?zhàn)國時期的()A.孔子 B.孟子 C.莊子 D.韓非二、非選擇題21.下面是馬小虎同學在學習夏、商、周三代歷史時記下的一段歷史表述,其中有五處錯誤,請你找出來并進行改正。夏、商、周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稱“上古三代”。夏朝的建立者是啟,由于夏禹的暴政,夏朝最終被商朝所取代。商朝建立后都城多次搬遷,其中最著名的是商紂把都城遷到了殷,從此,商朝逐漸強盛起來。商朝最后的統治者也是由于暴政導致了眾叛親離。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軍在涿鹿與商的軍隊展開激戰(zhàn),商朝滅亡,周朝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遷到鎬京,后人把周平王東遷以后的周朝稱為“東周”。(1)錯誤:;改正:。

(2)錯誤:;改正:。

(3)錯誤:;改正:。

(4)錯誤:;改正:。

(5)錯誤:;改正:。

22.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這樣順其自然,無私無畏地治理,國家就沒有什么治理不好的了。材料二如果立法嚴厲明確,犯了法就像跌進這深谷,必死無疑,就沒人敢犯法了,地方還有什么不能平治的呢?材料三先親愛自己的親人,然后仁愛百姓。請回答:(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別反映了戰(zhàn)國時期哪家的思想學說?(2)今天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都體現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的思想,請舉兩例說明。(3)你最欣賞材料中哪一家的治國思想?請說出你的理由。(包括這家學派的主要思想和現實意義)23.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商鞅材料二居三年……而集小鄉(xiāng)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妒酚洝凡牧先?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zhàn),怯于私斗,鄉(xiāng)邑大治……居五年,秦人富強?!妒酚洝氛埢卮?(1)材料一體現了商鞅的什么精神?說說商鞅代表哪個群體的利益。(2)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變法的哪兩項措施?(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說說商鞅變法有何影響。(4)通過學習這段歷史,你有何啟發(fā)?24.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我國古代一個重要的歷史階段。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時期,一些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做霸主,相互征戰(zhàn),齊、晉等一些諸侯國為了增強自己的實力,任用賢人,改革內政,發(fā)展生產,訓練軍隊。到了戰(zhàn)國時期,魏、楚、秦等諸侯國為了富國強兵,紛紛對本國的政治、經濟制度進行改革。材料二材料三戰(zhàn)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各國競相改革。擁有文化知識的人到處游說講學,針對各種社會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宣傳自己的主張,形成了不同的學派,涌現出一批有開創(chuàng)性貢獻的思想家。——摘編自吳偉等主編《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指出春秋時期政治、軍事領域的突出特征是什么。(2)根據所學知識,指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突出特點是什么。(3)春秋戰(zhàn)國時期雖戰(zhàn)火連綿,卻出現一些城市,商品經濟得到發(fā)展,社會人口有所增加,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原因。(4)你知道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主要有哪些學派嗎?(5)根據三則材料,概括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發(fā)展的總體特征。

第二單元綜合訓練答案一、選擇題1.B根據“禹的兒子啟”“繼承了父親的位置”等信息,可知禹死后,啟繼承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由此判斷B項正確。2.B商朝的末代君主是紂王。桀是夏朝的暴君,武王是西周的建立者,故排除A、D兩項。C項也不符合題意,排除。3.C為穩(wěn)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西周實行分封制。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以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wěn)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4.C5.A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判斷B、C、D三項的解讀都是正確的,都不符合題意。A項錯誤,司母戊鼎反映的是商朝青銅鑄造業(yè)的最高水平,不是冶鐵業(yè)。故選A項。6.B7.A戰(zhàn)國初期,晉國卿大夫中的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形成了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8.D9.B10.C春秋時期,較大的諸侯國為了擁有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而爭當霸主;而戰(zhàn)國時期,大國兼并小國,使國家趨于統一,這在客觀上促進了國家向統一的方向發(fā)展。因此,C項符合題意。11.A本題中的關鍵詞是“商朝末年”。鑄造鐵器的方法最早出現于春秋時期,商朝時期不可能做到A項。12.D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商鞅變法規(guī)定: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這項規(guī)定觸犯了舊貴族的利益,遭到他們的極力反對。故選D項。13.A14.C戰(zhàn)國后期,秦國在改革政治和發(fā)展經濟的過程中,注重興修水利。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故選C項。15.D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大變革體現在社會轉型上,即逐漸進入封建社會。文明起源是史前時期的時代特征;國家產生是夏商周時期總的時代特征;政權分立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時代特征。故選D項。16.C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題干的含義,“難易相成”“長短相形”正是老子《道德經》中所體現的辯證法思想。17.C孔子主張“有教無類”,招收不同出身的學生,其思想對今天倡導教育公平有借鑒意義。故選C項。18.D“治理國家要以德來感化人民”反映了孔子“為政以德”的主張;“學習要反復溫習”反映的是孔子“學而時習之”的思想。墨子主張“兼愛”“非攻”;韓非主張實行法治;老子主張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可以互相轉化,三者都不符合題意。故選D項。19.C20.D二、非選擇題21.答案(1)錯誤:啟;改正:禹。(2)錯誤:禹;改正:桀。(3)錯誤:商紂;改正:盤庚。(4)錯誤:涿鹿;改正:牧野。(5)錯誤:鎬京;改正:洛邑。22.參考答案(1)材料一體現了道家思想;材料二體現了法家思想;材料三體現了儒家思想。(2)依法治國;以德治國;對人要團結友愛;不要以大欺小,以強凌弱;壞事變好事,好事變壞事;用和平方式,通過談判解決國際爭端;保護環(huán)境等。(言之有理即可)(3)任意選擇三家中的一家即可。比如:喜歡儒家思想,因為儒家主張“仁”,可以使我們尊重別人,理解別人,體貼別人,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社會和諧發(fā)展。又比如:喜歡道家思想,因為道家主張“無為而治”,順其自然,可以化解壓力,學會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還比如:喜歡法家思想,因為法家主張歷史進步、法治和中央集權,可以使我們明確社會發(fā)展的趨勢,積極向上,同時學會依法辦事。23.參考答案(1)創(chuàng)新精神(不墨守成規(guī)、不守舊、敢作敢為、與時俱進等均可)。地主階級。(2)確立縣制,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國家承認土地私有。(3)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了發(fā)展,軍隊的戰(zhàn)斗力加強,逐步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諸侯國。(4)改革是社會發(fā)展的動力,在當時能夠富國強兵,實現霸業(yè)。今天的中國要堅持改革的方針和政策;人才能夠推動社會的改革與進步,要珍惜人才、培養(yǎng)人才。(答出其他要點,言之成理即可)24.參考答案(1)春秋時期,一些大的諸侯國軍事上相互征戰(zhàn),政治上紛紛對本國的政治、經濟制度進行改革。(2)都江堰是一座綜合性的水利樞紐,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為一個系統,發(fā)揮出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3)一些諸侯國為了增強自己的實力,任用賢人、改革內政、發(fā)展生產;鐵農具的使用提高了生產效率;興修水利設施,發(fā)展農業(yè)生產。(4)墨、儒、道、法。(5)社會變革,百家爭鳴。

期中綜合訓練一、選擇題1.五一期間,張敏在北京周口店參觀了一處距今大約70萬—20萬年的早期人類遺址。由此可以推斷,他參觀的這處早期人類遺址是()A.元謀人遺址 B.北京人遺址C.半坡人遺址 D.河姆渡人遺址2.“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jié)?!睋脊虐l(fā)現,下列使用磨制石器,處于新石器時代的遠古居民是()①元謀人②北京人③半坡居民④河姆渡居民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民主”一直是人類的不懈追求,下列制度中最能體現出民主精神的是()A.禪讓制 B.世襲制 C.分封制 D.郡縣制4.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出現在()A.約公元前771年 B.約公元前1600年C.約公元前2070年 D.約公元前1046年5.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揚天下,又以創(chuàng)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而名垂青史?!八?/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