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園-演示稿_第1頁
拙政園-演示稿_第2頁
拙政園-演示稿_第3頁
拙政園-演示稿_第4頁
拙政園-演示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拙政園TheHumbleAdministrator’sGarden拙政園,是江南園林的代表,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位于蘇州市東北街一百七十八號,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間今園轄地面積約83.5畝。與承德避暑山莊、留園、北京頤和園齊名,是中國四大名園之首。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被譽為“中國園林之母”。

拙政園一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以其布局的山島、竹塢、松崗、曲水之趣,被勝譽為“天下園林之典范”。全園分東、中、西三部分。中部山水明秀,廳榭典雅,花木繁茂,是全園的精華所在。西部水廊逶迤,樓臺倒影,清幽恬靜。東部平崗草地,竹塢曲水,空間開闊。拙政園東部園區(qū)

東部原稱“歸田園居”,是因為明崇禎四年園東部歸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約31畝,因歸園早已荒蕪,全部為新建,布局以平岡遠山、松林草坪、竹塢曲水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風(fēng)格,主要建筑有蘭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綴云峰等。蘭雪堂

東部的主要廳堂,堂名取意于李白“獨立天地間,清風(fēng)灑蘭雪”的詩句。卷棚歇山頂,四角飛翹,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靈空架于水波上,佇立水邊、秀美倩巧。此榭面臨廣池,池水清清,是夏日賞荷的好地方。芙蓉榭天泉亭

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莊重質(zhì)樸,圍柱間有坐檻,可以坐歇欣賞。亭子之所以取“天泉”這個名字,是因為它的下面有一口井,此井終年不涸,水質(zhì)甘甜,因而被稱為“天泉”。秫香館

秫香,指稻谷飄香,以前墻外皆為農(nóng)田,豐收季節(jié),秋風(fēng)送來一陣陣稻谷的清香,令人心醉,館亦因此得名。

綴云峰

山峰高聳在綠樹竹蔭中,形態(tài)自下而上逐漸狀大,其巔尤偉,如云狀,巋然獨立,旁無支撐。拙政園西部園區(qū)西園面積約為12.5畝,該園以池水為中心,有曲折水面和中區(qū)大池相接。水面迂回,布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乩绕鸱?,水波倒影,別有情趣。有卅六鴛鴦館、塔影亭、留聽閣、浮翠閣、笠亭、與誰同坐軒、宜兩亭等景觀。卅六鴛鴦館

是西花園的主體建筑,精美華麗,南部叫“十八曼陀羅花館”,北部叫“卅六鴛鴦館”。一座建筑同時有兩個名字,這是古建筑中的一種鴛鴦廳形式,以屏風(fēng)、罩、紗槅將一座大廳分為兩部,梁架一面用扁料,一面用圓料,似兩進廳堂合并而成,其作用是南半部宜于冬、春,北半部宜于夏、秋。與誰同坐軒

小亭非常別致,修成折扇狀。軒依水而建,平面形狀為扇形,屋面、軒門、窗洞、石桌、石凳及軒頂、燈罩、墻上匾額、鵝頸椅、半欄均成扇面狀,故又稱作“扇亭”。宜兩亭

于中園和西園分界的云墻邊,亭基較高,六面置窗,窗格為梅花圖案。登上宜兩亭,可以俯瞰中部的山光水色。

倒影樓以觀賞水中倒影為主的景點。面水的一側(cè)于柱間安裝通透玲瓏的長窗,窗內(nèi)有木質(zhì)低欄。倚欄而立,可憑水觀景。水底明月,池中云彩,波影浮動,景色絕佳。拙政園中部園區(qū)

中部是拙政園的主景區(qū),為精華所在。面積約18.5畝。其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亭臺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鄉(xiāng)的特色。有山水之南的海棠春塢、聽雨軒、玲戲館、枇杷園和小飛虹、小滄浪、聽松風(fēng)處、香洲、玉蘭堂等景點。下面將對其分為三個部分進行介紹。第一個部分

以池島假山為主,包括假山山堍的“梧竹幽居”,假山山頂?shù)摹按ず汀毖┫阍莆低?等景點。梧竹幽居

建筑風(fēng)格獨特,構(gòu)思巧妙別致,為中部池東的觀賞主景。此亭背靠長廊,面對廣池,旁有梧桐遮蔭、翠竹生情。亭的絕妙之處還在于四周白墻開了四個圓形洞門,洞環(huán)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疊交錯的分圈、套圈、連圈的奇特景觀。待霜亭"待霜"出自唐代蘇州刺史韋應(yīng)物"書后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的詩句,字里行間透出了一股霜濃橘紅的山野氣息和泥土芳香。雪香云蔚亭雪香,指梅花。云蔚,指花木繁盛。此亭適宜早春賞梅,亭旁植梅,暗香浮動。

它位于島的中央制高點。在這里向周圍了望,覺得中部花園像一幅蒼勁古樸畫卷。

"山花野鳥之間"是對蘇州古典園林的"天人合一""順應(yīng)自然"的哲學(xué)思想和"咫尺山林""小中見大"的審美觀念,最通俗、最絕妙的注解。

以荷花池水為中心,池廣樹茂,景色自然,臨水布置了形體不一、高低錯落的建筑,主次分明。圍繞水面有“荷風(fēng)四面”“香洲”“見山樓”“小飛虹”“小滄浪”“倚玉軒”“遠香堂”等景點。

第二個部分荷風(fēng)四面亭

亭名因荷而得,座落在園中部池中小島,四面皆水,蓮花亭亭凈植,岸邊柳枝婆娑。亭單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聯(lián):“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毕阒逓椤棒场笔浇Y(jié)構(gòu),有兩層樓艙,通體高雅而灑脫,其身姿倒映水中,更顯得纖麗而雅潔。香洲寄托了文人的理想與情操?!跋阒蕖边@艘石舫,集中了亭、臺、樓、閣、榭五種建筑種類。船頭為荷花臺,茶室為四方亭,船艙為面水榭,船樓為澄觀樓,船尾為野航閣。遠香堂遠香堂為四面廳,是拙政園中部的主體建筑,建于原若墅堂的舊址上,為清乾隆時所建,青石屋基是當(dāng)時的原物。它面水而筑,面闊三間。堂北平臺寬敞,池水曠朗清澈。堂名因荷而得。夏日池中荷葉田田,荷風(fēng)撲面,清香遠送,是賞荷的佳處。遠香堂(左)和倚玉軒(右)①堂外設(shè)有回廊,下雨天,我們可以呆在廊內(nèi)賞景;②它建筑特點四周不是墻,而都是落地玻璃窗,并且這些窗是活動的,夏天可以拆走,于是就成了四周空空的亭子,方便賞景;小滄浪"小滄浪"的出典是《楚辭.漁父》,原話是"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小滄浪"是一座三開間的水閣,南窗北檻,兩面臨水,跨水而居,構(gòu)成一個閑靜的水院。小飛虹是蘇州園林中極為少見的廊橋。朱紅色橋欄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飛虹,故以為名。古人以虹喻橋,用意絕妙。它不僅是連接水面和陸地的通道,而且構(gòu)成了以橋為中心的獨特景觀,是拙政園的經(jīng)典景觀。第三個部分是拙政園中的"枇杷園"。

“枇杷園”位于”遠香堂“的東南面,是拙政園中部花園里的園中園,因種有枇杷樹而得名。園內(nèi)原先植有多株枇杷,每至初夏,一片蔥翠的濃綠上金果累累,獨具江南村舍小庭的風(fēng)光。當(dāng)年園主人取名“拙政”,即欲治理園圃,收收果子種種菜,有較強的歸農(nóng)思想。枇杷園就是這一思想在造景上的反映。枇杷園以庭院建筑為主,有"玲瓏館""嘉實亭""聽雨軒"和"海棠春塢"等。這些建筑物又把空間分割為三個小院。這種造景手法,稱為"隔景",以便豐富園景,掩藏新景。三個小院,既隔又連,互相穿插,在空間處理和景物設(shè)置方面富有變化。玲瓏館

玲瓏館是枇杷園園中的主要建筑,坐東朝西。小館前邊是一色卵石鋪地,環(huán)境極為清幽潔靜,實為閑居讀書之好去處。故館內(nèi)正中懸有“玉壺冰”的橫匾。匾名摘自南朝鮑照“清如玉壺冰”之詩句,借景色以喻主人自己的心境。聽雨軒在嘉實亭之東,與周圍建筑用曲廊相接。軒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邊有芭蕉、翠竹,軒后也種植一叢芭蕉,前后相映。雨點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聽雨人的心態(tài)各異,就能聽到各具情趣的雨聲,境界絕妙。我國古典園林是融視、聽欣賞為一體的綜合藝術(shù),故園中喜歡栽植大葉植物,逢雨天便可欣賞多樣而又變化的聲景。拙政園造園特點1、因地制宜,以水見長。拙政園利用園地多積水的優(yōu)勢,疏浚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彌的個性和特色。拙政園中部現(xiàn)有水面近六畝,約占園林面積的三分之一,“凡諸亭檻臺榭,皆因水為面勢”,用大面積水面造成園林空間的開朗氣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廣林茂”的特點。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竹籬、茅亭、草堂與自然山水溶為一體,簡樸素雅,一派自然風(fēng)光。拙政園中部現(xiàn)有山水景觀部分,約占據(jù)園林面積的五分之三。池中有兩座島嶼,山頂池畔僅點綴幾座亭榭小筑,景區(qū)顯得疏朗、雅致、天然。這種布局雖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園的風(fēng)范。3、庭院錯落,曲折變化

4、園林景觀,花木為勝

拙政園向以“林木絕勝”著稱。以植物為主景的景觀,如遠香堂、荷風(fēng)四面亭的荷(“香遠益清”,“荷風(fēng)來四面”);倚玉軒、玲瓏館的竹(“倚楹碧玉萬竿長”,“月光穿竹翠玲瓏”);待霜亭的桔(“洞庭須待滿林霜”),以及海棠春塢的海棠,柳蔭路曲的柳,枇杷園、嘉實亭的枇杷,得真亭的松、竹、柏等等。拙政園中枇杷園由海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