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人文庫專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冶金礦山采礦設計規(guī)范
Codefordesignofmetalmine
GB50830-2013
主編部門:中國冶金建設協(xié)會
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
施行日期:2013年10月1日
人人文庫專用
中國計劃出版社
2013北京
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冶金礦山采礦設計規(guī)范
GB50830-2013
☆
中國計劃出版社出版
網址: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木樨地北里甲11號國宏大廈C座3層
郵政編碼:100038電話:(010)63906433(發(fā)行部)
新華書店北京發(fā)行所發(fā)行
北京世知印務有限公司印刷
850mm×1168mm1/325.5印張140千字
人人文庫專用2013年8月第1版2013年8月第1次印刷
☆
統(tǒng)一書號:1580242·058
定價:33.00元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侵權舉報電話:(010)63906404
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寄本社出版部調換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公告
第7號
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關于發(fā)布國家標準
《冶金礦山采礦設計規(guī)范》的公告
現(xiàn)批準《冶金礦山采礦設計規(guī)范》為國家標準,編號為
GB50830—2013,自2013年10月1日起實施。其中,第
8.1.1、9.1.10、9.1.12條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zhí)行。
本規(guī)范由我部標準定額研究所組織中國計劃出版社出版
發(fā)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
2013年3月14日
人人文庫專用
前言
本規(guī)范是根據(jù)原建設部《關于印發(fā)〈2007年工程建設標準規(guī)
范制訂、修訂計劃(第二批)〉的通知》(建標〔2007〕126號)的要求,
由中冶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會同有關單位共同編制完成的。
本規(guī)范在編制過程中,規(guī)范編制組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分析,認
真總結了我國冶金礦山采礦設計和生產經驗,與相關規(guī)范標準進
行了協(xié)調,并借鑒了有關規(guī)范、標準,廣泛征求了設計、科研、高等
院校、生產單位等多方面的意見,經多次討論、反復修改,最后經審
查定稿。
本規(guī)范共分11章和7個附錄,主要內容包括總則,術語,基本
規(guī)定,礦山地質,礦山防治水,巖石力學,露天開采,地下開采,礦山
機械,井巷工程,礦山安全生產與環(huán)境保護等。
本規(guī)范中以黑體字標志的條文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zhí)行。
本規(guī)范由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負責管理和對強制性條文的解
釋,中國冶金建設協(xié)會負責日常管理,中冶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請各單位在執(zhí)行本規(guī)范過程中,注意
總結經驗,如發(fā)現(xiàn)需要修改或補充之處,請將意見和建議寄交中冶
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國家標準《冶金礦山采礦設計規(guī)范》管理組
(地址:遼寧人人文庫專用省大連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同匯路16號,郵政編碼:
116622,傳真,以便今后修訂時參考。
本規(guī)范主編單位、參編單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審查人:
主編單位:中冶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參編單位:中冶長天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東北大學
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
·1·
梅山冶金發(fā)展有限公司礦業(yè)分公司
魯中冶金礦業(yè)有限公司
攀鋼集團礦業(yè)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劉召勝王少泉劉仲文劉長海于殿江
金丕振金哲奎田慶林郭杰劉儒臣
任鳳玉陳光富于海濤李小春韓波
吳榮高張文哲劉建峰周育魏兵團
王立田文孝廉于天亮劉海洪蔣勝文
吳虎勇劉本宏朱曉杰
主要審查人:王洪俊張成金車群余南中鄧星良
余斌張向東王軍章光謝良
安建英王振平許鳳彩朱邦洲羅政書
趙春濤
人人文庫專用
·2·
目次
1總則…………………(1)
2術語…………………(2)
3基本規(guī)定…………………(7)
4礦山地質…………………(10)
4.1一般規(guī)定………………(10)
4.2礦床工業(yè)指標……………(10)
4.3礦石選礦試驗采樣設計…………………(10)
4.4資源/儲量估算與礦石質量研究…………(11)
4.5基建勘探和生產勘探……(12)
5礦山防治水………………(13)
5.1一般規(guī)定………………(13)
5.2露天采場涌水量計算……(13)
5.3地下開采礦山井下涌水量計算……………(13)
5.4露天開采礦山防排水……(14)
5.5地下開采礦山防排水……(14)
5.6礦山地面防治水…………(15)
5.7井下防治水……………(16)
5.8礦床疏干………………(16)
5.9注漿防滲帷幕人人文庫專用……………(16)
6巖石力學…………………(18)
6.1一般規(guī)定………………(18)
6.2露天開采邊坡……………(18)
6.3地下開采巖石力學設計…………………(21)
7露天開采…………………(23)
7.1境界的確定……………(23)
·1·
書
7.2采掘要素………………(23)
7.3礦石損失與貧化…………(25)
7.4開拓運輸………………(25)
7.5規(guī)模與采剝進度計劃……(26)
7.6穿孔、爆破與鏟裝………(27)
7.7硐室爆破………………(28)
7.8排土場…………………(29)
7.9露天轉地下開采…………(29)
8地下開采…………………(31)
8.1一般規(guī)定………………(31)
8.2礦山生產規(guī)模的確定……(31)
8.3礦床開拓………………(32)
8.4采礦方法………………(35)
8.5采掘設備………………(38)
8.6基建與采掘進度計劃……(38)
8.7坑內運輸………………(39)
8.8通風與防塵……………(40)
8.9充填料制備站及充填料輸送……………(46)
9礦山機械…………………(49)
9.1豎井提升………………(49)
9.2斜井提升………………(56)
9.3壓氣設施………………(59)
9.4排水設施………………(60)
9.5井筒防人人文庫專用凍………………(61)
9.6井下供水………………(62)
9.7帶式輸送機與排土機……(63)
9.8礦山破碎………………(64)
10井巷工程…………………(68)
10.1一般規(guī)定………………(68)
10.2豎井……………………(70)
·2·
10.3斜井……………………(73)
10.4平巷與平硐……………(75)
10.5溜井、溜槽……………(78)
10.6主要硐室………………(79)
11礦山安全生產與環(huán)境保護………………(86)
11.1礦山安全技術與工業(yè)衛(wèi)生………………(86)
11.2礦山環(huán)境保護…………(87)
附錄A礦山規(guī)模類型與礦山服務年限……(88)
附錄B地表徑流系數(shù)經驗值………………(89)
附錄C塌陷區(qū)設計頻率暴雨滲入系數(shù)參考值……………(90)
附錄D礦石損失與貧化指標………………(91)
附錄E地下礦山主要采掘設備……………(92)
附錄F階段運量與電機車粘著重量、礦車容積、軌距、
軌型的關系…………(93)
附錄G井下供水水質標準…………………(94)
本規(guī)范用詞說明………………(95)
引用標準名錄…………………(96)
附:條文說明…………………(97)
人人文庫專用
·3·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2)
3Basicrequirement………(7)
4Mininggeology…………(10)
4.1Generalrequirement……(10)
4.2Industrialindexofmineraldeposit………(10)
4.3Samplingdesignfororebeneficiationtest…(10)
4.4Resources/reservesassessmentandorequality
research…………………(11)
4.5Constructiveprospectingandproductiveprospecting………(12)
5Minewatercontrol………(13)
5.1Generalrequirement……(13)
5.2Caculationofwaterinflowinopen-pitmine………………(13)
5.3Caculationofwaterinflowinundergroundmine…………(13)
5.4Waterproofanddrainageofopen-pitmine………………(14)
5.5Waterproofanddrainageofundergroundmine……………(14)
5.6Watercontrolinminesurface……………(15)
5.7Watercontrolinunder人人文庫專用groundmine………(16)
5.8Mineraldepositdewatering………………(16)
5.9Anti-seepagegroutingcurtain……………(16)
6Rockmechanics…………(18)
6.1Generalrequirement……(18)
6.2Slopeofopen-pitmine…………………(18)
6.3Rockmechanicsdesignofundergroundmine……………(21)
·4·
書
7Open-pitmining…………(23)
7.1Determinationofopen-pitlimit…………(23)
7.2Open-pitmineelements…………………(23)
7.3Orelossanddilution……(25)
7.4Developmentandhaulage………………(25)
7.5Scaleandproductionschedule……………(26)
7.6Drilling,blastingandloading……………(27)
7.7Chamberblasting………(28)
7.8Wastedump……………(29)
7.9Transitionfromopen-pitminetoundergroundmine………(29)
8Undergroundmining……(31)
8.1Generalrequirement……(31)
8.2Determinationofmineproductioncapacity………………(31)
8.3Developmentofmineraldeposit…………(32)
8.4Miningmethod…………(35)
8.5Miningequipment………(38)
8.6Constructionandminingschedule………(38)
8.7Undergroundhaulage……(39)
8.8Ventilationanddust-proof………………(40)
8.9Fillmaterialpreparationstationandfillmaterial
transmission……………(46)
9Miningmachinery………(49)
9.1Verticalshafthoistin人人文庫專用g…………………(49)
9.2Inclinedshafthoisting…………………(56)
9.3Compressedairfacilities…………………(59)
9.4Drainagefacilities………(60)
9.5Shaftantifreeze…………(61)
9.6Undergroundwatersupply………………(62)
9.7Beltconveyorandspreader………………(63)
·5·
9.8Minecrushing…………(64)
10Shaftsinkinganddrifting………………(68)
10.1Generalrequirement……(68)
10.2Verticalshaft…………(70)
10.3Inclinedshaft…………(73)
10.4Driftandadit…………(75)
10.5Drawshaftandchuteslipway…………(78)
10.6Mainchamber…………(79)
11Miningsafety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86)
11.1Miningsafetytechnologyandindustrialhygiene…………(86)
11.2Mineenvironmentalprotection…………(87)
AppendixATypeofminescaleandminelife…………(88)
AppendixBEmpiricalvalueofthesurfacerunoff
coefficient……(89)
AppendixCReferencevalueofdesignfrequencyrain
permeabilitycoefficientinsubsidence
area……………(90)
AppendixDIndexfororelossanddilution……………(91)
AppendixETableofthemainexcavatingequipment
inundergroundmine…………(92)
AppendixFRelationshipsamonghorizontaltransportation
quantity,electriclocomotiveadhesive
人人文庫專用weight,miningtruckvolume,gauge,
tracktype……(93)
AppendixGUndergroundsuppliedwaterquality
standard………(94)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95)
Listofquotedstandards……(96)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97)
·6·
1總則
1.0.1為推動技術進步和創(chuàng)新,提高設計質量,保證安全生產和
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利用,制定本規(guī)范。
1.0.2本規(guī)范適用于冶金礦山新建、改建和擴建工程的采礦
設計。
1.0.3礦山設計應貫徹執(zhí)行安全生產、職業(yè)健康和環(huán)境保護法
規(guī)。安全設施、環(huán)保工程、水土保持和土地復墾工程設計應與主體
工程設計同時進行。
1.0.4冶金礦山采礦設計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
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人人文庫專用
·1·
2術語
2.0.1礦山地質mininggeology
在礦山生產過程中,為保證生產順利進行和礦產資源的合理
開發(fā)利用,延長礦山服務年限,對礦床繼續(xù)進行的勘探和研究以及
儲量管理等工作的總稱。
在礦山設計過程中,為保證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利用和采礦
設計的進行,建立礦床地質模型和提出基建勘探和生產勘探要求,
滿足采礦設計需要的工作總稱。
2.0.2邊界品位cut-offgrade
在資源/儲量計算圈定礦體時,對單個礦樣或單工程礦樣中有
用組分含量的最低要求,是區(qū)分礦石和巖石的界線。也稱邊際
品位。
2.0.3基建勘探constructionexploration
礦山基建過程中,按礦山設計確定的先期開采礦段,為投產所
需要的三級(開拓礦量、采準礦量、備采礦量)或二級礦量(開拓礦
量、備采礦量)做準備而進行的勘探工作。
2.0.4突水waterinrush
掘進或采礦過程中,當巷道揭穿含水層、導水斷裂、溶洞和積
水老空區(qū)時,人人文庫專用大量地下水突然涌入礦山井巷的現(xiàn)象。
2.0.5礦床疏干mineraldepositdewatering
用人工排水措施降低含水層的水位或水壓,使某個采礦水平
(階段)的地下水部分或全部排除,并使底板承壓含水層的水頭低
于安全水頭的過程。
2.0.6巖體rockmass
含有結構面的原生地質體。
·2·
2.0.7抗剪強度shearingstrength
巖石(體)在法向應力作用下,沿剪切應力方向剪斷時,剪切面
上的極限剪應力值。
2.0.8結構面structuralplane
巖體中各式各樣大小不等的、力學強度相對較低的面狀不連
續(xù)地質界面。也稱構造面。
2.0.9露天采場境界open-pitlimit
由露天采場的底面和邊幫限定的可采空間的邊界。
2.0.10分期開采miningbystages
露天礦在開采期間以開采深度或范圍劃分成不同的區(qū)段,按
一定順序進行開采。
2.0.11陡幫開采steepslopemining
加陡露天礦剝巖工作幫18°以上坡角所采用的采場要素、技
術措施和采剝程序的總稱。
2.0.12露天開拓surfacedevelopment
從地表至采掘工作面建立礦巖運輸通道的總稱。
2.0.13安全平臺safetyberm
在邊坡上設置供攔截滾石的平臺。
2.0.14清掃平臺cleaningberm
在邊坡上設置供攔截并滿足清掃滾石要求的平臺。
2.0.15運輸平臺haulageberm
在邊坡上設置供運輸設備通行的平臺。
2.0.16塹溝人人文庫專用trench
從地表至采掘工作面以及工作面之間的運輸通道。
2.0.17最小工作平臺寬度minimumworkingbenchwidth
為正常生產需具備的最小臺階寬度,以便于布置穿孔、爆破、
采掘和運輸設備進行作業(yè)。
2.0.18硐室爆破chamberblasting
在專門的巷道或硐室中,集中裝藥進行爆破的方法。
·3·
2.0.19階段horizon
地下開采礦山沿礦體鉛垂方向,按選取的段高劃分若干開采
的礦段。也稱中段。
2.0.20礦塊block
為便于回采,用平巷、天井等把礦床分割成的塊段。
2.0.21礦床開拓minedevelopment
從地表掘進一系列井巷工程通達礦體,以形成提升、運輸、通
風、排水、供水、供電、壓氣等完整系統(tǒng)。
2.0.22采準development
在完成開拓工程的基礎上,掘進一系列井巷將階段劃分為礦
塊,在礦塊內為行人、通風、運料、鑿巖、放礦等創(chuàng)造條件,并獲得采
準礦量所進行的采礦準備工作。
2.0.23切割cutting
在已完成采準工程的礦塊內,為回采工作面落礦和出礦等創(chuàng)
造條件,并獲得備采礦量所進行的采礦準備工作。
2.0.24拉底undercutting
由拉底巷道擴幫至礦塊的邊界所形成的底部空間。也稱拉
底層。
2.0.25空場采礦法open-stopeminingmethod
在回采過程中,主要依靠采場圍巖自身的穩(wěn)固性或少量礦柱
等支撐能力,維護采空區(qū)穩(wěn)定的采礦方法。
2.0.26崩落采礦法cavingminingmethod
隨著回采人人文庫專用工作的進行,強制性或自然崩落礦體上部覆蓋巖石
和頂?shù)妆P圍巖充填采空區(qū),以控制采場地壓和處理采空區(qū)的采礦
方法。
2.0.27充填采礦法cutandfillmethod
隨著回采工作面推進到一定距離后,用充填材料充填采空區(qū),
以控制采場地壓的采礦方法。
2.0.28充填倍線length-heightratio
·4·
充填管路的總長度與充填管路入料口至料漿出口之間的垂直
高差的比值。也稱輸送倍線。
2.0.29粒級grade
充填材料的粒度等級。
2.0.30坑內通風系統(tǒng)undergroundmineventilationsystem
為實現(xiàn)井下?lián)Q氣而設置的由風井、通風機、通風巷道、通風管
道等通風設施組成的系統(tǒng)。
2.0.31中央式通風系統(tǒng)centralventilation
進、回風井集中布置在礦區(qū)中央或礦區(qū)一翼的通風系統(tǒng)。
2.0.32分區(qū)通風系統(tǒng)regionalventilationsystem
坑內各作業(yè)區(qū)均有獨立進風井及回風井的通風系統(tǒng)。
2.0.33壓入式通風forcedventilation
通風機安裝在進風口,將新鮮空氣壓入坑內,使空氣在正壓下
通過井巷和各作業(yè)地點的通風方式。
2.0.34抽出式通風exhaustventilation
通風機安裝在出風口,使空氣在負壓下通過井巷和作業(yè)地點,
將污濁空氣排出的通風方式。
2.0.35多級機站壓抽式通風系統(tǒng)forcedandexhaustsys-
temofventilationonmulti-stagefanstation
由數(shù)級通風機站接力,將地表新鮮空氣,經進風井巷壓送到坑
內作業(yè)地點,再將污濁空氣經回風井巷抽送到地表的通風系統(tǒng)。
2.0.36礦井反風mineventilationreversal
為搶救坑人人文庫專用內作業(yè)人員和防止災害擴大而采取的使坑內風流反
向流動的非常措施。
2.0.37通風構筑物ventilationstructures
引導、遮斷風流和控制風量的設施。
2.0.38風門airdoor
在人員、車輛通過的巷道中設置的隔斷風流的門。
2.0.39提升高度hoistingdistance
·5·
提升容器在裝載點與卸載點之間運行的距離。
2.0.40鋼絲繩最大靜張力maximumstaticloadofrope
鋼絲繩最大懸垂重量與終端荷載之和。
2.0.41井巷工程shaftsinkinganddrifting
為采礦而設置的豎井、斜井、巷道及硐室等構筑物的總稱。
2.0.42馬頭門ingate
豎井井筒與各水平連接處有一定仰角的巷道。
2.0.43斜坡道ramp
通行無軌自行設備或無軌車輛的公路式傾斜巷道。
2.0.44豎井verticalshaft
直通地表用于提升或通風的鉛垂井。
2.0.45硐室chamber
在礦巖內開鑿的,用于安置設備或存放材料等專門用途的地
下構筑物。
2.0.46水倉watersump
用以匯存、沉淀井下涌水并與排水泵硐室配套的一組集水
巷道。
2.0.47罐道shaftguide
提升容器及平衡錘在運行中的導向裝置。
2.0.48礦山安全minesafety
為消除能導致人員傷害、發(fā)生疾病、死亡,或造成設備破壞、財
產損失以及危害環(huán)境的隱患,并為保護礦山職工的安全與健康,促
進采礦業(yè)的發(fā)人人文庫專用展而制訂的各種法規(guī)、制度和措施的總稱。
2.0.49安全出口emergencyexit
坑內發(fā)生災變事故時,為撤出井下作業(yè)人員而設置的通往地
表的出口。
·6·
3基本規(guī)定
3.0.1新建礦山設計應有經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評審備案的地質
勘查報告。
3.0.2改建、擴建礦山設計應有經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評審備案的
地質勘查報告或審批的新增礦量補充勘探報告和礦山生產地質綜
合資料。
3.0.3礦山設計應以現(xiàn)行國家標準《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
GB/T17766中的有關基礎儲量為依據(jù)。因工業(yè)指標變更、礦業(yè)
權變更,資源/儲量發(fā)生重大變化以及工程建設項目壓覆等,礦山
設計應依據(jù)經評審備案的資源/儲量核實報告。
3.0.4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礦床應有經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批準
的水文地質勘查報告,或依據(jù)現(xiàn)行國家標準《礦區(qū)水文地質工程地
質勘探規(guī)范》GB12719進行的水文地質補充勘查等相關資料。
3.0.5特大型、大型露天礦和邊坡工程地質條件復雜的露天礦應
有邊坡穩(wěn)定性研究報告。
3.0.6礦山排土場應有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資料。
3.0.7改建、擴建礦山應有礦山現(xiàn)有設施的調查和現(xiàn)狀實測
資料。
3.0.8有自人人文庫專用燃發(fā)火可能的礦山,應有經審批的礦巖自燃發(fā)火試驗
報告。
3.0.9采礦工程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應處理好近期工程與遠期工程之間的關系。
2應優(yōu)先開發(fā)礦石質量好、易采易選、外部建設條件有利、經
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好的礦床。
3露天開采與地下開采方式的選擇應充分依據(jù)技術、經濟、
·7·
資源開發(fā)利用、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地質災害防治、水土保持、土地復墾
等因素。
4應加強礦產資源開發(fā)的綜合利用,并應確定合理的開采順
序,同時應有效利用和保護資源。在同一開采區(qū)段內,應實行貧富
兼采、大小兼采,并應降低貧化、損失;對暫時不能利用的資源應加
以保護;在開采主要金屬的同時,應綜合回收共生、伴生有用組分。
5對礦石資源豐富、開采規(guī)模大、服務年限和達到建設規(guī)模
時間較長的礦山,應根據(jù)市場需求,按技術可行和經濟合理的原
則,進行開采方式和開采規(guī)模的方案比較,并應論證開采方式和分
期建設技術上的可行性和經濟上的合理性。
6應積極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
3.0.10礦山規(guī)模類型劃分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A.0.1條的規(guī)定。
3.0.11礦山建設投產條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礦山建設的投產時間應根據(jù)各礦山的具體情況經計算
確定。
2礦山主要開拓運輸系統(tǒng)、采切井巷工程、剝離工程、礦石加
工工程、通風防排水工程、供電供水工程、機汽修設施等應已建成。
3安全設施、工業(yè)衛(wèi)生設施和環(huán)境保護設施應已按設計要求
建成。
4行政、生活福利設施應基本建成。
5主要工藝設備應安裝配套,應經負荷聯(lián)動試車合格構成生
產線,并應形成一定生產能力,同時應能夠生產出設計文件中規(guī)定
的產品,使生產人人文庫專用準備礦量達到規(guī)定的標準且能保證礦山投產后安
全持續(xù)生產,并應按規(guī)定時間達到設計規(guī)模。
6礦山形成的綜合生產能力應已達到設計規(guī)模的下列要求:
1)特大型、大型礦山為30%~40%;
2)中、小型礦山為40%~60%。
3.0.12露天礦山投產時的生產準備礦量保有期限可按投產后第
一年的生產規(guī)模計算,也可按開拓礦量1年~3年、備采礦量1個
·8·
月~3個月確定。
3.0.13地下礦山投產時的采礦生產準備礦量保有期限可按設計
規(guī)模計算,也可按開拓礦量3年~5年、采準礦量6個月~12個
月、備采礦量3個月~6個月確定。
3.0.14新建礦山基建剝離量及基建井巷工程量計算應符合下列
規(guī)定:
1露天礦山為保證礦山投產時應具備的采礦生產準備礦量
而進行的采剝工程量,應為基建剝離量。
2地下礦山為保證礦山投產時應具備的采礦生產準備礦量
和必要的采礦工作面數(shù)目而掘進的井巷和硐室工程量,應為基建
井巷工程量。
3.0.15改建、擴建礦山應按新增部分規(guī)模計算基建剝離量及基
建井巷工程量。
3.0.16礦山服務年限宜按本規(guī)范第A.0.2條確定。
3.0.17礦山宜采用連續(xù)工作制,年工作天數(shù)宜為300d~330d,
每天宜為3班,每班宜為8h。
人人文庫專用
·9·
4礦山地質
4.1一般規(guī)定
4.1.1礦山設計依據(jù)的地質勘查報告應經國土資源部或省、自治
區(qū)、直轄市國土資源廳評審、備案。
4.1.2礦山設計應對設計依據(jù)的地質勘查報告的礦床勘查程度、
資源可靠性、開采技術條件等進行分析、評價。
4.2礦床工業(yè)指標
4.2.1礦床工業(yè)指標的制訂應在符合礦床地質特征的基礎上,保
持礦體的連續(xù)性和完整性,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市場需求,在開采技
術上可行和經濟上合理前提下確定出最佳方案。礦床工業(yè)指標的
制訂所采用的方法應包括類比法、地質方案法、經濟分析法等。
4.2.2礦床工業(yè)指標基本內容應包括邊界品位、最低工業(yè)品位、
最小可采厚度和夾石剔除厚度。
4.2.3圈定礦體時,邊界品位應用于單個樣品;最低工業(yè)品位可
用于單個探礦工程連續(xù)樣品段,也可用于小塊段;最小可采厚度和
夾石剔除厚度應為工程中礦巖的真厚度。
4.2.4編制地質勘查報告的工業(yè)指標應由建設方提出礦床工業(yè)
指標委托書,人人文庫專用地質勘查單位提出工業(yè)指標建議書,并應報國土資源
部門審查、備案。當?shù)V石性質復雜時應由設計單位經技術經濟論
證,提出工業(yè)指標方案,并應報國土資源部門審查、備案。
4.3礦石選礦試驗采樣設計
4.3.1采樣設計應根據(jù)地質詳查或地質勘探報告、礦山建設方案
及實驗室提出的試樣要求進行編制。
·10·
4.3.2選礦試驗應采取能夠代表整個礦床的試樣。在礦山籌建
階段,應采取前期生產5年~10年的代表性試樣。
4.3.3當?shù)V床中有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品級的礦石,且能分采
時,應分別采樣。
4.3.4試樣代表性應與生產入選礦石基本一致,應包括礦樣中主
要和伴生有用組分含量、礦物組成、礦石結構構造、礦物嵌布粒度
特征、氧化程度等。
4.3.5采樣設計內容應包括礦樣的種類、數(shù)量、采樣點布置、采樣
方法、采樣施工、樣品制備、配樣和礦樣包裝等。
4.4資源/儲量估算與礦石質量研究
4.4.1礦產資源/儲量的估算應在地質勘查報告提交的資源/儲
量基礎上,按礦山設計要求,對資源/儲量進行分配和估算。
4.4.2資源/儲量估算應包括下列內容:
1露天開采應估算露天開采境界內各開采階段的不同資源/
儲量級別、不同礦石類型的礦石量和品位,以及各階段巖石(表土)
及近礦圍巖品位。
2地下開采礦床應估算地下開采階段的不同資源/儲量級
別、不同礦石類型和品級的礦石量和品位。
4.4.3資源/儲量估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資源/儲量估算方法可采用幾何圖形法和地質統(tǒng)計學法,
礦山設計宜采用地質統(tǒng)計學法。
2礦山設計人人文庫專用估算的資源/儲量結果應與《地質勘查報告》提交
的礦產資源/儲量進行對比,在工業(yè)指標、礦石體重和估算范圍相
同的前提下,礦石量允許誤差不應大于5%,主要有用組分的品位
允許誤差不應大于5%;采用分配法估算資源/儲量時允許誤差不
應大于1%。
4.4.4礦石質量研究應包括下列內容:
1研究礦石礦物組成、主要有用和有害組分、各類型礦石空
·11·
間分布特征及共生互變關系、分采分選條件的可能性、圍巖與夾層
主要組分平均含量。
2計算開采設計范圍內礦石主要有用、有害組分的平均含量
及其估計方差和置信限,預測不同開采周期內采出礦石的品位波
動范圍。
4.5基建勘探和生產勘探
4.5.1符合下列情況之一應進行基建勘探:
1地質條件復雜的礦床,地質勘查后仍不能求得探明的可采
儲量;
2地質勘查階段探明的可采儲量,因數(shù)量不足或分布范圍不
在首期開采地段內;
3地質勘查階段探明的可采儲量因開采方案變動,不能為基
建利用;
4基建開拓范圍內需回采的地質勘查階段控制程度低的小
礦體;
5當存在不同礦石類型或工業(yè)品級的礦體,需要分采、分選
利用時,地質勘查階段未查明空間分布規(guī)律和特征。
4.5.2露天礦基建勘探范圍宜超前基建開拓深度3個~4個臺
階,地下礦山基建勘探范圍宜超前基建采準礦塊數(shù)的1.5倍。
4.5.3基建勘探與生產勘探工程間距和手段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基建勘探與生產勘探工程間距,應根據(jù)礦床勘查類型及地
質勘查階段所采人人文庫專用用的工程間距及控制效果,結合基建采場的具體
規(guī)格條件確定。要求達到探明的資源/儲量,應在原地質勘查的工
程間距基礎上進行加密。
2露天開采的基建勘探與生產勘探,宜采用槽探、井探和鉆
探,并應以采礦爆破孔為輔助。
3地下開采的基建勘探與生產勘探,宜采用坑探、鉆探或坑
探與鉆探相結合,坑探應與采礦工程相結合。
·12·
5礦山防治水
5.1一般規(guī)定
5.1.1礦山防治水設計應依據(jù)國土資源部或省、自治區(qū)、直轄市
國土資源廳評審、備案的地質勘查報告(含水文地質部分)或專門
的水文地質勘查報告,并應對依據(jù)的水文地質勘查資料進行評述。
5.1.2礦山防治水設計應有礦山所在地區(qū)的水文手冊或礦區(qū)附
近觀測站的水文、氣象資料。
5.1.3采用礦床疏干或注漿防滲帷幕的礦山,應提供工業(yè)性試驗
報告。
5.1.4礦山地面防洪工程設計應有巖土工程勘察報告。
5.2露天采場涌水量計算
5.2.1露天開采礦山采場涌水量應包括地下水涌水量和采場大
氣降雨徑流量,并應計算正常和最大涌水量。
5.2.2計算露天采場的大氣降雨徑流量時,設計暴雨頻率選取應
根據(jù)礦山規(guī)模、服務年限、淹沒時間及所造成的損失等因素綜合分
析確定。露天采場設計暴雨頻率:特大型、大型礦山應為5%,中
型礦山應為10%,小型礦山應為10%~20%。
5.2.3地表人人文庫專用徑流系數(shù)應采用礦區(qū)實測數(shù)據(jù),當無實測數(shù)據(jù)時,可
按本規(guī)范附錄B的規(guī)定選取。
5.3地下開采礦山井下涌水量計算
5.3.1地下開采礦山應計算最低開拓階段的地下水涌水量,分
期、分階段排水的礦山還應計算各排水階段的地下水涌水量。礦
山開采過程中,巖體錯動到地表時,應估算塌陷區(qū)正常降雨徑流滲
·13·
入量和最大降雨徑流滲入量。
5.3.2估算塌陷區(qū)降雨徑流滲入量時,滲入系數(shù)應采用所在礦區(qū)
的實測數(shù)據(jù)或條件相類似礦山的實測數(shù)據(jù)。無滲入系數(shù)資料時,可
根據(jù)開采后預計的巖體破壞程度及特征,按本規(guī)范附錄C選取。
5.3.3塌陷區(qū)降雨徑流滲入量應按24h設計頻率暴雨量估算。
設計暴雨頻率:特大型、大型礦山應為5%,中型礦山應為10%,小
型礦山應為20%。露天轉地下開采礦山塌陷區(qū)降雨滲入量可按
本條規(guī)定估算。
5.4露天開采礦山防排水
5.4.1受洪水威脅的露天采礦場應設置地面防洪工程。
5.4.2當?shù)叵滤畬β短觳傻V場的安全及正常生產構成嚴重威脅
時,宜采取疏干或堵截等防治水措施。
5.4.3露天礦排水方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山坡露天礦應采用自流排水方式。
2深凹露天礦排水方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露天采礦場匯水面積小,地下水涌水量不大的礦山,可采
用坑底集中排水方式;
2)匯水面積和地下水涌水量大,可采用井巷排水方式;
3)匯水面積、地下水涌水量、開采深度均大,可采用分段接
力或井巷分段排水方式;
4)采用單一排水方式經濟上不合理、技術上不可行時,可采
用聯(lián)人人文庫專用合排水方式。
5.4.4露天采場的允許淹沒時間可根據(jù)同時開采的臺階數(shù)確定,
允許淹沒時間宜為1d~7d;采用井巷排水方式時,允許淹沒時間
宜為1d~5d。
5.5地下開采礦山防排水
5.5.1地表水體對井口或地表塌陷區(qū)構成威脅時,應對地表水體
·14·
采取改移、防滲、堵截等措施。
5.5.2地下水對礦山開采正常生產構成嚴重威脅時,應采取疏
干、堵截或留設防水礦柱等控制措施。
5.5.3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或有突水淹井危險的礦山,應在關鍵巷
道內設置防水門。
5.5.4防水門設計水壓的確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設計水壓不宜小于所預防含水層的靜止水位至防水門設
置階段標高差的水柱壓力值。
2使用井巷排水的露天礦,設計水壓宜大于防水門設置標高
至設計頻率最大暴雨時露天坑允許淹沒標高的水柱壓力值。
5.6礦山地面防治水
5.6.1中小河流改道、截洪溝等防水工程的洪峰流量計算,應根
據(jù)當?shù)厮恼镜膶崪y資料確定。當缺少當?shù)厮恼镜膶崪y數(shù)據(jù)
時,可選用下列方法進行計算:
1洪水調查法;
2地區(qū)經驗公式法;
3公路科學研究所簡化法公式;
4簡化推理公式。
5.6.2河流改道、防洪水庫等大、中型地表水體的防洪工程設計
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防洪標準》GB50201的有關規(guī)定。
5.6.3截(排)水溝防洪設計標準應根據(jù)礦山的規(guī)模、服務年限等
因素確定。冶金礦山人人文庫專用防洪設計標準應符合表5.6.3的規(guī)定。
表5.6.3冶金礦山防洪設計標準
截(排)水溝洪水重現(xiàn)期(年)
露天礦地下礦設計校核
—特大型50~100200
特大型大型50100
·15·
續(xù)表5.6.3
截(排)水溝洪水重現(xiàn)期(年)
大型中型2050
中、小型小型1020
注:1表中數(shù)值是冶金礦山常用的設計標準,設計中可根據(jù)企業(yè)性質,失事后造
成的損失程度等具體情況確定。
2防洪水位標高應高于或等于校核水位,但岸邊防護以設計水位為準。
5.7井下防治水
5.7.1有突然涌水危險的礦山應采用超前探水、預先疏干、注漿
防滲帷幕和其他防水措施。
5.7.2有突水危害的礦山應設置地下水位觀測孔,觀測孔應布置
在塌陷區(qū)安全距離之外。
5.8礦床疏干
5.8.1礦床疏干可適用下列條件:
1礦體的直接頂、底板為涌水量大,水壓高的含水層;
2礦體間接底板賦存有含水豐富,水壓高的含水層;
3礦體直接頂板或間接頂板為流砂層。
5.8.2礦層及其頂、底板均為含水豐富、透水性強的含水層時,可
采用地面降水孔疏干。
5.8.3需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綠色建筑材料供應鏈合作協(xié)議
- 2023-2029年中國塞克硝唑原料藥行業(yè)市場深度評估及投資戰(zhàn)略規(guī)劃報告
- 2024年房地產項目投資開發(fā)合同
- 燃氣行業(yè)燃氣供應中斷免責協(xié)議
- 2022-2027年中國獸藥市場競爭格局及未來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 2025年薄壁十字交叉滾子軸承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2025年中國電子槍除塵機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前景及發(fā)展趨勢與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化妝品安全風險自擔免責協(xié)議
- 2025年中國住房金融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現(xiàn)狀及投資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2025年金剛石切入鉆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煤礦反三違培訓課件
- 向流程設計要效率
- 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要點
- 2024年中國航空發(fā)動機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當代中外公司治理典型案例剖析(中科院研究生課件)
- GMP-基礎知識培訓
- 動力管道設計手冊-第2版
- 2022年重慶市中考物理試卷A卷(附答案)
- Python繪圖庫Turtle詳解(含豐富示例)
- 煤礦機電設備檢修技術規(guī)范完整版
- 榆林200MWp并網光伏發(fā)電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