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學》題庫及答案_第1頁
《法理學》題庫及答案_第2頁
《法理學》題庫及答案_第3頁
《法理學》題庫及答案_第4頁
《法理學》題庫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法理學》題庫及答案《法理學》題庫及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在我國的規(guī)范性文件中,表現法律原則時,法律一詞一般作()狹義解釋B廣義解釋C.中義解釋D.普通解釋2.中國歷史上關于法的本質的學說中,接近自然法思想的學派是()儒家和墨家B.墨家和道家C.道家和法家D.儒家和法家3.在階級對立社會中,法的本質屬性首先是指()法的客觀性B.法的階級性C.法的規(guī)范性D.法的強制性4.法的最終決定因素是()。統(tǒng)治階級意志階級斗爭狀況C.社會物質生活條件D.歷史傳統(tǒng)5.法的關系根源于()。A.思想社會關系B.人與人的關系C.物質生活關系D.財產關系6.在西方歷史上最早明確提出法治的經典性論述即“法治應當優(yōu)于()A.柏拉圖B.亞里士多德C.孔子D.韓非子7.法制一詞的詞義在我國歷史上,特別是在()后不斷演變。A.1949年B.1982年C.1992年D.1997年8.資本主義社會出現法治的時間是()。A.17世紀后期B18世紀后期C.19世紀初D.19世紀末9.在法與經濟的關系中其中與()的關系尤為密切和重要。A.生產力B.生產方式C.經濟關系D.經濟體制10?法決定于經濟基礎,是在()意義上所說的。A.直接B.最終意義C.基礎D.階級意義11?把利益分為多數利益與少數利益、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等的標準是()A.利益存在的不同領域B.計算角度的不同C.利益主體不同D.是否為法律所承認12..主張“惡法亦法”的學派是()。自然法學B分析法學C?社會法學D.政策法學13.原始社會最基本的社會組織是()。A.氏族B.胞族C?部落D.部落聯盟14.法的產生的直接原因是()。A.階級沖突激化B.生產力發(fā)展C.社會分工發(fā)展D.人文因素影響15.法與國家()二者同時產生二者產生沒有內在聯系C.先有國家后有法D.先有法后有國家16.法理學作為一個專門的學科概念出現于()A.古希臘B.古羅馬C.19世紀初D.20世紀初17?在西方產生最早影響最大的一種法學思想是()A.自然法思想B.經濟分析法學C.批判法學D.分析法學18?法理學概念從西方傳人中國的中轉站是()A.香港B.澳門C.日本D?新加坡19?先秦時期與“法學”近似的知識是()。A.律學B.經學C.刑名之學D.儒學20.科技法和證據學屬于()A.理論法學B。法學邊緣學科C.國際法學D.立法學21.法學的階級性歸根到底取決于()。A.法律的性質氏階級斗爭C.社會物質生活條件D.法律的價值22.馬克思所寫的第一部法學著作是()。A.《法哲學原理》B.《黑格爾法哲學原理批判》C.《共產黨宣言》D?《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23.法的歷史類型的種類中沒有()。A封建制法B資本主義法C.社會主義法D共產主義法24.封建社會中后期出現的帶有資本主義因素的法律,從歷史類型上看屬于().A.奴隸制法B.封建制法C.資本主義法D.社會主義法25.資產階級在建立自己政權后,仍承認舊政權法律效力,但又根據自己的利益不斷加以改造和補充,這方面繼承舊法的典型是()。A.英國B,法國C.德國D.中國26.在進入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后,資本主義法律不再標榜()。A?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B.所有權為義務C.國家干預經濟運行D.法律社會化27.引用19世紀德國一個評論家的話,形象地揭露資本家為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潤而敢犯任何罪行的思想家是()。A.馬克思B.黑格爾C.康德D.恩格斯28.除了正義之外,法所追求的諸價值目標中帶有綜合性的價值目標是()A.秩序B.效益C.自由D.人權29.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法治”一詞的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30.西方最早主張“以法為據”的學者是()A.柏拉圖B.亞里士多德C.西塞羅D.蘇格拉底31.西方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法的統(tǒng)治”的觀點的是()A.古希臘亞里士多德B.古羅馬西塞羅C.英國的戴雪D.法國的孟德斯鳩32.最早提出“法治國家”概念的是()A.英國的洛克氏法國的盧梭C.德國的康德D.美國的潘恩33.下列關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法的影響的觀點中不正確的有()A.擴大了法的調整范圍氏促進立法體制改革改變了法的本質D.科技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需要法律加以確認34.普法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讓人們不懼怕法律B.便于人們學習法律C杜絕一切違法犯罪現象D.使受教育者養(yǎng)成守法的品質35?司法權在本質上是一種()A.創(chuàng)設權B執(zhí)行權C判斷權D.監(jiān)督權36.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可以表述為司法()_A.合法性原則B.獨立性原則C平等性原則D.責任性原則37.法律解釋的正式解釋包括()A.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憲法的解釋B國務院對憲法和行政法規(guī)的解釋法官在判決書中對法律的解釋D.教科書中對法律的解釋38.首要的人權是()。A.生存B.安全C民主D.自由39.在我國,法和共產黨的政策都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說明二者()A.體現的意志相同B.經濟基礎相同C適用的范圍相同D.思想理論基礎相同40.在法的價值的多種含義中,法的本質與目的問題,是屬于()A.法本身的價值B.法的客體價值C.法促進哪些價值D.法的評價準則41.我國社會主義法的本質是()全國工人意志的體現全國公民意志的體現工人階級和全國公民意志的體現D.工人階級領導的全國人民共同意志的體現42.立法程序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意義在于()A.防止公民的非法行為B.避免執(zhí)法機關的違法行為C.防止黨派、團體的非法行為D.意味著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必須嚴格遵循法定程序立法,以保證立法的質量43.委托狀、逮捕證、營業(yè)執(zhí)照是()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B非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C.司法機關公文D.證據44.由一個國家現行法律部門所構成的有機聯系的整體,在法學上稱為()A.立法體系B.法學體系C.法律體系D.法系45.屬于部門法稱謂的是()A.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B.憲法修正案C.憲法性文件D.憲法46.美國的法律屬于()A.法典法系B.羅馬一日耳曼法系C.大陸法系D.普通法系47.根據法律的創(chuàng)制和表達形式不同,可以將法律分為()A.國際法和國內法B.成文法和不成文法C.實體法和程序法D.普通法和根本法48.社會主義法產生的根本前提是()A.無產階級奪取政權B.總結人民革命斗爭的經驗C.廢除舊法D.批判繼承舊法49.對法的作用的片面或錯誤認識之一是()A.法并不是調整社會關系的唯一手段B.法需要人的正確執(zhí)行適用C.法的抽象性、穩(wěn)定性與現實生活存在一定的矛盾D.法是達到一定目的的唯一手段和工具保護主義原則是()A.確立法律時間效力的原則B.確立法律空間效力的原則C.確立法律對人的效力的原則D.確立法律是否有溯及力的原則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前提條件是()A.違法必究B.有法必依C.有法可依D.執(zhí)法必嚴法的繼承是指()A.新法照搬舊法B.—國立法對別國法律的借鑒和吸收C.舊法發(fā)生了主體的變更D.新法對舊法的揚棄關系按權利的效力范圍的不同,可以將權利劃分為()A.公權利和私權利B.對世權和對人權C.原權利和救濟權D.專屬權和可轉移權法與各種社會現象的聯系中最根本的聯系是()。法與正義的關系B.法與經濟的關系C.法與國家的關系D.法與文化的關系法對經濟基礎()。始終有積極的作用B.有時有阻礙作用C.有積極和阻礙兩種反作用D.沒有反作用衡量社會文明包括法律的狀態(tài)的基本標準是()是否合乎正義B.是否公平C是否完善D.是否有利于發(fā)展生產力法的價值的概念()。是中國古代法學概念是從某些西方法學作品中引進的是美國學者創(chuàng)造的D?是現代中國法學的創(chuàng)新形式正義也可稱為“正規(guī)性正義”,也就是指()A.社會正義B.個人正義C.法治D.法權根據義務是否可以獨立存在進行劃分,法律義務可分為兩類,即()A.主義務和從義務B.公義務和私義務C對世義務與對人義務專屬義務與可轉移義務劃分部門法的客觀標準之一是()A.法律調整的方法B.法律數量的多寡與寬窄適當C.立法規(guī)劃部署D.有關法律原則在司法實踐中,當新法與原有法律發(fā)生矛盾時,應當適用()A.后法優(yōu)于前法原則B.從新兼從輕原則C前法優(yōu)于后法原則從舊兼從重原則當法律規(guī)定本身可能有抵觸時,需要運用的推理形式是()A.形式推理B.歸納推理C.實質推理D.演繹推理法區(qū)別于思想意識的重要特征之一是()A.法是調整人們行為的社會規(guī)范之一B.法具有普遍性C法具有說服力D.法具有約束力首先提出公法和私法劃分學說的羅馬帝國法學家是()A.羅伯斯庇爾B.柏拉圖C烏爾比安D.羅爾斯法系的劃分標準是()A.法的歷史類型B.法的歷史傳統(tǒng)C.法律體系D.法律部門民法法系通常將法律分為()A.制定法和判例法B.公法和私法C.普通法和衡平法D.成文法和法官立法在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法律須由()A.全國人民代表全體的過半數同意B.到會的全國人民代表的過半數同意C?有效票數的過半數同意D.三分之二以上多數代表的同意69.在成文憲法制國家,根據法律的效力等級、內容和制定程序等不同進行分類,可分為()A?根本法和普通法B.—般法和特別法C.普通法和衡平法D.成文法和不成文法70.精神病人在患病期間稱為()A.無行為能力人B有行為能力人C?有完全行為能力人D.限制行為能力人二、多項選擇題1?法學研究的對象包括()。A.法B?法這一特定社會現象C法與道德的關系D.政治2?從各種類別的法律這一角度出發(fā),法學可分為()A.國內法學B?國際法學C?理論法學D.應用法學3?研究法的本質,須區(qū)分()。A法的本質和現象B?法的本質屬性與非本質屬性C.法的內容和形式D.法的本體與法的價值4??法的非本質屬性包括()。

A.階級性B?國家強制性C.規(guī)范性D.概括性5.正義通常又可稱為()A.公平B.公正C.正直D。合理6.亞里士多德把正義分為()A.經濟正義B.A.經濟正義B.分配正義C.改正正義D。社會正義A.指引作用B?評價作用C.教育作用D.預測作用8.法律規(guī)范分別代表了兩種指引形式,即()。A個別性指引B?規(guī)范性指引C確定性指引D.有選擇的指引9.法具有制定、衡量人們行為的評價作用,它可以()A.評價人們行為是否合法B?評價人們行為是否犯錯誤C?評價人們行為是否犯罪D.評價人們行為是否違約10.根據法律的類別不同,權利可分為()A.階級性A.階級性B強制基本權利與一般權利實體權利與程序權利一般權利與特殊權利11?道德具有()性C.多元性D批判繼承性12.從認識論角度出發(fā),法學可分為()。A.國內法學B.國際法學C.理論法學D.應用法學13.下列學科屬于法學邊緣學科有()。A.法學本科B.法醫(yī)學C.刑法學D.犯罪心理學14.分析法的概念,應該注意()。A.古代法與現代法B.廣義的法律與狹義的法律C.外文中的法和法律D.動態(tài)的法和靜態(tài)的法15?古代漢語中法律的詞源上有以下詞義()A?公平氏神明裁判C.一致遵循D.權利16.法的本質指()。A.法的內在聯系B.法體現哪個階級意志C.法所包含的特殊矛盾法的規(guī)范性17.羅爾斯所指形式正義即()A.實質正義B.正規(guī)性的正義C.制度本身正義D.法治18.正義的概念具有()A.相對性B.絕對性C.階級性D.普遍性19.原始習慣的特征是()。A.與圖騰、道德、宗教規(guī)則融合在一起B(yǎng)?主要靠氏族成員自覺遵守和氏族首領的威望來維持C.有一定的強制性D.體現氏族成員共同意志20.債權是()。A.對人權B.對物權C.相對權D.私權利21.國家離不開法是由于國家必須用法律()A.確立國家體制B.實現國家職能C.完善國家制度D.組織國家機構22.法與文化或精神文明的區(qū)別表現在()法屬于制度范疇文化沒有階級性精神文明中的某些內容的實施也有強制性D?法的對象是行為,而文化的對象僅僅是思想23.法理學所研究的法包括()A.實在法B.理想法C.國家法D.民間法24.19世紀西方最具代表性的法理學流派有()A.自然法思想氏分析法學C.綜合法理學D.社會學法學25.法理學方法的現代發(fā)展趨勢是()A.實證化B.多元化C一元化D.綜合化26.我國的法理學為中國法治建設所提供的法學世界觀和方方法論,應該是()民族性與世界性相融合科學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學術性與實踐性相結合本土性與普世性相結合27.歷史上關于法的本質的學說中,屬于意志說的理論有()A.理性意志說B?君主意志說C.公共意志說D.命令說28.馬克思主義法學研究法的本質問題的方法論特征是()A.鑒別本質與現象B.界定內容與形式C.區(qū)分實然與應然D.強調共性與個性29.法的基本屬性包括()A.規(guī)范性B.普遍性C.利益性D.穩(wěn)定性30.中國古代思想家管仲認為:“法者所以興功懼暴也”是指法的()A.規(guī)范作用B.社會作用C.規(guī)范作用和社會作用D.作用目的31.法的社會作用中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A.與全社會成員利益有關B?調整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C.反映了公共意志D?幾乎沒有階級性32?法的作用的機制的內容包括()法律體系結構氏法作用的中介C.法作用的社會條件D.法的作用的內部機制33.法的作用的有限性表現在()A?徒法不足以自行法的作用的范圍是有限的法的優(yōu)越性是相對的法的涵蓋性和適應性是有限的34.法的效益價值表現在()法能規(guī)定適合于生產力性質的財產制度,有利于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法通過建立市場規(guī)則促進資源的合理流動法能解決已發(fā)生的經濟糾紛,使停滯的經濟活動重新啟動D?法能保護自然資源,防止對其掠奪性地使用35.在一個社會中,更可靠更真實的自由是()A.應有的自由B,理想的自由C.法律下的自由D.受法律保護的自由36.立法上的人人平等參與屬于()A.實質正義B.形式正義C.實體正義D.程序正義37.歷史上對實在法評價的主要的角度和層次有()A.合法性評價B.合道德性評價C.合理性評價D.正義性評價38.實在法的合理性評價包括()A.形式合理性評價B.實質合理性評價C.實體合理性評價D.程序合理性評價39.法治國家的基本標志有()A.法律治理的普遍性和主體性B.法律必須建立在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基礎上C.國家權力和政治權力源于法律D.司法獨立1.法系:2.法治:3.法律移植4.人治5.法的歷史類型法的價值法律的實效法的作用9.法的局限性10.法治四.簡答1.法治作用有何局限性?2.法的淵源與法的形式的關系?3.為什么說自由離不開法律?4.法律調整與道德調整的主要差異?5.法律解釋的基本原則是什么?6.法律推理的特征?7.為什么說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8.法的強制性的內涵及特征?9.現代法治社會的基本觀念有哪些?法治運行的主要制度是如何體現法的正義價值目標的?11.為什么我國不宜采用判例法制度?三.名詞解釋五.論述題1.1.試論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2.試論法在市場經濟宏觀調控中的作用。3.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對加強法制有什么重要意義?《法理學》作業(yè)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B2.B3.B4.C5.C6.A7.B8.D21.C22.B23.D24.C25.B26.A27.D28.D29.D30.C31.C32.C33.C34.D35.C36.A37.A38.D39.D40.C41.D42.D43.B44.C45.D46.D47.B48.A49.D50.C51.C52.D53.B54.C55.C56.B57.B58.C59.A60.A60.A62.C63.A64.C65.B66.B67.A68.A69.A70.A二、多項選擇題ABCABADCDBCDABCD9.C10.C11.B12.B13.D14.B15.A16.C17.A18.C19.C20.B7.AB8.ABCD9.ABCD10.ABC11.ABCD12.CD13.BD14.BD15.ABD16.ABD17.ABCD18.ABCD19.ABC20.ACD21.BCD22.ABCD23.ABCD24.BD25.ABD26.ABCD27.ABCD28.ABC29.BCD30.BD31.ACD32.ABCD33.ABCD34.ABCD35.CD36.BD37.ABCD38.AB39.ABCD三.名詞解釋1.西方法學家常用法學術語,根據法的某種形式特征或共同的歷史傳統(tǒng)對法的分類。2.強調通過法制對人的行為的一般性調整,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管理的一種治理國家的制度和原則,與“人治”對稱。3.指一個國家將處于同一時代的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某種法律或制度引進而成為本國的法律或制度的活動。4.強調通過領導人的個人權威以及對人們行為的具體指引而治理國家的一種治國制度和原則,與“法治”對稱。5.法的歷史類型是馬克思主義者根據社會形態(tài)性質對法的基本分類??梢苑譃榕`制法的歷史類型,封建制法的歷史類型,資本主義法的歷史類型和社會主義法的歷史類型。6.法的價值是法這一事物的屬性和存在對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的意義7.法律實效指法律所產生的與其本性相一致的社會效果.8.法的作用是法這一事實對其周圍的事物乃至對人類社會所發(fā)生的影響,法的作用是法的價值的一個重要表現和重要實現方式。9.是指法本身作為一個人造物在性質和功能上的不全面性,法的局限性是任何法律都有的,帶有必然性。10.法治是相對于人治而言的治國理論和治國方式。四.簡答1.答:(1)法不是調整社會關系的唯一手段?!巴缴撇蛔阋詾檎?,徒法不足以自行?!狈傻膶嵭行枰渌鼦l件的有機配合。法律的抽象性、穩(wěn)定性與現實生活有矛盾。法律所要適用的事實無法確定。2.答:(1)法的形式包括法的淵源,但還包括法的分類和法律的調整的方式等。法的淵源是法的效力淵源或表現形式。法的形式和法制淵源都屬于法的現象,反映法的內容和實質。3?答:①自由是離不開必然的,法律是在認識必然的基礎上所制定的行為準則②自由的真正含義是自主,法律所體現的公共意志是個人的自由意志的共同部分,依法辦事就是按自己的自由意志辦事。③自由的社會性要求法律為自由劃定合理界限④法律憑借國家強制力保護自由⑤法律把自由與實現自由的條件有機結合起來。4?答:①從調整對象上看,道德通過調整人們內心信念來影響人的行為,而法律主要指向人的外部行為。②從調整范圍上看,道德調整范圍廣于法律。③從調整內容上看,道德調整的重心是人的義務,而法律內容的重心是權利保障。④從調整手段上看賴于國家強制力答:①合法性原則②合理性原則③法制統(tǒng)一原則④歷史與現實相統(tǒng)一的原則答:①法律推理要受現行法律的約束②法律推理的主旨是為法律活動及其所形成的結果進行正當性論證③法律推理的結果直接關涉有關人員的權義和利益。④法律推理使用的是特定的法律語言。7?答:①市場經濟是主體獨立的經濟,主體資格需要法律確認②市場經濟是契約經濟③市場經濟是自由競爭、平等競爭的經濟④市場經濟是開放的有序的經濟⑤市場經濟比任何一種經濟形態(tài)都更需要法律的調整。8.答:①法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保證實施的②國家強制力是法律區(qū)別于其它社會規(guī)范的固有特征③法的強制力不等于純粹的暴力,它以法定的強制措施和制裁措施為依據的④法的強制性具有間接性和潛在性,“強制可能性”是其本質⑤國家強制力不是法律實施的唯一保證力量。9?答:①自由本位觀念②惡法非法觀念③憲法至上觀念④法律主治觀念。答:①法治運行的主要制度充分體現法的正義原則;②全國人大及常委會專有立法權以及公民參與立法等制度體現了立法的公正性;③行政訴訟制度保證了行政權行使與司法審查相結合的公正④司法獨立、司法平等、司法責任等原則促進司法公正的實現⑤法律監(jiān)督中權力制約機制體現了權責結合的公正原則;(從其它方面論述,只要言之有理,也可以)。答:①判例法制度不符合我國形成的、實踐證明是適合我國國情的人民代表大會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民主集中制原則。②判例法律制度是普通法法系國家長期形成的歷史傳統(tǒng),我們沒有這樣的傳統(tǒng)。③我國司法人員根本上沒有受過判例法方法論的教育和訓練,而思維方式的改變不是那么容易的。④同制定法相比,判例法有許多缺點,即不夠民主、溯及既往,以個案為基礎有較大的片面性,判決往往由個人或極少數人匆忙做出,等等,所以,我國不應該實行判例法制度。五.論述題1.答:(1)法律對所有公民都統(tǒng)一適用;(2)公民依法享有同等的權利和承擔同等的義務;不允許有不受法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