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課《赤壁》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1頁
第26課《赤壁》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2頁
第26課《赤壁》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3頁
第26課《赤壁》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赤壁》教學設計一、導入新課封建社會不知埋沒了多少人才,楚國大夫屈原為國力諫,被楚懷王放逐,最后投汨羅江而死;東漢賈誼才高八斗,卻因讒被貶,英年早逝;詩仙李白自比管仲,卻被唐明皇逐出長安,發(fā)出“行路難”的悲嘆……今天我們來學習杜牧的《赤壁》,看看作者有怎樣的境遇,又有怎樣的感慨。二、學習目標1、了解作者杜牧,背誦并默寫全詩。2、了解以小見大和詠古抒懷的寫法。3、結合背景體會詩人寄寓的情感。三、作者簡介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萬年(陜西西安)人。唐代文學家、詩人,宰相杜佑之孫。與李商隱合稱“小李杜”。因有感于時局,其詩文多為諷喻之作。他的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尤以七絕最為出色,如《過華清宮》《江南春》《山行》《泊秦淮》《赤壁》等,語言精練,情思含蓄;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后世傳誦;他還注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四、背景鏈接《赤壁》是一首詠史詩。杜牧好談兵論戰(zhàn),雖有用世之心,卻無用武之地。在這首詩中,詩人見解獨到,不以成敗論英雄,把歷史上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歸于東風,把周瑜的成功歸為偶然機遇,有悖于史家的評論,其用意恐怕在于借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一)赤壁簡介:赤壁,地名,東漢獻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敗曹操處,現(xiàn)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長江南岸。這首詩是作者經過赤壁這個著名的古戰(zhàn)場,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以地名為題,實則是懷古詠史之作。(二)赤壁之戰(zhàn)簡介:發(fā)生于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戰(zhàn),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zhàn)役。其結果是孫、劉聯(lián)軍擊敗了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tǒng)帥周瑜,乃是這次戰(zhàn)役中的頭號風云人物。五、文體知識詠史詩詠史詩指借吟詠、評論歷史人物、歷史故事,來抒發(fā)情懷、諷刺時事。詠史詩發(fā)端于秦漢時期,而唐代是詠史詩創(chuàng)作的成熟與繁榮期。一般詠史詩的寫作手法都是借古諷今、詠古抒懷。如陶淵明的《詠荊軻》、杜甫的《蜀相》、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劉長卿的《長沙過賈誼宅》、李商隱的《賈生》,杜牧的《泊秦淮》《赤壁》《江南春》《題烏江亭》等。六、讀音釋義赤壁折戟(jǐ)/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cháo)。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qiáo)。(二)學生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詩句,理解詩意。詩句的含義: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fā)現(xiàn)這是當年赤壁之戰(zhàn)的遺物。那時假如不是強勁的東風幫助周瑜實行火攻,打敗了曹軍,東吳的美女大喬和小喬就要被擄去,關在銅雀臺上為曹操所霸占。七、賞讀全詞,體會本詩的哲理(一)品讀一、二句:提問:作者為什么要從一只折斷的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預設:折戟與古代戰(zhàn)爭有聯(lián)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對歷史的詠嘆。但這兩句的主要作用并不在此,它本身蘊含著強烈的意念活動。沙里沉埋著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發(fā)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歷史上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殆盡,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機會被人記起。正由于發(fā)現(xiàn)了這片鐵戟,詩人無法平靜,他要磨洗并辨認一番,發(fā)現(xiàn)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zhàn)時的遺物。這兩句為下文的議論作了必要的鋪墊。(二)品讀三、四句:提問:1.什么情況下大喬小喬會被鎖近曹操的銅雀臺呢?大喬小喬的命運象征了什么?預設:假設赤壁之戰(zhàn)中東吳滅亡了,孫策和周瑜的妻子,這兩個大美女,就可能會被曹操擄走,所以,大喬小喬的命運其實是暗示了東吳的--命運,作者說美麗的大喬和小喬被曹操擄去鎖進了銅雀臺,其實意思是說東吳也滅亡了。2.作者認為之所以赤壁之戰(zhàn)中東吳沒有滅亡的原因是什么?預設:這場戰(zhàn)爭是東風幫助了周瑜火燒戰(zhàn)船,大敗曹軍,也就是說,作者認為,東風的到來為吳蜀聯(lián)軍取得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提供了必要的條件。3.本文的作者是如何評價“赤壁之戰(zhàn)”的?這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歷史眼光?預設:作者認為赤壁之戰(zhàn)中吳蜀聯(lián)軍的勝利,不是由于他們自身的實力,而是偶然的機遇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果當時沒有東風,沒有那一次機遇,周瑜的火攻之計就不會大顯神威,那么,東吳政權就必然為曹操所滅。史學家們在論赤壁之戰(zhàn)這場關系到三國鼎立局面的大事件時,基本的政治傾向常常是同情吳蜀,杜牧一反傳統(tǒng)的看法,認為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勝者就可能是曹操,歷史將要重寫。從不被人懷疑的地方提出疑問,發(fā)表議論,反映他敏銳的歷史眼光和獨到的見識。首先,他不以成敗論英雄,對戰(zhàn)爭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異于史家的評價。其次,他認為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4.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全詩語言最后的落腳點是“二喬”,全詩情感的落腳點也在兩位女性身上么?教師在學生討論時應適時予以點撥:須探究“二喬”的代表意義。總結學生回答并明確:第一,從意義上講,詩中的大喬、二喬兩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屬于東吳統(tǒng)治階級中最高階層的貴婦人。她們雖與這次戰(zhàn)役并無關系,但她們的身分和地位,代表著東吳作為一個獨立政治實體的尊嚴。東吳不亡,她們決不可能歸于曹操;連她們都受到凌辱,則東吳社稷和生靈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詩人用“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樣一句詩來描寫在“東風不與周郎便”的情況之下,曹操勝利后的驕恣和東吳失敗后的屈辱,正是極其有力的反跌;第二,從語言上講,此句以美人襯托英雄,與上句周郎互相輝映,顯得更有情致而已。5.繼續(xù)以小組為單位,請學生繼續(xù)思考:赤壁之戰(zhàn)是歷史上著名的占盡“天時、地利、人和”而取勝的戰(zhàn)役,而杜牧此處卻強調了“東風”極富偶然性的作用,結合背景談談他為什么要這么寫?教師總結時應明確:杜牧身處晚唐,那時國力已處于衰落狀態(tài),皇帝昏庸,朝廷里很多像杜牧一樣有才學,對政治軍事和社會形勢有清醒認識的人遭到打擊和排擠,根本沒有當年協(xié)助周瑜實現(xiàn)志向的“東風”,自己空有一身學識卻沒有機會加以利用,空有一腔愛國之情卻得不到抒發(fā)。只能看著國家像自己所料想的一般日益走向沒落卻無能為力。八、再讀作者,體會本詩作者情感。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本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思考追問的問題,并用多媒體出示創(chuàng)作背景如下:第一,杜牧出生于中唐后期,生活于晚唐。當時唐政治昏庸,盛世繁榮已是大勢已去,并且還在持續(xù)走下坡路。杜牧對現(xiàn)實有清醒的認識,但生不逢時,自身被排擠,皇帝昏庸。于是杜牧只能無奈地看著國家一天天衰敗下去;第二,杜牧通曉政治軍事,對當時中央與藩鎮(zhèn)、漢族與吐蕃的斗爭形勢,有相當清楚的了解,并曾經向朝廷提出過一些有益的建議。但是當時朝廷中的朋黨之爭、藩鎮(zhèn)割據(jù)和皇帝的昏庸,卻使杜牧長期備受打擊和排擠,有志難伸。提問:“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兩句千古名句抒發(fā)了作者怎么樣的思想感情?出示:杜牧出生于詩書之家,他的祖父杜佑不僅官至宰相,而且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學者。因此他從小也是一個非常博學有才能的人,他不但有文學上的才華,政治軍事才能也很出眾??删褪沁@樣一個完全具備做宰相的能力的人,一生卻總是郁郁不得志。杜牧是晚唐時期的人物,當時的朝廷已經是江河日下,日趨沒落,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