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手術基本操作【學習目的和要求】強化正確使用常用手術器械的方法。掌握組織切開、分離、止血、結扎、縫合等手術基本操作方法。了解選擇皮膚切口的基本原則?!酒鞑摹渴中g刀、血管鉗、手術鑷、縫合針和縫合線、持針鉗、紗布、紗布墊、蠟塊、驅血帶、充氣止血帶、明膠海綿等。第一節(jié)組織切開切開(incision)是外科手術的第一步,也是外科手術最基本的操作之一。皮膚切口選擇的基本原則手術時充分顯露,是手術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手術野的充分顯露,以作好適宜切口為前提。適宜切口,應符合下列要求。切口應選擇在病變附近,能充分顯露手術野,直達手術區(qū)域,并便于必要時延長切口。皮膚切開時應盡量與該部位的血管和神經(jīng)路徑相平行,組織損傷少,避免損傷重要的血管和神經(jīng)。愈合后不影響生理功能①避開負重部位,如手的掌面、足底部和肩部等,以防負重時引起瘢痕疼痛。②顏面及頸部切口須考慮與皮紋是否一致,以減少愈合后的瘢痕。③避免縱形切口超過關節(jié),遇關節(jié)手術可作橫切口或S形切口,以免瘢痕攣縮而影響關節(jié)活動。切開操作簡單,經(jīng)過的組織層次少,縫合切口所需時間短。(二) 皮膚切開注意事項切口大小應以方便手術操作為原則。切口過大造成不必要的組織損傷;切口過小會影響手術操作,延長手術時間,故在術前應作好手術切口的設計。切開時用力要適當,手術刀刃須與皮膚垂直,以防斜切,以免縫合時不易完全對合。切開力求一次完成,避免中途起刀再切,特別是在同一平畫上多次切開,可造成切緣不整齊和過多損傷組織。電刀切割時,不可在一點上燒灼過久,以免灼傷皮緣。應技解剖學層次逐層切開,并保持切口從外到內(nèi)大小一致。(三) 皮膚及軟組織切開皮膚切開時,手術者右手執(zhí)刀,左手拇指和示指分開,固定并繃緊切口上端兩側的皮膚(較大的切口,由手術者與助手分別用左手壓在切口兩旁或切口上、下極將皮膚固定;手術刀的刀腹與皮膚垂宜,防止斜切。刀切入皮膚后以刀腹繼續(xù)切開,達到預計之皮膚切口終點時又將刀漸豎起呈垂直狀態(tài)而終止,這樣可避免切口兩端呈斜坡形狀。切開時要掌握用刀力量,力求一次切開全層皮膚,使切口呈線狀,切口邊緣平滑。皮下組織可與皮膚同時切開。若皮下組織切開長度較皮膚切口為短,則可用剪刀剪開。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后,隨即用手術巾保護切口周圍皮膚,以減少在手術操作時,器械和手同皮膚的接觸機會,從而避免帶入細菌(圖6-1)。皮膚及皮下組織切開后,按解剖學層次依次切開,注意防止損傷主要神經(jīng)、血管及深部組織器官,如切開腹膜時要防止損傷腹腔內(nèi)臟器。切開腹膜時應采取妥善保護措施以防損傷內(nèi)臟和大網(wǎng)膜(圖6-2)。圖6-1正確的皮膚切開法如果用高頻電刀作皮膚及軟組織切開,要先用手術刀切開皮膚3mm深,擦去血液,再改用電刀切割,這樣不會損傷皮緣。對直徑V2mm的小血管可直接切割,不需要用電凝止血;〉2mm的小血管,可先在預定要切剖的兩邊組織電凝后再切斷。用電刀切割時,輸出強度均不能過大,以盡量減輕組織損傷。圖6-2腹膜的切開(四)管腔切開作胃、腸、膽管和輸尿管等管腔切開時,因管腔內(nèi)可能存在污染物或感染性液體,須用紗布保護準備切開臟器或組織部位的四周,在擬作切口的兩側各縫一牽引線并保持張力,逐層用手術刀或電刀切開,出血點用細絲線結扎或電凝止血。可邊切開,邊由助手用吸引器吸出腔內(nèi)液體以免手術野污染(圖6-3)。胃切珂 肥管旬開圖6-3正確的管腔切開法第二節(jié)組織分離技術分離(dissection)是顯露深部組織和切除病變組織的重要步驟。一船按照正常組織層次,沿解剖間隙進行,不僅容易操作,而且出血和損傷較少。局部有炎癥或瘢痕時,分離比較困難,要特別細致地分離,注意勿傷及鄰近器官。按手術需要進行分離,避免過多和不必要的分離,并力求不留殘腔,以免滲血、滲液積存,甚至并發(fā)感染,影響組織愈合。常用分離方法有銳性分離和鈍性分離兩種,可視情況靈活使用。不論采用哪種方法,首先必須熟悉局部解剖關系。銳性分離銳性分離(sharpdissection)是用手術刀或剪刀在直視下作細致的切割與剪開。此法對組織損傷最小,適用于精細的解剖和分離致密組織。用刀分離時先將組織向兩側拉開使之緊張,再用刀沿組織間隙作垂直、短距離的切割;圖6-4)。用剪分離時先將剪尖伸入組織間隙內(nèi),不宜過深,然后張開剪柄分離組織,看清楚后再予以剪開:圖6-5)。分離較堅韌的組織或帶較大血管的組織時,可先用兩把血管鉗逐步夾住要分離的組織,然后在兩把血管鉗間切斷。圖6-4用手術刀進行銳性分離 圖6-5用組織剪進行銳性分離(二)鈍性分離鈍性分離(bluntdissection)是用血管鉗、手術刀柄、剝離子或手指進偵圖6-6)。此法對組織損傷大,但較為完全,適用于疏松結締組織、器官間隙、正常肌肉、腫瘤包膜等部位的分離。鈍性分離方法是將這些鈍性器械伸入疏松的組織間隙,用適當力量輕輕地逐步推開周圍組織,但切忌粗暴,防止重要組織結構的損傷和撕裂;手指分離可在非直視情況下進行,借助于手指的“感覺”來分離病變周圍的組織。圖6-6用手指進行鈍性分離需要說明的是,近年來許多醫(yī)生習慣用電刀進行分離。電刀在工作狀態(tài)時可用于銳性分離,在切割時,切割面具有部分電凝止血作用,特別適用于切割血供豐富的軟組織,如肌肉、胃腸道壁。電刀在非工作狀態(tài)時可用于鈍性分離,必要時還可用電凝止血。上述功能合理交替使用,使手術野無滲血而且清晰可辨,縮短了手術時間。第三節(jié)局部止血法手術過程中的組織切開、分離等都會引起出血。及時完善的止血(hemostasis),既能減少失血量,保持手術野清晰,還可避免術后出血與繼發(fā)感染,是一項最重要的基本操作。外科醫(yī)生控制出血的能力是衡量其技術熟練與否的標準之一。(一)壓迫止血法手術中有較廣泛的毛細血管出血或滲血時,可用紗布或40?50°C的濕鹽水紗布壓迫止血。加壓需有足夠的時間,一般需2?5分鐘,垂直移去紗布,必要時重復2~3次。較大血管出血,一時又無法顯露出血血管時,也可用紗布暫時壓迫止血,然后在辨明出血的血管后,再米用其他方法止血,以免造成失血過多。下列幾種方法也屬于壓迫止血法的范疇。熱鹽水紗布填塞當術中有大量出血而且病人又處于危急狀態(tài),用其他止血方法不能止血時,可用熱鹽水紗布條或紗布墊填塞壓迫止血,根據(jù)情況可在術后48小時,最遲不超過7天,一次或分次將填塞紗布條或紗布墊緩緩取出,注意取出過早可再度出血;過晚又易并發(fā)感染。止血帶止血法止血帶有充氣止血帶和橡皮驅血帶二種,充氣止血帶是由氣囊、壓力表和袖帶組成。止血帶止血常用于矯形外科的四肢手術,特別是手、前臂或足部手術,術中無出血,使手術野清晰。以手部手術為例,可先在上臂中、下1/3處置一充氣止血帶,帶下應用平整紗布墊好,待切口線設計好后,將手與前臂用紗布作簡單的包裹,然后用橡皮驅血帶自手指纏繞到肘關節(jié)以上,將充氣止血帶打氣至氣壓顯示33.3?40kPa(下肢打氣至氣壓顯示53.3?80kPa)。用敷料鉗夾閉橡皮管,使其繼續(xù)維持壓力。再將橡皮驅血帶松開拆除,即可進行手術。記錄止血帶充氣的時間。一次充氣持續(xù)時間以不超過1?1.5小時為宜。如需繼續(xù)使用,可排氣數(shù)分鐘,使手部血循環(huán)恢復以后,再重新按上述步驟充氣。如無充氣止血帶,可在橡皮驅血帶纏繞驅血以后,將其余部分纏于前臂或肘上,用紗布條將其扎緊即可,但這種做法有一定的盲目性,對橡皮驅血帶的壓力大小不易掌握,時間過長可造成神經(jīng)壓迫損傷,須特別注意。利用止血帶的原理,亦可在其他手術中臨時制止大出血或預防大出血,可用手指或血管阻斷帶(或無損傷血管鉗)阻斷主要的供血血管,如肝切除時常溫下第一肝門阻斷術(Pringle手法)(圖6-7)。圖6-7用手指法阻斷第一肝門血管(二)結扎止血法結扎止血法是指用血管鉗鉗夾出血部位的血管,然后予以結扎或縫扎(圖6-8)。此法在手術中最為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止血方法。縫扎主要是為了避免結扎線脫落,或因為單純結扎有困難,常用“8字縫合或貫穿縫合的方法(見縫合節(jié))。出血時必須看清出血的血管,然后進行鉗夾。難以顯露出血血管時,可用紗布暫時壓迫后再用血管鉗鉗夾,盡可能一次夾住,不宜鉗夾血管以外過多組織,更不能盲目亂夾。較穩(wěn)妥的方法是在切斷血管之前預先結扎血管,然后再切斷。例如,在處理大、中血管時,可先游離一小段,再用兩把血管鉗夾住擬切斷血管的兩端,然后在兩把血管鉗之間切斷,血管兩斷端分別結扎(圖6-9);在處理重要部位的血管時,也可以在游離血管后,用血管鉗或直角鉗繞血管后壁兩次帶線結扎擬切斷血管的兩端,再從兩結扎線之間剪斷血管(圖6-10)。圖6-8單純結扎止血法 貫穿縫合結扎止血法圖6-9血管鉗夾、切斷、結扎 圖6-10血管帶線結扎、鉗夾、切斷(三)止血劑局部止血法止血劑局部止血法是指用局部止血劑覆蓋一般方法難以止血的創(chuàng)面,如肝臟、骨質等的滲血,起到局部止血的作用。常用促凝物質如明膠海綿、纖維蛋白泡沫體、氧化纖維素、膠原絲等均為局部止血劑的基本成分。其作用原理是為促進血液凝固和提供凝血塊支架。這些物質能逐漸分解吸收,損傷的血管還可能恢復通暢。但使用時這些促凝劑容易吸附滲血或被滲血推離傷口。為此,要用干紗布壓迫數(shù)分鐘或縫合固定,使之貼附于傷口組織而起止血作用。骨髓腔出血,可用骨蠟封閉出血處止血。手術部位注射腎上腺素,可促使血管收縮,減少切開后的出血。但此法可增加傷口感染機會,有時也會影響心臟功能。3%雙氧水注入滲血創(chuàng)面,再用干紗布壓迫,因局部氧化生熱產(chǎn)生泡沫,可有促使局部血液凝固的作用。(四)電凝止血法電凝止血法是指高頻電流可以凝結小血管而止血,實際上是電熱作用使血流凝結,這種方法可以使小塊組織炭化。常用于淺表部位較廣泛的小出血點,有時亦可用于深部止血。其優(yōu)點是縮短手術時間和減少傷口內(nèi)線結。但病人有凝血功能障礙時止血效果差。有傷口污染者用電凝易發(fā)生感染,故不宜采用此法。在大面積瘢痕切除時,如能熟練地掌握這一方法,往往可取得較好的效果。電凝止血時,血管鉗應準確地夾住出血點或血管口處,也可用單極或雙極電凝鑷直接夾住出血點,然后通電止血。注意使用前需檢查電灼器有無故障,檢查室內(nèi)有無開放的乙醚或其他易燃的化學物質;使用時應用吸引器吸去電灼部位的血液或用干紗布將手術野拭干;電灼器或導電的血管鉗、鑷子不可接觸其他組織;隨時刮除導電物前端的血痂。第四節(jié)縫合縫合(suture的目的是使切開或離斷的組織創(chuàng)緣相互對合,消滅死腔,促進傷口早期愈合。另外,縫合還可以起到止血、重建器官結構或整形的作用。吻合和釘合也屬于縫合的范疇,前者是指將空腔臟器或管道結構作對合性縫合,維持其連續(xù)性;后者則指不用縫線而是借助于特殊器械即釘合器來完成縫合或吻合的操作方法,同樣可恢復器官組織結構的連續(xù)性。盡管釘合器的使用簡化了手術操作,節(jié)省了手術時間,釘合后的傷口對合整齊,組織反應輕微,但是人體復雜的解剖關系不允許每個手術部位都使用釘合器;釘合器發(fā)生故障時,釘合不全可能導致嚴重并發(fā)癥,這就使得釘合器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受到一定的限制。臨床手術過程中較常用的仍是手工縫合,可見手工縫合是外科必要的基本功之一。臨床上使用的縫合方法有多種,但根據(jù)縫合后切口兩側的對合狀態(tài)可將基本縫合方法分為單純對合縫合、內(nèi)翻縫合和外翻縫合,其中每一類又根據(jù)縫線是否具有連續(xù)性而分為連續(xù)和間斷縫合二種形式。使創(chuàng)緣兩側組織直接平行對合的縫合方法稱為單純對合縫合;使創(chuàng)緣兩側部分組織呈內(nèi)翻狀態(tài)以保持傷口表面光滑的縫合方法稱為內(nèi)翻縫合;而外翻縫合則是使創(chuàng)緣兩側部分組織呈外翻狀態(tài),被縫合或吻合的管腔結構內(nèi)襯面保持光滑。連續(xù)縫合是指用一根縫線縫合整個傷口,在縫合起針和末針各打一結。此法的優(yōu)點是縫合操作省時,節(jié)省縫線,創(chuàng)緣對合嚴密,止血徹底。缺點是縫線的一處折斷可使整個切口全部裂開,用于皮膚切口縫合后不能作間斷拆線;用于管道結構吻合時可能引起吻合口狹窄,一船不提倡采用或僅用于張力較小的不需拆線或一次性拆線的傷口縫合。間斷縫合是指每縫一針打一個結,以多個獨立的線結完成傷口的縫合。此法的優(yōu)點是操作簡單、易于掌握,傷口縫合牢固可靠,切口的張力由每個獨立的結扣分擔,一針拆開后,不影響整個切口。缺點是操作費時,所用縫線較多。(一) 縫合的基本要領不管是進行哪種縫合,術者都需要完成穿線(現(xiàn)已有縫針常線,無需穿線)、持針、進針、出針和打結等基本步驟。術者接過夾針的持針器后,左手持鑷固定或提取需縫合組織,右手握持針器將線尾順勢遞給打結的助手以便其捏住線尾,針尖對準進針點借助術者自身腕部和前臂的外旋力量于原位旋轉持針器,順著縫針的弧度將縫針隨之刺入組織內(nèi),經(jīng)組織的深面達對側相應點穿出縫針的頭端部分,用鑷子固定于原位,然后,用持針器鉗夾針體,順針的弧度完全拔出縫針和帶出縫線,第一助手打結,第二助手剪線。(二) 常用縫合方法單純對合縫合(1)單純間斷縫合(simpleinterruptedsuture):是最常用、最基本的縫合方法,常用于皮膚、皮下組織、肌肉、腱膜和內(nèi)臟器官等多種組織的縫合(圖6-11)。單純連續(xù)縫合法(simplecontinuoussuture):可用于張力較小的胸膜或腹膜的關閉縫合(圖6-12)。連續(xù)鎖邊縫合(lockstitch):亦稱毯邊縫合,常用于胃腸道后壁全層縫合或整張游離植皮的邊緣固定,現(xiàn)很少使用(圖6-13)。⑷“穿縫合(figureofeightsuture):由兩個相連的間斷縫合組成,縫扎牢靠,不易滑脫(圖6-14)。常用于肌腱、韌帶的縫合或較大血管的止血縫扎。(5)皮內(nèi)縫合(endothelialsuture):分為皮內(nèi)間斷縫合(圖6-15)和皮內(nèi)連續(xù)縫合(圖6-16)。選用細小三角針和細絲線(0號或0/2號)或細的可吸收縫線??p針與切緣平行方向交替穿過切緣兩側的真皮層,最后抽緊。此法的優(yōu)點是皮膚表面不留縫線、切口瘢痕小而整齊。此法多用于外露皮膚切口的縫合,如顏面部、頸部手術切口。圖6-11單純間斷縫合 圖6-12單純連續(xù)縫合 圖6-13連續(xù)鎖邊縫合圖6-148字縫合圖6-15圖6-15皮內(nèi)間斷縫合 圖6-16皮內(nèi)連續(xù)縫合(6)減張縫合(retensionsuture):可減少切口的張力,常用于較大張力切口的加固縫合。如張力較大的腹部切口依常規(guī)方法縫合術后可能發(fā)生切口裂開,此時可在常規(guī)縫閉腹壁各層組織的同時,每間隔2~3針加縫一針減張縫合,針距3cm左右。其方法是采用粗絲線或不銹鋼絲線,于切口一側距切緣2cm處皮膚進針,達腹直肌后鞘與腹膜之間出針,再從切口對側的腹直肌后鞘與腹膜之間進針,穿過除腹膜外的腹壁各層達切口對側皮膚的對應點出針。為避免縫線割裂皮膚,在結扎前縫線需套上一段橡皮管或硅膠管以做枕墊,減少縫線對皮膚的壓強(圖6-17)。⑺貫穿縫扎(sutureligation):此法多用于鉗夾的組織較多,單純結扎困難或線結滑脫導致嚴重并發(fā)癥的組織的結扎,如脾蒂的縫合結扎等。縫合要點是術者將鉗夾組織的血管鉗平放,從血管鉗深面的組織穿過縫針,依次繞進針點兩側的鉗夾組織后收緊結扎(圖6-18)。圖6-17減張縫合圖6-18貫穿縫扎圖6-17減張縫合內(nèi)翻縫合法常用于胃腸道和膀胱的縫合或吻合。其優(yōu)點是縫合后切緣兩側呈內(nèi)翻狀態(tài),漿膜層緊密對合,有利于傷口粘連愈合;愈合后傷口表面光滑又減少了傷口與其鄰近組織器官的粘連;內(nèi)翻縫合防止了因粘膜外翻所致的傷口不愈或胃腸液、尿液外漏。但是,內(nèi)翻過度有可能引起內(nèi)腔狹窄。單純間斷全層內(nèi)翻縫合(simpleinterruptedvarussuture):一側粘膜進針和漿膜出針,對側漿膜進針和粘膜出針,線結打在腔內(nèi)同時形成內(nèi)翻(圖6-19)。常用于胃腸道的吻合。單純連續(xù)全層內(nèi)翻縫合(simplecontinuousvarussuture):可用于胃腸道的吻合,其進出針的方法同單純間斷內(nèi)翻縫合,只是一根縫線完成吻合口前后壁的縫合?,F(xiàn)已很少使用,因縫合不當可引起吻合口狹窄。連續(xù)全層平行褥式內(nèi)翻縫合(Connell):適用于胃腸道前壁全層的吻合。其方法是開始第一針作腸壁全層單純對臺縫合即從一側漿膜進針通過全層,對側粘膜進針漿膜出針,打結之后,距線結0.3?0.4cm的一側漿膜進針穿過腸壁全層,再從同側腸壁粘膜進針,漿膜出針引出縫線;縫針達對側腸壁,同法進針和出針,收緊縫線使切緣內(nèi)翻。如此連續(xù)縫合整個前壁后打結。同側進、出針點距切緣0.2cm,進、出針點連線應與切緣平行,(圖6-20)。圖6-19單純間斷全層內(nèi)翻縫合圖6-20連續(xù)全層水平褥式內(nèi)翻縫合(Connell)間斷垂直褥式內(nèi)翻縫合(Lembert):為胃腸道手術最常用的漿肌層內(nèi)翻縫合法,可在胃腸道全層吻合后加固吻合口、減少張力。其特點是縫線穿行方向與切緣垂直,縫線不穿透腸壁粘膜層。具體縫合方法是于距一側切緣0.4?0.5cm處漿膜進針,縫針經(jīng)漿肌層與粘膜層之間自同側漿膜距切緣0.2cm處引出,跨吻合口于對側距切緣0.2cm處漿膜進針,經(jīng)漿肌層與粘膜層之間自距切緣0.4?0.5cm處漿膜引出,打結后,吻合口腸壁自然內(nèi)翻包埋(圖6-21)。“遠進近出,近進遠出,打結”間斷水平褥式內(nèi)翻縫合(Halsted):又叫雙間斷內(nèi)翻組合“偵,字法。可用于胃腸道吻合口前壁漿肌層的吻合。進出針類似于Connell縫合,縫針僅穿過漿肌層而不是全層,縫線穿行于漿肌層與粘膜層之間(圖6-22)。圖6-21間斷垂直褥式內(nèi)翻縫合(Lembert)
圖6-22間斷水平褥式內(nèi)翻縫合(Halsted)連續(xù)水平褥式漿肌層內(nèi)翻縫合(Cushing):可用于胃腸道前后壁漿肌層的吻合,縫合方法類似于Connell縫合,只是縫合的層次有所不同。這種方法縫針僅穿過漿肌層而不是全層,縫線穿行于漿肌層與粘膜層之間(圖6-23)。⑺外荷包縫合(externalpurse-stringsuture):是小范圍的內(nèi)翻縫合,以欲包埋處為圓心于漿肌層環(huán)形連續(xù)縫合一周,結扎后中心內(nèi)翻包理,表面光滑,利于愈合,減少粘連(圖6-24)。常用于闌尾殘端的包埋、胃腸道小傷口和穿刺針眼的縫閉、空腔臟器造痿管的固定等。(8)半荷包縫合:適用于十二指腸殘端上下角部或胃殘端小彎側角部的包埋加固(圖6-25)。圖6-23連續(xù)水平褥式漿肌層內(nèi)翻縫合(Cushing)圖6-24外荷包縫合 圖6-25半荷包縫合(9)“字疊瓦褥式縫合:適用于實質臟器的斷面如肝、胰腺斷面或脾的縫合,從創(chuàng)緣一側包膜進針,穿臟器實質達對側包膜出針;再從出針同側包膜進針,穿臟器實質達對側包膜出針,縫線兩端在創(chuàng)緣的一側打結??p下一針時,進針點應在上一針結扎的范圍以內(nèi),使相鄰的兩針重疊,通過結扎后組織之間的擠壓創(chuàng)緣的管道結構,達到止血或防止液體漏出(圖6-26)。如果實質臟器較厚,一針難以穿過,則可在實質臟器的創(chuàng)緣中間出針,再從出針處進針達對側包膜,縫合結扎后兩側創(chuàng)緣呈內(nèi)翻狀態(tài)。圖6-26U字縫合外翻縫合法常用于血管的吻合和較松弛皮膚的吻合。血管吻合后吻合口兩側的血管邊繞組織向外翻出,而血管內(nèi)壁光滑,遺留線頭少,避免血栓形成;也有人將此法應用于縫合腹膜或胸膜,可使腹、胸腔內(nèi)襯更光滑,減少內(nèi)臟與腹或胸壁的粘連;松弛的皮膚縫合后皮膚切緣外翻,真皮層和表皮層對合良好,利于皮膚傷口的愈合。(1)單純間斷外翻縫合法實際上是單純間斷縫合法的變形,在具體操作時,要求縫合深層組織所帶入的要比淺層組織所帶入的為多,類似等腰梯形。這樣當縫線收緊打結后切緣即可外翻。(2)間斷垂直褥式外翻縫合(interruptedverticalmattresssuture):可用于陰囊、腹股溝、腋窩、頸部等處較松弛皮膚的縫合。方法是距切緣5mm處進針,穿過表皮和真皮,經(jīng)皮下組織跨切口至對側于距切緣5mm的對稱點穿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湖南省長沙市中考歷史真題(原卷版)
- 量子行業(yè)發(fā)展基礎分析
- 流動司法便民服務站工作制度
- 老年護理課件中職
- 老年護理課件
- 老年護理服務培訓課件
- 老年心理健康概述
- 2025年安檢排爆市場調研報告
- 財務報表分析報告應用合同
- 不動產(chǎn)抵押合同變更協(xié)議
- 港口裝卸作業(yè)培訓
- 鉗工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中考二模物理試題(含答案)
- 拖欠維修費車輛以車抵債協(xié)議范本
- 研發(fā)項目變更管理制度
-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小學數(shù)學人教版三年級期末必刷常考題之復式統(tǒng)計表
- 呼倫貝爾農(nóng)墾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5
- 廣東省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 生物質氣化耦合高效發(fā)電與多聯(lián)產(chǎn)技術20161127 (1) (1)
- 正畸頭影測量分析
- 如何使用S1000D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