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兒”與“一丁點兒”差異考察_第1頁
“一點兒”與“一丁點兒”差異考察_第2頁
“一點兒”與“一丁點兒”差異考察_第3頁
“一點兒”與“一丁點兒”差異考察_第4頁
“一點兒”與“一丁點兒”差異考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點兒”與“一丁點兒”差異考察摘要“一點兒”與“一丁點兒”是現代漢語中常見的一組近義詞,它們基于義項的不同,在具體使用中也呈現出復雜的差異?!耙欢↑c兒”卓越的限制和描寫能力使句子的強調程度獲得了提升,從而產生具有顯著特色的語言現象,這些現象則是對二者進行辨析,乃至對其他同義詞進行辨析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通過依托典型例句,從句法功能、語用環(huán)境及辨析意義三個角度分析,嘗試將其解構并找出內在規(guī)律,達到深化考察意義的目的,為推進現代漢語規(guī)范化及促進文化間交流提供理論基礎。關鍵詞同義詞句法功能語用規(guī)范化Investigatethedifferencebetween"abit"and"aweebit"Abstract"Abit"and"aweebit"areagroupofcommonsynonymsinmodernChinese.Theyarebasedondifferentsensesandshowcomplexdifferencesinspecificuse.Theexcellentabilityofrestrictionanddescriptionof"aweebit"promotestheemphasisofsentences,whichproduceslanguagephenomenawithdistinctivefeatures.Thesephenomenaarethestartingpointandfootholdfordiscriminatingthetwoandevenothersynonyms.Basedonthetypicalexamples,thispaperattemptstodeconstructthemandfindouttheinternalrulesfromthethreeperspectivesofsyntacticfunction,pragmaticenvironmentanddiscriminativemeaning,soastodeepentheinvestigationofmeaningandprovideatheoreticalbasisfordeepenthestandardizationofmodernChineseandpromotingculturalexchange.Keywordssynonymsyntacticfunctionpragmaticsstandardization

文理學院16中文2陳求新目錄引言 引言現代漢語有著極其龐大的詞匯系統,依照不同的依據能夠劃分出眾多類別,其中按詞義來劃分是最為常見的方式。通過比較詞義的共同特點或關系,將滿足這一特點的所有詞聚合到一個“類”中,這個“類”就是語義場或詞匯場。在語言的實際使用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含義復雜,并且詞語的單次使用無法滿足意義和情感表達需求的情況,此時就需要有另外的詞語在保持本質意義不變的情況下靈活變化,以滿足語言表達的豐富性需求。這些詞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意義,因此它們所在的語義場被稱為“同義義場”,而它們就是等義詞或近義詞。同處于一個同義義場的詞語之間,真正意義完全一致的等義詞只占極少數,絕大部分同義詞是存在細微差異的。這種差異并不影響詞語的本質,但如果不加以辨別,在嚴謹的語用場合下會導致聽話者無法完全領會到說話者的真實意圖,因此詳細考察一組同義詞的差異不僅對于現代漢語的規(guī)范化具有深刻意義,對于漢語及以漢語為依托的文化的傳播也具有深遠影響。從詞匯本身的角度來說,漢語作為“音、形、義”結合的表意文字,在詞匯上與拉丁語等表音文字的其中一個顯著差異就是漢語中的量詞十分豐富,幾乎每一個名詞都有對應的量詞來修飾,而在拉丁語中只需要在不可數名詞前將量詞體現出來。從詞匯和語法的關系來說,漢語中的詞類與句法成分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的關系,一個詞可以充當多種句法成分,且本身不會發(fā)生形態(tài)變化,這也就意味著在面對同一個詞的時候,需要做更仔細的辨別才能確定它究竟是作為何種句法成分出現。基于以上兩點特征,對近義詞中近義量詞的考察工作實際上是現代漢語研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耙稽c(兒)”和“一丁點(兒)”是日常用語中常用的數量詞,一點(兒)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數量,一丁點兒形容極少或極小。僅從二者的標準釋義來看,其共同之處在于都表達了“很少”這個含義,但一點(兒)還多了表示不定的量的功能,這一條義項上上的差異,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產生更大的差異。一、句法功能上的辨析語法是語言使用的規(guī)范,一切語言實踐也都必須建立在語法理論的基礎之上,而同義詞的辨析是對語言實踐結果的再探討,是為了梳理出更清晰的思路、總結出更準確的結論,繼而反哺給語法本身,使其不斷完善,以適應正迅速發(fā)展、豐富的語言主體和語言環(huán)境。而句法功能是各類語法中與實際使用關系最密切的部分,它宏觀架構了一句話從說話人的表達欲望到最終為聽話人所接受的全過程。對“一點兒”與“一丁點兒”的辨析最終是要回歸到具體使用上的,是因此對“一點兒”和“一丁點兒”各自進行語法上的分析,是探討其在具體使用時差異的基礎性工作。(一)“一點兒”的句法功能1.“一點兒”作主語(1)…給它一點也不剩,一點也不留,要說的都說出來,要罵的都罵出來。(蕭紅《馬伯樂》)[[1]本文所用例句來源于BCC語料庫、CCL語料庫。(2)“別再破壞一個年輕人的名譽了,你難道沒有良心,一點也不剩了?”(《讀書》vol-184)“一點(兒)”成為主語的情況較少,前提是必須有上下文的支撐,即它為上文中的表述對象指量,并在下文中進行針對它的后續(xù)表述,而通常下文中該對象會被省略。與此同時在它后只能跟上類似于“留”、“沒有”這種表示存在狀態(tài)的動詞作謂語。在同樣以狀態(tài)動詞為謂語的情況下,如果處在一個沒有上文的獨立的句子中,或者“一點(兒)”就沒有用于為被省略的表述對象指量,而成為狀語修飾謂語的程度。如“他會一點也不剩地給媽帶上?!保◤垵崱妒澜缟献钐畚业哪莻€人去了》)中“一點”就只作用于“一點也不?!边@一短語,充當狀語限制中心語“不?!钡某潭?。在同樣具備上下文,且“一點(兒)”被完全用于指量表述對象的情況下,如果其后的謂語不是狀態(tài)動詞,而是行為動詞,也會導致它成為狀語。如“先生,您搞錯了,我沒喝酒,一點沒喝?!保ā豆适聲?005年)中“一點”為被省略的“酒”指量,實際上充當了謂語“喝”的狀語。綜上所述,“一點(兒)”必須同時滿足上述兩個條件才能充當主語,少其中任何一個都會使其句法功能發(fā)生偏移。“一點兒”做主語只出現否定結構,并且義項選擇更傾向于“甚少的”,起強調作用。2.“一點兒”作賓語①作唯一直接賓語(3)建立扶貧基金,除中央財政撥款,富省也可以拿一點。(《1994年報刊精選》)(4)您總得吃一點兒。我又說了一句。(畢淑敏《預約死亡》)作直接賓語即意味著“一點兒”是謂語動詞的直接作用對象,它直接承受了動作的結果。由于“一點兒”本質上是數量詞,沒有具體的指物能力,因此一般情況下在句中必須出現能夠明確其指代意義的名詞。如例(3),“一點”明確指代上文的“資金”,避免重復,表明“不強制”的態(tài)度。在有具體語境的口語或者符合生活常識的固定搭配中,即使沒有具體出現指代對象也不會影響到說話人的表意和聽話人的理解,那么“一點兒”可以單獨作為直接賓語使用。如例(4),“吃”這個動詞后面所跟的賓語只有“能作為食物的東西”這一種可能,而究竟是哪一種食物并不是說話人要表達的重點,所以用“一點兒”替代,反而能更好地突出重點。②作間接賓語(5)你們誰帶著水了?快給我一點兒。(劉流《烈火金剛》)(6)舊社會生意太多了,……,把一樣東西夸得非常的好,還說回頭他給每位送一點兒。(《中國傳統相聲大全》)作間接賓語即代表“一點兒”并非動詞的最終指向,而是作為滿足整個動作完整性的介質存在的。從動作發(fā)出到作用于對象的過程中,“一點兒”是必不可少的成分,因為此時“一點兒”替代了上文的敘述對象,是這句話發(fā)起的緣由,所以說話人的表達中心應落在“一點兒”所替代的具體事物上,同時,“一點兒”作間接賓語時其動語一定是具有“傳遞、過渡”等含義的呈遞性動詞,因為該情況下的動作經歷了歸屬或空間上的位移,則必然存在一個由此及彼的過程。3.“一點兒”作定語①限制主語(7)一點兒土就能抹掉它,我們所掘出的田溝一個挨著一個,宛如墓園里的墳塋一樣。(喬治·桑《魔沼》)(8)一點兒病已全好了,這時人并不吃虧。(沈從文《阿黑小史》)(9)一點兒活計也沒有,我穿這一件短衫,再沒有替換的。(蕭紅《生死場》)“一點兒”作定語限制主語時主要有兩種結構形式,一種是“一點兒N+P”的結構常規(guī)結構,另一種被固定在是“一點兒N+(也/都)(也)+否定詞”[2]該結構在“一點兒”和“一丁點兒”的使用中習慣性地[2]該結構在“一點兒”和“一丁點兒”的使用中習慣性地出現,是用法上的固化,但非固定結構。常規(guī)結構中在第一種結構中,“一點兒”的用法會隨時態(tài)變化而改變。在沒有明顯時態(tài)助詞的情況下,主語和賓語之間就存在邏輯上的因果關聯,即“一點兒”連同它所限制的主語,是賓語所處狀態(tài)的促成條件之一點兒”連同它所限制的主語,是賓語所處狀態(tài)的促成條件之一,因此會出現表示“導致結果;在有明顯時態(tài)助詞的情況下,“一點兒”限制的主語本身的狀態(tài)才是說話人關注的對象,后面不再添加成分。固定結構在第二種結構中具有較強的獨立性,能夠獨立成句,并且主語即受事者,其謂語后不跟賓語。此時“一點兒”表示“很少”的部分被強化,極言主語之少。②限制賓語(10)有的參賽者在賽前甚至還喝上一點兒燕麥粥,其他人或者吃了香腸蘸芥末。(奧爾罕·帕慕克《新生活》)(11)“哦!小心翼翼到了極點。談不上一點兒義氣?!保s翰·高爾斯華綏《騎虎》)“一點兒”限制賓語時結構簡單統一,都是“P+一點兒N”的結構。此時“一點兒”的義項選擇是“不定的數量”,并且大多傾向于“少”,是在意指“不定數量地少”,仍起到指量的作用。意指4.“一點兒”作狀語①限制性狀語(12)我沒有經歷過戰(zhàn)爭,可是我對那條河、那座大山一點兒也不比他更生疏,也一點兒不比他更薄情。(狄更斯《戰(zhàn)爭與和平》)(13)只要有月亮,在外面待晚了,我也一點兒不怕。(夏洛蒂·勃朗特《簡·愛》)“一點兒”做限制性狀語時,主要限制了謂語的程度。也正因如此,“一點兒”在比較二者程度的句子中十分常見。如果不在比較程度的語境下,只有否定形式即“一點兒+否定詞+p”中,“一點兒”才能直接充當狀語。②描寫性狀語(14)小偷有個同伙,他站在外面窗下,金子是一點兒一點兒地遞到外面的,可能是放在一個容器里用繩子吊下去的。(卡爾·麥《藏金潭奪寶》)“一點兒”作描寫性狀語,主要是描寫了動作發(fā)生的具體情況?!耙稽c兒”本質上是數量詞,那么它的功能就是指量,因此在描寫動作時只能描寫空間(或概念上的空間)變化的幅度。既然空間上產生了變化,那必然不是一個暫時性的過程,為了體現這個過程,就將“一點兒”以疊詞的形式使用。5.“一點兒”作補語(15)有一個叫李師中的小人水平更高一點,……,說街頭巷尾都在說變法好,宰相好。(余秋雨《歷史的暗角》)(16)還順手牽羊討了手袋,化妝品也稍帶一點兒。(村上春樹《斯普特尼克戀人》)“一點兒”作補語時,只能補充說明謂詞的尺度,而無法補充說明主語或者賓語,也無法補充說明結果或狀態(tài),因為主語或賓語由體詞充當,“一點兒”只能作定語限制它們的數量,但無法實現描述其尺度、描述其狀態(tài)、描述其結果三者中的任何一個功能。且按照常規(guī)邏輯,對狀態(tài)和結果的描述都應是由波動趨向穩(wěn)定的,但“一點兒”是一個能引起波動的動態(tài)化詞語,這與邏輯相悖,因此其只能描述謂語尺度。當謂語是形容詞時,只需要“P+一點兒”的結構即可;當謂語是動詞時,則該動詞必須是必須是不及物動詞帶?,主語是受事主語,否則一點兒將成為該動詞的賓語。如上例(3)、例(4)。(二)“一丁點兒”的句法功能帶?1.“一丁點兒”作主語(17)起初是兩只,緊接著所有的海鷗都悄悄地從高處朝獵物猛撲過去,全吃光了。一丁點兒也沒剩。(詹姆斯·喬伊斯《尤利西斯》)(18)一丁點兒都不能,我不想讓他死在我手上,死在我的艷遇上。(衛(wèi)慧《上海寶貝》)“一丁點兒”作主語時的,往往是“一丁點兒N+P”這樣一個簡單的結構獨立出現,作為整個句子的插入語,或單獨成句,置于主句之外表示補充和強調。此時“一丁點兒”對應的謂語只能用于表示情態(tài)或狀態(tài)。表達情態(tài)時,“一丁點兒”后面跟情態(tài)動詞;表達狀態(tài)時,“一丁點兒”作為受事主語,與謂語之間存在被動關系。2.“一丁點兒”作賓語1、作直接賓語(19)這些火藥我用得十分節(jié)省,只是在上島的頭兩年里用了一些,以后幾乎沒怎么用過,更不敢浪費一丁點兒。(笛?!遏斮e遜漂流記》)(20)至于大量的一般觀眾,或多或少都要具備此人具備的某些條件,哪怕具備一丁點兒,才能從美術作品接受信息。(《讀書》vol-098)“一丁點兒”作直接賓語時用于指代上文中的提到的某一事物,這一方面是滿足語言的經濟性避免重復,但更重要的是“一丁點兒”所指代的詞語是整個句子的核心,是整句話中最重要、說話人最希望被捕捉到的信息。換句話說,用“一丁點兒”替代它是為了將它單獨拎出作為強調。上述分析又可知,2、作間接賓語例句?例句?由“一丁點兒”作直接賓語時的功能分析可知,它“一丁點兒”只在說話人具有強烈的強調愿望時被用作提取手段,而一旦作為間接賓語那么如果是在雙賓語中,就意味著有兩個賓語并存,其強調性必然會被淡化,因此所以在正式的語言表達中,“一丁點兒”不作為間接賓語出現是不會出現在雙賓句中的。3.“一丁點兒”作定語①限制主語(21)一丁點兒的新生兒把人們嚇得差點背過氣去:先天性缺臂。(《作家文摘》1995B)(22)整個城市好像充滿了濃烈的瓦斯,一丁點兒火星,都會引起劇烈爆炸。(《1994年報刊精選》05)“一丁點兒”作定語限制主語時,也具有兩種主要結構,一種是常規(guī)結構把字句“一丁點兒(的)N+P”,另一種是固定結構“一丁點兒N+也(都)+P”的慣用結構。把字句在常規(guī)結構第一種結構中,“一丁點兒”的用法幾乎就等同于形容詞“很小的、很少的”,對中心詞起到了描寫或限制的作用,也正因如此,“一丁點兒”為句子意義的完整做出了比較重要的貢獻。在例(21)中,句子謂語核心“嚇”的根本原因是“新生兒”只有“一丁點兒”,也就是說“一丁點兒”的限制意義成為了完整句意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時此種結構無一例外都會出現在表達使動含義的“把字句”中,亦即“一點兒”強化了中心語的作用,使其成為句子的支配者。在固定結構第二種結構中,“一丁點兒”雖然也是“很少”的含義,但在句意表達中,它只作為附屬成分出現,并非句子會討論到的點,對句意的完整性不會產生很大影響。②限制賓語(23)蘇東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絕倫、光照中國書法史的筆墨寫成的信,千辛萬苦地從黃州帶出去,卻換不回一丁點兒友誼的信息。(余秋雨《蘇東坡突圍》)(24)巴赫金選擇拉伯雷為研究對象,這未免使人多少感到奇怪,因為,表面看來,他們倆之間簡直沒有一丁點兒共同之處。(《讀書》vol-149)“一丁點兒”作定語限制賓語時,往往處于否定語氣或疑問語氣中,極少數沒有明顯否定詞的情況下,也會出現貶義詞來達到否定的目的。這是由于“一丁點兒”在構詞過程中就包含了限制意義(“丁”是對“點”的限制),說話人一旦使用它,就意味著會將強烈的主觀情感注入其中,自然也就起到擴大強調程度的作用了。而相較于積極的、肯定的語氣,消極的、否定的語氣顯然更加強烈,這與“一丁點兒”相輔相成。4.“一丁點兒”作狀語①限制性狀語(25)朱老師說:這杏子,才這么一丁點兒大,摘下來也不能吃,白糟蹋了不是?(莫言《三十年前的一次長跑比賽》)“一丁點兒”作限制性狀語適用于形容詞作謂語的情況,用以限制形容詞的程度、范圍。不難發(fā)現,當形容詞前出現“一丁點兒”時,原句句意實際上會走向該形容詞的對立面,或者是反義詞,或者是削弱其程度。所以“一丁點兒”不直接用于限制動詞,因為動詞的性狀尚且要通過副詞或形容詞來體現,其本身并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對立面。②、描寫性狀語(26)人家都是一丁點一丁點地品品滋味,你竟然一口吞了!(莫言《?!罚耙欢↑c兒”作描寫性狀語時,主要是體現數量或程度上的變化。因此它與“一點兒”作描寫性狀語時一樣,無法單獨出現使用。使用時需要通過重復來體現變化過程,以起到描寫的作用。5.“一丁點兒”作補語(27)正如我并不認為在現代法西斯國家生活著的人們,會比16世紀的意大利人或者18世紀的中國人要幸福一丁點兒。(林語堂《吾國吾民》)(28)比咱家大一丁點兒的哈巴狗,眼睛跟嘴都擠在臉心。(夏目漱石《我是貓》)“一丁點兒”作補語時用于補充說明謂語的程度,謂語一般都是形容詞。由于“一丁點兒”本身就側重于表達“很少”或“很小”的含義,這也是它最明顯的特點,因此在它在句中最大的作用就是描述事物的性狀[3]因這一特性在功能上與形容詞相似,以下稱“類形容詞性”以概括其使用功能,但不能視作形容詞。,而動作本身是不具備性狀的,具備性狀的是動作的主體或在表達時得以外化的程度、結果、感受[3]因這一特性在功能上與形容詞相似,以下稱“類形容詞性”以概括其使用功能,但不能視作形容詞。[4]動作是無法直接為人感知的,人們感知動作的渠道是動作在發(fā)生時其主體的狀態(tài)。同理,說話人需要在表達時將動作外化為可被感知的性狀,才能被描述或補充。(三)句法功能差異分析“一點兒”與“一丁點兒”最基本的差別在于義項的不同,但這同時也是引起諸多用法功能差異的根本原因。義項之于詞正如人格之于人,“一點兒”與“一丁點兒”在具體使用中會面臨義項側重或選擇的問題,而“一丁點兒”只含有“形容極少或極小”這一個方面,其可供選擇的余地顯然要小于“一點兒”,那么“一丁點兒”就會被優(yōu)先用作相比之下更特定、使用條件更苛刻的環(huán)境中,而“一點兒”的使用就會相對隨意些。1.作主語時的差異“一點兒”和“一丁點兒”在充當主語時,本身的用法大致相同,都是替代并指量,差異則是在整個句子的宏觀視野中體現出來,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①獨立性?!耙稽c兒”作主語時其所在分句的意義是整句話中連綴的一部分,其表意與上下文皆有加強的連貫性,即使刪去之后對原意并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但在表達上也會大失水準?!耙欢↑c兒”作主語時所在的分句則幾游離于整句話之外,它所承載的是說話人在表達完整之后,又臨時想起來要做些補充的非必要(此僅就表意完整性而言,實際上是必要的)需求。所以“一丁點兒”比“一點兒”在構句上的獨立性更強。②實指性?!耙稽c兒”作主語時無論它替代了何物都實實在在地扮演了它的身份,這種替代是具有實指性的。但“一丁點兒”作主語時卻并非都是實指,當它后面跟上情態(tài)動詞,這種替代就只是一種形式,失去了實際意義,因為句子中心已經在于“情”,它只是被借助到達“情”的工具之一。所以“一點兒”比“一丁點兒”實指性指?更明顯。指?2.作賓語時的差異“一點兒”和“一丁點兒”作賓語都是替代不必專門提及的事物,但它們所替代的事物的功能和意義卻完全不同。其中最顯著的就是,“一點兒”既能做直接賓語,有能做間接賓語,而“一丁點兒”只以直接賓語的形態(tài)出現。因為“一點兒”只是出于經濟性考慮的省略指代,但“一丁點兒”恰恰相反,它是表達強調的必要手段。它背后隱藏的說話人的心理動機是唯恐聽話人沒有聽出這句話的重點,所以要再次點明。也正因如此,“一點兒”在使用時才會表現出明顯的商量口吻,留下更大余地。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是允許“一丁點兒”作間接賓語的,尤其在口語并不罕見。此種現象說明并非“一丁點兒”在任何意義上都不能作間接賓語,而是它被賦予了“強調”的使命,在作間接賓語時的用法又與“一點兒”相似,在規(guī)范的現代漢語使用的中,就將“一丁點兒”作間接賓語的情況并入“一點兒”,僅將它作為強調的標志,使其特點呈現地更加清晰。3.作定語時的差異“一點兒”與“一丁點兒”作定語時都能夠限制主語和賓語,并且結構搭配也極其相似。二者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詞性偏向。單就定語這個語法成分而言,可以由形容詞(短語)或體詞來充當,“一點兒”和“一丁點兒”在用法上的差異也是由于詞性偏向不同導致的?!耙稽c兒”本身屬于數量詞,包括在體詞之內,它在作定語時沒有超出原先的范疇,為它限制的中心語指量,并且之間不能加結構助詞“的”?!耙欢↑c兒”也是數量詞,但由于它的“類形容詞性”,能夠對中心語進行描述,因此“一丁點兒”與它的中心詞之間可以加結構助詞“的”。②限制能力。定語是為了限制或修飾中心語而存在的,“一點兒”和“一丁點兒”在限制能力上的不同也是具有討論意義的?!耙稽c兒”能夠表示“很少”或“不定的數量”,但真正起到限制作用的部分,只有“不定的數量”。必須承認的是,“很少”這一部分含義也會兼而有之,但這對于整個句子來說微不足道,聽話人也難以摸清其被限制的程度,因為凡是“一點兒”限制的中心語都并非說話人要傳達的信息,那么它是多是少也就不在考慮之列了。相比之下,“一丁點兒”起到限制作用的部分就要精確得多。它本身的含義就可以理解為“在‘一點兒’上指定一個小方塊的部分”,是對“一點兒”中“少”這部分意義的強化體現,那么它的中心語的受限程度就能夠被更直觀地感受到。該情況下往往意味著“一丁點兒”的含義對于句子而言是有重要意義的,是說話人要傳達的信息之一?!耙欢↑c兒”除了能夠限制中心語的數量之外,還能夠限制其大小,因為它也具有形容極小的義項,這是“一點兒”不具備的能力。綜上所述,在限制能力上“一點兒”遠不如“一丁點兒”。4.作狀語時的差異“一點兒”和“一丁點兒”都能用做限制性狀語或描寫性狀語,并且它們在做描寫性狀語時無明顯差異,都是通過重復來表示程度的動態(tài)變化,起到描寫的效果。在做限制性狀語時,二者差異在于“一點兒”可以限制形容詞和動詞,但“一丁點兒”只用于限制形容詞謂語。如前所說,“一丁點兒”的義項決定了它形容數量和規(guī)格的能力才是它發(fā)揮句法功能時的主要依據,因此它對無法具象化的概念起不到限制作用。大部分形容詞都可進行一定程度的具象化,可以通過轉化為某種感官所感知,這也就是“一丁點兒”只用于限制形容詞的原因。5.作補語時的差異“一點兒”與“一丁點兒”作補語時的差異與它們作狀語時大致相同,因為無論是狀語還是補語,它們圍繞的中心語都是謂語,所以在作補語時,它們差異仍體現在與謂語之間的不同關系上。“一丁點兒”具有明顯的形容詞性偏向,與動詞無法直接產生聯系,則只能補充說明形容詞謂語的程度。二、語用環(huán)境下的辨析語言是文化傳播的載體,但歸根結題它是信息傳遞的工具,也就是說語言只有被使用才能發(fā)揮其價值,語法研究的最終目的應當是更好地服務于語用,那么同義詞的辨析就必須在放到具體的語用環(huán)境下進行。說話人在使用語言來傳遞信息時,最希望聽話人接收到的兩個信息是事實與情感,但此二者的優(yōu)先性在不同的語境中不一而足,因此要保證信息傳遞的效率,說話人與聽話人之間就必須存在能夠有效傳遞、快速辨別的方式,而這種方式就是通過感情色彩的明顯變化、會話原則的靈活利用來建立的。要考察“一點兒”與“一丁點兒”在語用方面的差異,從感情色彩和會話功能兩方面分別探討是有必要的。(一)感情色彩上的差異1.強調程度差異“一點兒”和“一丁點兒”都是數量詞,但“一丁點兒”這個詞本身具有形容詞的部分描繪性強的特性,且“一丁點兒”在“一點兒”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音節(jié),延長了發(fā)音時間,使之成為這組近義詞中強調不定量之小的升級版[5]指的是強調“小”的能力、強調的精準度以及說話人的強調愿望上的升級。從全面的角度來看,二者并不存在純粹的高低級關系。。這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共同導致了說話人使用“一丁點兒”時[5]指的是強調“小”的能力、強調的精準度以及說話人的強調愿望上的升級。從全面的角度來看,二者并不存在純粹的高低級關系。眾所周知,只有當說話人需要格外強調某一個信息時才會使用修飾性詞語。譬如說“我養(yǎng)了一只狗”和“我養(yǎng)了一只不著家的狗”,兩句話提供的基礎信息是一樣的,但前者的重點就是賓語“狗”,后者由于“不著家”這個修飾性詞語的出現發(fā)生了重點偏移。說話人此時要傳遞的最主要信息在于狗“不著家”的特性,他之后很有可能會討論“不著家”的種種表現,而不再是“狗”本身。說話人為了提醒聽話人注意到這一點,會加重語氣,將強調的部分重讀或將聲音上揚?!耙欢↑c兒”與“一點兒”相比,多了個“丁”字,這個“丁”的本意是小方塊?!耙欢↑c兒”十分形象地體現出“在不確定的數量體中指定一個確定的小方塊”這一構詞邏輯,可以說“一丁點兒”就是對“一點兒”中某一部分的強調。既然“一丁點兒”能夠看作是在“一點兒”的不定數量體中的有意指定,那么指定時的動機、標準就是關鍵所在。也就是說,說話人必然是將強烈的主觀情緒帶入其中,而那些能夠承載這份情緒的信息只有通過強調的方式才能夠被聽話人有效獲取,這是使用“一丁點兒”時的強調程度會大于“一點兒”的根本原因。2.情感投射差異兩詞的使用頻率不同,丁兩詞的使用頻率不同,丁,音節(jié)的增加,形象的呈現,使之成為這組近義詞中,強調不定量小的升級版“一丁點兒”的語氣強度大于“一點兒”,根本原因在于說話人希望通過加強語氣的方式,強調一些關鍵信息,盡可能充分地表達他投入的情感。然而這并不意味著“一點兒”的句子就不含有說話人要表達的情緒,二者只是由于情感表達需求及投射方式不同才導致語氣強度的不同。情感投射簡單來說就是說話人將情感嵌入語言之中,并由語言傳遞給聽話人,聽話人有效接收的全過程,該過程從總體上看就是說話人將感情盡可能準確地投射到聽話人的感受單位中。“一點兒”和“一丁點兒”在情感投射的方式和內容上都有很大不同。在情感投射的方式上,“一點兒”的是直射型,即說話人的情感與字面保持同向,聽話人可以通過字面含義獲取合理的情感信息。但“一丁點兒”就是典型的折射型,即說話人的情感與字面相矛盾或呈相對關系,聽話人無法簡單地通過字面含義獲取情感信息,而需要進一步體會。那么在此情況下,被“一丁點兒”強調的中心詞往往都會有與之對應的反義詞。以(28)為例,字面上似乎是說“這條狗大”,其實仍然是說它“小”,因為下文所描寫的就是這條狗的“小”的程度。因此說話人真正想表達的意思是“這只哈巴狗雖然比咱家的大一丁點兒,但一樣很小?!庇糜趯Ρ鹊膬蓷l狗只有“小”和“更小”的區(qū)別,沒有誰是“大”的。再比如(25),表面上看主語“杏子”的謂語是“大”,但說話人想強調的其實是“小”,因為杏子還“小”,所以現在就摘下來是白糟蹋。說話人并不直接說“小”,而是利用“一丁點兒大”折射出“小”,這樣強調效果更加。然而在類似于(25)這樣的非比較語境的句子中,即便將被強調的中心詞替換成它的反義詞,句意基本不變。此種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一組反義詞“之間的語義范圍、使用頻率并不相等,這樣就形成反義詞的不平衡現象?!盵6][6]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234頁在情感投射的內容上,“一點兒”是順意投射,即蘊含在其中的感情是順應說話人心意的;“一丁點兒”則是逆意投射,即作者嵌于句子中的情感并非是他的本意,往往由于預期受挫或是出于特定的原因,轉而強調逆向情感,而這些情感大多帶有消極色彩。各舉一例:例(8)中,原句說的是病好了,“一點兒”作定語限制主語“病”病,是定語中心語,表達的是病不嚴重,現在好了很欣慰。那么這句話就是說話人對符合他原本期待的“欣慰”的直接抒發(fā)?!耙稽c兒”與句意表達的核心“好”相輔相成。病,是定語中心語例(20)中,原句是說一般觀眾具備條件就能夠從美術作品中接收信息,實際上說話人是認為一般觀眾幾乎沒有能夠具備這些條件的,用“一點兒”來強調需要具備的條件之少,是一種讓步的表達方式。言下之意就是“即便只需要具備這么少的條件,一般觀眾也還是做不到?!边@當然不是說話人的本意,他是覺得應該有人能做到的,但事實令他的期待受挫,于是他表達的情感是逆向的?!耙欢↑c兒”對表意核心“具備”起到了情感上的削弱作用。3.句類選擇差異既然“一點兒”與“一丁點兒”在情感色彩上有諸多差異,那么最直觀的體現應該就是句類的選擇了。不同的句類能夠承載的語氣強度、情感投射是不同的,對說話人希望中的傳遞工作的履行也是效率不一的?;凇耙稽c兒”較為舒緩的語氣和直接的情感投射,它適用于陳述句、疑問句中的是非問句和選擇問句、祈使句中的請求句和勸阻句中,這些句類的共同特點就是語氣委婉,態(tài)度隨和,有商量余地。基于“一丁點兒”強烈的語氣和曲折的情感投射,它適用于陳述句中的否定句、疑問句中的特指問句和正反問句、祈使句中的命令句和禁止句以及感嘆句中,這些句類的特點是語氣強烈,態(tài)度強硬,說話人迫使聽話人做出反應。另外,疑問句在社交場合下會有四種特殊句類:反問句、設問句、回聲問句和附加問句。這四種特殊句類由于適應復雜場合的需要,較之基礎句類更為靈活,沒有固定的規(guī)律,“一點兒”和“一丁點兒”都能適用,因此就更需要說話人把握好時機與尺度。(二)會話含義上的差異:美國哲學家格賴斯于1957年提出“會話含義理論”,他的本意是探討在合作中的會話原則,并總結出了四條準則——量的準則(Themaximofquantity)、質的準則(Themaximofquality)、關聯準則(Themaximofrelevance)、方式準則(Themaximofmanner),這四條準則如果轉化為語用學的表達,那就是信息適量原則、信息真實原則、信息關聯原則和信息明白原則?!耙稽c兒”與“一丁點兒”在漢語中也是會話高頻詞匯,從以上四條準則出發(fā)分別探討它們的差異是有必要的。1.信息適量差異信息適量原則具體是指所說的話應包含當前交談目的所需要的信息,所說的話不應包含多于需要的信息?!耙稽c兒”與“一丁點兒”在同樣規(guī)模的句子中所包含的信息量是不同的,但都在適量的范疇內。以(11)為例,其他成分不變,僅將“一點兒”與“一丁點兒”相互替換。a.“哦!小心翼翼到了極點。談不上一點兒義氣。”b.“哦!小心翼翼到了極點。談不上一丁點兒義氣?!憋@然a、b兩句都包含了“埋怨”的情緒、“責備”的語氣和“談不上義氣”的評價這些信息。b句用“一丁點兒”強調之后,加強了埋怨情緒和責備語氣,隱約能夠看出類似的話,說話人說了不止這一次,但都沒有獲得期望中的回應。甚至能夠猜測他的內心是希望對方能夠“講義氣”的,他格外強調這個點希望對方有所動搖。但無論何種情況,都沒有違背適量原則,因為對方的不講義氣會影響說話人的利益,所以說話人的最高目標也一定是讓對方轉變立場,從而實現自身利益。2.、信息真實差異信息真實原則具體是不要說自知是虛假的話,不要說缺乏足夠證據的話?!耙稽c兒”和“一丁點兒”在同等規(guī)模下所具備的真實度有所差異,且該差異會導致違背原則。以(3)為例:a.建立扶貧基金,除中央財政撥款,富省也可以拿一點。b.建立扶貧基金,除中央財政撥款,富省也可以拿一丁點。a、b兩句都包含了“建立扶貧基金,中央和富省都拿錢出來”這一真實信息。但a句要表達的意思是關于“扶貧基金”的建立,主要靠“中央財政撥款”,“富省”具體拿多少出來不做強制。言下之意就是富省肯定得拿錢,至于數目量而行即可,這其中包含了一個輕微的讓步邏輯。而b句表達的含義是“富省只需要那很少的錢”,但說話人的真實意圖是各省條件好的就多出錢,條件一般的就少出錢,一旦只剩下“少出錢”就意味著連條件好的省也只要出很少的錢,顯然違背了真實性從而造成病句?病句前加星號。從而造成病句?病句前加星號3.信息關聯差異信息關聯原則具體是指所說的話與話題要相關聯?!耙稽c兒”與“一丁點兒”在同等條件下的關聯性是存在差異的,且該差異會導致違背原則。以(15)為例:a.有一個叫李師中的小人水平更高一點,……,說街頭巷尾都在說變法好,宰相好。b.有一個叫李師中的小人水平更高一丁點,……,說街頭巷尾都在說變法好,宰相好。a、b兩句在基礎信息上就產生了偏差,二者的信息焦點是不同的。a句的句子核心是“小人水平”,整句話也是在描述“小人水平”是如何體現的。b句中“小人水平”也是句子的核心,但由于“一丁點兒”的強調功能,“水平高”的程度也成了不可忽視的信息,這句話就出現了兩個有效信息,其中“高的程度”卻又有與討論的話題根本毫無關聯,顯然已經違背了信息關聯原則。4.信息明白差異信息明白原則具體指避免晦澀,避免歧義,用語簡練且有條理?!耙稽c兒”與“一丁點兒”在同等條件下的清晰程度和條理性略有差異,且該差異會導致違背原則。以(10)為例:a.有的參賽者在賽前甚至還喝上一點兒燕麥粥,其他人或者吃了香腸蘸芥末。b.有的參賽者在賽前甚至還喝上一丁點兒燕麥粥,其他人或者吃了香腸蘸芥末。a句是通過描寫參賽選手的賽前飲食狀況,來體現“新生活”帶來的新氣象,其寓意是積極的,表達對新生活的向往與熱愛。但b句用“一丁點兒”強調了“燕麥粥”的少,這會使原本積極的信息變?yōu)橄麡O信息,由感慨變?yōu)樽I刺,像是在諷刺新生活下運動員們的待遇卻如此糟糕,產生了巨大的誤會。顯然這是違背信息明白原則的。三、準確辨析的意義無論對“一點兒”和“一丁點兒”進行語法層面的分析,還是語用范疇的考量,都是為了完善細節(jié),使其更具規(guī)范性與科學性,最終的目標是實現巨大的社會歷史價值。漢語對于國內而言是承載了本民族所有精神文明的母語,使社會結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對于國際而言,漢語是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必須要正確面對并積極開發(fā)的文化載體,是東西方消除隔閡,平等交流的關鍵。(一)對于國內的意義1.推進現代漢語規(guī)范化同義詞在現代漢語詞匯中占據很大比例,而同義詞又具有相似的用法和功能,所以大部分人都不會去仔細甄別一組同義詞之間的細微差別。久而久之,我們所處的語言環(huán)境中就會出現許多因將錯就錯而導致的不規(guī)范使用、不規(guī)范表達等問題。現代漢語的不規(guī)范使用也許在今天看不出明顯弊端,但如果不及時推進規(guī)范化工作,若干年之后將不會有人記得漢語的規(guī)范和標準。因此,辨析“一點兒”與“一丁點兒”的意義絕不僅僅是要將這兩個詞弄清楚,而是希望為現代漢語的規(guī)范化做出一點貢獻,積少成多。尤其是對于正在接受教育的兒童、青年學生而言,規(guī)范地使用漢語是必須要牢牢掌握的能力。當下的高校學生,即便是以現代漢語為必修的中文系,能夠正確、規(guī)范地實用現代漢語的人尚屬鳳毛麟角,遑論其他呢?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式,現代漢語的規(guī)范化工作勢在必行,“一點兒”與“一丁點兒”的差異辨析只是區(qū)區(qū)微末,這樣的微末卻多多益善。2.提升現代漢語的使用能力準確辨析同義詞的差別不僅是為了現代漢語的規(guī)范化,更重要的是在規(guī)范使用的基礎之上深化對現代漢語的理解,從而實現提升使用能力的目標。漢語是一門復雜深奧、源遠流長的語言,從它產生開始歷經了許多次演變,這其中融合了多少時代的精華,天才人物的智慧光華,只停留在日常使用的層次是遠遠不夠的。在準確辨析同義詞微妙差異的過程中,能夠獲取到大量對現代漢語的深層理解,日積月累,就能實現質的飛躍。當我們對現漢漢語的使用能力大幅提升之后,才能逐漸接近那些更高級的智慧,才能用更豐富的語言藝術形式表達內心世界,將漢語之美更透徹地展現出來。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思進取,不想著發(fā)掘漢語新的價值,那么遲早我們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文化面臨被淘汰的危險。3.促進漢語詞典的修訂無論是促進現代漢語規(guī)范化,還是提升現代漢語的使用能力,都要有一個基礎,這個基礎就是漢語詞典。詞典的作用就是定下一個標準,在漢語使用過程中努力向這個標準靠攏即可。但是詞典也要靠人去編排,這些人本身也是現代漢語和漢語詞典的使用者。他們并非全知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