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問答模式_第1頁
詩詞問答模式_第2頁
詩詞問答模式_第3頁
詩詞問答模式_第4頁
詩詞問答模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典詩詞鑒賞題問答模式近三年高考試題有兩個特點:1、試題切入角度小,但以理解全詩為基礎,且離不開景、情、境;2、文字淺易,抒發(fā)的是人之常情:山水情、故園情、別離情等。【答題思路】1.先觀點后理由,解題時先表明觀點,再陳述理由。2.分成幾點,列出答案。一、分析意境【提問方式】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解答要點】景、情、境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題步驟】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的畫面,抓主要景物,描繪畫面營造了一種的氛圍,用兩個雙音詞概括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表達了作者(因)(而傷感)的情感。具體分析思想感情絕句杜甫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畫面)此詩描繪了一派明凈絢麗的初春景象:陽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燕子銜泥筑巢,鴛鴦靜睡于溫暖的沙洲上。(氛圍)營造了一種恬靜優(yōu)美的氛圍。(情感)表現(xiàn)了詩人奔波流離之后、生活安定的愉悅閑適的心境。西樓曾鞏海浪如云去卻回,北風吹起數(shù)聲雷。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注]鉤疏箔:把簾子掛起。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景象?表達了什么詩人怎樣的情感?(畫面)(氛圍)(情感)(畫面)北風呼嘯,連天的海浪伴隨陣陣雷聲洶涌而來,又咆哮而去,暴雨將臨,詩人掛起簾子,以飽覽“千山急雨來”的壯觀景象。(氛圍)渲染了海濱暴風雨來臨前的雄偉氣勢,(情感)表達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內心豪情。烏衣巷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注]東晉開國元勛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zhàn)的謝安。作者對烏衣巷的描寫有一種怎樣的情境氛圍?(畫面)(氛圍)(情感)(畫面)東晉時烏衣巷繁華鼎盛,而今卻是野草叢生,夕陽殘照中,燕子在百姓的屋舍上翻飛。(氛圍)詩人為我們營造了一個蕭索悲涼的畫面。(情感)表達出作者對繁華不再、人生多變無限感慨。二、分析技巧【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技巧/藝術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要點】區(qū)分鑒賞要求:設問的角度。修辭表達方式寫作手法(多就詩句而言)(抒情、描寫)(多就全詩而言)【答題步驟】這首詩用了的手法,明確手法(如)“”,結合詩句解釋手法突出/強調了詩人的情感/心情。有效傳達詩人怎樣情感移家別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作者是采用什么樣的藝術手法來表達他對湖上亭依戀難舍的深厚感情?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3分)(手法)(結合詩句)(情感)(手法)用擬人的手法,(結合詩句)將“柳條”、“黃鶯”等物人格化,說柳條、藤蔓牽住他不忍離別,黃鶯也因不舍而啼叫;并使主客移位,(情感)巧妙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依依不舍之情。思歸王勃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簡析詩歌寫作手法上的特點。(手法)全詩情景交融,(結合詩句)前兩句抒情,以一個“悲”字點明詩人思家的悲涼;后兩句以景襯情,借颯颯“秋風”、紛飛的“黃葉”渲染悲涼之意,(情感)傳達出詩人的羈旅之情。夜書所見葉紹翁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1、詩歌一、二兩句是怎樣表現(xiàn)“客情”的?(4分)2、結合全詩看,三、四兩句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4分)1、(手法)用烘托的手法,(結合詩句)借蕭蕭作響的梧葉、寒氣襲人的江上秋風營造了一種蕭瑟凄冷的氛圍,(情感)烘托了詩人客居異鄉(xiāng)心境的凄涼愁苦,從而引發(fā)了詩人羈旅思歸之情。(2)(手法)三、四句主要運用了反襯,(結合詩句)用深夜燈下天真爛漫的兒童在籬笆旁捉促織的無憂無慮,反襯出詩人客居異鄉(xiāng)的孤苦處境和凄涼心境。(情感)早行陳與義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何效果?(手法)(結合詩句)(情感)(手法)主要用了襯托手法。(結合詩句)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襯出夜色之暗;“草蟲鳴”襯出環(huán)境的寂靜。(情感)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古歌秋風蕭蕭愁殺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誰不懷憂?令我白頭。胡地多飆風,樹木何修修。離家日趨遠,衣帶日趨緩。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請你就本詩中情與景的關系,或就修辭妙用任選一點,寫一段鑒賞文字,簡要表達自己的看法。(4分)【情景關系】(景物)開篇以秋風的“蕭蕭”道出主人公心頭的萬縷愁緒,(詩句)“飚風”、“修樹”將滿腹的憂愁外化,(情感)以景襯情,寫出戍卒那離家萬里的痛苦懷思難以排遣。【修辭妙用】(手法)“座中何人,誰不懷憂?”用反問,(詩句)“何人”與“誰不”用雙重反問告訴人們:憂愁已侵襲到所有在座者的心腑,耗蝕人的青春,加速衰老之期。(情感)表達出戍卒離家萬里的強烈思歸之情。(手法)“離家日趨遠,衣帶日趨緩”用襯托,(詩句)用“衣帶”之“日緩(松)”反襯主人公身軀的日見消瘦,(情感)含蘊不露而哀情深長地傳達出主人公因飄泊異鄉(xiāng)、離家日遠,被愁思消磨得煢煢骨立的痛苦。(手法)“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以奇特的比喻,(詩句)把主人公無可言傳的曲曲愁思比作滾滾車輪在腸中的轉動,(情感)形象地寫出戍卒那離家萬里、難以排遣的懷思之苦,使人不能不為之悚然動容。三、煉字【提問方式】這一聯(lián)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解答要點】把該字放在句中,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而不能孤立起來談。【答題步驟】“”字在詩中的意思是,結合詩句解釋該字含義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的情景,描述景象表達了作者的情感/意境。感情或意境春興武元衡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春風一夜吹鄉(xiāng)夢,又逐春風到洛城。三、四句中最富表現(xiàn)力的字是什么?試分析其作用。(含義)(情景)(情感)(含義)“吹”字有喚醒之意,“逐”有急切的意味,(情景)多情的春風喚起游子的鄉(xiāng)思,使鄉(xiāng)夢由無形變有形。并吹進詩人夢中,為鄉(xiāng)夢做伴、引路;(情感)這兩個字形象地寫出了詩人急切的思鄉(xiāng)之情。南浦別白居易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詩中哪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卻以傳神之筆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為什么?(4分)(含義)(情景)(情感)(含義)“看”字,在詩中指回望,(情景)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寫出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情感)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離別的酸楚。四、比較鑒賞【提問方式】對兩首詩或詞進行內容與主題、法等方面的對比;請說出兩首詩詞在某方面的相同點或不同點?!敬痤}步驟】1、找出相關的比較點(題眼);2、緊扣具體詩句(字、詞、句)分別進行分析,分條做答。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春興武元衡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春風一夜吹鄉(xiāng)夢,又逐春風到洛城。題春晚周敦頤花落柴門掩夕暉,昏鴉數(shù)點傍林飛。吟余小立闌干外,遙見樵漁一路歸。兩首詩描繪的都是暮春之景,表現(xiàn)情感是否相同?并請說出理由。(比較點)不相同。武詩抒發(fā)的是思念家鄉(xiāng)之情。周詩抒發(fā)的是靜而不寂的閑適之情。(扣詩句)武詩借助殘花落盡、四處飄泊的黃鶯的景象透露出美好春景將逝,自然勾起了漂泊流轉在外的作者思鄉(xiāng)之情。周詩中落花、昏鴉、歸來的漁樵構成了一幅恬靜、和諧的畫面,使吟風弄月的詩人心中充滿了靜而不寂的閑適之情。汴河曲李益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汴河懷古皮日休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⑴兩首詩都以“汴河”為題材,但所寫的重點不同,抒發(fā)的感慨也不同,請作簡要分析。⑵這兩首詩的表達方式各有側重,請分別說明。(比較點)描寫重點抒發(fā)感慨李詩重在敘寫汴河春色、隋宮的荒廢,借此抒發(fā)對隋王朝衰亡的感慨。皮詩看似為汴河洗刷罪名,實則對亡國之君進行了強烈的斥責。(比較點)表現(xiàn)手法抒發(fā)情感(2)李詩以描寫為主,觸景生情;皮詩以議論為主,欲奪故予,角度獨特。比較閱讀下列詩詞曲,回答問題【越調】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雙調】沉醉東風·秋景

掛絕壁松倒倚,落殘霞孤鶩齊飛。四圍不盡山,一望無窮水。散西風滿天秋意。夜靜云帆月影低,載我在瀟湘畫里。如果從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現(xiàn)的情感角度出發(fā),你更喜歡這兩首中的哪一首?為什么?這是一道半開放性的題目,只要能自圓其說,無論你認為哪一首更好都可以。關鍵是要能比較準確的說出該首小令所寫出的意境及作者要表達的情感。答案參考:(1)相同點:兩首小令都運用白描手法,狀寫秋景。(2)第一首作者把秋天傍晚幾個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組合起來,創(chuàng)造出蕭瑟蒼涼的意境,突出表現(xiàn)了羈旅愁緒。第二首小令作者寫在秋意里對洞庭瀟湘的觀感,氣象明朗開闊,意境宏偉,表現(xiàn)了開朗樂觀的情懷?!际д`及矯正〗比較評價題型容易出錯的現(xiàn)象有:在整體把握上顧此失彼,就其中一首詩大力評價;不注重題干中提示的比較角度;在表述上條理不清,層次不明,要點不全。這種題型回答時要注意:首先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其次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最后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另外,有時還要結合讀者的生活體驗和愛好來評價之。越中覽古李白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環(huán)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鵠飛。石頭城劉禹錫山圍古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問:從藝術手法的角度分析這兩首詩的異同。(步驟一)相同點:兩首詩都采用了對比反跌手法。(步驟二)把歷史上得意君王的一場春夢,與現(xiàn)實顯示出這一夢境的殘破景象——為輝煌歷史哀鳴的翻飛“鷓鵠”和為輝煌歷史見證的“舊時”月亮,各自形成對比。(步驟三)共同傳遞出一種深沉的歷史悲涼感。不同點:《越中覽古》由歷史典故發(fā)軔,由昔向今延伸,側重狀昔日的繁華,引渡到現(xiàn)實情景,勾勒出一幅動態(tài)畫面;《石頭城》從今往昔推移,反方向運作,側重描繪今之荒涼,定格于一個靜態(tài)鏡頭?!艰b賞〗《越中覽古》這是一首懷古之作,亦即詩人游覽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紹興),有感于其地在古代歷史上所發(fā)生過的著名事件而寫下的。在春秋時代,吳越兩國爭霸南方,成為世仇。越王勾踐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吳王夫差打敗,回到國內,臥薪嘗膽,誓報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吳國滅了。詩寫的就是這件事。詩歌不是歷史小說,絕句又不同于長篇古詩,所以詩人只能選取這一歷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來寫。他選取的不是這場斗爭的漫長過程中的某一片斷,而是在吳敗越勝,越王班師回國以后的兩個鏡頭。首句點明題意,說明所懷古跡的具體內容。二、三兩句分寫戰(zhàn)士還家、勾踐還宮的情況。消滅了敵人,雪了恥,戰(zhàn)士都凱旋了;由于戰(zhàn)事已經結束,大家都受到了賞賜,所以不穿鐵甲,而穿錦衣。只“盡錦衣”三字,就將越王及其戰(zhàn)士得意歸來,充滿了勝利者的喜悅和驕傲的神情烘托了出來。越王回國以后,躊躇滿志,不但耀武揚威,而且荒淫逸樂起來,于是,花朵兒一般的美人,就占滿了宮殿,擁簇著他,侍候著他?!按旱睢钡摹按骸弊?,應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時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只寫這一點,就把越王將過去的臥薪嘗膽的往事丟得干干凈凈表達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處是錦衣戰(zhàn)士,宮殿上站滿了如花宮女。這是多么繁盛、美好、熱鬧、歡樂,然而結句突然一轉,將上面所寫的一切一筆勾消。過去曾經存在過的勝利、威武、富貴、榮華,現(xiàn)在還有什么呢?人們所能看到的,只是幾只鷓鴣在王城故址上飛來飛去罷了。這一句寫人事的變化,盛衰的無常,以慨嘆出之。過去的統(tǒng)治者莫不希望他們的富貴榮華是子孫萬世之業(yè),而詩篇卻如實地指出了這種希望的破滅,這就是它的積極意義。詩篇將昔時的繁盛和今日的凄涼,通過具體的景物,作了鮮明的對比,使讀者感受特別深切。一般地說,直接描寫某種環(huán)境,是比較難于突出的,而通過對比,則獲致的效果往往能夠大大地加強。所以,通過熱鬧的場面來描寫凄涼,就更覺凄涼之可嘆。如此詩前面所寫過去的繁華與后面所寫現(xiàn)在的冷落,對照極為強烈,前面寫得愈著力,后面轉得也就愈有力。為了充分地表達主題思想,詩人對這篇詩的藝術結構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絕的安排。一般的七絕,轉折點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卻一氣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轉到反面,就顯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這種寫法,不是筆力雄健的詩人,是難以揮灑自如的。李白另有一首懷古詩《蘇臺覽古》可資比較:“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碧K臺即姑蘇臺,是春秋時代吳王夫差游樂的地方,故址在今江蘇省蘇州市。此詩一上來就寫吳苑的殘破,蘇臺的荒涼,而人事的變化,興廢的無常,自在其中。后面緊接以楊柳在春天又發(fā)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舊,歲歲常新,以“新”與“舊”,不變的景物與變化的人事,作鮮明的對照,更加深了憑吊古跡的感慨。一句之中,以兩種不同的事物來對比,寫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詞,精煉而又自然。次句接寫當前景色。青青新柳之外,還有一些女子在唱著菱歌,無限的春光之中,回蕩著歌聲的旋律。楊柳又換新葉,船娘閑唱菱歌,舊苑荒臺,依然彌漫著無邊春色,而昔日的帝王宮殿,美女笙歌,卻一切都已化為烏有。所以后兩句便點出,只有懸掛在從西方流來的大江上的那輪明月,是亙古不變的;只有她,才照見過吳宮的繁華,看見過象夫差、西施這樣的當時人物,可以作歷史的見證人罷了。此兩詩都是覽古之作,主題相同,題材近似,但越中一首,著重在明寫昔日之繁華,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結句寫今日之荒涼抹殺之,轉出主意。蘇臺一首則著重寫今日之荒涼,以暗示昔日之繁華,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來襯托變幻無常的人事,見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現(xiàn)手段又各自不同。從這里也可以看出詩人變化多端的藝術技巧?!艰b賞〗《石頭城》金陵,六朝均建都于此。這些朝代,國祚極短。在它們悲恨相續(xù)的史實中包含極深的歷史教訓,所以金陵懷古后來幾乎成了詠史詩中的一個專題。在國運衰微之際,更成為關心政治的詩人常取的題材。若論寫得早又寫得好的篇章,不能不推劉禹錫的《金陵五題》。《石頭城》就是這組詩的第一首。詩一開始,就置讀者于蒼莽悲涼的氛圍之中。圍繞著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圍繞著它。這里,曾經是戰(zhàn)國時代楚國的金陵城,三國時孫權改名為石頭城,并在此修筑宮殿。經過六代豪奢,至唐初廢棄,二百年來久已成為一座“空城”。潮水拍打著城郭,仿佛也覺到它的荒涼,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帶著寒心的嘆息默默退去。山城依然,石頭城的舊日繁華已空無所有。對著這冷落荒涼的景象,詩人不禁要問:為何一點痕跡不曾留下?沒有人回答他的問題,只見那當年從秦淮河東邊升起的明月,如今仍舊多情地從城垛(“女墻”)后面升起,照見這久已殘破的古城。月標“舊時”,也就是“今月曾經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尋味。秦淮河曾經是六朝王公貴族們醉生夢死的游樂場,曾經是徹夜笙歌、春風吹送、歡樂無時或已的地方,“舊時月”是它的見證。然而繁華易逝,而今月下只剩一片凄涼了。末句的“還”字,意味著月雖還來,然而有許多東西已經一去不返了。李白《蘇臺覽古》有句云:“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謂蘇臺已廢,繁華已歇,惟有江月不改。其得力處在“只今惟有”四字。劉禹錫此詩也寫江月,卻并無“只今惟有”的限制詞的強調,也無對懷古內容的明點。一切都被包含在“舊時月”、“還過”的含蓄語言之中,溶鑄在具體意象之中。而詩境更渾厚、深遠。詩人把石頭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寫,放在帶涼意的潮聲中寫,放到朦朧的月夜中寫,這樣尤能顯示出故國的沒落荒涼。只寫山水明月,而六代繁榮富貴,俱歸烏有。詩中句句是景,然而無景不融合著詩人故國蕭條、人生凄涼的深沉感傷。白居易讀了《石頭城》一詩,贊美道:“我知后之詩人無復措詞矣。”后來有些金陵懷古詩詞受它的影響,化用它的意境詞語,恰也成為名篇。如元薩都刺的《念奴嬌》中“指點六朝形勝地,惟有青山如壁”、“傷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就是著例;而北宋周邦彥的《西河》詞,更是以通篇化用《石頭城》、《烏衣巷》詩意為能事了。比較閱讀下面兩首詞,回答后面的問題采桑子歐陽修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蒙蒙,垂柳闌干盡日風。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武陵春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⑴兩首詞分別抒發(fā)了什么感情?⑵“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與“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均寫愁情,試分析其表現(xiàn)手法。⑶兩首詞內容和技法上有什么共同點?五、鑒賞關鍵詞語(一詞領全詩型)【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答題步驟】(1)分析該詞對突出主旨的作用(內容方面)。(2)分析該詞在結構上所起的作用(形式方面)?!敬痤}示例】春夜洛城聞笛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答:(步驟一)“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xiāng)之情。(步驟二)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梢姟罢哿笔侨姷年P鍵六、判斷觀點(評價題型)【提問方式】有人這樣認為,有人那樣認為,你覺得呢?【變式提問】有人這樣認為,你同意嗎?請說出理由?!敬痤}步驟】1、表述自己的觀點(明確)2、用原詩句證明此觀點(具體)【答題套路】我認為(),原因是()(從原詩中找到理由并分條陳述)。出關徐蘭憑山俯海古邊州,旆影風翻見戍樓。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1)詩的前兩句,有版本作“將軍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與本詩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種?請簡要說明理由。(2007山東)更喜歡本詩。本詩前兩句點出居庸關的雄壯氣勢,景物描寫鮮明生動,為后面抒情作了鋪墊。“將軍”句缺乏形象感,并且與全詩思鄉(xiāng)的情感內容也不相稱。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分析〗這是一首典型的詩詞評價題型。詩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題者借用西方一句詩來概括其藝術特色,回答時思維要稍稍轉個彎。所謂“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的寫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吳國二女----二喬來展現(xiàn)三國時期的政治風云變幻。答案: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fā)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xiàn)的。詩由一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聯(lián)想到漢未分裂動蕩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zhàn)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一粒沙里見世界”。后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yè)、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lián)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回答時應注意:題干中若問“你同意這種說法嗎”,不能想當然回答“同意”或“不同意”。首先要弄清楚評價語的評價角度:內容還是形式,全文還是局部,表現(xiàn)手法還是修辭手法等。再把它和原文結合起來分析。一般而言,對題干中的第一問要順應命題者的意圖,大多情況下要同意這種說法,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傊谝粏柣卮鹨盐諟蚀_,否則,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在具體分析時,要有原文意識,要結合原文相關內容來分析評價,做到點面結合,不能高屋建瓴,空洞說教?;卮饡r要兩問兼顧,不能省略第一問直入分析,更不能只回答第一問而不展開闡述。每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