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庫區(qū)石制品調(diào)查簡報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a5071c39034c59b4253cad2ec2eaf18/8a5071c39034c59b4253cad2ec2eaf181.gif)
![丹江口庫區(qū)石制品調(diào)查簡報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a5071c39034c59b4253cad2ec2eaf18/8a5071c39034c59b4253cad2ec2eaf182.gif)
![丹江口庫區(qū)石制品調(diào)查簡報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a5071c39034c59b4253cad2ec2eaf18/8a5071c39034c59b4253cad2ec2eaf183.gif)
![丹江口庫區(qū)石制品調(diào)查簡報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a5071c39034c59b4253cad2ec2eaf18/8a5071c39034c59b4253cad2ec2eaf184.gif)
![丹江口庫區(qū)石制品調(diào)查簡報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a5071c39034c59b4253cad2ec2eaf18/8a5071c39034c59b4253cad2ec2eaf18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丹江口庫區(qū)石制品調(diào)查簡報
1其他地層巖性石制品1994年冬天,由長江水利委員會委托,中國科學(xué)院古生物古生物研究所成立了嶺南水庫文化遺產(chǎn)保護隊。在當(dāng)?shù)匚幕块T的合作下,丹江水庫洪泛區(qū)的舊石器、古人和古樹的化石進行了調(diào)查。丹江水庫位于秦嶺、伏牛山和武當(dāng)山之間,歷來是古人類勞動、生息和子孫繁衍的地方。這次調(diào)查在漢水和丹江流域的第4至第2級階地的56處地點發(fā)現(xiàn)了624件石制品;其中,52處為新發(fā)現(xiàn)的石器地點(圖1),同時,7處也發(fā)現(xiàn)有古脊椎動物化石(另還發(fā)現(xiàn)有12處動物化石地點)。本文是對這些石制品的專題研究。在這批石制品中,560件采自地表(脫層),64件采自這些地點的地層剖面。石制品中,出自漢水第4級階地的為4件(3處地點),出自漢水第3級階地的為306件(26處地點),出自漢水第2級階地的為57件(9處地點),出自丹江第2級階地的為248件(17處地點),出自漢水支流——曲遠河第2級階地的9件(1處地點)。各遺址發(fā)現(xiàn)的石制品數(shù)量不一,最多的70件,最少的只有1件;10件以下的有35處,10—20件的10處,20—30件的8處,30件以上的僅3處。鑒于石制品零星采集于多個地點,但在原料、類型與技術(shù)方面具有十分相似的特征,而且主要采自丹江庫區(qū)的第3和第2級階地,因此,本文將它們進行了綜合討論。2月凈化設(shè)備中典型的工具石制品共計624件,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其中,石器的類型很豐富,包括手斧、手鎬、薄刃斧、尖狀器、砍砸器、刮削器、石球和石錘(表1)。除對石制品進行分類、統(tǒng)計與分析之外,本文也對部分石制品的個體特征分別作了描述和分析,它們主要出自河流的第3和第2級階地(表2)。2.1石片嘴唇特征計155件,類型包括單臺面石核75件、雙臺面石核76件和多臺面石核4件。最重的石核為5345g,最輕的是108g;在500—1500g之間的數(shù)量最多,計106件,占68.38%。長度最大為265mm,最小為44mm;在80—160mm之間者比較集中,計有125件,占80.65%。寬度最寬182mm,最窄的55mm;主要集中在70—150mm范圍。厚度最厚為118mm,最薄為23mm。石核一般都較重較大,這些數(shù)據(jù)顯示了礫石石器工業(yè)的基本特點。原料達8種之多;其中,脈石英者64件、砂巖者37件和石英巖者22件,三者占總數(shù)的79.35%;其他原料包括硅質(zhì)灰?guī)r者9件、火山巖者5件、泥巖者2件、石英砂巖者9件和燧石者7件,后五種原料者僅占總數(shù)的20.65%。按臺面性質(zhì)劃分,自然臺面者計81件,打制臺面者7件,自然臺面與打制臺面組合者67件。打擊點明顯的151件,不明顯的4件。疤層為一層者142件,占91.61%;兩層者13件,占8.39%。天然面保留為30%以下者20件,30%—60%者59件,60%—90%者74件,90%—100%者2件。個體上最多的石片疤痕是14個,最少的僅1個疤痕(圖2)。石片疤痕的形狀呈三角形的106個、長方形的72個、正方形的6個、梯形的53個、弧形的5個和不規(guī)則形475個。陰痕長度最長146mm,最短的長15mm;陰痕寬度最寬130mm,最窄的14mm;陰痕比較深的為226個,比較淺的468個,凹的23個。打片方法主要采用錘擊法。錘擊交互剝片占有一定比例(39.35%)。臺面角主要集中在80—90°之間,計55件。P.34301是一件比較大的單臺面石核,長102mm,寬176mm,厚116mm,重2226g。石核臺面為天然臺面,其上的石核臺面角為85°,打擊點清楚。核身有一層疤計4個石片陰痕,其中長方形疤長101mm,寬74mm,;三角形疤有2個,分別是長95mm,寬60mm,長75mm,寬65mm;不規(guī)則形的疤長105mm,寬66mm;保留40%的天然面(圖版Ⅰ:1)。2.2脈石英石片計190件,包括天然臺面的111件、素臺面的59件、有疤臺面的16件、刃狀臺面的3件和修理面的1件。重量不一,最重的有1288g,最輕的僅有2g;主要集中在500g以下,計178件。尺寸大小也不一,最長的長173mm,最短的8mm;40mm—60mm的數(shù)量最多。石片寬度最寬的是148mm,最窄的21mm;也是在40mm—60mm之間的標(biāo)本數(shù)量最多(圖3)。石片厚度最厚的是65mm,最的薄5mm;在0—20mm之間的數(shù)量最多。最大石片角是135°,最小51°;在110—120°之間的數(shù)量最多。石片背面為片疤面者37件;保留有不同程度的天然面者153件,占石片總數(shù)的80.53%,是礫石石器工業(yè)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中保留天然面在0—10%的數(shù)量最多,計77件。石料采用硅質(zhì)灰?guī)r有20件、火山巖6件、砂巖21件、脈石英84件、石英砂巖2件、石英巖24件和燧石33件。結(jié)合部分脈石英石片具有刃狀臺面分析,打片主要采用錘擊法,一些情況下也使用了砸擊技術(shù)。另外,有42件石片的邊緣上可觀察到明顯的使用痕跡(使用石片)(圖版Ⅰ:2)。2.3石計279件,包括手斧、手鎬、薄刃斧、尖狀器、砍砸器、刮削器、石球和石錘(圖4)。2.3.1手提材料表3計51件,占石器總數(shù)的18.28%。其中的12件出自地層,39件采自地表。長度最長的是233mm,最短的107mm。寬度最寬的是126mm,最窄的68mm。厚度最大值是83mm,最小30mm。最重是1700g,最輕的264g;500—1000g者的數(shù)量最多(圖5)。尖刃角最大的是110°,最小的63°(圖6)。石料為硅質(zhì)灰?guī)r者44件、砂巖者5件、火山巖和燧石者各1件。毛坯是礫石的26件和石片的25件。有49件的加工痕跡在兩側(cè)邊,有2件在一側(cè)邊。兩面交互加工有48件,一邊向腹面而另一邊向背面加工有3件。器身上保留有不同程度的天然面,其中保留有40%—50%的最多,計19件。外形呈三角形的有48件,梨形的有1件,心形的2件。P.34323出自地層,長219mm,寬126mm,厚54mm,重1700g,利用扁平的硅質(zhì)灰?guī)r礫石在兩側(cè)邊交互加工而成(圖版Ⅲ:1;圖8:右)。一側(cè)刃緣長150mm,寬55mm,刃角為85°,修疤淺平,刃緣均稱;另一側(cè)刃長118mm,寬40mm,修疤比較淺平,刃緣也比較勻稱,刃角在85°至88°之間。最大寬度是126mm,中間寬109mm,3/4處寬66mm。它的外型呈三角形,橫切面是雙凸形。手斧的把手保留45%的天然面。P.34324長212mm,寬107mm,厚61mm,重1228g(圖版Ⅱ:2;圖9:右)。在礫石石片的一側(cè)向腹面加工,刃緣長160mm,寬59mm,修疤比較淺而連續(xù),刃緣不太勻稱,刃角在60°至80°之間;另一側(cè)邊向背面加工,刃緣長190mm,寬47mm。修疤淺而連續(xù),刃緣勻稱,刃角70°。外形呈三角形,尖刃角75°。最大寬度107mm,中間寬95mm,3/4處寬66mm。P.34325(圖版Ⅲ:6)、P.34327(圖版Ⅲ:4)、P.34326、P.34328和P.34329均為硅質(zhì)灰?guī)r錯向加工的手斧。除了P.34329手斧采用的毛坯為礫石外,其它4件的毛坯均為厚大的石片。P.34330是一件用扁平硅質(zhì)灰?guī)r礫石制作的手斧,長187mm,寬122mm,厚56mm,重1398g(圖版Ⅱ:3)。在礫石的兩側(cè)邊采用兩面交互的加工方式進行修整。兩側(cè)邊的修疤比較淺平,刃緣比較勻稱,刃角分別是67°和73°。標(biāo)本的上端稍有缺失,尖刃角為102°;最大寬度122mm,中間寬98mm,3/4處寬65mm;保存有45%的天然面。P.34333是用扁平砂巖巖礫石精細制作的手斧,長179mm,寬112mm,厚44mm,重830g(圖版Ⅱ:4)。在礫石的兩側(cè)邊采用兩面交互的加工方式進行加工。一側(cè)邊的刃緣長142mm,寬50mm。刃角是60°。另一側(cè)邊刃緣長度、寬度和刃角同上的刃緣一樣。標(biāo)本的外形呈三角形,尖刃角為85°。下端保留有45%的天然面。P.34334和P.34335是兩件小型的手斧。在2件標(biāo)本中,其中一件長127mm,寬68mm,厚45mm,重312g,另一件長121mm,寬69mm,厚38mm,重284g。它們均采用個體小而有扁平的硅質(zhì)灰?guī)r礫石作毛坯,在兩側(cè)邊兩面交互加工。它們的尖刃角是70°和95°。器身都保留不同程度的天然面。P.34336的長147mm,寬95mm,厚56mm,重1050g(圖版Ⅲ:3;圖10:右)。用燧石礫石在兩側(cè)邊采用兩面交互加工修整而成。修疤都比較深,其一側(cè)邊的刃緣長135mm,寬50mm,刃角是87;另一側(cè)邊刃緣長125mm,寬75mm,刃角為85°。外形呈三角形,橫切面是雙凸形。尖刃角為105°。最大寬度95mm,中間寬83mm,3/4寬63mm。P.34337也是一件用燧石礫石加工的手斧(圖版Ⅲ:5)。P.34338長172mm,寬101mm,厚57mm,重966g。在厚大硅質(zhì)灰?guī)r石片的兩側(cè)邊采用兩面交互加工而成。一面的修疤比較小而淺平,另一面的修疤比較大而深。兩側(cè)邊的刃緣都比較勻稱,其中一側(cè)邊的刃緣長113mm,寬45mm,刃角為75°,另一側(cè)邊的刃長114mm,寬54mm,刃角94°。最大寬度是101mm,中間寬90mm,3/4寬64mm。它的外形和橫切面均呈三角形。下端保留有25%的天然面。P.34339長200mm,寬100mm,厚47mm,重912g。在厚大硅質(zhì)灰?guī)r石片的兩側(cè)邊兩面交互加工形成勻稱的刃緣。一側(cè)面修整的疤痕小而淺平,另一側(cè)面修疤小而深。一側(cè)刃緣長220mm,寬47mm,刃緣角為70°。另一側(cè)邊的刃緣長106mm,寬51mm,刃緣角為80°。最大寬度是100mm,中間寬88mm,3/4寬52mm。外形和橫切面均呈三角形。一面保留有天然面。P.34340(圖版Ⅱ:5)、P.34341、P.34342和P.34343都是用厚大的硅質(zhì)灰?guī)r石片兩面交互加工而成。P.34344由2件標(biāo)本拼合而成,長225mm,寬105mm,厚68mm,重1206g(圖版Ⅲ:2;圖10:左)。用硅質(zhì)灰?guī)r礫石作毛坯,采用兩面交互加工方式。P.34349出自地層,長194mm,寬105mm,厚53mm,重1228g(圖版Ⅱ:1)。采用砂巖礫石作毛坯,在其兩側(cè)邊采用錘擊交互加工。一側(cè)邊的刃緣長146mm,寬48mm,刃角80°—95°。另一側(cè)刃緣長188mm,寬47mm,刃角80°—85°。尖刃角93°。最大寬度是105mm,中間寬92mm,3/4處寬58mm。外形呈三角形。兩面保留有50%天然面。2.3.2角形圖2計51件。其中,5件出自地層,46件為地表采集。長度最長的是254mm,最短的113mm;寬度最寬的是148mm,最窄的74mm;厚度最厚的是100mm,最薄的22mm(圖8)。重量最重是3555g,最輕的394g。尖刃角中最大的是120°,最小的是50°,主要集中在70°—100°之間,計31件。器身上保留天然面在50%—80%的有34件標(biāo)本。外形呈三角形的有49件,舌形的有2件。石料為硅質(zhì)灰?guī)r者36件,砂巖者10件,石英巖者4件,火山巖者1件。毛坯為礫石者30件,為石片者21件。P.34313長225mm,寬99mm,厚50mm,重1092g(圖版Ⅳ:1;圖8:中)。利用大型的砂巖石片作毛坯,在其兩側(cè)邊和兩端由背面向腹面加工,形成一等邊三角形。一側(cè)邊的刃緣長215mm,寬43mm,刃角為65°,另一側(cè)邊刃緣長216mm,寬41mm,刃角也為65°。尖刃角為80°。P.34314長207mm,寬113mm,厚60mm,重1564g(圖版Ⅳ:2;圖8:左)。利用厚大的硅質(zhì)灰?guī)r石片,在兩側(cè)邊兩面交互加工,形成一個三角形。一側(cè)邊的刃緣長145mm,寬58mm,刃角65°;另一側(cè)邊刃緣長147mm,寬71mm,刃角也為65°;尖刃角為80°。P.34315長190mm,寬113mm,厚60mm,重1362g(圖版Ⅳ:3),采用硅質(zhì)灰?guī)r礫石毛坯,在一側(cè)邊向腹面加工,另一側(cè)邊兩面交互加工,形成的尖刃角為88°。P.34321也是一件用礫石制作的手鎬,所不同的是此標(biāo)本是用砂巖礫石(圖版Ⅳ:9)。P.34316也是一件用硅質(zhì)灰?guī)r礫石制作的手鎬,長235mm,寬120mm,厚65mm,重1722g;采用長型礫石為毛坯,在兩側(cè)邊兩面交互加工,尖刃角為75°(圖版Ⅳ:4)。P.34317是一件呈舌形的手鎬,長173mm,寬78mm,厚51mm,重718g;利用硅質(zhì)灰?guī)r礫石,在其兩側(cè)邊和兩端向背面加工,形成一舌形刃緣,尖刃角為75°,器身保留45%的天然面(圖版Ⅳ:5)。P.34318是一件用石英巖大石片制作的手鎬,長180mm,寬142mm,厚62mm,重1692g。石片的兩側(cè)邊經(jīng)過向腹面加工,尖刃角為110°(圖版Ⅳ:6)。P.34322也是一件用石英巖大石片制作的手鎬(圖版Ⅳ:10)。P.34319(圖版Ⅳ:7)和P.34320(圖版Ⅳ:8)都是用硅質(zhì)灰?guī)r制作的中型手鎬,加工方式都是向背面加工。2.3.3雙凸雙凸刀之間的匹配計106件,長度最長的是217mm,最短的80mm;寬度最寬的是178mm,最窄的68mm;厚度最厚的是94mm,最薄的23mm;重量最重是6222g,最輕的276g。石料為硅質(zhì)灰?guī)r者31件,砂巖者37件(其中5件石英砂巖),火山巖者8件(其中2件流紋巖),脈石英者21件,石英巖者9件。79件為礫石毛坯,27件為厚大石片。類型包括單刃者81件,雙刃者11件和多刃者14件。單刃者中,直刃者17件,凸刃者64件;單刃刃角最大的是105°,最小的45°;刃角在60—90°的計66件。雙刃者中,凹凸刃者有2件,凸凸刃者有3件,直凸刃者有6件;刃角最大的是110°,最小的63°,在60—80°的有7件。多刃者中,圓刃者5件,三凸刃者1件,三直刃者1件,直凸凸刃者1件,直直凹刃者1件,直直凸刃者4件,凹直凹刃者1件;器身上一般保留70%左右的天然面;刃角最大的是100°,最小的60°,在60—80°的有11件。加工方式方面,采用兩面交互加工有42件,向背面加工的56件,向腹面加工的8件。P.34307長198mm,寬118mm,厚60mm,重1638g,為雙凸刃砍砸器;在長型礫石的一端做交互加工,形成一個凸刃,刃緣長53mm,寬50mm,刃角75°;一側(cè)邊也經(jīng)兩面交互加工,形成一個凸刃,刃緣長142mm,寬55mm,刃角75°;保存85%的天然面(圖版Ⅰ:5)。P.34308單凸刃砍砸器,長128mm,寬133mm,厚73mm,重1282g;在橢圓礫石的一端采用兩面交互加工,形成一個凸刃;刃緣的長200mm,寬73mm,刃角為80°;保存50%的天然面(圖版Ⅰ:6;圖9:左)。2.3.4巖石大石片組合法計18件。長度最長的是218mm,最短的125mm。寬度最寬的是211mm,最窄的77mm。厚度最厚的是86mm,最薄的15mm。重量最重是2264g,最輕的424g。器身保留天然面在40%—50%的最多,計7件。石料為硅質(zhì)灰?guī)r者7件,砂巖者8件,火山巖者3件。毛坯為礫石者5件,厚大石片者13件。P.34346長190mm,寬105mm,厚47mm,重1144g,原料為砂巖。一端和一側(cè)邊經(jīng)兩面交互加工形成一個凸刃。刃緣長200mm,寬62mm,刃角52°。P.34347長180mm,寬126mm,厚58mm,重1340g。一端經(jīng)向背面加工,兩側(cè)邊經(jīng)兩面交互加工,形成三個直刃。端刃的長是72mm,寬68mm,刃角50°。一側(cè)邊的刃長143mm,寬56mm,另一側(cè)邊刃長115mm,寬53mm(圖版Ⅳ:11)。P.34348長182mm,寬119mm,厚35mm,重1204g;利用砂巖大石片在一側(cè)邊兩面交互加工,另一側(cè)邊向背面加工形成一個直凸刃緣;直刃長91mm,寬38mm,刃角45°;凸刃長78mm,寬37mm,刃角為45°。2.3.5p.1339大石片加工計3件,個體均比較小;石料為硅質(zhì)灰?guī)r者2件,燧石者1件;毛坯為石片者2件,礫石者1件。P.34309長69mm,寬32mm,厚23mm,重40g,由燧石石片制作而成;在石片的兩側(cè)邊向背面加工,從近端的兩側(cè)一直加工到遠端,形成一個尖,尖刃角75°;保留有10%的天然面;根據(jù)加工痕跡分析,可能采用了壓制法。(圖版Ⅰ:7)。2.3.6石片加工工藝計44件。多數(shù)的器身上都保留有天然面;其中保留20%—30%的數(shù)量最多,計7件。最重為318g,最輕的16g。石料有6種類型。脈石英者47.73%,硅質(zhì)灰?guī)r者占20.45%,燧石者占15.91%,石英巖者占6.82%,砂巖者6.82%,石英砂巖者2.27%。毛坯以石片為主,占90.91%;礫石毛坯僅占9.09%。加工方式向背面的有24件,錯向者3件,向腹面者7件,兩面交互者10件。單刃者30件,雙刃者11件,多刃者3件。單刃類型中,直刃者14件,凸刃者15件,凹刃者1件。雙刃類型中,直凸刃者5件,凸凹刃者4件,雙直刃者2件。多刃類型中,直直凸者1件,3直刃者1件,圓刃者1件。P.34312是一件單直刃刮削器,長58mm,寬45mm,厚18mm,重50g;在石英石片的一側(cè)邊向背面加工形成直刃,刃長是36mm,寬23mm,刃角65°,保留35%的天然面(圖版Ⅰ:10)。P.34311是一件單凸刃刮削器,長66mm,寬60mm,厚24mm,重96g;在石英石片的一側(cè)邊向背面加工形成凸刃,刃長是75mm,寬29mm,刃角65°(圖版Ⅰ:9)。P.34310也是一件用石英石片制作而成的端刮器,長54mm,寬45mm,厚25mm,重72g;石片的一端由腹面向背面加工,形成端刮刃。刃長是55mm,寬22mm,刃角85°(圖版Ⅰ:8)。2.3.7石英砂質(zhì),細砂巖質(zhì)僅1件,編號為P.34306,長型,石英砂巖質(zhì),長158mm、寬68mm、厚68mm,重906g。使用痕跡見于兩端和兩側(cè)邊,呈麻點狀(圖版Ⅳ:12)。2.3.8天然面的使用痕跡計5件,均由橢圓礫石毛坯加工而成。脈石英石料者3件,石英巖者2件。最重的1598g,最輕的664g。3件標(biāo)本上保留有10%—20%的天然面;2件保留50%—60%。在2件上可看到有使用痕跡。P.34303是一件石英巖的圓形石球,重1184g,直徑長93mm(圖版Ⅰ:3)。P.34304也是一件石英巖的圓形石球,重1174g,直徑長88mm,呈橢圓。P.34305重1598g,利用石英巖礫石打制而成,直徑長98mm,保留有50%的天然面;一面有麻點狀的痕跡,估計是砸擊物品后遺留下的痕跡(圖版Ⅰ:4)。3石制品研究丹江口水庫淹沒區(qū)發(fā)現(xiàn)的舊石器遺址比較多,分布范圍比較廣。一些遺址地層出露較好,文化層清楚。發(fā)現(xiàn)的石制品數(shù)量也比較多,具有區(qū)域性的文化特征。由于所在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因此,這些發(fā)現(xiàn)在研究中國南、北過渡區(qū)舊石器文化發(fā)展與演變、石器技術(shù)方面是很難得的科研材料;同時,這一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石制品與歐洲曠野遺址有很多相似性,對于東、西方文化的對比研究也是重要材料。3.1存在的地質(zhì)時代和文化遺跡黃培華等根據(jù)沈玉昌等研究成果把漢水的第4級階地和第3級階地歸于中更新世,漢水第2級階地歸于晚更新世。黃學(xué)詩等發(fā)表的文章,把丹江第2級階地和漢水支流曲遠河的第2級階地歸于晚更新世。李天元等根據(jù)鄖縣人遺址的人類化石、文化遺物和哺乳動物化石的研究,認(rèn)為鄖縣人遺址的地質(zhì)時代為中更新世(漢水的第4級階地)。古地磁測定鄖縣人遺址的年代距今0.83—0.87Ma。我們把漢水的第4級階地和第3級階地出土的石制品歸在舊石器時代早期,漢水第2級階地、丹江第2級階地和漢水支流曲遠河的第2級階地出土的文化遺物歸于舊石器時代中期和晚期,因此,屬于舊石器時代早期的遺址有29處,中期的遺址有23處,晚期的有4處。在這些遺址中,除了河南淅川的魏營是洞穴遺址外,其他都是曠野遺址。從所發(fā)現(xiàn)的材料可推測大部分地點是古人類臨時宿營地和臨時活動場所。當(dāng)時的人類在河岸和丘陵臨時加工生產(chǎn)工具,進行采集和狩獵活動。3.2巖石類型及打片方法分析模型石制品所采用的原料主要是脈石英(30.93%),其次是硅質(zhì)灰?guī)r(25.32%)、砂巖(18.76%)、石英巖(10.26%)、燧石(7.85%)、火山巖(3.84%)、石英砂巖(2.72%)和泥巖(0.32%)。它們均來自漢水及其支流的河漫灘或階地礫石層。利用大扁平礫石直接加工大型工具,如手斧、手鎬、砍砸器等。利用各種石片加工輕型工具,如尖狀器和刮削器。可見,人類能把不同種類的原料加以有效的利用。石器類型包括手斧(18.28%)、手鎬、(18.28%)薄刃斧(6.45%)、尖狀器(1.08%)、砍砸器(37.99%)、刮削器(15.77%)、石球(1.79%)和石錘(0.36%)。在該地區(qū)發(fā)現(xiàn)有阿舍利文化中的主要石器類型手斧、手鎬和薄刃斧。石核的疤層數(shù)為一層疤者占91.61%,兩層疤者占8.39%。石核上的石片陰痕在6個以下者占了83.22%,6個疤以上者僅占16.78%;石片陰痕呈不規(guī)則形者占66.25%,規(guī)則形者占33.75%。石核上都保留天然面,其中50%—90%的占了58.71%。從以上分析石核的利用率比較低。打片方法主要采用錘擊法,錘擊交互剝片占有一定比例(39.35%)。石片中包含一些刃狀臺面的脈石英石片,由此判斷打片除了錘擊法外,還有砸擊法。同時,一些大型石片和大型工具打片和加工特征顯示,也可能還采用了碰砧法。礫石毛坯占石器總數(shù)的54.12%,石片毛坯占石器總數(shù)的45.88%。在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貧困補助申請書 高中
- 戶口本補辦申請書范文
- 2025年安全產(chǎn)品項目指標(biāo)評估報告
- 社交媒體服務(wù)暫停后的恢復(fù)
- 2024-2025學(xué)年上海市金山區(qū)高三(上)期末地理試卷(一模)
- DB2201-T 33-2023 梅花鹿布魯氏菌病凈化場管理規(guī)范
- 2024-2025學(xué)年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qū)高二上學(xué)期11月期中考試物理試題(解析版)
- 線上直播廣告位投放合同(2篇)
- 綠色環(huán)保合作投資協(xié)議書(2篇)
- 山東省濱州市2024-2025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期末模擬考試物理試題(二)(解析版)
- GB 9706.202-2021醫(yī)用電氣設(shè)備第2-2部分:高頻手術(shù)設(shè)備及高頻附件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專用要求
- GB/T 4745-2012紡織品防水性能的檢測和評價沾水法
- 馬工程教材《公共財政概論》PPT-緒論
- GB/T 26752-2020聚丙烯腈基碳纖維
- 軟件需求調(diào)研表-修改版
- 山東省中考物理總復(fù)習(xí) 八上 第1講 機械運動
- 北京理工大學(xué)應(yīng)用光學(xué)課件(大全)李林
- 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消防員管理規(guī)定
- 河南省三門峽市各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行政村村莊村名居民村民委員會明細
- 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xué)習(xí)題課件 簡便計算專項整理 蘇教版 共21張
- 【審計工作底稿模板】FJ1一年內(nèi)到期的非流動負債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