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桐城市農村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_第1頁
淺談桐城市農村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_第2頁
淺談桐城市農村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_第3頁
淺談桐城市農村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_第4頁
淺談桐城市農村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談桐城市農村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水利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yè),農業(yè)的基礎設施,本文通過對桐城市農村水利工程管理普遍存在的問題分析,提出一些具體的建設措施,簡要地探討農村水利在規(guī)劃、建設、管理與改革等方面的具體做法。水利工程問題解決措施新農村建設,基本概況桐城市地處安徽省中部偏西南,國土面積巧71.6k舊2,其中:山地2&24km2,丘陵區(qū)703、731<1112,圩區(qū)324.44km2,江湖水血114.59km2,長江外灘0、6101120全市耕地面積78.95萬畝,農業(yè)人凵63.93萬人。經過廣大干群的多年努力,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初步形成了以中小型水庫,河湖堤防、排水溝渠相結合的的防洪除澇工程體系。但受過渡性季風環(huán)流的影響,冷暖氣團交鋒頻繁,降水時空分布極不均勻,年內、年際變化較大等自然因素影響,旱澇災害頻繁。因此,進一步做好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農村水利工程的現狀桐城市農村水利工程主要包括溝、渠、圩、壩、涵、水庫、排灌站等?,F有中小型水庫58座,總庫容L44億1113,大小圩口108個,內圩堤總長90km,保護耕地16、94萬畝;固定電力排灌站166座,裝機11985kW;自流引水灌區(qū)194處;塘壩23247口,有效塘容0,515億1113;千畝以上灌區(qū)10處,有效灌溉面積32彐6萬畝。盡管經過多年的建設,水利基礎設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與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相比,水利的支撐作用和保障能力仍然不足。普遍存在的工程總量不足,規(guī)模偏小,覆蓋率低:投入不足,建設標準低,配套不完善,年久失修,病險嚴重等問題,導致水資源利用不足,灌溉保證率低,供水不安全,不能有效地解決旱澇災害的威脅,嚴重制約著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對水利統(tǒng)一管理的認識不足,關系尚未理順。在推進水利管理體制改革,建立水利一體化管理體制的實踐過程中,普遍存在對水利統(tǒng)一管理的認識不足,致使水利管理體制改革步伐緩“曼。因此,必須轉變觀念,解放思想,在投資、建設、運行、管理和服務幾個方面實行觀念創(chuàng)新、機制創(chuàng)新、體制創(chuàng)新。(2)工程老化,缺少資金。我市水利工程建設與維護主要依靠受益區(qū)農民一事一議,以投工投勞等方式解決,導至水利建設投入不足,缺乏穩(wěn)定的投入保障機制,農村稅費改革后,群眾的投工投勞大輻減少。水利化程度低,建設標準低,灌區(qū)不配套,區(qū)內有效灌溉率偏低,大量耕地缺少灌溉水利設施,工程年久失修的問題十分突出?,F有中小型水庫絕大部分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目前工程老化失修,壩體滲漏、放水設施失效、抗洪能力不足,導致水庫蓄水能力嚴重下降,無氵去正常蓄水運行,嚴重影響了區(qū)域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和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引、提水工程大部分設施老化及損壞嚴重,造成引、提水量不足,灌溉面積嚴重下降,部分提水工程己失效,不能運行使用,群眾只能將水田改種旱作物:灌區(qū)的渠道防滲率低,普遍存在的建設標準低,配套不完善,覆蓋率低,渠系建筑物年久失修、渠道坍塌、老化、淤積等現象,灌溉水利用率低,水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灌溉保證率達不到設計要求,灌溉面積逐年下降。部分丘陵崗地缺乏地表、出露水資源,坡度較大或土地零星分散等原因無法興建水利設施或因單位投資過大,目前因沒有水利設施而干旱。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fā)展需求,現有水利設施經過多年的運行,目前已經出現老化、帶病運行的現象,致使有限的水資源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實際灌溉面積嚴重萎縮,降低了農業(yè)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嚴重影響了農民增收。防洪除澇標準偏低。我市的河流河堤均為沙土堤,堤身單薄,大多沒有護坡工程,受洪水沖刷后,堤防塌方嚴重,局部堤段防洪標準不足10年一遇。穿堤建筑物老化失修,部分河道不順直,上下游寬窄懸殊,橋梁阻水嚴重?,F有的排澇站,機械設各陳舊老化,效率低,建筑物不配套,排澇溝不成系統(tǒng)。水土流失較為嚴重。根據卻23年安徽省水土流失監(jiān)測公報,桐城市水土流失總面積366.1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西北山區(qū),丘陵圩區(qū)也有零星地塊屬水土流失源。水利管理體系不適應水利發(fā)展的要求,水資源良性運行機制尚未形成。受傳統(tǒng)經濟觀念的影響,管理體系尚未理順,機制不活,工程管理手段相對落后,“重建輕管"現象仍然存在,大多數水利工程存在責、權、利分離,建、管、用脫節(jié)的弊端,工程出現有人建,無人管。、農村水利工程管理對策o)進行科學管理。注重向管理要效益,充分發(fā)揮工程效益。扭轉重建輕管的局面。明晰所有者、投資者和經營者的權益,形成切實有效、適合當地實際的運行管護模式,使水利工程步入良性運行軌道,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進一步調動群眾參與水利工程建設的積極性,逐步建立科學高效的管理模式。完善水利工程改革的內容和形式,逐步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水利工程投資與經營機制,促進民辦水利發(fā)展。通過租賃、拍賣、股份合作等形式,明晰工程設施所有權,調動社會投資辦水利的積極性:修復改造一批閑置甚至報廢的水利設施,從而實現水利資產的保值增值,提高水利設施的利用率和保證率。加速水利產業(yè)化進程,增強水利發(fā)展活力。搞好水利工程的配套,發(fā)揮最大效能。根據水利工程的特點,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尊重農民意愿,按照“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和實行“一事一議”的原則,建立產權明確、責權利相統(tǒng)一的管理體系。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管理條件下,取得較好的工程效益。適應市場經濟要求,有償服務,降低費用,促使工程良性運行。增加資金投入。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明確市、鄉(xiāng)(鎮(zhèn))、村三級政府在水利工程中的投入。發(fā)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在努力增加財政投入的同時,積極組織群眾參與水利工程建設,發(fā)揮水利工程的經濟、生態(tài)和社會效益。開發(fā)人力資源。要高度重視基層水利行業(yè)整體人力資源的開發(fā)。要有計劃、按步驟地選拔人才去深造,以適應崗位需要。鼓勵職工學習,不斷提高整體素質,使基層水利人力資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