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化的起源與特點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a2b12982963577a1ba52404243c8aa2/8a2b12982963577a1ba52404243c8aa21.gif)
![唐文化的起源與特點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a2b12982963577a1ba52404243c8aa2/8a2b12982963577a1ba52404243c8aa22.gif)
![唐文化的起源與特點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a2b12982963577a1ba52404243c8aa2/8a2b12982963577a1ba52404243c8aa23.gif)
![唐文化的起源與特點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a2b12982963577a1ba52404243c8aa2/8a2b12982963577a1ba52404243c8aa24.gif)
![唐文化的起源與特點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a2b12982963577a1ba52404243c8aa2/8a2b12982963577a1ba52404243c8aa2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唐文化的起源與特點
在中國古代文化發(fā)展的漫長歷史中,唐代是一個重要的時期,繼承了過去,成為世界文明的重要時期。隋唐文化源遠流長,猶如匯聚百川的大河,氣勢磅礴,奔騰向前。了解隋唐文化的特點,首先要追索其本源。這個本源就是商周秦漢文化。商周青銅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發(fā)展的第一個高峰?!蹲髠鳌?“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贝罅康那嚆~器用于祭祀,大量的青銅兵器用于戰(zhàn)爭,青銅器的制造和使用是圍繞著祭祀與戰(zhàn)爭而展開的,并作為奴隸主權力的象征,具有濃厚的迷信色彩和軍事氣氛。各種玉器是奴隸主用作祭祀的禮器,或作為奴隸主貴族權力的象征。青銅器中的各種紋飾,如饕餮紋。夔紋、龍紋、鳳紋等動物紋樣,是“殷人尊神”、殷人“率民以事神”的具體體現,是當時巫師溝通天地的助手和工具,青銅器具有莊嚴、神秘、恐怖的氣氛,是天上諸神和人間奴隸主貴族相結合的產物①1。秦文化體現了新興地主階級生氣勃勃的精神境界,萬里長城和秦兵馬俑坑是秦文化中兩顆璀璨的明珠,規(guī)模宏大、氣勢磅礴的萬里長城、秦始皇陵顯示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強大威力。考古發(fā)現中的秦兵馬俑群、建筑材料(磚、瓦、瓦當、空心磚等)、兵器具有寫實、厚重、粗獷的特點,表現了經過商鞅變法后,秦國務實、開拓、重視耕戰(zhàn)的精神面貌。漢文化具有深沉博大的氣派和自由閎放的聲勢兩大特點。漢武帝茂陵的石刻群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寶庫,融商周線刻、西漢浮雕、匈奴族石雕風格于一體,深沉博大,表現了漢代雕刻藝術的高度成就。甘肅武威擂臺東漢墓出土的銅奔馬,足踏飛燕,凌空欲飛,是藝術家們馳騁其自由開放創(chuàng)作思想的產物,再現了奔馳在絲綢之路上烏孫馬的風姿。漢長安城周長為25.1公里,人口約為25萬人,與西方羅馬城互為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猶如天空中兩顆閃閃發(fā)光的明珠,體現了開放、拓展、交流的時代風貌。秦漢時期是中國古代文化大發(fā)展的第二個高峰。唐代是中國古代封建經濟文化高度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它繼承了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以來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推陳出新,使之發(fā)展到第三個新的高峰。近年來的研究成果揭開了唐文化內涵的四個層次:物資、制度、意識、價值。唐代是一個善于總結繼承,而又做到兼收并蓄的朝代,因此國力強盛、制度完備、思想開放、重視發(fā)揮各種人材的創(chuàng)造性和進取精神,因而造就了近三個世紀的經濟文化空前大發(fā)展,大放異彩,光芒四射的嶄新局面。唐文化高度發(fā)展的標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唐都長安城規(guī)模宏大,其外部城東西寬9721、南北長8651米,周長36.7公里,全城布局嚴整,呈棋盤式格局,其主干線朱雀大街寬達150~155米,是今天北京天安門前東西長安街寬度的兩倍,人口約達一百萬人之多,在公元6—9世紀時,堪稱世界第一流的城市。唐長安城直接淵源于曹魏鄴城和北魏洛陽城,但它的宏偉規(guī)模、設計思想、平面布局、功能區(qū)分、居住坊里、市場集中等方面,總結并大大超過了前人的成就,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史上的一個新的里程碑,對于唐代的城市建設和唐以后的城市建設,對于日本平城京、平安京等古代都城的建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唐長安城是一個國際性的歷史舞臺,在此居住的外國人和國內少數民族的人數,估計有五萬人之多。在長安城中居住著千里迢迢、長途跋涉、跨洋過海、遠道而來的各國賓客、使者、商人、留學生、留學僧等,在廣州和揚州城中也居住著許多來自中亞和阿拉伯的賓客和商人、僧侶。在古代東方流行著這樣的名言:“大道通往長安”,在古代西方流行著這樣的名言:“條條道路通往羅馬”。長安城內設有鴻臚寺、典客署、禮賓院等機構,專門管理接待外國賓客和少數民族使節(jié),用于此項活動的費用,每年有一萬三千斛。唐長安城務本坊內的國子監(jiān)是唐代的最高學府,曾在此接受日本、新羅等國的留學生,學習唐代高度發(fā)展的封建文化。據《唐六典》(卷4)記載,唐王朝曾與三百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互相交往,由于互相攻伐和兼并,到開元年間(713—741年)有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與唐王朝互相交往。唐代中外文化交流蓬勃發(fā)展,據文獻記載,東羅馬帝國曾七次派遣使節(jié)來到長安城,大食(阿拉伯)帝國于651—798年,曾三十六次與唐朝通使。在唐高宗時期波斯王子泥俚師自長安統(tǒng)率回國的部屬一次有數千人,由此可見居住在長安城的波斯人是一個很大的數目。唐德宗時期,中亞胡客有四千人久居長安達四十多年。唐代著名僧人玄奘于629年從長安出發(fā),645年返回長安,遍游南亞次大陸。唐朝使臣王玄策于643、647、657年三次奉命出使印度。以上事實說明,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其對外開放和交流的深度和廣度,唐代可說是盛況空前。唐朝對外來文化持開放和兼收并蓄的態(tài)度,外來的各種宗教在唐朝境內得到發(fā)展。據韋述《兩京新記》載至唐玄宗開元年間的初步統(tǒng)計,長安城中有僧寺64、尼寺27、道士觀10、女觀6、波斯寺2、胡天祠4。唐代佛教各宗的祖庭即起源地多在長安城及其周圍的寺院中,如:三論宗的祖庭是草堂寺,法相宗(又稱慈恩宗)的祖庭是慈恩寺,密宗(又稱真言宗)的祖庭是興善寺,律宗(又稱南山宗)的祖庭是凈業(yè)寺,華嚴宗的祖庭是華嚴寺,凈土宗的祖庭是香積寺。在唐長安城內的布政坊、禮泉坊、普寧坊、靖恭坊和崇化坊均設置襖祠,洛陽城中的會節(jié)坊、立德坊和南市四坊也有襖祠,涼州設襖神祠。景教在內地的流傳自635年開始,終于878年,在長安城的義寧坊、禮泉坊(轉移至布政坊)設置景教寺院,洛陽城內的修善坊也設景教寺院,此外周至、成都、靈武、廣州、揚州大都有景教寺院②2。據文獻記載,唐高宗延載元年(694年)摩尼教經師佛多誕將摩尼教傳入中國,768年唐朝允許信奉摩尼教的回鶻可以建寺傳教,以后又在荊、揚、洪、越等州建寺,807年回鶻又在洛陽、太原設摩尼寺三所。會昌滅佛事件發(fā)生后,摩尼教呼祿法師從北方來到福州、泉州建寺。伊斯蘭教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說過:“要追求學問,雖遠在中國,也當求之?!睋墨I記載,在唐高祖武德年間,伊斯蘭教從海路經廣州傳入長安,并在長安、揚州、廣州相繼建寺。唐代是我國古代手工業(yè)蓬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唐代手工業(yè)工人繼承、發(fā)揚并超過了前人的成就,在絲綢紡織、唐三彩、金銀器、瓷器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空前成就。在中國絲綢發(fā)展史上,唐代的絲綢紡織是一個新的高峰。絲綢產量是唐以前所無法比擬的,《冊府元龜》記載,天寶八年唐朝所收入的絲織品的具體數字,其中有絹740余萬匹,綿180萬余屯,布1605萬端?!锻ǖ洹な池浀洹焚x稅條所記,天寶年間,“都計租稅庸調,每歲錢粟絹綿布約得五千二百二十余萬端匹屯貫石,諸色資課及勾剝所獲,不在其中?!碧浦醒胝谏俑O(jiān)中設有織染署,專門管理絲綢生產部門??椚臼鸸芾?5個染織作坊,即織衽作10個,組綬作5個,?線作4個,練染作6個。唐代絲綢品種繁多,印染技術有新的創(chuàng)造,唐詩中稱贊的品種有越羅蜀錦、越縠繚綾、齊紈魯縞等等。文獻中記載著名的絲織品的產地和品種,比較著名的有:劍南、河北的綾羅,江南的紗,彭、越二州的緞,宋、毫二州的絹,常州的紳,潤州的綾,益州的錦。定州有細綾、瑞綾、兩窠綾、獨窠綾、二色綾、熟絲綾;蔡州的四窠綾、云花綾、龜甲綾、雙矩綾;揚州的番客袍錦、被錦、半臂錦、獨窠綾;越州有寶花綾羅、白編綾、交梭綾、十樣花紋綾、花紗、吳絹等③3。唐代絲織品的印染技術已趨于成熟,并沿用至近代,其方法有絞纈、夾纈、臘纈三種。金銀作工是唐代重要的手工業(yè)部門,從西安何家村等地出土的金銀器,可以看出唐代金銀器的成形以鈑金和澆鑄為主。制作工藝采用切削、拋光、焊接、鉚、鍍、刻鑿等。焊接又可分為大焊、小焊、兩次焊、掐絲焊等幾種。有的器物,焊口平直,焊縫不易發(fā)現,說明當時制作金銀器的手工工人已比較熟練地掌握了焊接工藝。在部分金銀器上發(fā)現有明顯的切削加工痕跡,螺紋清晰,起刀和落刀點顯著,刀口跳動亦歷歷可見。從一些小金盒的螺紋上觀察,結合子母扣的密閉情況,說明當時可能已經使用了簡單的車床④4)。唐三彩是唐代陶瓷手工業(yè)的新品種,據目前已經掌握的考古資料看,唐三彩大致可分為兩大系統(tǒng):①兩京地區(qū)(長安、洛陽)的唐三彩。②湖南銅官窯的唐三彩。日本的奈良三彩是在唐三彩的影響下制作的。唐代音樂舞蹈以中國原有的樂鼓為基礎,吸收和融合了少數民族和外國樂舞中的新鮮因素,創(chuàng)造了具有中國民族形式的唐代樂舞。唐太宗貞觀十四年所定的十部樂是:①西涼伎,②清商伎,③高麗伎,④天竺伎,⑤安國伎,⑥龜茲伎,⑦康國伎,⑧疏勒伎,⑨燕樂伎,⑩高昌伎。并將燕(宴)樂伎列為第一部⑤5。朝廷舉行宴會時有“坐部伎”和“立部伎”,“坐部伎”在堂上坐著演奏,“立部伎”在堂下站著演奏。大型的樂舞有破陣樂,小型的樂舞分為:健舞、敕舞。渾脫舞可能與印度等地的潑水節(jié)有關,胡旋舞原出康國(今中亞撒馬爾罕),胡騰舞原為中亞塔什干的民間舞蹈,于唐初傳到中國。柘杖舞是從中亞傳來的舞蹈,春鶯囀含有龜茲樂的成份。唐樂不僅為在內地廣為流傳,為當時的人民所喜聞樂見,而且傳入印度、日本、朝鮮等地,受到當地人的歡迎。在中國古代音樂、舞蹈史上,唐代是一個最重要的時期。唐代是我國詩歌創(chuàng)作史上最輝煌的時代。宋計有功撰《唐詩記事》,所錄凡1150家,清代彭定求、楊中納等人編纂的《全唐詩》收錄凡二千余家,錄詩共48900多首,這并不能包括全部唐詩,還有許多遺失。長安城是唐代最重要的詩壇,詩人之多,猶如天空中的繁星,都在閃爍光輝,很多人把作詩看作是他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唐代一大批著名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詩篇,不僅輝映了中國的文壇,也豐富了世界文學的寶庫,并在許多國家得到廣泛的傳播。文化的發(fā)展與國內外地區(qū)間的交流密切相關,而交通的改進和完善是文化交流的一個極為重要條件,交通設施和管理是文化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標志。長安城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線,陸路交通可分為四路:東路自長安經洛陽至汴(河南開封)、宋(河南商邱),西路自長安經岐州(陜西鳳翔)至成都;南路自長安至荊(湖北江陵)、襄(湖北裹樊),往南經長沙、廣西到定州;北路自長安渡河至太原,出娘子關至范陽(北京市)或沿黃河向東轉北,即沿京廣線達范陽。據《唐六典·駕部郎中員外郎》記載,全國有官驛1639所,其中水驛260所,陸驛1297所,水陸相兼驛86所。在嚴密完備的郵驛通信網內,驛使人員出色地完成通信任務,正如唐詩中所描寫的“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拐鞭”。據推測,兩個月左右時間內,中央政府的法令可推行全國。唐代陸上絲綢三路以長安為起點,通過河西走廊,由敦煌起分為南道、中道、北道三路。南道、中道都在天山以南,沿用漢代絲綢之路,北道在天山以北,是漢以后勞動人民開辟的一條新路。唐代海上絲綢之路以廣州為起點,《新唐書·地理志》記賈耽所考的廣州通海夷道,航道、航行時間極為詳盡。賈耽把廣州至巴士拉港的航路作為東路航道,而把阿拉伯半島沿岸至亞丁灣、紅海航道稱為西路航道。這是一條在八世紀時世界上航程最長的遠洋航線,唐代在世界上的航海貿易中居領先地位。唐朝的主要出口貨物有:絲綢、瓷器、茶葉、鐵器、漆器、金銀制品、各種手工藝品、錢幣、造紙等。通過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輸入的產品有:香料、犀角、象牙、玻璃、珍禽異獸等。唐代由于國力強盛、制度完備、經濟基礎堅實,成為等時世界上第一流強國。唐人既善于總結、繼承前人的成就,而又高瞻遠矚、思路開闊,像蜜蜂采花一樣,吸收消化了外來文化中的豐富營養(yǎng),創(chuàng)造出一種五彩斑爛、璀璨奪目、光芒四射的嶄新文化。如果將唐文化作一歷史的回顧和剖析,可以看出唐文化具有如下三個特點:1、繼承性。陳寅格先生在《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一書中精辟地分析了隋唐文化的淵源后指出:“隋唐之制度雖極廣博紛復,然究析其因素,不出三源:一曰((北)魏、(北)齊,二曰梁、陳,三曰(西)魏、周?!碧瞥穆毠僦贫取⒏?、刑律、均田制、租庸調制度淵源于北魏、北齊,唐長安城淵源于曹魏鄴城、北魏洛陽城。也就是說這一整套管理國家的制度和辦法,具有濃厚的本民族的色彩。但在音樂、舞蹈、藝術、宗教、服飾、部分食品等方面,則以寬廣的胸襟,吸收、加工、消化外來文化的豐富營養(yǎng),從而形成了具有東方特點的唐文化⑥6。2、兼融性。魯迅先生在《看鏡有感》一文中指出:“漢唐雖然也有邊患,但魄力究競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為異族奴隸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來事物的時候,就如將俘來一樣,自由驅使,絕不介懷?!碧拼捎趪娛?制度完備、政權鞏固、經濟繁榮,因而對于外來文化的吸收、消化的能力很強,其兼融和吸收外來文化中新鮮養(yǎng)料的深度和廣度都是前人無法比擬的。外來宗教如:佛教、襖教、景教(基督教中的聶斯脫里派)、摩尼教等的廣泛流傳。經絲綢之路傳入的裝飾紋樣,如:忍冬蔓草、石榴蔓草、連珠紋、海獸葡萄紋,廣泛運用于碑石、墓志、絲綢織物、銅鏡、金銀器皿、石刻等,作為流行的裝飾紋樣,為唐代工藝美術增添了新的光彩。在唐墓中出土的陶俑、三彩俑、壁畫、石刻線畫上所見的帷帽、卷沿虛帽、翻領胡服等外來服飾,可與詩人元稹《法曲》:“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詩句相印證,足見胡服之盛行。外來的食品,如:(今日中亞、西北伊斯蘭之抓飯)、燒餅、胡餅(芝麻餅)、(音部斗,即油煎餅)、搭納等,在長安、洛陽兩京地區(qū)成為常見的食品。酒類中有來自高昌的葡萄酒、由波斯傳入的三勒漿、來自西域的西市腔、郎官清、阿婆清等。從甘蔗中榨糖的熬糖法,于唐太宗時期由印度傳入中國。音樂舞蹈除上面所講經西域傳來的外,在長安城中集中了一批從西域來的音樂家和舞蹈家,其中有曹國的曹保一家(包括他的兒子曹善才、孫子曹剛)以善彈琵琶而著名,安國的安萬善以吹奏觱篥而聞名長安,善于歌唱西域音樂的歌唱家米國人米嘉榮(子米和郎),還有康國人康昆侖、康迺等等。經波斯傳來之馬毯運動,在皇室、官僚貴族、名人學士和軍隊中頗為盛行。以上事實說明,外來文化通過絲綢之路傳入內地開花結果,成為唐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唐文化的百花園中大放異彩。3、世界性。唐代文化以絲綢為標志而遠播異域,對世界文化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世界各地區(qū)的古代文化,大體上可分為東方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西方文化圈。三個文化圈中都深受唐文化的影響,并從唐文化中吸收了新鮮的養(yǎng)料。據玄奘《大唐西域記》記載,內地的蠶桑傳入瞿薩旦那(今新疆和闐一帶)。在六世紀二十年代,中國的蠶種、桑種由兩個印度僧人傳到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獻紿東羅馬皇帝,此后,東羅馬開始栽桑養(yǎng)蠶。七世界時養(yǎng)蠶業(yè)又經波斯傳到阿拉伯和埃及。八世紀時阿拉伯人將養(yǎng)蠶的方法傳到西班牙,十二世紀傳入意大利,十五世紀又由意大利傳入法國。唐玄宗天寶十載(751年)怛邏斯戰(zhàn)役后,中國造紙術西傳,中亞一帶始建造紙場,793年波斯開始造紙,793—794年在巴格達建立造紙場,之后埃及、西班牙、英國、法國、意大利、德國,受到中國造紙術的影響,開始造紙。由于中國紙張價格低廉,方便適用,遂使埃及草紙和皮紙為之廢棄。中國造紙術西傳,為促進文化的普及和東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這一重大事件,永載人類文明史冊。近年來,學術界的研究成果說明,唐長安城是絲綢之路的起點,羅馬城是絲綢之路西端的終點,日本奈良的平城京,是絲綢之路東端的延伸點。平城京(710—784年)的設計思想、平面布局、功能區(qū)分、城市綠化等方面深受唐長安城的影響,甚至許多宮殿、街道、市場、里坊的名稱也與唐長安城相同。奈良東大寺正倉院所藏的文物總數約一萬余件,這批文物是奈良朝絢爛文化的集中體現,在它的母胎中蘊藏著八世紀的世界文化中唐文化的精粹,是日本最高級的古代文化財。正倉院珍藏的一批中草藥,是遣唐使歸國時,奉獻給皇室的。正倉院所藏的《詩序》王勃集殘卷、開元四年(716年)貞家墨、海獸葡萄鏡、銀薰爐、樂器中的吳笙、吳竹竽、紫檀木圍棋盤等,是遣唐使歸國時,從中國攜回的。645年(大化元年)日本實行大化改新,并頒布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制。701年(大寶元年)頒布大寶律令。以唐朝為典范,確立了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國家。朝廷的禮儀也模仿唐朝,“朝會之禮,常服之制,拜跪之等,不論男女,一準唐儀”(《日本書紀》)。大寶律令是以唐律為范本而編制的。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均為仿照唐代有關制度而制訂的,由此可見唐文化對日本古代文化影響之深遠。唐朝的手工業(yè)品、生產技術、植物種子,由僧人和商人傳入印度。七世紀末,梵語里已出現“紙”字,可能由印度陸路傳入印度。造紙術傳入印度則比較晚,約在十三世紀。梵語里稱桃為“漢特來”,梨為“漢王子”,在鋼、紅鉛樟瑙等名稱的前面冠以“秦地”字樣,相傳這些東西是經中國傳入印度的⑦7。有唐一代,以高度的凝聚力繼承了周秦漢以來中國古代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以旺盛的消化吸收力,融匯了外來文化的新鮮養(yǎng)料;以超越前人的創(chuàng)造力,造就了當時第一流水平的具有世界性的唐文化;以空前的拓展力,將以絲綢為代表的唐文化遠播異域,為人類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這一嶄新的唐文化的形成,發(fā)展和傳播、有以下幾個原因:1、國力強盛,經濟繁榮,制度完備,內部安定。據《資治通鑒·唐玄宗記》(卷217)記載,天寶十三載(754年)唐有906.9154萬戶,人口有5238.488萬人。從兩《唐書·地理志》記載中推測天寶年間全國耕地面積,估計為800萬頃一850萬頃(汪箋:《隋唐史論稿》)。唐代擁有當時世界上高度發(fā)展的生產力,是當時的大國和強國。這個強大的帝國有先進的農業(yè)、高度發(fā)展的手工業(yè)、欣欣向榮的科技文化,滿懷著強者必勝的信心和開拓進取的自豪感。2、對外實行開放政策。唐太宗總結了歷代統(tǒng)治者的經驗,調整了對內、對外政策,并開創(chuàng)了唐代對外開放的新局面。他認為“中國百姓,實天下之根本,回夷之人,乃同支葉”,對內“深固根本,九州殷富”(《貞觀政要·安邊》),在此基礎上,調整了對外政策,并以“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資治通鑒·唐紀十四》)為指導思想,堅決實行開放政策,達到“四夷自服”的目的。唐朝的開放政策貫穿在二百八十九年歷史的全過程之中,由于實行這一開放政策,唐朝與世界上七十多個國家廣泛交往、對外貿易空前繁榮,外國和國內少數民族使節(jié)、商人、留學生頻繁往來、絡繹不絕,并受到唐朝法律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華師大版數學九年級上冊《相似三角形的應用》聽評課記錄
- 落花生的聽 評課記錄
- 魯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代數式(1)》導學案
- 教育創(chuàng)新項目的商業(yè)計劃路演
- 2025年度晉中智慧交通建設項目施工合同
- 2025年度海洋資源開發(fā)技術服務合同
- 2025年度股權激勵股權激勵計劃股權激勵計劃效果評估合同范本
- 高新一小聽評課記錄
- 高中音樂聽評課記錄
- 認識圖形聽評課記錄表
- 2024年燃氣輪機值班員技能鑒定理論知識考試題庫-下(多選、判斷題)
- 2024年服裝門店批發(fā)管理系統(tǒng)軟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交通法規(guī)課件
- (優(yōu)化版)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2024年修訂版】
- 《Python程序設計》課件-1:Python簡介與應用領域
- 各類心理量表大全
- 體育概論(第二版)課件第三章體育目的
- DB11T 1481-2024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評審規(guī)范
- 《氓》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
- 《網店運營與管理》第3版 課件全套 白東蕊 第1-11章 網上開店概述- 移動網店運營
- 2024年全國國家電網招聘之電網計算機考試歷年考試題(附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