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遷移歷史B組_第1頁
苗族遷移歷史B組_第2頁
苗族遷移歷史B組_第3頁
苗族遷移歷史B組_第4頁
苗族遷移歷史B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錄CONTENTS第一次大遷移第二次大遷移第三次大遷移第四次大遷移第五次大遷移第一頁第二頁,共18頁。蚩尤中文名稱:蚩尤性別:男

生平簡介

傳說東方九黎族(屬東夷集團)的首領。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個氏族),銅頭鐵額,神通廣大,能呼風喚雨,以金屬制造兵器。在與黃帝大戰(zhàn)于涿鹿之野時,蚩尤作法,使云霧四起,黃帝軍士分辨不清方向。后來黃帝制造了指南車以指示方向,致使蚩尤大敗而被擒殺。涿鹿之戰(zhàn)終以黃帝勝利而告終第二頁第三頁,共18頁。澳大利亞著名的民族史學家格迪斯在《山地民族》一書上說:“世界上有兩個災難深重而又頑強不屈服的民族,他們就是中國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猶太族。”歷史上,苗族由北到南,由東到西,從國內到海外,先后經歷了5次規(guī)模大、范圍廣的歷史大遷徙,經歷了無數(shù)的苦難。苗族起源于五千多年前黃帝時期的“九黎”部落,該部落以勇猛善戰(zhàn)的蚩尤為首領。“九黎”部落居住在黃河中下游,后與黃帝部落發(fā)生戰(zhàn)爭,失敗后退入長江中下游,遷徙至洞庭湖至鄱陽湖一帶,即長江中游以南,形成“三苗”部落(已發(fā)展成國家雛形)。在四千年前,以堯、舜、禹為首的北方華夏部落與“三苗”發(fā)生戰(zhàn)爭,“三苗”被擊敗。這是苗族史上的第1次大遷徙。“三苗”部落分崩離析后,其一被驅逐到“三?!保ń耜兏式唤绲貛В笥蛛x開“三?!毕驏|南遷徙,經過很長時間逐步進入今川南、滇東北、黔西北等地,形成后來西部方言的苗族;其二留在長江中下游和中原,其先進的部分逐漸與華夏族融合,其發(fā)展較慢的部分,商周時被統(tǒng)稱為“南蠻”。居住漢水中下游的,被稱為“荊楚蠻夷”。后來,荊楚蠻中先進部分逐浙發(fā)展成為楚族,建立楚國,并發(fā)展成五霸、七雄之一的強國;至于后進的部分,則繼續(xù)遷入今黔、湘、桂、川、鄂、豫諸省毗連的山區(qū),成為今日東部、中部方言苗族的先民。這是苗族史上的第2次大遷徙。第三頁第四頁,共18頁。第四頁第五頁,共18頁。2023/10/18

第一次大遷徙,是苗族先民以其發(fā)源地今四川的雅龍江、岷江、巴江、嘉陵江四水的上中流域地帶,沿長江向東遷徙到長江中游的南北兩岸:苗族起源于五千多年前黃帝時期的“九黎”部落,該部落以勇猛善戰(zhàn)的蚩尤為首領?!熬爬琛辈柯渚幼≡邳S河中下游,后與黃帝部落發(fā)生戰(zhàn)爭,失敗后退入長江中下游,遷徙至洞庭湖至鄱陽湖一帶,即長江中游以南,形成“三苗”部落(已發(fā)展成國家雛形)。在四千年前,以堯、舜、禹為首的北方華夏部落與“三苗”發(fā)生戰(zhàn)爭,“三苗”被擊敗。上古時期第一次大遷移第五頁第六頁,共18頁。。黃帝戰(zhàn)勝蚩尤,并把蚩在中冀殺紫以后,而蚩尤率領的九黎集團,當然,有些隨著他的首領犧牲了,有些做了黃帝的俘虜,當了奴隸??墒菦]有犧牲和被俘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這些人,在當時的打算,除了另推首領,收拾殘部,作卷土重來之計外,只有退出黃河流域,轉入別的有利地帶。前個辦法,似一時不易做到;后一個辦法,或許可能行得通。究竟往哪里走呢?東進有夷(指東夷),北進有狄,西進有氏羌。當這殘敗之余,怎能夠和他們交手?最好,迅速脫離敵人的追擊,向著長江流域撤退。當時由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沿途都有蚩尤的余部。而所謂“銅頭鐵額,吃沙石,耳生硬毛,頭有角,能角人”的八十一個兄弟,除了戰(zhàn)死者外,他們還能夠有力量,掃除沿途的一切障。他們到了長江中游,便定居下來,經過四百多年的發(fā)展,他們便在那里建立了一個新興的國家。這國家,就是后來的三苗國,這就是苗族歷史上的第一次遷徙波第六頁第七頁,共18頁。第二次大遷移“三苗”部落分崩離析后,其一被驅逐到“三?!保ń耜兏式唤绲貛В?,后又離開“三?!毕驏|南遷徙,經過很長時間逐步進入今川南、滇東北、黔西北等地,形成后來西部方言的苗族;其二留在長江中下游和中原,其先進的部分逐漸與華夏族融合,其發(fā)展較慢的部分,商周時被統(tǒng)稱為“南蠻”。居住漢水中下游的,被稱為“荊楚蠻夷”。后來,荊楚蠻中先進部分逐浙發(fā)展成為楚族,建立楚國,并發(fā)展成五霸、七雄之一的強國;至于后進的部分,則繼續(xù)遷入今黔、湘、桂、川、鄂、豫諸省毗連的山區(qū),成為今日東部、中部方言苗族的先民。這是苗族史上的第2次大遷徙。第七頁第八頁,共18頁。2023/10/18第三次大遷徙,蚩尤戰(zhàn)斗失敗很久以后,九黎族的各部屬,一部分在北方建立了黎國;一部分被俘成了奴隸,后來融合到漢族中去了;一大部分經過長途跋涉,退回到南方。在江南的洞庭、彭蠡之間,建立起三苗部落聯(lián)盟。這是由北向南的遷徙,時間約4200—4100年之前(黃帝到唐堯)。第八頁第九頁,共18頁。

秦漢時期,僻處武陵山區(qū)和五溪兩岸的苗族,有一段休養(yǎng)生息的穩(wěn)定發(fā)展時期。到了西漢末年,“武陵蠻”已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而引起封建王朝的注意?!逗鬂h書*南蠻傳》云:“光武中興,武陵蠻特盛?!惫馕涞凵旅缛送{自己的統(tǒng)治,兩次派武威將軍劉尚溯沅江而上,進攻武陵蠻,不僅沒得逞,反全軍全軍覆沒;繼派李嵩、馬成率兵進攻武陵蠻,又被武陵苗族聯(lián)合其它民族扼險擊潰。光武震怒,即派伏波大將軍馬援,率兵4萬向武陵蠻進攻。武陵蠻在“壺山頭”(今湖南沅陵東)“乘高守隘”,阻止馬軍8個多月,馬援也氣疾交加,死于軍中。至此以后及唐宋時期,封建王朝不斷地向“武陵蠻”、“武溪蠻”大舉用兵。由于封建王朝不斷征剿,迫使“武陵蠻”和“武溪蠻”再渡西遷,或向更高,更險的深山、峽谷縱深隱居。有的沿著舞陽河西上,遷至思州(今岑鞏縣)以及思南、印江、梵凈山區(qū);有的在汀西的臘爾山、黔東的松桃等地山坡、谷地定居;有的沿清水江西上到黔東南地區(qū)定居;有的遷得是更遠,進入黔北、黔西、川南和云南、廣西,分布越來越分散。這是苗族史上的第4次大遷徙。第九頁第十頁,共18頁。2023/10/18秦漢時,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牂柯郡、越巂郡、巴郡、南郡等地區(qū)定居,小部分繼續(xù)遷徙到黔東南都柳江流域。嗣后,由于戰(zhàn)爭、饑饉、疾病流行、生育繁密、農田丟荒等原因而不斷遷徙。秦漢以后,封建王朝在大多數(shù)苗族地區(qū)建立郡縣,實行"附則受而不逆,叛則棄而不追"的羈縻政策。同時中原鐵器和生產技術的傳入,推動了苗族經濟的發(fā)展。五溪地區(qū)的苗族先民已開始從事農業(yè)生產,掌握了用木皮織績和以草實染色的紡染技術,出現(xiàn)了產品交換;但氏族首領與人民處于平等地位,生產力水平低下,仍處于原始社會階段。第十頁第十一頁,共18頁。2023/10/18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武陵地區(qū)由于生產力的不斷發(fā)展,苗族的原社會開始逐漸解體,原來由血緣關系組成的氏族公社,已逐漸發(fā)展成為地緣關系的農村公社。唐宋年間,苗族逐步進入到了階級社會,農村公社的首領已有了土地支配權。漢族的封建經濟,通過漢、苗等民族間頻繁接觸,促進了苗族封建社會領主經濟的形成和發(fā)展。有些"蠻酋"、"蠻帥"成為世襲的"土官",領有大量的土地。在這些"土官"境內的苗民滄為農奴(稱為"田丁"),耕種著領主的土地,交納租賦和服無償勞役,并須參加領主間的械斗,為其賣命。第十一頁第十二頁,共18頁。2023/10/18宋朝時期南宋王朝開始用官職來籠絡各族首領,以加強中央和地方的關系。許多土官都受到封賞,后來成為大大小小的土司。元明時期元、明時期,苗族地區(qū)的封建領主經濟已相當發(fā)展。明朝中央政府于弘治十五年(1502)在湖南城步苗區(qū)開始實行"改土歸流",其他地區(qū)開始派遣流官。苗族地區(qū)地主制度的興起,又使以領主制度為經濟基礎的土司政權受到削弱。封建王朝對土司的限權,又使土司制度走向衰落。到明末清初,其他苗族一些地區(qū)開始改土歸流,使地主經濟得到順利發(fā)展。但湘西的臘爾山區(qū)、黔東南雷公山和古州山區(qū),仍處于"無君長、不相統(tǒng)屬"狀態(tài),被封建王朝統(tǒng)稱為"生界"。其社會發(fā)展仍處于農村公社末期。第十二頁第十三頁,共18頁。元明清時期,由于封建朝廷對苗族人民的民族歧視與壓迫更為沉重,軍事鎮(zhèn)壓也更為殘酷,因此,又發(fā)生規(guī)模更大,范圍更廣的第5次大遷徙運動。元時曾把中華民族分為四等,把包括苗族在內的南人視為最末一等。明清時期,苗族人民多次被迫起義,又多次被被鎮(zhèn)壓與屠殺。清乾嘉年間,汀黔邊的苗族首領石柳鄧、石三保、吳八月等領導的苗民大起義,清朝前后用了10多年時間,調集了5個省18萬兵力,耗資近2000萬銀兩,僅被義軍打死都司上以及至總督的官員就有200余人,付出極大的代價,才將這次起義鎮(zhèn)壓下去。然而,清朝卻從此由盛轉衰了。起義失敗后,湘黔邊的苗族有的逃入黔中、黔南,有的逃到今廣西南丹等縣,有的被俘押往北京,關西山黑牢,筑城將他們圍住,現(xiàn)北京四季青西山門頭溝的苗族,就是這次起義被俘的義軍后裔。張秀眉在黔東南領導的咸同大起義失敗后,黔東南的苗族,有的遷到黔西南,有的經興義遷入文山地區(qū)。越南學者研究認為,現(xiàn)定居在越南老撾和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苗族,大多是在清代雍乾、乾嘉和咸同三次大起義失敗后,先后人貴州遠遷而去的。第五次大遷移第十三頁第十四頁,共18頁。2023/10/18清雍正年間大規(guī)模的"改土歸流",對封建領主的瓦解和地主經濟的發(fā)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對"生界"的武力征服,造成了苗族人民大量傷亡,嚴重的破壞了當?shù)氐纳a力。隨著封建地主經濟的發(fā)展,土地的兼并和財富的集中日益加劇。乾隆年間,湘西已出現(xiàn)擁有一、二千石谷子的大地主,至嘉慶年間,已出現(xiàn)了七、八千石谷子的大地主。封建領主制到這時才基本上消亡。第十四頁第十五頁,共18頁。第十五頁第十六頁,共18頁。苗族的現(xiàn)狀據(jù)四次人口普查分別為,1953年251萬人,1964年278萬人,1982年503萬人,1990年739萬人。據(jù)1990年的數(shù)據(jù),苗族是中國人口總數(shù)列第四位的少數(shù)民族。苗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貴州、四川、云南、廣西、海南等七個省區(qū)。其中,貴州最多。據(jù)1990年人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